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锈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梨树锈病的症状、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

梨树锈病的症状、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

梨树锈病的症状、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近期很多种植梨树的客户发现自己的梨树叶片上已经有了梨锈病的症状。

梨锈病也称赤星病、“羊胡子”,主要危害梨树嫩叶、新梢和幼果。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产生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的病斑,病斑中部橙黄色,边缘淡黄色,最外面有一层黄绿色的晕圈,表面产生许多橙黄色针头大小的小粒点。

天气潮湿时,其上会溢出淡黄色粘液,粘液干燥后,小粒点变为黑色。

随着病情发展,病斑组织逐渐变厚,叶片正面微凹陷,北面隆起,并丛生黄色毛状物,病斑以后逐渐变黑,严重时引起落叶。

幼果、新梢、叶柄被害症状与叶片相似。

二、梨锈病的发病条件1、转主寄主:在转主寄主如桧柏、龙柏、欧洲刺柏等树木上越冬,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若梨园周围5公里范围内有桧柏、龙柏等树木,梨锈病发生严重。

2、寄主越冬病菌基数:在有桧柏、龙柏等树木存在的情况下,如在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树上的越冬病菌基数大,初侵染源充足,梨锈病发生就严重,反之,则发病较轻。

3、气候状况:2-3月份的气温高低,3月下旬至4月下旬的雨水多少,是影响当年梨锈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

病菌一般只侵染幼嫩组织。

一般4月中旬是冬孢子的发芽盛期,常与梨树的盛花期一致。

从梨树发芽到幼果形成这一段时间内,担孢子散落在嫩叶、新梢、幼果上,遇到适宜的条件就萌发,直接从表皮细胞或者是气孔侵入,风力和风向也会影响发病程度。

4、品种抗性:梨的品种对锈病的抵抗力也会有差异。

防治措施:1、清除转主寄主或对其喷药:在建立新梨园时,尽量远离桧柏、龙柏等种植区,如有零星桧柏,应彻底砍除。

如梨园附近桧柏、龙柏等不宜砍除时,可在梨树发芽前对其喷雾喷雾靓果安150倍+大蒜油800-1000倍+粉锈宁。

2、对梨树喷药:在梨树萌芽至展叶后25天内为宜,即在担孢子传播侵染盛期期整株喷雾防治,喷雾靓果安150-300倍+大蒜油1000-1500。

梨树展叶后,如有降雨,并发现桧柏树上产生冬孢子角时,喷施靓果安100-150倍+大蒜油1000倍+沃丰素600倍溶液,杀死病菌孢子。

梨树锈病真菌治疗方案及措施

梨树锈病真菌治疗方案及措施

梨树锈病真菌治疗方案及措施梨树锈病是梨树上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由锈病菌引起。

梨树锈病对梨树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措施对于控制梨树锈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梨树锈病的治疗方案及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梨树锈病的病原菌及病症。

梨树锈病的病原菌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梨锈病菌和梨黄锈病菌。

梨锈病菌主要在梨树的叶片和嫩枝上引起病害,病叶上出现黄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斑点逐渐扩大并变成黄色的锈斑,最终导致叶片凋零。

梨黄锈病菌主要在梨树的叶片上引起病害,病叶上出现黄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斑点逐渐扩大并变成黄色的锈斑,最终导致叶片凋零。

梨树锈病的发生主要受气候、土壤、梨树品种等因素的影响,一旦发生锈病,将对梨树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梨树锈病的治疗方案。

1. 化学药剂防治。

化学药剂是目前治疗梨树锈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病情初期,可选用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0%百菌清乳油剂,进行喷雾防治。

喷雾时间一般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以充分发挥药剂的杀菌效果。

同时,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对梨树造成伤害。

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的治疗梨树锈病的方法。

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喷洒在受病梨树上,可有效抑制锈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病情的发展。

生物防治不仅对梨树和环境无害,而且能够提高梨树的抗病能力,是一种可持续的治疗方法。

3. 生长调节剂防治。

生长调节剂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梨树锈病的方法。

可选用茉莉酸、茉莉酸乙酯等生长调节剂,喷洒在受病梨树上,可抑制锈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促进梨树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梨树的抗病能力。

