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说课稿
《伯牙绝弦》说课稿

《伯牙绝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伯牙绝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课文以“艺术的魅力”为主题,选编的都是与艺术相关的文章。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语言简洁,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文言文毕竟与现代文在语言表达和语法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上下文理解文意,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和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3、理解伯牙绝弦的原因,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1、体会伯牙为子期绝弦的情感,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
2、感悟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说课稿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说课稿1【说教学内容】《伯牙绝弦》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的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⑵ 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感受艺术的美好。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说教法,学法】1、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2、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1.进行一项词语练习。
(课件展示)2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给你一个词,你读的时候,脑子里会想到什么?( “鸟语花香” “电闪雷鸣”“高山流水”)(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想象)3、引入新课:当老师看到“高山流水”这个词时,我想到的是的是一个故事——《高山流水》(板书“高山流水”简介故事)师:于是,人们常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
《伯牙绝弦》说课稿

《伯牙绝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讲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两人互为知音。
然而,钟子期去世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以此表达对知音的敬重和怀念。
这篇文言文语言简洁,意境优美,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还能体会到知音难觅、珍惜友情的情感价值。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但是,对于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情感和人生哲理,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此外,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学生在理解和朗读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3、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受“知音”文化的内涵。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珍惜友情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2、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知音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原因,感受“知音”文化的魅力。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朗读指导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言文的韵味和情感。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情谊。
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
2、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伯牙绝弦说课稿推荐

伯牙绝弦说课稿推荐伯牙绝弦说课稿1一、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自制课件五、说教学方法1、注意朗读和默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每句话的意思,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组织相应的汇报交流活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
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开课伊始要求学生首先将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然后要结合已有经验,参照注释,参看插图,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内容;之后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拓展阅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背诵课文。
3、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升华情感,使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伯牙绝弦说课稿

伯牙绝弦说课稿《伯牙绝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伯牙绝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
这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却把伯牙和子期之间那种相知相惜的情谊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这个故事也传递出了一种真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但是,对于文言文的韵味和情感的把握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体会。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友情的理解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像伯牙和子期这样知音难觅的深厚情谊,可能还需要更深入的感悟。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伯牙和子期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难点: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等重点语句的意思,体会知音难觅的情感。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韵味,从而理解文意,体会情感。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伯牙和子期之间的友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伯牙绝弦说课稿

伯牙绝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伯牙绝弦》。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
这组课文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主题来编排的。
本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二人互为知音。
后来钟子期病故,伯牙悲痛欲绝,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此来表达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本文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是引导学生体会朋友之间真挚情谊、感受艺术魅力的佳作。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文基础,但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他们对于友谊有一定的认知和感受,但对于知音的深刻内涵可能理解不够透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想象等方式,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感受知音难觅的珍贵。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知音难觅,珍惜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词句意思,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难点:感悟“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伯牙绝弦的行为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从而理解文意。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情谊。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伯牙绝弦说课稿、教学设计、自评稿

伯牙绝弦说课稿、教学设计、自评稿第一篇:伯牙绝弦说课稿、教学设计、自评稿《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4、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3、通过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伯牙和子期友谊的真挚。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资料及《高山流水》的乐曲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位距离我们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人物吆,想不想看看他们张什么摸样呀!2、课件出事图片让学生观赏二、整体读文,初解绝弦。
1、他们之间有一个故事流传千古,令人吟诵至今,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2、同学们请打开记忆之大门回忆以前学习过文言文吗?3、学生自由表述(2)4、课件出士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是学生更好的学习文言文。
5、理解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大家熟悉的表达方式说,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
)6、课件出示:“伯牙绝弦”的意思7、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8、指名读文,指导注意句子的节奏和停顿。
9、教师范读。
读好语气词。
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10、学生在体会读一读,11、组织小组比赛读,教师及时评价。
三、细读课文,再解绝弦。
1、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们已经读通了文章,接下来,就要读懂文章,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读懂文言文的好方法。
(结合注释、工具书、讨论交流等)学生自学,然后进行交流。
伯牙绝弦语文说课稿

伯牙绝弦语文说课稿伯牙绝弦语文说课稿篇1【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俞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在欣赏。
(俞伯牙)正在用琴声描述泰山,钟子期说:“好啊,你弹得琴声,让我看到了巍峨的泰山。
”过了一会儿,(俞伯牙)又用琴声描述流水,钟子期又说:“妙啊,你弹得琴声,让我看到了浩荡的江河。
”(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了,俞伯牙摔碎了古琴,扯断了琴弦,一辈子再没有弹琴,(他)认为再没有值得为他而弹琴的人了。
【课文】伯牙善鼓[2]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3],钟子期曰:“善哉(zāi)[4],峨峨[5]兮(xī)[6]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7]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1]绝:断绝。
[2]鼓:弹。
[3]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4]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5]峨峨:高。
[6]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7]洋洋:广大。
【译文】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刚刚弹琴,琴义在于赞美泰山,子期说:琴弹得好似巍峨的泰山;琴义在叙说流水,子期说:洋洋(水很大)的琴声好似流水,伯牙所要表达的内容,子期必定会知道。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再鼓琴。
【说明】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
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
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绝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融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的感受,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
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人能成为他的知音,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课文层次清晰,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b.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魅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的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2.学法
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三、说教学流程
由于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我准备用一课时教学本文。
1.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课的开始先谈话交流课前搜集的古今中外交友的名言名句,导出课题,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简介伯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大致了解伯牙、钟子期。
(设计理念:这样既检查了学生课前预习查资料的情况,又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还起到了牵问题而统领全篇的作用。
)
2.读通课文,感知文意
检查读书情况:指名读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随时范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读通词句。
课件出示全文,标明断句停顿的地方。
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
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读好两个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哉、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检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通过教师即时的评价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预习落实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
3.读懂课文,领会文境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为了更好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联系注释读课文,试着疏通文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学习情况,互相补充,疏通文义。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在学生汇报时,老师相机重点指导文中四个“善”字的不同用法和含有“善”的句子意思及“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意思,弄懂全文的意思。
第一步:课件出示含有“善”的句子:请选择“善”在文中的意思:擅长、善于;表示赞叹。
第二步:换位体验:假如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赞叹的?
第三步: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伯牙弹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场景,还会有哪些动人的场景?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绵绵细雨等。
这时,子期分别是怎样赞叹的?
第四步:分角色表演:老师当伯牙,学生是子期。
第五步:让学生连起来说,形成排比句式,通过再读领悟文章所描绘的情境。
(4)探究学习:研究解决开课时提出的问题,初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伯牙为什么绝弦?(借助课件出示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引导学生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
绝弦说明什么?
(设计理念: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显了学生学习的层次性过程,使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螺旋上升,既弄懂了文意,又领会到了文章所描写的意境。
)
四、读好课文,感悟文情
1.学生练读
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比赛朗读
读出情感。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运用比赛的方法让学生把课文读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接着指导学生背诵来感受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
五、拓展文本,升华认识
(1)欣赏《高山流水》乐曲,回味动人故事。
(2)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后搜集有关文章进行阅读,积累有关朋友情意的语句。
(作者单位青海省格尔木市长江源民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