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管理期末作业模板

合集下载

技术创新实践成果(工作汇报模板)

技术创新实践成果(工作汇报模板)

技术创新实践成果(工作汇报模板)I. 概述本文旨在汇报我所参与的技术创新实践项目的成果和经验。

我在这个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II. 项目背景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我们公司的竞争力,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成立了跨部门的团队,由技术、生产和市场等多个部门的人员组成。

III. 项目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几个项目目标:1. 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以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2. 探索新的市场机会,并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3. 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4. 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IV. 工作内容与方法为实现项目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调研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分析潜在的机会和挑战;2. 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3. 设计和制造样品进行实验和测试,不断改进产品性能;4. 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5. 建立项目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定期进行进度评审。

V. 成果与效益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效益:1. 提出了一套创新的产品设计方案,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2. 发现并开发了一个新的市场机会,推出了一款领先市场的新产品;3. 与合作伙伴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品的进一步改进;4. 优化了项目管理体系,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合作效果;5. 改进了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公司的收入。

VI. 经验与教训在项目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1. 要时刻关注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及时调整项目方向和策略;2. 团队合作至关重要,要加强内部沟通,积极分享和学习;3. 积极与合作伙伴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的改进;4. 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VII.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实践,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023年管理创新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

2023年管理创新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

管理创新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11. 开发自身的创新潜力应当怎么做?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2. 按常规思考, 真空中什么都没有。

你能想出真空不空的超常案例吗?3.请认真分析一下, 你都有哪些思维障碍, 你碰到的思维障碍重要是什么?应如何克服这些思维障碍?4.简述发散思维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并列举3—5个科学史上成功应用发散思维进行发明创新的实例。

5. 结合一个实例谈谈你对逆向思维方法和逆向思维方法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6. 简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的重要区别和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和关系。

7. 在5分钟之内尽量多地列举出铅笔(或报纸、牙膏、椅子等)的新用途。

8.以小组形式分组讨论, 讨论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有效的方法保护野生动物。

管理创新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21. 什么是想像思维?想像思维的本质和特点有哪些?2. 什么是联系思维?联想思维的本质和特点有哪些?3. 什么是灵感思维?灵感思维的本质和特点有哪些?4. 创新思维方法中那种你最喜欢或最熟悉?结合自己的实例, 谈谈你对创新思维方法的见解。

5. 创新思维训练能否提高创新思维水平?你认为尚有哪些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6.暖水瓶可以保温, 其原理是由于在两层玻璃间为真空, 绝热性好。

从形象思维的模仿原理分析, 列出哪些事物可以模仿这一原理而获得改善。

7. 下面这个实例对你有何启发?在上一世纪之初, 一些地质学家和气象学家在观看世界地图中发现南美洲大陆的外廓和非洲大陆是非常相似的, 因此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想象—在若干亿年以前, 这两块大陆原本是一个整体, 后来由于地质结构的变化才逐渐分裂开。

在这种想象的启发下, 魏格纳提出了在近代地质学上有比较大影响的“大陆漂移说”理论。

8. 想像月球上的汽车是采用什么做动力的?它的结构和地球上的汽车比较有何特点?9. 运用联想思维方法提出有关城市过街天桥的新设想。

管理创新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31. 结合你所结识的人中或你所了解的人中(可以是听说、阅读书籍、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等所了解的), 寻找一个你认为最富有创新能力的故事, 叙述时规定说明故事的背景资料, 并说明你选择这个故事的理由。

技术创新管理--作业--答案

技术创新管理--作业--答案

《技术创新管理》作业答案第一章创新的价值一、填空题1.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2.技术创新=发明+(开发)+(商业化)。

3. 根据美国学者Kumpe and Plet(1994)的分析,几十年来,主流的企业发展模式经历了最初的效率型企业、质量型企业,到后来的灵活性企业,现在正在向(创新)型企业转变二、简答题1. 什么是技术创新?【答案】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技术创新就是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到研究、发展、试制、生产制造到首次商业化的过程2. 什么是科学与技术?【答案】科学是系统化和形式化的知识。