生长调节剂防治不仅对梨树和环境无害,而且能够提高梨树的产量和品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三、梨树锈病的防治措施。

1. 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性强的梨树品种进行种植,是预防梨树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了多个抗病性强的梨树品种,如巴特利梨、香梨等,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抗病品种进行种植,从源头上减少梨树锈病的发生。

梨树锈病病因、危害症状、防治措施

梨树锈病病因、危害症状、防治措施

梨树锈病病因、危害症状、防治措施梨树是我国重要的果树之一,然而,梨树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其中梨树锈病就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病害。

那么,梨树锈病病因、危害症状、防治措施是怎样的?一、梨树锈病病因梨树锈病是由梨锈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该病害主要通过孢子在潮湿环境下传播,特别是在雨季或高湿度的气候条件下易于发生。

梨树锈病的发病也与梨树的品种、生长环境以及管理措施有关。

一些抗病性较差的梨树品种更容易受到感染,而疏于管理、树冠通风不良的梨树也更容易成为病害的目标。

二、梨树锈病危害症状梨树锈病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色至橙色的小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大片的锈斑。

受感染的叶片逐渐变黄、枯萎,影响光合作用,严重影响果实的发育和产量。

此外,梨树锈病还可能侵袭果实、嫩枝和花序,导致果实变形、裂缝以及产量下降。

三、梨树锈病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梨树锈病,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梨树品种是防治梨树锈病的基础措施之一。

合理选择品种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2、合理施肥和管理:保持梨树的营养均衡,避免过度施肥,特别是氮肥。

过度施氮肥会使梨树生长过旺,枝叶茂密,通风不良,增加病害的发生机会。

3、病害监测:定期检查梨树的叶片、果实和枝条,一旦发现锈斑等病症,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病害扩散。

4、疏枝通风:保持梨树树冠的通风良好,及时修剪病叶、病枝,减少病害的传播。

5、化学防治:在病害初期,可以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控制病害的蔓延。

但要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的杀菌剂,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6、生物防治:可以引入一些对梨树锈病有天敌作用的生物,如天蓟马、茶蚜虫等,来帮助控制病害的发生。

7、清理病残物:每年冬季对果园进行清理,清除落叶、病残枝等,减少病害源的存在。

综上所述,梨树锈病是梨树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但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谈谈如何有效防治梨树锈病

谈谈如何有效防治梨树锈病

谈谈如何有效防治梨树锈病梨锈病又名赤星病、黄斑病、古称”羊胡子”,在全国各梨产区均有发生,是危害梨树的重点病害。

该病在春季多雨年份,发病率可达100%,易引起枯枝、枯吓和落叶,造成幼果僵滞,产生畸形果,严重影响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

梨锈病主要危害梨树嫩叶、新梢和幼果。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产生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的病斑,病斑中部橙黄色,边缘淡黄色,最外面有一层黄绿色的晕,表面产生许多橙黄色针头大小的小粒点。

天气潮湿时,其上会溢出淡黄色粘液,粘液干燥后,小粒点变为黑色。

随着病情发展,病斑组织逐渐变厚,叶片正面微凹陷,北面隆起,并丛生黄色毛状物,病斑以后逐渐变黑,严重时引起落叶。

幼果、新梢、叶柄被害症状与叶片大体相似。

该病是由一种转主寄主的梨胶锈菌侵入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在松柏、龙柏等松柏科植物上越冬,次年春季借助风传播,孢子散落在梨树的嫩叶、新梢、幼果上侵入为害,病菌侵入后不产生夏孢子,不能进行再次侵染。

一般梨树展叶后20天内最易感病,展叶25天以上的叶片一般不易感病。

欲有效地防治梨锈病,必须采取以下三项技术措施:一、铲除转主寄主,切断菌源。

梨锈病是转主寄生产病害,梨园附近有没有转主寄主是该病是否发生的关键条件,因此,彻底铲除梨园四周5公里以内有龙柏、松柏等松柏科类树木,是防治梨锈病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

