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汇编说理题

合集下载

最新浙江省-中考科学--解答题-解释说理题真题汇编

最新浙江省-中考科学--解答题-解释说理题真题汇编

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下图为彩虹的形成示意图,根据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彩虹的形成作出解释。

【温州2015】第2题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

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

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金华2016】第3题取A、B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在A、B钟罩内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蜡烛,且在B钟罩内再放入一盆植物,将两个钟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点燃钟罩内的蜡烛(如图)。

结果发现B钟罩内的蜡烛比A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时间长得多,请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衢州2016】第4题在科学拓展性课程学习中,小柯做了如下实验:先在水槽里的支架上放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有较多正在萌发的种子,另一个装有适量的NaOH溶液,再往水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最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如图)。

待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烧杯内的水面上升,大烧杯外的水面下降。

为什么杯外的水会进入杯内呢?请分析实验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金华2015】第5题科学课上,老师将一只鸡蛋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鸡蛋壳表面很快产生气泡,不一会儿,还出现了非常有趣的一幕,原来沉在烧杯底部的鸡蛋慢慢浮了上来,接近液面后又慢慢往下沉,如此,鸡蛋不断地在液体中上浮、下沉,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上述有趣的一幕作出合理的解析。

血糖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正常人在早晨进食前,血糖含量约为5mmol/l ,进食后1h 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达到约7.5mmol/l ,进食后2h 血糖含量又下降到约5mmol/l ,并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会有微小波动)。

请你把这个人从开始进食到饭后3h 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绘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 ,并解释血糖含量出现一定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

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中考说理题专题一

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中考说理题专题一

图表分析题:考查 数据解读、分析和 推断能力
概念辨析题:考查 对科学概念的准确 理解和区分能力
推理判断题:考查 逻辑推理和判断能 力
常见类型:实验探究题、分析说明题、图表信息题等 解题思路:审题-分析-解答 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推理法等 注意事项:注意逻辑严密,表达清晰,避免出现科学性错误
●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2),将线段O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OB,则点B的坐标是() A.(-2,1) B.(-1,-2) C.(1,-2) D.(-1,2)
● A.(-2,1) B.(-1,-2) C.(1,-2) D.(-1,2)
● 题目:在$\bigtriangleup ABC$中,$\angle C = 90^{\circ}$,$AC = 3$,$BC = 4$,将$\bigtriangleup ABC$绕边AC所在直线旋转一 周得到圆锥,则该圆锥的侧面积是() A.$12\pi$ B.$16\pi$ C.$20\pi$ D.$24\pi$
添加标题
命题难度: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有深入的 理解和掌握,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和探究 能力。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 深入剖析和解答
总结解题思路和技巧,帮助学 生掌握解题方法
分析命题趋势,预测未来考试 中可能出现的说理题类型和考 点
提供解题策略,帮助学生提高 解题效率和正确率
PART THREE
● A.$a + b + c = 0$ B.$a - b + c = 0$ ● C.点$M$的坐标为$\left(\frac{1}{2}, - \frac{a}{4}\right)$ D.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 = \frac{3 + 1}{2} = 2$

浙教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中考说理题专题二

浙教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中考说理题专题二

中考科学复习说理题二姓名1.科学课上,老师将一只生鸡蛋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鸡蛋壳表面很快产生气泡,不一会儿,还出现了特别风趣的一幕:本来沉在烧杯底部的鸡蛋慢慢浮了上来,靠近液面后又慢慢往下沉,这样,鸡蛋不停地在液体中上调、下沉。

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上述“风趣的一幕”作出合理的解说。

2.一款被称为“喝水神器”的55 度杯在网店畅销。

某科学小组依照此原理自制一款保温杯,原理图如图甲所示,保温水杯有两个隔绝层,外层为真空包装,内层装有海波晶体(海波的熔点为 48℃,沸点为 100℃)。

该同学对保温杯进行了以下测试:往保温杯中加入热水,盖上盖子摇一摇,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杯中的水和隔绝层中海波温度,并作出温度与时间的曲线图(图乙)。

