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机调速技术

合集下载

交流电机调速方法

交流电机调速方法

交流电机调速方法
交流电机调速是指通过改变电机输入电源的频率或电压来实现
调整电机转速的过程。

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如风能发电、水力发电、食品加工、制造业和机械加工等领域。

交流电机调速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1. 变频调速:变频器是一种能够将输入电源的频率和电压进行调整的装置,通过变频器可以实现对交流电机的调速。

变频调速技术具有调速范围大、效率高、可靠性强、控制精度高等优点,成为了目前最常用的交流电机调速方式。

2. 电压调速:通过改变输入电源的电压来调整电机的转速。

该方法适用于低功率、低精度、低速的应用,但是在高功率、高精度、高速的应用中效果不佳。

3. 更改极数:通过改变电机的极数来调整电机的转速。

该方法适用于小功率电机,但是在大功率电机中应用较少。

4. 变换相序:通过更改交流电源输入两相电压的相序来调整电机的转速。

该方法通常用于小功率电机中,但是对电机的损伤较大,应用范围较窄。

总的来说,变频调速是目前最常用、效果最好、应用最广泛的交流电机调速方法。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交流电机调速技术将不断更新和发展。

- 1 -。

交流电机调速的方法

交流电机调速的方法

交流电机调速的方法咱今天就来说说交流电机调速的那些事儿哈。

你想想看,这交流电机就好比是一辆汽车,调速呢,就像是控制汽车的速度。

那怎么让这“车”跑得快或跑得慢,还能跑得稳呢?先来说说变极调速吧。

这就好比给汽车换不同的挡位,通过改变电机的磁极对数来实现不同的速度。

简单吧?就像你换个挡位,速度就不一样了。

还有变频调速,这可厉害了。

就好像给电机吃了一颗神奇的药丸,能让它的速度随心所欲地变化。

通过改变电源的频率,就能精准地控制电机的转速啦。

再说说串电阻调速,这就像是给电机的运行道路上设置一些小障碍或者小助力。

通过串入不同大小的电阻,来改变电机的电流,从而影响速度。

那这些方法各有啥优缺点呢?变极调速呢,比较简单直接,但是速度的档次比较固定,不够灵活呀。

变频调速那可就灵活多了,啥速度都能调,就是设备可能会贵一些。

串电阻调速呢,比较传统,但是也有它的用武之地呀。

那在实际应用中该咋选呢?这可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呀。

要是你就想要简单粗暴,那变极调速可能就够了。

要是你对速度的控制要求很高,那变频调速可能是不二之选。

要是你预算有限,串电阻调速也能凑合用用嘛。

咱平时生活中也能见到交流电机调速的例子呀。

比如家里的电风扇,不就是通过不同的挡位来调速的嘛,这可能就是变极调速哦。

还有一些高端的电器设备,那说不定就用了变频调速呢。

你说这交流电机调速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就像给电机穿上了一双神奇的鞋子,能让它想跑多快就跑多快,想怎么跑就怎么跑。

咱可得好好研究研究,把这技术用得溜溜的,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呀!总之,交流电机调速的方法各有特点,各有用途。

咱得根据实际情况,选对方法,才能让交流电机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这就是咱要掌握的小窍门啦!。

电机调速的原理

电机调速的原理

电机调速的原理电机调速是通过改变电机的输入电流、电压或频率来实现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调速原理:1.电压调速:•通过改变电机的输入电压,可以调整电机的转速。

