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八年级《珠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 珠江三角洲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地理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 珠江三角洲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二)能力目标1.能利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作用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

(二)教学难点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四、教具准备有关彩图、自制投影片、录像片等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教学导入:07-08年全国城市人均收入排名12强。

你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哪个省份的城市最多?(某某)家乡某某的排名仅为25.为什么这些地区的人们如此富裕呢,我找来了一幅某某省地图,仔细查看,你能找到刚刚那几个城市吗?他们都集中分布在哪个地区呢?(珠三角)知识:广义与狭义珠江三角洲(见课件45)为什么某某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呢?就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解决这个疑惑!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就是第七章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板书)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能够说出珠三角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及它的经济特点,能够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春天的故事》:播放视频《春天的故事》,思考,歌词中的老人是谁?他所画的圆圈是哪里?为什么同志会选择某某所在的珠三角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呢,我们首先从地理的视角来研究下。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稻米流脂蚕茧白,蕉稠蔗忙塘鱼肥”为何该地物产如此丰富?请学生结合该地的纬度位置思考。

《珠江三角洲》公开课教案(打印)

《珠江三角洲》公开课教案(打印)

《珠江三角洲》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分析珠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分析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的有利因素。

3、了解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能力目标: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画图习惯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对外开放战略的正确性,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农业、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演示法、比较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单介绍地理学习过程、由“世界地图”的图名引入新课(二)新课讲解一、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及位置1、看课本55页图2-35,要求学生结合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

2、复习八下所学内容,珠三角既是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又是四大工业基地之一。

二、珠江三角洲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1、让同学们设想:假如自己是农民,你希望自己的田地是什么样子的田地呢?引导学生得出自然环境优越,再从地形、气候、河流分析。

2、根据地图册28页的图,引导学生得出自然环境特征。

过渡: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人只有吃饱了才能做其他事情,比如学习、工作、从事工业。

三、珠江三角洲成为四大工业基地之一的有利因素1、自然环境优越既是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也是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2、地理位置优越3、由“天时地利人和”引出广东省人口过亿,劳动力丰富。

4、通过画铁路干线及高速公路,得出陆上交通发达,讲述珠江三角洲发达的交通:陆、海、空、河交通便利。

5、对比2011年香港和大陆人均收入,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来大陆投资更好,知道投资需要国家支持和资金技术的支持。

四、富饶的珠江三角洲1、请一个学生来阅读课本55页的“富饶的珠江三角洲”2、放松听音乐《春天的故事》,并观看一组图片“华南新城——深圳”五、课堂练习:指南84页 13题六、课堂小结七、课后讨论:了解珠江三角洲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想一想我们泉州台商投资区具有哪些优势板书设计:珠江三角洲一、九大商品粮基地→自然条件优越①地形:平原广阔、地势低平②气候:湿热③河流:河网众多、水源充足二、四大工业基地1、自然条件优越2、地理位置优越珠江三角洲位于______省,南临_____海,与______和______特别行政区相邻。

珠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珠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复习《珠江三角洲地区》教案主备人孙明辉使用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记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状况。

4.了解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本区和港澳的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情况。

2.了解区际联系与共同发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收集本地区地理资料,并进行筛选和分类。

2.归纳总结本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

教学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

教学方法收集材料、读图、讨论。

课前准备投影仪、录像资料、电脑、图片文字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首歌叫做《春天的故事》,其中的部分歌词是:“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新课学习:1、自然环境珠江三角洲位置,范围;地形与气候:珠江三角洲地区又属于地球上的哪个热量带呢(热带)它又属于我国的哪个温度带?(亚热带)本区的降水大致能达到多少毫米呢?(800毫米以上,1600毫米左右)属于我国的什么干湿地区?(湿润地区)本区应属于哪种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请描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陆位置?(广东省东南部,珠江的下游,南海的岸边)这样的海陆位置,有何益处呢?(利于海上的运输、贸易往来、交往等)请描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相对位置?(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这样的相对位置,又会带来什么好处呢?(利于与港澳、东南亚等地区的交流、交往、联系合作)2、外向型经济3、香港和澳门香港和澳门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都属于自由贸易港,第三产业发达。

香港有世界著名的深水良港,是国际上重要的航运中心,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国际贸易中心。

澳门主要以博彩业和旅游业为主,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4、区域联系与共同发展港澳的金融、科技、管理等有事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廉价的地价和劳动梨资源优势互补。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地貌和气候特点。

2.理解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3.了解珠江三角洲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措施。

4.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和交通运输网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和了解。

2.营造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氛围。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环保运动中。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2.了解珠江三角洲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措施。

教学难点1.理解逐步形成的珠江三角洲发展模式和影响因素。

2.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珠江三角洲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学习内容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地貌和气候特点。

