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气盆地分析 01第1讲盆地分析概论
盆地分析第一章绪论

盆地分析的主要方法
盆地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化学勘探和钻井资料分析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 点,需要结合使用才能更准确地揭示盆地的特征和演 化历史。
盆地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推动 地球科学的发展。
02
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盆地的形成
01
盆地的形成是地球表面长期地质作用的结果, 包括构造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等。
03
侵蚀作用也是盆地形成的重要因素,水流、冰川、 风等自然力量不断侵蚀地表,使地形变得更加凹凸
不平,形成各种Biblioteka 型的侵蚀盆地。介绍了盆地分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和 技术手段,如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 探、数值模拟等。
展望
技术发展
01
展望了盆地分析领域未来可能的技术发展和创 新方向,如大数据、人工智能、遥感技术等在
盆地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学科交叉融合
03
强调了盆地分析与其他学科如地质学、地球物 理学、环境科学等的交叉融合对于该领域发展
盆地分析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盆地分析在地质灾害防治中也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盆地的地质结构、地表形态、地下水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地质灾害 的发生和影响范围,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盆地分析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利用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对盆地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利用地质勘查 和钻井技术,获取盆地的地下水资料,分析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规律,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利用工程地质勘查 和监测技术,对重要的工程设施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保障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
含油气盆地分析

[含油气盆地分析] 读书报告姓名:魏美丽学号:2014020028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学院:地球科学学院2014年6月一、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山间盆地,面积达56×104km2。
盆地四周分别为天山、喀喇昆仑山及阿尔金山山脉所环绕,盆地中央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漠覆盖面积达33×104km2。
塔里木盆地也是我国陆上最大的沉积盆地,沉积岩最大残余厚度在16000m 以上,残余沉积岩体积超过400×104km3。
因此,塔里木盆地历来受到中外石油地质家们的高度重视。
80年代末以来,随着塔里木石油勘探会战的全面展开,塔里木盆地再度成为国内外石油界关注的焦点。
同时,对该盆地的石油地质基本特征也有了更趋深入的了解。
目前,有关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的认识尚不统一,有些人认为,塔里木盆地主要有以下10大石油地质基本特征。
1、塔里木盆地为——由古生界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界前陆盆地组成的大型叠合复合型盆地古生界克拉通盆地由震旦系至二叠系沉积组成,并以海相沉积为主。
构造变形以形成大型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为特征。
已在古生界构造层发现3类5个古隆起构造:(1)残余古隆起——塔北隆起和塔东隆起;(2)稳定古隆起——塔中隆起;(3)活动古隆起——巴楚隆起和塔南隆起。
这5个古隆起及其斜坡是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油气分布的一个主控因素。