二、控制病菌的传播。

如不能彻底清除梨园附近柏木的,应在3月上中旬用波美度5度的石硫合剂或45%石硫合剂100-150倍喷柏树,以防止柏树上梨锈菌冬孢子的萌发传播。

三、适时喷药保护梨树。

第一次用药掌握在梨树萌芽时期进行,以后间隔10天用药1次,连喷3-4次。

药剂可选用:①10%世高可分散粒剂5000-8000倍;②40%福星乳油6000-10000倍;③5%霉能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④4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⑤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⑥20%三唑酮乳油2000倍。

梨树锈病打什么药

梨树锈病打什么药

梨树锈病打什么药梨树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比较大的疾病,除危害梨树外,还能危害山楂、棠梨和贴梗海棠等。

那么梨树锈病打什么药呢?一、梨树锈病打什么药?:在梨树上喷药,应掌握在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天内,即担孢子传播侵染的盛期进行。

一般梨树展叶后,如有降雨,并发现桧柏树上产生冬孢子角时,喷1次20%粉锈宁乳油1500-2000倍液,隔10-15天再喷1次,可基本控制锈病的发生。

若控制不住,必须追加20%氟硅唑咪鲜胺800倍液,若防治不及时,可在发病后叶片正面出现病斑(性孢子器)时,喷20%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加高科20%氟硅唑咪鲜胺800倍液,可控制危害,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从梨展叶开始至5月下旬止,可喷1:2∶200—240倍波尔多液;或70%大生M-45800倍液进行保护。

如已经发病可喷20%粉锈宁600倍液,12.5%烯唑醇3000倍液,10%氟硅唑1200-1500倍液进行防治,注意开花期不能喷药,以免产生药害。

二、梨树锈病的发病条件1、转主寄主:梨锈病病菌有转主寄生的特性,必须在转主寄主如桧柏、龙柏、欧洲刺柏等树木上越冬,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若梨园周围方圆5千米范围内没有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梨锈病则一般不能发生。

2、气候状况:春季梨树萌芽展叶时,如有降雨,温度适宜,冬孢子萌发,就会有大量的担孢子飞散传播,发病必重。

此时的风力和风向都可影响担孢子与梨树的接触,对发病轻重有很大关系。

如果3月上中旬的气温高,冬孢子成熟早,冬孢子成熟后,若雨水多,冬孢子萌发,而此时梨树尚未发芽,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没有侵染梨树幼嫩组织的机会,发病就轻。

若梨树发芽前天气干燥,气温又较低,冬孢子未萌发,而在梨树展叶后气温高,雨水多,冬孢子大量萌发,则梨锈病发生就重。

所以,2-3月份的气温高低,3月下旬至4月下旬的雨水多少,是影响当年梨锈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

3、越冬病菌基数:在有桧柏、龙柏等树木存在的情况下,如在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树上的越冬病菌基数大,初侵染源充足,梨锈病发生就严重,反之,则发病较轻。

梨锈病危害大,注意及时防治

梨锈病危害大,注意及时防治

梨锈病危害大,注意及时防治症状:叶片发病初期为橙红色近圆形病斑,一叶多达几十个,病斑逐渐扩大,天气潮湿时病斑处变肥厚,叶片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生出淡黄色变紫黄色毛状物,每个病斑上可生出几十个毛状物,一旦破裂即散发出许多黄褐色粉状锈孢子,此后病斑变黑,引起叶片枯死脱落。

幼果上发病,果变畸形早落,停止生长。

新梢果梗、叶柄被害时,引起新梢枯死,落叶落果,致使减产。

发生规律:梨锈病为转主寄生,在梨树上形成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到桧柏上,侵入桧柏枝叶,形成冬孢子,次年春遇到雨水,冬孢子萌发产生小孢子,再随风传到梨树上,经过一定时间形成性孢子器,再经过一系列变化产生小孢子而侵染梨树。

