甲硝唑致过敏性紫癜1例
中医医案——过敏性紫癜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凉血清化、疏和散瘀法治愈过敏性紫癜病案:谈某,女,7岁。
初诊:1973年3月13日。
主诉及病史:患孩旬余来,先下肢出现紫斑,在乡卫生院诊治,紫斑反日益增多。
6天前又起发热,周身关节酸痛,眼胞虚肿,不思饮食,脐腹阵痛并下黑便,遂去本市某医院住院诊疗,经化验室血液、二便等检查,诊为过敏性紫癜。
用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抗生素、维生素及多种止血西药未见改善,转来中医诊治。
诊查:发热或起或伏已经旬余测温37.5℃(口)。
紫癜遍布颜面、四肢、臀部,颇为密集,或片状,或疹点,有的殷红,有的青紫,压之不退。
眼睑、四肢虚肿。
时有呕恶,腹痛阵作,痛势殊剧。
大便色黑,犹似稀浆,次数较多。
关节酸痛。
苔薄腻,舌偏红。
辨证:湿热壅盛,气滞不畅,肝脾不和,血络损伤。
治法:凉血清化,疏和散瘀。
处方:炙生地黄20g 炒丹皮10g 赤白芍各10g 砂仁3g(后下)金铃子10g 延胡索10g 炒川黄连3g 乌梅10g 炒地榆15g 炒1桑枝10g 怀牛膝10g 仙鹤草30g 紫珠草30g 5剂广角粉2g、参三七3g,共研末分3次化服。
二诊:3月21日。
发热和,呕吐止,关节酸痛减,紫斑稍退,证情渐有好转。
昨夜突又脐腹剧痛,接着便血,色殷有块,迄今十余次;精神萎疲,苔薄黄腻,舌质偏红。
湿热瘀滞,络脉损伤。
再拟清化湿热,调气散瘀,敛肠摄血。
处方:焦术炭10g 炒川黄连5g 广木香5g 生地炭15g 赤白芍各10g 乌梅10g 地榆炭15g 炒槐花10g 紫珠草30g 仙鹤草30g 3剂广角粉3g、参三七3g,共研末分3次化服。
三诊:3月25日。
腹痛已缓,或感隐隐未已;便血止,质稀转溏渐实,色为深黄,偶有夹黑甚少,日行一二次;上肢紫斑已消,臀及下肢紫斑渐退;面虚瘪,肢略肿,精神好转,食欲较启;苔薄腻,舌偏红。
原方再服5剂。
四诊:4月8日。
甲硝唑片副作用

甲硝唑片副作用甲硝唑片是一种常用的抗菌药物,常用于治疗阴道三角胞及尿道感染、阴道滴虫病等多种疾病。
虽然甲硝唑片的疗效显著,但是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以下将详细介绍甲硝唑片的副作用。
首先,甲硝唑片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和胃部不适等。
这些消化道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初期,通常会减轻或消失,但个别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胃肠道不适,需要停药治疗。
此外,甲硝唑片还可引起口干、口苦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其次,甲硝唑片也可导致神经系统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和肌肉乏力等。
个别患者还可能出现昏迷、抽搐和周围神经病变等较严重的神经系统副作用。
因此,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自身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此外,甲硝唑片还可以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和荨麻疹等。
少数患者甚至可能发生过敏性紫癜、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
因此,使用甲硝唑片时,对于已知对甲硝唑过敏的患者,或者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应谨慎使用,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皮肤反应。
此外,长期大剂量使用甲硝唑片还可能引起骨髓抑制,导致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副作用。
因此,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如出现血小板或白细胞减少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者停药。
最后,甲硝唑片还有一些其他的副作用,如尿色变红、舌苔增厚和脱屑等。
尿色变红是由于甲硝唑本身的特性造成的,并不需过分担心。
舌苔增厚和脱屑则是由于甲硝唑对唾液腺的影响所致,多发生在口服甲硝唑片期间,停药后这些症状通常会逐渐缓解。
总之,甲硝唑片作为一种常用的抗菌药物,虽然具有明显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在使用甲硝唑片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剂量,并注意观察和记录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在使用甲硝唑片期间如有不适或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致过敏性紫癜1例报告