2、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及多个演化发展阶段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具有8亿年演化发展历史的多旋回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及多个演化发展阶段。
目前,已在盆地内部识别出多个不整合面,其中分布最广的有7个:(1)Z底不整合——代表前震旦纪青白口纪末的塔里木运动;(2)S底不整合——代表奥陶纪末的晚加里东运动;(3)C底不整合——代表泥盆纪末的早海西运动;(4)T底不整合——代表二叠纪晚期的晚海西运动;(5)J底不整合——代表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6)E底不整合——代表白垩纪末的燕山晚期运动;(7)Q底不整合——代表第三纪晚期的晚喜山运动。
《盆地分析1概论》课件

盆地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水源地,为供水 规划和设计提供支持,保障居民用水安
全。
盆地分析还可以应用于水文地质勘查、 地下水污染治理等方面,提高水资源利
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
盆地分析在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对盆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 等方面的分析,评估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和潜力,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盆地分析与生态学的交叉融合
将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引入盆地分析中,研究盆地 的生态环境变化和生态修复问题,促进盆地的可 持续发展。
盆地分析与经济学的交叉融合
将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引入盆地分析中,研究盆地 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问题,为区域经济发展提 供科学依据。
盆地分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
盆地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
THANKS
感谢观看
盆地分析的基本原则
系统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盆地分析需要从整体上系统地考虑盆地的 形成、演化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注 重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 此盆地分析需要注重时间尺度的变化和研 究过程的动态特征。
多学科交叉原则
实践性原则
盆地分析涉及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需 要注重多学科交叉和综合研究,以获得更 加全面和准确的认识。
《盆地分析1概论》ppt课件
• 盆地分析的概述 • 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 盆地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 盆地分析的应用领域 • 盆地分析的未来发展
01
盆地分析的概述
盆地分析的定义
盆地分析:指对盆地的形成、演化、内部结构及资源、环境等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 的综合性学科。
盆地分析是地球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主要涉及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 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含油气盆地分析 01第1讲盆地分析概论

裂陷盆地
实 例 : 渤 海 湾 盆 地
渤海湾盆地区域构造轮廓简图
压陷盆地
落基山山前前陆盆地(阿尔伯达 盆地)
⑴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前二叠纪) ⑵早期造山作用阶段(P-J2) ⑶前陆盆地的迁移阶段(J3-古新世) ⑷造山带地貌形成阶段
主要盆地剩余气资源预测 主要体系潜在大气田预测 主要体系潜在大油田预测 主要盆地剩余油资源预测
裂谷盆地 隐蔽油气藏
?1 ?2
叠合盆地 多期构造变动
九五期间
克拉通盆地 致密非均质储层
?3
?4
海域盆地 高温压条件
二、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 2、对油气勘探的地质研究有 总体的了解
• 3、了解和掌握石油地质科学 研究的术语
复习题
