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伤亡事故程度分类
工伤事故分为几类

一、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等。
二、按照损伤程度划分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和死亡事故三类。
1、轻伤事故,是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伤害后果不太严重的事故。
2、重伤事故,是指职工伤亡事故中负伤严重的事故。
3、死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工作劳动中致死的重大伤亡事故。
三、按照伤残级别划分分为1-10级共10个伤残等级,其中1级伤残等级最严重,10级伤残等级最轻。
每个伤残等级鉴定和赔偿标准都不同。
另外我们除了要知道工伤事故分类,还要了解工伤事故的处理流程:1、工伤认定程序发生工伤后用人单位不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必须在1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的申请,劳动者要提出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
劳动者提出工伤申请后,劳动部门可以根据情况依法决定是否受理。
劳动者对劳动部门不受理工伤认定不服的,可以在60日内提起行政复议或者在3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劳动部门受理其工伤认定的申请。
2、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劳动部门认定职工的受伤属于工伤后,如果劳动者认为其伤害有可能构成残疾的,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职工可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在60日内(情况复杂的,最多可延长30日)作出鉴定结论。
单位或者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后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该再次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3、工伤赔偿劳动仲裁程序最终认定为工伤了,如果单位不主动支付工伤保险待遇,那么职工必须在收到工伤认定或者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后60日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待遇。
事故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的分类和事故等级划分2019-01-22 16:34故的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类原则,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主要是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
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
一、按安全事故类别分类: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
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他伤害等。
二、按安全事故的伤害程度分类:根据<企业职工事故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61-86)规定,按伤害程度分类为:1、轻伤,指损失1个工作日至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2、重伤,指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重伤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超过6000工作日;3、死亡,指损失工作日超过6000工作日,这是根据中国职工的平均退休年龄和平均寿命计算出来的.三、按安全事故受伤性质分类:受伤性质是指人体受伤的类型,实质上从医学角度给予创伤的具体名称,常见的有:电伤,挫伤,割伤,擦伤,刺伤,撕脱伤,扭伤,倒塌压埋伤,冲击伤等。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或者3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事故严重程度分类及划分办法

事故严重程度分类及划分办法
事故调查分析及评价过程中另一必不可少的内容是明确事故的严重程度。
我国过去一直主要根据事故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程度将事故划分为:
1.轻伤事故:导致受伤害者损失一个或一个以上工作日而未达到重伤程度的事故。
2.重任事故:使操作者脑、眼、四肢、躯干等部位受到严重伤害而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事故。
3.死亡事故:造成受害者在事故发生过程中或其后的抢救治疗过程中死亡的事故。
死亡事故还因一次事故中死亡人数多寡之别而被定为重大伤亡事故(一次事故死亡人数1~2人)和特大伤亡事故(一次事故死亡人数达到或超过3人)。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人们发现,仅用“轻伤”、“重伤”、“死亡”来衡量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过于笼统而含糊,难以明确而清楚地反映出各种伤害事故、尤其是重伤事故到底使受害者遭受何种损害、伤愈后劳动能力的恢复程度如何等等。
故GB6441—86《工伤事故分类标准》中采用了按伤害后果或丧失劳动能力程度进行事故分类的办法。
(1)死亡:任何由工作伤害导致的死亡,无论其伤、死亡间的时间有多长。
(2)永久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非死、但使受伤害者永不可能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工伤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工伤安全事故管理办法一、总则工伤安全事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人员伤亡事故。
为确保职工的工作安全,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率和损失,制定本工伤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二、工伤事故的分类根据工伤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工伤事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轻微伤:指职工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不重要的伤害或疾病。
2.一般伤:指职工因工作原因造成的较为严重的伤害或疾病。
3.重伤:指职工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严重伤害或疾病,但不危及生命或造成严重残疾。
4.特重伤:指职工因工作原因造成的造成生命威胁或重大残疾的伤害或疾病。