电机的转矩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降低电压会降低电机的转速。

这种调速方法简单,但可能会影响电机的效率。

2.频率调速:•对于感应电机,其转速与供给它的电源频率有关。

通过改变输入电源的频率,可以调整电机的转速。

这种方法在交流电机调速中较为常见,但需要使用变频器等设备来改变电源频率。

3.极数调速:•某些电机(如异步电机)的转速与其极数有关。

通过改变电机的极数,可以实现调速。

这一般通过改变电机的绕组连接方式来实现。

4.直流电机电压调速:•直流电机通过改变输入电压或电流来实现调速。

降低电压或电流会降低电机的转速。

这种方法在直流电机的调速中较为常见。

5.直流电机外接调速装置:•在直流电机中,可以通过外接调速装置,如可变电阻、变压器或电子调速器等来实现调速。

这些装置可以调整电机的电阻、电压或电流,从而改变电机的转速。

6.电子调速:•使用现代电子技术,如变频器和直流电机调速器,可以实现更精确、高效的电机调速。

这些设备通过改变电源的频率、电压或电流,使电机能够以更精确的方式调速。

7.矢量控制:•在交流电机中,矢量控制是一种高级的调速技术,它通过测量电机的电流、速度和位置等参数,精确控制电机的转矩和速度,实现精密的调速。

不同类型的电机调速原理在应用中根据需求和系统要求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调速时要考虑电机的效率、稳定性以及负载的变化。

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

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

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背景、基本原理、应用场景、案例分析以及交流讨论,以期读者能深入了解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电源频率来调节交流电动机转速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基于交流电动机的转速与电源频率成正比关系,通过改变电源频率,可以实现对电动机转速的平滑调节。

目前,常见的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方法有直接电源变换型和间接电源变换型两种。

直接电源变换型是通过改变电源的频率和幅值来直接驱动电动机,而间接电源变换型则是通过先转换成直流,再通过逆变器转换成交流来驱动电动机。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直接电源变换型具有高效率和快速响应特点,但需要使用昂贵的电力电子设备;而间接电源变换型虽然需要两级转换,但其控制精度高且成本较低。

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在工业生产中,该技术用于驱动各种泵、风机、压缩机等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节能;在交通运输业中,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用于驱动地铁、轻轨、动车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提高运行效率和乘坐舒适度;在电力系统中,该技术用于调节负荷和功率因数,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在环保领域,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用于驱动环保设备,如污水泵、除尘器等,实现环保工程的自动化和节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以地铁车辆为例,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铁电传动系统中。

通过使用该技术,地铁车辆能够根据运行需求自动调节速度和加速度,提高运行效率和乘坐舒适度。

同时,该技术还具有对电网的友好特性,能够实现能量的高效回馈,降低能源消耗。

在应用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时,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由于该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大量的电力电子设备,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其可靠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由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对电动机的调速性能和节能效果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变频器和控制系统。

交流电动机调速方法

交流电动机调速方法

交流电动机调速方法
交流电动机调速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方法:
1. 变频调速:通过调节电动机供电频率,改变电动机转速来实现调速。

变频器可以根据负载情况和工艺要求,自动调整输出频率,从而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2. 阻抗调速:通过改变电动机回路的阻抗,来改变电动机的转速。

常用的方法有电阻调速、自耦变压器调速和感性电压调速等。

3. 矢量控制:利用矢量控制技术,通过改变电动机的电流和电压矢量,来实现对电动机转速的控制。

矢量控制可以实现高精度、高动态性能的调速效果。

4. 直接转矩控制:通过测量电动机的转子位置和转子电流,直接计算出电机的转矩,从而实现对电机转速的控制。

直接转矩控制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特点。

5. 恒定电压调速:在给电动机供电时保持恒定的电压,通过改变电动机的绕组电阻或连接不同的绕组,来改变电动机的转速。

选择适合的调速方法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应用场景、负载要求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单一的调速方法,也可以结合多种调速方法进行组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调速效果。

交流电机的调速方法

交流电机的调速方法

交流电机的调速方法
第一种是电压调速方法。

电压调速是通过调节交流电机的输入电压来
改变其转速的一种方法。

调节电压可以采用变压器调节、自耦变压器调节、稳压变压器调节、调压电路调节等方式。

通过调节电压,可以控制交流电
机的转速。

电压调速方法简单易行,且调速范围大,但是调速精度低,对
负载扰动响应能力弱。

第二种是频率调速方法。

频率调速是通过改变交流电机的供电频率来
调节其转速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频率调速器有变频器、双脉冲调制器、磁
流管调控器等。

