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明斯柴油发动机系统流程图
康明斯QSK-G4系统流程图

QSK45和QSK60 系统图解 - 概述第D 节 - 系统图解 第D-1页燃油系统流程图燃油系统1. 来自燃油箱的燃油进口2. 燃油滤清器3. 至燃油泵的燃油供应4. 通过燃油切断阀流向发动机的燃油流5. 燃油泵供往燃油切断阀的燃油6. 供往左侧燃油块的燃油(内部)7. 至喷油器的燃油供油油道8. 燃油歧管9. 燃油回流管 10. 燃油块11. 至喷油器的正时供油 12. 喷油器13. 右侧燃油回流管 14. 左侧燃油回流管15. 供往右侧燃油块的燃油(内部) 16. 燃油流回燃油箱润滑系统流程图润滑系统 7. 压力调节阀 8. 机油泵9. 供往机油滤清器座的机油 10. 减压阀11. 从油底壳经集油槽吸油管到机油泵的机油供应12. 机油流经机油滤清器座 13. 机油滤清器1. 从机油滤清器座供往机油冷却器的机油2. 主油道3. 从机油冷却器流回的机油4. 机油冷却器5. 流入机油冷却器的机油6. 供往曲轴的机油活塞冷却、连杆和顶置机构1. 供往涡轮增压器的机油2. 供往右侧活塞冷却喷嘴的机油3. 右侧活塞冷却喷嘴调压器4. 供往右侧顶置机构的机油5. 来自机油冷却器的机油6. 供往主油道的机油7. 供往左侧顶置机构的机油8. 左侧活塞冷却喷嘴调压器9. 活塞冷却喷嘴10. 供往凸轮轴和凸轮随动件的机油11. 供往摇臂的机油前齿轮系1. 主油道2. 供往惰轮的机油3. 供往附件传动装置的机油4. 供往齿轮室盖的机油5. 供往Rockford风扇离合器的机油6. 供往水泵传动装置的机油注:机油通过缸体流向惰轮(2)。
全流量机油滤清器座1. 来自机油泵的机油2. 从机油滤清器座供往机油滤清器的机油3. 机油滤清器4. 旁通阀- 开启位置5. 从机油滤清器至机油滤清器座的机油6. 供往机油冷却器的机油7. 旁通阀- 关闭位置冷却系统流程图冷却系统 (图示为QSK45发动机) 1. 流向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液 2. 流向LTA 散热器的冷却液 3. 流向冷却液滤清器的冷却液 4. 来自LTA 散热器的冷却液流 5.流向LTA 散热器的冷却液6. 来自LTA 散热器的冷却液流7. LTA 水泵8. 水泵冷却液入口 9. 冷却液旁通流回水泵 10. 流向中冷器芯的冷却液 11. 来自中冷器芯的冷却液流12. 从节温器壳体流向中冷器的冷却液 13. 从中冷器流向节温器壳体的冷却液冷却系统(续)(图示为QSK45发动机)1. 冷却液进口2. 水泵3. 绕机油冷却器周围流动的冷却液4. 流向缸套的冷却液5. 绕缸套周围流动的冷却液6. 流向缸盖的冷却液7. 经水歧管流向节温器壳体的冷却液8. 从涡轮增压器流回的冷却液9. 供往涡轮增压器的冷却液QSK45冷却系统简图8. 左后方中冷器和左前方中冷器9. 水管接头10. 发动机节温器壳体11. LTA节温器壳体12. LTA水泵13. 膨胀/加注水箱14. 发动机散热器15. LTA散热器1. 发动机水泵2. 右后方中冷器和右前方中冷器3. 右侧缸套和缸盖4. 机油冷却器5. 左侧缸套和缸盖6. 发动机V形腔7. 旁通管QSK60冷却系统简图- 单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1. 左后方中冷器和左前方中冷器2. 水管接头3. 发动机节温器壳体4. LTA节温器壳体5. LTA水泵6. 膨胀/加注水箱7. 发动机散热器8. LTA散热器9. 发动机水泵10. 右后方和右前方中冷器11. 右侧缸套和缸盖12. 机油冷却器13. 左侧缸套和缸盖14. 发动机V形腔15. 旁通管QSK60冷却系统略图- 双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1. 