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从外科疮疡论治探讨

合集下载

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分析

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分析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9卷第24期 -131-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分析An analysis of efficacy of the Xiao therapy on all kinds of sores任宝书(文安县中医院,河北 廊坊,065800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24-0131-【摘要】目的:本试验的课题主要探讨了中医外科“消法”在治疗各种疮疡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的89例疮疡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组为45例患者;对照组为44例患者。

45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中医外科“消法”进行治疗,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给予抗生素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给予头孢拉定;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静脉滴注青霉素加葡萄糖液。

对比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方式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45例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仅有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44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有13例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45%(31/44);由此可见,试验组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相比于传统的抗生素治疗方式,中医外科“消法”在治疗各种疮疡中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外科“消法”;各种疮疡;疗效分析【Abstract】Objective: This experiment research mainly discusses efficacy of the Xiao therapy on all kinds of sore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June 2017, 89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45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44 cases.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the Xiao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ntibiotics, mild illness with cefradine, severe cases with glucose.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ly 2 cases were ineffectiv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56% (43/45); in the control group, 13 cases were invalid,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0.45% (31/44).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higher (P<0.05); no adverse reaction was found in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Xiao therapy was more effective on all kinds of sores, with fewer adverse actions,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words】The Xiao therapy; All kinds of scores; An effective analysis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24.058疮疡是属于外科疾病的两大类之一,疮疡其中包含了肿疡与溃疡。

中医外科学在治疗肿瘤方面有哪些特色疗法

中医外科学在治疗肿瘤方面有哪些特色疗法

中医外科学在治疗肿瘤方面有哪些特色疗法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现代医学在肿瘤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中医外科学在肿瘤治疗中也有着独特的作用和特色疗法。

中医外科学历史悠久,其治疗肿瘤的方法丰富多样。

其中,中药外敷法是常见的一种。

对于一些体表的肿瘤或者肿瘤引起的局部症状,如疼痛、肿胀等,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外敷,可以起到直接的治疗作用。

比如,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中药敷在肿瘤部位,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肿瘤的压迫,缓解疼痛。

中医的针灸疗法在肿瘤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特色。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对于肿瘤患者出现的一些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等,针灸也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还有一种特色疗法是熏洗法。

利用中药煎汤进行熏洗,可以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发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对于一些肿瘤术后或者放疗、化疗后出现的皮肤损伤、肢体水肿等并发症,熏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拔罐疗法也是中医外科学治疗肿瘤的手段之一。

拔罐可以疏通经络、祛瘀生新,对于肿瘤患者的局部疼痛和气血不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在中医外科学中,膏药贴敷也是常用的方法。

根据肿瘤的不同类型和症状,配制相应的膏药,贴敷在患处或相关穴位上。

这种疗法不仅方便患者使用,还能持续发挥药效。

除了上述直接作用于体表的疗法外,中医外科学还注重情志疗法。

肿瘤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情志不畅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和身体恢复。

中医通过心理疏导、情志调节等方法,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中医外科学治疗肿瘤的特色还体现在综合运用多种疗法上。

比如,对于一位肺癌晚期伴有胸部疼痛的患者,可以同时采用中药外敷缓解疼痛,针灸调节免疫功能,再结合情志疗法改善心理状态。

这种综合治疗能够从多个方面发挥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中医外科学在肿瘤术后的康复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疮疡的中医外科治疗法

疮疡的中医外科治疗法

疮疡的中医外科治疗法摘要】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患。

疮疡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外科范围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疾病。

目的讨论疮疡的中医外科治疗法。

方法应用药物和手术并配合一定的器械,直接作用于病人的体表病变部位。

结论疮疡大多生于体表,易于诊断,每一种疮疡都有它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了解疮疡的病因病机,对指导临床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疮疡中医外科治疗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患。

疮疡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外科范围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疾病。

历代中医外科文献又常用痈疽来概括一切疮疡疾病。

疮疡是中医外科的临床基础部分,掌握了疮疡的基础知识,便能运用其指导其他外科杂病的辨证施治,所以学好疮疡对学好整个中医外科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治疗治法分内治和外治,内治是指全身治疗,外治是局部治疗。

