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1课时)化学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导学案1鲁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2.1化学反应的方向课件鲁科版选修4

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2.1化学反应的方向课件鲁科版选修4

知识回顾
1. 根据是否有外力作用,过程可分为自发过程和非自发过程。自发过程是在一定条件下,
不借助外力而自发进行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现象的发生,你认为是自发过程的是 A.水由高处往低处流
( AB )
B.气温升高冰雪融化
C.室温下,水自动结成冰
D.生锈的铁变光亮
(2)自发过程具有的特点
①体系趋向于从 高能 状态转变为 低能 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者 释放 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 有序 自发转变为 无序 的倾向。
知识回顾
2. 有下列化学反应:①白磷自燃、②氯化氢分解、③煤燃烧、④钠与水反应、⑤酸碱中和反
应,其中属于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简称自发反应)的是 ①④⑤ 是 ①③④⑤ 。
,属于放热反应的
归 纳
常见的放热反应:
总 1.大多数化合反应。2 .燃烧反应。3 .中和反应。
结 4 .金属和酸的反应。5 .铝热反应。
学习探究
2.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与熵变的关系 (1)熵的概念 自发过程的体系趋向于由有序转变为无序,体系的混乱度增大。体系的混乱度 常用熵来描述,熵的概念是表示体系的不规则或无序状态程度的物理量,其符 号(2)为影S响。熵熵大值小越的大因,素体系的混乱度越大。 ①同一条件下,不同的物质熵值不同。
②同一物质的熵与其聚集状态及外界条件有关,如对同一种物质不同状态时 熵值大小为S(g)>S(l)>S(s)。 (3)熵判据 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即熵变(符号ΔS)大于零, 这个原理叫做熵增原理。在用熵变来判断过程的方向时,就称为熵判据。 ①当ΔS>0时,反应为熵增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
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2.3 化学反应速率(第1课时)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鲁

高中化学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2.3 化学反应速率(第1课时)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鲁

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2.3 化学反应速率(第1课时)化学反应速率教案鲁科版选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2.3 化学反应速率(第1课时)化学反应速率教案鲁科版选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2.3 化学反应速率(第1课时)化学反应速率教案鲁科版选修4的全部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掌握化学反速率的计算。

3.掌握化学反速率的测定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体会化学是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教学重点:化学反速率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课本上的例子说明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具有利用价值不仅决定于它是否有可能发生以及反应进行的程度,还决定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要想有效地控制化学反应,必须要了解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并能定量分析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一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下节课我们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板书】第3节化学反应的速率【思考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回答】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思考2】如何比较化学反应的速率【学生】反应物消耗的快慢或生成物增加的快慢【思考3】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速率【活动•探究】学生阅读P55【投影】实验的图片。

高中化学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2.2 化学反应的限度课件 鲁科版选修4.ppt

高中化学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2.2 化学反应的限度课件 鲁科版选修4.ppt
5
在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2和3mol H2发生反应
正向反应
N2(g) + 3H2 (g) 逆向反应
2NH3(g)
对于以上反应,请分析:
(1)当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 度哪个大? 反应物浓度最大,生成物浓度为零。
(2)当反应刚开始时,正反应与逆反应哪个
反应速率大? 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化学反应限度
在一定条件下,化学 反应所能进行的最大 程度
1
一、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 既能向正反应方
向进行,同时也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符号:
催化剂
2SO2+O2 △ 2SO3
3、可逆反应的特点
(1)、同一条件 同时进行(两同)
2
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
催化剂
△ 2SO3
随堂练习3
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 NH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B )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
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最后减小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后 保持恒定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 13
化学平衡的标志
4、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AC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2C(g)
B、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
C、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 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14
化学平衡的标志

