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与性格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与性格形象分析1. 引言1.1 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作品以细腻入微的描写、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广大读者。
本文旨在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与性格形象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中所运用的创作技巧和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每部分都会对一些重要角色进行深入剖析并呈现相关分析。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着重分析主要角色之一唐僧的塑造与性格形象,其次是孙悟空和猪八戒等其他关键角色。
在第三部分,我们将关注其他一些重要角色如女儿国三位公主、白骨精和观音菩萨,并通过对他们的塑造与性格形象进行剖析来揭示他们在整个故事中扮演的角色。
第四部分将探讨人物塑造所运用的创作技巧和意义,包括形象生动化及夸张手法对人物表达的作用,反串、折中、对比等技巧对形象塑造的影响,以及人物性格深化和故事情节发展方面的效果分析。
最后,在第五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并讨论研究此问题的意义和局限性。
1.3 目的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塑造与性格形象的分析,旨在探讨这些形象是如何通过创作手法构建起来的,以及它们在小说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传达的意义。
同时,也希望能够深入理解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来丰富故事情节和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目的。
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古代文学作品中人物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认知,并为更好地欣赏与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做出贡献。
以上就是本文“1. 引言”部分内容,请确保清晰描述并简要概括整个引言部分所需要涉及到的信息。
2. 人物塑造与性格形象分析:2.1 唐僧的塑造与性格形象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唐僧被描绘为一位慈悲心肠、正直善良的角色。
他作为主要的男性角色之一,具有很高的道德标准和崇高的修行目标。
尽管面临各种困难和诱惑,唐僧始终保持着对佛法和救度众生的坚定信仰。
他虽然身体孱弱,但精神上却异常坚强,每当遭遇危险时,他总能保持冷静和智慧。
此外,在唐僧的性格形象中还体现了一些消极因素。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与性格塑造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与性格塑造1. 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描写和独特创造,刻画了一系列丰富多样、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并通过这些人物的性格塑造展示了他对社会伦理、人性和命运的思考。
本文将着重探讨《红楼梦》中几个重要角色的形象与性格塑造。
2.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男性主角之一。
他虽是贾府官家子弟,但却有着独特敏感、柔情似水的性格。
他对美的追求使得他变得异于常人,深情而又善良。
他对黛玉展开了长达几十回合的爱恋,在他面前表现出极大地魅力和才华。
3.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备受争议的女性人物之一。
她是一个极富才情、敏感多愁的女子,对生活感到无趣和厌倦。
她与贾宝玉有着深厚的爱情关系,但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悲剧和痛苦。
她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地位和压抑状态的思考。
4. 薛宝钗薛宝钗是与林黛玉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物,她是一个典型的聪明、温和且理智冷静的女子。
在家庭观念强烈的封建社会里,薛宝钗完美地扮演了贞妻良母的角色,并以她高尚品德、心灵美和家庭责任感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5. 王熙凤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另一个备受争议、复杂多面的女性角色。
作为贾府长辈中最能干、最精明强干之人,王熙凤是一个外表坚强,内心却隐藏着深层情感与矛盾的人物。
她为了保护贾府,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她强势和冷漠的一面。
6. 结论通过对《红楼梦》中几个重要角色的形象与性格塑造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曹雪芹以其卓越的创作才华和深邃的人物观察力,刻画了一系列丰满、真实且复杂多维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不仅是小说情节的推进者,更是一个个鲜活生动、深入人心的灵魂。
他们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不同阶层、性别和性格之间的张力,向读者揭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个体命运和内心矛盾的反思。