无论是内治还是外治都应该辨证施治。

在疮疡的治疗过程中,往往采取综合性措施,即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但轻浅的疮疡,有时专用外治也能获得痊愈,所以外治法更为重要。

总之,在临床应用时,必须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和不同的致病因素,辨明阳证、阴证,然后决定内治和外治的法则。

2 外治法疮疡的外治是应用药物和手术并配合一定的器械,直接作用于病人的体表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外治疗法的应用,也要进行辨证施治,根据疮疡的初期、中期、后期的发展过程,选用不同的治法和药物。

主要治法包括箍围消肿法、透脓祛腐法、生肌收口法三大法则。

2.1箍围消肿法适用于疮疡初期。

使用的剂型有新鲜草药、箍围药、油膏、膏药、掺药等,使之发挥活血、行气、祛风、解毒、消肿、定痛等功效。

(1)草药可以选用蒲公英、紫花地丁、犁头草、马齿苋、芙蓉花叶、野菊花叶等具有清热解毒,消散肿结作用的草药,这些草药适用于红、肿、热、痛的阳证。

应用时可将新鲜草药洗净,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每日换1~2次。

(2)箍围药阳证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阴证可用回阳玉龙散;半阴半阳证则用冲和散。

中药外治疮疡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分析

中药外治疮疡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分析

率1 0 0% , 平均愈合 时间 3 4 d 。杨 博华 等 用 自制 蚓黄散 ( 川 黄柏 、 地龙、 血竭 等) 治 疗糖 尿病 足 溃疡 3 O例 , 总 有 效 率 7 3 . 3 3% 。杨博华 将 6 O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分 为两组 , 治疗 组3 0例用蚓 黄散 治疗 , 总有效率 7 3 . 3 3 o k; 对照组 3 O例用雷 夫 诺尔治疗 , 总有效 率 3 6 . 6 7%。两 组 比较 , 有 显著 性 差异 。蒋 萍” 引 用 自拟 生 肌 散 治 疗 疮 疡 6 5 3例 , 结果发 现, 总 有 效 率 9 8 . 3 2% , 其中 , 治愈 6 0 9例 , 好转 3 3例 , 未愈 1 1 例 。黄晶等 用随机对 照方法治 疗 1 0 2例慢性体 表溃疡 , 结果祛腐 生肌散组 总有效率为 9 8 . 0 4% , 较 对照组 有显 著性差 异 ( P<0 . 0 1 ) 。田 廷书等 。 加 用 中药 外治法 治疗臁疮 1 6例。方用朱 砂 5 0 g , 冰 片
发现均 于 1 周 内痊 愈。刘 丽芳 用象 皮 生肌 散纱 条治 疗 1 0 2 例急 、 慢 性溃疡 , 药用象 皮粉 、 煅龙 骨、 乳香等 。结 果发现 , 治 愈
1 膏 剂
陈再兴 …用消疡 膏 治疗 下肢 溃疡 6 0例 , 痊愈 4 6例 , 好 转
1 2例 , 总有效 率 9 6 . 6 7%。唐汉钧等 用 复黄生肌愈创 油膏治 疗慢 性皮肤溃疡 3 3例 , 并 取得 满意疗 效 。郭世 平 选 用双 黄 膏( 黄连 、 黄柏 、 当归各 3 0 g , 白芷 2 0 g , 血竭 5 g , 冰片 3 g , 樟 丹 5 g , 黄 蜂蜡 5 0 g 等) 治疗 糖尿 病坏疽 6 8例 , 全 部治 愈。刘爱 兰 等 应用 湿润烧伤膏治疗难愈 性皮肤 溃疡 1 1 2例 , 清创后涂 一