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

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

若各物质的浓度为c时,定温下反应的吉布斯能变
△G = △Gc + RTlnQc =-RTlnKc + RTlnQc = RTlnQc /Kc Qc = [(cG/c)g (cH/c)h]/[(cD/c)d(cE/c)e)]
同理,反应的 Qc < Kc ,可以自发; Qc = Kc,平衡; Qc > Kc, 非自发
式中,Qp—反应体系中物质的压强商,其大小由始终态时反应物质的压强 决定;必需用标准平衡常数K 。 Qp = [(pG/p)g (pH/p)h]/[(pD/p)d/ (pB/p)e]非平衡 • 等T、p,不做非体积功,可由△G(<0;=0;>0)判断反应方向:
Qp< K ,可以自发; Qp = K ,平衡; Qp > K , 非自发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第1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二、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Clausius 1850年提出,将可逆热温商命名为熵: dS = Q可/T
S = Q可/T= Q可/T
过程的熵变S只取决于始终态,定义一个新的热力学函数熵S。 • S与体系混乱度的关系;体系达到平衡状态时熵值最大;许多常见自发过
随温度T变化,△H(T)和△S(T)的变化率是不同的!
• 若设△rCp=0,则△H、△S与T无关,可近似估算反应的转折温度: △H -T△S =0 ; T =T转折时,反应达到平衡,得 T转折= △H/△S;
若T > T转折时, △H -T△S < 0, 反应可以进行。
而T < T转折时, △H -T△S > 0, 反应正向不能进行。 以上判断的前提是:等温、等压、不做非体积功。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第1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精品课件

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精品课件

不同化学反应 的速率
反应物本身性质 (内因最主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同一化学反应 的速率
? 外界条件
(外因)
浓度
温度
影响化学反应速 率的外界因素
催化剂
压强(气体) 颗粒大小
实验1:探究不同金属与相同酸反应的速率
实验内容:在两支试管内分别加入5 mL 0.5 mol/L的盐酸, 再分别放入表面积相同的铜片、镁片,观察金属片上是否 有气泡产生以及产生气泡的快慢。 实验现象:铜片上无气泡产生,镁片上产生气泡且较快
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 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 对于反应: aA + bB = cC+ dD
V (A)︰V (B)︰V (C)︰V (D)=a︰b︰c︰d
(1)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非瞬时速率
(2)起始浓度不一定按比例,但是转化浓度一定按比例
结论:在相同条件下,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越快。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2:镁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快慢比较
实验内容:取两支试管,分别放入一块质量、表面积均相等的镁片 然后分别加入5 mL 0.5 mol/L和5 mL 3 mol/L的盐酸,观察比较两试 管内镁片上产生气泡的快慢。
实验现象:加0.5 mol/L盐酸者产生气泡较慢,加3 mol/L 盐酸者产生气泡较快。
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越 大反应越快。
实验5: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内容:取两支同样大小、洁净的试管,各装入5 mL3% 的H2O2溶液,再向一支试管内加入少量MnO2粉末,观察 并比较两支试管内产生气体的快慢。
实验现象:未加MnO2试管内无明显变化,另一支试管内 有大量气体产生 结论:MnO2可加速H2O2的分解,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 剂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2.2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课件鲁科选修4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2.2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课件鲁科选修4

2、平衡常数K有单位,且K的单位与反应式的书写也 有关系。
3、有纯固体或纯液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它们的浓度视 为常数,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只有溶液和气体 的浓度列入 表达式。
注意:K的值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无关,只随温度变 化而变化
巩固练习
在2000K时,反应CO(g)+1/2O2(g) 的平衡常数为K1,则相同温度下反应
对于任一可逆反应:
aA(g)+bB(g) cC(g)+ dD(g)
浓度商表达式。
cc (C) c d(D) Q=
ca (A) c b(B)
如何利用Q和K的相对大小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 衡或反应进行的方向
cc (C) c d(D)
[C]c[D]d
Q=
ca
(A) c
b(B)
K=
[A]a[B]b
K的意义
则在该温度下,两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程度之间的关系为 ( B ) A、①>② B、①<② C、① =② D、不能确定
三、平衡常数的应用
1、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估计反应的可能性。 K值越大,反应越完全; K值越小,反应越不完全。
2、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判断反应是否达 到平衡状态
知识点击
化学反应任意 时刻,产物浓 度系数次方的 乘积与反应物 浓度系数次方 的乘积之比称 为浓度商,用 符号Qc表示。
实验测得反应H2(g)+ I2(g) 2HI(g)在698.6K 时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
初始浓度(mol/L)
C0(H2)
平衡浓度(mol/L) [H2]
0.001831 0.003560
0.01067
0.01135 0.01134 0 0
C0(I2) 0.01196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课件ppt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课件ppt高中化学必修二