频率调速方法调速范围广,调速精度高,且对负载扰动响
应能力强。

但是频率调速设备成本较高,对电源质量要求较高,且一般只
适用于中小功率交流电机。

第三种是转子电流调速方法。

转子电流调速是通过改变交流电机的转
子电流来实现调速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转子电流调速器有可控硅整流调速器、直流励磁调速器等。

转子电流调速方法调速范围广,调速精度高,对
负载扰动响应能力强,且具有较好的过载能力。

但是转子电流调速设备复杂,成本较高。

除了以上三种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调速方法,如电势势能调速法、换瓦势矩调速法、闭环向前调速法等。

这些调速方法利用一些特殊的物理
效应来实现电机的调速。

总结起来,交流电机的调速方法包括电压调速、频率调速和转子电流
调速三种方法。

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适合不同的应用场景。

在选择调速
器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调速方法。

交流电机的调速方法

交流电机的调速方法

交流电机的调速方法一、概述交流电机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电动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了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我们需要对交流电机进行调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交流电机调速方法。

二、电压调速法电压调速法是最简单常用的调速方法之一。

它通过改变电机的供电电压,来控制电机的转速。

当电压降低时,电机的转速也会相应降低,反之亦然。

电压调速法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但其调速范围相对较小,且容易引起电机的过热。

三、频率调速法频率调速法是一种常用的调速方法,尤其适用于大功率交流电机。

它通过改变电机供电的频率,来实现调速。

当频率增加时,电机的转速也会相应增加,反之亦然。

频率调速法的优点是调速范围广,调速精度高,但需要配备专门的变频器设备。

四、极对数调速法极对数调速法是一种通过改变电机的极对数来实现调速的方法。

电机的极对数是指电机的励磁线圈和转子磁极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改变励磁线圈的接线方式,可以改变电机的极对数,从而实现调速。

极对数调速法的优点是调速范围广,调速精度高,但需要一定的机械改造。

五、转子电阻调速法转子电阻调速法是一种通过改变电机转子电阻来实现调速的方法。

通过改变转子电阻的大小,可以改变电机的转矩和转速。

转子电阻调速法的优点是调速范围广,调速响应快,但需要配备专门的转子电阻装置。

六、磁阻调速法磁阻调速法是一种通过改变电机磁阻来实现调速的方法。

通过改变电机磁路中的磁阻,可以改变电机的转矩和转速。

磁阻调速法的优点是调速范围广,调速精度高,但需要一定的机械改造。

七、矢量控制调速法矢量控制调速法是一种通过改变电机的电流矢量来实现调速的方法。

通过对电机的电流进行矢量控制,可以精确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矩。

矢量控制调速法的优点是调速范围广,调速精度高,但需要配备专门的矢量控制器。

八、双馈调速法双馈调速法是一种通过改变电机的转子电流和定子电流来实现调速的方法。

电机的转子和定子之间通过电枢绕组进行耦合,通过改变电机的电流分配比例,可以实现调速。

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一、调速方法简介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变频调速、转子电阻调速、变压器调速和串联电容调速等。

其中,变频调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变频调速1. 变频器的选型首先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使用场景的变频器。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电机功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和负载特性等。

2. 变频器的接线将交流电源连接到变频器输入端,将输出端连接到电机输入端。

需要注意接线正确性和安全性。

3. 变频器参数设置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置变频器参数。

包括:输出频率范围、加减速时间、过载保护等。

4. 调试进行实际运行前,需要进行调试。

包括:空载试运行、负载试运行和稳定性测试等。

三、转子电阻调速1. 转子电阻选择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转子电阻值。

通常情况下,转子电阻值越大,则转矩越小,但起动时会更平稳。

2. 电路接线将转子电阻与三相绕组连接,并加上切换开关。

需要注意接线正确性和安全性。

3. 调试进行实际运行前,需要进行调试。

包括:空载试运行、负载试运行和稳定性测试等。

四、变压器调速1. 变压器的选型首先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使用场景的变压器。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电机功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和负载特性等。