《外科正宗》疮赖脾土思想探析

《外科正宗》疮赖脾土思想探析

之官, 胃为水谷之海。……周身气血 , 遍体脉络 , 舍本从标之法治之” 四 。主张先调理脾 胃, 候泻止、 “ 肢百 骸 , 五脏六 腑 , 皆借 此 以生 养 ” “ , 气血 者 , 之 呕定 、 进 , 人 食 方再治 疮 ” 。故 陈 氏告诫 医者 “ 不论 病 所原 禀 … …人 之命 脉 , 赖 于此 ” 全 。并且 认 为疮 疡 之新久 , 之盛 衰 … …一 例 妄行 攻 治 , 盲 人 骑 瞎 本 如 的发 生 、 发展 、 预后 转归 均与气 血盛 衰有密 切关 系 。 马 , 夜临 深池 , 半 岂不致 危哉 ” 。 首先 , 血 盛 衰 决 定 着 是 否 发 病 。脾 胃盛 者 , 气 则 第二, 内治法 则 上 兼顾 脾 胃。陈 氏倡 导 用 消 、 “ 多食 而 易饥 , 人 多 肥 , 血 亦 壮 ” 气 血 旺 而外 托 、 三大 内治法 则辨 治疮 疡初 、 、 三期 时兼 顾 其 气 , 补 中 后 邪不 能感 ; 胃弱 者 , “ 食 而 难 化 , 人 多 瘦 , 及 脾 胃。如 疮之初 期 “ 气 未 弱 , 当 随症 迎 刃 而 脾 则 少 其 元 治 气血 亦衰 ” 正 虚 不 能 拒 邪 , 易 生 疮 疡 ; 次 , , 故 其 气 解 ”, 证盛 者 , 万 灵 丹 解 表 , 证 急 者 , 内疏 表 用 里 以
血盛 衰关 系着 疮疡 的起发 、 溃 、 口及病程 长短 。 黄连 汤急 与通 行 , 破 收 但要 “ 中病 即 已 ” 忌 苦 寒 内 消攻 , 气 血 充盛 不仅不 易 发 生 疮 疡 , 即使 生 疮后 , 能依 伐 损伤 脾 胃 ; 也 疮疡 之 中期 , 用托 法 , 宜 凡疮初 发 自然 靠正 气 的箍 集 围聚 和 收束 疮 毒 作 用 而 易 起 发 、 破 溃 、 口, “ 血 胜 毒 则 顺 ” 因 此 预 后 好 , 程 收 即 气 , 病 短 。反 之 ,毒 胜 气 血 则 险 ” 气 虚 者 难 以起 发 、 “ , 溃 高起 , 根脚 收 束 者 , 疮 属 阳 证 , “ 此 而 内脏 原 无 深 毒, 且毒 发 于 表 , 宜托 里 以速 其 脓 ” 便 。亦 忌 内消 攻 伐 之 品 以伤 脾气 , 反 难 成 , 致 不能 溃 敛 。如 脓 多

外用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皮肤溃疡浅议

外用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皮肤溃疡浅议

外用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皮肤溃疡浅议
张秋平;庞新颖;陈丽辉;王志刚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7(015)023
【摘要】恶性肿瘤所致皮肤溃疡是临床上恶性肿瘤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大部分病人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甚至发生溃烂、渗血.疾病的晚期很容易并发恶性肿瘤所致皮肤溃疡,处于疾病晚期的病人常常表现为恶液质,周身衰竭,机体免疫功能较差,同时存在着局部血液循环的障碍,从而导致肉芽组织生长不利,因此皮肤溃疡面不容易愈合,是临床上较棘手的问题,治疗难以达到较满意的效果.笔者以中药外用治疗恶性溃疡,注重患者整体调理及局部辨证论治,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总页数】2页(P144-145)
【作者】张秋平;庞新颖;陈丽辉;王志刚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恒兴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内科,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市卫计委中医处,保定0710000;河北省保定恒兴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内科,保定071000;河北省保定恒兴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内科,保定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红油膏外用在慢性皮肤溃疡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J], 孙巧莉
2.外用中药治疗下肢顽固性皮肤溃疡的临床观察 [J], 徐晓文;黄耀
3.辨证外用生肌中药治疗皮肤溃疡的临床研究 [J], 李伟权;高晓芬;陈宏辉;周秀莲
4.康复新液外用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皮肤溃疡的临床效果 [J], 金蝉
5.rhEGF凝胶联合外用50%葡萄糖溶液治疗皮肤溃疡疗效观察 [J], 段峰;路一平;刘贻华;王化峰;何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治癌症如治疮,换个思路天地宽-民间治癌高手的干货(值得收藏!)

治癌症如治疮,换个思路天地宽-民间治癌高手的干货(值得收藏!)