《红楼梦》中那些充满生命力、富有情感和智慧的人物形象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
《红楼梦》之人物塑造与社会意义分析

《红楼梦》之人物塑造与社会意义分析1. 引言1.1 概述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它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复杂且多姿多彩的社会世界。
这部小说通过深入刻画人物形象,巧妙地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人性的复杂性以及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矛盾关系。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塑造以及作品所表达的社会意义进行详细分析。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进行论述: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塑造方式。
通过分析各个人物形象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在故事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形成的原因。
接着,在第三部分中,文章将着重分析《红楼梦》所表达的社会意义,包括小说所描绘出来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人物关系与社会阶层之间的表达以及小说对于社会伦理观念和文化思想的折射。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我们将总结人物塑造与社会意义之间的关联性,并评价《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塑造与社会意义的分析,从更深层次上解读这一经典作品。
通过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形象特点的剖析,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小说所呈现出来的复杂社会关系和人性特点。
同时,我们也将通过分析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凸显的社会阶层关系以及透露出来的伦理观念和文化思想,揭示《红楼梦》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和思考。
通过本文对《红楼梦》的全面解读,希望能够增进对这一经典作品的理解与欣赏。
2. 红楼梦人物塑造分析2.1 主要人物塑造《红楼梦》是一部描绘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及其周边人物的长篇小说。
其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和王熙凤是被广泛讨论的角色。
贾宝玉是作品的男主角,他具有极高的艺术才能和敏感性格。
他聪明而热爱文学艺术,然而对世俗生活缺乏兴趣。
贾宝玉的形象旨在批评封建社会荣华富贵所带来的虚浮与空虚。
林黛玉是一个感情丰富且多愁善感的女性角色。
她对家庭和友情极为珍视,但由于她不符合封建社会的女性标准,她经历了孤独和痛苦。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1. 引言1.1 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公认为中国小说史上的顶峰之作。
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通过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形象,这些人物既有自身鲜明独特的个性特点,又深刻地反映了社会背景和人性弱点。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三位主要人物在《红楼梦》中的形象塑造,并分析他们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由引言、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以及结论部分组成。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简要介绍了《红楼梦》作品以及文章主要内容方向;接着,在第二部分我们将重点探讨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位主要人物在小说中的形象塑造情况;然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这些人物形象所带来对于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的启示;最后,我们在结论中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展望这些人物形象所带来的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详细剖析,探讨这些人物形象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等角色,不仅可以了解他们在小说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形象特点,还能从他们身上找到与现实社会相似或类比之处。
同时,本文也希望能够凸显出《红楼梦》作品所传递的价值观念以及其对于现代社会个体成长与自由发展之间冲突问题的启示。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请按照文章大纲继续完成接下来的部分。
2.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2.1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角之一,他是贾府的少爷,被描绘成一个情感丰富、多愁善感的年轻男子。
在小说中,贾宝玉面对家族和社会给予他的期望与束缚时,展现出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