传播距离2.5~5公里。

小孢子遇干燥条件易死亡。

防治方法:在梨园周围5公里以内彻底清除桧柏,铲除梨锈病寄主;在新建梨园区,应禁种桧柏。

在不能砍除桧柏的风景区,应在春雨来临前剪除桧柏上的病枝,并喷1~2次4~5波美度石硫合剂。

冬季、早春及生长期及时刮除病皮,消除病源,要求做到及时和彻底。

刮后用10%菌毒清水剂50倍液消毒,然后用波尔多液保护。

加强栽培管理,增施肥料,及时排水,合理修剪,改善树体营养,加强梨树病虫害的防治,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从7月起,要经常注意摘除病果,消除菌源。

在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天内,即担孢子传播侵染盛期的3、4月勤检查,发现叶片上有橙黄色病斑时开始喷药,连续喷2~3次。

有效药剂有20%三唑酮乳油2000~2500倍液、10%氟硅唑水乳剂1200倍液、2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硫磺胶悬剂200倍液等。

梨树叶子发黄卷叶咋回事?发病原因:发生梨树黄叶病的地块,土壤的PH值往往大于8,这样容易形成土壤板结,由于这类土壤属碱性土壤,使土壤中的Fe2转化为Fe3降低了土壤中能够被树体吸收的Fe2的浓度。

同时,由于土壤中Ca2的浓度较高,抑制了梨树对Fe2的正常吸收,最终导致树体在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缺少含铁催化酶,不能正常合成叶绿素而形成黄叶。

早动手防治梨树三种病害:黑星病锈病腐烂病

早动手防治梨树三种病害:黑星病锈病腐烂病

早动手防治梨树三种病害:黑星病锈病腐烂病一、梨黑星病症状:梨黑星病主要危害果实、叶片、叶柄、新梢。

果实发病初期生淡黄色、蝇头大小的圆形病斑,后逐渐扩展到5~10毫升,病部稍凹陷,病斑上出现黑绿色霉层(黑霉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层),病斑木栓化,坚硬龟裂,病疤附近的果肉变硬,并带苦味。

如幼果期受害,常引起果实畸形;叶片受害,初期在叶背沿叶脉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斑块,不久病斑上延主脉长出黑色霉层,边缘呈辐射状。

病害严重时,整个叶片的背面布满黑色霉层,由于叶柄、叶脉受害,常常导致早期落叶,有时7、8月间叶片即落光,梨果也随即脱落。

发病规律:在北方梨区,低温、高湿是病害流行的有利条件。

洋梨系品种普遍抗病,其余品种都不同程度感病,其中白梨系中的鸭梨高度感病。

防治方法:及时喷药防治,剪除病芽梢,是目前控制黑星病的最有效方法。

主要原则是预防初次侵染。

在花蕾膨大时或花谢后喷第一次药,梨果核桃大时喷第二次药,以后根据降雨情况,每隔15~20天喷药一次,共喷4次。

使用的药剂有1:2:200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二、梨锈病症状:梨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严重时果实也可以发病。

叶片受害时,先在叶片正面发生橙黄色小斑点,并逐渐扩大成近圆形的病斑,中部黄色,边缘淡黄色,外围有一黄绿色的环纹,病斑溢出淡黄色黏液,不久即干枯。

病斑直径5毫米左右,表面密生针头大小的黑褐色颗粒,即病菌的性孢子器,一张叶片上可产生多个病斑,常造成叶片干枯,早期脱落。

新梢被害后,初期病部稍肿起,以后病斑渐渐凹陷,在同一病部长出锈孢子器,并且病部龟裂,新梢枯死,刮风时引起病梢折断。

发病规律:病菌只在春季侵染梨树1次,桧柏类植物的多少和远近是影响梨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该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17~20℃,低于5℃或高于30℃该病不易发生。

