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中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

合集下载

(行政管理)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

(行政管理)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

(行政管理)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 (行政管理)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引言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行政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行政管理部门通过行政处罚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惩处,以维护食品安全的稳定。

本文将对为行政管理的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一、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汇总1. 销售过期食品销售过期食品是一种严重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行政管理部门对销售过期食品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销售过期食品的案由包括但不限于:销售过期食品藏匿过期食品销售2. 生产伪劣食品生产伪劣食品是指利用低劣原材料或不合格生产工艺,制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行政管理部门对生产伪劣食品的案由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伪劣食品虚标食品成分或保质期3. 添加违禁物质添加违禁物质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或贮运过程中,以及餐饮业中违反食品安全相关规定,向食品中添加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物质。

行政管理部门对添加违禁物质的案由包括但不限于:向食品中添加不符合安全标准物质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4. 虚假宣传虚假宣传是指在食品生产、销售、广告宣传中,故意夸大食品功效、效果等,误导消费者。

行政管理部门对虚假宣传的案由包括但不限于:虚假宣传食品功效虚假标注食品产地5. 违反食品安全相关规定违反食品安全相关规定是指生产、销售、加工、运输、贮藏或餐饮业等环节中,违反了国家规定的食品安全要求。

行政管理部门对违反食品安全相关规定的案由包括但不限于: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违规销售农兽药残留超标食品二、食品安全行政处罚依据汇总食品安全行政处罚的依据主要包括: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了行政处罚的一般原则、程序和方式,为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提供了依据。

2. 《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基本法律,对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

关键词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

关键词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关键词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1. 案由介绍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护公众的食品安全权益,各级食品监管部门依法对违反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行政处罚。

本文将汇总关键词食品安全行政处罚的常见案由及相关处罚依据。

2. 案由与处罚依据2.1 危害人体健康的案由2.1.1 使用劣质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此类案由针对使用劣质、变质、超过保质期等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的行为。

相关处罚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57条: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59条:生产、销售过期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69条: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变质食品原料;2.1.2 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案由此类案由针对故意向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

相关处罚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62条:制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添加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74条:食品生产经营者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76条: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2.1.3 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案由此类案由针对故意通过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相关处罚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55条: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56条:虚假标注、标记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60条: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2.2 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案由2.2.1 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案由此类案由针对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行为。

相关处罚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58条: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67条:食品生产经营者未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2.2.2 不正确标注食品安全标准的案由此类案由针对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未正确标注食品安全标准的行为。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第一种违法情形:未取得食品消费运营容许从事食品消费运营活动,或许未取得食品添加剂消费容许从事食品添加剂消费活动。

1.案由:1.1未取得食品消费容许从事食品消费活动;1.2未取得食品运营容许从事食品运营活动;1.3未取得食品添加剂消费容许从事食品添加剂消费活动。

2.违犯条款2.1«食品平安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国度对食品消费运营实行容许制度。

从事食品消费、食品销售、餐饮效劳,应当依法取得容许。

但是,销售食用农产品,不需求取得容许。

3.处分依据3.1«食品平安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款违犯本法规则,未取得食品消费运营容许从事食品消费运营活动,或许未取得食品添加剂消费容许从事食品添加剂消费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视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消费运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消费运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第二种违法情形:用非食品原料消费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能够危害人体安康的物质,或许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消费食品,或许运营上述食品。

1.案由:1.1用非食品原料消费食品;1.2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能够危害人体安康的物质;1.3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消费食品;1.4运营用非食品原料消费的食品;1.5运营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能够危害人体安康的物质的食品;1.6运营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消费的食品。

2.违犯条款2.1«食品平安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制止消费运营以下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一〕用非食品原料消费的食品或许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能够危害人体安康物质的食品,或许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消费的食品;3.处分依据3.1«食品平安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违犯本法规则,有以下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立功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视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消费运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消费运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一〕用非食品原料消费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能够危害人体安康的物质,或许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消费食品,或许运营上述食品。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一、案由及处罚依据1.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案由: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

