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法”排序的动画演示
五年级信息技术认识幻灯片教学课件ppt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实施步骤
评价目标:确定评价的目标和标准, 明确评价的内容和要求
评价实施:在实施评价前,需要做 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安排时间、确 定评价人员、准备评价材料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 考试、作品评价、口头表达等,以 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反馈: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 学生和教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 略和方法。
教学反思的内容和作用
评价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评价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评价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评价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汇报人: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什么是幻灯片
幻灯片是一种电 子演示文稿软件
可以制作出生动形 象的幻灯片,用于 展示信息、教学、 演讲等
可以在计算机屏幕 上或投影仪上显示, 以展示文字、图片、 音频、视频等元素
可以添加动画效 果,以增强演示 效果和吸引力
导出为视频格式,自动生成演示动 画并配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导出为图片格式,如PNG或JPEG, 适用于分享到社交媒体或作为海报 展示
导出为PPT压缩包,包含演示文稿、 幻灯片、音频和备注等文件
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目标:培 养学生的信息 素养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认 识幻灯片的基 础知识、制作 方法和应用场
持续时间:设置幻灯片动 画效果的持续时间
延迟时间:设置幻灯片动 画效果的延迟时间
退出方式:选择幻灯片的 退出动画效果
演示幻灯片的方法和技巧
《电脑基础操作》课件

Windows系统的文件管理
01
02
03
文件概念
文件是Windows系统中保 存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单位 ,可以是文本、图片、音 频、视频等类型。
文件夹解释
文件夹是用于组织和管理 文件的容器,可以包含多 个文件和子文件夹。
文件搜索与定位
Windows系统提供了强大 的文件搜索功能,用户可 以通过关键词或属性来查 找需要的文件。
04
Excel办公软件
Excel工作簿的创建与保存
总结词
掌握创建与保存Excel工作簿的基本操作 ,包括新建工作簿、保存工作簿等。
VS
详细描述
在Excel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创建新的 工作簿,通过点击“文件”菜单下的“新 建”选项或使用快捷键Ctrl+N来新建工 作簿。完成编辑后,用户需要将工作簿保 存起来,点击“文件”菜单下的“保存” 选项或使用快捷键Ctrl+S进行保存,选择 合适的文件路径和文件名,确保工作簿的 安全。
图像处理软件
如Photoshop、GIMP等,用 于图片编辑、美化等。
03
Word办公软件
Word文档的创建与保存
总结词
了解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
详细描述
在Word中创建新文档的方法,如通过菜单栏或快捷键;保存文档的基本步骤, 如选择保存位置、设置文件名和文件类型等。
Word文档的编辑与格式化
电脑的启动与关闭
启动
按下电脑主机上的电源键,等待电脑 启动,进入操作系统。
关闭
先退出所有应用程序,然后依次关闭 操作系统和电脑主机,最后关闭显示 器电源。
电脑的键盘与鼠标
键盘
键盘是电脑的基本输入设备,用于输入文字、数字和命令等,键盘上的按键按 照功能分区排列。
算法实例选择排序法ppt课件

总共比较数据1次,交换数据1次。
显然,通过上述3遍处理,数组d中最小、第2 小、第3小的数据已经分别存储在数组元素d(1)、 d(2)、d(3)中,即数组元素d(1)到d(3)变为有序, 而剩下的d(4)中的数据自然是数组中的最大数据 。因此,通过3遍这样的处理,整个数组内的数据 将是有序的。
第3遍
第4遍
60 58 55 48 43 46
第5遍
60 58 55 48 46 43
A.60、58、48、46、43、55 C.60、58、55、46、43、48
B.60、43、48、46、58、55 D.60、58、55、48、46、43
5. 已知算法1与算法2都是排序算法,可能是冒泡排序或者选择排
1
7
2
9
3
13
4
18
5
55
6
43
7
43
第五趟:从3个元素中选出最小者,将其换入位置5,过程 为:令min_elem表示最小元素(初值为位置5的元素),k 为最小元素的位置序号(初值为5),逐一比较,找出最 小元素及其位置
1
7
2
9
3
13
4
18
5
55
6
43
7
43
位置6的元素最小 交换
1
7
2
9
3
13
4
4个元素共需进行3遍加工处理,总的比较次 数为3+2+1=6次,而总计交换次数每一遍一次 ,共计只有3次。
对于n个元素的数组,用选择算法进行排序时 ,比较次数与冒泡算法相同,但交换的次数比冒 泡排序要少,因此它具有较高的效率。
高职高专《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职高专《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是我院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
作为计算机类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逐步形成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能够熟练地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并具备调试程序的能力,为后继课程及其他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c语言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语言。
