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体内湿气的方法

合集下载

怎么去除体内湿气 教你5种方法

怎么去除体内湿气 教你5种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怎么去除体内湿气教你5种方法
导语:体内湿气重时,往往会让人觉得困倦、四肢沉重、肠胃不佳、雀斑加重等,那么怎么去除体内湿气?如何避免体内湿气太重?下面教大家五种去除体
体内湿气重时,往往会让人觉得困倦、四肢沉重、肠胃不佳、雀斑加重等,那么怎么去除体内湿气?如何避免体内湿气太重?下面教大家五种去除体内湿气的方法。

方法一、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

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方法二、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

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方法三、避环境的湿气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

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1.不要直接睡地板。

地板湿气重,容。

体内湿气重怎样祛除的5种方法

体内湿气重怎样祛除的5种方法

体内湿气重怎样祛除的5种方法怎么去除体内湿气教你5种方法体内湿气重时,往往会让人觉得困倦、四肢沉重、肠胃不佳、雀斑加重等,那么怎么去除体内湿气?如何避免体内湿气太重?下面教大家五种去除体内湿气的方法。

摘自《大众健康》体内湿气重怎样祛除体内湿气重怎样祛除的5种方法怎么去除体内湿气教你5种方法方法一、越懒越要运动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

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体内湿气重怎样祛除的5种方法怎么去除体内湿气教你5种方法方法二、饮食清淡适量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

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体内湿气重怎样祛除的5种方法怎么去除体内湿气教你5种方法方法三、避环境的湿气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

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1.不要直接睡地板。

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

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体内湿气重怎样祛除的5种方法怎么去除体内湿气教你5种方法方法四、妙用葱、姜、蒜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

夏日湿气重怎么远离这些祛湿小技巧你知道吗

夏日湿气重怎么远离这些祛湿小技巧你知道吗

夏日湿气重怎么远离这些祛湿小技巧你知道吗炎炎夏日,高温与潮湿常常相伴而来。

在这个季节里,不少人会被湿气所困扰,出现身体沉重、困倦乏力、食欲不振、皮肤油腻等不适症状。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远离夏日湿气呢?下面就为您介绍一些实用的祛湿小技巧。

一、饮食调理饮食是祛湿的重要环节。

夏日里,我们要尽量少吃生冷、油腻、辛辣和甜食,这些食物容易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湿气内生。

多吃一些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薏米、红豆、芡实、冬瓜、山药等。

薏米和红豆堪称祛湿的“黄金搭档”,可以煮成薏米红豆粥,既能健脾祛湿,又能美容养颜。

冬瓜性凉,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煲汤或者清炒。

山药则能健脾益胃,帮助脾胃运化水湿。

此外,适量食用一些芳香化湿的食物,如藿香、佩兰、砂仁等,也有助于驱散体内的湿气。

比如,可以用藿香泡茶饮用,或者在烹饪时加入少许砂仁。

二、运动祛湿夏日里虽然天气炎热,但也不能忽视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加速湿气的排出。

选择适合夏日的运动方式,如游泳、瑜伽、慢跑等。

游泳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借助水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和湿气排出。

瑜伽通过各种体式的伸展和扭转,可以刺激经络,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达到祛湿的效果。

慢跑则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间要避开高温时段,避免中暑。

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要大量饮用冷饮,以免损伤脾胃。

三、起居防潮夏日湿气重,居住环境的防潮也至关重要。

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经常开窗透气,让空气流通,带走室内的湿气。

如果居住的地方比较潮湿,可以使用除湿机或者干燥剂来降低室内湿度。

衣物和被褥要经常晾晒,避免受潮发霉。

晚上睡觉要注意保暖,不要贪凉睡在地板上或者对着空调直吹,以免湿气侵入体内。

四、穴位按摩中医认为,通过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可以起到祛湿的作用。

比如,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经常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健脾和胃,促进消化,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助于祛湿。

丰隆穴位于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一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