【易错提醒】 (1)化学平衡的实质是同种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用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 状态时,要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转化为同种物质的速率进行比较。
(2)利用v(正)=v(逆)>0判断平衡状态时注意:反应速率 必须是一正一逆,不能都是v(正)或都是v(逆)。
(3)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正下反应
方向逆和反应
方向均能
进行的化学反应。
(4)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用“
”连
接而不用“===”。
高温高压
(5)实例:工业合成氨的反应: N2+3H2 催化剂 2NH3
(6)特点 ①相同条件下,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不能完全转化,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反应物的转 化率小于100%。
4.利用密度判断化学平衡时,不仅要看化学方程式的特点(质量变化 和物质的量的变化),还要看容器的特点(容器容积不变还是可变)。
三、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希望促进 有利的化学反应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 这就涉及到反应条件的控制
1.目的:
必修2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2.化工生产中反应条件的调控: (1)考虑因素: 化工生产中调控反应条件时,需要考虑控制反应条件 的_成__本__和__实__际__可__能__性_。
②平均量: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量、密度。 ③其他:平衡体系的颜色。
化学平衡状态判断“三关注”“一等一不变” (1)三关注: ①关注反应条件,是恒温恒容,恒温恒压,还是绝热恒容 容器; ②关注反应特点,是等体积反应,还是非等体积反应; ③关注特殊情况,是否有固体参加或生成,或固体的分解 反应。
(2)一等一不变:
——《现代汉语词典》

人教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第1课时 参考教案

人教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第1课时 参考教案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第1课时◆本章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1)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

同时,本章内容又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因此,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及其条件控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理。

本章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生通过学习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与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引入新型化学电池开发与利用的知识,学生将对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有更多的体会;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学习与讨论,学生将对化学反应的条件有更深的认识。

这些都会增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及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状态。

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在此只点出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其主要原因,并笼统地将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能量归结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不予深究。

关于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或电能的转化,以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电池,主要考虑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阶段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1课时化学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会根据化学反应书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2.能根据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

【学习过程】
一、化学平衡常数
1.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的相互转化是一个可逆反应:2NO 2(g) N2O4(g),在298K,如果用不同起始浓度的二氧化氮或四氧化二氮进行反应,平衡后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1)请根据表中已知数据填写空格:
(2)化学平衡常数
①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K表示)。

②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a A(g)+b B(g) c C(g)+d 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________________。

2.下表为N 2(g)+3H2(g) 2NH3(g)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由上表数据分析可知:
(1)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下同)反应。

(2)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

【归纳总结】
1.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
(1)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液态水的浓度、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写。

例如:
C(s)+H 2O(g) CO(g)+H 2(g)
K =________;
FeO(s)+CO(g)Fe(s)+CO 2(g) K =________; I 2(aq)+I -
(aq)
I -
3(aq) K =________。

(2)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

例如:N 2(g)+3H 2(g) 2NH 3(g)的平衡常数为K 1,12N 2(g)+3
2
H 2(g)
NH 3(g)的平衡常数
为K 2,NH 3(g)
12N 2(g)+3
2
H 2(g)的平衡常数为K 3。

写出K 1和K 2的关系式:________; 写出K 2和K 3的关系式:________; 写出K 1和K 3的关系式:________。

2.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常数只与________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二、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其应用
1.下表为298K 时,卤化氢生成反应的平衡常数:
22HF 22HCl 22HBr 2
2HI
请比较表中K 值的相对大小,说明平衡常数的意义:
(1)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________(也叫________________)。

