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强夯法
地基处理强夯法

地基处理强夯法
16
地基处理强夯法
17
另 外 , 也 可 按 修 正 后 的 M enard 公 式 进 行 预 估 :
M h H = a · 10
(9.2-1)
式 中 : H — — 加 固 深 度 ( m ); M — — 锤 重 ( k N ); h — — 落 距 ( m ); a — — 小 于 1 的 修 正 系 数 , 变 动 范 围 为 0.35~0.8, 饱 和 软 土 取 0.45~0.5, 一 般 粘 性 土 取 0.5, 砂 性 土 取 0.7, 填 土 取 0.6~0.8, 黄 土 取 0.35~0.5。
(9.2-2)
( 2) 夯 锤 与 落 距 的 选 择 :
①锤重与落距:对于某一单击夯击能,夯锤在接触土体瞬间冲量的大小是影
响土体压缩变形的关键因素,冲量越大,加固效果越好。
自由落体冲量公式为:
F = m · 2 gh
(9.2-3)
地基处理强夯法
30
式中:F——夯锤着地时的冲量; g——重力加速度; m——夯
Menard根据饱和土经强夯后瞬时沉降数十厘米这一
事实,对传统的固结理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饱和
土是可压缩的,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动力固结模型。
图9.1-1为静力固结理论与动力固结理论的模型对比
图,表9.1-1为两种模型对比表。
地基处理强夯法
3
地基处理强夯法
4
表 9.1-1 静力固结与动力固结两种模型对比表
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和标高。
地基处理强夯法
29
(二)拟定初步施工方案
( 1) 根 据 加 固 目 的 , 土 质 情 况 及 建 筑 物 的 变 形 要 求 , 确 定 处 理 深 度 。 由 处 理 深 度 根 据 表 9.2-2 或 下 式 估 算 单 击 夯 击 能 E:
完整版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完整版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方案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时间、施工范围、施工方法等。
2.根据工程要求,准备好所需的设备、材料和人力资源。
3.确定施工区域,并进行现场勘测,了解地质情况和土质特征。
4.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施工区域平整、无杂物。
5.打开施工标志,进行临时交通组织,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二、施工具体步骤:1.确定施工的第一台桩位和参考桩位,进行水平检测。
2.将第一台强夯机械移到第一台桩位上,进行定位和固定。
3.按照预定方案控制强夯机的行走轨迹和夯击频率,进行第一拍夯实。
4.检测夯击后的沉降量,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5.根据设计要求,再次进行夯击,直至满足要求。
6.完成第一台桩位的夯实后,移动强夯机械到下一个桩位上,重复以上步骤。
7.依次完成全部桩位的夯实工作。
三、施工注意事项:1.强夯机械的选用应符合工程要求,能够满足夯击频率和夯击力的要求。
2.在夯击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夯击的调整,以确保夯击效果。
3.特殊部位的处理,如斜坡、薄弱地层等,应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4.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5.施工结束后,应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四、施工后的处理:1.施工结束后,清理施工区域,恢复原状。
2.进行竣工验收,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3.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4.编制相关施工报告和档案,做好记录工作。
以上是强夯法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案,通过合理的施工准备、施工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够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同时,在施工结束后的处理工作中,能够对施工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施工质量。
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应规定

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处理砂性土、碎石土、湿陷性黄土和人工堆集土等地基可采用强夯法。
2 强夯施工场地应平整,并能承受夯击机械的荷载,必要时可铺砂石垫层。
有防渗要求的地基,夯实后应清除砂石垫层。
3 强夯加固地基应控制地下水位。
当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施工或表层为饱和土时,可填O.5~2.Om厚的中粗砂、砂砾或片石等材料进行夯击。
4 夯锤重不宜小于80kN,落距不宜小于6m,锤重和落距可按式(3.4.3)估算式中:H——有效加固深度;w——锤的重力,kN;h——锤的落距,m;a——折减系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砂性土可取0.7)。
