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宣纸分类

合集下载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书画中所用的主要工具,指的是笔、墨、纸、砚。

中国书画用的笔,是以竹、木等材料做圆管,以羊毛、黄鼠狼毛等做笔头而制成的毛笔。

墨则有松烟墨、油烟墨和抽松墨三种,其中以用松树和桐油燃烧后遗留的烟灰所制的油烟墨最为常见。

中国书画用纸是一种专用的名为宣纸的柔韧纸张。

砚是研墨的器具,大多由质地坚固细腻、磨出的墨汁均匀无渣的山石制成。

文房四宝湖笔、徽墨、端砚、宣纸的产地、名称历史、特点等:1、笔,湖笔,浙江湖州。

湖笔:浙江湖州善琏镇古属湖州元代以后取代宣笔尖、齐、圆、健四大特点“毛硕之冠”“湖笔之乡”。

著名的毛笔有宣笔、湖笔及宋笔(四川乐山)。

其中宣笔引领了中国毛笔的第一个发展时期,即从汉代至宋末千余年的历史。

唐代,宣州成为全国的制笔中心,诞生了中国毛笔两大制法之一的,以制笔名家诸葛高为代表的“诸葛派”。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

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

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

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我国的书写用笔起源很早。

根据未经刀刻过的甲骨文字判断,夏商时期就已经有原始的笔了。

如果再从新石器时期彩陶上面的花纹图案来看,笔的产生还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

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已经制作和使用书写用笔了。

那时笔的名称繁多: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笔”就成了定名,一直沿用至今。

传说,我们现在所用的毛笔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

文房四宝注意事项

文房四宝注意事项

文房四宝注意事项
常州上元专业书法培训学校
写字的工具主要是笔,墨,纸,砚,也就是一般所谓的「文房四宝」.
(一)纸纸的种类很多,大体分为强吸墨的,弱吸墨的两大类.宣纸,棉纸,毛边纸吸墨适中,适合写字;至於纸面光滑,不易吸墨的,初学者不易掌控,且会伤笔,应要避免.纸怕皱,皱则受墨不全;也怕潮,潮则字迹涣散,所以要用另外一层纸包好,放在乾爽处.
(二)墨墨以质地细致,含胶轻的为佳,最好用轻松烟,墨色黑而有光泽,微带清香.磨墨时,要用新水,动作要领是「重按轻移」,以求发墨浓淡适中.墨汁随磨随用,隔夜后,会失去光彩.至於现代商家所售墨汁,选购时,用纸片沾试,如果上淡下浓,有沉淀变质现象,便不可买.
(三)笔毛笔依毛质的刚柔,大致可分刚毫,柔毫,兼毫笔三类.刚毫笔笔性较刚健,写出来的字比较劲挺,如狼毫笔;柔毫笔笔性较柔软,写出来的字比较浑厚,如羊毫笔;而兼毫笔则是杂用刚性毛和柔性毛所制的笔,笔性刚柔相济.选笔则要注意「尖,齐,圆,健」四个要点∶笔锋要「尖」;按开时要「齐」;笔肚要饱满而「圆」;笔毛挺「健」而具有弹性.发笔时要用冷水,全部发开;用完后洗笔.
(四)砚砚石以质地细润而能发墨的为上品.砚台用毕,要马上清洗乾净,以免积存宿墨,有害笔尖.。

文房四宝介绍_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介绍_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介绍_文房四宝宣纸的起源宣纸是中国古代用于书写和绘画的材料,至今依旧是书画创作的专用纸。

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泾县。

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

到了宋代,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统称为“宣纸”,也有人称其“泾县纸”。

关于宣纸,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

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发明造纸技术的蔡伦离世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

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

一天,孔丹遇见一颗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

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

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名贵品种,一直流传至今,就是为了纪念孔丹。

宣纸的特性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性能,利于笔挥墨运,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正是宣纸的这些性质而使中国书画艺术具有了一种独特性。

宣纸还有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等等优点,故获得“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美誉。

