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20春《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参考资料)
大工20春《工程抗震》在线作业1答案43869

5.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对应的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g。 A.0.05 B.0.10 C.0.20 D.0.40 答案:A
6.根据地震时在地面上人的感觉、房屋震害程度、其他震害现象、水平向地面峰值加速度、峰值速 度等将地震烈度分为()。 A.一度到六度 B.一度到八度 C.一度到十度 D.一度到十二度 答案:D
7.抗震设计方法中的第二阶段设计法旨在保证结构满足第()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C
5确 B.错误 答案:B
6.一般地,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7.在确定土层覆盖层厚度时,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不应该从覆盖土层中扣除。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8.对于串联多质点多自由度体系,其第几阶振型,在振型图上就有几个节点。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3.基本烈度是一个地区进行抗震设防的依据。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大工20春《工程抗震》在线作业1
单选题 1.我国采取()度起设防的方针。 A.5 B.6 C.7 D.8 答案:B
2.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设计策略增加结构的延性。 A.墙体配筋 B.强剪弱弯 C.构造柱—圈梁体系 D.强构件弱节点 答案:B
3.抗震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及以上的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A.6 B.7 C.8 D.9 答案:A
判断题 1.诱发地震是由于地表或地下岩石因某种原因突然造成大规模陷落和崩塌时导致小范围的地面震 动。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大工20秋《工程抗震》在线作业2-[学习资料答案]
![大工20秋《工程抗震》在线作业2-[学习资料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9390d2a216147916112868.png)
[大连理工]20秋《工程抗震》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7 道试题,共 35 分)
1.计算位于9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Ⅱ类场地上的,平板型网架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时,其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应取为( )。
A.0.10
B.0.12
C.0.15
D.0.20
解析:快速阅读以上试题,并作答
正确选项:C
2.砌体房屋墙体出现斜裂缝的主要原因是( )强度不足。
A.抗拉
B.抗压
C.抗剪
D.抗扭
解析:快速阅读以上试题,并作答
正确选项:C
3.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最大地震反应,如果采用直接由各振型最大反应叠加估计体系最大反应,结果会()。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不确定
解析:快速阅读以上试题,并作答
正确选项:A
4.基本烈度为6度时,对应的地震系数为( )。
A.0.05
B.0.10
C.0.20
D.0.40
解析:快速阅读以上试题,并作答
正确选项:A
5.计算楼层的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时,宜乘以( )的竖向地震动力效应增大系数。
A.1.2
B.1.3
C.1.4
D.1.5。
大工20春《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参考答案

大工20春《工程抗震》大作业及要求
注意:从以下五个题目中任选两个进行解答(注意:从题目一、二中选择一道计算题,并从题目三、四、五中选择一道问答题,
分别进行解答,不可同时选择两道计算题或者问答题);解
答前,需将所选题目复制(使老师明确你所选的题目)。
题目二:地基液化指数计算。
某7层住宅楼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深在地面下2m,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典型地层条件如下表所示,拟建场地地下水深度为1.00m。
试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计算场地的液化指数。
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1)计算:
=6.0,判别深度为据4.3.3条,4.3.4条:第2层和第4层可判为不液化,N
15m。
Ncr=N0[0.9+1.0(ds-dw)]pc
/3。
大工20春《工程抗震》大作业及要求

大工20春《工程抗震》大作业及要求 注意:从以下五个题目中任选两个进行解答(注意:从题目一、二中选择一道计算题,并从题目三、四、五中选择一道问答题,分别进行解答,不可同时选择两道计算题或者问答题);解答前,需将所选题目复制(使老师明确你所选的题目)。
题目一:底部剪力法。
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下图所示,处于8度地区(地震加速度为0.2g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 0.16α=),Ⅰ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g 0.25s T =),结构阻尼比0.05ξ=。
基本自振周期10.433s T =。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表如下所示。
要求: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在多遇地震下作用在结构各楼层上的水平地震作用力。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表 ()g s T1g 1.4T T > 1g 1.4T T ≤ 0.35≤10.080.07T + 不考虑0.35~0.5510.080.01T + 0.55> 10.080.02T -题目二:地基液化指数计算。
某7层住宅楼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深在地面下2m,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典型地层条件如下表所示,拟建场地地下水深度为1.00m。
试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计算场地的液化指数。
题目三:什么是抗震概念设计?包括哪些方面?题目四:一般结构应进行哪些抗震验算?题目五:框架梁和柱的纵筋、箍筋配置分别有哪些要求?作业具体要求:1. 封面格式(见文件最后部分)封面名称: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字体为宋体加黑,字号为小一;姓名、学号、学习中心等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三号。
2. 文件名大作业上交时文件名写法为:[姓名奥鹏卡号(学号)学习中心](如:戴卫东101410013979浙江台州奥鹏学习中心);离线作业需用word文档写作,不要提交除word文档以外的文件,word文档无需压缩。
以附件形式上交离线作业(附件的大小限制在10M以内),选择已完成的作业(注意命名),点提交即可。
大工20春《工程抗震》在线作业2答案