5 施工前应进行试夯,求得单点夯击次数。
最优夯击次数应使夯击有效影响深度内土体竖向压缩最大,侧向位移最小,基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隆起,宜为3~10击。
6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宜为2~5遍。
最后,以低锤满夯一遍,并整平。
对地下水位低、透水性好的土层可连续夯击。
7 夯点应按设计布置。
夯点间距应根据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夯坑的形状及泵房基础结构特点确定,宜为5~9m。
8 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标志及观测仪器的埋没。
施工中应做好现场观测和记录。
主要观测项目应包括孔隙水压力、夯坑下陷量和坑周隆起量等。
9 强夯效果的检验,可在最后一遍夯击完成1~4周后进行。
检验方法如下:1) 比较夯前和夯后场地的平均高程变化和地基变形量。
2) 取样进行室内试验,了解夯前和夯后场地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变化。
3) 通过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手段了解场地土夯前夯后的强度变化。
10 强夯法施工应预防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
夯击点应离建筑物15m以外,必要时可采取防震措施。
特殊土地基处理1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与施工程序。
2 自重湿陷性黄土层上的泵站地基,宜采用浸水预沉法或灰土挤密桩进行处理。
3 浸水预沉法必须具备足够的水源,施工前宜通过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确定浸水时间、耗水量和湿陷量等。
强夯法-很实用的地基处理方法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强夯法,很实用的地基处理方法1、简介任何建筑物的荷载最终将通过基础传递到地基上。
凡是基础直接建造在未经加式。
2强夯法处理地基是六十年代末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首先创造的。
这种方法是将很重的锤(一般为100-400kN)从高处自由落下落(落距一般为6-40m)给地基以冲击力和振动,从而提高土的强度并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和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作用。
同时,夯击能还可以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
强夯法开始时仅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以适用从砾石到粘性土的各种地基土,这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法的改进和排水条件的改善。
强夯法由于具有地基加固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经济易行和节省材料等优点,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已经有几十个国家的数千项工程采用强夯法加固地基。
6月3强夯法虽然已经在实践中证实了是一种比较好的地基处理方法,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成熟和完善的理论和设计计算方法。
在第十界国际土力学和基础工程会议上,美国Menard教授在“地基处理”的科学发展水平报告中精辟的论述强夯法的传统固结机理:强夯法目前已经发展到地基土的大面积加固,深度可达30m。
当应用于非饱和土时,压密过程基本上同实验室中的击实实验相同。
在饱和无粘性土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液化,其压密过程同爆破和振动密实的过程相似。
这种方法对饱和细粒土的效果,成功和失败的例子都有报道。
对这类土需要破坏土的结构、产生超空隙水压力以及通过裂隙形成排水通道。
而强夯法对杂填土特别有效。
实践证明,在夯击的工程中,土体的瞬时沉降可达几十厘米;土中产生液化后使土的结构破坏,土的强度下降到最小值;随后在夯击点出现径向裂隙,成为加速强。
%。
(2)、产生液化在重复夯击作用下,施加在土体的夯击能量,使气体逐渐受到压缩。
因此,土体的沉降量与夯击能成正比。
当气体按百分比接近于零时,土体变成不可压缩的。
地基强夯法处理施工方案_

地基强夯法处理施工方案_1.现场勘测与设计:在进行地基强夯处理前,需要对现场进行详细勘测,了解地质情况、荷载要求等。
然后进行设计,确定强夯点数、夯杆的形式和长度,并绘制处理平面图。
2.强夯设备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强夯设备,包括夯杆、夯击器、附件等。
夯杆的选择要考虑地质条件和荷载要求。
3.强夯孔的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在地基表面进行强夯孔的施工。
强夯孔的直径和深度要根据地质条件和夯杆长度来确定。
施工时应保持强夯孔的直径和地基表面的垂直度。
4.夯杆的安装:将夯杆从强夯孔中插入,并用适当的工具将其固定。
夯杆的安装要注意保持垂直和水平。
夯杆的长度要根据地基厚度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5.强夯处理:通过夯击器施加冲击力,使夯杆向下冲击地基。
冲击力的大小要根据地基的稳定性和荷载要求来确定。
冲击方向要保持垂直。
