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空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中国著名的交响乐曲目

中国著名的交响乐曲目
中国著名的交响乐曲目:
1.《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2.《黄河》钢琴协奏曲
3. 《五行》管弦乐组曲
4. 《逝去的时光》大提琴协奏曲
5. 《蝶恋花》
6. 《山之祭》
7. 《愁空山》竹笛协奏曲
8. 《大地之歌》
9. 《永恒的水》
10. 《朱践耳第二交响曲》
交响乐一般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
一般来说,这一乐章结构紧密,严谨大气,在乐曲中担当着开门见山的作用,最为典型的就是贝多芬《C 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慢板。
这一乐章多为抒情气质,往往有着十分抒情的慢板,适合烘托乐曲气氛和抒发情怀。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中、快板。
这也是历代作曲家变化最为纷繁的地方,如18世纪流行的小步舞曲,19世纪曾有人使用过的圆舞曲等等。
第四乐章:奏鸣曲或回旋曲式,快板。
一般为乐曲的终曲,多采用欢快的快板,以表现热烈的气质,如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欢乐颂》。
当然,这不是一成不变的,海顿就写过六个乐章的交响曲,大家熟悉的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有五个乐章,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四交响曲”,多达十一个乐章等等。
竹笛演奏技法的源与流

竹笛演奏技法的源与流作者:来源:《音乐时空》2015年第06期编者按:随着我国现代音乐创作近几十年来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专业作曲家将创作视角投向了民族乐器,此间由郭文景、谭盾、唐建平、杨青等一批当代杰出作曲家创作的竹笛作品应运而生。
由于这些现代作品的产生,对竹笛演奏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演奏者,究竟该如何把握作品的意境?如何来传达现代作品的审美体验?这除了需要演奏者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深度进行二度创作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将那些源于传统的竹笛演奏技法运用于现代作品的演奏中去。
为此,本文从对《愁空山[1]》《苍[2]》《飞歌[3]》《之问[4]》等四部现代作品中所出现的传统竹笛技法进行分析,以此去探讨竹笛演奏技法的源与流。
传统竹笛演奏技法主要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派别,其中北方技法有“吐、滑、剁、花、抹”,南方技法有“颤、叠、赠、打、振”等。
在上个世纪50-70年代之间,由于曲目的创新、竹笛形制的改良,致使演奏技法有了更多的变化和拓展,如:多指颤音、指滑音、弹跳音、叠滑音、点舌音、复滑音,以及用按半孔来演奏变化音、循环双吐、气指滑音与指孔泛音技巧、模仿板胡揉弦音波技巧、筒音的滑音技巧[5]、音域扩展指法技法[6]等。
当前,现代竹笛作品不断涌现,随着作品创作技法与表现手法的变化,竹笛演奏技法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那么,现代作品中的演奏技法与传统竹笛的演奏技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它们又是如何运用于现代作品并表现作品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将从几部现代竹笛作品《愁空山》《苍》《飞歌》《之问》中去寻找答案。
通过对这几部作品中涉及到的一些演奏技法,如半音技法、循环换气、双吐、颤音、剁音、沥音以及滑音等的分析,来谈谈竹笛演奏技法的源与流。
一、四部作品中竹笛技法的使用1.《苍》《苍》是一部运用传统民间素材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的作品,由于这部作品得益于湖南民谣,作曲家将升高徵音以及升高商半音这样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音调动机置入乐曲中达6次之多。
民族管弦乐队与西洋管弦乐队之异同--以郭文景《愁山空》为例

