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纲要_鲍志东

合集下载

准噶尔盆地中生代演化的地层学和沉积学证据

准噶尔盆地中生代演化的地层学和沉积学证据

准噶尔盆地中生代演化的地层学和沉积学证据方世虎;郭召杰;张志诚;徐怀民;刘楼军【期刊名称】《高校地质学报》【年(卷),期】2004(010)004【摘要】准噶尔盆地是一个构造演化复杂、由多个含油气凹陷构成的盆地.根据盆地中生界地层发育特征、地震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准噶尔盆地中生代的沉积特征、沉积范围、沉积中心迁移特征及断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将中生代准噶尔盆地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断-拗盆地和白垩纪陆内坳陷盆地两个发育阶段,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可能是盆地由张性背景向挤压背景转化的重要时期.【总页数】8页(P554-561)【作者】方世虎;郭召杰;张志诚;徐怀民;刘楼军【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石油大学(北京),北京,昌平,102200;新疆油田分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相关文献】1.新疆叶城晚新生代山前盆地演化与青藏高原北缘的隆升——I 地层学与岩石学证据 [J],2.南极西部埃尔斯沃思山脉罗斯造山运动的地层学证据:冈瓦纳古太平洋边缘的演化 [J], P.M.Goldstrand;何拥军;郭玉贵3.汉南—川东北灯影组古地理演化:晚震旦世扬子西北缘拉张背景的沉积学证据 [J], YANG RuiQing;YANG FengLi;ZHOU XiaoFeng;ZHOU Zhi4.鄂尔多斯盆地东南南召地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研究——来自低温热年代学的证据 [J], 韩伟;李玉宏;刘溪;陈高潮;张云鹏5.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新生界碎屑锆石的U-Pb年代学和沉积学记录及其反映的盆山构造演化 [J], 李忠;汤望新;彭守涛;徐建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侏罗系三角洲沉积体系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侏罗系三角洲沉积体系





院 学 报 Fra bibliotek第 3 4卷
V o1 3 . 4
第 6期
No. 6
21 0 0年 1 2月
De . e 2 0 01
J OU RNAI OF DAQI NG PETROLEUM NSTI I TUTE
准 噶 尔 盆 地 白 家 海 地 区 侏 罗 系 三 角 洲 沉 积 体 系
关 键 词 : 噶尔 盆地 ;白家 海 ;侏 罗 系 ;三 角 洲 ; 积 体 系 准 沉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 8 1 2 1 ) 6 0 7—0 1 0 —1 9 ( 0 0 0 —0 3 5
中 图分 类 号 : 5 9 P 3
0 引 言
三 角洲是 河 流流 人海 洋或 湖泊 时 在河 口附近 陆地 上 和浅水 环境 中形成 的平 面 上呈 尖顶 朝 向陆地 的三 角形 或 朵 状 的碎 屑 沉 积 体口 . ] 国外 研 究 者 对 三 角 洲进 行 了研 究 , 国对 三 角 洲 的 大量 研 究 始 于 2 我 0 世纪 7 0年代 ,O年 代 开始从 控 制 因素 与成 因 机制 上探 讨 三 角 洲 , 裘 亦 楠【 、 崇 筠[ 、 治 亮 口 薛 ]8 如 吴 9 何 ] , 良清等[ ¨ 对三 角洲 分类 提 出看 法 ;0年 代 末 辫 状 河 三 角 洲 引入 国 内E] 9 8 1 ;0年 代 徐 怀 大 、 宏 文 l 2 邓 _ l 应
收 稿 日期 : 0 0—0 21 6—1 ; 稿 人 : 百 泉 ; 辑 : 志 平 , 兆 虹 0审 阎 编 任 张 基 金 项 目 : 家 油 气 重 大 专项 ( 0 8 X0 0 3 0 ) 国 2 0 Z 5 0 —0 2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沉积相演化与盆地格局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沉积相演化与盆地格局

352古地理学报图4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沉积相演化及盆地边界分布A一八道湾组;B一三工河组;C一西山窑组;D一头屯河组;E一齐古组;F一喀拉扎组Fig.4SedimentaryfaciesevolutionandbasinboundariesdistributionofsouthernmarginoftheJurassicinJunggarBasin1一三角洲;2一滨浅湖;3一半深湖一深湖;4一冲积扇;5一辫状河;6一曲流河;7一地层尖灭线;8一预测的盆地边界;9一推测的地层尖灭线;10一现今盆地南缘的老山边界;11一不能确定沉积水体是否相连;12一地名;13一井名;14一河流待进一步研究。