左后方中冷器和左前方中冷器2. 水管接头3. 前部中间冷却器4. 发动机节温器壳体5. LTA节温器壳体6. LTA水泵7. 膨胀/加注水箱8. 发动机散热器9. LTA散热器10. 发动机水泵11. 右后方中冷器和右前方中冷器12. 右侧缸套和缸盖机油冷却器13. 机油冷却器14. 后部中间冷却器15. 左侧缸套和缸盖16. 发动机V形腔17. 旁通管LTA 节温器开启 LTA 节温器关闭08600178LTA 节温器壳体流程 (所示为QSK45发动机)1. 来自右侧中冷器2. 至发动机散热器3. 至LTA 散热器4. 来自LTA 散热器5. 来自左侧中冷器6. 旁通水管(至水泵)进气系统流程图QSK60进气系统 - 单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1. 至涡轮增压器的进气口2. 至中冷器的涡轮增压空气3. 涡轮增压空气通过中冷器4. 至进气道的中冷空气注:与QSK45相似(每侧有一个涡轮增压器,前、后中冷器共用跨接管接头)QSK60进气系统- 双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4. 通往低压涡轮增压器的进气口5. 至中间冷却器的涡轮增压空气6. 中间冷却器7. 通往高压涡轮增压器的进气口1. 至中冷器的涡轮增压空气2. 涡轮增压空气通过中冷器3. 空气进入气缸排气系统流程图QSK45排气系统- 单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1. 涡轮增压器废气出口2. 排气道3. 排气歧管QSK60排气系统- 单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1. 排气歧管2. 涡轮增压器废气入口3. 涡轮增压器废气出口4. 排气法兰出口QSK60排气系统- 双级涡轮增压中间冷却和中冷式发动机1. 排气歧管2. 高压涡轮增压器废气入口3. 高压涡轮增压器废气出口至低压涡轮增压器废气入口4. 低压涡轮增压器废气出口压缩空气系统流程图08600183空气压缩机冷却液、润滑油和空气流程1. 进气口2. 空气出口3. 润滑油流回油底壳4. 润滑油供应5. 冷却液进口6. 冷却液出口。
康明斯发动机PT燃油系统原理与常见故障处理

1 T燃 油系统特点 . P () 1 喷射压力范 围高达 10 0 20 0 S(S 是磅每平方英 0 0 ~ 0 0 P IP I
寸 , 为 68 4 6 P )可保 证 燃 油 良好 雾 化 。 约 .97 k a , 燃 油 泵 输 出 的
燃油压力 , 最大不超过 30 S。 0PI () 2 所有的喷油器都共用一根供油管 , 即使有些 空气进入燃 油系统也不会使发动机“ 失速 ” 。 ( ) 油泵不需要 正时调整 , 3 油量受油泵和油嘴控 制 , 发动 机功率 可以保持稳定 , 不会产生功率损耗 。
轧辊在修磨过程中 ,始终 由磨床框架直接支撑起轧辊油膜 轴承, 通过油膜轴承支持轧 辊在磨削 区转动 , 接受砂轮 的修磨 。 由于油膜轴承价格 昂贵且容易受到 冲击损坏 ,为防止在磨床上 安装支撑辊过程 中, 行车 吊运冲击损坏油膜轴承 , 轧辊磨床设置 了软着陆装置 。装置在支撑辊着陆前升起以可控的速度接触并 托起支撑辊 , 将行 车卸载 。 行车退 出后 , 软着陆装置缓慢下降 , 将
关键词
中 图分 类 号
T21 1 P 7. 3
文 献标 识 码
一
、
轧 辊磨 床 及 软 着 陆 装 置 简 介
支撑辊按 照可控 的速度安装到磨床上 ,保护油膜轴承不会受到 冲击损坏 。
二 、 着 陆 装 置 故 障 软
热轧板厂轧辊磨床 , 主要功能是 检测从轧机下线的支撑辊 ,