黄钟大吕民族管弦乐队与西洋管弦乐队之异同——以郭文景《愁山空》为例■ 严 岩 中国药科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摘 要〕 竹笛协奏曲《愁山空》是郭文景的代表作品,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乐队编制配器法,蕴含了不同的音色想象。
对于主题的表达,两个乐队在表现上既有相同的部分,亦有不同的特点,彰显出作者对两种乐队在音色上、音响上、创作技术上的深刻解读。
本文从对该部作品的分析出发,探究两种乐队在同一部作品当中所存在的差异,总结两种乐队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愁山空》;协奏曲;配器;和声自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音乐创作在当代众多的作曲家手上发扬光大,音乐创作领域逐渐走向繁荣,开始逐步在世界文化领域中站稳了脚跟。
纵观我国当代几位著名作曲家的音乐作品,虽然他们的作品在技巧、风格上各有不同,但都存在着一个同样的特点——将中西方音乐创作思维进行有机结合,而郭文景作为其中之一,其作品饱含中国韵味,个性鲜明。
一、作品简述《愁山空》原为竹笛与民族管弦乐队而作,郭文景在创作之初力图在这部作品当中改变竹笛在传统音乐当中的性格特点,给予其不同于以往的戏剧性、悲剧性,深入发掘中国民族乐器的内在表现力,拓展出一条民族音乐发展的有效之路。
1995年,作者在改编中对其整体结构方面并没有进行太大的改动,而是在和声、织体层次,乐器的替换上进行了深度的思考,经过改编过后的管弦乐版本在保留原有作品宁静、悲壮、灵动的基础上,又给予了作品以新的审美体验。
二、民族管弦乐队与西洋管弦乐队版本之间的对比研究在音乐上,《愁山空》这一主题采用了民族管弦乐与管弦乐的不同表达方式,因而导致两种版本之间的差异性,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种:1.不同的乐队编制每一部作品,作曲家在创作之初都会构思其音色因素,考虑其风格、内容、演奏法等方面的搭配,从而决定其作品所使用的乐队规模和乐器之间的搭配情况。
乐队编制的选定与其音色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37黄钟大吕38(1)民族管弦乐队民族管弦乐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乐队编制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形式。
竹笛与西洋管弦乐队合作的实践和思考

一 国粹论
,
、
团 来华访 问巡 演时 选 中 愁空山 》 作为来 华访 演的 节 目之
一 于
,
,
归结起来 基本上 有三 种观 点
。
、
,
。
二
、
全盘西化论 三 中西融 合论 围绕这三 种观
,
。
一 个著名的欧洲 交响乐 团 在安排曲 目时 放弃众多的古 典
点 音乐理 论 界推 出了大量的论著和文章 涉及 到中国 民族
。
竹笛应 否与西洋管弦乐队合作
, ,
干扰 互 不限制 既能体现 出竹笛的中国特色 又 不 失西洋管
弦乐 队的交响性 质 彼此相得益 彰 展现 了 中国古典音乐美
,
,
这 个问题 是 与整个二 十世纪 的音乐论 争 与 民族器 乐
发展 的环 境密切相联的 论争中的三 种观 点在这 一 问题的回
学中 和 的审美观念 正 所谓 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 别梦 》 此 曲更是标新立 异 努
,
积 叭 沃 心 冲 引 冲 汗 叼 劲 的 代 衬
一
厉 析匀
、
悠
,
力使竹 笛发出一 系列 令人 目眩 的演奏效果 使传统六 孔笛在音
,
域 音阶 音色 尤其是在笛子 表
达理 念上 另辟蹊径 做了大胆的 尝试
。
,
、
、
,
竹 认 } 引 冲
“
年笛子 演奏家詹 永
,
宵菌 蜀画 洋鸯戮 霸 队 遴和恩 胃
六 孔笛 则 可 以 在 表 达 音 乐 内涵 美 的时 候 达 到 精 致 的
,
,
弱点 突出的是音阶不 完整 音准 问题等 只有将其优点保存
愁空山竹笛音乐艺术