后峡地区现今仅残留部分头屯河组紫红色河流相沉积,盆地南缘头屯河剖面的头屯河组向上红色条带逐渐变多,显示头屯河组沉积时期,盆地沉积范围发生一定的萎缩,气候开始逐渐变得干燥。

总之,后峡地区侏罗系地层划分、沉积相特征、沉积序列均可与盆地南缘剖面进行对比,沉积体系分析也显示早~中侏罗世的盆地边界至少位于后峡附近(图4),头屯河组沉积时期及其以后,盆地边界开始向北迁移,气候逐渐变得干燥。

晚侏罗世时期,盆地南缘形成特征的红色喀拉扎组砾岩,分布范围介于乌鲁木齐以西至安集海河以东地区,为一套冲积沉积体系,除在准噶尔盆地东部有部分钻井钻遇外,盆地其他构造单元均未钻遇,表明晚侏罗世盆地沉积范围明显向北迁移,气候变得干燥。

此外,中央低凸起(车排子一莫索湾凸起)侏罗系遭受强烈的剥蚀、博格达山前喀拉扎砾岩的分布(图4)以及广泛分布的白垩系底砾岩(方世虎等,2004)表明,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早期盆地边界已发生明显的向北迁移,博格达山已构成盆地南缘重要的物源体系之一。

4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沉积相演化以盆地南缘四条重点露头剖面和后峡剖面的沉354古地理学报图5早、中侏罗世(A)和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早期(B)准噶尔盆地南缘盆山格局Fig.5Patternofbasin—orogenyframeworkoftheEarlyandMiddleJurassic(A)andtheLateJurassic—EarlyCretaceous(B)insouthernmarginofJunggarBasin含煤层序,显示相似的沉积环境,表明天山在早、中侏罗世时期不可能是高耸的山脉,对气候的切割作用可能不如Hendrixet口z.(1992)认为的那样显著。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陆相层序地层学初探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陆相层序地层学初探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陆相层序地层学初探
蒲仁海;梅志超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1994(015)004
【摘要】对露头、钻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内部和顶底界共存在8个不整合面,据此可将侏罗系划分为7个沉积层序,各厚100 ̄300m。

每个沉积层序为一个向上变细的冲积成因的异地正旋回,由低位和高位两个体系域组成。

低位体系域以盆地边缘向中心依次展布冲积扇、辫状河、富泥低弯度河、曲流河等相带。

高位体系域在现今盆地边界,缺失边缘相粗碎屑沉积,在盆地大面积内由曲流河或沼泽体系组成。

不整合面、沉
【总页数】8页(P335-342)
【作者】蒲仁海;梅志超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52
【相关文献】
1.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J], 王濮;刘志峰;李慧莉;刘玉娥;刘文芳
2.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侏罗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J], 侯六根;何开泉;廖如潮
3.准噶尔盆地中,新生代陆相层序地层学探讨及其应用 [J], 王龙樟
4.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J], 崔金栋;郭建华;李群
5.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J], 杨怀宇;陈世悦;杨俊生;夏雨;张鹏飞;李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噶尔盆地石南油气田头屯河组成藏模式

准噶尔盆地石南油气田头屯河组成藏模式

准噶尔盆地石南油气田头屯河组成藏模式徐常胜;杨梦云;江祖强;王斌;李霞【摘要】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的石南油气田头屯河组为辫状河沉积,岩性主要为灰褐色岩屑砂岩和褐红色、灰黄色泥岩,砂岩沉积厚度7~26m,属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层.油藏侧向为泥岩遮挡,构造低部位受油水界面控制.研究表明,断裂、不整合对侏罗系上部及白垩系油气运聚具有重要意义,白垩系与侏罗系及侏罗系头屯河组与西山窑组之间的两期不整合面为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局部的正断层起着沟通油源与储集层的作用.【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4(025)006【总页数】2页(P639-640)【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岩性圈闭;勘探【作者】徐常胜;杨梦云;江祖强;王斌;李霞【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3石南油气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构造区划属陆梁隆起基东鼻凸。

至2002年6月,已发现石南4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油藏等5个岩性油气藏[1]。

该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属辨状河流相沉积,易形成岩性圈闭(图1)。

石南地区头屯河组残余地层中侏罗统厚度50~85 m,与上覆白垩系、下伏西山窑组均为不整合接触。

构造形态总体上为一南倾的单斜,地层倾角2~3°,区内发育一组南西-北东向断裂,为燕山运动早中期该区抬升时形成,由三叠系断至白垩系底部,属正断层,头屯河组断距较小(10~15 m),对油藏不起封隔作用,但起到沟通深部油气的作用。