2. 变压器接线将交流电源连接到变频器输入端,将输出端连接到电机输入端。

需要注意接线正确性和安全性。

3. 变压器参数设置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置变频器参数。

包括:输出频率范围、加减速时间、过载保护等。

4. 调试进行实际运行前,需要进行调试。

包括:空载试运行、负载试运行和稳定性测试等。

五、串联电容调速1. 串联电容选择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串联电容值。

通常情况下,串联电容值越大,则转矩越小,但起动时会更平稳。

2. 电路接线将串联电容与三相绕组连接,并加上切换开关。

需要注意接线正确性和安全性。

3. 调试进行实际运行前,需要进行调试。

包括:空载试运行、负载试运行和稳定性测试等。

六、注意事项1. 接线正确性和安全性是保证调速方法正常运行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的研究学院: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日期:一引言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是目前永磁同步电动机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

本文根据适用转速范围不同,介绍了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

同时重点介绍了在零速和低速应用较多的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

二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2.1永磁同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简称PMSM) 采用强抗退磁永磁材料替代励磁绕组的同步电机,由于省去了励磁绕组、集电环和电刷装置,具有功率密度大、能量转换效率高、转动惯量小、运行可靠等一系列优点。

2.2 无位置控制技术分类1.零速和低速时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主要由转子凸极性产生的定子电感变化来提取位置信息。

永磁同步电机的凸极性主要有结构性凸极和饱和凸极。

永磁同步电机的凸极性是由电机本身或外部激励产生,与电机运行状态无关,故基于凸极性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低速(零速)运行下的PMSM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技术。

该类方法主要有:电感测量法、电压脉冲法、载波频率法、低频信号注入法和高频信号注人法。

2.中速和高速时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应用于中速和高速运行下的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大多是直接或间接地从电机反电动势中提取位置信息。

由于低速下电机反电动势较小,系统中的信号干扰等因素难以获取反电动势,无法实现零速和低速时的无位置运行。

该类方法主要有:电压电流检测法、模型参考自适应法、观测器法和人工智能算法。

3. 全速度范围内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从国内外学者对 PMSM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的研究结果来看,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能使电机在很宽的调速范围内平稳运行现、将上述分别适用于零速和低速、中速和高速的两类方法相结合,构成复合控制方法,提供了一种合适的控制解决方案,也是较为活跃的研究方向。

三基于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的PMSM 无传感器控制原理 3.1定子坐标参考系下的PMSM 数学模型无凸极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在定子坐标参考系下的动态方程可以表示 为)1()(ss s ts e v B Ai d di -+=其中,⎥⎦⎤-⎢⎣⎡-=s s ss L R L R A /00/,⎥⎦⎤⎢⎣⎡=s sL L B /100/1,⎥⎦⎤⎢⎣⎡=βαi i i s ,⎥⎦⎤⎢⎣⎡=βαv v v s ,⎥⎦⎤⎢⎣⎡-••=⎥⎦⎤⎢⎣⎡=θθψωβαcos sin m s e e e s L 、s R 和m ψ分别为定子电感、电阻和转子磁链的幅值,ω为转子速度,θ为转子位置角。