主要针对高职学生阐述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方法。
每门课程的教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c语言也不例外。
本文将分别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与网络教学等环节谈谈自己教学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高职高专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c语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c语言是早期最强大、经典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虽然现在的程序设计已经基本转向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但是c语言的设计思想以及基本语法结构对现有c++/java等高级语言的影响,使其至今仍是程序设计入门的首选语言,许多编程高手也都是从学习c语言开始的,可见c语言的地位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名计算机教师,在近几年的c语言课程教学中,对c语言的教学有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一、激发学习兴趣“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使初学者能尽快地掌握计算机知识,进入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接触计算机时,很多学生感到新奇、好玩,这不能说是兴趣,只是一种好奇。
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大量的规则、定义、要求和机械的格式出现,很容易使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
为了把学生的好奇转化为学习兴趣,授课时我们改变过去先给出定义和规则的讲授办法,而是从具体问题入手,努力把枯燥无味的“语言”讲的生动、活泼。
在第一节课上,就给学生找一些《高等数学》等已学课程的问题,用算法语言来求解,使学生体会程序设计的用途和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PPT中如何设置幻灯片的隐藏和显示

PPT中如何设置幻灯片的隐藏和显示幻灯片是演示文稿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而幻灯片的隐藏和显示功能则是打造一个精彩演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PPT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来控制幻灯片的隐藏和显示,以便更好地展示和讲解内容。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PPT中设置幻灯片的隐藏和显示,帮助您打造出更具吸引力和专业性的演示文稿。
一、隐藏幻灯片隐藏幻灯片是指在演示过程中不展示某些幻灯片内容,以便更好地聚焦观众的注意力。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隐藏幻灯片的方法:1. 使用幻灯片排序功能在PPT中,我们可以使用幻灯片排序功能来隐藏幻灯片。
首先,点击“视图”选项卡中的“幻灯片排序”按钮,进入幻灯片排序视图。
然后,选择要隐藏的幻灯片,右键点击幻灯片,选择“隐藏幻灯片”选项。
隐藏后的幻灯片将不会在演示中显示,但仍然存在于演示文稿中。
2. 使用自定义动画功能除了使用幻灯片排序功能,我们还可以使用自定义动画功能来隐藏幻灯片。
在PPT中,选择要隐藏的幻灯片,点击“动画”选项卡中的“自定义动画”按钮。
然后,在自定义动画面板中,选择要隐藏的幻灯片,点击右键,选择“隐藏”。
这样,隐藏的幻灯片将在演示中不可见。
3. 设置幻灯片属性另一种隐藏幻灯片的方法是通过设置幻灯片属性。
在PPT中,选择要隐藏的幻灯片,点击“幻灯片设置”按钮。
在幻灯片设置对话框中,勾选“隐藏幻灯片”选项,然后点击“确定”。
这样,被隐藏的幻灯片将不会在演示中显示。
二、显示幻灯片除了隐藏幻灯片,我们还可以通过设置来显示幻灯片,以便更好地呈现内容。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显示幻灯片的方法:1. 使用幻灯片排序功能在PPT中,使用幻灯片排序功能可以显示之前隐藏的幻灯片。
点击“视图”选项卡中的“幻灯片排序”按钮,进入幻灯片排序视图。
然后,选择要显示的幻灯片,右键点击幻灯片,选择“取消隐藏幻灯片”选项。
这样,之前隐藏的幻灯片将重新显示在演示中。
2. 使用自定义动画功能自定义动画功能也可以用来显示之前隐藏的幻灯片。
十大排序算法

⼗⼤排序算法算法之排序排序算法基本上是我们⽆论是在项⽬中还是在⾯试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加上最近在看《算法》这本书,所以就准备好好的将排序算法整理⼀下。
所有排序算法都是基于 Java 实现,为了简单,只使⽤了int类型,从⼩到⼤排序基本排序⾼效的排序各⼤排序的时间测试如何选择排序排序之基本排序算法准备阶段:有⼀个交换位置的函数exc/*** 交换a数组中i和j的位置* @param a 需要交换的数组* @param i 位置* @param j 位置*/public static void exc(int a[],int i,int j){// 当他们相等的时候就没必要进⾏交换if(a[i] != a[j]){a[i] ^= a[j];a[j] ^= a[i];a[i] ^= a[j];}}基本排序算法主要是分为插⼊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和梳排序。
选择排序原理:选择排序的原理很简单,就是从需要排序的数据中选择最⼩的(从⼩到⼤排序),然后放在第⼀个,选择第⼆⼩的放在第⼆个……代码:/*** 选择排序* @param a 进⾏排序的数组*/public static int[] selectionSort(int a[]){int min;for(int i=0;i<a.length;i++){min = i;// 这个for循环是为了找出最⼩的值for (int j = i+1; j < a.length; j++) {if(a[min]>a[j]){min = j;}}/** 如果第⼀个取出的元素不是最⼩值,就进⾏交换* 意思就是:如果取出的元素就是最⼩值,那么就没有必要进⾏交换了 */if(min != i){// 进⾏交换exc(a, i, min);}}return a;}选择排序的动画演⽰img假如数组的长度是N,则时间复杂度:进⾏⽐较的次数:(N-1)+(N-2)+……+1 = N(N-1)/2进⾏交换的次数:N特点:(稳定)1. 运⾏时间与输⼊⽆关。