头屯河组岩性主要为灰黄色、灰褐色岩屑砂岩和褐红色、灰黄色泥岩,近水平层理,冲刷面较发育,地层倾角显示水流方向杂乱,为辩状河沉积,有北西和北东两种方向的物源。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纲要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纲要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纲要准噶尔盆地位于中亚地区西北部,是一个超大型构造-沉积盆地系统。

这个由侏罗纪构成的盆地已经吸引了许多历史学家、地质学家和石油勘查人员的关注,因为其丰富的地质遗迹特征,这些调查工作给准噶尔盆地的构造演化和沉积体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准噶尔盆地包括西准噶尔地区和东准噶尔地区,其主要构造构造有:南古克什米尔伸展式构造域、准噶尔伸展式构造域、塔克拉玛干伸展式构造域和天山后碰撞构造域等。

其准噶尔伸展式构造域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中心位置,从南到北平均向东倾斜,分为新准噶尔早期发育的头部盆地、侏罗纪中期发育的中部盆地和侏罗纪晚期发育的尾部盆地。

准噶尔盆地随着几次演化而形成,由侏罗系构成了最大的沉积体系,共分为芙蓉须盖系(芙蓉盖系、须盖系)、多里亚系、罗汉系、阿尔卡系和佩德罗系五个沉积期。

芙蓉须盖系的沉积特征具有丰富的变质岩源、角砾岩结石和细砂岩母质等特征,并以大规模的向侏罗纪发育形成了以灰钙岩、浅海滩沉积为主的沉积盆地,可以追溯到早侏罗纪中期。

多里亚系沉积特征具有浅海滩、粗砂岩、碎屑岩、中等砂岩和滨浅海相沉积特征,以及大量古老沉积物的沉积盆地,可以追溯到侏罗纪晚期。

罗汉系沉积特征具有碎屑岩、细砂岩、粗砂岩、灰钙岩和滨浅海相沉积特征,以及大量古老沉积物,可以追溯到侏罗纪中期。

阿尔卡系沉积特征具有砂岩、碎屑岩、粉砂岩、灰钙岩和海滩侵蚀相沉积特征,以及大量古老沉积物,追溯到侏罗纪晚期。

佩德罗系沉积特征具有碎屑岩、细砂岩和中等砂岩沉积特征,以及大量古老沉积物,可以追溯到侏罗纪早期。

准噶尔盆地的侏罗系沉积体系反映出在构造演化与环境演变的微观结构特征,不仅有助于我们探究准噶尔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准噶尔盆地的侏罗系沉积体系,可以更好地发现、提炼准噶尔盆地的沉积资源,为今后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新的策略,有助于推动全球油气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新疆准噶尔盆地矿床地质概况及矿层沉积相特征

