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手抄报模版.pdf
新年元旦手抄报模板(附A4线稿)可打印涂色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元旦吃水饺水饺在我国是庆祝节日的一种方式,因其外形与古代的元宝相似,具有吉祥财富的美好含义,在比较重要的节日一把都会吃水饺。
另外,元旦还有元旦团体活动元旦互送礼物等习俗。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
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中国的法定节日。
元旦习俗元旦来源
元日(唐成彦雄)元旦诗词。
2022欢度春节手抄报简单好看(精选10张)

2022欢度春节手抄报简单好看2022欢度春节手抄报简单好看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
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以及祈福辟邪的活动。
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
岁节(年节)的起源与发展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斗柄回寅”为春正(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岁已开启。
“岁”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岁”即“摄提”(原始干支),又名为“岁星”、“太岁”。
在传承发展中后世将这套多音节的摄提纪元(岁)术语简化为一个字,其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
如: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
干支(岁)纪元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东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循环往复。
在传统文化中,干支与方位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岁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
”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
斗柄回寅,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岁由此开始。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
虽然此后由于在历史发展中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推广,节令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令民俗仍旧保留了下来。
春节是由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在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祈岁纳福。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
端午节主题手抄报模板

端午节主题手抄报模板端午节主题手抄报模板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习俗一、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二、端午食棕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小报word模板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小报word模板
简介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小报word模板,旨在帮助传播和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通过使用该模板,您可以轻松地创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精美的小报,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模板特点
- 简洁优雅的设计风格,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主题明确,布局合理,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小报的内容。
- 包括标题栏、副标题、正文、插图等基本元素,使小报信息更加丰富多样。
- 字体和字号经过精心选择,以确保可读性和美观性。
- 可根据需要修改、定制模板的各个部分,以适应不同的传统文化主题。
使用说明
2. 打开文件,并根据需要修改标题栏、副标题等基本信息。
3. 在正文部分,添加具体的内容和插图。
您可以使用文字描述、图片、表格等形式来呈现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活动。
4. 根据需要对小报进行排版和格式调整,以使其更加美观和易读。
5. 完成编辑后,保存并打印小报,以便传播和分享中华传统文
化的精髓。
注意事项
- 请确保在使用该模板时尊重并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 本模板仅供个人和非商业用途,严禁用于商业目的。
- 如需使用该模板进行商业活动或宣传,请先获得相关许可和
授权。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小报word模板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鼓励更多
的人了解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希望它能为您的传统文化宣传活动
带来帮助和启发。
祝您创作愉快,文化传承有成!。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678A3国庆节电子小报成品,欢度国庆手抄报模板,歌颂祖国妈妈电子简报小学生传统节日板报

1950年9月,钱学森辞去了加利 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 负责人的职务,办理了回国手续。
然而, 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 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 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 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移民及 归化局要“审讯”钱学森,说钱学森是 “美国共产党员。
”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的,被监禁着。
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
不少美国友好人士出面营救钱学森,为他找辩护律师。
他们募集了15000元美金作为保金,才算把钱学森从看守所里保释出来。
1955年6月,钱学森写信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同志,请求党和政府帮助他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周总理得知后非常重视此事,并指示有关人员在适当时机办理此事。
经过努力,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
(1911.12.11-2009.10.31),汉族,浙江省杭州人。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均以钱学森同志名字命名。
1935年8月的一天,钱学森从上海乘坐美国邮船公司的船只离开祖国。
黄浦江浊浪翻滚,望着渐渐模糊的上海城,钱学森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
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早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1955年回国前他向冯·卡门告别时,冯·卡门激动地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超过了我!”在钱学森的履历介绍上有“任国防部五院 副院长、院长”的字样,可实际上钱学森是先当 的院长,后当的副院长。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1116A4新年春节电子小报成品,欢度春节手抄报模板,新年快乐电子简报,小学生传统节日板报

(1911.12.11-2009.10.31),汉族,浙江省杭州人。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均以钱学森同志名字命名。
“第一次是在1955年,我被允许可以回 国了。
我拿着一本我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 交到老师冯·卡门手里。
他翻了翻感慨地说: “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
我钱学森在 学术上超过了这么一位世界闻名的大权威,为中国人争了 气,我激动极了。
“第二次是 建国10周年时, 我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激动得睡不 好觉。
“第三次心情激动, 就是我读了王 任重同志为《史来贺传》 写的序。
在这 个序里,他说中央组织 部决定雷锋、 焦裕禄、王进喜、史来 贺和钱学森 这五位作为解放50年来 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 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我 能跟他们并列,心情怎不 激动?!” 这个周五,我游览了闻名已久的钱学森图书馆。
众所周知,钱学森是著名的爱国科学家,也是两弹一星的元勋。
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祭奠人。
钱学森图书馆中展览着他的各种手稿、信札、讲义、聘书等实物,还有一枚导弹贯穿整个图书馆。
二楼的放映厅循环播放着有关钱学森老先生的纪实片,更便于我们了解他的生平、贡献与荣誉。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除了钱老对国家的贡献、成就以外,有两点最让我敬佩。
首先是当我看到展厅中钱学森用了几十年的、手提皮包时,我为之感到震撼。
皮包上有多处皮革表面已被磨去,一块黑色、一块黄色,斑斑驳驳的记录着钱学森先生生平的点点滴滴。
而纪录片里也相映放映:钱老并没有很多华丽的新衣服,只一件蓝色的中山装就穿了好多年。
一年级端午节手抄报模板8张