6.检测和质量控制:在进行强夯处理过程中,要进行地基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可以使用地基探测设备进行检测,确保地基的压实度和稳定性。
7.强夯点的布置和密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强夯点的布置和密度。
密度的选择要根据地基的类型和荷载要求来确定。
布置要合理,避免出现冲击力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的情况。
1.选择适当的夯杆:夯杆的选择要考虑地质条件和荷载要求。
夯杆的质量和强度要符合标准,以保证夯杆在强夯过程中不会出现变形或断裂。
2.避免超载冲击:在进行强夯处理时,要避免超载冲击。
冲击力的大小要根据地基的稳定性和荷载要求来确定,不宜过大或过小。
3.控制冲击方向和速度:冲击方向要保持垂直,以保证地基能够得到均匀的压实。
冲击速度要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过快或过慢。
4.防止地基变形和沉降:在进行强夯处理时,要注意地基的变形和沉降情况。
如果地基有较大的变形或沉降,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补强或加固。
5.检测和质量控制:在进行强夯处理过程中,要进行地基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可以使用地基探测设备进行检测,确保地基的压实度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地基强夯法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可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建筑地基处理--强夯法

建筑地基处理--强夯法
建筑地基处理是建设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确保建筑工程
的安全和稳定,常常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和处理。
其中一种常用的
处理方式就是强夯法。
强夯法是利用重锤对地面进行旁压和震动的加固方法。
其原理是:将大型重锤抬高至一定高度,然后放开,使其自由下落撞击地面,反复进行,振动可以传递到较深的土层,形成一定的压实效应。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善土体的密实度和稳定性,尤其对于松散土
层和软土地基效果显著。
下面是强夯法的操作流程:
1.准备工作
先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清除上面的杂物。
确定夯锤的取点和
倾角,准备好铺设管网的材料和设备,以及夯锤和其所需的机械设备。
2.地面处理
在地面上进行处理之前,需要对地面进行测量或试验。
对于建
成的场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般选取相对松弛的地区
进行处理。
在确定夯锤位置和倾角之后,可以开始将松土层向周围
推平,同时进行水汽压实处理。
3.振动处理
在土层压实前,需要先将夯锤放置在夯点处,由机器将其提升
至一定的高度,放手下落撞击地面,反复进行。
做好锤与锤之间变
形的记录,根据地质特点合理调整高度和振动次数,知道土层达到合适的密实度或承载能力。
以上就是强夯法处理建筑地基的主要流程及步骤。
值得注意的是,强夯法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避免受到强烈的震动和外力的影响,以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工艺效果的准确性。
同时,在采取强夯法进行处理时,需要认真分析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层进行处理,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地基处理技术之强夯法设计要点课件

03
CATALOGUE
强夯法施工流程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现场勘查
对施工场地进行实地勘 察,了解场地地形、地 质条件、地下管线等情
况。
制定施工方案
根据勘察结果,制定详 细的施工方案,包括夯 点布置、夯击能、夯击
次数等。
准备机具和材料
根据施工方案,准备必 要的机具和材料,如夯 锤、起重机、垫层材料
等。
清理场地
与换土垫层法相比,强夯法处 理深度更大,效果更可靠。
与预压法相比,强夯法施工周 期短,适用范围广。
02
CATALOGUE
强夯法设计要点
确定夯实能量与夯实次数
• 夯实能量与夯实次数是强夯法设计的核心参数,直接影响 夯实效果
确定夯实能量与夯实次数
夯实能量
夯实能量是指每次夯实所施加的重力,通常以吨为单位。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和要 求处理的深度,选择合适的夯实能量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较软的地基土,需要较 大的夯实能量;而对于较硬的地基土,则可选择较小的夯实能量。
在强夯法中,通常使用的是重锤或巨石等重物作为夯实材料。选择合适的夯实材料对于达到理想的夯 实效果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应根据地基土的特性和所需的夯实能量来选择合适的夯实材料。
夯实机械
夯实机械是实施强夯法的关键设备,其性能和效率直接影响着夯实效果。在选择夯实机械时,应考虑 其额定功率、夯击能量、夯击次数以及适用性等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其运行成本和维护要求,以确 保工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对于岩溶地基,应根据具体情采用适当的方法如填筑、压力注浆 等,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控制填料质量