新疆准噶尔盆地矿床地质概况及矿层沉积相特征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新疆准噶尔盆地矿床地质概况及矿层沉积相特征张 芮1,黄志发2(1.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二大队,四川 德阳 618099;2.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摘 要:研究矿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本文运用沉积地质学研究方法,结合盆地周缘露头剖面和钻井、测井等资料,开展对八道湾组矿床类型及各沉积体系的展布规律研究。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中共识别出辫状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等3种相类型,并进一步划分为7个亚相,14个微相,同时揭示出沉积相序列规律。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矿床;沉积相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13-0124-3Geological survey and sedimentary facies characteristics of ore deposits in Junggar basin, XinjiangZHANG Rui 1,HUANG Zhi-fa 2(1. No. 282 brigade of Sichuan Nuclear Industry Geology Bureau,Deyang 618099,China;2.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Abstract: 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in the lower Jurassic eight Dao Wan formation of the lower Jurassic in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good. In this paper, the deposit types and the distribution rules of the sedimentary bodies of the eight Dao Wan formation are carried ou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ata of the sedimentary geology, the outcrop section and the drilling and logging data. The lower Jurassic eight Dao Wan formation in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has identified 3 phase types of braided river facies, braided river delta facies and lakes, and further divided into 7 subfacies and 14 microfacies, which also reveal the sequence regularity of the sedimentary facies.Keywords: Junggar basin; deposit; sedimentary facies收稿时间:2018-06作者简介:张芮,生于1991年,女,河北任丘人,工学硕士,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二大队地质矿产调查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沉积岩石学与岩相古地理。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二叠系、三叠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二叠系、三叠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二叠系、三叠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刘志峰;印斌浩;刘志鹏【摘要】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地震反射特征等识别出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二叠系底面、三叠系顶面以及两系之间的分界面均为层序界面,且这3个界面均是区域性的岩性突变面.受其启示,对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和白碱滩组的分界面进行了分析,发现该界面同样为区域性的岩性界面,同时还是地层缺失面、地震强反射界面,判断其亦为层序界面.因此,本区二叠系、三叠系共划分为3个层序,在每个层序内部又进行了体系域的划分.【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3(022)002【总页数】6页(P120-124,147)【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二叠系;三叠系;层序地层;新疆【作者】刘志峰;印斌浩;刘志鹏【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7;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7;中海油服油田生产研究院,河北三河065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近年来,在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之上发现了大量油气,从石炭系到白垩系的各个层系中均有分布.