科学是工业增长的引擎,是创新的基础.包括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

技术是应用于产品、生产过程和销售中的知识、技能和设备.技术能够嵌入到人、材料、工作的认知和物质过程、设备和工具中。

技术成功的准则也是技术的(能否完成任务?),而不是商业的3.技术上的先进性,是否就意味着技术创新的成功?试举例说明【答案】不一定,例如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进一步展开说明)4。

什么是研究与发展(开发)?【答案】科学与技术的发现或发明活动可以概括为研究与发展(R&D),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发展(development)5.产品(技术)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答案】引入期:新产品引进市场,新产品生命周期的开始或由于重大创新的出现,或对产品的重大改型发展期:产品标准化、工艺过程合理化;销量急剧上升;工艺创新比产品更重要。

成熟期:销量基本稳定;重点是提高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改进服务质量。

衰退期6。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答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广大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逐步积累起一定的创新能力。

但是必须看到,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企业创新能力仍然薄弱。

技术创新基础条件薄弱技术创新投入偏低,投入结构不合理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目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创新资源投入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有近四分之三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多数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的状况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企业掌握和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不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亟须大幅提升。

技术创新管理期末作业模板

技术创新管理期末作业模板

技术创新管理期末作业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分析以及我国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方法学生姓名:邹浩学号 : 0801082228摘要:文章通过分析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我国专利制度在激励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我国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若干激励机制,技术创新是从发明创造到科技成果实现商业化的过程。

西方专利制度发展史显示了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专利制度能够实现对技术创新激励作用的关键在于它是关于产权界定的制度。

专利权是私人财产权,也是人们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权。

对这种产权进行界定将大大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

因此,专利制度是一种最有效的创新机制。

作者认为,在依法保护专利同时,应对这种独占权给予必要的限制,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持社会恒久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专利制度;激励.问题.方法专利制度的产生,几乎与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同步。

科学技术发展史告诉我们,近代科学始于15世纪下半叶,而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产生于1474年(威尼斯),这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良性互动的一种客观反映。

1创新的概念所谓创新,是指“赋予资源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使资源成为真正的资源”。

创新不仅包含科学性、技术性的创新,亦包含社会性的创新。

与专利制度密切相关的创新主要是指技术创新。

著名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创造主体通过企业组织创新、工艺创新把技术发明方案转化为新产品的过程,它是发明创造的第一次商业化。

台湾学者刘尚志等认为,技术创新是经由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努力与活动所形成的以技术为基础的产品或程序,其不同于现状同时对于资源的分配更有效率。

美国学者Frankel认为,创新是技术商品化的过程而言,是指一个有别于现存状况之概念,经由改进与发展其具有的功能而推广到商业用途。

另外,前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1997年全国专利工作会议上,认为“技术创新指的是从消化吸收、发明创造到科技成果实现商业化、产业化的全过程。

技术创新管理终结版

技术创新管理终结版

技术创新管理终结版1、Technology:(1)Definition and importance:定义及重要性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to the practical aims of human life, including theuse of materials, tools, techniques, and sources of power to make life easier or more pleasant and work more productive.应用知识的实际目的是面向人类的,包括材料、工具、科技和资源的利用是使得人类生活变得更容易或者舒适以及使工作更富有成效。

Application of science or knowledge to commerce and industry to solve problems or invent useful tools.通过科学知识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或者发明一些有用的工具来解决问题Capability given by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来获得某些能力。

(2)Importance:重要性Individual-quality of life提高个人生活质量Firm-variety and cost of products, for example Walmart and RFID使得公司种类多样化,降低产品的成本,例如沃尔玛和RFIDSociety-outsourcing, jobs, medical advances, economic development外包服务、工作、医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A. Relationship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B. Disruptive and sustaining颠覆性的和持续性的(1)Sustaining technologies focus on issues and improvements of importance to existing customers. Existing companies best with incremental innovation.持续性的技术关注于提升现有客户的重要性。

技术创新管理参考答案 (1)

技术创新管理参考答案 (1)

技术创新管理参考答案1、技术路径图:技术路径图有两类,一类是以产品或服务需求为出发点来展开的,其结果是“产品技术路径图”,另一类是集中某一新兴技术,得出的是“新兴技术路径图”。