2.珠江三角洲逐步形成的发展模式和影响因素。

学习方式1.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基本情况和当地独特的发展模式。

2.通过学生参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活动,掌握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地貌和气候特点。

3.观看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影片,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变化。

学习方法1.合作学习。

2.情境模拟。

3.视听教学。

第二节珠江三角洲的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学习内容1.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和重要的城市。

2.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

学习方式1.让学生通过调查和研究查找重要城市、主要交通线路和交通枢纽,了解交通和城市的发展。

2.观看珠江三角洲城市和交通运输的影片,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城市的发展和规划。

学习方法1.案例分析。

2.视听教学。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的生态环境保护学习内容1.了解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状况。

2.了解珠江三角洲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学习方式1.组织学生根据材料和研究,了解珠江三角洲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

2.组织学生讨论保护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掌握珠江三角洲的生态保护措施和政策。

初二地理珠江三角洲教案

初二地理珠江三角洲教案
(2)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 、 和 ,其中, 省就占了三个,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的经济特区分别是 、 。位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是 。珠江三角洲的 (城市)为我国著名的沿海开放城市。香港位于 (经济特区)以南,澳门位于 (经济特区)以南。
3.我国目前有5个经济特区,其中不在珠江三角洲的是( )
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情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教学难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具准备
自制投影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 教学过程
● 课前预习
1.填空
(1)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广东省的 部, (河流)下游,毗邻 、 特别行政区,与 地区隔海相望, 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 。
初二地理珠江三角洲教案
【】下面编者为大家搜集了初二地理珠江三角洲教案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丰富,可充分利用学生对生活的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探究区位优势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外向型经济作为本区的特色经济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讨论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坚定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最新地理精品教案:八下 第八单元 第1课 珠江三角洲(1课时)4

最新地理精品教案:八下 第八单元 第1课 珠江三角洲(1课时)4

【课题】八下第八单元第1课珠江三角洲(1课时)4【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产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找到广州、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门。

2.说出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重点)3.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影响。

(难点)【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法、比较法、归纳、综合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教师点拨]:邓小平同志为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正是他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才有了今日最具改革开放活学生回答: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濒临南海,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1)找出西江、北江、东江,说说珠江三角洲形成的主要成因。

(2)图上5城市中,位于珠江口东侧的从中国温度带图上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属于带。

从中国降水量图上来看:珠江三角洲的降水量在毫米以上。

[教师点拨]:与周边地区的位置关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开放的前沿”的根本条件。

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位置条件,历史上才会有大量的移民从这里流向“南洋”,培养了一种对外开放的文化意识。

广东和所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其气候的特点是:夏季,冬季[学生探究活动]学生思考、分析[启发式讲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紧邻香港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香港的产业扩散,引进大量资金和技术。

结合本区的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了加工工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学生交流]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办,迄今已有近五十年历史,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外开放的政策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及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条件,采取的独特的模式——“前店后【当堂达标】1.(目标1)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两个经济特区是 ( ) A.深圳、珠海 B.汕头、厦门 C.香港、澳门 D.海口、大连2.(目标2)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较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下列不属于其经济发展优势的是 ( )A.重工业基础雄厚 B.是著名的侨乡C.是沿海经济开放区,有政策优势 D.毗邻港澳,位置优越,交通便利3.(目标2)目前,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是 ( )①港澳地区——“前店”②珠江三角洲——“后厂”③珠江三角洲——“前店”④港澳地区——“后厂”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目标2)港澳地区和珠江三角洲的合作中,港澳地区的优势之一是 ( )A.土地资源丰富 B.自然资源丰富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管理经验丰富5.(目标3)根据2011年1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将建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之一。

珠江三角洲 教学设计

珠江三角洲 教学设计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标题:珠江三角洲地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2. 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3. 掌握珠江三角洲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2. 珠江三角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3. 珠江三角洲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利用问题或图片引入珠江三角洲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步骤二: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1. 通过讲解、图片或地图展示,向学生介绍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2. 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并简单描述其地理特征。

步骤三: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珠江三角洲的人口分布稠密?经济发达?2. 通过讲解、图片或统计数据,介绍珠江三角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3. 给学生开展一个小组讨论,交流和总结珠江三角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

步骤四:了解珠江三角洲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1. 让学生思考:珠江三角洲有哪些自然资源?存在哪些环境问题?2. 通过讲解、图片或案例,介绍珠江三角洲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3. 制作一个珠江三角洲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知识卡片,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呈现。

步骤五:总结和评价1. 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2. 通过讲解、提问或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地图、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珠江三角洲;2.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3. 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总结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知识。

教学资源:1. 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地图、图片等素材;2. 珠江三角洲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3. 珠江三角洲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案例和图片。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2. 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3. 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珠江三角洲的作文或制作一份珠江三角洲的调查报告,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教案范文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教案范文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地理特征。