治癌症如治疮,换个思路天地宽-民间治癌高手的干货(值得收藏!)用黄帝内经思路治病,是错误的!用时方,随意组合,违背组方规则,唯有《汤液经法》辨病证以选汤方,才是正宗的治病思路!简而言之:方证对应!是最简单易学,且效果最好的治病方案。

癌症,换个角度:它不就是一个毒疮吗?按照治疮的思路,辨证论治,方证对应,轻松可以把它治好。

西医进入中国以后,创造了大量耸人听闻的病名,让人听到病名就吓个半死。

中医,不立病名!只根据症状,辨证论治。

总结了“治癌四例”,可谓治疗肿瘤的金针。

兹举治癌以为例,说治癌又当分为四例:一曰结气,治之以散,海藻、白蔹、南星、夏枯之属是也;二曰血瘕,治之以破,附子、桃仁、丹参、鼠妇之属是也;三曰绝伤,治之以续,地黄、干漆、槐角、白胶之属是也;四曰死肌,治之以逐,白及、络石、地胆、铁落之属是也。

灵活运用,实为中医药治之优点。

刘民叔治癌四例,即是治癌治法用药的四大原则。

古代医家就有相似的学术思想,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积聚》中说:“凡积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矣。

然欲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

”刘民叔则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临床应用更加广泛、灵活。

善用附子擅长用温阳药附子治疗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的局部肿块、疼痛、面色晦暗、舌质青紫、脉象沉细涩等临床特征与“寒主收引、主凝滞、主痛”等理论相符,《神农本草经》中已提到附子有“破坚积聚血瘕”的功效。

《本草纲目》称附子主“反胃噎膈”。

《本草求真》谓附子“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逐冷痰”,加之附子走而不守,故能化痰活血拔毒。

常选用附子治恶性肿瘤之属寒证者,每获良效。

首重辨证,巧妙用药刘民叔认为癌犹疮也,当首重辨证施治,不要拘泥于病名,要做到胸中无癌。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所在,证与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治疗癌肿,若不进行辨证,罗列一堆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不分其寒热温凉之性,混而煎服,焉能有效?刘民叔说:“癌犹疮也,辨证有始末之异,治法有攻补之殊,用药则或温或凉,或燥或润,对证处方,各适其宜,未可固执一端也。

中医外科学—疮疡总论

中医外科学—疮疡总论

化脓性疮疡后期对疮面肉芽的辨认十分重要,其
基本情况是:
肉芽色泽鲜红、润泽,表面平整,颗粒细且匀,触之出 血,津脂晶莹,为气血充实的反映,愈合较快;
肉芽色泽淡红或苍白,宣浮水肿,颗粒大而不匀,触之 不易出血,津脂少而稀,为气血不足,愈合较难;
肉芽色泽紫暗,没有光泽,颗粒不明显,触之不易出血, 津脂少而稀,属疮面血瘀,气血不畅,愈合慢;
补托法适用于疮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 托毒外达,疮形平塌,肿势散漫,难溃难腐 的虚中挟实证,常用方剂为托里消毒散。
初起: 宜箍毒消肿。
阳证可选用黄金散、玉露散等外敷,并可
加消掺肿成红的灵新脓丹鲜:、草脓阳药熟毒如时内蒲应消 公适散 英时, 、作或 紫切用 花开清 地排热 丁脓解 等术毒 。。
阴黑化证痰退切通可散开、络选注的桂的用溃疮意深中回麝疡后浅切草散阳脓、开:药玉等腐切时如龙;先未口机还桂散宜尽大、可枝等提,小切、外选脓阳等口草敷用祛证的位乌,温腐用选置、并经,九择、散石可继一。切菖寒加则丹开蒲掺、生、方肌八向收二、口丹。等,阴
由于疮疡的毒邪,可通过经络的传导,由表传里, 或由里及表,或郁于经络,或直入营血,或内传 脏腑,而出现全身症状。
轻证小恙可无全身症状,火毒、热毒较重的常有 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大便 秘结、小便短赤等;
严重的可发生疮毒内陷,可见烦躁不安、神昏谵 语、四肢发厥等症;
病程长的,还可出现气虚虚损、脏腑不足的表现。
发、褥疮的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要点。 了解疮疡的预防和调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疮疡,广义地说,泛指一切体表浅显外科 疾病。
狭义地说,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 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
疮疡分痈与疽两类,认为痈位居较浅,内 属六腑,预后较好;疽位居较深,内联五脏, 转归较差;或分为阳证、阴证或半阴半阳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中医杂志2009年12月第44卷第12期【证治研讨】癌症从外科疮疡论治探讨沈丹牟重临(指导)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台州318000关键词癌症从外科疮疡论治证治探讨癌症的ff6j床表现较为复杂,按其不同的表现,散见于中医各科,如内科的“症积”、“肠覃”,妇科的“症瘕”,外科的“乳岩”、“马刀挟瘿”等。