愁空山竹笛音乐艺术一引言改革开放后,长期受压制的音乐创作者们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种形式的音乐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中国传统音乐也得到了发展,在借鉴西方音乐思想的基础上,向着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第五代作曲家的代表人物郭文景创作了竹笛协奏曲《愁空山》。
而这部作品也充分体现了当时中国音乐创作者的创新精神,既借鉴了西方音乐的现代思想,又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族元素和特色。
作品中关于戏剧力量和悲剧力量的展示,改变了人们对中国竹笛的传统印象,将这个蕴含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乐器表现提升到了极致。
从音乐造诣上看,这部作品将音乐节奏的变化,不同乐器中的音色融合以及竹笛的演奏技巧都演绎得炉火纯青,下面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分析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愁空山》的音色节奏艺术音色节奏是指音色有规律的频率变化。
在《愁空山》中,音色节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部作品中的音色节奏不但作为整部作品音乐结构划分的标志,也在划分好的音乐结构的段落之间形成特殊的对比效果。
也就是说在《愁空山》中,音色节奏不但根据整部乐曲主题内容的变化而将其分成若干个音乐结构,而在不同的结构中间又起着对比的作用。
正是这些成就了《愁空山》中独特的音色节奏艺术。
通过对整首曲子的研究,我们将作品中的音色节奏总结为“点型”节奏“、线型”节奏和“面型”节奏。
“点型”音色节奏是指采用较快的频率实行音色的转换,不同的音色之间表现出一种“点”状的分布,从而使得整体的音色效果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变化,突出地表现了某种主题音色的表现力。
因为“点型”节奏音色转换地很快,所以多以单质音色和少量异质音色叠加为转换单位,音色清晰、节奏明快。
“点型”音色节奏强调的是在相同的音乐层次中,不同单元结构的音色快速转换。
而这个点便是作者借鉴西方音乐文化的体现,因为在中国传统配器音乐中更多的是对某一音色稳定、连续的使用,并不会如这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对音色的快速变换。
方音乐乐史

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陕西音
协会员,陕西省文化厅西安鼓乐专家委员会暨保护工作委员
会委员。陕西省文化厅“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陕西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开放大学传统音乐“大讲堂” 主讲教师。
陕西民盟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雁塔区政协第七、八、九届常委。现任民 盟西安音乐学院支部主委。
现任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师、教务处副处长、西北 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研究员。任教以来,为研究生主要开设及 讲授的课程:《民族音乐学与田野工作》、《音 乐人文诠释学》。
科研成果/教学实践成果: 发表《 “民间”版权何处寻》,《音乐周报》(2014-06)等 31 篇论文。 科研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之西安 鼓乐》(国家级,项目批准号 12JJD760001 ,子课题负责人,在研) 2.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陕西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采风暨音频数据 采集标准研究》(省部级,项目编号 12JK0343,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3.新疆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师范大学中亚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招标 课题《中亚满—通古斯族群歌唱语言民族 志调查及比较研究——以锡伯族、 鄂伦春族等族群 为例》(省部级,项目编号 040912C01,项目负责人,在研) 4.西安音乐学院重点科研项目《敦煌乐舞艺术文献研究(1980-2010)》(院级,项目负 责人,已结项)
秀硕士论文奖,2012 年。
民族音乐学
程天健, 1954 年 5 月, 教授,硕导。 1982 年 3
月在西安音乐学院获学士学位,1997 年 6 月在西安音乐学院
获硕士 学位。
曾任音乐学系副主任(主持工作)、民族器乐系主任。现
中阮协奏曲《塞外音诗》的音乐结构分析