说出从图乙中你看出的水温变化趋向;请联合所学的科学知识,解说此中的原由。

3.小明家新买了一台电热油汀取暖器,以下图.当小明使劲晃动这台取暖器时,能够听到其内部发出了液体流动的声音.小明找出说明书认真阅读后得悉,这类取暖器将电热管安装在散热片腔体内的下部;在腔体内电热管四周注有导热油;在控制电路中装有双金属混控元件,当油温达到调定温度时,温控元件会自行断开电源,在使用注意事项中特别重申这类取暖器不可以倒置或侧卧使用.请回答:(1) 为何用油做导热物质而不用水( 起码 3 点 ) ?(2)取暖器内部发出了液体流动的声音,说明油没有满,这是为何?(3)为何重申不可以上下倒置或放倒后通电加热?4.以下图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其外壁采纳镀银的双层玻璃,并将中间抽成真空,这样做的目的是。

注入必定量的热水后,立刻盖上软木塞,当暖瓶内的热水变凉时常常发现软木塞很难拔出。

请你解说软木塞难拔出的原由。

5.夏季常用蚊香驱蚊,好多人不想睡眠时向来焚烧蚊香,怎么才能让蚊香准时焚烧呢?回形针是一件不错的小工具,预计一下时间,以下图,在想熄灭的地点上固定一枚回形针,等蚊香烧到回形针的地点时,就会自动熄灭。

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汇编(说理题)

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汇编(说理题)

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汇编(说理题)1.(2015杭州37分)盛夏季节,沙漠地区的人们有时会将食物存放在“双层陶罐”中,通过降温来延长食物保鲜期。

双层陶罐是将一个较小的陶罐放在一个大的陶罐中间,并在两个陶罐之间装入沙子,然后在沙里加水,通过湿沙层水蒸发吸热使食物降温,其结构如图所示。

(1)瓜果蔬菜在陶罐中低温储存,保鲜效果较好。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可多选)A.降低温度,瓜果蔬菜中水分的蒸发减少B.降低温度,瓜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增强C.降低环境对微生物繁殖起抑制作用D.降低温度,瓜果蔬菜细胞内酶的活性不变(2)如果内陶罐改用铁罐,从物质性质的角度分析,铁罐的不利因素是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3)为了探究双层陶罐降温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员用相同的双层陶罐,分别在不同的风速、空气相对湿度(RH)条件下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在控制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测得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双层陶罐的降温效果指数(降温效果指数越大,表明降温效果越好),结果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写出不、同因素对降温效果的影响。

(i)________________(ii)_________________(4)有人用水代替双层陶罐的湿沙层,实验结果是用湿沙层降温速度更快。

请解释其原因2.(2015温州28)小明发现,高空坠物下落越来越快,而跳伞运动员利用降落伞却能安全着落。

空中下落的物体,其最大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如下实验:①取相同型号、质量为m的纸杯10各,按如图所示分成A、B、C、D四组。

②将A组纸杯在一定高度、底部向下静止释放,让其自由下落,并用仪器记录下落过程中的速度。

③分别用B、C、D组纸杯重复步骤②④记录并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

(1)实验中应将叠加的纸杯尽量压紧,目的是为了控制什么变量尽可能相同。

(2)本实验的结论是。

(3)某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纸杯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请说明其依据 。

浙江省温州市5中考科学试卷说理题及模拟题归纳-精试卷教案

浙江省温州市5中考科学试卷说理题及模拟题归纳-精试卷教案

I浙江省温州市2 0 15年中考科学 试卷说理题及模拟题归纳 1. 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岀,而睛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