根据检测结果将支撑辊修磨 至设计辊型和工艺要 求的表面粗糙 度, 为轧制线 提供支撑辊备件。支撑辊磨床见 图 1 。
文 献标 识 码
燃油系统是康 明斯柴油机 区别于其他柴油机的标志 , 其
鉴 别 字 母 是 压 力 和 时 间 的缩 写 , 喷 油器 进 口处 的燃 油 压 P指 力 。T指 允 许 燃 油 流入 喷油 器 油 杯 的 有效 时 间 。
柴油发电机组结构图解.ppt

能提高发动机功率,降低油耗,延
长发动机寿命。该机油加有美国康
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的专利产品—
—荧光黑子剂,可以直观的发现发
动机润滑故障,及时处理,大大节
约开支。
N系列发动机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的结构组成
组成:油底壳、油底滤网、吸油管、机油泵、主, 副油道(活塞冷却小喷嘴)、机油冷却器、齿轮 室上的油道、机油粗、细滤清器、压力调节阀以 及缸盖和摇臂室上的油道构成。
1-5-3-6-2-4
废气涡轮增压、空空中冷或水空中冷 PT燃油系统 满足欧1或欧2 “ω”
NTA855通用技术规格
N系列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设计特点
PT燃油系统
• 康明斯独特的PT燃油系统,是康明斯公司的专利。其中: P------指的是PT燃油泵输出的燃油压力(Pressure) T------指的是喷油器允许燃油流入油杯的有效时间(Time)
构,进气阻力小,明显提高 充气效率,有利于燃烧的完 善。
• 排气口与排气道改进为过渡 变化结构,采用脉冲气道, 有利于废气能量的充分利用。
• 选用高强度铸铁材料,进一 步提高了缸盖的抗冲击性能。 气门刚度增加,使发动机的 超速能力更强。
N系列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设计特点
• 曲轴
• 高强度合金钢材料锻造,提 高曲轴强度和寿命。
增加引起,那就预示很可能有机械故障发生,应 立即进行检查。
N系列发动机燃油系统
• 基本结构形式:它由油箱、燃油滤清器、PT燃油泵、低压输油 管、喷油器、摇臂、推杆、喷油凸轮和回油管等组成。其中: PT燃油泵又包括:齿轮泵、磁性滤清器、脉冲膜片减振器、两 极调速器、 节流轴、电磁阀等。
N系列发动机燃油系统
N系列发动机冷却系统
ISM(燃油系统)讲解

2康明斯PT燃油系统总体介绍3—16页PT燃油泵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7—51PT系统喷油器52—71M11发动机燃油系统71—90电控柴油发动机简介91—104ISM电控发动机燃油系统结构原理105--1283康明斯重型发动机具体是指M系列11升发动机X系列15升发动机在中国还有N系列14升发动机这几种系列机械式发动机都使用PT燃油系统电控发动机都由PT燃油系统发展演变而成ISM/QSM电控发动机使用特殊的泵喷嘴结构ISX/QSX使用两个正时执行器和两个油轨计量执行器控制燃油的计量和定时而供给喷油器和燃烧室的燃油量决定了发动机的扭矩和功率。
4在世界范围内仅仅只有美国康明斯发动机公司一家采用这种独特的PT供油系统它是康明斯公司的专利。
1954年开始装在康明斯发动机上它是一种较先进的燃油系统。
PT燃油系统是康明斯柴油机区别于其他柴油机的标志。
其鉴别字母”PT”是“压力”和“时间”的缩写。
PT 5一PT燃油系统的基本原理柴油机供油系统的功用:柴油机供油系的功用是根据柴油机的工作要求定时、定量、定压地将雾化质量良好的柴油按一定的喷油规律喷入汽缸内并使其与空气迅速良好地混合和燃烧它工作的情况对柴油机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要了解一类供油系统必须搞清楚该系统是以什么喷油规律在什么时候以多大的压力向汽缸内喷入多少燃油的问题。