3.2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基本原理3.2.1高频电压信号的注入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在实际旋转参考坐标系下的电压方程如式(2)所示:)2(0⎥⎦⎤⎢⎣⎡+⎥⎦⎤+-⎢⎣⎡-+=⎥⎥⎦⎤⎢⎢⎣⎡m r s s s r s r s s r qs r ds p L R L L p L R U U ψωωω如果在式(2)中注入的电压信号的频率相对转子速度足够高,由于反电动势中不包含任何高频分量,阻抗矩阵中主对角线的对应项包含与注入的高频电压成比例电流的微分项,但是交叉耦合项不包含这些项,稳态时可把式(2)所示的电压模型简化为:)3(00⎥⎥⎦⎤⎢⎢⎣⎡+⎥⎥⎦⎤+⎢⎣⎡+=⎥⎥⎦⎤⎢⎢⎣⎡r qsh r dsh r qh r qh r dh r dh rqsh r dsh i i p L r p L r U U式中,r dsh U ,r qsh U 和r dshi r qshi 分别表示高频电压信号下实际旋转坐标系的直轴电压、交轴电压和电流分量,r dh r ,r qh r 和p L r dh ,p L r qh 分别表示高频电压信号下实际旋转坐标系的直轴和交轴的定子电阻和电感。

引入高频注入电压信号的频率为h ω,稳态下式(3)可以转化为式(4)。

)4(0000⎥⎥⎦⎤⎢⎢⎣⎡⎥⎥⎦⎤⎢⎣⎡=⎥⎥⎦⎤⎢⎢⎣⎡⎥⎥⎦⎤+⎢⎣⎡+=⎥⎥⎦⎤⎢⎢⎣⎡r qsh r dshr qh r dh r qsh r dsh r qh h r qh r dh h r dh r qsh r dsh i i Z Z i i L j r L j r U U ωω式中,r dh Z 和rqh Z 分别为两相旋转坐标下直轴和交轴的高频阻抗。

由于不知道转子的实际位置,所以我们利用估计的转子参考坐标系,如下图1,定义转子位置估计误差角度r θ∆为)5(rr r θθθ-=∆∧图1估计转子参考坐标系在估计的转子参考坐标系中,高频电压方程可以转化为⎥⎥⎥⎦⎤⎢⎢⎢⎣⎡⎥⎥⎥⎥⎦⎤∆-∆⎢⎢⎢⎢⎣⎡∆∆+=⎥⎥⎥⎦⎤⎢⎢⎢⎣⎡⎥⎦⎤∆∆⎢⎣⎡∆-∆⎥⎥⎦⎤⎢⎣⎡⎥⎦⎤∆∆-⎢⎣⎡∆∆=⎥⎥⎥⎦⎤⎢⎢⎢⎣⎡∧∧∧∧∧∧r qsh r dshr diff avg r diffr diff r diff avg rqsh r dsh r r rrr qh r dhr r r r r qsh r dsh i i Z Z Z Z Z Z I I Z Z U U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2cos 22sin 22sin 22cos 2cos sin sin cos 00cos sin sin cos (6)式中avgZ 和diffZ 分别为d 轴和q 轴平均阻抗和阻抗之差。

)7(2r qhr dh avg Z Z Z +=2r qh r dh diffZ Z Z -=(8) 从式(6)得出,若diffZ 不为零,则交叉耦合项高频阻抗与转子位置估计误差角r θ∆的正弦函数成正比。

则调节交叉耦合项高频阻抗为零来估计出实际转子位置,式(6)可以转化为式(9):)9(2cos 22sin 22sin 22cos 2⎥⎥⎥⎦⎤⎢⎢⎢⎣⎡⎥⎥⎥⎥⎦⎤∆+∆-⎢⎢⎢⎢⎣⎡∆-∆-=⎥⎥⎥⎦⎤⎢⎢⎢⎣⎡∧∧∧∧rqsh r dshr diffavg r diffr diff r diff avg rqsh r dsh U U Z Z Z ZZ Z i i θθθθ从上式可以看出,估计转子参考坐标系中的∧rd 轴和∧rq 轴都能用来注入脉振高频电压信号。

如果在估计转子参考坐标系的∧rq 轴注入高频电压信号∧r qsU 则对应∧r q 轴的高频电流∧rqsi 与平均阻抗成正比,会产生较大的转矩脉动,注入的高频电压会在相同的轴产生高频电流,在∧rq 轴注入也会产生相应的高频电流损耗。