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 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岀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 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解释:答题要点:(1)根的吸水能力;(2)水分的运输;(3)水分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4) 无风的夜晚与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弱的比较;(5)导管中水分的枳累答出5点,且逻辑关系合理.示例:竹子的根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根吸收的水经导管运输到叶,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 失,睛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因此导管中水分枳累少;而无风的夜晚,竹子蒸腾作 用弱,水分散失慢,根吸收的水在导管中积累多.答岀4点,且逻辑关系合理.示例:竹子的根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根吸收的水经导管运输到叶,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 失,睛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而无风的夜晚,竹子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慢. 答出3点,且逻辑关系合理.示例:竹子的根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睛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而无风的夜晚 竹子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慢.答出2点,且逻辑关系合理.示例:竹子在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无风的夜晚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慢. 答出1点.示例:竹子在睛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无风的夜晚蒸腾作用弱.2. (6分)我国法律规定,驾驶员醉驾要负刑事责任。

为了判断驾驶员是否洒后驾车,交警需 要用酒精测试仪对驾驶员进行检测。

小林设汁了一种酒精测试仪的电路,如右图所示。

图中R 为左值电阻;Q 为酒精气敏元件,它在电路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可变电阻,英阻值随被测的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测试洒精浓度.请判 断测量时当电压表的读数减少时洒精浓度的变化,并说明理由.解释:(6分档):学生能正确判断酒精浓度变化,分析过程中正确说明电路的连接方式,电压表 的测量对象,并用欧姆定律分析岀Q 增大,得出酒精浓度增大.例如:酒精浓度增大.此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是测量的是定值电阻R 两端电压,当电 压表的读数变小,根据U = IR 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变小,而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路中的总电 阻因Q 阻值的增大而增大,Q 的阻值增大说明酒精气体浓度增大.(4分档):学生能正确判断酒精浓度变化,分析过程中正确说明电路的连接方式,电压表 的测量对象.例如:洒精浓度增大.此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是测量的是龙值电阻R 两端电压.(2分档):学生能正确判断酒精浓度变化,分析过程中正确说明电路的连接方式,电压表 的测量对象.例如:洒精浓度变小.此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是测量的是肚值电阻R 两端电压.(1分档):学生只正确说明电路的连接方式或电压表的测量对象.例如:洒精浓度变小•此电路为串联电路.3. (4分)用无毒防腐涂料浸泡或涂抹瓯柑表而,能形成一层薄膜,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请运 用物质与能量的转换知识解释瓯柑用防腐涂料保鲜的原理.答题要点:1.薄膜可以隔离瓯柑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降低呼吸作用.答题要点:2.薄膜可以减少水分蒸发.答题要点:3.薄膜可以抑制微生物的感染,侵害.评分标准:4分答案:3个要点齐全,逻辑关系合理.3分答案:要点齐全,但逻辑关系较乱.2分答案:答岀要点中的二点,且逻辑关系正确.1分答案:仅答出要点中的一点.满分案例:防腐涂料经浸泡,涂抹果面形成的薄膜,可以隔绝瓯柑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降低瓯柑的呼吸作用强度,还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抑制微生物的感染浸害,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4. (6分)科学研究结果显示:在过去的2 0年中,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的排放等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增强;且森林中的大型乔本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而生长在同一森林中的小型灌木植物的生长速度却减慢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森林中不同类型植物岀现这种差异现象的可能原因.答题要点:(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大型乔本植物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增强,生长速度加快.(2)大型乔木植物生长加快阻挡阳光进入森林.(3)小型灌木植物由于光照不足生长速度减慢.评分标准:6分答案:答齐3点,且逻借关系合理.4分答案:答出2点,且逻辑关系正确.2分答案:只答出1点.3。

