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板配筋计算程序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单向板配筋计算书

单向板配筋计算书
3.1.3次梁承受荷载设计值
3.2次梁的内力计算………………..…………………………………………
3.2.1次梁边跨计算………………..…………………
3.2.2次梁中间跨计算1
3.3.3次梁的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3.4次梁的承载力计算…………...……………………….3
3.4.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1.2主梁承受可变荷载的计算
4.2主梁的内力计算
4.2.1主梁的边跨计算
4.2.2主梁中间跨的计算
4.3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4.4主梁承载能力计算
4.4.1主梁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4.4.2翼缘计算宽度的计算
4.4.3 T形梁截面类型的判定
4.4.4主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4.4.5主、次梁交接处附加横向钢筋计算
边跨与中间跨计算跨度相差:(2.02-2)/2=1%<10%,故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由于
其多余五跨连续板,按五跨计算内力,即计算跨度统一取l01=l0=2.02m,取1m宽板作为计算单
元,计算简图见图四
g+q=9.988KN /m
图四板的荷载计算简图
223
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后,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系数a值按图五采用,各跨中及
ha
边跨: 取=ln,I01=ln两式较小值
22
中间跨:Io=ln
2.2.1
|01=ln-=2.2-0.12-0.2/2+0.08/2 =2.02 m
2
I01=lna=2.2-0.12-0.2/2+0.12/2 =2.04 m
2
取l0=l01=ln— =2.02 m
2
2.2.2
l0=ln=2.2-0.2=2m又

单向板配筋

单向板配筋

设计单位: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混凝土单向板计算书设计人:宋世科审核人:宋世科学号: 130604230班级:13建筑工程技术2班目录一、设计资料 (1)二、板设计 (1)2、1荷载计算 (2)2、2内力计算 (3)2、3配筋计算 (3)三、次梁的计算 (4)3、1荷载计算 (5)3、2内力计算 (5)3、3配筋计算 (6)四、主梁设计 (8)4、1荷载计算 (9)4、2内力计算 (9)4、3配筋计算 (12)五、附图 (15)次梁配筋图 (15)主梁配筋图 (16)某多层工业厂房的建筑平面图如图1、1所示,楼梯设置在旁边的附属房屋内。

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

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为一类。

楼面做法:水磨石面层(0、65mKN/2);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0mm 石灰砂浆抹底。

楼面活荷载: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q k=6、0KN/m2,准永久值系数ψq=0、8。

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梁内受力钢筋为HRB335级,其她钢筋为HPB300级钢筋。

试对板、次梁与主梁进行设计。

图1、1 楼盖建筑平图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力分布方法计算,取1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有关尺寸及计算简图如图2、1所示,设板厚h=80mm。

图2、1 板的计算简图2、1 荷载计算水磨石面层:0、65KN/m²80mm厚钢筋混凝土板:25×0、08=2KN/m²20mm石灰砂浆抹底:17×0、02=0、34KN/m²恒载标准值:g k=0、65+2+0、34=2、99KN/m²活荷载标准值:q k=6KN/m²转化为线荷载:2、99×1m=2、99KN/m 6×1m=6KN/m荷载设计值:g+q=1、2×2、99+1、3×6=11、39KN/m《荷载规范》规定:对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²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2、2 内力计算初估次梁截面尺寸:高h=l/18~l/12=6600/18~6600/12=367~550 取h=450mm宽b=h/3~h/2=450/3~450/2=150~225 取b=200mm计算跨度取净跨:边跨 l0=2300-120-100+80/2=2120mm中间跨 l0=2300-200=2100mm因跨度差 (2120-2100)/2100=0、9%,在10%以内,故可按等跨计算。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课程设计

目录一、设计资料-----------------------------------------------------------1二、楼盖梁格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1三、板的计算---------------------------------------------------------11、荷载简化---------------------------------------------------------12、计算简图---------------------------------------------------------23、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2四、主梁设计-----------------------------------------------------------31、荷载设计值-------------------------------------------------------32、主粱承载力计算---------------------------------------------------43、次梁两侧附加横向钢筋计算-----------------------------------------5五、绘制施工图---------------------------------------------------------6钢筋混凝土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一、设计资料某厂房楼盖,现用浇筑钢筋混凝土肋形结构,楼盖平面尺寸为18×45m,活荷载3kN/m2。

楼盖搁置在370mm的砖墙上(轴线距内墙边缘120mm)。

楼层构造为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12mm厚石灰砂浆找平及粉刷。

钢筋混凝土楼板配筋计算书讲解

钢筋混凝土楼板配筋计算书讲解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是土木工程学生设计学习的"居家良药".关键词: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设计资料本设计为一工业车间楼盖,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楼盖梁格布置如图T-01所示,柱的高度取9m,柱子截面为400mm×400mm。