三、工伤事故的责任与义务为了明确相关责任和义务,对于工伤事故的各方作出以下规定:1.雇主责任:雇主应负有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措施的责任,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并提供职工所需的个人防护装备。
同时,雇主还应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2.职工责任:职工应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和保护个人防护装备,协助雇主落实安全措施,并及时上报存在的安全隐患。
3.政府责任: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推动安全生产法规的实施,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加强对工伤事故的调查和处理,为受伤职工提供必要的救治和赔偿。
四、工伤事故的管理措施为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率和损失,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1.安全生产培训:为职工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培训,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职工自救和互救能力。
2.隐患排查整治: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及时整改,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3.安全设施建设:完善安全设施,包括灭火器、安全标识、疏散通道等,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4.安全纪律执行:建立严格的安全纪律,对于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督促职工遵守规章制度。
5.工伤事件报告与处理:对于发生的工伤事故,应及时上报,并进行调查和处理,追究责任并提供相应赔偿。
六、工伤事故应急措施在发生工伤事故时,应采取以下紧急措施:1.伤者救治:确保伤者及时得到救治,尽可能减少伤害程度。
工伤事故的类别

工伤事故的类别
工伤事故的类别主要分为人身伤害事故和财产损失事故两大类。
1. 人身伤害事故:
人身伤害事故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导致工人受伤、致残甚至死亡的事故。
根据伤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类:
a. 轻微伤事故:指工人轻微受伤,通常为皮肤划伤、擦伤、
烧伤等。
b. 轻伤事故:指工人受伤较为严重,但不会导致严重后果,
如骨折、扭伤等。
c. 重伤事故:指工人受伤严重,可能导致肢体残疾、脊柱损
伤等长期伤害。
d. 重大伤亡事故:指造成工人死亡或者多人受伤的严重事故,如火灾、爆炸等。
2. 财产损失事故:
财产损失事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企业资产遭受损失、设备损坏等的事故。
根据损失程度和原因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类:
a. 简单事故:指财产损失较小的事故,如产品破损、设备故
障等。
b. 一般事故:指财产损失较为严重,如生产线停工、设备报
废等。
c. 重大事故:指财产损失严重,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甚至经济
危机的事故,如火灾、爆炸等。
工伤事故的类别不仅仅是对事故本身进行分类,还可以根据行业、工种等进行更加详细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工伤事故类别,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保护工人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
《最新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怎么划分事故标准的

If others treat you well, you must be able to repay you in the future. If others treat you badly, you must strive to be able to raise your eyebrows one day.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最新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怎么划分事故标准的《最新企业职工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规定的划分标准是重大事故指导致员工重伤,但是没有死亡的工伤事故,重大伤亡事故是指造成1~2人以上死亡的,如果死亡人数超过三个人以上的属于特大伤亡事故。
情节严重的工伤事故,用人单位也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一、《最新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是怎么划分事故标准的?1、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2、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无死亡的事故。
3、重大伤亡事故指1到2人死亡的事故。
4、特大伤亡事故指3人以上死亡的事故二、工亡待遇有哪些?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三、工作认定的程序是什么?1、单位申请职工发生伤亡事故后,用人单位应当立即向当地劳动保障保障行政部门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报告,并填报《事故伤害报告表》。
同时,应在伤亡事故发生或职业病确认诊之日起30日内填表写并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和首诊病历本、旁证材料、身份证等有关材料。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本标准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工作。
1.名词、术语1.1伤亡事故: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以下简称伤害)、急性中毒(以下简称中毒)。
1.2损失工作日:指被伤害者失能的工作时间。
1.3暂时性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伤害。
1.4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指伤害及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部分功能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
1.5永久性全失能伤害:指除死亡外,一次事故中,受伤者造成完全残废的伤害。
2.事故类别01物体打击02车辆伤害03机械伤害04起重伤害05触电06淹溺07灼烫08火灾09高处坠落010坍塌011冒顶片帮012透水013放炮014火药爆炸015瓦斯爆炸016锅炉爆炸017容器爆炸018其它爆炸019中毒和窒息020其它伤害3.伤害分析3.1受伤部位指身体受伤的部位(细分类详见附录A.1)。
3.2受伤性质指人体受伤的类型。