处罚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一款规定,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2.销售超过保质期食品案案由:销售超过保质期食品,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

处罚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规定,销售超过保质期食品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3.添加非食用物质案案由:添加非食用物质,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处罚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五条第一款规定,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4.使用过期食品添加剂案案由:使用过期食品添加剂,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处罚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五条第二款规定,使用过期食品添加剂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5.虚假宣传案案由:虚假宣传,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

处罚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虚假宣传的,责令改正,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6.不按照规定进行食品安全检验案案由:不按照规定进行食品安全检验,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

处罚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不按照规定进行食品安全检验的,责令改正,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二、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查阅相关附件以了解案件详细情况。

附件1: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调查报告附件2:销售超过保质期食品案件调查报告附件3:添加非食用物质案件调查报告附件4:使用过期食品添加剂案件调查报告附件5:虚假宣传案件调查报告附件6:不按照规定进行食品安全检验案件调查报告三、法律名词及注释1.食品安全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 南京廖华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 南京廖华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南京廖华范本(风格一):1. 行政处罚案由1.1 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1.1.1 使用过期食品材料生产食品1.1.2 虚假标注食品成分1.1.3 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1.1.4 不按照规定存储食品1.2 违反食品安全管理规定1.2.1 未按规定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1.2.2 未建立和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2.3 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未及时报告2. 处罚依据2.1 食品安全法第X条2.1.1 生产、销售过期食品的2.1.2 生产、销售虚假标注食品成分的2.1.3 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的2.2 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第X条2.2.1 未按规定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2.2.2 未建立和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2.2.3 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未及时报告的附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处罚决定书法律名词及注释:- 食品安全法:指国家和地方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 生产:指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一切与食品直接相关的活动。

- 销售:指供应、出售、供应出售等一切与食品的供应和贸易相关的活动。

- 卫生标准:指食品在生产、销售、存储等各个环节中必须符合的相关卫生要求。

- 监督管理:指对食品生产、销售、贮存等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行为。

范本(风格二):1. 行政处罚案由1.1 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1.1.1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食品材料1.1.2 对食品成分进行虚假标注1.1.3 生产和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1.1.4 未按照规定存储食品1.2 违反食品安全管理规定1.2.1 未按照规定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1.2.2 未建立和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2.3 未及时报告食品安全违法行为2. 处罚依据2.1 食品安全法第X条2.1.1 认定生产、销售过期食品2.1.2 认定虚假标注食品成分2.1.3 认定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2.2 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第X条2.2.1 认定未按照规定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2.2.2 认定未建立和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2.2.3 认定未及时报告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附件: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行政处罚决定书法律名词及注释:- 食品安全法:指国家和地方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生产加工环节:包括未经许可生产食品、生产使用非食品原料制作食品、使用不合格原料等行为。

二、销售环节:包括销售过期食品、销售伪劣食品、销售无产地证的食品等行为。

三、广告宣传环节:包括发布虚假广告、违规宣传产品功效等行为。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的依据主要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

对于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企业或个人,相关的监管部门将依据以上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处罚。

一般而言,处罚的形式包括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通报批评、行政拘留等。

总之,食品安全行政处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食品安全,惩罚违规者,保障消费者权益。

希望相关企业和个人能够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生产和销售合格安全的食品产品。

食品安全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食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涉及到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鉴于这一重要性,各国都建立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违反规定的企业或个人进行行政处罚。

以下将继续讨论食品安全行政处罚的案由和处罚依据。

首先,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是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

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包括未经许可生产食品,使用不合格原料,以及生产使用非食品原料制作食品等。

这些行为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不达标,甚至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针对这些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可以对企业采取责令停产停业、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等措施,以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和保障食品安全。

其次,销售环节也是食品安全的重点监管对象。

销售过期食品、销售伪劣食品、销售无产地证的食品等行为,会直接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根据《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对于这些违规行为,监管部门通常会采取罚款、责令停业等处罚措施,以有效遏制此类违法行为的发生。

