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导论】第八章 移动通信系统

合集下载

【通信导论】第八章移动通信系统

【通信导论】第八章移动通信系统

【通信导论】第八章移动通信系统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移动通信系统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早期的简单语音通话,到如今的高速数据传输、多媒体通信和智能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第八章所讲述的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系统,简单来说,就是能够让用户在移动中进行通信的系统。

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方式,使得信息的传递不再受限于固定的地点和线路。

要理解移动通信系统,首先得了解它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个完整的移动通信系统通常包括移动台、基站、移动交换中心以及传输线路等。

移动台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它们是用户与移动通信系统进行交互的接口。

基站则负责接收和发送来自移动台的信号,将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和转发。

移动交换中心则像一个大管家,负责管理整个系统的通信连接和资源分配,确保通信的顺畅进行。

移动通信系统所使用的频段也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

由于频谱资源有限,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频段是一个关键问题。

不同的频段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低频段信号传播距离远,但数据传输速率相对较低;高频段则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但传播距离较短。

为了满足各种通信需求,移动通信系统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频段。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多址技术是实现多个用户同时通信的关键。

常见的多址技术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

频分多址将频段分割成不同的子频段,每个用户使用一个特定的子频段进行通信;时分多址则将时间分割成时隙,不同用户在不同的时隙进行通信;码分多址则是通过不同的编码来区分用户。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衰落、干扰和噪声等因素的影响。

衰落包括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

大尺度衰落主要是由于信号传播距离和地形等因素导致的信号强度大幅下降;小尺度衰落则是由于多径传播等原因造成的信号快速起伏。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多种技术,如分集接收、均衡技术和纠错编码等。

【通信导论】第八章 移动通信系统

【通信导论】第八章 移动通信系统

(4) 空分多址 SDMA
空分多址主要通过空间的隔离或天线技术来获取地址的 复用。如目前BS最常见的采用定向天线组成不同的扇区, 卫星天线采用点波束实现相同频率信号的复用。在目前智 能天线技术商未大量商用之前,SDMA主要和其他三种多址 方式配合使用。智能天线技术也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 关键技术之一,在未来将得到大量使用。
(3)码分多址CDMA
所谓CDMA,就是每一个信号被分配一个伪随 机二进制序列进行扩频,不同信号的能量被分配到 不同的伪随机序列里。在接收机里,信号用相关器 加以分离,这种相关器只接收选定的二进制序列并 压缩其频谱,凡不符合该用户二进制序列的信号就 不被压缩带宽。结果只有有用信号的信息才被识别 和提取出来。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方式
(1)频分多址FDMA
所谓FDMA,就是不同信号被分配到不同频率的信道 里,发往和来自邻近信道的干扰用带通滤波器限制,这样 在规定的窄带里只能通过有用信号的能量,而任何其它频 率的信号被排斥在外。
(2)时分多址(TDMA)
所谓时分多址TDMA,就是一个信道由一连串周期性的 时隙构成。不同信号的能量被分配到不同的时隙里,利用 定时选通来限制邻近信道的干扰,从而只让在规定时隙中 有用的信号能量通过。现在使用的TDMA蜂窝系统实际上 都是FDMA和TDMA的组合,如GSM数字蜂窝系统就是先 使用了200kHz的频分信道,再把它分成8个时隙进行 TDMA传输。当前应用这种多址方式的主要蜂窝系统有北 美的DAMPS和欧洲的GSM,我国这两种制式也都有,但 GSM占绝大多数。
异频双工制
优点:①收发频率分开可大大减小干扰; ②用户使用方便。
缺点:①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总是处于发 射状态,因此功耗大;
②移动台之间通话需占用两个频道; ③设备较复杂,价格较贵。 异频双工制在无中心台转发的情况下,电台需 配对使用,否则通信双方无法通话。