1. 盆地分析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2. 盆地,含油气盆地,盆地分析的内容和程序 3. 岩石圈和软流圈 4. 陆壳和洋壳的对比 5. 威尔逊旋回,板块构造的要点,大地构造环
境的类型 6. 举例说明盆地的分类原则,盆地地球动力学
分类和类型 7. 叠合盆地和复合盆地
在吸收前人盆地分类成果的基础上, Ingersoll 和 Busby(1994)提出了一个盆地 分类方案(表),这是到目前为止在国 际上被广泛应用的盆地分类方案 本方案根据基底类型、板块边界类 型、板缘和板内,将盆地分为五大类。
建议方案 (我主讲的盆地分析课盆地分类方案)
• 按地球动力学成因划分大类: 裂陷盆地 压陷盆地 走滑盆地 克拉通盆地
集; 保存(Maintennace),指盖层后期改造的构造、热
力和水动力条件。
二、盆地分析的内容和程序
• 4S : • 沉降作用(Subsidence),沉降的方式(断陷和
盆地分析(概论与盆地类型)

旷理雄
沉积盆地分析原理与方法
主 讲 人: 旷理雄
中南大学地学院地质所
2011年4月
2011年4月
中南大学地学院
旷理雄
91年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与盆地分析有关的研究工作:
2011年 主持油田横向课题《靖安油田大路沟一区长 2油藏二次精细油藏描述》
2010年 主持油田横向课题《绥靖油田建产有利区目标研究》
M.W.Bally(1975):指出盆地的定义包含有超过1km厚沉积物 的沉降体制,它现今仍或多或少保存有原来的形状。
这个定义不包括有厚的和常有复杂变形的沉积物的褶皱带,虽
然它们有时也会产出一定数量的油气。
2011年4月
中南大学地学院
旷理雄
W.R.Dickinson(1974):提出了盆地的两重含义。一种含义是盆地 仅仅是一个等深的或地形上的洼陷;另一种更重要的含义在于盆 地是形成一厚层沉积层序的岩石棱柱体。
第五章 盆地石油地质学分析
盆地油气形成与富集的基本条件及其合理配置,包括油气源条件(烃源岩的类型与分布、 有机质丰度与类型及成熟度),储集条件(储集层类型、物性与非均质性),盖层条件 (盖层类型、封闭机理及评价方法),圈闭条件(圈闭类型及有效性),油气运移和聚集 过程分析,保存条件(构造运动、水文地质条件、岩浆活动与油气保存),盆地模拟原 理、方法、主要参数和结果,油气系统,盆地的形成、演化、地质作用与成藏要素关系, 区带和圈闭评价及其资源量估算。
2011年4月
中南大学地学院
旷理雄
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究思路,为以后从事矿藏的调查和勘 探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是资源勘 查工程专业、地质工程专业、石油地质专业和辅修专 业研究生的主要课程。
第七章-含油气盆地

3.圈闭样式的变化同样受构造环境所控制,在张性环境中盆地内主 要出现掀斜断块和铲形正断层,形成滚动背斜及挤入构造等。而在 压性环境中盆地内主要出现褶皱和冲断层等复杂构造等(图7-6)
还有以加里东褶皱、海西褶皱以及中生代褶皱为基底 的盆地。这种不同时期的褶皱即是该时期地槽褶皱带的一 部分。所以这类盆地多是在地槽褶皱带之上,位于褶皱带 前缘或褶皱带内部,又称山前或山间盆地。地槽褶皱带上 的含油气盆地由于受地槽褶皱线状延展的限制,盆地形态 多为长条形。由于褶皱基底的刚性系数较小,地槽的活动 性又较大,所以盆地一般下降较深,沉积盖层的厚度较大 (一般5000—6000m,最厚可达10000m以上),褶皱和断裂也 比较剧烈。这类盆地一般面积不大,但沉积层系厚度大及 圈闭条件好,同样可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我国以加里东 褶皱带为基底的有百色、三水、北部湾等盆地;基底以海 西褶皱带为主的有吐鲁番盆地;基底以燕山褶皱带为主的 有伦坡拉盆地等。
在某些大型盆地中,一级隆起和坳陷内又可分化出次一 级的凸起和凹陷。由于我国己习惯于如上所述的二、三级 构造的级别划分,故将一级构造分化出来的凸起和凹陷称 为亚一级构造。
以上是我国较为通用的含油气盆地内部构造的三级四分 法。但在具体应用时各地也不完全统一。
图7--4为我国华北盆地一级构造的分区略图。该盆地是 一个东西受断层所限的地堑式断陷盆地。基底为古生代地 层,沉积盖层以第三系为主,部分地区已发现有很厚的中 生代地层。图中共分出了5个隆起和8个坳陷。总计13个一 级构造单元。图7--5为该盆地小黄骅坳陷和济阳坳陷的构 造分区略图。图中可以看出由一级构造埕宁隆起分化出的 车镇凹陷和无棣--义和庄凸起等亚一级构造及某些二级构 造带。
盆地分析

三.板块构造运动与盆地的沉降机制
第二章 板块构造与沉积盆地分类
第一节 岩石圈及其板块构造环境
一.岩石圈
•固体地球具有层圈结构,自地球向地球中心的一级层圈单
位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这些一级层圈还包含次级的层
圈结构; •现代固体地球科学认为地球表壳的构造运动主要与地壳 和上地幔所构成的岩石圈的构造运动有关。
第一节 盆地和含油气盆地的概念
一.盆 地
“沉积盆地”概念理解
三要素:
1)物质,即沉积盆地是由沉积地层组成的; 2)地质时代,即沉积盆地发生在一定的地质时代; 3)空间,即沉积盆地是具有盆状形态的地壳构造单元。
第一章 含油气盆地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盆地和含油气盆地的概念
二.含油气盆地
