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20秋《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849
大工19秋《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答案】

19秋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学习中心: 姓 名: 学 号:题目一:底部剪力法。
钢筋混凝土5层框架经质量集中后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各层高均为3m ,集中于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1500kN G =,2550kN G =,3580kN G =,4600kN G =,5450kN G =。
结构阻尼比0.05ξ=,自振周期为10.55s T =,Ⅰ1类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
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3580kN=2550kN =1500kN=(a )计算简图4600kN=5450kN=解: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1.4-1.2知,8度多遇地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时αmax =0.24,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阻尼比为0.05)Ⅰ类场地:α1=)(1T T g r×η2×αmax =)55.025.0(9.0×1.0×0.24=0.109≈0.11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 5.2.1知,T 1=0.55s >1.4T g =1.4×0.25=0.35s地震特征周期分期的特征周期值(s )取δn =0.08T 1+0.07=0.08×0.55+0.07=0.114 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α1Geq=0.114×(450+600+580+550+500)×85%=259.69KN顶部附加地震水平作用:因为T1=0.55>1.4Tg=0.35,则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054.001.055.008.001.008.011=+⨯=+=-T n δkNF F Ek n n 02.1469.259054.011=⨯==∆--δ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i =HG FH G jjnEK ii∑-)1(δ(i=1,2,3……)。
大工20春《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参考答案

大工20春《工程抗震》大作业及要求
注意:从以下五个题目中任选两个进行解答(注意:从题目一、二中选择一道计算题,并从题目三、四、五中选择一道问答题,
分别进行解答,不可同时选择两道计算题或者问答题);解
答前,需将所选题目复制(使老师明确你所选的题目)。
题目二:地基液化指数计算。
某7层住宅楼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深在地面下2m,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典型地层条件如下表所示,拟建场地地下水深度为1.00m。
试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计算场地的液化指数。
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1)计算:
=6.0,判别深度为据4.3.3条,4.3.4条:第2层和第4层可判为不液化,N
15m。
Ncr=N0[0.9+1.0(ds-dw)]pc
/3。
大工20春《工程抗震》大作业及要求

大工20春《工程抗震》大作业及要求 注意:从以下五个题目中任选两个进行解答(注意:从题目一、二中选择一道计算题,并从题目三、四、五中选择一道问答题,分别进行解答,不可同时选择两道计算题或者问答题);解答前,需将所选题目复制(使老师明确你所选的题目)。
题目一:底部剪力法。
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下图所示,处于8度地区(地震加速度为0.2g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 0.16α=),Ⅰ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g 0.25s T =),结构阻尼比0.05ξ=。
基本自振周期10.433s T =。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表如下所示。
要求: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在多遇地震下作用在结构各楼层上的水平地震作用力。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表 ()g s T1g 1.4T T > 1g 1.4T T ≤ 0.35≤10.080.07T + 不考虑0.35~0.5510.080.01T + 0.55> 10.080.02T -题目二:地基液化指数计算。
某7层住宅楼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深在地面下2m,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典型地层条件如下表所示,拟建场地地下水深度为1.00m。
试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计算场地的液化指数。
题目三:什么是抗震概念设计?包括哪些方面?题目四:一般结构应进行哪些抗震验算?题目五:框架梁和柱的纵筋、箍筋配置分别有哪些要求?作业具体要求:1. 封面格式(见文件最后部分)封面名称: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字体为宋体加黑,字号为小一;姓名、学号、学习中心等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三号。
2. 文件名大作业上交时文件名写法为:[姓名奥鹏卡号(学号)学习中心](如:戴卫东101410013979浙江台州奥鹏学习中心);离线作业需用word文档写作,不要提交除word文档以外的文件,word文档无需压缩。
以附件形式上交离线作业(附件的大小限制在10M以内),选择已完成的作业(注意命名),点提交即可。
大工20秋《工程抗震》在线作业1答卷