一,宣纸的柔韧性宣纸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

将生宣揉成一团之后还可以展平,经过熨烫,依旧可以恢复平展如初的原貌。

所以即使是作品皱痕起伏,经过装裱之后,也会平展如新。

尤其在拓片制作方面,宣纸的柔韧性更是显得淋漓尽致。

专门用于制作拓片的扎花宣纸,薄薄的纸张贴在凸凹不平的表面上,任凭反复敲打,依然能够保持伸缩自如,保持裂而不断的完美状态。

二、宣纸的湿染性到商店里购买宣纸时,判断生宣与熟宣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用水来检验。

当水滴在宣纸上,落在纸面上的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就是生宣;而水滴落在纸面上没有立即扩散或不再扩散开的就是熟宣。

我们把生宣显现的这种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开来的现象称做湿染性特性,生宣具有较强的湿染性,不同的生宣纸显现的湿染性程度也有差异。

文房四宝——纸之篇

文房四宝——纸之篇

文房四宝——纸之篇一、纸的分类按加工方法分类,一般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生熟宣三种。

(一)生宣生宣的品类则有夹贡、玉版、净皮、单宣、棉连等。

生宣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章、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多用于写意画。

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不易掌握。

尤其用淡墨水写时,墨水容易渗入,化开;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

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及行笔速度,方可得心应手。

(二)熟宣熟宣加工时用胶和明矾等涂过,胶的作用是将明矾固定在宣纸上。

有了明矾就会使水墨留在纸面上,失去了生宣的吸水性和沁水性。

由于胶矾的作用,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

因此宜于绘工笔画或书写蝇头小楷,而非水墨写意画。

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

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酒金、蜡生金花罗纹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

现在市面上的熟宣主要有以下几种:蝉翼——纸质很薄上面撒有细细的云母;云母——用净皮加工的熟宣,撒有云母;冰雪——较云母厚些的撒有云母的熟宣;清水——没有云母的熟宣。

(三)半生熟宣半生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

另外还有用生宣制作的洒金、洒银宣也是半生熟的,由于要将金银颗粒粘固在宣纸上需要在纸上刷胶,这层胶也不同程度的破坏了生宣的吸水性,使其有半生熟的性质。

宣纸按用料配比不同,又可分为棉料、皮料、将净三类。

一般来说,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纸,较薄、较轻;净皮是指檀皮含量达到60%以上的;而特皮是指檀皮的含量达到80%以上。

皮料成分越重,纸张更能经受拉力,质量也越好,更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越能经受笔力反复搓揉而纸面不会破。

如果您是写书法一般用棉料就可以了,不是书法不可以用净皮和特净,只是书法相对不要求有丰富的水墨效果和很强的拉力,棉料足以。

二、纸的选择(一)如何挑选适宜的宣纸?薄纸宜画,厚纸宜书;生宣宜画,夹宣宜书。

明朝的文房四宝

明朝的文房四宝

明朝的文房四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中,明朝的文房四宝被认为是代表了明朝文化和文化成就的一个重要符号。

文房四宝是指毛笔、宣纸、墨汁、砚台四种文化用品。

它们分别代表着文学、书法、绘画和印章这四种艺术形式。

这四种文化用品可以追溯到中华文明的早期,但在明朝时期达到了它们的艺术高峰。

毛笔是文房四宝中的第一宝。

毛笔是用动物毛制成的笔,其毛质和制作工艺对于书法的品质和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明朝时期,毛笔的制作工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使得毛笔逐渐成为了书法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明代著名书法家如文征明、唐伯虎等人都是毛笔的忠实用户。

宣纸是文房四宝中的第二宝。

宣纸是中国四大名窑之一的宜兴紫砂的产物,是用树皮制成的极为细腻的纸张。

宣纸具有坚韧、透气、吸墨、不易变形等优点,是写字、绘画的理想材料。

明朝时期,随着文化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宣纸练习书法、绘画。

墨汁是文房四宝中的第三宝。

墨汁是用墨的颜色、浓淡和清浊推算出来的,同时墨汁还有很多种类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绘画和书法技法。

墨水是书写和绘画的主要颜料和材料之一,它具有浓淡适度、流畅自然、不易褪色、可以防水等特点。

明朝时期,墨汁的制作工艺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砚台是文房四宝中的第四宝,是一种制作精良的用于磨制墨汁的器具。