滴南凸起的油气勘探以侏罗系和白垩系为主,但在二叠系、三叠系中亦有不少油气发现,部分井在二叠系、三叠系河道相砂岩储层内日产油1.39~4.31 t,日产气1.83×104~8.25×104 m3,这些油气的发现使得二叠系、三叠系成为重要的兼探目的层系.二叠系、三叠系的油气藏类型主要为岩性、地层油气藏.本文旨在通过对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岩性特征、地震反射特征、测井曲线特征等的分析,建立二叠系、三叠系的层序地层格架,为今后该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工作提供层序地层学参考依据.1 区域地质背景滴南凸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隆起的东段,北接滴水泉凹陷,南邻东道海子凹陷和五彩湾凹陷,西起滴水泉西断裂的西侧,东至克拉美丽山(图1),是一个西低东高的大型鼻状构造,面积约1800 km2.滴南凸起自下而上发育的地层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生界.其中二叠系、三叠系的地层发育特征如图2所示.滴南凸起形成于环准噶尔地区火山活动频繁的中、晚石炭世,使得该区中、上石炭统沉积了一套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晚石炭世末期至中二叠世末期该区一直处于遭受剥蚀状态,地层缺失中、下二叠统.晚二叠世该区开始沉降并接受沉积,仅在构造较低部位发育上二叠统的梧桐沟组.三叠纪该区广泛接受沉积,晚三叠世印支末期的构造运动使得全区都有所抬升而遭受剥蚀,形成了三叠系与上覆侏罗系之间的不整合[1],致使三叠系仅残余分布在鼻隆倾没的较低部位.此后,该区经历了侏罗纪的再次沉降、抬升,至白垩纪构造运动趋于微弱.2 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的关键的是识别出层序和体系域的界面.本文主要从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地震剖面上不整合反射特征的识别、岩性和测井曲线特征的变化等方面来识别层序和体系域的界面.2.1 区域地质背景识别层序界面本区二叠系与下伏石炭系之间、三叠系与上覆侏罗系之间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图3),且这两个界面均为区域性的岩性突变面,即二叠系与下伏石炭系之间的界面为沉积岩(棕红色泥岩夹薄层砂岩)和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的突变面,三叠系与上覆侏罗系之间的界面为白碱滩组泥岩和八道湾组底部砾岩及砂砾岩的突变面(图4,界面b3).因此,二叠系的底面和三叠系的顶面均为层序的界面.本区二叠系与三叠系的分界面在地震剖面上是“整合”的(图3),但在区域地质背景上,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直至腹部、东部,该界面均为区域性的不整合面[2-6],只是这种不整合接触关系在本区的地震剖面上表现得不够明显(假整合)而已,因此该界面也为层序界面.无独有偶,在该界面处同样存在岩性和测井曲线的突变(图4,界面b1).在岩性上,三叠系百口泉组为砾岩和砂砾岩,其下的二叠系梧桐沟组为棕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在电阻率(RT和RI)测井曲线上,百口泉组为高幅度的箱形,与其下的梧桐沟组低幅度齿化的测井曲线呈突变接触.也就是说,从本区区域地质背景上可以识别出的3个不整合面(层序界面)均为区域性的岩性和测井曲线突变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这3个界面所对应的历史时期,本区均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构造运动,从而导致了沉积基准面的快速变化.沉积基准面的快速变化往往又致使一个地区发生区域性的岩性变化.例如,晚三叠世印支末期的构造运动就使本区抬升遭受剥蚀,而后在早侏罗世又沉降接受沉积,从而导致侏罗系八道湾组底部沉积了一套区域上稳定的砾岩(砂砾岩)沉积物,与其下的三叠系白碱滩组泥岩之间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冲刷侵蚀面.本区二叠系、三叠系在不整合面处存在区域性的岩性和测井曲线突变的特征,对于识别在地震剖面上无明显标志的不整合面(层序界面)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要强调的是,这种岩性和测井曲线的突变面一定是区域性的、稳定的界面,而不是局部的、小范围发育的界面.2.2 岩性、测井、地震综合识别层序界面除上述3个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可以识别的层序界面为区域性岩性和测井曲线突变面外,受其启示,发现本区三叠系内部的克拉玛依组和白碱滩组之间的界面也是一个特殊的界面.该界面在地震剖面上为整合接触(图3),但在岩性和测井曲线以及地层发育特征等方面却有着不同于一般地层界面的特征,经分析认为其也是一个层序界面,主要原因如下.(1)该界面是地震剖面上稳定的强反射界面.地震反射同相轴的能量强弱是由地震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当上下两套岩层的岩性差异较大时,上下岩层波阻抗差异明显,反射系数较大,所对应的反射同相轴能量较强.而该界面在区域上分布广泛,则说明这种岩性差异不是局部的,是区域性的.此外,该反射界面在振幅、频率、连续性等方面均与已知的不整合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图3).(2)该界面是区域性的岩性界面.界面之下的克拉玛依组为棕红色泥岩和泥质粉砂岩,而界面之上的白碱滩组为灰色泥岩,泥岩的颜色发生了突变.泥岩颜色的区域性突变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古气候的变化,同时也代表了沉积基准面的快速变化,而古气候和沉积基准面的变化是陆相层序地层形成和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7-9]. (3)该界面是区域性的测井曲线突变面.