《C程序设计》中选择法排序教学方法的探讨

5《C 程序设计》中选择法排序教学方法的探讨马秀荣(呼伦贝尔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摘 要:本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阐述选择法排序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数组的定义、数组元素的引用以及数组下标和数组元素之间一对一的关系。
关键词:C 语言;选择法;数组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1-0115-02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马秀荣,女,讲师,从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方向研究。
C 语言因其数据结构丰富,语法简洁灵活,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好而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语言。
在各高校计算机专业几乎把它开设成为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熟练掌握C 语言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以《C 程序设计》中一维数组的经典算法“选择法”为例,探讨一下教学方法。
选择排序的算法步骤如下:第1步:在未排序的n 个数(a[0]~a[n-1])中找到最小数,将它与a[0]交换;第2步:在剩下未排序的n-1个数(a[1]~a[n-1])中找到最小数,将它与a[1]交换;……第n-1步:在剩下未排序的2个数(a[n-2]~a[n-1])中找到最小数,将它与a[n-1]交换[1]。
在教材中,先是直接列出程序,引出数组的定义形式、数组元素的引用方式,最后列出选择法排序的思想。
学生本身对双重循环的运用不是太熟练,又引入数组的新知识,结果很难理解其编程思想。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底子薄,编程能力弱的情况,又该如何讲授选择法呢?一、以实例讲解选择法的思想有6个数:38、65、97、76、49、27,要求将它们由小到大排序。
先看课本了解选择法排序的思想,再用幻灯片演示排序过程。
图1为6个数的具体排序过程。
用向上箭头指向序列的第一个数,用向下箭头指向序列的最小数,单击后得到第一次排序序列,找到序列的最小数,把序列分成了两部分:已排序序列(方括号外的数据)和未排序序列(方括号内的数据);第二次排序时对除27以外的未排序序列进行排序,单击后得到第二次排序序列,找到序列的次小数;依次类推,排序五次后得到最后的序列。
【十大经典排序算法(动图演示)】 必学十大经典排序算法

【十大经典排序算法(动图演示)】必学十大经典排序算法0.1 算法分类十种常见排序算法可以分为两大类:比较类排序:通过比较来决定元素间的相对次序,由于其时间复杂度不能突破O(nlogn),因此也称为非线性时间比较类排序。
非比较类排序:不通过比较来决定元素间的相对次序,它可以突破基于比较排序的时间下界,以线性时间运行,因此也称为线性时间非比较类排序。
0.2 算法复杂度0.3 相关概念稳定:如果a原本在b前面,而a=b,排序之后a仍然在b的前面。
不稳定:如果a原本在b的前面,而a=b,排序之后a 可能会出现在b 的后面。
时间复杂度:对排序数据的总的操作次数。
反映当n变化时,操作次数呈现什么规律。
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在计算机内执行时所需存储空间的度量,它也是数据规模n的函数。
1、冒泡排序(Bubble Sort)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
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
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1.1 算法描述比较相邻的元素。
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它们两个;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样在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重复步骤1~3,直到排序完成。
1.2 动图演示1.3 代码实现1.unction bubbleSort(arr) {2. varlen = arr.length;3. for(vari = 0; i arr[j+1]) {// 相邻元素两两对比6. vartemp = arr[j+1];// 元素交换7. arr[j+1] = arr[j];8. arr[j] = temp;9. }10. }11. }12. returnarr;13.}2、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选择排序(Selection-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航宇专业:工程力学班级:6403401
学号:200604034026 题目:“选择法”排序的动画演示
一、课程设计时间
2007~08第2学期第1~2周,共计2周,40学时。
二、课程设计内容
用控件数组技术实现动画,演示用选择法对数组(18,12,16,10,11,19,13,19)由大到小排序、元素变换的完整过程。
要求:准备换值的2个元素,使用显眼颜色、闪烁效果。
三、课程设计要求
程序质量:
✧贯彻事件驱动的程序设计思想。
✧用户界面友好,功能明确,操作方便;可以加以其它功能或修饰。
✧代码应适当缩进,并给出必要的注释,以增强程序的可读性。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结束后,上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和源程序。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参见提
供的模板。
四、指导教师和学生签字
指导教师:________ 学生签名:________
五、成绩
六、教师评语
目录