一年级端午节手抄报模板8张一年级端午节手抄报模板端午节的心得体会赛龙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每年端午节都会举行一次。
端午节去了民族文化村,看了龙舟赛。
每艘龙舟上都有很多跑者,也有很多龙舟。
龙舟停在起跑线上,选手们坐在龙舟上休息。
过了一会儿,只有一个人吹口哨,所有的龙舟迅速向前移动。
每艘龙舟上,都有一名队员在前面打鼓,为后面的队员加油,其他队员在后面举起桨,拼命地划着龙舟前进。
我看到每条龙舟都有自己的颜色。
龙舟就像一条龙,有一个龙头和一个龙尾。
真的很漂亮!一艘龙舟是深红色的,上面刻着精美的图案。
龙舟是天蓝色的,上面有许多美丽的图案。
每一只美丽的白天鹅都刻在龙舟上,闪闪发光。
有一艘棕色的龙舟。
这条龙舟真的不一样。
其他所有的龙舟都有图案来装扮自己,但是这条龙舟根本没有图案,只是一条普通的龙舟。
这艘龙舟是木头做的。
还有一种是橘黄色的龙舟。
这条龙舟用小圆点装饰,非常精致漂亮!一开始绯红龙船很远。
第二位是橙色的龙舟。
但是后来棕色的龙船,不知怎么的,似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伴随着它。
棕色龙舟上的队员用力划着龙舟,获得了第一名。
虽然他们的龙舟已经获得了第一名,但他们仍然不骄傲,很快就划好了龙舟。
没有别的龙舟能赶上褐色的龙舟。
最后,棕色的龙舟冲向终点线。
第二艘是天蓝色的龙舟,第三艘是深红色的龙舟,第四艘是橙色的龙舟。
这就是精彩的龙舟赛!我非常喜欢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赛龙舟!端午节的作文300字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因为过端午节要吃粽子,戴香囊。
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大人们会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和足踝上,称为“长命缕”。
我记得去年端午节那天,我兴高采烈地和妈妈去买粽叶。
回家后,我仔细观察妈妈做粽子。
只见她首先把糯米淘洗干净,接着把粽叶卷成锥形并把糯米放了进去,还在糯米中央塞了一个大红枣。
然后,她又用另一片粽叶把它包起来。
最后,妈妈用一根结实的绳子把包好的粽子扎起来。
语文手抄报民俗民风模板

语文手抄报民俗民风模板一、民俗介绍民俗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形成并遵循的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的风俗习惯。
它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传统文化,是人们集体生活的表现,承载着人们的追求、期盼和情感。
民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自觉反映,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缩影。
二、中国的民俗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的传统主题包括节日庆典、婚丧嫁娶、习俗传统等各个方面。
每一个节日都有属于自己的庆祝方式和活动,婚丧嫁娶中也有许多有趣的习俗传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三、民俗活动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春节的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包饺子、走亲访友等。
这些活动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中国人热闹喜庆的生活态度。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中国民俗中一年中扫墓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坟扫墓祭拜,并在坟前放上鲜花,祭奠祖先。
3.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传统习俗,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4. 中秋节中秋节则是家庭团圆的日子,人们会举行赏月、品尝月饼、赠送礼品等活动,以表达对亲人的关怀和思念。
四、习俗传统1. 喜庆在中国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喜欢出现喜庆的场景。
结婚、生日等喜庆场合,往往都会伴随着鞭炮声和红色的喜庆装饰。
2. 约会中国传统中,约会多是在节气之后,是小情侣们的一大乐事。
相亲角、百家宴等活动也是传统约会的技法。
3. 祭祀在中国,祭祀是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
祭祀牛马,祭祀祖先等祭祀活动,表达着人们对神灵和先祖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五、民俗艺术1. 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代表作品有京剧、昆曲、豫剧等。
它们以唱、念、做、打、表等综合的表演形式,通过剧目、音乐等多种手段表现人们的生活、情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