太原市梨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太原市梨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果树资源学报 2023,4(4):64-66太原市梨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闫文雪,刘 琼,曹 淼,张 慧,邢全姐(太原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西太原030027)收稿日期:2023-05-10第一作者简介:闫文雪(1992-),女,硕士,中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治㊂ 摘 要:梨锈病是为害梨树的一种真菌性病害㊂近年来,随着柏类树木种植的急剧增加及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因素,该病害在太原市梨主产区发病程度逐年加重,严重影响梨果的品质和产量㊂2023年太原市4月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极利于该病的发生,预计2023年太原市梨锈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希望广大果农注意早期预防㊂关键词:梨锈病;原因分析;防治对策文章编号:2096-8108(2023)04-0064-03 中图分类号:S 436.612.1 文献标识码:BO c c u r r e n c e a n d C o n t r o l M e a s u r e s o f P e a r R u s t i n T a i y u a n C i t yY A N W e n x u e ,L I U Q i o n g ,C A O M i a o ,Z H A N G H u i ,X I N G Q u a n ji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P r o m o t i o n S e r v i c e C e n t e r o f T a i y u a n C o u n t y ,T a i yu a n S h a n x i 030027,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F r u i t t r e e r u s t i s a f u n g a l d i s e a s e t h a t d a m a g e s f r u i t t r e e 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w i t h t h e r a p i d i n c r e a s e i n c y pr e s s p l a n t i n g a n d t h e u n r e a s o n a b l e u s e o f p e s t i c i d e s ,t h e d i s e a s e h a s b e c o m e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p r e v a l e n t i n t h e m a i n f r u i t p r o d u c i n g ar e a s o f T a i y u a n ,s e r i o u s l y a f f e c t i n g t h e q u a l i t y a n d y i e l d o f t h e f r u i t .M o r e o v e r ,t h e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i n A p r i l t h i s y e a r i n o u r c i t yi s 50%h i g h e r t h a n t h e s a m e p e r i o d i n p r e v i o u s y e a r s ,w h i c h i s e x t r e m e l y c o n d u c i v e t o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t h i s d i s e a s e .I t i s e x pe c -t e d t h a tf r u i t t r e e r u s t w i l l o c c u r m o d e r a t e l y i n T a i y u a n i n 2023,w i t h s o m e a r e a s b e i ng mo r e s e v e r e ,a n d t h e g r o w e r s s h o u l d p a y m o r e a t t e n t i o n t o e a r l y pr e v e n t i o n .K e yw o r d s :p e a r r u s t ;c a u s e a n a l y s i