浙江省中考科学系统复习精编汇总专题科学说理证明题讲解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浙江省中考科学系统复习精编汇总专题科学说理证明题讲解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变大小ΔV之间旳关系大致如图,请阐明该过程中 ,排球受力情况与机械能变化旳关系(此过程不 考虑空气阻力)。
答案:(1)排球下落和与地板旳每次碰撞、及排球上升 过程中,能量一直守恒。因为排球与空气摩擦、与地板碰 撞过程中有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和转移出去,但这些能量旳 总和依然保持不变。
(2)排球接触地面后,受到重力和地面旳弹力,开始时 弹力不不小于重力,排球旳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和弹性势 能。到B点时,排球重力等于地面弹力,动能到达最大。 从B点到形变最大,弹力不小于重力,重力势能和动能转 化成弹性势能。
2.说理证明题旳特点:
力求情境丰富 强调综合分析 侧重体现逻辑 ①分析有关信息。对解答题中呈现旳信息进行简要
论述,论述要求有一定旳逻辑。 ②简述科学原理。解答过程中必须简述有关旳科学
原理、物理公式、化学方程式或数学推导。 ③描述有关结论。结论旳描述不但符合科学原理,
而且必须渗透有关旳科学思想和措施。
练一练
(1)因为 F1•L1=50N×10cm , F2•L2=30N×15cm ,
所以F1•L1 >F2•L2, 故衣架倾倒。 (2)减小挂衣钩旳长度(或“在对侧挂衣钩
挂物件”“圆盘底座用更重旳材质”)

应用示例
练习2 如图所示,雨后旳夜晚,路上有些积水,甲、 乙两同学在较暗旳月光下,在路上相向而行。甲同学 看到旳现象是水面比路面亮,那么乙同学看到旳现象 是怎样旳?请你对乙同学看到旳现象用学过旳科学知 识进行解释。
分析过程: (1)科学本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路面发生旳是漫反
射,水面发生旳是镜面反射)。 (2)条件:甲、乙两同学在路上相向而行(反射光
进入眼睛旳多少) 结论:看到旳现象有亮有暗。 (3)逻辑关系:路面发生旳是漫反射、水面发生旳是

2024浙江省中考科学压轴题06 说理题——物理类说理题

2024浙江省中考科学压轴题06   说理题——物理类说理题

压轴题06说理题——物理类说理题说理题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这一类的高分率或者满分率比较低,很多学生反映对此类题的解答比较困难,原因可归纳:一是解题思路不够明确,没有找到解答说理题的方法与技巧;二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不够透彻;三是语言的组织能力欠缺。

1、本专题的难点在于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描述题中所指现象,知识点的准确性和语言描述的准确性都是非常关键的。

2、答好说理题的关键:①观点要明确,说理要清楚。

②依据要充分,中心要突出。

说理过程中,往往要运用一些概念、规律、化学反应的事实,出现的化学现象等学科方面的知识,以及所设置的问题情境中该解释的一些现象。

③谴词造句得体,学科术语表达规范,说理过程也是文字表述的过程,通过谴词造句反映考生的逻辑思维,摒弃不规范的形式表述,语言要简练。

一、解答说理题的步骤:1.审题。

审题就是要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中说了些什么,弄清楚题目所给出的己知条件(包括挖掘隐含条件)和要求解答的结论。

2.寻据。

寻找依据就是在认真审题基础上,寻找出符合解题所需要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定理等。

3.推理。

推理就是运用物理知识(物理概念、定律、公式、定理)去揭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过程。

4.作答。

说理作答是用规范的物理语言(用文字或符号图像)把分析的推理过程科学地、完整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二、物理说理题的分类与方法:(1)物理现象类这一类主要是有关物理现象的说理题。

物理现象包括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现象,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物理现象是物理过程的“直接记录”,虽然它还没有揭示现象的规律,但它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着。

因此,解答这类说理题重要方法是,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实质,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说明物理现象为什么发生和怎样发生。

(2)理解题型类这一类是用于巩固、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理解的说理题。

解答这类说理题对澄清模糊认识,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等有直接的效果。

这些题目的特点是给出多种错误或模糊不清的说法以及由此引出的错误结论,然后问“这话对不对?…这话对吗?”甚至直接问“错在哪里”。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练习:说理题(17题)(含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练习:说理题(17题)(含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练习:说理题(17题)生物部分1.杨梅酸甜爽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但它的保鲜期很短,通常只有1-2天。