癌症的中.医治疗,临床报道虽然很多,但大都采用经验方辨病用药,或辨病结合辨证以改善症状。

由于缺乏整体的系统性理论指导,采用药物品种与处方种类极为庞杂,难以使后学者继承与发扬。

近来不少文献提出辨证分型用药,处方也很少有辨证与辨病的规律可循。

笔者l临床长期观察,癌症治疗可以按照外科疮疡辨治理论进行。

我国历代医家对癌症的治疗积累了许多经验,传承下不少经验方,沿用至今仍然有效,如六神丸、玉枢丹、梅花点舌丹、小金丹、犀黄丸(两黄丸)等等,都为外科疮疡肿毒的效验方。

现今发现治疗癌症有效的中草药,大都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作用,与治疗外科疮疡肿毒等密切相关。

从中医古代文献上看,关于“癌”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卫济宝书・痈疽五发篇》中说:“一曰癌,二日瘰,三日疽,四日痼,五日痈”。

将癌症归属于外科痈疽。

嗣后明代《外科正宗》、清代《疡科心得集》等对癌症均有详细论述。

再从病因病机分析,癌症的发病与外科疮疡颇相符合,外科疮疡尚有感受特殊之毒的因素,此和癌症发病与感受环境污染之毒有关亦相一致。

癌症的发病多由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蓄毒不化而成,所谓“瘤者,留滞不去也”。

肿瘤形成的病机可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是由于真元虚亏,气血不足,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的标实之候。

其病理变化过程初起成形,中期扩散,后期正气耗损,这与外科疮疡发展过程亦较相似。

在治疗大法上丽者也是相通的,癌症病变按外科疮疡辨治规律分为三个阶段,内治法不越消、托、补三个大法。

早期毒聚成形,病变肿块表现于局部,治疗使用消法,运用清热攻毒、理气散结、化痰软坚、散寒消肿、活血祛瘀等法随证配合;中期毒瘤扩散,向四周组织漫延,或沿淋巴、血液循环扩散,属于正虚而邪毒内陷,采用托法,积极扶正围毒、解毒、减毒,以防止毒瘤扩散;晚期是癌毒广泛转移,正气衰败,容易导致不治,治疗以大补元气为・859・主,扶持脏腑功能,控制癌症病灶发展。

笔者采用老师的经验在临床治疗上运用消、托、补这三大法则,结合各种癌症各期不同表现进行辨证配伍组方,在控制癌症,延长患者存活时间上取得一定效果。

现探讨如下。

1癌症初期用消法癌症初期刚成形,自觉症状不明显,正气尚健旺,应及早采取消法。

有些患者诊断尚在疑似之间,需要临床密切观察,更应积极采用消法,不可束手待毙。

《疡科纲要》言:“治之于早,虽有大证,而可以消散于无形”。

根据病位不同,病情差异,具体用法要辨病辨证结合,如热毒为患,有些伴感染,用清热解毒法,许多清热解毒药具有较强的抗癌与抗感染双重作用;寒凝者以疼痛为主,再辨之舌脉,采用散寒止痛法,不仅治标,且能有效消散肿瘤,因为肿块初起不宜过用寒凉,得温则散;痰结成块者大都无疼痛.在肿瘤初期最为多见,化痰散结法亦最常用,此类药的抗癌作用已获得临床与实验的证实;血瘀、肿块质坚、痛剧者有瘀血症象,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最为常用,适用于各种各期肿瘤。