它是由硬石或者陶瓷制成的,有着不同的形状和款式。

砚台厚重坚硬,具有防潮、防虫、防霉、防火等特点,可以保存墨汁和研磨工具。

砚台在中国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代著名文学家兼书法家宋濂曾经说过:“砚台是文人爱好高雅的标志。

”综合上述,文房四宝是明朝文化和艺术成就的一种象征。

这些文化用品的制作工艺得到了很大的进展,使得它们在书法、绘画、印章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文化遗产与中华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同时也应该得到更多人的认识和保护。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

话说宣纸一般认为,纸是东汉时期由湖南籍宦官蔡伦发明的,但从西汉的墓中就曾经发现有纸的存在。

西汉的纸,是把纤维都混合在一起,再制成厚纸,蔡伦大概是改进西汉的造纸术,将厚纸改良成较薄的纸。

纸的别称很多,有楮先生、楮如白、楮待制、楮园公、好畴侯、剡溪遗老、不二冤家、文庙、云肪等。

汉代造纸原料主要是嘛和楮,后来发展到桑皮、藤皮,隋唐五代时,竹纸又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出现了一些造纸中心:安徽泾县以产宣纸著称,纸张名目繁多,质地精良,尤以薛涛笺名满天下。

宣纸为书法用纸,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颜真卿、张旭等擅用宣纸。

历史上第一位赞美宣纸的帝王是南唐后主李煜。

明清以后,相继出现了麻纸、皮纸、棉纸、二层纸等,但仍以安徽泾县宣纸在纸坛一枝独秀,独领风骚。

当纸上有了书和画,就担负了文化传播的使命,纯以文房清玩的形式藏至今日的纸并不多,大都是清朝以后的产品。

南唐李后主曾制澄心堂纸。

这种彩色以笺纸传到乾隆时,乾隆十分喜爱,因而下令仿造了乾隆仿制澄心堂纸。

由于乾隆性喜奢华,故清朝产有三公尺以上的描有花纹的纸笺。

所绘内容有山水楼台、云龙、凤凰、鸟兽、花卉等,底色五彩斑斓,极为华丽,可惜现在这种乾隆花纹笺已成稀罕之物。

我国的造纸业颇为发达,而且还将纸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融为一体,新星映亮了纸苑。

所谓的冷金笺、泥金笺、洒金笺等纸,一直在清朝享有纸王之美誉。

故现在的珍贵史料和名家书画真迹,大多用此类好纸。

书杯--诗笺,是清朝的另一类名贵纸。

此种纸张应用在写诗稿或书信上,以水印技法木版印刷而成。

通常是请当时的著名画家绘图,再予以彩色印刷。

另外有的诗笺上面印有商周的青铜器,或以双钩法将铭文、古碑上的字句描绘出来。

上述诗笺,现在已难寻觅,只有少许清末或国民的清笺留存了下来,但其售价特贵。

清末露皇宣为宣纸之王,人们称之为国宝。

该宣纸属特大净皮宣纸类,质白如玉,色泽美雅、纹理清晰、文藤精细、拉力强、抗老化、不易破碎、宜保存、防腐蚀、吸墨适中、墨韵清晰等优点,深受国内外书画家的赞美。

宣纸的分类

宣纸的分类

【宣纸的分类】■按加工方法分类,宣纸分为一般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种。

生宣的品类则有夹贡、玉版、净皮、单宣、棉连等。

生宣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章、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

写意山水多用它。

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不易掌握。

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

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

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

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

生宣则吸水力强。

用淡墨水写时,墨水容易渗入,化开。

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

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方可得心应手。

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玉版宣”即属此一类。

■宣纸品种按原料配比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三大类;按规格可分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尺多种;按厚薄可分为扎花、绵连、单宣、夹宣等;按纸纹可分为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白鹿等;此外还有生熟之分,如矾宣、蝉衣、彩色洒金、仿古色宣、水印瓦当等,共约六十多种。

一般来说,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纸,较薄、较轻;净皮是指檀皮含量达到60%以上的;而特皮原材料檀皮的含量达到80%以上。

皮料成分越重,纸张更能经受拉力,质量也越好;对应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纸,更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越能经受笔力反复搓揉而纸面不会破。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书法用棉料宣纸的居多、画画用皮类纸居多的原因之一——并不是不能用净皮、特皮纸写字,而是棉料宣纸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书法的需要了(除非您的书法风格是需要在同一个地方用笔反复涂抹)。