大工20秋《工程抗震》在线作业1答卷大工20秋《工程抗震》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1.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2.根据烈度概率分析,基本烈度比多遇烈度约高1.55度。
3.一般来说,在近场内,基岩上的加速度峰值大于软土场地上的加速度峰值。
4.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的概率(10%)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5.在确定土层覆盖层厚度时,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其上部各土层剪切波速2.5倍的土层,且该层及其下卧各层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时,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6.《抗震规范》明确规定对于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建筑,不应建造丙类建筑。
7.工程抗震主要考虑对构造地震的抗震设防问题。
二、判断题8.在一次地震中,烈度只有一个,而震级随着地点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错误。
9.欧亚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带,全球80%的地震发生在这条带上。
错误。
10.地震作用时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比地基土的静承载力小。
错误。
11.一个n自由度体系,有n+1个自振圆频率。
错误。
12.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的丁类建筑物,应采用全部消除液化沉降的抗液化措施。
错误。
13.在选择抗震有利的建筑场地和地基时,应选择较厚的场地覆盖层。
错误。
14.一般体系阻尼比越小,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正确。
15.结构的地震反应是一种动力反应,其大小仅与地面运动有关。
错误。
16.地震震级相差一级,地面最大位移相差10倍,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相差约32倍。
正确。
(完整版)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1:底部剪力法。
钢筋混凝土5层框架经质量集中后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各层高均为3m ,集中于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1500kN G =,2550kN G =,3580kN G =,4600kN G =,5450kN G =。
结构阻尼比0.05ξ=,自振周期为10.55s T =,Ⅰ1类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
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3580kN=2550kN =1500kN=(a )计算简图4600kN=5450kN=解: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1.4-1.2知,8度多遇地震,αmax=0.16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Ι类场地,取Tg=0.25s Tg=0.25<T1=0.55s <5Tg=1.25sα1=(Tg/T1)r η2αmax =(0.25/0.55)0.9×1.0×0.16=0.079≈0.08 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2.1知,T 1=0.55s >1.4Tg=1.4×0.25=0.35s 取δn=0.08 T1+0.07=0.08×0.55+0.07=0.11 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 =α1Geq=0.08×(500+550+580+600+450)×85%=182.2KN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i=G i H i F EK (1-δn)/∑G j H j (i=1,2,3…n)∑G j H j =500×3 +550×6+580×9+600×12+450 ×15=23970KN ·m F 1=[500×3×182.2×(1-0.11)]/23970=10.15KN F 2=[550×6×182.2×(1-0.11)]/23970=22.32KN F 3=[580×9×182.2×(1-0.11)]/23970=35.31KN F 4=[600×12×182.2×(1-0.11)]/23970=48.71KN F 5=[450×15×182.2×(1-0.11)]/23970=45.66KN 计算各楼层的层间地震剪力V 1= F 1+ F 2+ F 3+ F 4+ F 5=10.15+22.32+35.31+48.71+45.66=162.15KN V 2= F 2+ F 3+ F 4+ F 5=22.32+35.31+48.71+45.66=152KN V 3= F 3+ F 4+ F 5=35.31+48.71+45.66=129.68KN V 4= F 4+ F 5=48.71+45.66=94.37KN V 5=F 5=45.66KN题目3:怎样判断土的液化?如何确定土的液化严重程度,并简述抗液化措施。
大工秋工程抗震大作业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目二:底部剪力法。
某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域,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场地类别为U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结构层高和重力代表值见下图。
取一榀典型框架进行分析,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5s。
要求: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G4 =500kN qmG3 = 800kN 1mG2 =800kN <►G =1000kN <mz/77山解: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1.4-1与表5.1.4-2知,8度多遇地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a max=0.24;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U类场地,取Tg=0.4s Tg=0.4 v T i=0.5s v 5Tg=2sr 0 9a i=( Tg/T i) n 2 a max= (0.4/0.5 ) .x 1.0 x 0.24=0.196已知Tg=0.4s,T i=0.5s v 1.4Tg=1.4 x 0.4=0.56s,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2.1 可知取S n=0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a i Geq=0.196X( 500+800+800+1000 x 85%=516.46KN 又已知H1=5m H2=9m H3=13m H4=17m,nG j H j =1000 x 5+800X 9+800X 13+500X 17=31100KN- mj m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nF i=GHF Ek(1- S n)/ 'G jH j (i=1,2,3 …n)j 二F1=[1000 x 5x 516.46 x (1-0)]/ 31100=83.03KNF2=[800 x 9x 516.46 x (1-0)]/ 31100=119.57NF3=[800 x 13x 516.46 x (1-0)]/ 31100=172.71KNF4=[500 x 17x 516.46 x (1-0)]/ 31100=141.15N题目三:简述抗震设防中“三水准两阶段设计”的内容。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20秋在线作业2答案