在界面处,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曲线幅度发生突变,尤以自然伽马表现更为明显,常常呈现出显著的高值异常或尖峰状的跳跃式突变(图4,界面b2).自然伽马曲线的区域性变化说明在其对应的地层界面处存在放射性元素的异常,而放射性元素的异常往往说明在其对应的地质历史时期该区受到火山活动的影响,或者曾经暴露过.其原因若为前者,则火山活动是构造运动的产物,说明当时发生了区域性的构造运动.若为后者,则直接导致不整合面的形成.(4)该界面是一个地层缺失面.在准噶尔盆地腹部和东部,克拉玛依组大都发育有克拉玛依组下段和上段 2 个亚段,也有学者称其为克下组和克上组[5,10],而本区克拉玛依组只发育下段,缺失上段.地层的缺失常常是由于构造抬升后遭受剥蚀或其本身无沉积所致,而无论原因为二者当中的任何一个,都能说明当时该区发生了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和沉积基准面的快速变化.综上所述,该界面应为三叠系内部的一个层序界面.以上述4个界面为层序边界,可将本区二叠系、三叠系划分为3个层序,即:二叠系梧桐沟组为一个层序(SQ1),三叠系百口泉组和克拉玛依组为一个层序(SQ2),三叠系白碱滩组为一个层序(SQ3).2.3 体系域界面的识别按照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层序内的体系域界面主要指首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并以此为界划分出低位体系域(LST)、水进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国内也有学者在进行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时根据具体地质情况将原来的高位体系域细分为早期高位体系域和晚期高位体系域(或湖退体系域),或认为除两个湖泛面之外层序内还应发育一个湖退面[13-15].笔者本次在层序SQ1~SQ3内共识别出首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这两种体系域的界面,未识别出明显的湖退面及湖退体系域,因此仍采用传统的3种类型体系域的划分方案.对本区体系域界面的识别,主要是通过分析钻井剖面来进行的.在钻井剖面上,首次湖泛面所对应的界面为砂岩开始减少,泥岩开始增多的界面.最大湖泛面所对应的界面为泥岩开始减少,砂岩开始增多的界面(图5).在测井曲线上,在首次湖泛面所对应的界面处,测井曲线由低位体系域的反旋回向上变为水进体系域的正旋回.在最大湖泛面所对应的界面处,测井曲线由水进体系域的正旋回向上变为高位体系域的反旋回(图 5).据此,在层序SQ1~SQ3内共划分出7个体系域,有的层序(SQ2)体系域发育齐全,而有的层序(SQ1、SQ3)只发育其中的2个,缺失低位体系域或高位体系域(表1).体系域缺失的原因可能是后期地层抬升遭受剥蚀所致,也可能是当时沉积基准面快速变化致使该区未能来得及沉积这一体系域,缺乏相应的可容空间. 表1 滴南凸起层序地层及体系域划分Table1 Division of sequence and system tractof the Dinan up lift地层单元层序体系域白碱滩组(T3b) SQ3 TST+HST 克拉玛依组(T2k) SQ2 TST+HST百口泉组(T1b) SQ2 LST二叠系(P)梧桐沟组(P3w) SQ1 LST+TST三叠系(T)3 结论(1)滴南凸起二叠系的底面、三叠系的顶面以及两系之间的分界面均为层序界面,且这3个界面均为区域性的岩性和测井曲线突变面.(2)滴南凸起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和白碱滩组之间的界面是地震强反射界面、区域性的岩性界面和测井曲线突变面以及地层缺失面,因此也是一个层序界面.(3)滴南凸起二叠系、三叠系共划分为3个层序和7个体系域,有的层序体系域发育齐全,有的层序缺失低位体系域或高位体系域.参考文献:[1]吴青鹏,谭开俊,牟中海,等.陆东地区构造几何学和构造运动学分析[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4,26(5):14—17.[2]赵玉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纪沉积岩相模式[J].新疆石油地质,1999,20(5):397—401.[3]丘东洲.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侏罗系隐蔽油气圈闭勘探[J].新疆石油地质,1994,15(1):1—9.[4]康玉柱.新疆三大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J].地质力学学报,2003,9(1):82—94.[5]李德江,杨俊生,朱筱敏.准噶尔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3):15—17.[6]方世虎,贾承造,郭召杰,等.准噶尔盆地二叠纪盆地属性的再认识及其构造意义[J].地学前缘,2006,13(3):108—121.[7]张满郎,张琴,朱筱敏,等.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J].古地理学报,2002,2(3):27—36.[8]张冬玲,鲍志东,杨文秀.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及主控因素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29(2):10—12.[9]贺振建,蒋光秀,贾凤华,等.济阳坳陷古近纪孢粉与层序地层[J].地层学杂志,2007,31(4):407—414.[10]刘顺生,焦养泉,郎风江,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露头区克拉玛依组沉积体系及演化序列分析[J].新疆石油地质,1999,20(6):485—489.[11]Vail P R. Seismic stratigraphy interpretation using sequence stratigraphy.Part 1: Seismic stratigraphy interpretation procedure[A]//In: Bally A W, ed. Atlas of seismic stratigraphy. AAPG, Studies in Geology, 1987, 27: 1—10.