附:简单区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就是看纸面有无反光的银色矾结晶,有就是熟宣,无一般为生宣。

宋代苏易简曾说:“一方好石砚就如同一方好石田,留给后代子孙,可以让他们世代耕耘,耘之不绝。

新文房四宝

新文房四宝
深浅浓淡,纹理可 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 2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 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 千年寿纸”的誉称。 3十九世纪在巴拿马国际纸 张比赛会上获得金牌
珊瑚色开化纸
粉白地双龙戏珠暗花宣纸
写字
在宣纸上画的中国国画
文房四宝之首——端砚
As the materials are many, it include clay, and metal, paint to wait, he most common is made of rock.
文房四宝
“文房”指读书人的书房 “四宝”指笔、墨、纸、砚
现在的“文房四宝”一般指:
1、湖笔——湖北的毛笔 2、徽墨——安徽的墨汁 3、宣纸——宣城的纸 4、端砚——端州的砚台
健 圆 齐 尖
湖 笔 笔 笔 笔 指 特 锋 头 锋 笔 挺 圆 撮 锋 点
立 浑 平 尖 , 饱 后 如 富 满 , 锥 有 齐 状 弹 如 性 刀
• • • • —— —— —— ——





徽墨
• • • • • • • • • 以清水逐渐加入: 研墨需加清水, 若水中混有杂质, 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 至于加水, 最先不宜过多, 以免将墨浸软, 或墨汁四溅, 以逐渐加入为宜
中国安徽卖徽墨的商店
宣纸
宣纸的好处:1 润墨性—
书法
中国 安徽
仇晴
再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房四宝宣纸分类
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
生宣有棉料、净皮、特净皮、夹宣(这些拿来画写意花鸟、山水、人物、动物等等。

都是写意的)
熟宣是画工笔人物、花鸟、山水和动物
大小有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
回答人的补充 2010-11-26 10:05
熟宣还分:清水、蝉衣、云母三种
宣纸分为生、熟两大类
生宣有绵连、净皮、厚薄分单宣、夹宣(较厚画写意花鸟)
生宣画写意画、熟宣(矾过不洇)画工笔画
大小尺幅有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等
宣纸是按照生熟来分,也有半生熟的,也包括还有加工宣纸。

宣纸是根据你是写什么书,选择怎样的宣纸才适用,那样会更好。

例如:玉板适合写行书,蝉依适合写小字…
/category-65-b0.html
宣纸质地洁白,吸水,墨色效果好,宜做写意画。

较好的生宣纸透光看时,质地如天上的朵朵白云,连绵不断,纸面细密白润,着墨时不滞笔。

熟宣纸(即过了矾的纸)呈浅黄色,抗水强,宜做工笔画。

半熟宣纸是用生宣纸加工的煮捶宣、仿古宣。

半生半熟,还可染成多种浅色,一般用作仿古画和花鸟画等。

沾水看纸洇不洇,辨别生熟宣纸
文房四宝
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一起被誉为"文房四宝"。

18世纪后期湖笔从浙江吴兴传入苏州,经过历代制笔艺人的研究改造,逐步形成以尖、齐、圆、健为特点的地方风格。

苏州湖笔,有羊毫、兼毫、紫毫、狼毫、鸡毫、山马六个大类,共有大、中、小楷、对笔、
屏笔等300多种规格。

大的直径似碗口,小的直径象绣花针。

选料讲究,工艺精细。

苏州金鼎制笔厂近年来还恢复了"沈大房"排笔(书画裱笔),首创了全国第一支婴儿"胎毛笔"。

苏州湖笔
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一起被誉为“文房四宝”。

18世纪后期湖笔从浙江吴兴传入苏州,经过历代制笔艺人的研究改造,逐步形成以尖、齐、圆、健为特点的地方风格。

苏州湖笔,有羊毫、兼毫、紫毫、狼毫、鸡颖、山马六个大类,共有大、中、小楷、对笔、屏笔等300多种规格。

大的直径似碗口,小的直径象绣花针。

选料讲究,工艺精细、性能齐备、品质优良,博得广大使用者称赞。

苏州湖笔厂生产的“金鼎牌”湖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地区,历久不衰。

【徽墨】
徽墨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代末年,河北易州的著名墨工奚超带着儿子廷珪避难来到此地,他们见到黄山脚下遍地是高大而茂密的古松,便定居下来,成为徽墨发展的祖先,并由于工艺精湛,而被赐了国姓李。