s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梨锈病俗称梨赤星病㊁羊胡子,因其秋冬为害桧柏,春夏为害梨,又称梨桧锈病,该病发病区域广㊁传播速度快㊁难以控制,主要危害梨树的叶片㊁叶柄㊁新梢及幼果导致梨树整体长势弱,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㊂病原为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柄修科梨胶锈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除为害梨外,还可为害海棠㊁山楂㊁贴梗海棠等㊂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等城乡环境绿化,桧柏㊁刺柏类等柏类树木种植的急剧增加以及梨树品种的变化㊁农药的不科学不合理使用㊁气候条件变化等的综合影响,该病害在太原市梨主产区不断出现新的发病区,且发病程度逐年加重,严重影响梨的品质和产量,已成为梨树上的一种主要病害㊂今年太原市4月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极利于锈病冬孢子萌发㊂据近期调查,已在桧柏小枝上发现褐色的冬孢子角(见图1),遇降雨或空气极潮湿的吸水膨大,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将传播到梨上侵染叶片㊁新梢和果实,菌源十分充足,预计2023年太原市梨锈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希望广大果农注意早期预防㊂1 危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梨树叶片㊁嫩梢及果实㊂一般叶片受害,首先叶片正面出现枯黄色或黄色病斑,后扩大成圆形病斑,4~8m m ,中央颜色稍深,密生桔黄色小斑点,即性孢子器㊂环境潮湿时,分泌黏液,即性孢子,后期产生小黑点;叶片背面隆起,组织增厚,长出黄色毛状物,即锈孢子器㊂毛状物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即锈孢子,后期病斑变褐枯死,造成落叶㊂新梢受害后,病部隆起,也出现黄色毛状物,后期病斑凹陷,易折断㊂叶柄症状和新梢类似,稍隆起,多呈纺锤形,同样出现毛状物(绣孢子器)㊂幼果受害,在果实上产生近圆形的黄色病斑,后期病斑变成褐色,中间出现小黑点,周围长出毛状物,造成幼果脱落㊂46图12023年4月25日太原市汾河公园刺柏上发现的冬孢子角2病原及发病规律2.1病原该病病原为山田胶锈菌(G y m n o s p o r a n g i u m h a r a e a n u m S y d.),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是一种转主寄生真菌,在桧柏等树木叶片上形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㊂冬孢子双胞,长卵圆形,壁较厚,大小(33.1~75.4)μmˑ(14.2~28.4)μm,遇水胶化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单胞,卵形,淡黄褐色,大小(16.1~17.3)μmˑ(7.5~10.2)μm,寄生于桧柏上,引起桧柏绣病㊂性孢子器多生于梨树叶片正面病斑的表皮下,初为黄色后变为黑色,大小(120.2~170.4)μmˑ(90.1~120.3)μm㊂性孢子器在环境潮湿的情况下产生性孢子;性孢子,椭圆形,大小(5.2~12.2)μmˑ(2.6~3.5)μm㊂锈孢子器生于叶背㊁叶柄㊁果实上,大小(42.3~87.6)μmˑ(23.3~42.9)μm,其上有刺状突起㊂绣孢子器破裂产生锈孢子,锈孢子近球形,橙黄色,大小(19.2~ 24.4)μmˑ(18.4~20.5)μm,壁厚,表面具微瘤㊂2.2发病规律该病的发生与转主寄生的多少㊁距离㊁气候条件及种植品种有关㊂病原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柏类树木病组织中越冬,翌春3月份形成冬孢子角㊂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冬孢子迅速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传播到附近的梨树上,随即侵染梨树的叶片㊁嫩梢㊁幼果,遇水萌发形成黄色病斑,即性孢子器,潜育期6~12d㊂梨树叶片正面病斑上,环境潮湿时,分泌黏液,即性孢子,经7~10d晾干,变成黑色粒点至异性的性孢子器产生的受精丝上,进行有性结合,完成受精过程,产生双核菌丝向叶背发展,病斑迅速扩大到3~5m