现在介绍PT燃油系统的燃油确定结构特点及使用与操作。
6简单的液压原理帕斯卡原理1.在充满流体的系统中任何压力的变化立即等量的传到整个系统。
2.流体通过某一截面的流量与流体压力、允许通过时间和通过的截面面积正比。
若通流时间和通流截面不变其流量与其压力成正比例若压力和截面不变其流量与时间成正比例若压力和时间不变则流量与截面成正比例。
即Q∝PTA7水箱水泵水阀水桶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如图所示显然水桶里所收集到水量取决于三个因素●水的压力水泵转速、管路阻力●流动时间●通道面积阀门开度康明斯PT燃油系统就是根据这一简单液压原理来设计的8相当于水箱水泵水阀水桶油箱油泵油嘴油杯9由此得出结论油杯中的油量就取决于燃油压力计量时间计量孔的大小10计量时间实际上是柱塞打开计量孔到关闭计量孔的这段时间间隔。
康明斯B C系列柴油发动机维修技术(宁波)

康明斯B、C系列柴油发动机康明斯公司的主要产品康明斯公司生产的发动机产品涵盖100马力到6000马力的各种机型,主要包括:康明斯B、C系列;L10系列;M11;N11;V903系列等重型发动机以及K38、K50等大型工程用发动机。
除发动机外,康明斯公司还生产经营发动机附件产品及配套产品,如增压器、发电机、滤清器等。
发动机铭牌上的主要内容发动机型号;发动机系列号;CPL号—控制零件目录;额定转速和额定功率;进、排气门间隙;喷油器调整参数;其它:如发火次序、排放标准、出厂日期等等。
基本结构型式和排量⒈直列、水冷、直喷式、四冲程⒉缸径×冲程(mm)B系列:102 ×120C系列:114 ×135⒊排量(L):4B:3.96B:5.96C:8.3B 、C机主要性能指标机型额定功率(kW)最大扭矩(N·m)最低油耗(g/kW ·h)干重(kg)6BT 118 558 215 3996BTA 132 610 210 4116BTAA 155 658 205 3996CT 157 759 210 603---612 6CTA 179 881 207 603---612 6CTAA 210 1125 206 603---612 6BT6CTAA6BTA系列 B C机型6BT6BTA6BTAA6CT6CTA6CTAAkW118132155157179221Ps160180210212243300扭矩5586106587598811125B、C系列发动机结构特点B、C系列发动机都具有强度合理、结构紧凑、简单,零部件品种及数量少,重量轻,高效节能等特点。
⑴采取几种零件组合在一起的设计,减少了零件数量,增加了零件的通用性,省去了不少复杂零件;如:水泵壳、机油泵壳、水泵进水管、机油冷却器壳——组合在缸体内;进气歧管、节温器座、冷却水小循环管、燃油滤清器座——组合在缸盖内。
康明斯M11发动机PT燃油系统培训课件(可编辑)

康明斯M11发动机PT燃油系统培训课件在世界范围内,仅仅只有美国康明斯发动机公司一家采用这种独特的PT供油系统,它是该公司的专利。
1954年开始装在康明斯发动机上,因此、它是一种较新的燃油系统。
PT燃油系统是康明斯柴油机区别于其他柴油机的标志。
其鉴别字母”PT”是”压力和时间的缩写。
参考用油管尺寸 STC型PT 喷油器的特点 STC型喷油器的工作过程 STC型喷油器的工作过程 STC型喷油器的工作过程 PT燃油系统原理图 PT/STC燃油系统流向图 AFC(冒烟限制器)无空气螺钉 AFC控制柱塞 AFC弹簧膜片油去电磁阀油从油门轴来来自进气歧管的空气压力无空气状态 AFC(冒烟限制器)无空气螺钉 AFC控制柱塞 AFC 弹簧膜片油去电磁阀油从油门轴来来自进气歧管的空气压力空气工作状态 A . AFC无空气位置:我们知道发动机启动和低怠速运转时,其进气歧管的压力很低,这时较硬的AFC弹簧不能被压缩。