消法的治法还有很多,如解表法、疏肝法、理气法、软坚法、通泻法、攻毒法、扶正祛邪法等,随证配用。

由于气滞、毒凝、痰结、血瘀等常常是互为因果,所以临床大都采取多法配合,增强效果。

实验研究表明,用于消法的许多方药,对恶性肿瘤有抑制作用,所以消法也可在癌症的中、晚期配合使用。

如治孙某,男性,63岁。

2005年5月19日初诊。

右颈部发现肿块逐渐增大半个月,于某市医院诊断为恶性淋巴瘤,采用化疗后,肿块有所缩小,但患者不能耐受其副反应,要求转用中药。

诊见患者右颈肿块约3cm×4cm,有压痛,精神不振,形体消瘦,纳食减退,大便干结。

舌红、苔薄白腻,脉弦数。

本例癌瘤初起,属痰热郁结颈项,拟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

处方:半夏、党参、白术各159,浙贝、青皮、陈皮各lOg,天南星、茯苓、酥鳖甲各209,夏枯草、海藻、生牡蛎各309,全蝎(研吞)49,蜈蚣(研吞)2条。

每天1剂煎服,六神丸每天30粒(分次送服)。

服用3个月,症状改善,肿・860・块消退,再巩同半年,自觉症状消失,继续间用上述方药加减治疗,1年后参加劳动如正常人,追访3年未复发。

2癌症中期用托法癌症中期的表现症状较为明显,病情大多处于正邪相争剧烈阶段,出现癌毒越来越盛,正气受到损伤,癌瘤毒邪有扩散(内陷)之势。

治疗大法是运用“托”法,其目的是从速控制癌毒之扩散,将它趋于局限化。

具体的用法根据病情分’“透托”与“补托”二种,癌瘤毒势壅盛,正气尚未虚亏,属于实证,使J_}j透托,重在控制痛瘤毒势漫延,治疗以《疡科选粹》化毒内托散等辨证加减;如癌瘤毒势盛而正气已虚,属于止虚邪实,虚实夹杂,治用补托,重在消补兼施,以《医宗金鉴》托里消毒散等辨证加减。

其作用在于箍围癌毒、收束肿瘤,使之缩小,趋于局限。

此期临床所见最多,患者大都作过手术或化疗、放疗,而未彻底治愈,表现正虚邪实为多,治疗相当关键,大都以消补同用,扶正祛邪并施,需要中西医药结合,如病情控制,应继续观察调治,防止卷土重来。

如治张某,女,42岁。

1996年3月15日初诊。

2个月前,患者冈“急腹症”于某医院发现下腹腔有肿块,诊为右卵巢癌伴周围转移。

予化疗及支持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转中医治疗。

刻诊:面苍形瘦,少气乏力,食欲不振,大便干结,月事已绝,右下腹触及鸡蛋大肿块。

舌淡、苔薄白腻,脉弦细无力、寸部小滑。

证属元气虚亏,痰瘀互结,法用补托合消痰散结治之。

处方:黄芪、党参、海藻、蛇舌草、米仁、石见穿各309,半夏、鳖甲各209,制乳香、制没药、当归、青皮、浙贝各109,皂角刺159,甘草59。

同时服用梅花点舌丹。

1年后肿块消失,继续间隔服药1年,2年后生活如常人。

6年后肿块复发而亡。

3癌症后期用补法癌症后期大都扩散,气血虚亏,往往不能耐受手术、化疗、放疗;或者屡经手术、化疗、放疗后元气衰败,甚至陷入正虚邪实之困境,重在补益气血,滋养脾肾,兼治标实。

