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化玻璃自爆解释
钢化玻璃自爆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案

钢化玻璃自爆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案在广义上,钢化玻璃自爆一般定义为钢化玻璃在无直接外力作用下发生自动炸裂的现象。
实际上,钢化加工过程中的自动爆裂与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自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不可混淆。
钢化玻璃生产过程中的自爆钢化玻璃在生产过程中的自爆一般由玻璃中的砂粒、气泡等夹杂物及冷加工时造成的缺口、刮伤、爆边和钢化不合理等工艺缺陷引起的。
对于玻璃在加工过程中炸裂,应采取以下措施:选用优质的玻璃原片:玻璃原片对于钢化玻璃成品质量的玻璃在炉内炸裂是至关重要的。
若玻璃内含有气泡、结石、冷裂纹以及表面划伤过重都会使用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容易破裂。
但是,浮法玻璃生产线不稳定时也可能出现上述缺陷,应该认真做好每片原片玻璃的质检工作。
注意预处理方式:切割玻璃时应选用正确角度的刀轮和施加压力,使玻璃切面的上部裂纹带很窄,而下部的镜面较宽,从而获得良好切口,减少边部裂纹。
玻璃切割后边部都会存在微裂纹,钢化前尽量使用抛光边或精磨边,减少玻璃微裂纹的存在和对后期使用的影响。
角部尽量选用圆形角,减少钢化过程中的应力集中。
一般厚度≥8mm的玻璃要求进行精磨边,厚度≤6mm的玻璃可以用湿砂带磨边机磨边。
合理设置炉温:从玻璃受热及内应力变化分析来看,温度的剧烈变化是引起玻璃炉内炸裂是主要的外部因素。
温度越高,玻璃厚度方向上温度梯度越大,内应力越大,玻璃炸裂概率越高。
12mm、15mm、19mm厚的玻璃危险性更大。
因此,在钢化温度范围内不宜采用过高的温度。
合理设置输送速度:当玻璃从上片台输入钢化炉时,玻璃前端先进入炉内受热膨胀,而处于炉外的玻璃后端较冷。
在冷热交界处平面方向上产生的温度差,使冷端产生张应力,热端产生压应力。
输送速度越快,这种温差越小。
但是,如果加快输送速度,玻璃迅速处于高温之中,受热冲击增大,即在厚度方向上的温度梯度相对增大,玻璃炉内炸裂概率随之增大。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就要权衡利弊,然后选择合理输送速度。
钢化玻璃自爆率标准

钢化玻璃自爆率标准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钢化玻璃自爆率标准这个有点专业的话题。
你们可能会好奇,啥是钢化玻璃自爆率呀?其实很简单,就是钢化玻璃自己突然破裂的概率。
那为啥钢化玻璃会自爆呢?这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微小的杂质或者缺陷留在玻璃里面,时间长了或者在某些条件下,就可能导致玻璃自己破裂。
那自爆率标准是多少呢?一般来说,行业内认为钢化玻璃的自爆率在千分之三左右是比较正常的。
也就是说,一千块钢化玻璃里,可能会有大概三块会自己破裂。
这个标准可不是随便定的,是经过很多研究和实践得出来的。
比如说,如果一块钢化玻璃用在家庭的窗户上,自爆了,那可能会有危险,还得花钱重新换玻璃,很麻烦。
所以自爆率不能太高,得控制在一个大家能接受的范围内。
不同用途的钢化玻璃,自爆率标准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像用在高层建筑外墙上的钢化玻璃,因为一旦自爆后果更严重,所以对自爆率的要求可能会更严格。
给大家举个例子,假如一个工厂生产了一万块钢化玻璃,如果按照千分之三的自爆率标准,大概会有30 块玻璃可能会自爆。
如果实际自爆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这个数,那就说明这批玻璃的质量可能有问题,生产工艺需要改进。
再比如说,一家商场的玻璃门用的是钢化玻璃,如果自爆率太高,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会伤到顾客,所以在选择玻璃的时候,就得按照标准选择自爆率低的产品。
为了降低自爆率,生产厂家会采取很多措施。
比如提高生产工艺,让玻璃中的杂质更少;加强质量检测,把有缺陷的玻璃挑出来。
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因素也会影响钢化玻璃的自爆率。
比如安装的时候玻璃受到了不恰当的压力,或者使用过程中温度变化太大,都可能增加自爆的风险。
了解钢化玻璃自爆率标准很重要,这样厂家能生产出更安全的玻璃,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也能更放心。