2、高端定位: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企业兴起的一种管理活动。

以行业中的领先企业作为标杆和基准,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比较,跟踪学习等一系列规范化得程序,改进绩效,赶上并超过竞争对手,这个过程要不断循环,反复展开。

3、技术并购:技术并购是战略型并购,与其他并购相比,其动机不同:一般并购往往是为了扩大生产或市场规模,获得规模经济,或者是为了减少交易费用,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并购都是为了获取现实可见的经济利益,而技术并购则是出于战略的考虑,以获取目标企业的技术能力为主要动机。

4、服务创新及其管理框架:服务创新是指服务组织为驱动商业和社会效益,向目标客户提供更高效、更完备、更准确、更满意的服务包,并增强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活动。

决策管理创新要素管理创新过程管理创新产出管理5、KIBS:KIBS是知识密集型服务的缩写形式,指针对客户特定需求,通过基于专业知识的运作过程,为客户提供以专业知识为主体的、解决方案型的高智力附加值服务。

6、商业模式及其核心要素:描述企业如何通过运营产生收入、实现其生存与平衡的“故事”。

商业模式的核心三要素是顾客、价值和利润。

7、知识产权:从广义上说,知识产权泛指人类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可分为两类创造性成果权利和识别性标记权。

从狭义上说,知识产权仅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

8、缄默知识和明言知识:缄默知识是与特别情景有关,难以形式化和沟通的蕴藏在个人经验中的个人知识。

明言知识是可以用形式化、系统的语言或文学传递的知识,它包括合乎正规文法的陈述。

数学式的表达、规格以及手册等等,这类知识可以在不同的个人之间传递。

9、核心能力的概念、特点和构成:核心能力是指使企业能在特定行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性能力。

具有以下特点:(1)富有企业特色,是企业独特的能力。

创新期末考试考核作业

创新期末考试考核作业

学院: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班级:12级土木一班学号:2012800132 姓名:毛宏超关于木结构房屋在我国的发展上了雷老师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后,现在看什么事情我总是带着几个问号去想问题的,怎样更好?怎样更贴切?怎样更妥当?我就带着这些问号带到我的专业上来了我是土木专业的,现在正在学房屋的钢筋混凝土设计。

我在想为什么一定要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泥?而为何不用优点更多的木结构房屋?在美国有90%的住宅是木结构,1980年代后期较以前更多。

后来看到一些与美式木结构房屋有关的技术资料,觉得木结构房屋在发达国家近百年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模式,或许对我国建筑,森林产业的发展有可借鉴的地方。

对于住宅建设,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去展望与探索,应着眼于人居环境循环体系的制造,多层次技术的建构,将传统设计方法同现代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在注重现代化,个性化的同时,也应重视房屋的质量,能源的消耗,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

纵观建筑历史,木结构因其结构性能及美学价值,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我国古代建筑更以木结构为主体,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

近年,我国由于森林管理不善,滥砍滥伐,以致材源枯竭被限制使用,几乎不建造木结构房屋了,从而在这方面是个盲点,一说起木结构房屋,人们总是把它想象成四面透风,吱吱作响,很不牢靠,一点就着的木头房子,其实我们现在所说的木结构房屋是用木材做结构框架,从室外或室内不一定能看见木材,外表上与砖混结构一样的轻型结构房屋。

在很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木材仍是建筑常用的材料,人们有经济能力选择不同的建筑材料和模式,但大多数人仍选择木结构,1997年美国新建单体别墅约113.8万幢,其中90%采用木结构,在33.8万幢多层住宅中,绝大多数人也采用了木结构。