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致过敏性紫癜1例报告患儿、女、2003年12月31日出生, 2011年10月30日上午10点在承德县三家乡和家村接种点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0.5ml,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本次使用的水痘疫苗系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疫苗批号为2010040701。
有效日期2011年12月。
患儿接种后第3天(11月2日)于臀部、脚踝部以下出现瘀点、瘀斑。
在村医处口服抗过敏药物,3天后瘀点、瘀斑减退。
10天后(11月13日)患儿双下肢又出现皮疹,开始时家长未在意,也未到医院就诊,12月26日,患儿出现腹痛,双下肢、双上肢及臀部瘀点、瘀斑加重,12月29日患儿父亲带患儿到三家卫生院就诊,检查见双下肢、双上肢、臀部的皮肤有暗红色斑丘疹,踝关节周围较密集,米粒至联合成片大小不等,为非对称分布,高出皮肤表面,压之不退色,皮疹间皮肤正常,无皮肤破溃出血,踝关节肿胀,双下肢活动稍受限,患儿腹部有压痛,患儿无发热、血尿、血便等其他症状,患儿活动自如,整体状况良好。
三家中心生院以过敏性紫癜收入住院。
患儿住院期间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7*109/L,血小板223*109/L,正常,尿液检查未见异常,肾功能无异常。
入院后经抗过敏及对症治疗,患儿双下肢紫癜及双上肢紫癜无明显好转,腹痛加重,为防止患儿发生肠出血等合并症,2012年1月8日转至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经抗感染,抗过敏及对症治疗,患儿症状消失2012年2月8日病愈出院。
至5月份电话随访,患儿未出现异常。
2012年2月28日,承德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诊断为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引起的过敏性紫癜。
2 接种史患儿住承德县三家乡榆树底村,小学生,已完成所有基础免疫疫苗的全部接种,未发生过类似疾病。
此次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前未发现患儿有异常情况。
3 接种单位及接种人员情况承德县三家乡卫生院是我县预防接种资质认证单位,实施接种人员是经过承德县卫生局组织的预防接种培训及考核合格,有接种资质的人员。
替硝唑致严重的皮肤过敏1例

替硝唑致严重的皮肤过敏1例摘要】通过对1例患者使用替硝唑致严重的皮肤过敏进行分析,分析其引起原因,呼吁临床医务人员及相关部门引起重视,确保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替硝唑严重的皮肤过敏病例患者8小时前进食后突然出现腹痛,开始为上腹部,轻度隐痛,伴恶心,呕吐3次,吐胃内容物,后疼痛逐渐转移右下腹。
2小时前腹痛固定于右下腹,为阵发性胀痛,发热,测体温达38.9℃,解稀便一次,无粘液、脓血,至我院就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均升高,腹部X线和B超未见明显异常。
考虑急性阑尾炎收住院作进一步治疗,病程中患者无腹胀,无呕血、黑便,无尿急、尿痛。
未进食,小便正常。
入院检查:T38.8℃。
一般情况可、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肝脾肋下未及,未及包块,右下腹肌略紧张,压痛明显,反跳痛阳性。
直肠指诊无明显异常。
腹部叩击无移动性浊音,听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1 血常规WBC13.0×109/L, 2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建议保守治疗。
给予:头孢他啶3.g,ivgtt,bid,替硝唑注射液0.4g,ivgtt,bid抗感染治疗。
输液完毕约2小时,腹痛症状减轻。
次日查房患者主诉症状减轻,但于输液结束5小时许感觉脸部瘙痒,查体T37.5℃。
一般情况可、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肝脾肋下未及,未及包块,右下腹肌略紧张,压痛明显,反跳痛阳性。
腹部叩击无移动性浊音,听肠鸣音正常,双眼睑水肿严重,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1.9×109/L。
随更改医嘱,停头孢他啶,换左氧氟沙星,并静脉注射10mg地塞米松,好转。
随继续用左氧氟沙星、替硝唑抗感染治疗,连续3日,腹痛现象无,水肿症状未见好转,甚至较前重,且脸部也水肿现象。
2天后主诉过敏症状不明显,余无阳性体征,出院。
讨论1、致敏药物应为替硝唑,而不是头孢他啶。
因为:停用头孢他啶后,替硝唑继续用药期间,皮疹未见好转,反而有加重趋势。
克林霉素及其磷酸酯药物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