保证填料的含水量、粒径 、级配等符合设计要求, 以提高夯实质量。
强夯法处理地基的原理

强夯法处理地基的原理1.原理:强夯法的原理是通过将能量传递到地基内部,从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
当重锤与地面接触时,它会产生冲击力,将能量传递到地基中。
这种能量通过振动和冲击作用,使土壤颗粒重新排列、紧密堆积,从而增强土壤的承载能力。
2.步骤:1)地基勘测:在进行强夯处理之前,需要进行地基勘测以确定地基的性质和问题。
这包括土壤类型、组成、含水量等参数的测试和分析。
2)定位钉标:确定要进行强夯处理的区域,然后在地面上设置钉标用于定位。
3)初期夯实:首先进行初级夯实,使用较轻的重锤或压实机器进行一系列轰击。
这有助于预压土壤,挤出地下水,排除空隙,确保进一步的夯实能更加有效。
4)强夯:使用重锤或压实机器进行强夯。
重锤被举升到一定高度,然后释放,自由落下并冲击地面。
冲击力会传递到土壤,并在每一次冲击后扩散到更深的地下土层。
此过程将重复轰击多次,直到指定的压实目标达到。
5)检测和记录:在强夯处理过程中,应对地面的振动和沉降进行监测,以确保夯实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此外,需及时进行记录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6)后期处理:如果在强夯处理后仍存在问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后期处理。
这可能包括填充或加固土壤,以加强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快速:相比传统处理方法,强夯法可以快速进行,减少施工时间。
-节省成本:强夯法处理相对较简单,施工过程相对节省成本。
-效果好:强夯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然而,强夯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土壤类型限制:强夯法适用于一些类型的土壤,如砂质土或粉砂土。
对于其他土壤类型,如黏土或饱和土壤,强夯法的效果可能较差。
-邻近建筑物的风险:由于强夯过程会产生振动和冲击力,可能对邻近的建筑物或地下管道造成损伤。
因此,在进行强夯处理之前,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详细评估和风险管理。
-可行性评估:在决定使用强夯法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评估,包括地基勘测、地质学和土力学分析等。
总之,强夯法是一种用于地基处理的有效方法,能够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sign
considerations
GRID SPACING AND NUMBER OF DROPS
SURFACE STABILIZING LAYER
MULTIPLE PASSES
论 介文 绍绪 论
研 预究 先背 评景 估
设计 研 究考 方虑 法
招投 研 究标 结程 果序 问建 题设 讨监 论管 论文 强总 夯结 调整
论 介文 绍绪 论
研 预究 先背 评景 估
设计 研 究考 方虑 法
招投 研 究标 结程 果序 问建 题设 讨监 论管 论文 强总 夯结 调整
method specifications
The contractor’s primary duties: tamper
Providing a tamper of the prescribed size
safety
Maintaining safety at the job site including a safe working distance
records
Keeping records of the number of drops, the number of passes
schedule
Maintaining production to meet the schedule assigned for the project.
论 介文 绍绪 论
研 预 先 评 估 预究 先背 评景 估
设计 研 究考 方虑 法
招投 研 究标 结程 果序 问建 题设 讨监 论管 论文 强总 夯结 调整
APPLIED ENERGY REQUIREMENTS SELECTION OF TAMPER AND DROP HEIGHT
AREA TO DENSIFY
Clos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design engineer and the person writing the specifications is essential!
other equipment
Providing sufficient cables, swivels, and other equipment
equipment
Providing the proper equipment with a single cable to raise and drop the tamper
地基处理强夯法(动力固结法)
我们毕业啦
其实是答辩的标题地方
汇报人 指导老师
Introduction Preliminary evaluation Design considerations Contracing procedures
CO N T E N T
Constraction monitoring
MULTIPLE PASSES
The number of drops that can be applied at a grid point location at onetime could be limited by the depth of the crater.