m,病部叶肉组织肥厚变硬,叶正面稍凹陷,背面隆起㊂随着时间的推移,25~30d后在叶背隆起处丛生黄色毛状物(即绣孢子器),锈孢子器外壁纵裂,产生锈孢子,又随风传播转主寄生在桧柏等植物上,形成菌瘿越冬㊂3发生原因3.1气象条件适宜梨锈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有温度㊁风力(气流)㊁降水等因素影响,早春多雨㊁多风及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有利于病菌产生㊁传播和侵染,容易造成锈病发病重,若春季天气干旱湿度小㊁果园周围无桧柏树则相对发病轻或不发生㊂同时,越冬病菌数量较多的年份,次年发病就会较为严重㊂3.2转主寄主多且种类增加梨锈病的发生与周围栽有桧柏关系密切㊂桧柏是梨锈病的转主寄主,锈病病原菌必须在转主寄主上越冬才能完成其生存循坏㊂没有桧柏或远离桧柏的地方就不会发生梨锈病㊂调查发现,距桧柏较近(500m以内),锈病发病最重;远离桧柏的果园(1000m以外),发病较轻㊂近年来,梨锈病的转主寄生植物种类也在逐年增加,由桧柏扩展至柏科㊂同时,有些梨锈菌菌瘿并非在一年内全部萌发,个别菌瘿有越年萌发现象㊂3.3品种抗逆性差梨锈病的发生与栽培品种有关㊂玉露香㊁红香酥㊁酥梨等是太原市主栽品种,这些品种不抗锈病,容易感染锈病㊂主要原因是该系列品种果实表皮细胞排列疏松,角质层薄,易受气候等不良因素影响,会促使表皮细胞表层破裂形成木栓细胞,特别是幼果,蜡质角层尚未形成,对外界条件反映敏感,最易出现果绣㊂生产中不抗梨锈病的主栽品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也是造成太原市梨锈病重发的原因之一㊂3.4果园栽培管理水平不规范传统果园管理工作存在土㊁肥㊁水㊁药等方面管理不足㊁不重视秋季果树管理等问题,长时间不但导56闫文雪,等:太原市梨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致了土壤板结㊁通气性变差㊁蓄水能力减弱,而且营造了利病原菌越冬㊁繁衍㊁为害的环境条件㊂同一果园内,种植密度大㊁树势衰弱㊁修剪不到位㊁树冠郁闭㊁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的发病重,反之,发病轻㊂缺乏有效管理的果园也是导致梨锈病发生严重的重要因素㊂4防治对策4.1选用抗病品种和砧木因地制宜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和选育抗病性强的砧木是防控梨锈病的根本途径㊂通过良性砧木选择和品种选育,从中筛选出抗病性强㊁抗逆性强㊁经济效益好的优良品种㊂4.2清除转主寄主,铲除越冬病菌在园林措施上,尽量避免规划设计柏科类,以减轻锈病的发生㊂彻底砍除果园周围5k m内的桧柏,是有效防治梨锈病的最根本措施㊂在不宜砍除桧柏时,应于冬季剪除梨园周围桧柏树上的菌瘿及 胶花 ,减少锈病初侵染来源;也可在梨树发芽前对桧柏进行喷药,控制冬孢子萌发,消灭担孢子㊂4.3加强果园栽培管理加强果园土㊁肥㊁水㊁药等的管理,采用配方施肥,增强树势;采取夏季修剪措施,控制好栽种密度,确保通风透光;科学灌溉,不要大水漫灌,最好采用滴灌;多施农家有机肥和磷㊁钾肥等,不可偏使氮素化肥,增强梨树势;及时清洁果园,减少病虫基数㊂同时,为了提高授粉成功率,最好选用人工授粉,及时进行疏花疏果,特别是在果实膨大期及时做好浇灌工作,做好梨修剪,特别是夏剪㊂春季天气不稳定易出现霜冻等不良气候,预防低温等不良天气需在霜冻前,喷施预防霜冻的药物,田间及时增温,这样不仅可提高梨树抵抗能力,又可修复并愈合受灭害危害的幼果表皮㊂要对果实进行套袋,套袋后一方面可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减少农药残留和有害粉尘对果实的污染;另一方面减少虫害风险,避免绝大多数害虫的侵入㊂特别是套袋后,阴雨天气㊁强光照射等自然天气都无法对果实造成影响㊂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套袋前及时补充钙肥,一方面增加果面蜡质的厚度,另一方面提高幼果对高湿㊁低温等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可促进幼果生长,也可以有效地减轻梨锈病的发生程度㊂4.4药剂防治结合气候条件及时掌握病情监测,做到提前预防㊂梨树发芽前,在梨园附近的桧柏上(降雨前1~ 2d)喷洒1~2次3~4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2.5%氟环唑悬浮剂2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等,遏制梨锈病病菌冬孢子萌发,预防该病在梨树上的侵染发生㊂梨树发芽后至幼果期,在梨树的嫩叶㊁新梢或幼果上发现锈病病斑时,应立即喷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剂600~8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腈菌唑乳油4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等药剂1~2次,防止病原菌传播蔓延㊂第1次喷药后,间隔5~7d再进行第2次喷药,一般2次用药既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注意轮换用药㊂66果树资源学报2023,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梨锈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摘要介绍了梨锈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归纳了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梨锈病;危害特点;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土名“羊胡子”等,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1]。