(1)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20mm厚混合砂浆顶棚抹灰。

(2)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8kN/m2。

(3)恒载分项系数为1.2;活荷载分项系数为1.3(因为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2)。

(4)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0(,)。

钢筋:梁中架立钢筋、箍筋、板中全部钢筋采用HPB235()。

其余采用HRB335()。

2.板的计算。

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板的厚度按构造要求取。

次梁截面高度取,截面宽度,板的尺寸及支承情况如图T-02所示。

(1)荷载:恒载标准值:20mm水泥砂浆面层;80mm钢筋混凝土板;20mm混合砂浆顶棚抹灰;;恒载设计值;活荷载设计值;合计;即每米板宽设计承载力。

(2)内力计算:计算跨度:边跨;中间跨;跨度差,说明可以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

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其计算简图如图T-03所示。

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Q-01。

,(根据钢筋净距和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并考虑到梁、板常用的钢筋直径(梁设为20mm,板设为10mm),室内正常环境(即一类环境)的截面有效高度h。

和梁板的高度h有以下关系: 对于梁: h。

=h-35mm (一排钢筋) 或 h。

=h-60mm (两排钢筋);对于板 h。

=h-20mm 、h。

=h-(最小保护层厚度+d/2) ,其中最小保护层厚度依据环境类别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定, 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

一般的,对于梁可取20,板可取10),各截面的配筋计算见表Q-02。

中间板带②~⑤轴线间,其各区格板的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各跨跨中和中间支座考虑板的内拱作用,其弯矩降低20%。

1-2-3 整体式单向板梁板结构-配筋计算与构造要求

1-2-3 整体式单向板梁板结构-配筋计算与构造要求

1.2.3 配筋计算与构造要求▪板(1) 配筋计算特点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所介绍受弯构件的设计方法计算受力纵筋,受力纵筋沿短跨方向布置。

一般不验算斜截面承载力。

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单向板,由于拱效应使板中各计算截面弯矩减少,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座计算弯矩都按减少20%计算,其他截面不减少。

(2) 构造要求板厚宜尽量薄一些,单向板跨厚比不大于30,但不得小于最小厚度(GB50010-2010)。

板中受力钢筋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板的1.5倍且不宜大于250mm。

受力钢筋可用弯起式或分离式。

弯起式分离式受力钢筋外伸与锚固:☐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延伸的长度应根据负弯矩图确定,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长度宜适当增加。

分布钢筋垂直于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单位宽度上的配筋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的15%;当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钢筋的配筋面积尚应增加,且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板面构造钢筋:嵌入墙内的和垂直于主梁的板面内设置☐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单位宽度内的配筋面积不宜小于跨中相应方向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与梁、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非受力方向,钢筋截面面积尚不宜小于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砼梁边、柱边、墙边伸入/4,板内长度不宜小于l砌体墙边钢筋伸入板内长/7。

度不宜小于l☐板角部,宜沿两个方向正交、斜向平行或放射状布置附加钢筋。

▪次梁(1) 配筋计算特点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

正截面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受弯构件抗弯承载力计算,斜截面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受弯构件剪切承载力计算。

单向楼板配筋计算

单向楼板配筋计算

单向楼板配筋计算单向楼板是指楼板在两个相邻方向上只有一个方向的配筋,通常在住宅建筑中采用。

其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主要分为楼板自重计算、楼板活载计算、楼板产生的弯矩计算、楼板配筋计算和计算的验证。

1.楼板自重计算楼板自重计算是指根据楼板的净面积和楼板的材料密度计算楼板的自重。

楼板的净面积就等于楼板的实际面积减去梁的截面积。

楼板的材料密度可以查表获得。

2.楼板活载计算楼板的活载通常由人员、家具、冰箱、洗衣机等引起,可以根据住宅建筑设计规范中给出的活载值进行计算。

3.楼板产生的弯矩计算楼板两个相邻方向上的弯矩计算方法不同。

在较宽的方向上,根据梁和板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将楼板看作连续梁,采用一致均布荷载计算产生的楼板弯矩。

在狭窄的方向上,根据楼板自身的刚度,将楼板看作单自由度系统,根据活载位置的不同计算楼板的弯矩。

楼板配筋计算是指基于受力与弯矩的平衡条件,计算出楼板所需的配筋面积和数量。

楼板的配筋通常包括主筋和腹筋。

主筋用于承受弯矩,而腹筋用于抵抗剪力。

主筋的计算通常采用梁的截面设计原则,根据楼板的弯矩和受压区高度计算出主筋的截面面积和受压区深度。

主筋的间距和直径一般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选取。

腹筋的计算通常采用最大剪力的方法进行计算,根据楼板的剪力计算出腹筋的截面面积和间距。

腹筋的直径一般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选取。

5.计算的验证计算结束后,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验证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楼板配筋的构造推算出楼板的抗弯承载力,与计算得到的弯矩进行比较。

