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6古对今
部编版语文:识字6 古对今课件

男生齐读第二小节,说一说:第二 节中的景物有哪些?
chén duì mù
晨/对/暮,
什么时候 可以看到 朝霞?
xuě duì shuānɡ
雪/对/霜。
早晨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时
hé fēnɡ duì xì yǔ
和 风/对/细 雨,
夕阳是什
Zhāo xiá duì xī yánɡ
么时候的
朝 霞/对/夕 阳。
太阳?
自然之美
傍晚的太阳
你知道“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 中的近:温和的风。
你知道“细雨”和“小雨、大雨、暴雨” 中的哪个意思相近吗?
小雨
大雨
暴雨
细雨与小雨意思相近:不大的雨。
结合图片填一填,填完你就能背诵啦!(课后第1题)
晨对(暮), 雪对(霜)。 和风对(细雨), (朝霞)对(夕阳)。
二、读一读,连一连。
yuán shǔ chén xiá yáng
暑 圆 杨晨霞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课后第2题)
读一读,记一记。 和风细雨 夕阳 严寒
鸟语花香 朝霞 古今 酷暑
对子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形式之一,课文 中为我们呈现的对子是从哪些方面来对的呢? 让我们再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互动课堂
你想到了用哪 两个词语来形 容这两幅图片?
你能说一说 图片上的内 容吗?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春天来了,黄莺和(小燕子)在柳树枝头一边 (唱歌 )一边(跳舞) ,(花儿)都开放了,到处是 一片( 生机勃勃)的景象。
结合图片填一填,填完你就能背诵啦!(课后第1题)
桃对(李), 柳对(杨)。 (莺歌)对燕舞, 鸟语对(花香)。
识字6《6、古对今》_

字词学习
我会写
ɡǔ
古
ɡǔ dū 古都
ɡǔ shī 古诗
笔顺:
造句: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这座古都的历史。
liánɡ
凉
liánɡ kuɑi 凉快
liánɡ xí 凉席
笔顺:
造句:小伟喜欢坐在树下,因为很凉快。
xì
细
xì yǔ 细雨
zǐ xì 仔细
笔顺:
造句:蒙蒙细雨使田野里的庄稼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字词乐园
古凉 李语
细夕 香
近 反义祠
近义词: 严寒--- 寒冷 酷暑---炎热 反义词: 古--- 今 晨--- 暮 严寒--- 酷暑
课文详解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拍手 游戏吧!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6 古对今》。
课文详解 二、课文讲解
1、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 么吗?
对子。
xī
夕
xī yánɡ 夕阳
chén xī 晨夕
笔顺:
造句:很多人都慕名前来欣赏这里的夕阳美景。
lǐ
李
lǐ zi 李子
xìnɡ lǐ 姓李
笔顺:
造句:这儿有三个李子。
yǔ
语
yǔ wén 语文
cí yǔ 词语
笔顺:
造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悟到了很多做 人的道理。
xiānɡ
香
qīnɡ xiānɡ 清香
课文详解 二、课文讲解 2、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雪、霜、和风、细雨、桃、柳、 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
课文详解 二、课文讲解
3、想象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 花香这些情景。图解ຫໍສະໝຸດ 构和风细雨 古对今 莺歌燕舞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古对今》精品课件

识字6 古对今
柳 杨
“杨” “柳” 都 是树木。
识字6 古对今
黄莺
燕子
莺歌燕舞。黄莺歌唱,燕
子飞舞,形容大好春光。
识字6 古对今
鸟语花香
鸟儿鸣唱,花儿飘香,形容
春天景色美好。
识字6 古对今
第3小节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描写了春天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桃李成行、生
机勃勃的景象。
识字6 古对今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课堂演练
一、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古—( 今 ) 圆—( 方 ) 晨—( 暮 ) 严寒—(酷暑 ) 春暖—( 秋凉 ) 朝霞—(夕阳 )
识字6 古对今
二、读一读,连一连。
yuán shǔ ché n xiá yáng
暑
圆
杨 晨 霞
字词听写
识字6 古对今
第二课时
对子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形式之一, 课文中为我们呈现的对子是从哪些方 面来对的呢?让我们再到课文中去找
组词 香水 香气 清香 造句 桂花的香气充满了校园。
近义词: 严寒--- 寒冷
酷暑---炎热
反义词:
古--- 今 晨--- 暮 严寒--- 酷暑
课文解 读
gǔ duì jīn
古 对 今 ,
yuán duì fāng
圆 对 方 。 yán hán duì kù shǔ 严 寒 对 酷 暑 , chūn nuǎn duì qiū liáng 春 暖 对 秋 凉。
hán
寒
kù
寒冷 严寒
造句:寒冷的冬天到了。
酷
酷暑 酷热
造句:这酷热的夏天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呀?
识字6 古对今
shǔ
暑
识字6 古对今(教学设计)