因此,AFC控制柱塞靠近AFC盖板的一端,其AFC油道被柱塞台肩所堵塞,燃油只能从无空气针伐与节流孔之间的环形通道流向电磁伐,拧动无空气调节针伐,就可以改变环形通道的大小,从而控制该种工况下的燃油流量与压力,柱塞的这种位置,称作“无空气位置”。
B . AFC控制柱塞的开启位置:随着增压器转速增加,进气歧管的压力也在增加,这时气室的高压气体将作用于AFC膜片上,克服弹簧力使AFC柱塞移向远离盖板的一端。
随着柱塞的移动,柱塞上的锥面使其油道逐步打开,燃油经该通道进入电磁伐,这样从油门轴来的燃油可由两个油道(无空气调节针伐及柱塞锥面)进入电磁伐。
无空气调节针伐调整好后,其油道的大小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柱塞处的油孔大小,因为AFC装置气室的进口是用一根管子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相连通的,即AFC气室里的空气压力与进气歧管内的压力是相等的,随着空气压力继续增加,油孔也打开更大,直到通过此处的燃油节流损失最小,气室里空气压力就使AFC柱塞保持在最大油量位置(即油门轴全开,全负荷时)。
康明斯伟力柴油发电机_图文_图文

发电机组结构及基本原理
康明斯/伟力柴油发电机
柴油发电机组由柴油机、发电机、控制系统三大部分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
康明斯/伟力柴油发电机
一、柴油发电机工作原理
简而言之,就是柴油机驱动发电机运转。
在汽缸内,经过空气滤清器过滤后的洁净空气与喷油嘴喷射出的高压
雾化柴油 充分混合,在活塞上行的挤压下,体积缩小,温度迅速升高,
1、将充电机断电 2、做好安全措施 3、将蓄电池负极一端接线拆除。(操作中注意安全措施)
康明斯/伟力柴油发电机
十四、柴油发动机维护保养:
结合宝鸡站设备维护保养大表进行维护:
3、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作用:柴油发电机组工作过程的监示和控制,包括柴油机工
作参数的测量显示、发电机电量测量显示、发电机输出主回路控制、柴油 机、发电机保护及发电组过程控制。 按结构分:(a) 一体化控制箱(b) 分体控制屏 按功能分:(a)手动型(b)自动化型(c)并联型
二、部件介绍
康明斯/伟力柴油发电机
柴油发电机操作前的检查和准备:
在手动起机或把机组放在自动起动前,应作以下工作: 控制屏各项参数检查。 发电机组的接地检查。 机油油位检查,油位应在油尺的高低标记线之间。 散热水箱水位应符合要求,水箱水位低则添加冷却水。 通风散热检查。确保机房进出风畅通无阻,进出通风量符合机组冷却要求。 排气管检查。波纹管没有弯曲变形,排气管无泄漏,排气畅通。 燃油管路、油箱检查。燃料油注油阀关闭,燃油管路畅通,油箱液位在规定的范围内。 电池检查。电池电压符合机组起动要求,不能低于24V,充电机工作正常。 检查所有连接管件紧固无渗漏;传动皮带、风扇等传动部件的护盖是否盖好。
康明斯柴油机KCM-IIG(A)说明书图纸资料

②低油压报警 n>350r/min 后生效。 5. 停车
① 正常停车操作只需要将电源开关拨至“关”的位置即可。 ② 非正常停车只要迅速按下“紧急停车”按钮和开关即可(如果安装此按钮,事
3
CCEC
● 警示: 仪表箱电气测控系统按船规要求为双线制,即所有电气零部件都必须有
二个以上的接线头。不能采用或更换以壳体搭铁作为负极的单接线电 器,例:马达、充电机、燃油阀等! 仪表箱内从主电源开关至各测量控制板之间均设置有过电流保险器,他 们的容量只能保证自己正常工作,所以不允许外加改装的设备从箱中取 24V 电源,否则会造成仪表工作不正常或损坏! 报警外接延伸板仅有下端 28 个端子供用户外接,其他端子是仪表内接或 远程表用的端子,不允许改接线路它用!
