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1)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 70 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1、商鞅立信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商鞅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
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
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
”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
然后终于发布法令。
2、田登为郡守田登为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张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本此。
田登是一郡的太守,以别人说到他的名字而愤怒,违者必定受到苔刑,于是举州百姓都称“灯”叫“火”。
正值元宵节张挂彩灯,官吏在市集上张榜,说:“本州依照惯例放火三天。
”所以有人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就是说这个。
后喻在上者可为非作歹,在下者却处处受限。
3、书法家欧阳询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
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
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4、伊犁凿井伊犁城中无井,皆汲于河。
一佐领曰:“戈壁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汲须修绠耳。
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不谬。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伊犁城中没有井,都是从河中汲取水。
一位佐领说:“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
现今城中多有老树,如果它们下面没有水,树怎能存活?”于是拔掉树木靠近树根处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只不过汲水需要长绳罢了。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附答案)

(一)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怪之,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无出水处耳( ) 遽.辞不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尔,是欺之也。
3.“卖宅”一事反映出陆元方怎样的品质?(二)父善游楚人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正带着)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婴儿啼。
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急(立即)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违反常理)矣。
1.请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楚人有过.于江上者( ) 而欲投之.江中( )2.“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急善游哉?”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3.这则短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请简要地写出来。
(三)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做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教以书.字()及其稍长.()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什么?他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促进了他的成长?参考答案:(一)陆元方卖宅1.只是;于是。
2.不这样做(说),是欺骗对方。
3.正直,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以诚信为本,为人刚正不阿等。
(二)父善游1.经过;代词,代“小孩”或“婴儿”。
2.即使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他的)孩子难道就擅长游泳了吗?3.任写一条,言之成理即可。
1)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
决不能强迫他人去做他做不了的事。
2)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或事物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因人而异。
3)做事不能只凭主观臆断。
4)“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将会酿成大错。
(完整版)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二)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①窃入学舍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痴(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2.翻译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三)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①席而啖菱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参考答案:一、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惠)。
孔君平(诣指)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________。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
”[1]在上面的“________”上把这篇短文补充完整。
[2]文中括号里的汉字哪个合适,在原文中用√标出来。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乃:__________示:__________[4]文中最能体现杨氏之子语言巧妙的句子是哪一句?请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匡衡苦学[汉]刘歆匡衡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①。
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③大姓④文不识⑤,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⑥,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⑦以书,遂⑧成大学⑨。
注释:①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逮,及.达到。
②穿壁:在墙上打洞。
穿,凿。
③邑人:同县的人。
④大姓:大户人家。
⑤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⑥佣:做工。
⑦资给:资助,供给。
⑧遂:于是,就。
⑨大学:大学问家。
[1]下列词语中的“逮”与“邻居有烛而不逮”中的“逮”意思相同的是()A.私逮刑讯B.狗逮老鼠C.逮捕犯人D.力有不逮[2]“主人怪问衡”主人“怪”的原因是()A.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B.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C.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D.(匡衡)勒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3]结合上下文和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1)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匡衡身上,你发现了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小古文阅读。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30篇)一、愚人篇1.永县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 水暴甚, 有五六氓, 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 船破, 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不应, 摇其首。
有顷, 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 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 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练习】1. 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___________________(2)乘小船绝.湘水 ___________________(3)吾腰.千钱 ___________________(4)有顷, 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且死, 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 渡河而亡其舟, 栖于浮苴(jū)上号焉。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 久阔①不复来, 广问其故, 答曰: “前在坐, 蒙赐酒, 方欲饮, 见杯中有蛇, 意甚恶之, 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 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 谓客日: “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 “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 客豁然意解, 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久阔: 久别不见。
②河南: 郡名, 乐广担任河南尹。
③听事: 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 角弓, 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kē): 久治不愈的病。
疴, 重病。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 分别很久不见再来, 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 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 承蒙你给我酒喝, 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 看见杯中有一条蛇, 心里十分恶心, 喝了那杯酒后, 就得了重病。
”当时, 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 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 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 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 朋友心情豁然开朗, 疑团突然解开, 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尝: 广问其故故:2、既饮而疾疾: 沉疴顿愈愈: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乐广再次招待, 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B.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C.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 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
答案:1.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
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
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初竖执之, 不可入, 横执之, 亦不可入, 计②无所出。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因为既有不可陷之盾,又有无不陷之矛,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养了一只猎犬,名叫“的尾”,每次都跟着他。
有一次,XXX来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犬咬死了蛇,但XXX却昏迷不醒。
犬在路上不停地彷徨吠叫,家人跟着犬来到了江边,发现了XXX。