需求分析------------------------------- 2 设计分析------------------------------- 2 关键技术------------------------------- 5 总结------------------------------- 7 完整程序------------------------------- 8 参考文献------------------------------- 11
需求分析
1.用控件数组技术实现动画,演示用选择法对数组(18,12,16,10,11,19,13,19)由大到小排序、元素变换的完整过程。
2要求:准备换值的2个元素,使用显眼颜色、闪烁效果3用户界面友好,功能明确,操作方便;可以加以其它功能或修饰
4代码应适当缩进,并给出必要的注释,以增强程序的可读性。
设计分析
1基本原理:运用选择法排序,用循环体实现,并通过设置颜色来展示动画。
2. 总体设计:选择法排序,将数组全部陈列出来,再用颜色区别相交换的两个数,分六步来实现,从而实现动态效果。
3详细设计:将数组都陈列出来,每一步就是数组变化的过程。
第一列是出现原数组。
第二列是第一步选择出最大的数和第一位的数进行交换。
第三列是在剩余的数中悬出最大的数再和第二位的数进行交换。
依次类推,直到将数
组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
最后的一列既是所求。
关键技术
1、界面设计如下:
2、运行界面如下:
3、选择法排序程序如下:
For i = 1 To n
b(1, i) = a(i)
Label1(i).Caption = b(1, i)
Next i
For i = 1 To n - 1
max = i
For j = i + 1 To n
If a(j) > a(max) Then max = j
Next j
c(i) = max
b(i, max) = a(max)
t = a(i)
a(i) = a(max)
a(max) = t
For m = 1 To 8
b(i, m) = a(m)
Next m
Next i
4、结束语句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Unload Me
End Sub
总结
这次我的题目是选择法排序,通过这次实习,我知道了排序的基本程序段,并且解决了实现动画效果这一关键技术.在课设过程中,我遇到了重重困难,但通过老师的指点和自己查阅资料,我克服了困难,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同时我也了解了VB的出现是一场技术革命,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和好处,它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学好VB不仅是自己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完整程序
Option Base 1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1 To 8), max%, n%, i%, j%, t%, b%(8, 8), c%(7)
a(1) = 18: a(2) = 12: a(3) = 16: a(4) = 10: a(5) = 11: a(6) = 19: a(7) = 13: a(8) = 19
n = 8
For i = 1 To n
b(1, i) = a(i)
Label1(i).Caption = b(1, i)
Next i
For i = 1 To n - 1
max = i
For j = i + 1 To n
If a(j) > a(max) Then max = j Next j
c(i) = max
b(i, max) = a(max)
t = a(i)
a(i) = a(max)
a(max) = t
For m = 1 To 8
b(i, m) = a(m)
Next m
Next i
For i = 1 To 8
Label2(i).Caption = b(1, i)
Label3(i).Caption = b(2, i)
Label4(i).Caption = b(3, i)
Label5(i).Caption = b(4, i)
Label6(i).Caption = b(5, i)
Label7(i).Caption = b(6, i)
Next i
Label1(1).BackColor = vbRed: Label1(c(1)).BackColor = vbRed Label2(2).BackColor = vbRed: Label2(c(2)).BackColor = vbRed Label3(3).BackColor = vbRed: Label3(c(3)).BackColor = vbRed Label4(4).BackColor = vbRed: Label4(c(4)).BackColor = vbRed Label5(5).BackColor = vbRed: Label5(c(5)).BackColor = vbRed Label6(6).BackColor = vbRed: Label6(c(6)).BackColor = vbRed Label7(7).BackColor = vbRed: Label7(c(7)).BackColor = vbRed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End
End Sub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Dim o As Integer
For o = 1 To 8
If Label1(o).BackColor = vbRed Then Label1(o).Visible = Not Label1(o).Visible
If Label2(o).BackColor = vbRed Then Label2(o).Visible = Not Label2(o).Visible
If Label3(o).BackColor = vbRed Then
沈阳航院设计用纸
Label3(o).Visible = Not Label3(o).Visible
If Label4(o).BackColor = vbRed Then Label4(o).Visible = Not Label4(o).Visible
If Label5(o).BackColor = vbRed Then Label5(o).Visible = Not Label5(o).Visible
If Label6(o).BackColor = vbRed Then Label6(o).Visible = Not Label6(o).Visible
If Label7(o).BackColor = vbRed Then Label7(o).Visible = Not Label7(o).Visible
Next o
End Sub
参考文献
[1] 龚沛曾陆慰民杨志强编.《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