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的自我分化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系

合集下载

人类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联知识点

人类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联知识点

人类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联知识点健康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生活方式则对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类健康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联,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点。

一、饮食习惯人类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合理的饮食结构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度摄入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的食物,会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保持均衡的饮食习惯对于维持人类健康十分重要。

二、运动习惯适度的运动对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定期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肌肉力量等,有助于预防与控制慢性疾病。

相反,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等健康问题。

因此,人们应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

三、睡眠质量睡眠是人体恢复能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

合理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可以减轻压力、提高注意力、巩固记忆等。

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使人们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

长期的睡眠不良会影响免疫力、心理健康、血压等,甚至增加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对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学习能力和抵抗压力的能力。

而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则会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人们应该重视心理健康,学会适应压力、寻找合适的发泄方式,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五、环境因素人类的健康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良好的环境,如清洁的空气、安全的水源,能够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反,恶劣的环境条件会增加患上呼吸系统疾病、肠胃道疾病等风险。

因此,保护环境、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人类健康与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通过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良好的睡眠质量、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环境,人们可以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生活方式辩论辩题

健康生活方式辩论辩题

健康生活方式辩论辩题正方,健康生活方式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积极影响。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通过良好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规律的作息时间来维持身体健康。

首先,健康生活方式对个人有积极影响。

良好的饮食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减少患病的风险。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提高睡眠质量,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同时,健康生活方式也对社会有积极影响。

健康的个体可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生产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名人名句,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光荣属于身体,而不属于财产。

”这句话表明了健康对个人的重要性。

经典案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因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和死亡人数都在不断增加。

而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宣传健康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反方,健康生活方式并非人人都能实现,不应强加于人。

健康生活方式虽然对个人和社会有积极影响,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实现。

首先,一些人由于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原因无法选择健康生活方式。

比如一些贫困地区的居民可能无法获得优质的食物和医疗资源,无法进行适当的运动。

其次,一些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等原因难以维持健康生活方式。

比如一些白领人士可能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导致身体健康受损。

因此,我们不应该强加健康生活方式于人,而是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名人名句,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要保持健康的最好方法是要有好胃口。

”这句话表明了健康生活方式并非每个人都能轻易实现。

经典案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口无法获得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这也意味着他们无法实现健康生活方式。

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健康条件。

综上所述,健康生活方式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积极影响,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实现。

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而不是强加于人。

农民生活方式与健康关联研究

农民生活方式与健康关联研究

农民生活方式与健康关联研究简介:农民生活方式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具有许多优点,如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丰富的体力劳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对农民的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研究农民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联,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一、农村地区生活方式的变化1. 饮食习惯的改变: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农民饮食结构逐渐趋于多样化,高热量、高盐分以及高油脂的食品消费增加,容易导致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生。

2. 作息时间的改变:农民在现代农业生产的压力下,工作时间长,熬夜成为常态。

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会影响农民的睡眠质量,降低免疫力。

3. 体力劳动减少: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逐渐机械化和自动化,农民需要进行的体力劳动减少,使农民的体力锻炼程度下降。

4. 环境污染增加:农民由于农业生产、农药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理等环境因素,导致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化。

环境污染会对农民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农民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联1. 营养平衡与健康:农民过去以农作物、蔬菜和粮食为主食,能够保证较高的营养摄入。

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的化肥和农药残留问题逐渐引起关注,这对农民的健康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2. 体力活动与健康:传统的农民生活方式注重体力劳动,能够确保身体锻炼和肌肉力量的维持。

然而,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农民参与体力劳动的机会逐渐减少,容易导致久坐不动的问题,增加肥胖和疾病的风险。

3. 环境因素与健康:农村地区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如化肥、农药残留,以及农村垃圾处理等。

这些环境污染物对农民的健康造成威胁,增加慢性病的发生率。

4. 心理健康与社交关系: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会对农民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随着传统社会关系的疏远和现代城市文化的冲击,农民可能面临着孤独、焦虑和抑郁等诸多心理问题。

三、促进农民健康的措施1. 提升农民健康意识: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加强对农民的健康知识普及,使农民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农民健康生活塑造健康的农村生活方式

农民健康生活塑造健康的农村生活方式

农民健康生活塑造健康的农村生活方式农村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农民的主要居住地,农民的健康生活直接影响着整个农村的生活方式。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环境和生活条件,农民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塑造健康的农村生活方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饮食习惯、健康意识、生活环境等等。

首先,农民应该树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传统饮食观念的影响,许多农民的饮食习惯不太健康。