近几年来,桐庐县梨锈病危害严重。

2009年防治区平均叶发病率达62.5%,未防治观察区的平均叶发病率达90%~99%。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做了调查,并制定防治对策,在2010年防治中取得了较好防治效果:未防治观察区的平均叶发病率达85%~98%,发病严重的梨树叶发病率达100%,并出现叶片枯焦和落叶等现象;而防治区平均叶发病率仅为2.5%。

现将梨锈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总结如下。

1梨锈病发生危害特点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幼果和新梢。

叶片受害时,刚开始在叶片下面产生鲜明的橙黄色圆形斑点,数目不一,以后当病斑扩展到直径为4~8 mm时,病部中央密生橙黄色针头大小的小粒点,即病菌的性孢子器[2]。

天气潮湿时,溢出浅黄色粘液,此粘液由无数的性孢子组成,粘液干后小粒点变成黑色。

病斑组织变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在隆起的部位上长出灰黄色的毛状物,长4~5 mm,此即为病菌孢子器。

1个病斑长出毛状物十至数十条。

锈子器成熟时,先端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即病菌的锈孢子。

后期病部变黑,叶片枯焦,易引起早期落叶。

幼果受害,在果面产生橙黄色病斑,上生小黑点和毛状物。

病部生长停滞,梨果变成畸形容易早落[3]。

新梢、果梗和叶柄被害时,与果实被害症状大体相同,病斑上也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子器,后期病部龟裂。

叶柄、果柄受害易引起落叶、落果。

新梢被害后,病部以上部分常枯死,易被风折断。

2发生的主要原因
2.1寄主数量增多
梨锈菌是真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只在春季侵染梨树1次,是典型的单病程病害。

梨锈病的病菌需要在2类不同的寄主上完成其生活史。

在梨树上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子器,在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上产生冬孢子角。

如果砍除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梨锈菌就不能完成生活史。

因此,桧柏类植物的多少和远近是影响梨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据调查,近几年来随着街道及庭院化的发展,桧柏类树木栽植数量的增多,成为梨锈病发生加重的重要因素。

2.2有利的气候条件
在转主寄主存在的条件下,病害流行与否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当梨芽萌发、幼叶初展时,如果遇到天气多雨,且温度又适合冬孢子萌发,风向和风力均有利于担孢子的传播,则锈病发病重。

若冬孢子萌发时,梨树还未发芽,或当梨树发芽、展叶时,天气干燥,不利于冬孢子萌发,则锈病病害发生均很轻。

因此,气温高低、雨水多少是影响当年梨锈病发生轻重的主要因素。

桐庐县2009年3月降雨量为493.6 mm,3月中旬至4月下旬平均气温为15.44 ℃;2010年降雨量为341.4 mm,3月中旬至4月下旬平均气温为13.67 ℃,都利于病害流行。

2.3防治存在误区
梨锈病是单病程病害,只在春季侵染梨树1次,梨树自展叶开始直至展叶后20 d都容易感染,展叶25 d以上,叶片一般不再受感染。

桐庐县一般在4月初开始发病,冬孢子萌发时期在3—4月,在这时间段,一般年份防治1次即可。

但近几年随着寄主数量的增多,加上适宜的温度、雨水,以及梨农防治意识不够、思想麻痹,使病害流行。

据调查,梨农基本只防治1次,且防治时间过迟,从而造成较大的危害损失。

同时,药剂喷雾浓度不够。

据调查,梨农一般用15%三唑酮(粉锈宁)1 500倍液喷雾,该防治浓度过低,防治次数少,且防治过迟,在菌源充足的条件下加上有利的气候因子,病情根本不能控制。

3防治对策
一是清除转主寄主。

彻底砍除距离梨园5 km以内的桧柏类树木,该方法是防治梨锈病菌的有效方法。

在建立新梨园时,也应考虑附近有无桧柏存在,如有零星桧柏,应彻底砍除。

对转主寄主喷药,如梨园附近桧柏不宜砍除时,可对桧柏喷药以杀灭孢子。

喷药时间要选择在梨树发芽前、冬孢子角已经成熟、但末胶化时为宜,基本可以控制梨树发病,使用3~5 °Bé石硫合剂进行防治。

二是提高果农防治意识。

若对桧柏喷药还不能彻底防治此病时,必须对梨树进行喷药,以预防担孢子的侵染。

梨树喷药时间应选择在梨树萌芽至展叶后25 d内为宜,即在担孢子传播侵染盛期进行,每隔7 d喷药1次,连喷3次,雨水多的年份应适当增加喷药次数[4]。

同时,适当提高喷雾浓度,把原来15%三唑酮(粉锈宁)1 500倍液提高到1 000倍液喷雾。

喷雾时要喷湿叶片,药液量要喷足。

4参考文献
[1] 王金友.梨树病虫害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3.
[2] 夏声广.梨树病虫害防治原色生态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 李晓刚,蔺经,丛郁,等.梨锈病对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1):72-73.
[4] 李保华,董向丽,张振芳,等.莱阳地区梨锈病防治适期研究[J].植物保护,2006,32(1):69-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