克林霉素及其磷酸酯药物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陈靖辉【摘要】2006年震惊国人的欣弗事件让克林霉素处于风口浪尖,事实上,近年来克林霉素及其磷酸酯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不错的疗效和经济效益同时不良反应报道也在逐年增多,通过文献查阅,笔者将克林霉素及其磷酸酯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发生并报道过的不良反应归纳成文,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借鉴参考学习.【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2(006)013【总页数】2页(P87-88)【关键词】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作者】陈靖辉【作者单位】537000,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正文语种】中文克林霉素是1966年由Magerle in等以氯离子取代林可霉素分子中第7位羟基而得的半合成衍生物,对葡萄糖菌属,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但耐甲氧西林葡萄糖球菌和肠球菌属对之耐药,多数白喉棒状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夹膜杆菌等,厌氧菌包括脆弱拟杆菌及多数放线菌属对本类药物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则对之均耐药。
本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单位,抑制细菌合成蛋白质,故克林霉素类不宜与大环内酯类合用,以免产生拮抗。
通过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公开报道的克林霉素不良反应,总结归纳其不良反应发生的途径和临床表现,为其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克林霉素及其磷酸酯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累及身体机能的各大系统,建议临床严格按照适应证用药,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减少ADR的产生。
3.1 过敏反应临床常见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主要是一般性的皮疹及严重的全身性皮疹,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严重的导致过敏性休克,顾正平[1]报道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致过敏性休克一例,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四肢抽搐,肢体厥冷,口唇发绀,脸色苍白,继之神志不清,停药后经积极抗过敏性休克治疗,患者体征稳定。
严重的过敏反应还会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吴平路[2]报道克林霉素过敏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一例,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咽喉部发痒,发紧,憋气,呼吸困难,全身出现斑丘疹,抗过敏治疗后过敏症状好转,但肺肝肾功能受损,最后死于肝、肾功能衰竭。
奥硝唑片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病例 : 患者 , 女, 5 0 岁。因“ 牙周发炎 、 肿痛” , 于2 0 1 3 吐) ; 个 别 患者 可 见 中枢 神经 系 统 障 碍 如头 痛 、 震颤 、 强
年 5月 7 3口服 奥 硝唑 片 ( 1 四 川 科 伦 药 业股 份 有 限公 直 、 癫 痢 发作 、 运 动失 调 、 疲劳 、 眩晕 、 意 识短 暂 消失 或 周 司, 批号 : B 1 2 0 9 0 7 0 2 0 ) 5 0 0 m g / 次, 每 日 2次 ; 盐 酸 左 氧 围神经病 ; 味觉障碍 、 肝功能异常和皮肤反应 。 检索相关
氟沙星胶囊 2 0 0 ag r / 次, 每 日2 次, 连续服药 3次。5月 文献 , 奥硝唑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 、 重症多形红斑 、
8日下午 , 患者四肢先后出现荨麻疹 、 伴瘙痒症状 。未引 癫痫 , 上述患者 出现 的严重过敏反应很少见 。
起患者重视, 也未及时停药。 同时 , 患者 自 行服用氯雷他定 本例患者无药物过敏史。 病例显示奥硝唑用药时间 片, 1 0 m g / 次, 每日1 次。 2 d 后患者四肢的荨麻疹面积 与不良反应发生关系密切 , 第二次使用奥硝唑再次出现
1 次。 用 药后 症 状 缓解 , 3 d 后 症状 消失 。 此 后未 再 服 用 参考文献 :
奥硝唑片 , 也未出现上述症状 。
讨论 : 奥硝唑是继 甲硝唑 、 替硝唑之 后的第三代新 [ 2 ]魏妙华 . 奥硝 唑致过敏性休 克 1 例 [ J 】 . 医药 导报 , 2 0 0 8 , 2 7 ( 6 ) : 型硝基咪唑类衍生物 , 具有良好的抗厌氧菌和抗 滴虫作