2024版《移动通信系统》PPT课件

2024版《移动通信系统》PPT课件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
网络规划
根据覆盖和容量需求,确定基站 位置、配置参数、频率规划等,
以保证网络质量和覆盖效果。
网络优化
针对网络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 行参数调整、干扰排查、覆盖优 化等,以提高网络质量和用户满
意度。
规划与优化方法
包括传播模型校正、仿真模拟、 路测数据分析、参数调整等手段。
04
访问控制策略
根据用户身份和权限控制其对系统资源的访 问
审计与监控
对系统的访问和操作进行审计和监控,及时 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
08
未来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 挑战
5G/6G愿景与关键技术挑战
5G/6G愿景
实现全球覆盖、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大连接, 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关键技术挑战
高频谱利用、大规模天线技术、超密集组网、全 频谱接入等。
无线城域网可应用于城市范围内 的多种场景,如智能交通、智能 电网、安防监控、应急通信等。
通过无线城域网,可以实现城市 范围内的快速、便捷、高效的无 线通信服务,推动城市的信息化 和智能化发展。
05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概述及特点
卫星移动通信是利用地球静止轨 道卫星或中、低轨道卫星作为中 继站,实现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
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02
物联网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场景
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物流等。
03
物联网在移动通信中的技术实现
物联网在移动通信中的技术实现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
云计算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物联网可以实现与移动通信网络的深度
融合,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服务。
03

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系统⒈引言⑴编写目的⑵文档范围本文档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

⑶读者对象本文档主要面向项目经理、系统工程师、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等相关人员。

⒉系统概述⑴业务需求描述该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业务需求,例如方式通信、短信服务、数据传输等。

⑵功能需求列出系统需要实现的各种功能,如呼叫控制、用户管理、呼叫转移、数据压缩等。

⑶非功能需求详细描述系统对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用性等方面的要求。

⒊系统架构⑴整体架构描述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各个主要组件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⑵子系统架构详细描述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并介绍每个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⑶系统接口描述系统与外部系统或组件之间的接口规范和通信协议。

⒋数据库设计⑴数据模型描述系统使用的数据库的各个实体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⑵数据库管理描述数据库的创建、初始化、备份和恢复等管理操作。

⒌系统功能描述⑴用户注册和登录描述用户注册和登录功能的需求和设计。

⑵呼叫控制描述呼叫控制功能的需求和设计。

⑶短信服务描述短信服务功能的需求和设计。

⑷数据传输描述数据传输功能的需求和设计。

⒍性能要求⑴延迟描述系统各个功能的响应时间要求。

⑵吞吐量描述系统每秒处理的呼叫数、短信数或数据传输量。

⑶扩展性描述系统可扩展性要求,如支持的用户数、基站数等。

⒎安全性要求⑴用户认证描述系统对用户身份的认证要求。

⑵数据加密描述系统对敏感数据的加密要求。

⑶访问控制描述系统对各种资源的访问控制要求。

⒏故障管理⑴系统监控描述系统的监控功能和要求。

⑵故障诊断描述系统故障发生时的诊断和排查方法。

⑶故障恢复描述系统故障恢复的方法和要求。

附件:●附件1:数据库设计文档●附件2:系统架构图法律名词及注释:●名词1:注释1●名词2:注释2。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系统简介课件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系统简介课件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系 统简介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 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基础 • 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架构 • 移动通信系统业务与应用 • 移动通信系统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移动通信系统典型案例分析
01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特点
移动通信系统具有灵活性、便携性、 广泛覆盖范围和实时通信等特点,使 得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 行通信。
06
移动通信系统典型案例分析
LTE网络部署案例
01
大规模部署
02
LTE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部署,提供了高速、低延迟的数据 传输服务。
03
运营商通过升级现有网络或建设新网络来实施LTE技术,为用户提供 更好的移动通信体验。
04
LTE网络部署案例包括欧洲的多个国家和美国的运营商,这些案例展 示了大规模部署的成功和效益。
高频谱利用率与频谱共享
高频谱利用率
频谱共享
低功耗与绿色通信
低功耗
绿色通信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提高网络性 能和用户体验。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网络优 化、故障诊断和预测等。
大数据
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和挖掘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大量数 据,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力。例如,利用大数据 技术进行用户行为分析、市场分析和预测等。
3
信号处理与编码技术
调制解调技术
01
信道编码技术
02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03
无线资源管理
无线资源分配 无线资源调度 无线资源控制
03
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架构
网络架构概述