为延长其保鲜期,人们常常将杨梅放在保鲜袋中,扎口后再置于冰箱里冷威。

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杨梅这样保存能延长保鲜期的原因。

【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

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肪和ATP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梅的保鲜主要是减弱杨梅的呼吸作用,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而呼吸作用是跟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冰箱能够达到低温的环境。

【答案】①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②冷藏的低唱环境抑制杨梅中细菌的呼吸作用,减少细菌的滋生;③冷藏的低温环境减慢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杨梅中水分的散失;④扎口的保鲜袋制造缺氧环境,抑制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⑤扎口的保鲜袋减慢了杨梅表面气体的流动速度,减慢了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了杨梅中水分的散失人。

2.取A、B 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在A、B 钟罩内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蜡烛,且在B钟罩内再放入一盆植物,将两个钟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点燃钟罩内的蜡烛(如图)。

结果发现B钟罩内的蜡烛比A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时间长得多,请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解析:可燃物的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1分),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分),当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1分)。

钟罩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是蜡烛能否继续燃烧的原因。

氧气充足时蜡烛能继续燃烧,氧气不足蜡烛就会熄灭(2分)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消耗氧气释放了二氧化碳。

在A钟罩内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蜡烛很快熄灭(1分);在B钟罩内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成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被吸收,且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所以能为蜡烛继续燃烧补充氧气(1分),所以B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时间比A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汇编(说理题)1.(2015杭州37分)盛夏季节,沙漠地区的人们有时会将食物存放在“双层陶罐”中,通过降温来延长食物保鲜期。

双层陶罐是将一个较小的陶罐放在一个大的陶罐中间,并在两个陶罐之间装入沙子,然后在沙里加水,通过湿沙层水蒸发吸热使食物降温,其结构如图所示。

(1)瓜果蔬菜在陶罐中低温储存,保鲜效果较好。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可多选)A.降低温度,瓜果蔬菜中水分的蒸发减少B.降低温度,瓜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增强C.降低环境对微生物繁殖起抑制作用D.降低温度,瓜果蔬菜细胞内酶的活性不变(2)如果内陶罐改用铁罐,从物质性质的角度分析,铁罐的不利因素是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3)为了探究双层陶罐降温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员用相同的双层陶罐,分别在不同的风速、空气相对湿度(RH)条件下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在控制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测得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双层陶罐的降温效果指数(降温效果指数越大,表明降温效果越好),结果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写出不、同因素对降温效果的影响。

(i)________________(ii)_________________(4)有人用水代替双层陶罐的湿沙层,实验结果是用湿沙层降温速度更快。

请解释其原因2.(2015温州28)小明发现,高空坠物下落越来越快,而跳伞运动员利用降落伞却能安全着落。

空中下落的物体,其最大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如下实验:①取相同型号、质量为m的纸杯10各,按如图所示分成A、B、C、D四组。

②将A组纸杯在一定高度、底部向下静止释放,让其自由下落,并用仪器记录下落过程中的速度。

③分别用B、C、D组纸杯重复步骤②④记录并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

(1)实验中应将叠加的纸杯尽量压紧,目的是为了控制什么变量尽可能相同。

(2)本实验的结论是。

(3)某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纸杯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请说明其依据。

3.(2015台州36)在实验条件受限制的情况,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小柯测量食盐水密度,能找到的器材有:两个相同的透明杯子、清水(ρ水=1克/厘米3)、食盐水、记号笔和托盘天平。

因为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小柯想到借助于V食盐水=V水的方法,用天平测得m1=52.0克、m2=132.0克、m3=141.6克,利用三个数据完成了食盐水密度的测量。