此类患者转中医药治疗I临床较为多见,有些是经济贫困,有些是多方求治无效,陷入穷途末路。

张洁古日:“壮人无积。

虚者有之”,可见肿瘤发病,正虚是一个潜在主要因素,越至后期,这个矛盾越加突出。

现代医学实验与临床观察均证明,补益方药,不仅能恢复元气,调节脏腑功能,还能使肿块缩小,使扩散的疮面收敛。

常用方剂如百合固金汤、人参养荣汤、六昧地黄丸、右归丸等。

后期癌症辨证用药须仔细,选药要精当,配合要灵巧。

癌症晚期患者阴、阳、气、血的虚亏表现悬殊,要认真辨浙江中医杂志2009年12月第44卷第12期证,切忌一味蛮补。

晚期癌症邪实亦表现突出,往往痰结、热毒、寒凝、瘀滞交织,辨证选药时要伺机配用消结抗癌药物,不可盲进大队“抗癌”药物。

如治陈某,男,76岁。

2002年9月27日初诊。

患右肺腺癌伴胸膜转移(胸水中找到癌细胞),CT胸片提示:纵膈淋巴肿大。

经3次化疗,体力不支,纳食不振,气短懒占,白细胞低下,转中医治疗。

诊见患者形体消瘦,语声低微,气息奄奄,咳吐稠痰,痰中带血,胸痛脘胀,汗多便结。

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证属脾肺气阴虚亏,痰热胶结胸胁,治拟益气养阴,佐以清化热痰。

处方:黄苠、南沙参、北沙参、仙鹤草、蛇舌草各309,天冬、麦冬各159,党参、半夏、浙贝、葶苈子各109,百合、海浮石各209,甘草59,全蝎(研吞)49。

每天1剂,问配合至灵胶囊U服、康莱特注射及射症处理。

随证加减治疗1年,病情稳定,CT胸部复查病灶如前,胸水减少,能户外活动,3年后间断服药。

至去年冬因感冒发热,痼疾复剧,咯血频频,血胸气喘,住院抢救无效去世。

4体会4.1治癌有效方药多为外科疮疡验方:控制癌症,中医药有确切的效果与优势,应将中医治疗癌症的方法,放在与西医的手术、化疗、放疗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中医治疗癌症按照辨证基本理论,尚无单病种的系统理论指导,日前多数采用经验方。

要使中医治疗癌症的疗效提高,必须探索出其中的规律,使之形成系统的理论。

目前中医内治癌症的中草药大都为扶正培本、清热解毒、活虹化瘀、软坚化痰和以毒攻毒等种类。

从这些药物的使用规律来看,与中医治疗外科疮疡十分相似。

这蝗药物,较有代表性的如人参、百合、白术、蛇舌草、穿心莲、龙葵、七叶一枝花、苦参、莪术、半夏、南星、马钱子、斑蝥、全蝎,砒石等现代研究表明有明显抗癌效果。

古今许多治疗肿瘤有效的方药与治疗疮疡分不开,许多治疗癌症有效的中成药,大都为历代外科名方,如治疗咽喉肿痛、痈疽疮疖的六神丸,《外科正宗》治疗疔疮疖肿、丹毒、喉痹的紫金锭;《外科全生集》主治疔疮、无名肿毒、喉痹、齿龈肿痛的梅花点舌丹;治疗阴疽的小金丹、犀黄丸;还有如消瘰丸、海藻玉壶丸、季德胜蛇药片等。

癌症外治方药亦与外科疮疡相通用,如三品一条枪、蟾酥锭、如意金黄散等。

中成药六神丸、犀黄丸、梅花点舌丹等治疗癌症是属辨病施治,适用于癌症的各种类型与各期,可配合中草药辨证使用,亦可以单独使用。

笔者曾于临床单独使用这些成药治疗癌症多例,有一定疗效。

如小金丹治疗乳腺癌,犀黄丸肺癌发生于支气管粘膜上皮亦称支气管肺癌。

肺癌一般指的是肺实质部的癌症,通常不包含其他肋膜起源的中胚层肿瘤(mesothelioma),或者其他恶性肿瘤如类癌(carcinoid)、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或是转移自其他来源的肿瘤。

因此以下我们所说的肺癌,是指来自于支气管(bronchial)或细支气管(bronchiolar)表皮细胞(epithelial cell)的恶性肿瘤,占了肺实质恶性肿瘤的90-95%。

肺癌目前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1995年全世界有60万人死于肺癌,而且每年人数都在上升,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死亡率是110万/年,发病率是120万/年。

而女性患肺癌的发生率尤其有上升的趋势。

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

男女患病率为2.3:1。

种族、家属史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

/NewsDetail.asp?DetailNewsId=6115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局限于基底膜内者称为原位癌癌肿,可向支气管腔内或/和临近的肺组织生长,并可通过淋巴血行或经支气管转移扩散。

癌瘤生长速度和转移扩散的情况,与癌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关系。

肺癌的分布情况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从主支气管到细支气管均可发生癌肿。

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者,称为周围型肺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