同学们,现在是不是对钢化玻璃自爆率标准有更清楚的认识啦?。
钢化玻璃介绍

钢化玻璃介绍1、概述:钢化玻璃以其优良性能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建筑工程、交通工具、生活起居、生产科研等不同的领域,改变了城市建筑的风格,也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的便利。
为保证钢化玻璃的质量,国家颁布了钢化玻璃的质量标准,并将其列入强制认证的产品,必须取得3C证书才准予进入市场。
但钢化玻璃自爆问题始终无法回避。
2、钢化玻璃自爆诊断2.1自爆及其分类钢化玻璃自爆可以表述为钢化玻璃在无外部直接作用的情况下而自动发生破碎的现象。
在钢化加工、贮存、运输、安装、使用等过程中均可发生钢化玻璃自爆。
自爆按起因不同可分为两种:一是由玻璃中可见缺陷引起的自爆,例如结石、砂粒、气泡、夹杂物、缺口、划伤、爆边等;二是由玻璃中硫化镍(NiS)杂质膨胀引起的自爆。
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自爆,应明确分类,区别对待,采用不同方法来应对和处理。
前者一般目视可见,检测相对容易,故生产中可控。
后者则主要由玻璃中微小的硫化镍颗粒体积膨胀引发,无法目测检验,故不可控。
在实际运作和处理上,前者一般可以在安装前剔除,后者因无法检验而继续存在,成为使用中的钢化玻璃自爆的主要因素。
硫化镍类自爆后更换难度大,处理费用高,同时会伴随较大的质量投诉及经济损失,造成业主的不满甚至更为严重的其他后果。
所以,硫化镍引发的自爆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2.2钢化玻璃自爆机理钢化玻璃内部的硫化镍膨胀是导致钢化玻璃自爆的主要原因。
玻璃经钢化处理后,表面层形成压应力。
内部板芯层呈张应力,压应力和张应力共同构成一个平衡体。
玻璃本身是一种脆性材料,耐压但不耐拉,所以玻璃的大部分破碎是张应力引发的。
钢化玻璃中硫化镍晶体发生相变时,其体积膨胀,处于玻璃板芯张应力层的硫化镍膨胀使钢化玻璃内部产生更大的张应力,当张应力超过玻璃自身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就会导致钢化玻璃自爆。
国外研究证明:玻璃主料石英砂或砂岩带入镍,燃料及辅料带入硫,在1400℃~1500℃高温熔窑燃烧熔化形成硫化镍。
当温度超过1000℃时,硫化镍以液滴形式随机分布于熔融玻璃液中。
钢化玻璃自爆原因及解决办法

钢化玻璃自爆原因以及解决方法1、自爆的定义及其分类:钢化玻璃自爆可以定义为:钢化玻璃在无外部作用力直接作用与玻璃的情况下而玻璃本身自动发生裂纹、破碎的的自然现象。
表现为玻璃在钢化加工、贮存、运输、搬运、安装、使用等过程中均可发生钢化玻璃自爆。
自爆按起因不同主要可分为两种:一是:由玻璃中产生可见缺陷所引起的自爆现象,例如砂粒、结石、气泡、渗杂物、爆边、缺口、裂纹纹理、划伤等各种原因;二是:由玻璃中内部硫化镍(NiS)杂质相变体积膨胀引起的自爆。
玻璃的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自爆现象,人们应明确分类,区别对待,采用相对应的方法来应对和处理,减少玻璃引自爆而产生的损失。
前者一般可见现象,在检测检验时注意观察即可相对容易发现,因此在生产的过程之中可以控制好玻璃的质量;后者主要表现由玻璃中存在着很多微小的硫化镍颗粒体积发生膨胀而引发的自爆现象,与前者不同,其是在检验检测时无法目测到,所以该现象无法控制。
在实际运作和处理上,前者一般可以在安装前剔除,后者因无法检验而继续存在,成为使用中的钢化玻璃自爆的主要因素。
由于硫化镍类引起的自爆后更换难度大,处理费用高,同时会伴随较大的质量投诉及经济损失等问题,造成业主的不满意甚至出现危机生命财产等更为严重的其他后果,所以硫化镍引发的自爆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二、钢化玻璃发生自爆现象机理钢化玻璃内部的硫化镍膨胀是造成钢化玻璃自爆的主要原因。
由于玻璃经过钢化处理后,玻璃表面层会形成压应力。
内部板芯层则形成张应力,同时压应力和张应力共同构成一个平衡体。
但是玻璃这种材料脆性很高,耐压型很强,但受拉性却很弱,因此玻璃破碎大多数是张应力的变化而引发的。
当钢化玻璃中硫化镍晶体(处在玻璃板芯张应力层)在发生相变时,其体积发生膨胀使钢化玻璃内部产生更大的张应力,张应力就会大于压应力,当张应力超过玻璃自身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压应力和张应力这对平衡体就会发生破坏,就会导致钢化玻璃自爆。
多年来国内外研究证明:制造玻璃主要原料石英砂或者砂岩带入镍,在生产过程之中燃料及辅料会带入硫,在1400℃~1500℃高温熔窑中燃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硫化镍。
钢化玻璃自爆