他们常常偏好高盐、高油、高糖的食物,同时摄入蔬菜水果的量也较少。

为了塑造健康的农村生活方式,农民需要逐渐改变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减少油盐糖的摄取,保证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其次,农民应该提高健康意识。

在传统的农村观念中,许多农民并没有意识到健康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关注较少,往往忽略了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

为了塑造健康的农村生活方式,农民需要积极了解健康知识,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避免潜在的健康问题。

此外,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也是塑造健康的农村生活方式的重要一环。

农村地区往往存在一些环境污染和卫生问题,例如不洁饮水、室内煤气中毒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农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卫生习惯,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并且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管理和治理。

最后,农民应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农村地区由于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农民们往往缺乏充足的体育锻炼。

对于塑造健康的农村生活方式来说,农民应该积极参与适合自身的体育活动,如晨跑、健身操等,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

总之,要塑造健康的农村生活方式,农民需要从饮食习惯、健康意识、生活环境和体育锻炼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健康农村生活的目标。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和知识教育,推动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

这样,农民的健康生活将成为农村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农村地区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健康生活方式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辩论辩题

健康生活方式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辩论辩题

健康生活方式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辩论辩题正方,健康生活方式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

健康生活方式对个人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健康的身体是幸福的基础。

只有身体健康,才能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和快乐。

例如,著名作家海明威曾说过,“健康是一切,没有健康就没有任何东西。

”身体健康不仅让人们能够尽情享受生活,还能够减少医疗支出,减轻家庭负担,从而提高幸福感。

其次,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提高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健康饮食和适当的运动,人们可以保持良好的体态和外貌,增强自信心,减少自卑感。

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够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增强抵抗压力的能力,使人更加乐观向上,从而提高幸福感。

最后,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增强个人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身体健康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健康的身体和精力也能够让人更加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拓展人脉,增加社交机会,从而提高幸福感。

综上所述,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个人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

只有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够真正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反方,健康生活方式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

健康生活方式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被过分夸大。

首先,幸福感是一个主观感受,与健康生活方式并不直接相关。

有些人可能身体健康,但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仍然感到不幸福。

相反,有些人可能身体不太健康,但由于其他方面的满足,仍然感到幸福。

因此,健康生活方式并不能直接决定个人的幸福感。

其次,健康生活方式可能带来一定的压力和负担,反而影响个人的幸福感。

例如,一些人可能因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而感到焦虑和压力,甚至影响到心理健康。

同时,健康生活方式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给个人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从而影响幸福感。

最后,健康生活方式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轻松实现的。

一些人可能因为生活环境、基因等原因,很难实现健康生活方式,这会让他们感到沮丧和不幸福。

因此,健康生活方式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幸福感的途径。

综上所述,健康生活方式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被过分夸大。

自我保护意识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

自我保护意识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

自我保护意识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时常忙碌于工作、学习和各种社交活动,却往往容易忽略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自我保护意识与健康生活方式之间的紧密关系。

这两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塑造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自我保护意识。

简单来说,自我保护意识就是我们对可能存在的危险、风险或不利因素的认知和警觉。

它涵盖了各个方面,从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到工作中的职业防护、避免过度劳累,再到心理层面的情绪管理、应对压力等等。

当我们拥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时,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到潜在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或减轻可能带来的损害。

那么,健康生活方式又是什么呢?它包括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避免不良的习惯,如吸烟、酗酒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维持身体和心理良好状态的基础,是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形成健康生活方式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当我们意识到过度饮食可能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时,就会有意识地控制食量,选择更健康、营养均衡的食物。

同样,如果我们明白长时间坐着不动会增加患颈椎病、腰椎病的风险,就会提醒自己定期起身活动,增加运动量。

这种对健康风险的认知和防范,促使我们主动调整生活习惯,从而走上健康生活的道路。

反过来,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增强我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坚持锻炼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强壮,心肺功能更好,从而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比如需要快速奔跑或应对体力挑战时,我们有更充足的体能和应变能力。

良好的睡眠使我们的大脑保持清醒,思维敏捷,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和应对各种情况。

合理的饮食为身体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增强了免疫力,让我们更有抵抗力去抵御疾病的侵袭。

以食品安全为例,具有自我保护意识的人会更加关注食品的来源、加工过程和保质期。

他们会选择新鲜、无添加的食材,避免购买和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这种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是自我保护意识的体现,同时也保障了他们能够遵循健康的饮食方式,减少因食物中毒或不良饮食引起的健康问题。