1.计算位于9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Ⅱ类场地上的,平板型网架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时,其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应取为()。
A.0.10B.0.12C.0.15D.0.20答案:C2.砌体房屋墙体出现斜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强度不足。
A.抗拉B.抗压C.抗剪D.抗扭答案:C3.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最大地震反应,如果采用直接由各振型最大反应叠加估计体系最大反应,结果会()。
A.偏大B.偏小C.相等D.不确定答案:A4.基本烈度为6度时,对应的地震系数为()。
A.0.05B.0.10C.0.20D.0.40答案:A5.计算楼层的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时,宜乘以()的竖向地震动力效应增大系数。
A.1.2B.1.3C.1.4D.1.5答案:D6.结构的总地震反应以()反应为主。
A.高阶振型B.低阶振型C.中间阶振型D.任意阶振型答案:B7.地震烈度为8度时,饱和砂土的液化土特征深度为()米。
A.6B.7C.8D.9答案:C8.多层砌体结构柔性楼盖房屋,震害规律是上层破坏重、下层破坏轻。
()A.正确B.错误答案:A9.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A.正确B.错误答案:A10.多层砌体房屋在房屋宽度方向的中部应设置内纵墙。
()A.正确B.错误答案:A11.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是为了防止结构构件的破坏。
()A.正确B.错误答案:B12.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A.正确B.错误答案:A13.竖向地震反应谱与水平地震反应谱完全不同。
()A.正确B.错误答案:B14.确定多层砌体结构计算简图时,当基础埋深较深时,底部固定端取基础顶面。
()A.正确B.错误答案:B15.对于规则、简单的结构,可采用简化的方法进行抗震计算。
()A.正确B.错误答案:A16.鞭梢效应,即局部突出小建筑的地震反应有减弱的现象。
()A.正确B.错误答案:B17.在计算多层砌体房屋地震作用时,应以防震缝所划分的结构单元作为计算单元。
大工20春《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
学习中心:
姓名:
学号:
题目一:底部剪力法。
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下图所示,处于8度地区(地震加速度为0.2g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 0.16α=),Ⅰ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g 0.25s T =),结构阻尼比0.05ξ=。
基本自振周期10.433s T =。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表如下所示。
要求: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在多遇地震下作用在结构各楼层上的水平地震作用力。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表 ()
g s T
1g 1.4T T > 1g 1.4T T ≤ 0.35≤
10.080.07T + 不考虑
0.35~0.55
10.080.01T + 0.55> 10.080.02T - 解:(1)已知结构阻尼比0.05ξ=,第一振型自振周期10.433s T =,g 1g 5T T T <<,因此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0.90.9g 1max 10.250.160.09760.433T T αα⎛⎫⎛⎫==⨯= ⎪ ⎪⎝⎭⎝⎭
(2)计算结构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工程抗震》大作业
题目:题目二和题目四
专业:土木工程
大工20秋《工程抗震》大作业及要求
题目二:底部剪力法。
某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7度区域,场地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结构首层层高4m,其余各层层高3m,经质量集中后,各楼
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
1900kN
G=,2345700kN
G G G G
====,6650kN
G=。
结构的基本周期为,阻尼比为0.05
ξ=。
求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解:由于题意没有设定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值,故而其值默认为,由题意知该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为多遇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查表5.1.4-1知αmax=
由题意知该工程场地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查表5.1.4-2可得:T g=
由题意知钢筋混凝土结构阻尼比ξ=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衰减系数为:γ=+(ξ)/ +6ξ)=
阻尼比调整系数:η2=1+ - ξ) / +ξ)=
则:α1=(T g / T1)r η2 αmax=( / )0. 9 ××≈
因: T g=×=<T1=,<T g=≤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表5.2.1查询得:
δ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