1)含油气盆地是具备成烃要素、有过成烃过程并已发现有商 业价值的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2)含油气盆地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的基本单位。
2.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
②被动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
边缘有大 陆架、大 陆坡和陆 隆和被动大陆边缘
②被动大陆边缘
被动大陆边缘的动力表现
•被动大陆边缘主要的动力表现是沉降,但沉积层序厚薄有
别;
补偿性被动边缘,如北美大西洋海岸,陆架的厚度可达5-12km; 欠补偿性边缘,其陆架下厚度仅2-4km,如欧洲西部大西洋边缘。
西太平洋型(或马里亚纳型)
安底斯型(或科迪勒拉型)
2.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
①主动大陆边缘
弧-沟系的两种基本类型
•西太平洋型(或马里亚纳型):
火山岛弧与大陆之间有一个或多个弧后边缘海盆或小洋盆,故也称
洋内弧-沟系;
•安底斯型(或科迪勒拉型):
含油气盆地分析

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
含油气盆地必须具备的条件:①是一个沉积盆地;②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具备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条件;③有工业性油气田。
凡是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统称为含油气盆地,因此可将含油气盆地看作是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基本地质单位。
在油气勘探中,常常把油气盆地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看待,从整个含油气盆地的沉积发育史、构造发育史和水文地质条件出发,研究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条件,划分出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分类在油气勘探中,为了将未知含油气盆地与已知含油气盆地进行对比,常常将沉积盆地或含油气盆地进行分类。
含油气盆地分类方案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3大类:①按槽台学说划分盆地类型,这种分类从20世纪50年代起沿用至今。
主张这种分类的代表为И.О.布罗德;②主要是根据板块活动的性质进行盆地分类,以W.R.迪金森(1974,1977)和A.W.巴利(1980)为代表;③以古生代槽台体制和中、新生代板块构造体制为基础进行盆地分类,主张此方案的为中国朱夏(1981)。
此外,有些石油地质学家,主张采用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成因分类。
例如,中国陈发景等(1981)和M.P.沃森(1986)主张,将中国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裂谷型盆地和前陆(或挠曲)型盆地两大类。
中国刘和甫(1986)划分为张裂环境、挤压环境、剪切环境和重力环境4类。
在上述的盆地分类方案中,盆地类型都是指某一时期的原型,实际上很多盆地都是由几种盆地原型有规律组合而成,D.R.金斯顿(1983)称之为多旋回盆地。
除少数较年轻的中、新生代盆地外,普遍为多种类型叠加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盆地。
因此,盆地的形成、构造演化是当前盆地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区分不同旋回时期不同性质的盆地,可以对含油气远景作出正确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E.J. Tarbuck, 1987)
板块的边界是根据地震带的分布来划分的
4、板块边界及其类型
(据E.J. Tarbuck, 1987)
2、含油气盆地
•含有油气的盆地,指 具备成烃要素,有成 烃过程,并已发现有 商业价值的油气聚集 的沉积盆地
二、盆地分析的内容和程序
探井
破坏
区
圈闭形成与演化
圈闭形成, 圈闭演化; 圈闭预测, 圈闭评价
油气运聚动力学
运移方向, 运移动力; 运移时间, 运移路线
域
油气藏
输
圈闭
导
盖
层
源岩
烃源岩与油藏地球化学
2、资料来源
• 遥感 • 地面露头地质调查 • 钻井:录井、测井、取心 • 地震 • 其它地球物理(重、磁、电)和地球化
学探测资料
3、 含 油 气 盆 地 分 析 的 程 序
内容提纲
• 一、有关基本概念 • 二、板块构造有关理论 • 三、含油气盆地分类方案及其特征
一、有关基本概念
1. 陆壳、洋壳和过渡壳 2. 岩石圈和软流圈 3. 岩石圈板块 4. 板块边界及其类型 5. 板缘和板内
1990
1995
2000
2010 年
我国年石油产量与需求量比较(据CNPC等资料)
累积探明储量(亿吨)
200