排除体内湿气最好的方法

排除体内湿气最好的方法

排除体内湿气最好的方法湿气是一种常见的身体不适症状,经常会导致人们感到疲劳、无力,甚至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对于那些经历湿气困扰的人来说,了解如何排除体内湿气的最佳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您排除体内湿气,让您重获健康和活力。

1. 饮食调整饮食是排除体内湿气的关键。

避免食用过多湿热食物,如油炸食品、甜食和过于油腻的食物。

相反,可以选择清淡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粗粮。

此外,多喝水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2. 中药调理中药在排除体内湿气方面有着卓越的功效。

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如茯苓、白术和石菖蒲,都具有排湿作用。

您可以咨询中医师,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配方。

3. 参加适当的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加速新陈代谢,促进体内湿气的排除。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瑜伽、太极拳或者快走等。

这些运动可以加强身体的气血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彻底排除体内的湿气。

4. 获得充足休息充足休息对于排除体内湿气非常重要。

人们往往在工作和生活中忽视休息,容易造成体内湿气的滞留。

定期获得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时间,能够帮助身体恢复和排除湿气。

5. 避免潮湿环境湿气容易滋生在潮湿的环境中。

因此,避免长时间待在潮湿的地方,保持室内通风干燥也是排除体内湿气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潮湿的季节,可以使用除湿机或者适当增加室内的通风,以避免体内湿气的滋生和积聚。

6. 穿着透气的衣物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

避免穿着过于紧身或合成材质的衣物,改为选择棉质或者透气性好的天然纤维。

这样可以减少皮肤堵塞,帮助汗液蒸发,从而促进体内湿气的排除。

7. 热水浴和舒缓按摩热水浴可以通过刺激汗腺,促进排汗,从而排除体内湿气。

在热水浴的同时,可以进行舒缓按摩,促进淋巴循环,加快湿气的排出。

总结起来,排除体内湿气的最佳方法包括调整饮食,使用中药进行调理,参加适当的运动,获得充足的休息,避免潮湿环境,穿着透气的衣物,以及进行热水浴和舒缓按摩。

男性去湿气最快的方法

男性去湿气最快的方法

第22卷 第11期2007年11月地球科学进展A DVAN CE S I N E AR T H S C I E N C EV o l.22 N o.11N o v.,2007文章编号:1001-8166(2007)11-1134-07储层特低渗透成因分析与评价———以安塞油田沿25区块为例*高 辉1,宋广寿1,2,孙 卫1,任国富2,张 创1,韩宗元1(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陕西 西安 710069;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陕西 西安 710021)摘 要:应用测井资料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分析、压汞等化验分析资料综合研究了安塞油田沿25区块长6储层的特低渗透成因和影响因素,并评价了储层储集性能。

分析表明,该区块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发育粒间孔、溶蚀孔,孔隙结构类型属小孔隙、微细喉道型。

其特低渗透成因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具体表现为: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的物性差异较大,软组织含量大、粒度细和成分成熟度较低是造成储层特低渗透特征的主要原因。

同时成岩压实、胶结作用使得储层的孔隙度、渗透性进一步减小、变差,而溶蚀作用和成岩缝的产生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的特低渗透特征。

根据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分析,将研究区储集岩分为3类,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是主要储层分布相带。

关 键 词:特低渗透成因;成岩作用;储层评价;长6储层;安塞油田中图分类号:T E348 文献标识码:A1 区块地质构造概况安塞油田沿25区块位于陕北斜坡带东部,陕北斜坡呈平缓西倾单斜,坡度1.0°左右,平均坡降6~8m/k m。

由于差异压实作用,斜坡上的上三叠统发育大致由东向西倾没的低幅鼻隆构造。

这些鼻隆构造与三角洲砂体匹配,对油气富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1,2]。

2 储层特征分析2.1 物性特征据岩心分析资料统计,沿25区块长6油层组孔隙度为2.3%~14.2%,平均为9.89%;渗透率为0.013×10-3~1.59×10-3μm2,平均为0.31×10-3μm2,与相邻区块物性参数对比可知[3~5],沿25区块属低孔、特低渗储层。