2.掌握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

2.教学难点: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经济区域吗?(2)学生回答: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

2.知识讲解(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利用地图,引导学生找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并讲解其范围。

(2)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讲解珠江三角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3)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点讲解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

3.案例分析(1)讲解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以广州、深圳等城市为例,展示其经济发展成果。

(2)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4.课堂讨论(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对我国有哪些积极影响?(2)学生回答:提高我国经济实力、促进地区平衡发展等。

(1)讲解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

四、作业布置1.复习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

2.思考: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举措?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1.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

2.课堂讨论活跃,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

3.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不够紧凑,课堂讨论环节略有拖延。

2.部分学生对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了解不够,需要在课后加强自主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三角洲》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2.掌握阅读分析有关地图和材料的能力,提高归纳概括、辩证思维的能力等等。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教学重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
2.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教学难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学用具】
投影、录像机、珠江三角洲的图片、投影片、录像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问:1.请问哪一位同学知道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内区域有哪些?
2.为什么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呢?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有关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感性材料。

(讲授新课)
设问:人们把珠江三角洲称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为什么这么说呢?
读图观察: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彩图,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地理位置后,分析上述问题。

学生活动:讨论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教师小结:珠江三角洲地区之所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与它的重要地理位置有关。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河流——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面向海洋,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学生活动:
读图分析1:
(1)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图,并在图上描画出北回归线,并利用已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地球上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
(2)展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印证学生答案
(3)展示“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珠江三角洲地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进而得出这里的气候条件优
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等环境特点。

读图分析2:
(1)引导学生观察《东南亚地图》,重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周边地区以及隔海相望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2)2教师小结:与周边地区的位置关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根本条件。

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位置条件,历史上才会有大量的移民从这里流向“南洋”,广东和福建才成为华侨的主要故乡,而今日的华侨故乡又能获得境外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现代经济发展条件。

(3)探究式提问: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仅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能行吗?还应具备哪些因素才能使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呢?
读图分析3:
(1)引导学生阅读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利用外资上有哪些特点。

(2)设疑思考: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速度-上都高居全国榜首呢?它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呢?
(3)学生分组讨论,分别从区位因素、人文因素和政策因素三个方面归纳总结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

(4)教师小结:珠江三角洲吸引的外资之所以在数量和增速上高居全国榜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优势:(1)区位因素――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2)政策因素――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优惠的政策;(3)人文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全国著名的侨乡,华侨、海外华人众多,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看有关华人、华侨的事迹录像片
教师讲解:历史上华人、华侨有着不可磨灭的爱国、爱家乡和爱人民的光荣传统。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一、对外开放的优势地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2.掌握阅读分析有关地图和材料的能力,提高归纳概括、辩证思维的能力等等。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教学重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
2.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教学难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学用具】
投影、录像机、珠江三角洲的图片、投影片、录像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式导入: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承转: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有什么特点呢?
(讲授新课)
设疑思考:我们把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称之为外向型经济,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呢?谁能说一下你理解的外向型经济的含义?
学生讨论、发言: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景观图“外向型经济一例”并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及外向型经济的名称,画出外向型经济示意图。

教师小结:外向型经济是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经济。

设疑思考: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学生讨论、发言:(引导学生利用前一节课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小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办法和最新高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加工制造企业,如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

设疑思考:改革开发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资,这些外资都来自哪里呢?
展示图片:“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
学生分析回答:(略)
启发提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产品是通过什么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深化问题: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怎样的合作方式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从而使该地区贸易国际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的呢?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明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前店后厂”的基本模式合作发展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

发散思维:“前店后厂”模式充分利用两地的互补优势,实现了强强联手。

你认为这种分工合作模式还对哪些地区有借鉴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对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发展外向型经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示图片:“珠江三角洲和全国GDP增长曲线”
设疑思考:(1)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全国的趋势有何差异?
(2)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变得越来越明显。

请你分析其原因。

学生探讨: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深化问题:外向型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承转过渡: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城镇的迅猛发展,可以说城镇的发展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的发展。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看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录像。

让学生说说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

设疑思考: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前后土地利用方式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形成这种巨大变化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讨论回答:
展示图片:珠江三角洲独特的土地利用景观图和流不息的民工潮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短文加深印象。

承转: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为70%以上,而我国现在的城镇化水平不到40%,亟待加快发展步伐。

但是,城镇化的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分组讨论:城镇化发展过快,大量的农业用地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和交通用地,会对环境及人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深化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怎样才能解决城镇化发展过快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协调好人地关系呢?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
教师小结:珠江三角洲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只有做到适度发展、科学合理地规划、注重环保、适当引进外来人口,搞好宣传教育工作,才有可能解决好本区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协调好人地关系,获得可持续发展。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珠江三角洲
二、外向型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三、城镇化所带来的影响和未来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