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楼板的最大剪力和腹筋的抗剪承载力进行比较。

以上就是单向楼板配筋计算的基本步骤。

在实际计算中,还应该考虑楼板的现浇混凝土强度、配筋率等因素。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楼板的受力分析应该细化到板的每一根梁的受力情况,以确保楼板在受到荷载时不发生破坏。

单向板及次梁的配筋计算

单向板及次梁的配筋计算

单向板及次梁的配筋计算单向板是指板的荷载主要作用在板的一个方向上的情况,通常采用单向配筋,即在板的一个方向上设置主筋,而在垂直方向上只设置少量的次筋,用来控制开裂和抗剪强度。

次梁是用来加强板的边缘部分,增加其刚度和承载能力的一种构造。

下面将分别介绍单向板和次梁的配筋计算方法。

一、单向板配筋计算:1.确定板的截面尺寸和受力情况:根据板的跨度和荷载确定板的厚度和宽度,并确定受力情况,如受力边界、荷载类型等。

2. 计算开裂控制筋的配筋量:根据截面受拉应变和开裂控制要求,计算主筋的配筋量。

可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As = (β1 * fctk,0.05* b * d) / (σs - 0.4 * fctk,0.05)其中,As为主筋面积,β1为开裂控制系数,fctk,0.05为0.05倍特征抗拉强度,b为板的宽度,d为板的有效高度,σs为主筋抗拉强度。

3. 计算抗剪配筋量:根据板的剪力以及抗剪设计公式,计算次筋的配筋量。

通常采用抗剪设计公式如下:VEd ≤ (VRd,max - VRd,cf)其中,VEd为设计剪力,VRd,max为剪力承载力的最大值,VRd,cf为剪力承载力的抗剪破坏控制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Rd,cf = VRd,c / γc + VRd,s / γs其中,VRd,c为混凝土的抗剪强度,VRd,s为主筋的抗剪强度,γc和γs为相应的安全系数。

4. 分布筋的配筋量计算:根据板的受力分布情况,计算分布筋的配筋量。

通常采用以下公式计算:Av,min = (0.12 * fctk,0.05 * b * s)/ (fyk / γs)其中,Av,min为分布筋的最小配筋量,fctk,0.05为0.05倍特征抗拉强度,b为板的宽度,s为分布筋的间距,fyk为钢筋的特征屈服强度,γs为安全系数。

5.检查截面尺寸:根据配筋量,检查截面尺寸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则重新调整板的截面尺寸并重新计算。

二、次梁配筋计算:1.确定次梁的受力情况:根据板的截面尺寸和边缘部分的受力情况,确定次梁的受力情况,如受拉或受压。

梁板的配筋计算课设

梁板的配筋计算课设

梁板的配筋计算课设混凝土课程设计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xxx所在学院:专业:指导教师:2015年01月目录1、计划任务书2、现浇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3、次梁的设计4、主梁的设计5、混凝土板的验算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1 设计任务书1.1设计资料1.1.1某民用建筑楼面如附图所示,底层层高H(从基础顶面到楼面的距离),计算高度取H0=H,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q k。

1.1.2楼面面层为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γ=20 kN/m3),板底为15 mm 厚石灰砂浆粉刷(γ=17 kN/m3)。

混凝土容重为25 kN/m3。

1.1.3材料:混凝土:C30;钢筋:受力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300。

1.2设计要求1.2.1 按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要求对楼面梁板进行结构布置。

1.2.2 对板、次梁、主梁分别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及配筋;完成设计计算书一份。

1.2.3 绘制楼盖施工图(2号图纸两张),内容包括:楼盖平面布置图;板、次梁配筋施工图。

(1张)主梁设计弯矩包络图、抵抗弯矩图及配筋施工图;施工说明。

(1张)注:①图纸采用交通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标准图签;②计算书应包括标准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完整过程,并装订成册。

1.3 分组楼盖平面尺寸如附图,具体尺寸按下面分组:学号:1、5、9、13…号:A=36m,B=18 m, q k=5.5kN/m2,层高H=5m;学号:2、6、10、14…号:A=30m,B=24m, q k=6.5kN/m2,层高H=5.5m ;学号:3、7、11、15…号:A=36m,B=21.6m, q k=5kN/m2,层高H=5m;学号:4、8 、12、16…号:A=30m,B=18m, q k=6kN/m2。