如果在估计转子速度坐标系的∧rd 轴注入高频电压信号∧r ds U 只要∧rq 轴高频电流∧r qsi 就为零,并且没有转矩脉动。

考虑到高频电流引起的转矩脉动和额外损耗,只在估计转子参考坐标系的∧rd 轴上注入脉振高频电压信号比较合适,而利用∧rq 轴高频电流估计转子速度和位置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如下式(10)所示。

)10(0cos ⎥⎦⎤⎢⎣⎡=⎥⎥⎥⎦⎤⎢⎢⎢⎣⎡∧∧t V U U h inj r qsh rdsh ω式中,injV和hω分别为注入的高频电压信号的幅值和频率。

3.2.2 转子参考坐标系下的轴信号处理将式(10)带人式(9)中,在转子参考坐标系下∧rq轴高频电流可表示为)11(cos))((2sin)(21tLjrLjrVLjrihrqhhrqhrdhhrdhrinjdiffhdiffrqshωωωθω++∆+-=∧式中,diffr和diffL分别是∧rd和∧r q轴高频电阻以及高频电感之差。

若注入的电压频率足够高,高频电抗中高频电感分量将远大于高频分量,则式(11)可以简化为(12))12(2sinsincos222rrqhrdhhdiffhrqhrdhhdiffinjrqsh LLtLLLtrViθωωωωω∆⎥⎥⎦⎤⎢⎢⎣⎡--=∧为了能从式(12)中获得转子位置的估计误差,需用到带通滤波器,乘法器和低通滤波器,如图2所示。

图2 轴信号处理示意图带通滤波器用于从转子参考坐标系的q轴电流中提取已经注入的高频分量。

乘法器用于提取q轴高频电流中与高频电感之差有关的电流分量;而低通滤波器用于滤除信号中的二次谐波分量。

经过带通滤波器处理的信号得到∧rqshi,再经过乘法器得到式(13))(13)2sin(22sinsin2⎥⎦⎤⎢⎣⎡--∆=-∧jtZLLLVtihdiffdiffhrqhrdhrinjhrqshωωωθω式中)arctan(,)(22diffdiffhdiffhdiffdiffrLLrZωφω=+=式(13)由直流分量和二次谐波分量组成。

因此,可以通过低通滤波器来去除二次谐波分量从而得到转子的位置估计偏差,如式(14)所示。

)(142sin2sin)(rrqhrdhhdiffinjhrqshr LLLVtiLPFfθωωθ∆=⎥⎦⎤⎢⎣⎡-≈∆∧3.2.3转子位置和速度的估计为了估计转子的速度和位置,得用到转子速度和位置估计器。

图3所示的转子位置估计器中包含PI调节器和积分器,误差调节是PI控制。

此时,从实际转子位置到估计值的传递函数可以表示为)(162∧∧∧∧+++=∧IwerrpwIwerrpwrrKsKKsKsKKθθ式中,∧pwK,∧IwK分别是PI调节器的比例系数和积分系数。

稳态时,式(16)传递函数的增益为1,这就意味着估计器可以实现对转子位置的无偏估计。

因此,用于消除估计转速值波动的低通滤波器可以省去。

图3转子位置和速度估计器。

参考文献[1]Hohz J.Acquisition of Position Error and Magnet Polarity for SensorlessControl of PM Synchronous Machines.[2] 刘毅,贺益康,秦峰,贾洪平.基于转子凸极跟踪的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研究[3] Raca D,Garcia P,Reigosa D,et a1.Carrier.Signal Selection for Sensorless Control of PM Synchronous Machines at Zero and Very Low Speeds.[4]刘颖,周波等。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的研究[5]刘关侠、孙延永。

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6]王敬驰,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7]郑昌陆.基于高频脉振电压注入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控制[8]王海根,基于高频信号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9]刘颖,周波等.基于脉振高频电流注入SPMSM 低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