注:仪表的测量精度优于 2.5 级(数字表优于 0.5 级)。 2. 控制开关配置
① 电源开关—用于控制仪表箱电源的通断和正常停车。 ② 仪表主/备电源切换开关—当仪表有主/备二组电源接入时,用它进行转换。 ③ 本机/远起动选择开关—选择在机上起动或远端起动柴油机。 ④ 正常运行/越控运行选择开关—在紧急情况下把此开关拨至“越控”位置时,报
调至 50%、DROOP 调至 1-2 格间(3%Ne)。 ⑤ IDLE(怠速)和 RUN(运行)转速调整电位计均是多圈无限位的,注意要边调边
看,否则难以复位。
五、 继电器报警延伸输出接口及控制连接板
此板提供以下输出口供用户选用(参见附图) ① 远程监测仪表接口端子 8 个,用于连接 KCM-IIGR 远程仪表箱。 ② 连接 PC 计算机的 RS485 接口端子 2 个(需配用 RS485/232 转换器接至计算机,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SK45和QSK60 系统图解 - 概述
第D 节 - 系统图解 第D-1页
燃油系统流程图
燃油系统
1. 来自燃油箱的燃油进口
2. 燃油滤清器
3. 至燃油泵的燃油供应
4. 通过燃油切断阀流向发动机的燃油流
5. 燃油泵供往燃油切断阀的燃油
6. 供往左侧燃油块的燃油(内部)
7. 至喷油器的燃油供油油道
8. 燃油歧管
9. 燃油回流管 10. 燃油块
11. 至喷油器的正时供油 12. 喷油器 13. 右侧燃油回流管 14. 左侧燃油回流管
15. 供往右侧燃油块的燃油(内部) 16. 燃油流回燃油箱
润滑系统流程图
1. 从机油滤清器座供往机油冷却器的机油
2. 主油道
3. 从机油冷却器流回的机油
4. 机油冷却器
5. 流入机油冷却器的机油
6. 供往曲轴的机油
润滑系统 7. 压力调节阀 8. 机油泵
9. 供往机油滤清器座的机油 10. 减压阀
11. 从油底壳经集油槽吸油管到机油泵的机油供应
12. 机油流经机油滤清器座 13. 机油滤清器
活塞冷却、连杆和顶置机构
1. 供往涡轮增压器的机油
2. 供往右侧活塞冷却喷嘴的机油
3. 右侧活塞冷却喷嘴调压器
4. 供往右侧顶置机构的机油
5. 来自机油冷却器的机油
6. 供往主油道的机油
7. 供往左侧顶置机构的机油
8. 左侧活塞冷却喷嘴调压器
9. 活塞冷却喷嘴
10. 供往凸轮轴和凸轮随动件的机油
11. 供往摇臂的机油
前齿轮系 1. 主油道 2. 供往惰轮的机油 3. 供往附件传动装置的机油
4. 供往齿轮室盖的机油
5. 供往Rockford 风扇离合器的机油
6. 供往水泵传动装置的机油
注:机油通过缸体流向惰轮(2)。
全流量机油滤清器座
1. 来自机油泵的机油
2. 从机油滤清器座供往机油滤清器的机油
3. 机油滤清器
4. 旁通阀 - 开启位置
5. 从机油滤清器至机油滤清器座的机油
6. 供往机油冷却器的机油
7. 旁通阀 - 关闭位置
冷却系统流程图
冷却系统 (图示为QSK45发动机) 1. 流向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液 2. 流向LTA 散热器的冷却液 3. 流向冷却液滤清器的冷却液 4. 来自LTA 散热器的冷却液流 5.