新食品安全法56种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

新食品安全法56种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

新食品安全法56种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第一种违法情形: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

1.案由: 1.1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从事食品生产活动;1.2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1.3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

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

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

但是,销售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许可。

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款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第二种违法情形: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经营上述食品。

1.案由: 1.1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 1.2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1.3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1.4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 1.5经营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食品; 1.6经营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2.违反条款 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3.处罚依据 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经营上述食品。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doc 60页)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doc 60页)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汇总洋县戚氏街道办事处食药所2016年4月18日目录1、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 (7)2、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经营上述食品。

(7)3、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8)3、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10)5、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11)6、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其制品。

(12)7、经营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13)8、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14)9、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15)10、生产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1511、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16)12、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18)13、生产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 (19)14、生产经营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2015、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21)16、生产经营未按规定注册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或者未按注册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组织生产。

(22)17、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或者同一企业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法》行政处罚案由及处罚依据第一种违法情形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

1 案由1.1 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从事食品生产活动;1.2 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经营活动;1.3 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

2 违反条款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

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

但是,销售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许可。

3 处罚依据3.1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款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第二种违法情形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经营上述食品。

1 案由1.1 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1.2 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1.3 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1.4 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1.5 经营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食品;1.6 经营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2 违反条款2.1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3 处罚依据3.1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经营上述食品。

第三种违法情形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1 案由1.1 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1.2 生产经营农药残留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1.3 生产经营兽药残留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1.4 生产经营重金属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1.5 生产经营污染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1.6 生产经营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1.7 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添加剂;1.8 生产经营农药残留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添加剂;1.9 生产经营兽药残留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添加剂;1.10 生产经营重金属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添加剂;1.11 生产经营污染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添加剂;1.12 生产经营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添加剂。

2 违反条款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3 处罚依据3.1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一)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第四种违法情形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1 案由1.1 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

1.2 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2 违反条款2.1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五项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五)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3 处罚依据3.1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二)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第五种违法情形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1 案由1.1 生产经营腐败变质的食品;1.2 生产经营油脂酸败的食品;1.3 生产经营霉变生虫的食品;1.4 生产经营污秽不洁的食品;1.5 生产经营混有异物的食品;1.6 生产经营掺假掺杂的食品;1.7 生产经营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1.8 生产经营腐败变质的食品添加剂;1.9 生产经营油脂酸败的食品添加剂;1.10 生产经营霉变生虫的食品添加剂;1.11 生产经营污秽不洁的食品添加剂;1.12 生产经营混有异物的食品添加剂;1.13 生产经营掺假掺杂的食品添加剂;1.14 生产经营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添加剂。

2 违反条款2.1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六项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3 处罚依据3.1《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四项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四)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第六种违法情形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其制品。

1 案由1.1 经营病死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生产经营其制品;1.2 经营毒死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生产经营其制品;1.3 经营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生产经营其制品。

2 违反条款2.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七项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七)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3 处罚依据3.1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三)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其制品。

第七种违法情形经营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1 案由1.1 经营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肉类;1.2 经营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不合格的肉类;1.3 生产经营未经检验的肉类制品;1.4 生产经营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2 违反条款2.1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八项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八)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3 处罚依据3.1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四)经营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第八种违法情形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1 案由1.1 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的食品;1.2 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1.3 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1.4 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

2 违反条款2.1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十项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3 处罚依据3.1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五项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五)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第九种违法情形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1 案由1.1 生产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的食品;1.2 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经营的食品。

2 违反条款2.1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十二项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十二)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3 处罚依据3.1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五项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五)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第十种违法情形生产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1 案由1.1 生产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1.2 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1.3 生产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添加剂;1.4 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添加剂。

2 违反条款2.1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九项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九)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3 处罚依据3.1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一)生产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第十一种违法情形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1 案由1.1 生产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1.2 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1.3 生产无标签的食品添加剂;1.4 经营无标签的食品添加剂;1.5 生产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1.6 经营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1.7 生产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添加剂;1.8 经营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添加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