(单选题)1: 多层砌体结构应尽量避免采用( )。
A: 纵墙承重方案
B: 横墙承重方案
C: 纵横墙承重方案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2: 当长悬臂构件位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的地区时,该构件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可取该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 )。
A: 10%
B: 15%
C: 20%
D: 25%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时,场地的特征周期为( )秒。
A: 0.30
B: 0.35
C: 0.45
D: 0.55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4: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当房屋立面高度差( )以上,宜设置防震缝。
A: 5m
B: 6m
C: 7m
D: 8m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5: 由结构内摩擦及结构周围介质对结构运动的阻碍造成的力为( )。
A: 惯性力
B: 阻尼力
C: 弹性恢复力
D: 振动力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6: 粉土的黏粒含量百分率在8度不小于( )时,可判别为不液化土。
A: 8
B: 10
C: 13
D: 16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7: 当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局部有突出屋面的小建筑的地震作用时,应将小建筑物上。
(完整版)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1:底部剪力法。
钢筋混凝土5层框架经质量集中后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各层高均为3m ,集中于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1500kN G =,2550kN G =,3580kN G =,4600kN G =,5450kN G =。
结构阻尼比0.05ξ=,自振周期为10.55s T =,Ⅰ1类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
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3580kN=2550kN =1500kN=(a )计算简图4600kN=5450kN=解: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1.4-1.2知,8度多遇地震,αmax=0.16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Ι类场地,取Tg=0.25s Tg=0.25<T1=0.55s <5Tg=1.25sα1=(Tg/T1)r η2αmax =(0.25/0.55)0.9×1.0×0.16=0.079≈0.08 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2.1知,T 1=0.55s >1.4Tg=1.4×0.25=0.35s 取δn=0.08 T1+0.07=0.08×0.55+0.07=0.11 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 =α1Geq=0.08×(500+550+580+600+450)×85%=182.2KN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i=G i H i F EK (1-δn)/∑G j H j (i=1,2,3…n)∑G j H j =500×3 +550×6+580×9+600×12+450 ×15=23970KN ·m F 1=[500×3×182.2×(1-0.11)]/23970=10.15KN F 2=[550×6×182.2×(1-0.11)]/23970=22.32KN F 3=[580×9×182.2×(1-0.11)]/23970=35.31KN F 4=[600×12×182.2×(1-0.11)]/23970=48.71KN F 5=[450×15×182.2×(1-0.11)]/23970=45.66KN 计算各楼层的层间地震剪力V 1= F 1+ F 2+ F 3+ F 4+ F 5=10.15+22.32+35.31+48.71+45.66=162.15KN V 2= F 2+ F 3+ F 4+ F 5=22.32+35.31+48.71+45.66=152KN V 3= F 3+ F 4+ F 5=35.31+48.71+45.66=129.68KN V 4= F 4+ F 5=48.71+45.66=94.37KN V 5=F 5=45.66KN题目3:怎样判断土的液化?如何确定土的液化严重程度,并简述抗液化措施。
大工20春《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
学习中心:
姓名:
学号:
题目一:底部剪力法。
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下图所示,处于8度地区(地震加速度为0.2g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 0.16α=),Ⅰ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g 0.25s T =),结构阻尼比0.05ξ=。
基本自振周期10.433s T =。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表如下所示。
要求: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在多遇地震下作用在结构各楼层上的水平地震作用力。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表 ()
g s T
1g 1.4T T > 1g 1.4T T ≤ 0.35≤
10.080.07T + 不考虑
0.35~0.55
10.080.01T + 0.55> 10.080.02T - 解:(1)已知结构阻尼比0.05ξ=,第一振型自振周期10.433s T =,g 1g 5T T T <<,因此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0.90.9g 1max 10.250.160.09760.433T T αα⎛⎫⎛⎫==⨯= ⎪ ⎪⎝⎭⎝⎭
(2)计算结构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大工20春《工程抗震》在线作业1参考资料

大工20春《工程抗震》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7 道试题,共35 分)
1.我国采取()度起设防的方针。
A.5
B.6
C.7
D.8
答案:B
2.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 )设计策略增加结构的延性。
A.墙体配筋
B.强剪弱弯
C.构造柱—圈梁体系
D.强构件弱节点
答案:B
3.抗震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 )度及以上的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A.6
B.7
C.8
D.9
答案:A
4.一般情况下,覆盖层厚度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 )m/s且其下卧各层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 )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A.500,500
B.500,400
C.400,400
D.400,300
答案:A
5.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对应的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 )g。
A.0.05
B.0.10
C.0.20
D.0.40
答案:A
6.根据地震时在地面上人的感觉、房屋震害程度、其他震害现象、水平向地面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等将地震烈度分为( )。
A.一度到六度
B.一度到八度
C.一度到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
学习中心:
姓名:
学号:
题目二:地基液化指数计算。
某7层住宅楼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深在地面下2m,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典型地层条件如下表所示,拟建场地地下水深度为1.00m。
试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计算场地的液化指数。
答: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计算
据第4.3.3条、第4.3.4条:第2层和第4层可判为不液化,N0=6,判别深度为15m
液化点为4.0m和5.5m两点,土层及其权函数关系如下图所示。
4.0m标准贯入点代表的土层范围为自3.0m至(4+
5.5)/2=4.75m,
5.5m标准贯入点代表的深度为自4.75m至
6.0m,据第4.3.5条
液化指数ILE为
题目三:什么是抗震概念设计?包括哪些方面?
答:
由于地震作用的大小和特性以及它所引起的结构反应很难正确估算,所以在抗震设防时,不能完全依赖于计算,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正确的方案设计,这就
称为概念设计。
其主要内容有:选择有利的场地、地基和基础;合理规划,避免发生次生灾害;建筑物的体形和结构力求规整和对称;尽量减轻建筑物的质量,降低其重心;选择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增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延性;遭遇大震时,框架结构不应发生柱铰机构等。
题目四:一般结构应进行哪些抗震验算?
答:
为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规范规定进行下列内容的抗震验算:
①多遇地震下结构允许弹性变形验算,以防止非结构构件(隔墙、幕墙、建筑装饰等)破坏。
②多遇地震下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构件破坏。
③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
“中震可修”抗震要求,通过构造措施加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