流向LTA 散热器的冷却液
6. 来自LTA 散热器的冷却液流
7. LTA 水泵
8. 水泵冷却液入口 9. 冷却液旁通流回水泵 10. 流向中冷器芯的冷却液 11. 来自中冷器芯的冷却液流 12. 从节温器壳体流向中冷器的冷却液 13. 从中冷器流向节温器壳体的冷却液
冷却系统(续)
(图示为QSK45发动机)
1. 冷却液进口
2. 水泵
3. 绕机油冷却器周围流动的冷却液
4. 流向缸套的冷却液
5. 绕缸套周围流动的冷却液
6. 流向缸盖的冷却液
7. 经水歧管流向节温器壳体的冷却液
8. 从涡轮增压器流回的冷却液
9. 供往涡轮增压器的冷却液
QSK45冷却系统简图 8. 左后方中冷器和左前方中冷器 9. 水管接头
10. 发动机节温器壳体 11. LTA 节温器壳体 12. LTA 水泵 13. 膨胀/加注水箱 14. 发动机散热器 15. LTA 散热器
1. 发动机水泵
2. 右后方中冷器和右前方中冷器
3. 右侧缸套和缸盖
4. 机油冷却器
5. 左侧缸套和缸盖
6. 发动机V 形腔
7. 旁通管
QSK60冷却系统简图 - 单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
1. 左后方中冷器和左前方中冷器
2. 水管接头
3. 发动机节温器壳体
4. LTA 节温器壳体
5. LTA 水泵
6. 膨胀/加注水箱
7. 发动机散热器
8. LTA 散热器
9. 发动机水泵
10. 右后方和右前方中冷器11. 右侧缸套和缸盖 12. 机油冷却器 13. 左侧缸套和缸盖 14. 发动机V 形腔 15. 旁通管
QSK60冷却系统略图 - 双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
1. 左后方中冷器和左前方中冷器
2. 水管接头
3. 前部中间冷却器
4. 发动机节温器壳体
5. LTA 节温器壳体
6. LTA 水泵
7. 膨胀/加注水箱
8. 发动机散热器
9. LTA 散热器 10. 发动机水泵
11. 右后方中冷器和右前方中冷器 12. 右侧缸套和缸盖机油冷却器 13. 机油冷却器 14. 后部中间冷却器 15. 左侧缸套和缸盖 16. 发动机V 形腔 17. 旁通管
LTA
节温器开启 LTA
节温器关闭
08600178
LTA 节温器壳体流程 (所示为QSK45发动机)
1. 来自右侧中冷器
2. 至发动机散热器
3. 至LTA 散热器
4. 来自LTA 散热器
5. 来自左侧中冷器
6. 旁通水管(至水泵)
进气系统流程图
QSK60进气系统 - 单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 1. 至涡轮增压器的进气口 2. 至中冷器的涡轮增压空气 3. 涡轮增压空气通过中冷器 4. 至进气道的中冷空气
注:与QSK45相似(每侧有一个涡轮增压器,前、后中冷器共用跨接管接头)
QSK60进气系统 - 双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
4. 通往低压涡轮增压器的进气口
5. 至中间冷却器的涡轮增压空气
6. 中间冷却器
7. 通往高压涡轮增压器的进气口1. 至中冷器的涡轮增压空气
2. 涡轮增压空气通过中冷器
3. 空气进入气缸
排气系统流程图
QSK45排气系统 - 单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
1. 涡轮增压器废气出口
2. 排气道
3. 排气歧管
QSK60排气系统 - 单级涡轮增压中冷式发动机
1. 排气歧管
2. 涡轮增压器废气入口
3. 涡轮增压器废气出口
4. 排气法兰出口
QSK60排气系统 - 双级涡轮增压中间冷却和中冷式发动机
1. 排气歧管
2. 高压涡轮增压器废气入口
3. 高压涡轮增压器废气出口至低压
涡轮增压器废气入口
4. 低压涡轮增压器废气出口
压缩空气系统流程图
08600183
空气压缩机冷却液、润滑油和空气流程
1. 进气口
2. 空气出口
3. 润滑油流回油底壳
4. 润滑油供应
5. 冷却液进口
6. 冷却液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