钢化玻璃自爆钢化玻璃自爆:在无荷载作用下发生的自发性炸裂;自爆是钢化玻璃固有的特性之一产生自爆的原因:1.玻璃中有结石、气泡和杂质:玻璃中的结石、气泡和杂质在玻璃中将会形成裂纹,是钢化玻璃的薄弱点,特别是裂纹尖端是应力集中处。
如果结石、气泡或杂质处在钢化玻璃的张应力区,或在荷载作用下使其处于张应力,都可能导致钢化玻璃炸裂。
2.玻璃中含有硫化镍结晶物:硫化镍夹杂物一般以结晶体存在,室温下存在着相向相转变的倾向,并伴有一定量的体积膨胀。
如果这些杂物在钢化玻璃受张应力的部位,或在荷载作用下使其处于张应力区,则体积膨胀会引起自发炸裂。
3.玻璃表面和边部在加工、运输、贮存和施工过程,可能造成有划痕、炸口和爆边等缺陷,易造成应力集中而导致钢化玻璃自爆。
玻璃表面本来就存在大量的微裂纹,这也是玻璃力学行为服从断裂力学的根本原因。
这些微裂纹在一定的条件下会扩展,如水蒸气的作用、荷载的作用等,都可能加速微裂纹的扩展。
通常情况下微裂纹的扩展速度是极其缓慢的,表现为玻璃的强度是一恒定值。
但是玻璃表面的微裂纹有一临界值,当微裂纹尺寸接近或达到临界值时,裂纹快速扩张,导致玻璃破裂。
4.钢化玻璃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玻璃进行加热和冷却,玻璃在加热或冷却时沿玻璃板面方向不均匀和沿厚度方向的不对称,将导致钢化玻璃沿板面方向应力不均匀和沿厚度方向应力分布不对称,这些都有可能造成钢化玻璃自爆。
钢化玻璃沿板面方向应力不均匀,可以造成玻璃局部处于张应力,如果这种张应力过大,超过玻璃的断裂强度,玻璃就会爆裂。
玻璃板沿厚度方向应力分布应当是对称的,即上下两表面处于压应力,中间处于张应力,上下表面的压应力大小、应力层厚度和变化完全是对称的,玻璃板承受正负风压的能力是相同的。
如果玻璃板沿厚度方向应力分布不对称,玻璃板承受正负风压的能力就不相同,一侧承受荷载的能力较强,另一侧较小,即玻璃可能在较小荷载作用下破损,严重时,玻璃板在无荷载作用下产生变形,造成幕墙玻璃影像畸变。
钢化玻璃自爆率标准

钢化玻璃自爆率标准
钢化玻璃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玻璃制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被广泛
应用于建筑、家具和汽车等领域。
然而,近年来关于钢化玻璃自爆的报道不断,引发了人们对其质量和安全性的关注。
因此,建立钢化玻璃自爆率标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钢化玻璃自爆。
钢化玻璃自爆是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玻璃突然自行破裂的现象。
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因此对钢化玻璃自爆率进行标准化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钢化玻璃自爆率标准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首先,应该明确自爆率的计
算方法和标准。
其次,需要规定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和材料标准,以及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措施。
最后,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检测机制,确保钢化玻璃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钢化玻璃自爆率标准的建立对于行业和消费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行业
来说,标准的制定将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消费者来说,标准的实施将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在建立钢化玻璃自爆率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借鉴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和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同时,需要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
总的来说,建立钢化玻璃自爆率标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行业和消费者