《移动通信系统》PPT课件

《移动通信系统》PPT课件
▪ 双向通信又分为单工通信方式、双工通信方式和半双工通信方 式三种。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WUHAN HONGXIN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LTD.
移动通信系统
▪ 单向通信方式
▪ 单向通信方式就是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只能接收信号,而另一方 只能发送信号,不能互逆。收信方不能对发信方直接进行信息 反馈。陆地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寻呼系统就采用这种工作方 式。如BP机,只能收信而不能发信。
移动通信系统
❖1.6 蜂窝技术
▪ 移动通信系统是采用一个叫基站的设备来提供无线服务范围的。 基站的覆盖范围有大有小,我们把基站的覆盖范围称之为蜂窝。
▪ 采用大功率的基站提供比较大面积的服务范围的方式叫做大区 制。
▪ 采用多个小功率的基站提供大容量的服务范围的方式称之为小 区制或微小区制。
▪ 蜂窝技术是提高频率利用率,扩大系统容量的一种技术。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WUHAN HONGXIN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LTD.
移动通信系统
❖1.5 多址技术
▪ 多址技术即多用户共用公共的通信线路。 ▪ 目前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
(CDMA)三种接入方式。
各种多址技术
通信) ▪ 825 MHz~835 MHz;870 MHz~880 MHz(蜂窝移动业务) ▪ 900 MHz:885 MHz~915 MHz;930~960 MHz(蜂窝移动业务)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WUHAN HONGXIN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LTD.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WUHAN HONGXIN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LTD.

移动通信系统原理课件

移动通信系统原理课件

WCDMA/HSPA/HSPA+
总结词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详细描述
WCDMA(宽带码分多址)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基于CDMA技术。HSPA(高速分组接入)和 HSPA+(高速分组接入演进)是WCDMA的升级,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高效的分组交换。
CDMA20
总结词
另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详细描述
CDMA2000是另一种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基于CDMA技术 。与WCDMA相比,CDMA2000在北美地区更为流行。
TD-SCDMA
总结词
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详细描述
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是 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采用了时分同步技术。
LTE/SAE
总结词
调相 (PM)
载波的相位随信号变化。
调相调频 (PM/FM)
同时使用相位和频率表示信息。
数字调制
使用数字信号来调制载波。
信道编码与分集技术
信道编码
通过增加冗余信息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分集技术
通过合并多个信号来提高信号质量。
无线资源管理
功率控制
控制每个用户的发射功率以防止干扰。
频率分配
为用户分配最佳的通信频率。
5G技术发展
5G技术是移动通信领域的重要突破 ,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优 势,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好的支 持。
5G应用场景
5G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智 慧城市、工业自动化、自动驾驶、远 程医疗等,将深刻影响社会和经济的 发展。
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的融合
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技术,移 动通信与物联网的融合将推动各行业的 数字化转型。

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系统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移动通信概述 •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 移动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 移动通信系统应用与发展趋势
01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定义与发展
移动通信定义
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包括蜂窝移动 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
传输网架构
01
02
03
传输技术
采用光纤、微波等传输技 术,构建高速、大容量的 传输通道。
网络拓扑
采用环形、网状等拓扑结 构,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 灵活性。
网络管理
实现对传输设备的远程监 控、故障定位和配置管理 等功能。
01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无线传输技术
电磁波传播特性
了解电磁波在自由空间、 地面和建筑物等不同环境 中的传播特性,是无线传 输技术的基础。
01
移动通信系统应用 与发展趋势
移动通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医疗卫生
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实 现远程医疗、在线预约 挂号、健康监测等服务

智慧城市
借助移动通信网络,构 建智能交通、智能电网
、智能安防等系统。
工业制造
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实 现工业自动化、智能制 造、工业互联网等应用