他的测量过程与方法如下图。

结合实验图解,ρ食盐水= 克/厘米3。

(2)一株幼苗上下倒置,它的根会重新定向而向下生长,茎会弯曲向上生长。

根、茎的重新定向可能与重力有关。

如何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呢?19世纪的科学家难以找到无重力的实验环境。

英国植物学家奈特把几株蚕豆幼苗沿不同方向绑在木板上,木板以每分钟150转的速度旋转,制造了一个方向由中心向外的“人造重力”,抵消地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证据。

奈特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旋转木板上的幼苗状况变化如下图。

请你描述奈特实验的现象,并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4.(2015绍义35)将一密度比水小的木块,系好绳子后放入甲图容器中,并把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的中央,然后沿器壁缓慢匀速倒入水(忽略其他因素影响)。

容器中水与木块位置变化如乙图。

请你在丙图中画出木块从加水开始到被完全浸没后的过程中浮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并说出各段变化的理由。

(温馨提示:t1时间时木块恰好离开杯底,t2时绳子刚好拉直,t3时木块刚好完全浸没。

)5.(2015丽水33)上课时,老师演示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可学生分组实验又是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小科对此产生了疑问。

老师解释说:“从某个角度分析,每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长处”。

请你对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从三个不同角度说出它们的差异和优势。

6. (2015金华28)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后,某科学小组同学对于“含氧化合物制氧气”问题,提出了如下观点:【观点】Ⅰ.只有含氧化合物才能作为反应物制取氧气;Ⅱ.任意一种含氧化合物都可作为制取氧气的反应物。

【已知】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如下:旋转数天后对应植物的变化①2H 2O 2 催化剂 2H 2O + O 2↑ ②2KClO 3 2KCl+ 3O 2 ↑ ③2KMnO 4 K 2MnO 4+MnO 2+O 2↑对于以上观点,该小组同学决定用学过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加以证明。

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探究一】针对观点Ⅰ,大家一致认为不需要设计验证实验就可直接判定该观点是正确的。

(1)他们判定观点Ⅰ正确的理论依据是 。

(2)除上述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反应物以外,请你再列举一种能分解生成氧气的非金属氧化物 。

(填化学式)【探究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三种物质以及试管(主要成分是SiO 2)、酒精灯、铁架台等必要的仪器。

请从中选择合适的药品及仪器,从含氧化合物加热能否产生氧气的角度,设置一组对照试验....,证明观点Ⅱ错误。

(3)上述对照试验的.....方案是 。

(要求写出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 【交流评价】比较①、②反应原理可知,两者都需要MnO 2做催化剂,但KClO 3需要加热;比较②、③反应原理可知,两者都需要加热,但KClO 3还需要催化剂。

根据上述分析,对含氧化合物制氧气,归纳概括出一个新的观点(观点III )。

(4)观点Ⅲ:含氧化合物若能作为反应物制氧气, 。

7.(2015杭州32 )在实验室小金分别用甲盐的晶体配置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 溶液和30%的B 溶液,但忘了贴标签,请你运用两种不同的科学原理,分别设计两个简单实验来判别这两瓶溶液。

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和明确的判别依据。

有下列仪器、物品供选择:量筒、天平、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漏斗、玻璃棒、滤纸、温度计、新鲜罗卜、甲盐的晶体。

(实验室的室温为30℃,30℃甲盐的溶解度为50g )方案1:判别依据:方案2:判别依据:8.(2015温州29)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

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

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9.(2015湖州33)小明家有个木衣架,有一次放学回家他把书包挂在衣架A 处,衣架倒了下来,小明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分析了衣架倒下来的原因后,测量了如下的数据:书包质量5千克;木衣架质量3千克;圆底盘直径30厘米;其他数据如图,衣架受到重力的作用线经过圆底盘的圆心。