除体内湿气最好的方法

除体内湿气最好的方法

除体内湿气最好的方法
首先,饮食调理是去除体内湿气的重要方法。

我们可以选择一
些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薏米、红豆、绿豆、山药、冬瓜等,这
些食物都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利湿的功效,可以帮助我们去除体内
湿气。

此外,少吃油腻、辛辣、甜食等容易产生湿气的食物,多吃
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饮食清淡也有助于祛湿。

其次,适当运动也是去除体内湿气的有效方法。

适当的运动可
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湿气。

尤其是
一些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祛除湿气。

此外,瑜伽、太极等运动也有助于调理身体的阴
阳平衡,有一定的祛湿作用。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去除体内湿气的重要保障。

保持良
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
湿环境;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低落,这些都有助于去除体内湿气。

最后,中医调理也是去除体内湿气的一种方法。

可以通过中药
调理,如黄芪、党参、茯苓等中药材,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

也可
以通过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综上所述,饮食调理、适当运动、良好生活习惯和中医调理是去除体内湿气的最好方法。

我们可以结合这些方法,帮助我们去除体内湿气,保持身体的健康。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远离湿气的困扰。

去除体内湿气的绝佳方法

去除体内湿气的绝佳方法

去除体内湿气的绝佳方法湿气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一种体内过多的湿气积累。

湿气主要是指体内的水分过多,无法正常排出体外。

它可能是由于天气潮湿、饮食问题或者体质等因素导致的。

当体内湿气积累过多时,可能会产生一些身体不适的症状,包括重度疲劳、体重增加、消化问题、便秘、皮肤问题等等。

以下是一些去除体内湿气的绝佳方法:1.饮食调节饮食是湿气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调整饮食习惯是去除体内湿气的重要一环。

避免食用油炸和油腻的食物,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和豆类等高纤维食物有助于促进消化和新陈代谢,并减少体内湿气的积累。

此外,少吃或避免食用寒性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等,因为寒冷的食物容易导致体内湿气的产生。

2.饮食细节除了饮食本身,一些饮食细节也可以帮助去除体内湿气。

例如,饭后不要立即休息或睡觉,尽量保持30分钟左右的活动时间,促进食物的消化和代谢。

此外,尽量减少饮酒的频率和量,因为酒精会加重体内湿气的积累。

3.多喝水尽管湿气是体内水分过多的情况,但适量地喝水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湿气。

每天喝8-10杯水,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排毒,并帮助去除体内湿气。

此外,可以尝试一些具有利尿作用的饮品,如薏米水、菊花茶等。

4.运动适量的运动对去除体内湿气非常重要。

运动可以增加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的排毒功能,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

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太极拳等,每周坚持3-5次,可以改善体内湿气的情况。

5.中草药调理中草药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调理体内湿气。

一些常用的中草药包括苦参、黄芩、茯苓等。

可以通过煮汤、泡茶或者服用中药颗粒等方式服用这些中草药,以帮助排除体内湿气。

6.足浴足浴是一种有效的去除体内湿气的方法。

将脚浸泡在温水中,可以通过足部的穴位来调理身体。

在足浴水中加入一些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中草药,如山药、熟地黄等,可以增加效果。

7.良好的睡眠和休息良好的睡眠和休息对于去除体内湿气非常重要。

祛除湿气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祛除湿气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祛除湿气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湿气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在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导致身体不适和各种疾病。

因此,祛除湿气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来祛除湿气。

首先,保持室内通风是祛除湿气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风可以有效地排除室内潮湿空气,让新鲜空气流通,减少湿气的滋生。

尤其是在潮湿的季节或者潮湿的地区,要经常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湿气滞留。

其次,使用除湿剂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除湿剂可以吸收空气中的多余湿气,保持室内空气的干燥。