识字6 古对今(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以“古对今”为主题,通过对比古今事物的不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培养观察力与想象力。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并书写“古、今、山、水”等十个基本汉字,理解字义,学会组词,以及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知古今变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古、今、山、水”等字词,理解字义,并能够简单组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讨论交流,学生能感受汉字的演变,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激发对历史与现实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1. 字形的识记与书写:特别是“古、今”两字的构造,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笔顺笔画。
2. 字义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古今对比的概念,理解字词在古今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1. 古今对比图片或实物。
2. 汉字卡片。
3.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字词及句型。
4. 练习题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物品与现代物品的对比,引发学生对“古对今”主题的兴趣。
2. 新授:展示汉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跟读“古、今、山、水”等字,讲解字义,让学生尝试组词。
3. 练习: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所学汉字,教师巡回指导。
4. 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古今差异的看法,用所学字词表达。
5. 巩固:通过课件或黑板上的句型练习,加强学生对字词用法的理解。
6. 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古今对比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将清晰地展示“古对今”主题下的字词及其古今对比的含义,通过不同颜色或图表形式强化视觉效果。
作业设计1. 书写练习:学生回家后书写所学汉字,家长签字确认。
2. 家庭讨论:与家人讨论家中的古今变化,用所学字词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学生上课的反应、练习完成情况以及家庭作业的反馈进行。
针对学生在理解古今概念和字词用法上的困难,将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实物展示或情境模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此教学设计注重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学生兴趣的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既符合教育目标,又贴合学生实际,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语言基础和文化素养的新时代学生。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识字6、古对今》-人教部编版

《识字6、古对今》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尊重,通过古文学习,增进对民族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主动发现、学习新字词;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背诵,提高其语感和语言表现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在对仗修辞的学习中,感受语言之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尝试用对仗等形式创作,发展个性表达。这些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方式。古文中的对仗是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对应位置的词语形成对称,使语言富有韵律美。对仗是古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和文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识字6、古对今》中的具体例子。“古月今水,火日山石”,这里的对仗结构清晰,意义对应,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赞美。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们学习了《识字6、古对今》这一章节。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思考和改进。
首先,关于生字词的教学,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认真认读生字词。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记忆和运用上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采用更多形象、生动的方法帮助他们记忆,如通过图片、故事等与生字词相关联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字词的认读、古文对仗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文描绘自然现象方式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感受古人的智慧。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古对今

(如果学生没收集到教师就做介绍) 4、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 竟含着什 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 “碰”。
5、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议—议:“四 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生思考、讨论) 6、师:同学们想一想,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 人想 得多也有联系吗? 7、师: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 得多, 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 壁”,英勇 抗争,让我们一道来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学到的这两句 诗── ( 师生齐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 《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 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二)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 带也 给了他”)
师:请大家看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 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 什么 身份?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 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护资助 车夫 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
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 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 讲了哪两方 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 对自己的病一点也 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 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 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 心啊!) 三、学了这三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 里。让我们 再品味这句话──他为自己……(学生带着自己更深的感 受读。)
部编语文一下识字6《古对今》

暖、酷暑、秋凉、严寒准确地概括了四个季节
的特点。
第2小节中共提到了哪些自然景物?
晨对暮,雪对霜 。
晨
暮
霜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雪
状元成才路
和风
细雨
和风对细雨
和风——温和的风,
多指春风。
细雨——很小的雨。
朝霞对夕阳
朝霞——早上的彩霞
晨对暮, 雪对霜。
和风对细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霜。
zhāo xiá duì xī yánɡ
和 风 对 细雨,朝 霞 对 夕 阳。
liǔ duì yánɡ
wǔ niǎo yǔ duì huā xiānɡ
桃 对 李,柳 对 杨。
yīnɡ ɡē duì yàn
莺 歌 对 燕 舞,鸟 语对 花 香。
课文解读
朗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共有几对反义词?
古——今
我会写
夕 李
夕阳 七夕 朝夕 除夕 桃李 行李 李子 李树
xī
夕
结构: 独体字 部首: 夕 书写指导:横撇的横要短,撇和第一笔撇 基本平行,点在撇和横撇连接 点下面。
我会写
语 香
语文 语言 口语 词语 花香 香气 香水 香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ɡǔ duì jīn
古 对 今
ɡǔ duì jīn yuán duì fānɡ
同类词
状元成才路
莺歌对燕舞,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鸟语对花香。
意义相近
状元成才路
第3小节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描写了春天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桃李成
行、生机勃勃的景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古对今》

云对雨,雪对风。 花对树,鸟对虫。 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知识备查
对子 也就是对联。它言简意深,对 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 结构相对,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 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艺术是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识字6. 古对今
yuán yán hán kù shǔ liáng
极热的夏天
春暖 对秋凉
晨对暮, 雪对霜。 和风对细雨, 朝霞对夕阳。
课文解读 朗读课文,找一找,这一节共有几对反义词?
晨——暮
朝霞——夕阳
mù
暮
chén
晨
zhāo xiá
朝霞
xī
夕阳
雪 霜
和风
细雨
桃对李, 柳对杨。 莺歌对燕舞, 鸟语对花香。
李 桃
杨 柳
莺歌 燕舞
莺歌对燕舞
莺歌燕舞——黄莺歌 唱,燕子飞舞,形容 大好春光或大好形势。
圆严寒酷暑凉
chén xì zhāo xiá xī yáng
晨细朝霞夕杨
和风细雨 夕阳 莺歌燕舞 朝霞
严寒 鸟语花香 古今 酷暑
请你找一找里面的反义词,并横线画出来。
古对今, 圆对方。 严寒对酷暑, 春暖对秋凉。
古— 今 圆— 方 严寒— 酷暑 春暖— 秋凉
古对今
圆对方
严寒 对酷暑
极冷的冬天
鸟语 花香
鸟语对花香
鸟语花香——鸟儿鸣 唱,花儿飘香,形容 春天景色美好。
第3小节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描写了春天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桃李成 行、生机勃勃的景象。
积累四字词语
和风细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笔顺学习
古
凉
细
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