农民健康生活方式迈向健康幸福的农村生活

农民健康生活方式迈向健康幸福的农村生活

农民健康生活方式迈向健康幸福的农村生活农村生活是我们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而如何让农民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成为了当代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民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乎到农民个人的幸福,也关系到国家整体的发展。

本文将从饮食、运动、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探讨农民如何迈向健康幸福的生活。

1. 饮食健康饮食是人们获得营养和能量的重要途径。

农村地区应该注重平衡膳食,合理搭配食物。

首先,农民应该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这可以通过增加豆类、肉类、蛋类等高蛋白食物的摄入来实现。

其次,应加强对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另外,农民还应该注意控制饮食的油脂和盐分摄入,避免油腻重口味的食物。

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农民可以获得均衡的营养,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 积极运动适当的体育运动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农村地区的农民应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首先,农民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晨跑、晚跑、太极拳等。

这些项目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提高心肺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和久坐引发的健康问题。

其次,对于农民来说,农田劳作本身就是一种锻炼,他们应该合理安排劳作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通过坚持运动,农民可以改善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

3. 心理健康农村的农民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和困扰,因此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农民应该学会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困难。

比如,农民可以参加一些感兴趣的爱好活动,如种植花草、养鸟等,这样可以给自己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

此外,农民还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困惑,获得来自他人的支持和理解。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农民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提高生活的幸福感。

结语:农民健康生活方式是实现农村生活幸福的重要基础。

通过饮食健康、积极运动和心理健康的努力,农民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迈向健康幸福的农村生活。

同时,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和支持,让农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农村人口日常生活中朴素的心理健康维护

农村人口日常生活中朴素的心理健康维护

农村人口日常生活中朴素的心理健康维护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关注点。

然而,我们常常忽视了农村人口日常生活中朴素的心理健康维护方式。

二、农村人口的日常生活1. 天然环境在农村,人们居住在自然环境中,可以享受到新鲜的空气和清澈的水源。

这种天然环境对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2. 家庭关系农村人口通常拥有更为亲密和紧密的家庭关系,家人之间的相互扶持和支持可以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和温暖。

3. 劳作生活农村人口的劳作生活非常丰富多彩,劳作可以使人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也可以缓解压力,保持身心的健康。

4. 传统文化农村地区依旧保留着许多传统文化和习俗,这些文化传统对于心理健康的维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心理健康维护的朴素方式1.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持心理健康。

2. 多参与一些集体的活动,如村民聚会、庙会等,可以增进人际关系,缓解心理压力。

3. 沉浸于大自然中,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如耕种、种菜等,可以舒缓心灵,提升心情。

4. 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培养民间艺术爱好,通过表达情感维护心理健康。

四、总结和回顾农村人口日常生活中朴素的心理健康维护方式是多方面的,其优势在于天然环境、家庭关系、劳作生活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而朴素的心理健康维护方式包括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参与集体活动、沉浸于大自然中以及传承当地传统文化等。

这些方式对于我们维护心理健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农村人口的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的朴素的心理健康维护方式,我深有同感。

在当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了这些朴素而有力的方式。

我认为,这些方式不仅适用于农村人口,也能够启发我们,在城市中也可以通过这些朴素的方式来维护心理健康。

当代社会,人们所面临的压力和焦虑是普遍存在的,因此需要关注和借鉴农村人口的心理健康维护方式,以求得更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六、结语农村人口日常生活中的朴素心理健康维护方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居民的自我分化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系
中文摘要目的了解农村居民的自我分化与健康促进生活方
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10个县20个村共847名农村居民,使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论河北省农村居民的自我分化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没有关系
关键词:农村居民;自我分化;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英文摘要
卫生部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城乡居民主要死因,且居民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1]。

其中,与不良生活方式等有关的疾病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对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具有资源消耗较少,效果显著的特点,因此人们对疾病的关注点应从被动地治疗和干预转向主动培养健康促进生活方式[2-3]。

PS:促进健康行为(health promoted behavior):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自我分化是Bowen在其家庭系统理论中提出来的核心概念。

指个体出生后,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逐渐从最原始的本我(id)种分化出自我(ego),在行为上也逐渐由本能冲动变为接受现实规范的约束,即个体能够将理智与情感区分开来的能力。

故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10县,每县抽取1镇,每镇抽取2村,共20村,每村抽取50名,共1000名成
年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为分析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与自我分化水平高低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根据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等、较低),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10县,每县抽取1镇,每镇抽取2村,共20村,每村抽取50名,共1000名年龄20~80岁意识清醒,能配合调查工作的成年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03份,回收率为90.30%,其中有效问卷847份,有效率为93.80%。