在潮湿的环境中,放置一些除湿剂可以帮助减少湿气对室内空气的影响,让空气保持干燥和清新。

另外,保持室内干燥也是祛除湿气的关键。

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对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保持室内干燥非常重要。

在潮湿的季节,可以使用除湿机或者空调来调节室内湿度,保持空气干燥。

此外,饮食也可以帮助祛除湿气。

一些湿气重的食物,如油腻食物、甜食等,容易导致体内湿气过重。

因此,要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湿气,保持身体的健康。

最后,适当运动也是祛除湿气的有效方法。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加速排汗和排湿,帮助身体祛除湿气。

尤其是一些瑜伽、太极等气功类运动,可以通过调节呼吸和舒缓的动作,帮助身体排除湿气,保持身体的健康。

综上所述,祛除湿气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包括保持室内通风、使用除湿剂、保持室内干燥、调整饮食结构和适当运动。

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祛除湿气,保持身体的健康。

祝大家健康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1800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

”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

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

(我们不都是这样做的吗?)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

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

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

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

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

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

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

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

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

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

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

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还有的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如果感觉体内湿重,最好坚持吃一段时间的素食;长期吃电饭煲煲的大米饭,也容易造成体湿。

体湿的人可以用薏米红豆汤或锅巴来解决。

喝上一阵子薏米红豆汤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久之脾健,湿自化。

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方法起床时——看感觉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如厕时——看大便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

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

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这就是问诊单上为什么要问大便的原因)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

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

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这是脾虚的重要标志,很多人都有)总有排不净的感觉。

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

洗漱时——看舌苔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除了以上主要的三点,还有两个判别方法:第一,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恶不恶心。

很多人说自己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点。

第二,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

这些也是湿的典型特征,顺便说一个祛湿的妙法,就是点揉承山穴。

(还有三阴交,阴凌泉都很有用,最好用艾灸)刚才找了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叫武国忠,我在电视上面见到过,大家有兴趣可以搜索他的博客如果世上有一种药,又能当饭吃,还能当茶喝,不仅美味养人,还能让全家人百病不生,您愿意一试吗?它们一是薏米,一是红豆。

这两种东西,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里面加水熬,熬好后就是祛湿健脾的佳品——薏米红豆粥了。

熬薏米红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讲究的。

薏米很硬,红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锅里一直熬,大概熬一个多小时还不烂,很浪费火或者电,而且搞不好还会把水烧干,造成糊底。

我建议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锅里加进去足够的水,烧开后熄火,让薏米和红豆在锅里闷半个小时,再开火,烧开后再闷半个小时,红豆粥就煮成了。

第二种方法更简单,就是把现在家里不常用的保温瓶洗干净,把薏米和红豆放在里面,再倒进去开水,塞紧瓶头闷着,每天晚上这样弄好,早晨起来就是粥了,正好当早餐喝。

这是非常省事的,也最节省能源的,不用再熬了。

薏米红豆粥有个好处,就是怎么熬都不会发黏发稠,底下总是熬烂了的红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红色的汤,而薏米和红豆的有效成分大半都在汤里。

熬粥的时候,水放得多一些,这些汤就够我们喝半天了,正好可以当茶喝。

如果是夏天,上午就得争取把它喝完,因为到下午喝就会变味了。

至于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红豆,在中药里称作“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

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

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关于薏米和红豆的“消肿”作用,也很有意思。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肿就是水肿。

试看今人,10个里面起码有5~6个身体发福,这也是肿,叫做体态臃肿。

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

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人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

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有浅而已。

祛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

所以,治疗水肿必用红豆,而实践证明,薏米红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者,效果尤其好。

经常有人问:“为什么薏米红豆粥煮不成黏稠状呢?”还有人对我说:“我在熬薏米红豆粥的时候,加了一小把大米,结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个美啊!”我说:“千万不能加大米进去!”为什么?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