确定原则:a.应以受伤当时的身体情况为主,结合愈后可能产生的后遗障碍全面分析确定;b.多处受伤,按最严重的伤害分类,当无法确定时,应鉴定为“多伤害”(细分类详见附录A.2)。
3.3起因物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称为起因物(细分类详见附录A.3)。
3.4致害物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细分类详见附录A.4)。
3.5伤害方式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细分类详见附录A.5)。
3.6不安全状态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细分类详见附录A.6)。
3.7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细分类详见附录A.7)。
4.伤害程度分类4.1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4.2重伤指相当于表定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
4.3死亡5.事故严重程度分类5.1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5.2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无死亡的事故。
5.3死亡事故a.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 ̄2人的事故。
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工作。
本标准定义了伤亡事故、损失工作日、暂时性失能伤害、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和永久性全失能伤害等术语。
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
伤害分析包括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等方面。
受伤部位和受伤性质的确定应以受伤当时的身体情况为主,结合愈后可能产生的后遗障碍全面分析确定。
多处受伤的情况下,按最严重的伤害分类,当无法确定时,应鉴定为“多伤害”。
伤害程度分类包括轻伤、重伤和死亡。
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重伤指相当于表定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
事故严重程度分类包括轻伤事故、重伤事故和死亡事故。
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
特大伤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死亡人数超过3人(包括3人)。
伤亡事故的计算方法包括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伤害频率、伤害严重率和伤害平均严重率等。
千人死亡率表示某一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伤亡事故死亡的人数,其计算公式为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3.千人重伤率表示某一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因工伤事故造成的重伤人数,其计算公式为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3.伤害频率表示某一时期内,每百万工时的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其计算公式为百万工时伤害率A=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10^6.伤害严重率表示某一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其计算公式为伤害严重率B=总损失工作日÷实际总工时×10^6.伤害平均严重率表示每人次受伤害的平均损失工作日,其计算公式为N=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伤伤亡伤害程度分类
一、发生事故后,按照职工所受的伤害程度分类:
(1)死亡
指生命终止。
(2)重伤
指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重伤的界定按劳动部《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60]中劳护久字第56号文)确定的标准:
①经医师诊断成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的;
②伤势严重、需要进行了较大的手术才能挽救的;
③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灼伤、烫伤或虽非要害部位,但灼伤、烫伤占全身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的;
④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梁骨、锁骨、肩胛骨、腕骨、腿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拆)、严重脑
震荡等;
⑤眼部受伤较剧,有失明可能的;
⑥手部伤害:
a.大拇指轧断一节的;
b.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任何一只轧断两节或任何两只各轧断一节的;
c.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自由伸展的残废可能的;
⑦脚部伤害:
a.脚趾轧断三只以上的;
b.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行走自如的残废可能的;
⑧局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
⑨凡不在上述范围以内的伤害,经医师诊察后,认为受伤较重,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上述各
点。
凡有上列情况之一者,均为重伤。
(3)轻伤
指肢体伤残,或某一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
一般指受伤歇工一个工作日以上,但够不上重伤。
二、除按以上的工伤伤害程度分类标准外,还规定了另外一种工伤伤害程度分类标准,即按受伤而引起的“损失工作日”(损失工作日是指伤者失能的工作时间)多少来确定伤害程度:
●轻伤: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为轻伤;
●重伤: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为重伤。
注:这里的“损失工作日”不是因伤实际歇工的天数,而是按受伤部位、受伤程度和功能损伤在GB6441-86的《损失工作日计算表》(见附表)中查得的。
附表:损失工作日计算表
1、死亡或永久性全失能伤害定6000日。
2、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按表B1、表B2、表B3计算。
3、对于永久性失能伤害不管其歇工天数多少,损失工作日均按下列各表中规定的数值计算。
4、各伤害部位累计数值超过6000日者,仍按6000日计算。
表B1 截肢或安全失去机能部位损失工作日换算表
表B2 骨折损失工作日换算表
表B3 功能损伤损失工作日换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