一方面,贾宝玉受到家族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被教导要顺从规矩、娶妻生子以延承香火。
然而,他对于古板传统桎梏的反感与追求自由欲望却不断冲突。
这使得他渴望真实性与情感自由度,并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女孩间产生了复杂而深沉的情感纠葛。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解读与性格塑造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解读与性格塑造1. 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曹雪芹以精细入微的笔触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并通过他们丰富多样的性格来展示社会生活、人情世故和人性的复杂性。
本文旨在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并探讨作者如何通过这些形象来进行性格塑造。
2. 贾宝玉:多愁善感,内心矛盾贾宝玉作为小说主角之一,他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和情感表达方式。
他常常陷入自我怀疑和思考之中,拥有强烈的直觉和敏锐的感知能力。
然而,他也常常被自己内心深处的矛盾所困扰,既渴望真爱与纯洁,又难以克制自己被欲望所驱使。
3. 林黛玉:聪明才智,情绪激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她以其聪明才智和敏锐的洞察力而著名。
她有着敏感且多愁善感的性格,在面对不公正待遇和伤害时常常表现出情绪激烈。
她勇于追求自由和平等,但也因为情感上的挣扎而倍受煎熬。
4. 薛宝钗:智慧沉稳,内心坚定薛宝钗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沉稳的女性形象。
她在家族中扮演着谋略者的角色,并拥有高度的自制力和耐心。
她始终保持内心坚定,凭借智谋处理各种复杂局面,并在其中展示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5. 贾母:家族重任,慈爱宽容贾母是贾宝玉的外祖母,在家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她负责管理整个贾府,处理家族事务,并且始终保持着一颗慈爱宽容的心。
尽管她受到家族大权的束缚,但她仍然以身作则,关心着每一个家人,并为家族和谐而努力。
6. 结论通过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与性格塑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曹雪芹细腻、独特的创作风格。
他通过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揭示了社会生活和人性的各个方面。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和贾母等角色在小说中互相映衬,彼此交织出复杂的情感和冲突,使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以上内容为自由创作,如有不实之处请予以指正。
《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与情节梳理

《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与情节梳理1. 引言1.1 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被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明珠。
这部小说以清代贾府的衰败和贵族社会的变迁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塑造和情节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生活的种种困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红楼梦》中不同人物的塑造方式以及其在故事情节中所扮演的角色。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引言、人物塑造、情节梳理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对《红楼梦》进行整体概述,并明确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而后,在人物塑造部分,我们将通过介绍主要人物并进行性格分析,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形象刻画来深化人物形象。
同时,我们还将阐述这些人物形象所隐含的象征意义,以进一步理解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和主题。
接着,在情节梳理部分,我们将回顾小说开篇情节及背景,并逐一剖析其中关键情节并探讨其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并提出对读者的启示和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塑造与情节梳理的深入探讨,揭示出这部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价值。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和描写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多关于该作品背后意义的启发与思考。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更好地理解《红楼梦》所展现的人性真实以及不同人物在故事中起到承担着怎样的角色。
以上便是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请参考!2. 人物塑造2.1 主要人物介绍《红楼梦》中有众多的主要和次要人物,每个人物都拥有独特的性格和形象。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人物的简要介绍:1. 贾宝玉:全书的男主角,贾府的少爷,聪明、敏感且善良。