190 192.9 195.8 198.7
180
182.67 164.83169.88174.3
160
148.66154.09158.89
140
120
116.17
100
80 71.49
60
52.03
40
37.95
31.43
20
0 65 70 75 80 85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年代
中国油气资源现状:石油1010亿吨(20%),天然气42万亿方(10%) 美国油气资源现状:石油探明率达70%, 天然气探明率64%
途 径
国外买油;国外找油; 提高国内油气资源探明率
2、岩石圈和软流圈
固体地球的上层在 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 质截然不同的两个圈 层——上部的刚性岩石 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
岩石圈
软流圈
(据E.J. Tarbuck, 1987)
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
3、岩石圈板块
“板块”这一术语, 系1965年Wilson在论述转 换断层时首先提出的。
二、盆地分析的内容和程序
• 3T : • 大地构造背景(Tectonic setting) ,
包括板块构造环境,盆地类型 • 时代或时间(Time),指盆地的发展历史
和不同阶段的构造演化; • 热史、热体制(Thermal histtory,
condition),指热条件和热史对油气形成、 演化所起的作用。
板块的三种边界类型离散型、汇聚型、转换型
板
安第斯型
块 汇 聚
俯 冲 型
的
三
西太平洋型
种
类 型
碰 撞
型
(据E.J. Tarbuck, 1987)
5、板缘和板内
按照板块构造理论,构造作用发生在板缘,板内是稳定的
大西洋洋底地形(据E.J. Tarbuck,1987)
太平洋
洋底地形
(据E.J. Tarbuck,1987)
集; 保存(Maintennace),指盖层后期改造的构造、热
力和水动力条件。
二、盆地分析的内容和程序
• 4S : • 沉降作用(Subsidence),沉降的方式(断陷和
拗陷)、沉降速率的差异、沉降中心的迁移、 沉降的原因; • 沉积作用(Sedimentation),指沉积环境(沉 积相)、沉积组合和生储盖组合的纵横分布; • 应力场和应力条件(Stress field and stress condition),指沉降、沉积及后期改造的不同 应力环境,应力场的演化; • 构造样式(Structural style),地层和断层的 平剖面组合型式。
第一讲:盆地分析概论
二、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1. 掌握含油气盆地分 析的本领,为油气勘 探服务!
2004年我国石油进
口1亿吨, 占总用油
250
量的35%
石油的年需
200
求曲线
年进口 石油量
依赖度: >50%
石油的年产量和需求 106吨
150
石 油量
100
出口 年
石油的年 产量曲线
1980
1985
1、陆壳、洋壳和过渡壳
陆壳和洋壳差异对比表
陆壳 洋壳
分布 厚度 组分
时代 地 质 构 重力
造
异常
大 陆 、 30-50 , 分 三 层 , 平 均 成 从 太 古 地 质 构 以负
大 陆 架 最 厚 达 分接近安山岩, 代 到 现 造 复 异常
及 某 些 70 公里 中、上部偏酸性,代都有 杂 , 具 为主
主要盆地剩余气资源预测 主要体系潜在大气田预测 主要体系潜在大油田预测 主要盆地剩余油资源预测
裂谷盆地 隐蔽油气藏
?1 ?2
叠合盆地 多期构造变动
九五期间
克拉通盆地 致密非均质储层
?3
?4
海域盆地 高温压条件
二、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 2、对油气勘探的地质研究有 总体的了解
• 3、了解和掌握石油地质科学 研究的术语
• 4、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 课堂讲述 • 笔记 • 课堂讨论 • 课本和文献阅读 • 课外作业 • 考试 • 成绩评定
第一章:含油气盆地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 一、有关概念 • 1、盆地
物质:沉积地层
三要素 地质年代
空间:沉积充填的构造单元
Bally: 包含与超过1公里后的沉积体制, 并且现今仍或多或少保持原来的形状。
岛屿地
下地壳上部偏中
有褶皱
区
性,下部为基性
断裂类
型
洋 盆 、 5-15 公 上 层 为 沉 积 物 , 时 代 构 造 比 以正
海岭和 里
中层为玄武岩, 新 , 没 较 简 异常
部分边
下 层 为 辉 长 岩 和 有 老 于 单 , 变 为主
缘海
橄榄玄武岩组成 2 亿 年 形微弱
的岩石
陆壳和洋壳差异图
源岩特征, 源岩预测; 源岩生烃, 源岩评价
层
圈闭
圈闭
油气是 流体矿 产资源Fra bibliotek二、盆地分析的内容和程序
• 1、内容
朱夏(1981)归纳为4M、4S、和3T
4M:
物质基础(Material), 生油物质的性质、数量 和分布;
成熟度(Maturation),烃源岩的成熟度; 运移( Migration),包括油气运移、圈闭和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