K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________,反应物转化率越____; K 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____________,反应物转化率越____。

(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可逆反应:a A(g)+b B(g)
c C(g)+
d D(g),在一定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的浓
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Q =c c
c d
c a
c b
,称为该反应的浓度商。

Q <K ,反应向__________________进行; Q =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 >K ,反应向________________进行。

2.对反应N 2(g)+O 2(g)
2NO(g),若298K 时,K =1×10
-30
,保持温度不变,测得反应
进行的某一时刻,N 2、O 2、NO 浓度分别为10mol·L -1
、10mol·L -1
、1×10-5
mol·L -1
,此时
该反应____(填“已”或“未”)达到平衡状态,若要达到平衡,反应应向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

解析 Q =
-5
mol·L
-12
-1
-1
=1×10
-12
,Q ≠K 未达到平衡状态;Q >K ,此时
生成物的浓度大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反应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归纳总结】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K 值的大小可反映化学反应进行的________________; (2)比较Q 和K 的大小,可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K 值随温度变化规律,可判断可逆反应的反应热。

导学案参考答案
一、
1.(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1.08 1.71×102
1.38 1.72×102
1.61 1.70×102
3.89 1.70×102
(2)①生成物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 ②[C]c [D]
d
[A]a [B]b
2.(1)放热 (2) )吸热 归纳总结
1.(1)[CO][H 2][H 2O] [CO 2][CO] [I -
3][I 2][I -]
(2)K 1=K 22 K 2·K 3=1
K 1·K 23=1
2.温度 二、
1.(1)程度 反应的限度 完全 大 不完全 小 (2)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2.未 逆 归纳总结
(1)程度大小 (2)反应进行的方向
三、检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K 的大小可以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K 值越大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B .对任一给定的可逆反应,温度升高,K 值增大
C .对于可逆反应,K 值越大,则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D .加入催化剂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K 值增大 2.关于反应C(s)+H 2
+H 2(g)的平衡常数的书写形式,正确的是( )
A .K =c c 2
c c 2 B .K =
c c 2c c 2
C .K =
c
c
2
c
2
D .K =
c
2
c
c
2
3.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CO 和1 mol H 2O 发生反应:CO(g)+H 2O 2(g)
+H 2(g),达到平衡时测得n (H 2)为0.5 mo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 =1
B .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无关
C .CO 的转化率为50%
D .其他条件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4.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 2结合生成HbO 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

CO 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 +HbO 2
2
+HbCO,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20。

HbCO 的浓度达到HbO 2
浓度的0.20倍,会使人智力受损。

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CO 与HbO 2反应的平衡常数
K =c
2
c c
c
2
B .人体吸入的CO 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 2越少
C .当吸入的CO 与O 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
D .把CO 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 5.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1
3
Fe 2O 3(s)+CO(g)2
3
Fe(s)+CO 2(g) 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该










K =________,
Δ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填“>”、“<”或“=”)
参考答案
1. 【解析】 平衡常数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即反应限度),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说明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即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答案】 C
2. 【解析】 碳为固体,浓度可认为是常数,不书写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答案】 C
3. 【解析】 CO(g)+H 2
2
(g)+H 2(g)
起始(mol) 1 1 0 0 转化(mol) 0.5 0.5 0.5 0.5 平衡(mol) 0.5 0.5 0.5 0.5
由反应方程式及以上数据判断可得,A 、C 、D 项均正确。

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有关,B 项错。

【答案】 B
4. 【解析】 由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c 2
c c
c
2
;由平衡移
动原理可知吸入CO 越多,平衡向右移动,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 2越少,把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则平衡向左移动,释放出CO ,故可解毒,A 、B 、D 均正确。

C 项,由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人智力受损时:220=
c 2
c
×0.20,即
c c
2
=0.20220
≈0.00091,故C 项错误。

【答案】 C
5. 【解析】 因Fe 和Fe 2O 3均为固体,无法表示其浓度,故K =
c 2
c
,温度升高,K 减
小,说明平衡向左移动,故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ΔH <0。

【答案】
c 2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