他对文学艺术有着特别的兴趣,但同时也饱受命运的折磨和不幸。
2. 林黛玉:贾宝玉的表妹,林家的女儿,在书中被描写为又美丽又富有才华。
她敏感而情绪化,与贾宝玉有着深厚的感情。
3. 薛宝钗:薛蟠之妹,贾府外亲族之女,在书中被描写为温柔、贤良而寡言少语。
她与贾宝玉形成了三角关系。
举例阐述红楼梦人物塑造

举例阐述红楼梦人物塑造【篇一:举例阐述红楼梦人物塑造】《红楼梦》的人物性格塑造,作者主要抓住了形象的复杂性、形象的立体感(即写出人物性格的空间差异与时间的变异性)。
平凡中见不平凡。
表现了完整的感情流程。
人物心理描写的细腻化,肖像描写贵在传神,动静结合等等。
最大贡献在于打破了传统的写法,使人物形象具有了现实力量和生命力,书中的人物不再是抽象的完美的神,而是具体的复杂的活生生的社会的人。
从这个角度讲,《红楼梦》是第一部把人写成真正的人的伟大作品。
红楼梦人物形象塑造法三则《红楼梦》的人物性格塑造,作者主要抓住了形象的复杂性、形象的立体感(即写出人物性格的空间差异与时间的变异性)。
平凡中见不平凡。
表现了完整的感情流程。
人物心理描写的细腻化,肖像描写贵在传神,动静结合等等。
最大贡献在于打破了传统的写法,使人物形象具有了现环节礼砚豹昌鼎著淋咆铜丈娜赐阴捡芳从膏小抡怔捆基舅诌釜诞减础吐询铣序丈嚏岩党俘笆当雌辙失尔妇齐邯天抖喝佐痛厌佐挚舆又菏腑沛烃钙筏这种复杂饱满的形象源于以下几种艺术手法红楼梦人物形象塑造法三则《红楼梦》的人物性格塑造,作者主要抓住了形象的复杂性、形象的立体感(即写出人物性格的空间差异与时间的变异性)。
平凡中见不平凡。
表现了完整的感情流程。
人物心理描写的细腻化,肖像描写贵在传神,动静结合等等。
最大贡献在于打破了传统的写法,使人物形象具有了现环节礼砚豹昌鼎著淋咆铜丈娜赐阴捡芳从膏小抡怔捆基舅诌釜诞减础吐询铣序丈嚏岩党俘笆当雌辙失尔妇齐邯天抖喝佐痛厌佐挚舆又菏腑沛烃钙筏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曾谈到文学创作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反象以征”,并说“拟事寓意,翩其反而,亦若是班,须逆揣而不宜顺求”。
曹雪芹正是用这种方法,使他笔下的人物呈现出立体的、复杂的性格特征。
同时用这种似褒实贬、名贬实褒皮里阳秋的笔法来表现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也使读者通过作者看似矛盾的写法进行深入的思考,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精心描绘和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与人性特征。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1. 贾宝玉:多重性格与世俗约束下的自我追求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角之一,他具有复杂多变的性格。
虽然出身高贵,但他内心深处常常感到孤独和无望。
贾宝玉对美有极高的欣赏和追求,并通过诗词、音乐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然而,他也受制于封建礼教和族规族矩的束缚,最终无法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满足。
贾宝玉形象塑造提醒读者思考现实社会下个体与传统礼教之间的矛盾。
他表现出了对自由、真实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暴露了封建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限制和束缚。
通过贾宝玉这个形象,作者试图传达出个体在世俗约束下,往往难以实现内心渴望与追求的深沉主题。
2. 林黛玉:艺术才华与苦命女子形象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她是一个天赋异禀、聪明绝顶、富有艺术才华的女子。
然而,命运不公使得她成为了红楼大观园里最为悲惨的角色之一。
林黛玉一直被视作反叛者和异类,她无法将自己完全融入传统封建家庭和社会。
林黛玉形象塑造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身份与地位的限制以及对早期婚姻压力和道德价值观的抵抗。
通过刻画林黛玉这样一个矛盾复杂但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追求真实爱情的女性形象,作者传达了对女性自由成长和追求艺术天赋的呼吁。
3. 薛宝钗:世俗权谋与社会适应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
她是一个聪明、灵巧且懂得世故之道的女子,能够成功地在官场和家庭中生存和出类拔萃。
薛宝钗凭借她的机智和才智,在《红楼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薛宝钗形象塑造呈现了一个能够巧妙应对复杂社会关系、善于权谋和过人处事能力的女性形象。
她代表了社会摆脱束缚并积极适应并利用其规则的一种努力,通过这个形象,作者试图探索中国封建社会下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寻找自由与独立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现实主义的一座高峰。
整部书涵盖的内容相当广,包括当时的官僚制度,教育制度,封建礼教宗法制度,努力制度等各个方面,对各种制度的描写对主题的阐释自然离不开人物的描写。
《红楼梦》中共写了400多个人物,通过对生活在这种特殊的小说世界中的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曹雪芹批判了那个黑暗、荒谬、腐朽的社会,写出了在那种制度下人性受压抑,美好被摧残,丑恶丛生,黑暗肆行的生活状态。
可以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关乎作品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一环。
《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座巅峰,与小说中鲜活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密不可分。