[12]Walter WW, Jim ZW, Vail PR. Three components of sequencestratigraphy[A]. Gulf Coast Association of Geological Societies, 1992.[13]顾家裕,张兴阳.陆相层序地层学进展与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5):485—490.[14]操应长,姜在兴,夏斌.陆相断陷湖盆T-R层序的特点及其控制因素——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层序地层为例[J].地质科学,2004,39(1):111—122.[15]董清水,刘招君,方石,等.论陆相层序地层学四分方案的可行性[J].沉积学报,2003,21(2):324—3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卷 第 2期 2005年 6月
沉积学报
ACTA SED IMENTOLOGICA SIN ICA
文章编号 : 100020550 (2005) 0220194209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纲要①
Vol. 23 No12 Jun. 2005
鲍志东 1 刘 凌 1 张冬玲 1 李儒峰 1 管守锐 1 康永尚 1 王英名 1 齐雪峰 2 赵秀岐 3
准噶尔盆地为我国西部年产量越千万吨的重要的 含油气盆地 ,侏罗系是准噶尔盆地主力含油气层系之 一 ,加强对其沉积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沉积学理论及 油气勘探实践意义 。本次研究采用露头、钻测井、地震 三位一体方法 ,以露头 、钻测井沉积学分析为基础 ,以 地震技术进行沉积相的平面拓展 。即利用 6条侏罗系 露头剖面和盆地内 48条基干钻井剖面 ,在层序格架内 进行单剖面沉积微相分析 ,研究沉积相及其垂向变化 。 以此为基础 ,编制经过地震大剖面的控制全盆地的 6 条层序地层及沉积相对比大剖面 ,探索沉积体系的横 向变化。同时 ,在横贯全盆地的经过重新处理的 12条 地震大剖面及数十条辅助剖面的层序划分基础上 ,开 展全盆地的地震相研究 ,编制地震相平面图等基础图 件。结合露头 、钻测井及地震相研究成果 ,开展了全盆 地以体系域为作图单元的沉积相及沉积体系研究 。
古生物及地球化学标志 本区侏罗系陆相动植物 化石丰富 ,其中最具指相意义的有双壳类、腹足类 、叶 肢介 、介形类 、昆虫 、轮藻等 ;地球化学标志 ,本次沉积 相分析中使用了无机和有机地球化学沉积相标志 。 测井标志 在钻井剖面相分析中 ,电测曲线的幅度 及形态特征是井筒岩性及其组合的反映 ,不仅可应用 于地层划分和对比 ,也可用于相分析 。用于沉积相解 释的电测曲线主要是自然电位 ,电阻率仅起辅助作用。 电测曲线特征可反映沉积粒度变化 、水进水退旋回 、接 触关系 、氧化还原程度等 [7 ] 。如 ①箱形 +钟形 :多指示 河流沉积 ,依据其组合形式不同可划分出曲流河与辫 状河 ; ②漏斗形 +箱形 +钟形的反旋回序列 :多为高建 设性三角洲沉积 (参见图 1) 。 地震标志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为陆相地层 ,岩性、 岩相横向变化较快 ,造成地震相横向变化较大。我们 主要选用 4种地震反射参数 ,即振幅 、连续性、结构及 单元外形和区域组合 ,并进一步把振幅分为强、中 、弱 振幅 ,把连续性进一步分为连续 、较连续、不连续等。 基于这一划分方法和原则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地震相 类型可划分为三个大类 30余亚类 。如在强振幅类中 分出强振幅连续平行席状地震相 ,强振幅连续亚平行 席状地震相等 。
图 4 拐 3井区曲流河三角洲钻测井与地震剖面反射特征 Fig. 4 Logging and seism ic response of the meandering delta in W ell Guai 3
辫状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厚度较大 ,粒度 粗、成分复杂 、分选略差 。如陆 3井Ⅱ层序高位域 ,岩性 主要由灰 - 灰绿色粉砂岩 、中细砂岩、粗砂岩 、砂砾岩 组成的一反旋回序列 ,测井曲线的反旋回特征也较为 明显 。 2. 2. 4 扇三角洲相 扇三角洲是冲积扇直接入湖在沿岸带形成的锥形 体 ,发育于湖盆的陡岸 。与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 角洲相比 ,其距离物源更近 ,水动力更强 ,形成的三角 洲厚度大 ,成分杂 ,粒度粗 ,分选磨圆较差。如齐 8井 650~900 m深度发育的扇三角洲特征明显 。纵向厚度 大 ,横向延伸距离近是扇三角洲的空间分布特点 ,所以 地震剖面上扇三角洲具有较明显的楔状结构 。地震 99SN8测线地震剖面上有清楚的前积点 ,钻井 、地震有 较好的可对比性 。 2. 2. 5 湖泊相 准噶尔盆地侏罗纪湖泊沉积发育 ,湖侵期湖泊面 积可达全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 ,主要分布在昌吉 凹陷、东道海子北凹陷、玛湖凹陷和乌伦古坳陷等 。本 区湖泊相包括滨湖、浅湖 、半深湖和深湖四种亚相及若 干微相。湖泊相沉积连续性较好 ,在地震剖面上一般 表现为中强振幅较连续 —断续亚平行席状反射特征 。 由于侏罗纪湖盆多为补偿及超补偿沉积 ,浅湖和半深 湖相泥岩厚度较大 ,易造成地震反射较弱。
1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102249) 2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新疆分公司 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3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东方物探公司 河北涿州 072751)