层高H=5.5m。

1.4 参考资料1.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2. 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3. 相关课本 1.5 附图2 计算书选择柱截面尺寸为400 mm×400 mm ,楼面活荷载为q k =5kN/m 2 ,楼面采用20 mm 厚水泥砂浆面层,板底为15 mm 厚石灰砂浆粉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ωlim (mm)
0.20
四、截面配筋
设计弯距 M (KN·m) 截面抵抗矩系数 αS=M/α1fcbh02
γS=(1+(1-2αS)1/2)/2 钢筋面积 AS=M/γSfyh0 (mm2)
9.88 0.1607 0.9119 376.0
五、裂缝验算
标准弯矩 MS (KN·m)
7.70
混凝土抗拉标准值 ftk (N/mm2) 板计算长度 l =MIN(lx,ly) (mm)
9.6 1.00 1.54 5000
三、弯矩计算
系数 Mx 系数 Mx0 系数 Mxμ=Mx+μMy 设计弯矩 mx=Mxμql2 (KN·m/m) 设计弯矩 mx0=Mx0ql2 (KN·m/m) 标准弯矩 mxS=MxμqKl2 (KN·m/m) 标准弯矩 mxS0=Mx0qKl2 (KN·m/m)
一、原始数据
板上面荷载设计值 q (KN/m2) 板上面荷载标准值 qK (KN/m2)
板厚 h (mm)
7.70 6.00 120
板x向长度 lx (mm)
5000
板y向长度 ly (mm)
5000
注:板边长度取值方向参照《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相应计算模式
二、计算数据
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值 fc (N/mm2) 系数 α1
σsk=MS/ηh0AS (N/mm2)
22.52
ψ=1.1-0.65ftk/ρteσsk
0.557
应变不均匀系数ψ实际取值(0.2≤ψ≤1.0)
最外层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底边距离c (20≤c≤65) (mm)
最大裂缝宽度ωmax=αcrψσsk/ES(1.9c+0.08deq/ρte) (mm)
0.01 满足
是否满足
25 100 4908.7 满足
ρte=AS/0.5bh ρte实际取值(ρte≥0.01) 受拉区纵筋等效直径 deq=d/ν 不均匀系数ψ实际取值(0.2≤ψ≤1.0)
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底边距离c (20≤c≤65) (mm)
0.0818 0.0818 35.7 0.557
20
度ωmax=αcrψσsk/ES(1.9c+0.08deq/ρte) (mm) 验算ωmax ≤ ωlim
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底边距离c (20≤c≤65) (mm) 度ωmax=αcrψσsk/ES(1.9c+0.08deq/ρte) (mm) 验算ωmax ≤ ωlim
0.0042 0.0100 11.4 0.531
20 0.13 满足
钢筋直径 d (mm)
钢筋间距 s (mm) 钢筋实际配筋面积 AS (mm2)
是否满足
2.6E+04 80 60 0.17
1.000
0.01760 0.05130 0.02053
3.95 9.88 3.08 7.70
8 200 251.3 满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ρte=AS/0.5bh ρte实际取值(ρte≥0.01) 受拉区纵筋等效直径 deq=d/ν 不均匀系数ψ实际取值(0.2≤ψ≤1.0)
标准弯矩 MS (KN·m)
3.08
σsk=MS/ηh0AS (N/mm2)
176.08
ψ=1.1-0.65ftk/ρteσsk
0.531
应变不均匀系数ψ实际取值(0.2≤ψ≤1.0)
最外层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底边距离c (20≤c≤65) (mm)
最大裂缝宽度ωmax=αcrψσsk/ES(1.9c+0.08deq/ρte) (mm)
泊桑比 μ lx / ly
系数 My 系数 My0 系数 Myμ=My+μMx 设计弯矩 my=Myμql2 (KN·m/m) 设计弯矩 my0=My0ql2 (KN·m/m) 标准弯矩 myS=MyμqKl2 (KN·m/m) 标准弯矩 myS0=My0qKl2 (KN·m/m)
钢筋直径 d (mm) 钢筋间距 s (mm) 钢筋实际配筋面积 AS (mm2)
0.01760 0.05130 0.02053
3.95 9.88 3.08 7.70
四、截面配筋
设计弯距 M (KN·m) 截面抵抗矩系数 αS=M/α1fcbh02
γS=(1+(1-2αS)1/2)/2 钢筋面积 AS=M/γSfyh0 (mm2)
3.95 0.0643 0.9667 142.0
五、裂缝验算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ωlim (mm)
0.20
计算模式:四边固定 受力钢筋强度设计值 fy (N/mm2)
钢筋弹性模量 ES (N/mm2)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αcr
纵向受拉钢筋相对粘结特性系数
混凝土强度等级
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相应计算模式
360 2.0E+05
2.1 0.7 C20
混凝土弹性模量 EC (N/mm2) 非迎水侧板有效高度 h0=h-40 (mm) 迎水侧板有效高度 h0=h-60 (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