出血, 舌裂症状 , 立即停药。 予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注射 者在药物使用过程 中( 特别是联合用药 ) 应注意观 察体 液1 0 m L+5 0 %葡萄糖注射液 2 O mL ; 静脉滴注地塞米 征表现 , 注意饮食品种 , 防止诱发或加重不良反应 , 警示 松注射液 1 0 mg ; 肌内注射异丙嗪注射液 2 5 mg +复方氨 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不 良反应 监测机构关注奥硝唑不
甲硝唑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甲硝唑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甲硝唑(灭滴灵)为硝酸亚胺唑羟乙基衍生物,其临床疗效可靠,应用广泛,用于抗阴道滴虫、阿米巴原虫及抗厌氧菌感染。
不良反应一般少而轻,最常见的是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腹泻、口腔金属味等,停药后症状消失,无需处理。
近年来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现综述如下。
1 过敏反应1.1 固定性药疹男患,24岁,因患座疮口服甲硝唑,3天后左膝关节外侧瘙痒,出现五分钱币大的淡紫红斑,停用甲硝唑并抗过敏治疗10天后,皮疹消退。
后又因牙龈炎服用甲硝唑,又在原部位出现淡红色斑[1]。
1.2 过敏性水肿女患,46岁,因上腹部胀痛,除对症治疗外,静脉滴注甲硝唑注射液,当晚发生头痛、气短、呼吸困难、全身浮肿等症状。
立即停药,给予吸氧、抗组胺治疗等,10天后症状缓解,水肿消失。
女患,24岁,因妇科病在家自服甲硝唑 0.2g,tid,服药24小时后,出现发热、面颈部肿胀。
立即停药,并抗过敏治疗,5天后水肿消失[2]。
1.3 过敏性紫癜患女,38岁,因滴虫性阴道炎,用甲硝唑静脉滴注,液体滴完 1h后,双手背皮肤出现两块暗红色瘀斑,直径为 5mm,未予注意。
6h后瘀斑蔓延全身,呈斑片状,稍痒,行状不规则,分布对称,大小不等,略高于皮肤表面,压之不褪色,无水疱。
立即肌注异丙嗪25 mg,氟美松20mg+50%葡萄糖20ml静推,静脉滴注2%普鲁卡因 2ml+5%葡萄糖300ml,3h后瘙痒缓解,瘀斑36h逐渐消褪[3]。
1.4 皮疹两例,均为女性,年龄32岁、73岁,因滴虫感染与咽痛、阵发性干咳,分别静滴甲硝唑 200ml、1.83 g,分别在12min、30min后,在腰部和手、足、大腿内侧及会阴部出现散在红色皮疹,瘙痒,立即停药,抗过敏治疗,皮疹消褪[4]。
2 神经系统2.1 双下肢软瘫男患,65岁,因腹部阵疼,服用甲硝唑 0.2 g,tid,5天后,患者出现双下肢麻木,继之不能立行走,无排尿、排便障碍,停用甲硝唑,给予能量合剂静脉滴注4天后症状缓解,2周痊愈出院[6]。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锁定本词条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百科名医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病因:可能与链球菌感染、病毒感染、药物、食物、虫咬等有关,发生机制是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或IgE介导血管损伤。
亦有报道患者血清中IgA增高,皮损和非皮损区皮肤小血管壁及肾小球组织中有IgA沉积。
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开始可有发热、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等。
皮损表现为针头至黄豆大小瘀点、瘀斑或荨麻疹样皮疹,严重者可发生水疱、血疱,甚至溃疡。
好发于四肢伸侧,尤其是双下肢和臀部。
皮损对称分布,成批出现,容易复发。
仅有皮肤损害者称单纯性紫癜,伴有腹痛、腹泻、便血,甚至胃肠道出血者称为胃肠型紫癜;伴有关节肿胀、疼痛、甚至关节积液者称为关节型紫癜;伴血尿、蛋白尿,肾损害者称为肾型紫癜。
双下肢紫癜、伴腹痛、关节痛或肾脏损害,诊断不难。
但当全身症状出现于皮肤紫癜之前时,容易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或急腹症,临床上需与这些疾病及其他类型的紫癜和血管炎鉴别。
治疗1.病因治疗积极寻找、治疗可能的病因。
2.药物治疗(1)抗生素有感染因素者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2)抗组胺药适用于单纯型紫癜,可同时使用芦丁、维生素C、钙剂、安络血或止血敏等。
(3)氨苯砜早期选用有效。
(4)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严重皮肤损害或关节型、腹型、肾型紫癜。
(5)免疫抑制剂顽固的慢性肾炎患者,可选用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
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
(6)对症治疗发热、关节痛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吲哚美辛,芬必得;腹痛者用山莨菪碱口服或肌注,或阿托品肌注;(7)其他治疗分别有报道用西咪替丁、复方丹参注射液、雷公藤、右旋糖酐-40、双嘧达莫等治愈过敏性紫癜。
3.血浆置换该法能有效清除血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从而防止血管阻塞和梗死。