到了宋代,已经是“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了。

后来的胡开文徽墨,更荣获了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

现在的徽墨,品种、花样繁多,不失为理想的装饰品。

宣纸
欧洲工业革命后出版的大部分图书报刊杂志,即使放在书架上不动不看,经过几十年、百把年,它们大多数都会寿终正寝,一碰就碎。

美国国会图书馆抢救“百岁老书”就是明证。

但我国有一种纸,叫宣纸,却独树一帜。

它的寿命之长,为世界少见。

这是我国在造纸术上的又一骄傲。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历代名画中,珍藏有一幅唐代著名画家韩晃(723~787年)的《五牛图》,距今已有1000多年,仍然保持着原画的风貌。

当代许多书画鉴赏家确认:《五牛图》用的是宣纸,所以能抗腐拒蛀,流传千载。

韩晃是我国第一个有据可查的、在宣纸上作画的丹青高手,因此宣纸被誉为“千年寿纸”和“纸中之王”。

为什么叫宣纸?据《新唐书·地理志》上记载,在唐代的安徽泾县,古时属宣州,出产一种与众不同的好纸,其质地柔韧、洁白平滑、细腻匀整、色泽能长期保持不变,因此地方官员年年把这种纸作为贡品献给朝廷。

由于这种纸产于宣州府,后来大家就把它称为宣纸。

现在泾县仍是我国宣纸的主要产地。

泾县宣纸厂位于城南25千米处,两股山泉穿厂而过,终年不竭,是造纸的绝好用水。

这里盛产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纤维好、韧性强、白度高,是难得的宣纸上乘原料。

宣纸是何时和怎样出现的呢?据传东汉蔡伦有一个弟子叫孔丹,曾在宣州一带以造纸为业,他早就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造出比蔡侯纸更好的书写材料。

但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
简单,他屡试屡败。

一天,有些懊丧的孔丹发现在一条山溪中有好些檀树皮被水浸泡后又白又烂。

孔丹在当时也算是造纸专家了,知道树皮可以造纸,于是就取檀树皮为原料,几经试验,终于造出了白净稠密、纹理纯洁、纤维坚韧、久不变色的优质纸。

明末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评价说:“宣纸至薄能坚,至厚能腻。

笺色古光,文藻精细。

”在宣纸上作画,能有骨有神,表达出水墨淋漓的艺术效果;而且宣纸不怕虫蛀,能长期保存。

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文献、书画,大多是用宣纸记录下来的,因此宣纸被誉为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即湖笔、徽墨、端砚和宣纸)。

用宣纸写的书画经过裱糊,登堂入室能蓬荜增辉。

宣纸种类繁多,各极其妙。

按原料分为绵料、黄料、净皮三大类;按规格分为四尺、丈六等张幅。

1915年,宣纸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1979年和1984年又两次获国家经委的金奖。

现在泾县年产宣纸达500~600吨,用途也由艺林、国家高级档案、外交文牍,跨越到水利、医药、石油工业,作为过滤纸和吸墨纸,为国内外所争购。

可以说宣纸是有中国特色的纸张,或者干脆应该叫中国纸,它是独特而古老的、现代也不可缺少的记录材料。

端砚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肇庆古代称为端州,端砚因而得名。

约始于唐代武德年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它的砚石,品质优良、幼嫩、细腻、滋润,素有发墨不损毫、呵气研墨的特点。

它还有各种珍贵的石品、花式以及罕见的透明晶莹的石眼。

端砚是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统一。

根据不同的需要,不同的时代,产生了蛋形、瓶形、神斧形、古鼎形以及曾被苏东坡赞赏过的、依据自然美形状稍加雕凿的自然砚等。

构图简练,刻线流畅,使用方便,风格古朴大方。

纹样上多以花鸟、鱼虫、走兽、山水仿古器皿等为主。

近年来广东端砚创作出不少的优秀作品,有的出国展览,有的作为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时选赠的贵重礼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