XXX被救回家后,犬连续两天都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犬格外珍爱,把它当成亲戚一样看待。
3.改写后的启示自相矛盾的行为会让人难以相信你所说的话。
而狗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是无私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珍惜。
XXX而学,夜以继日,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这是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
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多人像古人一样,不辞辛劳,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人生。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将“炳烛而学”改成现代汉语。
3.请简述你认为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以及当今社会中勤奋追求知识的人们的事例。
2.用现代汉语表达为“夜以继日地研究,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3.勤奋好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研究和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同时,勤奋好学也是一个人塑造自己品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1.(1)置之:放在(2)操之:使用,操作(3)宁信:更相信(4)自信:自己的判断和感觉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翻译为“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XXX最可笑的言行是忘记带量好的尺码,而返回家取尺码,最终错过了买鞋子的机会。
4.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既要信任自己的能力,也要依靠客观的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一、小升初民校联考题回放1、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里填上序号。
(4分)()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田者。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008年广州市十六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2、《学弈》中“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援”是的意思。
由这个学弈的人学习态度,我想到了这个成语。
(2分)——2010年广州市十七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3、《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的依据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2分)——2011年广州市十三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2012广州市民办初中(五校联考)新生入学检测题二、小学四篇文言文复习(一)《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见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1、写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二)《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见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1、成语出自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中是的知音,从“”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
3、高山流水比喻,人们把知音比作的人。
4、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三)《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见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1、理解词语意思。
诲:惟:援:俱:2、“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多次,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的意思。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一人虽听之.。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虽与之.俱学。
()3、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回答问题你知道《学弈》中的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四、《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见六年级主文下册第1课)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故去人近:及日中:①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①孔子不能决也。
②孰为汝多知乎?3、两小孩辩斗的原因一儿认为原因是:一儿认为原因是:4、有关《两小儿辨日》中的科学知识。
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
造成的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射大地,中午太阳射大地。
三、课外文言文理解(一)精卫填海——《山海经》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填空。
“精卫”的样子是它是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二)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楚人刻舟求剑的结果,原因是(用文中原话回答):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理解词句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邓林”是指:2、夸父追日象征着:(四)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理解词句意思。
履:度:遂:何不试之以足?宁信度,无自信也。
2、这是一则故事,告诫我们做事(五)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1、理解词句意思。
短:“更”的读音是():“不肖”的“肖”读音():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了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
我知道成语的的意思是:2、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晏子是一个的人。
(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词)(六)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填空,理解词句意思。
鬻():誉:其矛:其人:其人弗能应也。
2、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七)揠苗助长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⑤矣!予⑥助苗长矣。
”其子趋⑦而往⑧视之,苗则槁⑨矣。
注释: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②长(zhǎng)——生长,成长。
③揠(yà)——拔。
④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⑤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⑥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⑦趋:快走。
⑧往——去,到……去。
⑨槁(gǎo):草木干枯。
1、根据注释把全文写成白话文。
2、“予”在文中指“我”,读音是()。
这个寓言故事教育我们做事要(八)为学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作者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
1、理解词句意思。
本文第一段使用了、修辞手法。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句子的意思是:2、作者讲述了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事、求学问只要,就的道理。
(九)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1、读故事我知道女娲以补天,我觉得女娲是的人。
2、用自己的话翻译。
附:参考答案1、顺序为:4、1、3、22、引,拉;三心二意。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4、(1)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断绝再,重新(一)《杨氏之子》1、yì拜见 wèi 杨氏子孔君平 yìng yuē2、慧非常聪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在明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后,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杨梅不是我家果”的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二)《伯牙绝弦》1、高山流水钟子期俞伯牙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2、知音难觅3、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真正了解自己4、钟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摔碎了他心爱的琴,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三)《学弈》1、教导只引、拉一起2、①的②指弈秋的教导③指天鹅④他,指前一个人3、①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②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4、是因为他的学习态度不好。
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四、《两小儿辩日》1、原因离人的距离近到了中午的时候2、①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②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4、一样的误差、错觉斜直(一)精卫填海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2、持之以恒、艰苦奋斗(二)刻舟求剑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三)夸父追日1、夸父与太阳竞跑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化成桃林2、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四)郑人买履1.鞋子量长短于是你为什么不用脚试试呢?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寓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五)晏子使楚1、身体矮小gēng 改变xiào 品德不好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齐国难道没人吗,派你作为使者?比喻2、热爱祖国、能言善辨、机智勇敢六)自相矛盾1、yù卖夸耀他的矛那个人那人不能回答了。
2、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
(七)揠苗助长1、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2、yú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好心办坏事。
(八)《为学》1、设问、对比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学它,那么难的也变得容易了;不学,那么容易的也变得难了。
2、两个和尚去南海的经验个勤奋努力,奋发向上成功(九)女娲补天1、五色石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
2、在很早很早以前,但又在盘古时期的开天辟地之后,天的四周塌下来了,与地连在了一起。
包括九州在内的中国版图并不完整,它们并非完全相连接的一个整块。
天,不是完整的天。
地,不是完整的地。
尚有天地未分,互相粘连的地方。
有时,冲天烈火熊熊燃烧,森林大火蔓延不息。
有时,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很多地面被水覆盖,到处是一片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