下面我从结构性能、环境效益、建造技术等几个方面说明为什么木结构房屋发展的意义。

1、结构性能由于木材的可燃性,人们自然地认为木造房子比钢材或混凝土危险。

创新与创业管理期末试卷

创新与创业管理期末试卷

创新与创业管理期末试卷一、假设你是一家创投公司的董事,正在阅读创业者交上来的创业方案书。

事实上在创投公司内部,你们有一份合格创业方案书应该答复的问题列表。

现在请你写出这个问题的列表,并对其中几个最为重要问题的答复列出衡量标准。

〔25分〕二、马云在初创阿里巴巴的时期,曾聘请了多位名校毕业的MBA学生,但后来95%的MBA都被马云开除了,其理由是企业家不是商学院能够培养得出来的。

另外马云在XX参加2021两岸企业家台北峰会,发表演讲时谈到创新和教育,依然对于MBA很不以为然。

他认为创新是教不出来的,自爆曾经送了好多员工去上MBA,回来却都变笨了,学习别人成功的模式并没有意义,而是要有失败的经历才会真正学到东西。

请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论述MBA学生作为创业者的优势和劣势,并给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25分〕三、分析题:小米商业模式〔25分〕小米科技的创始人雷军,曾在不同场合下对小米的商业模式进展了总结。

一次是在万科团队拜访小米时,对小米商业模式的总结:“小米模式就是在互联网上发动一大帮人跟小米一起做手机,然后在每一个细节下非常大的工夫做好,用接近本钱的价格,用互联网直销的模式,降低所有的本钱,几乎没有市场费用,几乎没有渠道本钱,把所有的东西做的非常好,形成正循环,用户口口相传,然后整个逻辑就转起来了。

其实小米模式就是这么转动。

我们就用这个模式做了手机、电视、机顶盒和路由器,同时为了保持专注,我们在过去、未来的三年里,给自己提的要求是专注在这几个产品上,不要再拓展了。

像移动电源这样的事情,我们都是找合作伙伴,不是我们做不了,是为了专注,因为今天来看,我们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但是做着做着我们就迷失了,所以我要求内部先把这几个东西做好,不要再做任何新的东西了,新的东西可以让合作伙伴做。