金融服务
通过移动通信提供移动 支付、移动银行、移动 证券等便捷金融服务。
移动通信技术演进
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技术
采用模拟调制方式,传输语音 信号,存在频谱利用率低、保 密性差等问题。
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
采用数字调制方式,提高了频 谱利用率和保密性,实现了语 音和低速数据通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发信机
发信机
收信机
(a) 单工工作方式
收信机
发信机
f1
收信机 移动台
发信机
共用 装置
收信机 移动台
f2 f1
f2
f2
b 半双工工作方式 f2
f2
发信机
共用 装置
收信机 f1
基地
发信机 f2
共用 装置
c 异频双工工作方式
f1
收信机
基地台
单频(同频)单工
同频是指通信的双方,使用相同工作频率(f1);单工是指通信 的双方的操作采用“按——讲”(push to talk,PTT)方式。平时, 双方的接收机均处于守听状态。如果A方需要发话,可按下PTT开关, 发射机工作,并使A方接收机关闭。这时由于B方接收机处于守听状 态,即可实现由A至B的通话;同理,也可实现B至A的通话。在该方 式中,电台的收发信机是交替工作的。故收发信机不需要使用天线 共用器,而使用同一副天线。这种工作方式移动台之间可直接通话, 不需转接。
Register) • 访问者位置寄存器(VLR,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 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 • 鉴权中心(AC, Authentication Centre)、 • 移动台(MS, Mobile Station) 、 • 基地站(BS, Base Station,简称基站)、 • 操作维护中心(OMC,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re)
···········
移动通信及其特点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 之间进行的通信。与其它通信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 点:
1.电波传播条件恶劣。 2.具有多卜勒效应。 3.干扰严重 。 4.接收设备动态范围大 。 5.需要采用位置登记、过境切换等移动性管理技术。 6.综合了各种技术:数字信息传输技术、交换机技 术、计算机技术。
第八章 移动通信系统
• 移动通信及其特点 •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 移动通信系统的使用频段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方式 • GSM系统 • CDMA系统 • 第三代移动通信(3G)系统 •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
用户在移动通信当中遇到的问题?
手机没有信号 呼叫无法接通 通话过程中出现回音 短信为什么会延时
其优点为:①设备简单;②移动台之间可直接通话,不需 基站转接;③不按键时发射机不工作,因此功耗小。 缺点:①只适用于组建简单和甚小容量的通信网;②当有 两个以上移动台同时发射就会出现同频干扰;③当附近有 邻近频率的电台发射时,容易造成强干扰。为了避免干扰, 要求相邻频率的间隔大于4MHz,频谱利用率低;④按键发 话,松键受话,适用者不习惯。
由于收发使用不同的频率,同一部电台的收发 信机可以交替工作,也可以收常开,只控制发,即 按下PTT发射。在中心台转发的系统中,分台必须 使用该方式。
双工制
双工制是指通信的双方,收发信机均同 时工作,即任一方在发话的同时,也能 收听到对方的话音,无需按PTT开关, 类同平时打市话,使用自然,操作方便。 双工制也分为同频双工和异频双工。
异频单工
异频单工是指通信的双方使用两个不同频率f1和f2,而 操作仍采用PTT方式。由于收发使用不同的频率,同一部电 台的收发信机可以交替工作,也可以收常开,只控制发, 即按下PTT发射。其优缺点与同频单工基本相同。在无中心 台转发的情况下,电台需配对使用,否则通信双方无法通 话。故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有中心台转发(单工转发或双工 转发)的情况。所谓单工转发,中心转信台使用一组频率 (如收用f1,发用f2),一旦接收有载波信号即转去发送。 所谓双工转发中心转信台使用二组频率(一组收用f1,发 用 号即f2;转另去一发组送收。用f3,发用f4),任一路一旦接收有载波信
异频双工制
优点:①收发频率分开可大大减小干扰; ②用户使用方便。
缺点:①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总是处于发 射状态,因此功耗大;
②移动台之间通话需占用两个频道; ③设备较复杂,价格较贵。 异频双工制在无中心台转发的情况下,电台需 配对使用,否则通信双方无法通话。
同频双工
同频双工采用时分双工(TDD)技术,是近年 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欧洲数字无绳电话 (DECT)、日本手持系统(PHS)、第二代数 字无绳电话系统(CT-2)和我们目前使用的 PAS(即“小灵通”无线市话)均采用该(TDD) 技术。
电磁波传播路径示意图
多径效应
阴影效应
障碍物遮挡直射波引起接收信号中值的变化, 表现为慢衰落。
障碍物
BS
MS
近处强信号
压制远处弱 信号
远近效应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 单工制(simplex): 单频(同频)单工, 双频(异频)单工。
• 半双工制(half duplex) • 双工制(duplex)
等。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AC
HLR
AC 鉴权中心 VLR
目前,数字集群移动通信主要有欧洲的TETRA 标准和Motorola的iDEN标准。
公共移动通信系统
•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 一个交换区由以下功能实体组成: • 一个移动交换中心(MSC,Mobile Service Switching
Centre)、 • 一个或若干个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Home Location
由于使用收发频率有一定保护间隔的异频工作,提高了 抗干扰能力,从而可用于组建有几个频道同时工作的通信 网。
半双工制
半双工制是指中心转信台使用一组频率,而移 动台采用单工制。半双工制的优点是:①移动台设 备简单,价格低,耗电少;②收发采用不同频率, 提高了频谱利用率;③移动台受邻近电台干扰小。 其缺点是移动台仍需按键发话,松键受话,使用不 方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按其经营方式或用户性质可分为专 用移动通信系统和公共移动通信系统。
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的最大功能要求是调度,它经 历了一对一的单机对讲系统,单信道一呼百应系统 及选呼系统,后来又发展到多信道多用户共享的专 用调度系统,模拟集群(Trunking)移动通信系 统和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