适用于血浆中存在大量免疫复合物的腹型、肾型患者。
过敏性紫癜的预防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是其只要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治疗。
入院后应用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C1g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 L中静脉滴注。
当日皮疹稍减轻,第2天病情明显加重,面部及周身红色斑疹连成大片,高出皮肤,按不褪色,瘙痒难忍。
面部、口唇、眼睑部肿胀,咽喉部充血水肿明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体温37.2℃,W BC为7.8×109L21。
经会诊确诊为卡马西平片致全身重症过敏性药疹。
应用地塞米松20mg、维生素C1g,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 L中静脉滴注, qd。
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mg,qd。
外擦3%硼酸洗液。
连续用药8d后,周身红色斑疹及水肿明显消退,可见大部分皮疹脱屑,病情趋于稳定,地塞米松逐日减量。
14d后,患者全身皮疹消退,水肿等诸症消失,治愈出院。
甲硝唑致过敏性紫癜1例
何健平
(云南省易门县六街镇中心卫生院内科,651107)
[关键词] 甲硝唑;紫癜,过敏性
[中图分类号] R978.19;R55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20781(2003)增0620137201
患儿,男,13岁,苗族。
因发热、头痛于2001年1月21日到当地卫生院就诊,给小诺米星9万U,0.5%甲硝唑100mL[昆明大观药厂生产,批号:200005087,批准文号:镇卫药准字(1995)第002456号],能量合剂等治疗(输液量约2000m L),输液时间11 h,在输液期间,尿液少(约200mL),输完液后2h,患儿出现四肢肿胀,颜面水肿,继全身出现出血点,以双下肢为重,伴痒痛,再次到当地卫生院就诊因病情危重,遂连夜急送我院。
追问病史,患儿曾多次使用过小诺米星、能量合剂等,未出现异常反
[收稿日期] 2002207211
[作者简介] 何健平(1967-),男,云南易门人,主治医师,学士,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应,甲硝唑属首次使用。
体检:体温39.3℃,心率150次min21,呼吸率25次min21,一般情况差,急性发热、痛苦病容,颜面水肿,颈软,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好,咽部无充血,全身布满出血点,以双下肢为重,呈现对称性分布,下肢见0.5cm大小的斑块,略高于皮肤,压不退色,全身皮肤触痛拒按,双下肢轻度水肿。
心肺体检无异常,血常规示:W BC39.6×109L21,N0.94, L0.12,RBC3.875×1012L21,BPC112×109L21,H b110g L21,尿常规(-),ECG示窦性心动过速,诊断:过敏性紫癜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给西咪替丁、维生素C、氢可的松、氯丙嗪、白霉素、呋塞米等抗过敏、抗炎、止血、抗肾衰、抗纤溶治疗及普鲁卡因静脉封闭治疗,72h后,瘀点、瘀斑渐渐消退,皮肤痒、痛止,小便正常,继续治疗5d后痊愈出院。
阿司咪唑致过敏性休克1例
张晓磊,李 玮
(陕西飞机制造公司第二职工医院药剂科,城固 723213)
[关键词] 阿司咪唑;休克,过敏性
[中图分类号] R971.9;R59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20781(2003)增0620137201
患者,女,39岁。
因皮肤小手术预防感染口服复方磺胺甲唑2片,1h后全身皮肤瘙痒,散在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皮疹,考虑为复方磺胺甲 唑所致过敏反应。
肌内注射强力解毒敏(陕西省西安妇幼制药厂生产,批号:20020117)4mL,该药主要成分为甘草酸胺4mg、盐酸半胱氨酸3mg、甘氨酸40mg。
患者感瘙痒减轻,皮疹消失,当晚睡前口服维生素C0.2g,葡萄糖
[收稿日期] 2002210221 [修回日期] 2002211228
[作者简介] 张晓磊(6),女,河北乐亭人,主管药师,从事医院药学工作。
酸钙1.0g,阿司咪唑(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020716054)9mg服药5min后,全身皮肤瘙痒,皮肤大片红丘疹出现,继而患者出现胸闷,全身无力,面色苍白,口唇及口周发绀,四肢冷,意识丧失,脉搏扪不清,心率听不清,血压测不清,瞳孔、呼吸无变化。
诊断:阿司咪唑致过敏性休克。
治疗:患者平卧,吸氧,0.9%氯化钠注射液500m L,静脉滴注,20mg地塞米松入莫非管,50%葡萄糖注射液20m L,10%葡萄糖酸钙20 m L,iv,用药10min后患者清醒,口唇红润,脉搏、心率、血压恢复正常,精神好。
731
医药导报2003年6月第22卷增刊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