SURFACE STABILIZING LAYER
Energy application Equipment required
Work area General description
论 介文 绍绪 论
研 预究 先背 评景 估
设计 研 究考 方虑 法
招投 研 究标 结程 果序 问建 题设 讨监 论管 论文 强总 夯结 调整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
A drop point spacing of 1.5to 2.5 times the diameter or width of the tamper is common.
论 介文 绍绪 论
研 预究 先背 评景 估
设计 研 究考 方虑 法
招投 研 究标 结程 果序 问建 题设 讨监 论管 论文 强总 夯结 调整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
If the design agency and/or their consultant do not have expertise in dynamic compaction, a performance type contract should be selected for the work.
Lighter tampers and smaller drop heights result in depths of improvement on the order of 3.0 to 4.6 m. Heavier tampers and greater drop heights result in improvements on the order of 6.1 to 9.1 m
Preparation of a method specification requires knowledge of the various facets of dynamic compaction either within the design agency or by their consultants.
AREA TO DENSIFY
Dynamic compaction is generally completed over an area larger than the plan area of the embankment or the loaded area.
GRID SPACING AND NUMBER OF DROPS
论 介文 绍绪 论
研 预究 先背 评景 估
研计 设 究考 方虑 法
研投 招 究标 结程 果序 问建 题设 讨监 论管 论文 强总 夯结 调整
method specifications
Payment Recordkeeping Required testing Backfill and ground levelction
介绍
预先评估
设计考虑
招投标程序
建设监管
强夯调整
“
The mass of the tampers generally ranges from 5.4 to 27.2 Mg, and drop heights range from 12.2to 30.5 m.
Defining the extent of the area to be improved.
A
requirements
Listing the minimum pre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s
论 介文 绍绪 论
研 预究 先背 评景 估
研计 设 究考 方虑 法
研投 招 究标 结程 果序 问建 题设 讨监 论管 论文 强总 夯结 调整
研 介 究 绍 背论 景 论 介文 绍绪
预 研 究 背 景 预先 先评 评估 估
设计 研 究考 方虑 法
招投 研 究标 结程 果序 问建 题设 讨监 论管 论文 强总 夯结 调整
DEVELOPMENT OF DESIGN PLAN
1.Selection of the tamper mass and drop height to correspond to the required depth of improvement. 2.Determination of the applied energy to be used over the project site to result in the desired improvement. 3.Selection of the area to densify. 4.Determination of the grid spacing and number of phases. 5.Establishing the number of passes. 6.The need for a surface stabilizing layer.
1 2 3 4
Categorize soil type: (1) Site Investigation (2) General Description of Soil Categories Assess site restraints: (1) Ground Vibrations (2) Lateral Ground Displacements (3) High Water Table (4) Presence of Hard or Soft Layers Determine design requirements: (1) Tolerable Settlement (2) Minimum Soil Property (3) Depth Of Improvement Limitation Estimate costs: (1)Dynamic Compaction Costs (2)Alternate Ground Improvement Techniques
论 介文 绍绪 论
研 预究 先背 评景 估
设计 研 究考 方虑 法
招投 研 究标 结程 果序 问建 题设 讨监 论管 论文 强总 夯结 调整
APPLIED ENERGY REQUIREMENTS
论 介文 绍绪 论
研 预究 先背 评景 估
研计 设 究考 方虑 法
研投 招 究标 结程 果序 问建 题设 讨监 论管 论文 强总 夯结 调整
Site preparation
Recordkeeping
Work area
Prequalification
Project description
Required impro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