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尽快出台相关标准和规定,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权益保驾护航。
钢化玻璃自爆的原因是什么

自爆及其分类钢化玻璃自爆可以表述为钢化玻璃在无外部直接作用的情况下而自动发生破碎的现象。
在钢化加工、贮存、运输、安装、使用等过程中均可发生钢化玻璃自爆。
自爆按起因不同可分为两种:一是由玻璃中可见缺陷引起的自爆,例如结石、砂粒、气泡、夹杂物、缺口、划伤、爆边等;二是由玻璃中硫化镍(NiS)杂质膨胀引起的自爆。
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自爆,应明确分类,区别对待,采用不同方法来应对和处理。
前者一般目视可见,检测相对容易,故生产中可控。
后者则主要由玻璃中微小的硫化镍颗粒体积膨胀引发,无法目测检验,故不可控。
在实际运作和处理上,前者一般可以在安装前剔除,后者因无法检验而继续存在,成为使用中的钢化玻璃自爆的主要因素。
硫化镍类自爆后更换难度大,处理费用高,同时会伴随较大的质量投诉及经济损失,造成业主的不满甚至更为严重的其他后果。
所以,硫化镍引发的自爆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钢化玻璃自爆机理钢化玻璃内部的硫化镍膨胀是导致钢化玻璃自爆的主要原因。
玻璃经钢化处理后,表面层形成压应力。
内部板芯层呈张应力,压应力和张应力共同构成一个平衡体。
玻璃本身是一种脆性材料,耐压但不耐拉,所以玻璃的大部分破碎是张应力引发的。
钢化玻璃中硫化镍晶体发生相变时,其体积膨胀,处于玻璃板芯张应力层的硫化镍膨胀使钢化玻璃内部产生更大的张应力,当张应力超过玻璃自身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就会导致钢化玻璃自爆。
国外研究证明:玻璃主料石英砂或砂岩带入镍,燃料及辅料带入硫,在1400℃~1500℃高温熔窑燃烧熔化形成硫化镍。
当温度超过1000℃时,硫化镍以液滴形式随机分布于熔融玻璃液中。
当温度降至797℃时,这些小液滴结晶固化,硫化镍处于高温态的α-NiS晶相(六方晶体)。
当温度继续降至379℃时,发生晶相转变成为低温状态的β-NiS(三方晶系),同时伴随着2.38%的体积膨胀。
这个转变过程的快慢,既取决于硫化镍颗粒中不同组成物(包括Ni7S6、NiS、NiS1.01)的百分比含量,还取决于其周围温度的高低。
钢化玻璃自爆的分析

玻璃幕墙癌症---钢化玻璃自爆的分析总结目前装饰分公司现在承接了多个玻璃幕墙及玻璃采光顶工程,其中有日照人民医院外科病房楼、济南万达,上海宝山万达,郑州二七万达等,通过施工经验的积累和成熟人才的引进已经具备承建大型玻璃幕墙、玻璃采光顶的实力。
在玻璃幕墙及玻璃采光顶工程中,钢化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被广泛的采用,装饰分公司的员工与玻璃长期打交道,发现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钢化玻璃容易出现自爆的现象,钢化玻璃自爆也就是钢化玻璃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而自动发生破碎的现象。
钢化玻璃自爆在业界被称为玻璃幕墙的癌症,自爆不仅发生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还会发生在工厂的加工、贮存、运输等环节。
我们施工单位经常见到的自爆发生在玻璃使用、安装、运输中,这类的自爆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钢化玻璃自身的缺陷,次要的原因是人为操作不当。
钢化玻璃的自爆发生时间没有确定性,可能是刚出炉,也可能是出厂后1-2月,也有出厂1-2年才自爆的,引起钢化玻璃较多自爆的时间可能是产品生产完成后的4-5年。
据不完全了解,目前我国的大部份玻璃生产厂家的产品的概率是3‰到5‰左右,个别厂家产品的概率可能还要高,也有生产厂家承诺自爆率控制在千分之二,如北玻集团、南玻集团、耀皮玻璃。
影响自爆的玻璃自身原因有多钟,现在行业内普遍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钢化玻璃自身含有的硫化镍发生晶体相变,体积随之膨胀,最终导致玻璃自爆。
硫化镍是钢化玻璃在加工过程中混入的,钢化玻璃在加工出厂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它会保持低速的运行,其体积也在低速的膨胀,其膨胀比例一般为2.38%。
但硫化镍的转变过程的快慢,既取决于硫化镍颗粒中不同组成物(包括Ni7S6、NiS、NiS1.01)的百分比含量,还取决于其周围温度的高低。
在其不断的转变过程中形成张应力,其膨胀产生的张应力还会与钢化玻璃板芯本身就是张应力相结合,最终这两种张应力叠加在一起,就引发钢化玻璃的破裂即自爆。