中国所有的古典小说中,没有哪一部可以像《红楼梦》那样写出如此多性格鲜明,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似乎都是一个个真实地生活在世界上,演绎着他们的悲欢离合,诉说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可感可亲,而不像《三国演义》里的人物,虽然也鲜明但总让人觉得遥不可及。
那么,作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创造了这些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的呢?《红楼梦》中的人物真实可感最重要的因素是作者刻画人物时始终以现实生活为基准,人物形象完全生活化。
中国古典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一般都是“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人物扁形化,要么就是彻底的好人,近乎仙界之神,让人敬而远之,要么就是彻底的坏人,坏得让人几欲扑杀之,人物形象绝对化,单一化。
鲁迅先生在评《三国演义》时说到“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意为《三国演义》中对刘备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太理想化,绝对化了,一味地突出他的“长厚”,反而让人觉得虚伪,不真实。
而《红楼梦》中曹雪芹对自己笔下的人物进行描写时,对基本肯定的人物,肯定中有否定,对基本否定的人物,否定中有肯定,喜爱的并不掩饰其缺陷,讨厌的也并不一味书其可恶。
贾宝玉是他的代言人,寄托了曹雪芹的思想及追求,是他心爱的人物,但是他却并不掩饰宝玉贪图享乐,奢侈任性,生活中懒散空虚的贵族公子陋习;宝玉痴情于林黛玉,在精神上与林妹妹相契合,可是也会贪恋女色,调戏金钏,欣赏宝钗雪白的臂膀,甚至想去摸一摸,与袭人关系暧昧。
凤姐干过很多的狠毒事情,私自克扣月钱,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但是凤姐同时又言谈爽利,心机深细,说话诙谐,还是苦苦撑起摇摇欲坠的荣国府的中心人物,真是叫人“骂之恨之,一日不见又念之”。
林妹妹是曹雪芹喜爱的人物,聪慧、才华出众,心思细腻,是宝玉的知心人,但是同时又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说话尖酸刻薄。
总之,在曹雪芹的笔下,没有一个人物形象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一个人物形象是丧尽天良的。
这样的人物形象更加符合现实生活,人本来就具有复杂性,性格有多方面的表现,并非是扁形的单一化的,所以这种球形的人物形象使人觉得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似乎一闭上眼睛人物就会鲜活地跳出来。
曹雪芹塑造的人物形象使真正地有血有肉的文学典型,而不是带有说教味道的道德符号,他写的是真真切切的人。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形象使真真切切的人,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这些可感可亲的人物形象又是在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中徐徐展开的,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是人物形象展开的基础。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往往结合巨大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得以展开,在悲壮宏伟的历史叙事中写人物,突出历史人物类型化的一面。
毛宗岗先生评本中提到《三国演义》中有“三绝”,即“奸绝”曹操,“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通过上百个具体的战斗场面的描写反复强调突出历史人物的“绝”的一面。
而《水浒传》虽然也写了一百零八个个性各异的好汉形象,但这些好汉们的形象又是通过传奇性的故事的展开而进行描写的,以奇取胜,在曲折的传奇性的英雄叙事中刻画好汉形象。
《红楼梦》完全打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宏大的叙事模式,通过各种日常生活场景来刻画人物形象。
这种叙事模式可以说是取法于《金瓶梅》,但是《红楼梦》又明显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高出了《金瓶梅》。
《金瓶梅》中的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可以说是完完全全地自然主义的写法,只有市俗生活甚至可以说只由粗鄙生活的写真,缺乏美感,对世俗秽行的“毛发毕现”完全是自然主义的展览,没有融入生活的诗情和哲理。
而《红楼梦》则从《金瓶梅》中脱胎换骨,写出了日常生活的美好,但又不是完全地净化生活,对世俗生活中的粗鄙或者丑恶的一面绝口不提。
如贾琏与多姑娘那一节露骨的描写,薛蟠冯紫英等喝酒行酒令的一节。
但是《红楼梦》中描写得更多的是礼教风俗,世态人情。
作品中联句作诗,下棋赏花,赏月猜谜等场面描写比比皆是,跳出了《金瓶梅》中粗鄙的市情化的日常生活描写。
在对世态人情,礼教风俗等方面的雅的生活情趣的描写中体现出了一种生活的诗意,并且从琐屑家常中发现“盛极必衰”等人生哲理。
在这种日常的生活描写中,人物形象的画卷得以徐徐真实地展开,为了能过更深刻全面地塑造人物形象,曹雪芹独具匠心地调动了一切艺术手段。
让经过艺术锤炼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常生活场景为人物的刻画服务,比如第四十回中写到史太君宴请大观园的场景时,刘姥姥在吃鸽子蛋时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众人听了后一起哈哈大笑,但是每个人又都有不同的笑法,湘云是“一口饭喷了出来”,写出她的豪爽、不拘小节;黛玉是伏着桌子笑,写出她的内敛,宝玉则是“早滚到贾母怀里”,写出他爱撒娇,同时也写出贾母对他的宠爱,惜春“拉着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写出她的稚气可爱。
同样一个日常的吃饭的生活场景中,每个人不同的反映表现正体现了每个人不同的个性特征。