(1)请你通过计算,解释衣架倒下来的原因。

(2)为了防止衣架倒下来,小明提出了改进意见适当增大圆底盘直径,请你再说出一种其他方法。

MnO 2 △ △10.(2015湖州29)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与环境相适应,例如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呈针状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茎呈肥厚的绿叶状,有利于更多地储存水分并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1)仙人掌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是长期▲的结果。

(2)请你依照上例,说说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一种适应现象▲11.(2015丽水32)某兴趣小组同学将电子表与水培植物组合在一起,制作水培植物电子表:准备一盆水培植物,其中放养了几条小鱼和几个田螺,电子表用镁带和铅笔芯做电极,插入水培植物的茎中,然后用导线将两个电极与一个没有电池的电子表连接成闭合电路,如图所示。

(1)发现电子表能显示示数,则插上电极的水培植物相当于闭合电路中的▲ ;(2)放在窗台上的整盆水培植物及周围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 。

12.(2015衢州32)血糖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正常人在早晨进食前,血糖含量约为5mmol/l,进食后1h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达到约7.5mmol/l,进食后2h血糖含量又下降到约5mmol/l,并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会有微小波动)。

请你把这个人从开始进食到饭后3h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绘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并解释血糖含量出现一定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13.夏天夜晚,常会看到灯蛾扑火现象。

灯蛾围着烛焰等光源一圈又一圈飞行,圈子越来越小,直至遇到火焰。

远古时期就有灯蛾,那时灯蛾在夜间飞行是依靠星光来辨别方向的,遥远的星光到达地球时近似于平行光线。

科学家对“灯蛾为什么会扑火”这一问题的解释,用如图加以表达。

(1)夜晚的星空,人们观察到许多闪烁的星星,它们大多数与太阳一样,都是哪一类天体?▲。

(2)请运用图中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对“灯蛾扑火”现象作出解释:▲。

(3)有些农业害虫具有与灯蛾相似的习性。

农业上采用“灯光诱杀法”来杀灭这些害虫。

与农药除虫相比较,灯光诱杀法有何优点?▲。

14.莲是一种水生植物。

当条件适宜时,莲的种子——莲子在淤泥中开始萌发,萌发后长成的第一片叶必须在几天之内破水而出,在水面上形成浮叶,否则莲会死亡。

浮叶提供的有机物让淤泥里的幼体生根并长出一条地下茎,地下茎逐渐形成日后的藕。

每小段藕之间同样可以长出叶,它们按照同样方式破水而出,最终形成了神奇的对称现象(如图)。

(1)生长在淤泥里的藕,其内存有较多的空气,这对藕的生命活动有什么作用?。

(2)莲的第一片浮叶与后续形成的叶,在从水底向水面生长过程中,它们需要的有机物来源有何不同?。

(3)同种莲的许多种子在池塘的不同位置萌发后,形成叶的对称特点相同,但在叶的大小、形态及生长状况方面存在许多差异。

简要说明其异同的原因:。

15.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下图为彩虹的形成示意图,根据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彩虹的形成作出解释。

34.取A、B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在A、B钟罩内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蜡烛,且在B钟罩内再放入一盆植物,将两个钟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点燃钟罩内的蜡烛(如图)。

结果发现B钟罩内的蜡烛比A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时间长得多,请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汇编参考答案(说理题)1.(1)A、C (2)铁罐致密不透气铁罐易生锈(3)1>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风速有关,空气相对湿度一定时,风速越大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2>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相对湿度有关,风速一定时,空气相对湿度越小,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4)湿砂层中水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蒸发更快。

沙子的比热小于水的比热。

2.(1)形状(2)相同条件下,纸杯的质量越大,下落的最大速度也最大(3)纸杯重力越大,其最大速度也最大,纸杯匀速直线运动时,其所受最大空气阻力等于重力,因此下落的纸杯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3.(1)1.12(2分)(2)现象:蚕豆幼苗的根向着旋转木板由于转动产生的“人造重力”方向生长,蚕豆幼苗的茎背着旋转木板由于转动产生的“人造重力”方向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