摘 要 侏罗系为准噶尔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层系 ,其层序发育较完整 ,沉积相类型丰富 ,沉积体系多样 。露头 、钻测井 、 地震三位一体研究表明 ,侏罗系发育七个三级层序 ,其沉积相类型包括冲积扇 、河流 、三角洲 、扇三角洲 、湖泊和沼泽等 。 这些沉积相在各层序体系域内呈有序排列 。各期物源及岩相古地理分析表明 ,准噶尔盆地侏罗纪发育八套沉积体系 ,即 克拉美丽山前冲积扇 - 辫状河 - 曲流河 - 三角洲 - 湖泊沉积体系 、乌伦古扇三角洲 —湖泊沉积体系 、德伦山前辫状河 曲流河 - 三角洲 - 湖泊沉积体系 、哈拉阿拉特山前冲积扇 - 辫状河 - 三角洲 - 湖泊体系 、车拐冲积扇 - 辫状河 - 三角洲 - 湖泊沉积体系 、四棵树曲流河 —三角洲 - 湖泊沉积体系 、伊林黑比尔根山前冲积扇 - 辫状河 - 三角洲 - 湖泊沉积体 系 、博格达山前曲流河 - 三角洲 - 湖泊沉积体系 。其中克拉美丽沉积体系的发育最具有继承性 。这些沉积体系的展布 在总体上控制了盆地内部油气有利储集层的发育 。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沉积体系 第一作者简介 鲍志东 男 1964年出生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沉积学及石油地质学 中图分类号 P512. 1 文献标识码 A
为旱地扇和湿地扇两种 。 旱地扇 :在准噶尔盆地侏罗纪 ,主要在头屯河期、
齐古 —喀拉扎期发育旱地 —半旱地扇 。Ⅴ层序沉积早 期 (即头屯河期 ) ,在盆地南缘四棵树露头 、玛纳斯洪 沟 、头屯河露头 、东部隆起以及西北缘均有扇体分布。 其中西北缘拐 12井扇体在地震剖面以及钻井上都有 较典型的响应 , 岩性以灰绿展规划项目 (编号 : G19990433)资助 收稿日期 : 2004202228;收修改稿日期 : 2004209206
第 2期 鲍志东等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纲要
表 1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Table 1 Sequence stra tigraphy of the Jura ssic in Junggar Ba sin
2. 2. 2 河流相 :曲流河相、辫状河相 河流相是准噶尔盆地侏罗纪最主要的沉积类型之 一 ,沿盆地周缘及盆内陆梁隆起广泛分布 ,规模大 ,时 空分布广 。包括辫状河相 、曲流河相两大类。 曲流河相 :主要分布在陆梁区 ,且以 Ⅲ层序低位域 最为发育 。典型的曲流河沉综合特征如图 3。 辫状河相 :如陆 2井 2 200~2 280 m 之间细粒辫 状河沉积 ,岩性为中薄层灰白色中砂岩与灰色泥岩互 层 ,测井曲线呈多个箱形与钟形组合 。以西北缘和克 拉美丽山前的辫状河在各层序的低位域最为发育 。 在地震剖面上 ,河流沉积中的河道较易识别。在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的反射层中 ,河道亚相的地震反射 结构有 2种 ,即切割底形型和杂乱 —空白反射型。
2. 2. 6 沼泽相 :湖泊沼泽 、河流沼泽 、三角洲平原沼泽 大量煤的出现是沼泽发育的标志 。在准噶尔盆 地 ,沼泽可分为河流沼泽、三角洲平原沼泽和湖泊沼 泽 ,以三角洲平原沼泽尤其发育。 1)湖泊沼泽 :发育于潮湿气候条件下低能滨浅湖 或湖湾地带的一套含煤沉积 ,表现为泥岩、炭质泥岩并 夹多层煤层 。在测井曲线上煤层的低伽玛 、高电阻在 泥岩的高伽玛、低电阻背景下显得非常突出 ,如夏盐 4 井湖泊沼泽沉积 。 2)三角洲平原沼泽 :为在潮湿气候下三角洲陆上 平原发育的一套含煤沉积 ,表现为三角洲平原正旋回 序列上部的含煤沉积 ,如莫北 6井的平原沼泽。 3)河流沼泽 :是在河漫平原上发育的沼泽相 ,表现 为在河流“二元结构 ”上部出现砂泥岩的含煤沉积 ,如 陆 8井的河流沼泽。
2 沉积相标志及其相类型
2. 1 沉积相标志 岩性标志 岩性标志是沉积相在露头及钻井剖面 上最明显的表现。除了颜色 ,本区岩性标志还包括 : ① 岩石类型与组合序列 ,如煤层多为沼泽相沉积 ,如夏盐 4井 Ⅳ层序低位域的湖泊沼泽相含煤沉积序列 ; ②岩石 结构 ,岩石结构是沉积物源及水动力条件的重要参数。 如粒度概率特征 ; ③原生沉积构造 ,等等。
图 3 曲流河在钻测井 、粒度图和野外剖面上的特征 Fig. 3 Logging, depositional structure and sequence response of the meandering stream
196
第 2期 鲍志东等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纲要
195
沉 积 学 报 第 23卷
图 2 拐 12井区旱地扇在钻测井与地震剖面上的响应 Fig. 2 Logging and seism ic response of the dry fan in W ell Guai 12
及泥质砂岩为主 ,电测曲线呈箱状 ,地震剖面上有明显 的前积反射结构 (参见图 2) 。 湿地扇 :湿地扇类似侧向无限制的辫状河。它与 旱地扇区别包括 :整体坡度小 、规模大 、泥石流少、以辫 状河道沉积为主 、沉积物相对较细以粗砂岩为主以及 以均质层理为主 ;测井曲线以箱形为主 ,有机质含量较 高 ,见植物化石。在准噶尔盆地侏罗纪 ,主要在Ⅰ层序 低位体系域沉积期 (八道湾期早期 )发育湿地扇 ,在西 北缘、克拉美丽山前、乌伦古北部湿地扇较发育 。如西 北缘玛 2井附近湿地扇在地震剖面以及钻井岩性上有 比较典型的表现 ,地震 99EW 3剖面在Ⅰ层序低位体系 域可以见到扇体清晰的丘状反射结构以及扇体表面的 辫状河河道切割反射结构 。
图 1 石南 3井三角洲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 Fig. 1 Logging response of the delta in W ell Shinan 3
2. 2 沉积相类型 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与盆地沉积 —构造演化 史 ,根据相标志及钻井地震相分析 ,归纳出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共发育冲积扇 、辫状河 、曲流河 、扇三角洲、三角 洲 、沼泽 、湖泊等 7种沉积相类型 [8~10 ] 。 2. 2. 1 冲积扇相 :旱地扇 、湿地扇 因气候明显影响冲积扇的特征 ,一般将冲积扇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