红豆和薏米都是祛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

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所以整个粥就稠了。

虽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红豆、薏米就都白费了,功效全无。

平日思虑伤神、劳心过度而运动量少的人,往往脸上没有血色,精神也不够充沛,甚至心悸、贪睡,感觉头重如裹,心中空虚。

这是体内有湿加上心气不足的表现,可以在薏米红豆粥中加一些桂圆同煮。

桂圆甘温,能开胃健脾、安神补血,能振奋心阳,温补心气,使人精神饱满、中气十足。

它特别适合强脑力劳动者,也很适合中老年人。

年轻人容易出现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这都是心火过旺、湿热内扰所致,可以在薏米红豆粥中加上百合或莲子同煮,或者两种都加。

百合能润肺、养颜,又能清心火、安心神。

莲子最能养心、清心火,同时又能健脾、补肾,但是莲子稍有滞涩作用,身体比较瘦弱的人可以用,但那种体内淤滞较多的胖子恐怕就不宜用了。

用莲子的时候,要去掉里面的心。

当然,如果嫌这个粥没有什么味道,还可以加点冰糖。

在各类糖中,只有冰糖是凉性的,能清心火。

如果着凉感冒了,或是体内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可在薏米红豆粥中加几片生姜。

生姜性温,能温中驱寒,健脾和胃。

注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变得辛辣了。

如果想在这个粥里加点调味品,那就只能放红糖了,红糖也是性温的。

值得一提的是,妇女产后的保养时,喝这个粥要去掉薏米,可在其中再加点大枣,大枣能温中、健脾、养血,是非常适宜的。

肾虚的人,可在薏米红豆粥中加一些黑豆。

因为黑色入肾,而豆的形状也跟肾十分相似,是补肾的佳品。

现在人们常说的脚气病,是典型的湿热下注。

可在薏米红豆粥中加上黄豆,食其粥,同时用熬出来的汤洗脚。

内外同治,效果甚佳。

如果咳嗽,还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2厘米见方的小块儿,加入薏米红豆粥中同煮,可以润肺、化痰、止渴。

山药和南瓜也可以放在薏米红豆粥中同煮。

山药号称“气死小人参”,有时候,它比人参的补益作用还大,它是补脾胃的圣品,而且能强肾固精,润肺益气。

南瓜能补中益气,还能消炎、止痛、杀虫、解毒,对保护胰脏、预防糖尿病来说,是非常好的东西。

除了红豆薏米粥,大家还可以多了解各种食物的性、味,举一反三,自己进行加减,组成更多适合自己体质的饮食处方来。

这样,食物才能真正成为养生的佳品。

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至心悸、贪睡、心中空虚:薏米红豆加桂圆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薏米红豆加百合、莲子胃中寒痛、食欲不佳、怕冷:薏米红豆加生姜肾虚:薏米红豆加黑豆脚气:薏米红豆加黄豆咳嗽:意米红豆加梨食欲不振、身体羸瘦:薏米红豆加山药泄泻、腹痛、糖尿病:薏米红豆加南瓜体虚、早泄、遗精、夜尿过多:薏米红豆加芡实孕妇:减薏米,加少量黄芪、党参产妇:减薏米,加大枣、小米、红糖薏米红豆粥加减简表主症主方兼症加减体内有湿,舌腻,大便不成形,或身重体酸无力,或关节不利,或口淡乏味而腻,或腹胀头痛,或体胖痰多,或手、足、面部易生癣、痘……薏米、红豆等分,加水熬粥,取其汤作茶饮,余者为粥,食用。

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至心悸、贪睡,心中空虚加桂圆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加百合、莲子胃中寒痛,食欲不佳,怕冷加生姜肾虚加黑豆脚气加黄豆咳嗽加梨食欲不振,身体羸瘦加山药泄泻,腹痛,糖尿病加南瓜体虚、早泄、遗精、夜尿过多加芡实孕妇减薏米,加其他产妇减薏米,加大枣、红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