小米的想法就是用自己的能力带动整个生态链一起开展,这就是小米整个商业模式的核心。

下列图是雷军对小米模式总结的手写稿。

另一次演讲中,雷军谈到:小米其实是借助了海底捞的口碑模式,坚持像XX堂一样货真价实做好产品,然后像沃尔玛一样通过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做到质优价廉,这是小米的几个核心模式,这几乎就是我们互联网的秘诀,讲究参与感、和用户做朋友、口碑营销,这就是我对这三家公司参考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包括专利权在内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一种反垄断派的观点,对知识产权的垄断性提出质疑和批评,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将阻碍自由竞争。对此,多数派意见认为,虽然专利制度在生产专利产品的层次上限制了竞争,然而却能在技术创新这个更高层次上促进竞争。从长远来看,专利制度必然促进社会发展,更何况这种垄断本身是有限的。首先,专利权是有期限的,大体上,创新的难易程度不同,法律设定的保护期限也有所不同。最佳专利保护期限一直是经济分析法学家热衷的讨论对象:对于小发明小设计,法律论专利制度对创新的激励期限;而实现了重大创新的发明,法律则给予较长的保护期限,保护期一过,便进入公有领域。其次,专利权法律制度中还有许多权利限制的规定,比如专利权用尽,先用权等等,以便在不损害权利人的合法利益的情况下维护公共利益。
3产权界定——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激励
技术创新按照经济学家观点认为,也存在有成本和收益这两个方面,二者的比较如果有利于发明者,才能够激励发明创造。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教授在谈到为什么会发生对于近代世界影响甚大的产业革命时认为,是明确的产权使然。因为发明创造的产权明确并得到保护,使得发明创造的个人收益率能够大大提高,从而有效地激励了发明创造。诺思指出:“市场规模扩大以及发明的产权得到更好的界定,从而在提高创新收益率的同时,创新成本得到了根本性的降低。正是这一系列变化为联结科学技术的真正技术革命———第二次经济革命———铺平了道路。”
我国法律对知识产权的性质的界定,经历了一个有限度的私权一度被取消,经二十多年又重新恢复并不断深化完善的曲折过程。50年代初曾有限度地承认专利与发明权的私权性质并予以法律保护,而后因极“左”路线的影响,不承认知识产权为私人财产权,批判知识私有,认为发明创造成果应由社会每一个成员共同享有和无偿使用。这种制度虽然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无可争议的是,造成了大量资源和人才的浪费,创新程度低,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困难局面。改革开放后,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私人财产权,重新在法律中得到承认。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外,我国还参加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这些专利法律保护制度所提供的私权保护,对于鼓励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依靠专利权开辟市场、救活企业、富裕一方的例子比比皆是,新兴技术产业得以建立和发展。王永明发明的“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技术和王选发明的“高分辨汉字字型发生器”技术,引发了打字行业、印刷行业的深刻革命,打破了外国人认为汉字的输入和排版不能直接进入计算机处理的偏见。不仅如此,还显著提高了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虽然我国还未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但相对于其他多数发展中国家,我国对于TRIPS协议带来的挑战,更具有承受力。TRIPS是继巴黎公约和伯尔尼公约之后,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最重要和最新的国际标准。对于任何意欲加入国际贸易市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国家来说,1995年1月1日生效的TRIPS协议应得到无条件的遵守执行。TRIPS协议对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的保护水平,明显高于巴黎公约,在利益权衡问题上,更注重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而非公众利益,或者换句话说,体现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一致利益。在这个协议面前,确有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没有什么回旋余地。这些国家由于技术经济水平低下,尚未形成本国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旦对外国权利人开放保护,本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将很可能被外国垄断集团所控制,民族工业和公众消费者的利益很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TRIPS协议对某些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个大难题。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一员,我国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如此,面临TRIPS协议迟早在我国生效的事实,国内各界反映较为平静。究其原因,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特别是专利保护制度的卓有成效的激励作用,功不可没。一些发展中国家,直到TRIPS协议签订后才开始认真对待和关注经济技术发展和专利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设之间的协调方面的重大问题,如法律如何对智力成果进行界定,是继续宣布知识公有还是转而承认知识产权是私权?民族工业的发展应建立在什么基础上,仿制抑或创新?而在我国,已在上述问题上基本形成了共识。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从整体上已基本达到了TRIPS协议的要求,完全有能力全面承担TR本易于引进外国技术,因此,就可能掌握、改进和继续开发这种技术,并推动日本本国的发明。日本权威人士认为,专利制度是对日本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的60%以上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法国是继英、美之后较早建立专利制度的国家,于1791年制定了第一部专利法;德国于1877年颁布了第一部专利法,并在世界上首创了实用新型保护制度。由于法国和德国成功地实施了专利制度,使得它们相继步入了世界科技与经济强国之列。到目前为止,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专利制度,这说明实行专利制度已成为一种世界湖流,当今世界的年专利申请量已突破100万件,它在各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法律所承认的专利权,是个人所享有的垄断性权利。它使具有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的企业、个人投资于知识产品的研究开发,并承担相应的市场风险。专利权与有形财产权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是对知识和信息所享有的权利,专利法保护的是依照科学理论开发出来的技术方案。知识、信息本身在使用上并不具有排他性,一项发明能够被发明创造人和众多的企业、个人同时付诸实施,而且该发明并不因多次实施而减少或丧失其价值。在经济学意义上,这类知识或信息构成公共资产,本质上无法被个人所独占。如果没有法律提供的专门保护,赋予其一定的垄断和排他地位,知识或信息将会被他人无偿使用,个人创造的价值得不到补偿,投资于创新的热情会受到打击。
专利制度就是对发明创造进行产权界定的一种法律制度,即依法赋予发明创造人或其合法受让人以专利权。专利权是人们对其发明创造所享有的排他独占权,包括制度、使用、销售和进口权。专利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在法律中出现,是人类文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自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始,技术创新就已成为西方市场经济社会的固有内涵和现代专利法的激励目标。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法律必须在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进行慎重的利益权衡。
由于社会的经济、技术、文化意识传统的多方面制约和影响,专利权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理想和绝对的平衡状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实现创新目标,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法律的利益权衡有着不同的选择。当社会处于市场孕育、发展时期,法律的保护重点应放在权利人利益这一边,帮助权利人尽快占据市场垄断地位,并使之不断稳固,以激发潜在的创新能力。当社会发展到市场成熟阶段,法律就会适当限制垄断权利的扩张,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以保持社会恒久的创新能力。然而无论何种选择,“知识产权是私权”的法律原则,应始终受到尊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