在作品中大大小小的生活场景的展开中,人物形象就渐渐地饱满鲜活起来。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日常的生活场景的描绘来展开,在具体的展开过程中又采用了人物间相互对照烘托的艺术手法。
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生活环境,所受教育基本上是一样的,可是性格却完全不同,迎春是“木头”,被针戳了都不会叫一下,懦弱怕事;探春是“刺玫瑰”,有胆有识,坚毅而不纤弱;惜春则乖僻离群,对现状悲观,口冷心冷,孤介怕事。
在第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抄检大观园的时候,探春先是劈头盖脸地讥讽一番,直言快语地将王善保家的顶了回去,不仅竭力保护自己的尊严而且还担当起她的Y头的护卫者,连凤姐这样的利害人物都深知惹不起她的性子,一概赔笑。
惜春在面对抄检时是“吓得不知当有什么事”,当入画被查出藏有男人的物品时,本来没有什么大事,可是惜春却为了自保,避免入画拖累自己,反过来劝凤姐说“别饶他,若饶他,我也不依”。
迎春的Y头司棋被查出私藏香袋将要被打点出去了,迎春虽有不舍但因懦弱怕事,终究没有替司棋求情。
通过对抄检大观园的态度的对比,三姐妹不同的性格特征就全面地展示了出来。
另外,贾宝玉的聪颖俊朗和贾环的委琐不堪对比,甄贾宝玉形象的相互烘托都使得这些人物形象的个性更加突出。
《红楼梦》之所以能塑造出这么多有血有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与曹雪芹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密不可分。
首先,中国古典小说戏剧中一向不重视对人物心理作孤立静止的心理分析,而《红楼梦》中却有大量的心理描写方面的内容,并且主要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心理,这种人物内心剖析与人物的整体个性相契合,丰富了人物的内涵。
第三十二回中林黛玉听到宝玉和湘云在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她生分了”,黛玉听了这话,又喜又惊又悲又叹,心理剖析细腻有层次感,写出了黛玉的多愁善感,感情丰富的一面。
第三十四回中写到宝玉挨打后,宝钗前去探望,袭人说到薛蟠调唆导致宝玉被打,宝玉恐宝钗存心忙止住袭人时,对宝钗的心理描写十分精彩,结果袭人听了宝钗说的一番话后更觉“羞愧无言”。
由此可见宝钗当时的回答是如何地巧妙得体,这番巧妙的话得经过怎样的“暗想”,怎样的深思熟虑才说得出来呢?这里将宝钗的温厚,心思细腻,有心机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
其次,《红楼梦》中诗词也大多符合人物的性格成为塑造人物形象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甚至象征人物命运的一个重要手段。
同样是咏白海棠,林黛玉笔下的海棠是“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风流别致,独立高蹈,而宝钗则写到“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不显声色,含蓄浑厚。
同样是咏柳,黛玉表现的是“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的悲哀凄苦,宝钗表现的则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志雄心。
黛玉的《葬花词》写出红颜易老,青春易逝,表达她寄人篱下的孤苦无依以及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看到花落想到自己也将是“一朝漂泊难寻觅”,又想到“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由花推及到自己,读来真是叫人心酸。
再次,人物的环境住所也与人物的性格相合,探春的秋爽斋里是放着大案,大花囊,大幅的画,大鼎,大盘,大佛手,处处显出探春的爽利,阔朗,不拘小节;而宝钗的房子则是“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十分朴素”,显出宝钗的稳重温和;黛玉的潇湘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草一石,都显出她的多愁与孤苦。
而且即使是处在同一种环境,不同的性格的人物也会有不同的情感感受,繁华美丽的大观园在刘姥姥眼里是“大开了眼界”,像到了天上的神仙府,可是在林黛玉眼里却是“风刀霜剑严相逼”。
《红楼梦》中人物的绰号也对揭示人物形象的特点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黛玉是“潇湘妃子”爱哭痴情,宝玉是“绛洞花主”喜欢在女儿堆中间玩,是“混世魔王”,乖戾叛逆。
另外,作品中人物语言也是根据人物的个性量身打造的,凤姐伶牙俐齿,诙谐语层出不穷,言辞爽快厉害;晴雯的语言锋芒毕露,一针见血;贾赦的语言狠毒委琐;贾母的语言则是舒缓慈爱。
最后,《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不只是依靠人物自己出场进行阐释,同时也应用了“空谷传音”的艺术手法,在人物还没有出场的时候,先由局外人对人物进行一番评说,“有声而不见形”。
比如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时,王夫人向她提到宝玉时说宝玉是“混世魔王”,“孽根祸胎”,此时的黛玉并没有见过宝玉,所以只是从王夫人那里先听到贾府对宝玉的评价,“有声而不见形”。
同样,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也是先对凤姐进行描述说她是“言谈爽利,心机深细,男人万不及一”的。
这些“空谷传音”先对人物形象进行初步的勾勒,使读者读人物有个大致的认识了解,人物正式出场后在自身演绎自身的个性特征,最终定型。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一座巅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已经成为艺术长廊中的典型,在无数的读者心里生根。
这些鲜活可亲可感的人物形象离不开曹雪芹高超的艺术手法,他为我们的艺术世界构造了一个永恒的美丽的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