1.2 方法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进行入户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填写完毕后由调查员当场核对回收。

调查工具包括:
(1)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

(2)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scale):主要测量人们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

共48个条目,包括自我实现、人际支持、适当营养、压力处理、健康责任、和运动休闲6个维度。

采用Likert 4级计分法,由个人自评其行为执行频率,从来没有计0分、偶而如此计1分、时常如此计2分、都是如此计3分,总分0~144分。

本研究中,总分≤47分认为较低水平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48~95分为中等水平,≥96分为较高水平。

由于每个维度所含条目个数不同,为便于比较,将各维度得分换算成标准化得分,标准化得分=(各维度得分均值/满分值)×100。

分数愈高表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愈好,对健康愈有利。

该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总量表的Cronbach’sα为0.94。

(3)自我分化定量表[8](DSI):
1.3 统计分析采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般情况用频数和频率描述,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自
我分化现状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自我分化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相关关系用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847人中男性411人(52.48%),女性436人(47.52%);≤44岁157人(18.50%),45~59岁565人(66.70%),≥60岁125人(14.80%),平均年龄48.6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76人(32.59%),初中418人(49.35%),高中及以上153人(18.06%)。

2.2 河北省农村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情况河北省农村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平均分为(79.46±28.18)分。

各维度标准化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自我实现(6
3.83分)、人际支持(62.07分)、适当营养(61.3 7分)、压力处理(50.91分)、健康责任(43.94分)、运动休闲(41.36分)。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较高水平的有118人(13.93%),中等水平有504人(59.51%)、较低水平有225人(26.56%)。

2.3 河北省农村居民自我分化得分情况河北省农村居民自我分化总分均值为(41.65±5.87)分,其中,客观支持分均值为(9.14±1.71),主观支持分均值为(24.08±4.23)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均值为(8.34±2.03)分。

社会支持总分与128例国内常模[9](34.56±
3.73)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0,P=0.000)
2.4 河北省农村居民自我分化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关系(表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总分和支持利用度维度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维度未发现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关系(P>0.05)。

表1河北省农村居民社会支持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r
值)
项目自我
实现
人际
支持
适当
营养
压力
处理
健康
责任
运动
休闲
健康促进
生活方式总

客观支持.035 .031 .041 -.01
5
-.00
9
.010 0.034
主观支持.039 -.00
3
.023
-.00
9
.017 .022 0.055
支持利用度.317
**
.331
**
.338
**
.261
**
.354
**
.296
**
0.385**
社会支持总
分.149
**
.126
**
.143
**
.080
*
.137
**
.130
**
0.191**
*P<0.05,**P<0.01
3 讨论
3.1 河北省农村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农村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中健康责任、压力处理、运动休闲处于较低水平,而适当营养与自我实现、人际支持得分较高,与相关文献研究结果一致。

河北省农村居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

3.2 河北省农村居民的自我分化与健康促进行为的关系
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自我分化总分和支持利用度维度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维度未发现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关系(P>0.05)。

自我分化水平高的个体拥有良好的心理调整和社会问题解决技巧。

河北
省农村居民整体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河北省农村居民的自我分化与健康促进行为并无明显联系建议相关部门根据不同年龄、职业及慢性病患病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教育。

实践证明,健康促进是保证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获取平等健康权利的一种有效制度。

健康促进强调将有限的卫生资源投入到可直接获取国民健康收益的领域,包括疾病预防、形成健康行为方式、改善卫生环境和保证安全饮水等,引导卫生服务机构走出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不良循环。

对各级政府来说,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卫生发展,进一步提升健康促进的战略地位,改造农村现有的卫生服务组织,构建从政府到医疗机构,在到社区和村民共同参与的农村健康促进体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人享有健康”的民生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英蓉,朱翠凤,卞苏环,等.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研究进展[J].中
华护理教育,2010,7(7):328-330.
[2]陈冬菊.农村健康促进模式的探讨职业与健康[B].职业与健康
.(2010)08-0930-03
[3]杨慧.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J].包头医学,(2011)02-0127-02
[4]杜岸政,余嘉元.自我分化量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述评[J].心理研究. 2009,2(5);17-20
[5]王生锋,齐玉梅.中小城市老年人健康促进与自测健康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574-5576.
[6]常改,潘怡,李静,等.农村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SOC模型干预效果
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7):865-8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