在我曾经参与过两个玻璃幕墙的的施工过程,从施工过程中及其他有关玻璃自爆的文献总结了以下几点非硫化镍造成玻璃自爆的原因,与大家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化玻璃自爆解释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关于“北京金融街F10金殿大厦工程”钢化玻璃自爆的说明
接到“北京金融街F10金殿大厦工程”钢化玻璃自爆的反映,我司非常重视,立即检查了当时的生产记录,并未发现异常。
对于因钢化玻璃自爆给贵公司带来的诸多不便和损失,我司深表遗憾。
关于钢化玻璃自爆,国家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96中有比较明确的说明(见附件)。
关于玻璃自爆、损坏率,规范中提供的参考值为1~3%,行业规范同时还提到,安装施工单位应备有替换的玻璃,以便玻璃出现自爆损坏时予以更换。
根据我司的统计数据,以及国际惯例。
钢化玻璃的自暴一般为3~5%,经均质(热浸)处理后,自爆一般为1~3%。
要完全避免自爆时不可能的。
钢化玻璃自爆时不可避免的,所以其在安装使用时产生的问题应是用户在产品选型过程中就考虑到的,绝非生产厂家的责任。
行业内的自爆补片原则为3%以内收费补片,3%以外免费补片,我司一直遵循着这一原则。
该工程投诉的钢化玻璃自爆,到目前为止总共自爆了,而贵公司订单下了,自爆率为%,所以自爆率在3%内,我司本不应该负责补片,但本着与客户长期友好合作的关系,我司就如下的玻璃可以提供免费补片,补片玻璃的规格为6mmST150+12A+6mm 白玻双钢化总面积为平方米数量为15片;6mm钢化ST150+9A+6mm白钢/6mm白钢总面积为平方米数量为1片。
运输费用另外计收。
现对钢化玻璃自爆原因做如下分析:
一、钢化玻璃自爆现象
玻璃经加热并急速冷却后即形成钢化玻璃,钢化玻璃表面呈现向内的压应力,其内部呈现向外的张应力,通俗的说:其外表面就象往内收紧的弹簧,中间层则象往外膨胀的弹簧。
钢化玻璃就是由压应力和张应力构成的力学平衡体。
一旦因某种原因导致平衡破坏,使内部的张应力大于表面的压应力时,钢化玻璃就会解体——即发生“自爆”。
自爆会在钢化玻璃加工、搬运、包装、保存以及用户使用的任何过程中发生,而且无法预知。
二、导致钢化玻璃自爆的原因
导致钢化玻璃自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归结为以下两大类:
1、施工安装的原因(两片爆点在玻璃与驳接件连接处的自爆玻璃应该属于这一原
因):安装时支撑玻璃的垫块上不允许由任何坚硬物,即使是一颗小沙粒都会造成钢化玻璃在安装时或以后某一时间爆裂;搬运、安装不当造成玻璃边部爆边或蹦口,会使应力在该处集中而导致钢化玻璃在安装时或以后某一时间“自爆”;
此外,安装不当造成的扭曲会使玻璃受力不均,从而导致钢化玻璃在安装时或以后某一时间“自爆”。
2、玻璃本身的原因:在制造玻璃的过程中形成了杂志硫化镍,玻璃钢化后,硫化镍
晶体大都以α型晶体(体立方结构)存在于玻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硫化镍α型晶体会转变成β型(面立方结构),转变过程中硫化镍晶体体积会发生膨胀,这种膨胀对普通玻璃无任何影响,但它足以破坏钢化玻璃内部的应力平衡,导致钢化玻璃自爆,一般来说在玻璃安装完成以后一年到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发生的几率相对较大,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爆
发生的几率逐渐减小。
根据浮法玻璃国家标准《GB11614》,浮法玻璃原片允许有长度在以下的缺陷(如气泡、夹杂物等)。
而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缺陷检测仪也只能可靠的检测出长度大于气泡的小缺陷。
无论国内、外标准中规定的杂物指标,都远不能避免钢化玻璃自爆,因此
“自爆”是钢化玻璃的固有特性,也是行业内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钢化玻璃自爆部属于钢化玻璃本身的质量问题。
李赛克公司素以产品质量为企业之生命,为赢得客户的信赖,本公司所有钢化玻璃均采用优质浮法玻璃原片,并建立了一套严格的钢化生产控制程序,其目的就是尽快减少钢化玻璃“自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尽管如此,也只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钢化玻璃的自爆率,完全避免仍是部现实的。
对因自爆给客户带来的疑虑我司深表歉意,有任何技术问题,欢迎咨询。
李赛克玻璃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2005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