中阮协奏曲《塞外音诗》的音乐结构分析作者:王晓威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05期摘要:本文着重分析顾冠仁创作的中阮协奏曲《塞外音诗》的音乐结构,以其在解构音乐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其音乐内涵的目的。
关键词:民乐创作;调性;结构;插部;变奏一、顾冠仁及其中国民乐创作顾冠仁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历任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现为上海市广播影视艺术创作中心签约作曲,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荣誉会长。
1942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很早就接触了音乐,1957年进入上海民族乐团,1959年他与马圣龙合作共同创作了《东海渔歌》而成名,此后笔耕不辍,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学习民族音乐知识、做田野考察并采风,为其日后民族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具有琵琶演奏的功底,使顾冠仁对中国民族以及民间音乐相当熟悉。
音乐创作能够深深扎根于民间音乐深厚的土壤。
特别是对于江南丝竹音乐的创编,以及西部地区的音乐的改编与创作上,均体现了大家风范。
他借鉴西洋音乐创作手法,将民族音乐曲式、配器进行革新,使中国民族音乐在和声的立体构建方面得到了完善和提高,走出了独具特色的道路。
在中国民族化旋律借鉴西洋旋律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既不失民族神韵,又增加了戏剧性和完整性的叙述内容,使音乐情感呈现完整性的叙述、展开、高潮、抒情的逻辑关系,在音乐的结尾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中阮协奏曲《塞外音诗》的结构布局该曲作于1991年,是应台北市国立乐团委约创作并首演。
这是一部悲情浪漫、个人史诗般宏大的音诗,音乐创作素材选用新疆地区音乐风格。
作品讲述的似乎是一段生离死别、不可挽回的爱情悲剧,让人不能忘记那样肝肠寸断的忧伤,还有对美好记忆的留恋。
作品采用复三部曲式,由引子+首部+中部+再现部+尾声构成。
引子采用e和声小调,散板、自由地,音乐先由笙奏出一段小调旋律:故事以讲述者的角色开场,接着中阮在高音区做应答;再由笙奏出更加遥远的乐句。
中阮再与之对话,几个和弦琶音连接之后,主奏乐器中阮时而缓慢、时而快速的讲诉故事的情节,在第6、7小节出现了两个连续的双倚音,增加了情感深入的空间,把人们带到那个故事发生时的情景。
浅析金湘民族交响曲《塔克拉玛干掠影》的创作设计——以第二乐章《漠楼》为例

浅析金湘民族交响曲《塔克拉玛干掠影》的创作设计——以
第二乐章《漠楼》为例
雷岚屹
【期刊名称】《乐器》
【年(卷),期】2024()3
【摘要】1985年,金湘创作的《塔克拉玛干掠影》(又名《塔曲》)是我国大型民族管弦乐的经典代表作之一,这也是金湘的第一部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
这是一首反映金湘在新疆生活20年的大型乐曲,以自身经历设想的一部遭遇离别的悲痛,反映人间落寞的时代悲哀,金湘以客体塔克拉玛干沙漠为陈述对象,塔克拉玛干是他的一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也是一首运用现代技法与民间元素结合的乐曲。
《塔曲》的诞生为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页数】4页(P42-45)
【作者】雷岚屹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柴科夫斯基音乐创作中的悲剧性因素——以《b小调第六交响曲》第二乐章为例
2.从金湘《小交响曲"巫"》创作探讨现代作曲技法和西南少数民族元素的结合
3.浅析柴可夫斯基交响曲音乐主题发展--以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为例
4.
交响曲与合唱创作技法研究--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为例5.在德奥民族主义中矗立并超越--从塔鲁斯金对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慢乐章的叙述展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7笛子协奏曲
愁空山
曾经邀请我写作的地图乐团,这支乐队混合了中国、伊朗、土耳其、阿塞拜疆的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但是唯有来自中国的演奏家可以做到欧洲演奏家那样,可以看懂五线谱和谱面上花里胡哨的符号,
的中国西南山地的色彩。
这令人联想到在四川长大的、身上带有强
小节内“拉弦乐组”的乐谱截选)
彩段”进入做好了准备。
在第二段落华彩中,独奏竹笛又回到了自由的散板,并对引子和主题的素材进行了适合于自己演奏特点的再展开与技术加工。
第三段落的主题再现,使用了完整的结构、吟唱
趣。
特别是开始的引子,由象脚鼓、铓锣等少数民族乐器的音色节奏与拉弦乐、拨弦乐组的节奏组合时,高胡和二胡的连续半音装饰演奏,更是幽默和风趣,它像一种被夸张了的滑音和重音,都是我
乐曲在第三部分“再现部”的高潮中结束。
小钹、铙钹、川钹
占据了它们无可顶替的重要地位。
弹拨乐组和笙、管乐器组的音色、节奏在该乐章都相继得以表现。
小节总谱内“弹弦乐组”和“打击乐组”
的大量使用等,也都为这部分戏剧性的变奏发挥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部分从低音区“单音动机”再现开始。
在慢板中,A2由独奏低音大笛演奏,乐队也重新回到开始的调性。
在隆隆的鼓
“……如此缜密、其音响效果必然新颖别致。
这是严谨认真的艺术创作,
“这一写法给演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