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工艺及设备

合集下载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氧气顶吹转炉炼钢(oxygen top blown converter steelmaking)由转炉顶部垂直插入的氧枪将工业纯氧吹入熔池,以氧化铁水中的碳、硅、锰、磷等元素,并发热提高熔池温度而冶炼成为钢水的转炉炼钢方法。

它所用的原料是铁水加部分废钢,为了脱除磷和硫,要加入石灰和萤石等造渣材料。

炉衬用镁砂或白云石等碱性耐火材料制作。

所用氧气纯度在99%以上,压力为0.81~1.22MPa(即8~12atm)。

简史空气底吹转炉和平炉是氧气转炉出现以前的主要炼钢设备。

炼钢是氧化熔炼过程,空气是自然界氧的主要来源。

然而空气中4/5的气体是氮气,空气吹炼时,这样多的氮气在炉内穿行而过,白白带走大量的热且有部分氮溶解在铁液中,成为恶化低碳钢品质的重要原因。

平炉中,氧在用于燃烧燃料之后,过剩的氧要通过渣层传入钢水,所以反应速率极慢,这也就增加了热损失。

因此,直接把氧气吹入熔池炼钢,成为许多冶金学家向往的目标。

早在19世纪,现代炼钢法的创始人贝塞麦(H.Bessemer)就有了纯氧炼钢的设想,但因没有大量氧气而未进行试验。

20世纪20年代后期,以空气液化和分馏为基础的林德一弗兰克(Linde—Frankel)制氧技术开发成功,能够生产可供工业使用的廉价氧气,氧气炼钢又为冶金界所注意。

从1929年开始,柏林工业大学的丢勒尔教授(R.Durrer)在实验室中研究吹氧炼钢,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转到瑞士的冯•罗尔(V.Roll)公司继续进行研究。

1936~1939年勒莱普(O.Lellep)在奥伯豪森(Oberhausen)进行了底吹氧炼钢的试验,由于喷嘴常损坏未能成功。

1938年亚琛(Aachen)工业大学的施瓦茨(C.V.Schwarz)提出用超音速射流向下吹氧炼钢,并在实验室进行了试验,将托马斯生铁吹炼成低氮钢,但因熔池浅而损坏了炉底。

1948年丢勒尔(R.Durrer)等在冯•罗尔(VonRoll)公司建成2.5t的焦油白云石衬的试验转炉,以450的斜度将水冷喷嘴插入铁水吹氧炼钢,无论贝塞麦生铁或托马斯生铁都能成功炼成优质钢水,而且认识到喷嘴垂直向下时,最有利于喷嘴和炉衬的寿命。

转炉炼钢设备

转炉炼钢设备

1 概述1.1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特点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又称 LD 炼钢法,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完全取代了平炉炼钢,其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与其它炼钢方法相比,它具有一系列的优越性,较为更突出的几点如下:1.生产效率高一座容量为80 吨的氧气顶吹转炉连续生产24 小时,钢产量可达到日产3000 — 4000 吨,而一座 100 吨的平炉一昼夜只能炼钢 300 — 400 吨钢,平均小时产量相差甚远,而且从冶炼周期上看,转炉比平炉、电炉的冶炼周期要短得多。

2.投资少,成本低建氧气顶吹转炉所需的基本建设的单位投资,比同规模的平炉节约30% 左右,另外投产后的经营管理费用,转炉比平炉要节省,而且随着转炉煤气回收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利用转炉余热锅炉产生蒸气及转炉煤气发电,使转炉逐步走向“负能”炼钢。

3.原料适应性强氧气顶吹转炉对原料情况的要求,与空气转炉相比并不那么严格,可以和平炉、电弧炉一样熔炼各种成分的铁水。

4.冶炼的钢质量好,品种多氧气顶吹转炉所冶炼的钢种不但包括全部平炉钢,而且还包括相当大的一部分电弧炉钢,其质量与平炉钢基本相同甚至更优,氧气顶吹转炉钢的深冲性能和延展性好,适宜轧制板、管、丝、带等钢材。

5.适于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由于冶炼时间短,生产效率高,再加转炉容量不断扩大,为准确控制冶炼过程,保证获得合格钢水成分和出钢温度,必须进行自动控制和检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另外,在这种要求下,也只有实现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才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1.2 转炉炼钢机械设备系统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是将高压纯氧[压力为0.5~1.5MPa ,纯度99.5% 以上,(我厂为99.99% )],借助氧枪从转炉顶部插入炉内向熔池吹氧,将铁水吹炼成钢。

氧气顶吹转炉的主要设备有:1.转炉本体系统:包括转炉炉体及其支承系统——托圈、耳轴、耳轴轴承和支承座,以及倾动装置,其中倾动装置由电动机、一次减速机,二次减速机、扭矩缓冲平衡装置等组成。

第二章转炉炼钢设备与工艺讲解

第二章转炉炼钢设备与工艺讲解

第二章转炉炼钢设备与工艺讲解第二章转炉炼钢设备与工艺一、炼钢原理1、根据所炼钢种的要求把生铁中的含碳量去除到规定范围,并使其它元素的含量减少或增加到规定范围的过程。

2、简单地说,是对生铁降碳、去硫、磷、调硅、锰含量的过程。

这一过程基本上是一个氧化过程,是用不同来源的氧(如空气中的氧、纯氧气、铁矿石中的氧)来氧化铁水中的碳、硅、锰等元素。

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很容易从铁水排至炉气中而被除掉。

生成的二氧化硅、氧化锰、氧化亚铁互相作用成为炉渣浮在钢水面上。

3、化学反应主要有:2FeO+Si ——2Fe+SiO2 FeO+Mn——Fe+MnO4、生铁中硫、磷这两种元素在一般情况下对钢是有害的,在炼钢过程中必须尽可能除去。

在炼钢炉中加入石灰(CaO),可以去除硫、磷:2P+5FeO+3CaO——5Fe+Ca2(PO4)2(入渣)5、在使碳等元素降到规定范围后,钢水中仍含有大量的氧,是有害的杂质,使钢塑性变坏,轧制时易产生裂纹。

故炼钢的最后阶段必须加入脱氧剂(例如锰铁、硅铁和铝等),以除去钢液中多余的氧:Mn+FeO ——MnO+Fe Si +2FeO—— SiO2+2Fe Al+3FeO ——Al2O3+3Fe6、同时调整好钢液的成分和温度,达到要求可出钢,把钢水铸成连铸坯或钢锭。

二、炼钢方法1、炼钢的方法主要有转炉、电炉和平炉三种。

(1)平炉炼钢的主要特点是可搭用较多的废钢(可搭用钢铁料的20—50%的废钢),原料适应性强,所用的原料有废钢、废铁、铁矿石和溶剂(石灰石和生石灰)。

反应所需的热量是由燃烧气体燃料(高炉煤气,发生炉煤气)或液体燃料(重油)所提供。

但冶炼时间长,已被淘汰。

(2)转炉炼钢广泛采用氧气顶吹转炉或顶底复吹转炉,生产速度快(1座300吨的转炉吹炼时间不到20分钟,包括辅助时间不超过1小时,而300吨平炉炼1炉钢要7个小时),品种多、质量好,可炼普通钢,也可炼合金钢。

(3)电炉炼钢是用电能作热源进行冶炼。

10氧气转炉炼钢

10氧气转炉炼钢

10 氧气转炉炼钢10.1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氧气顶吹转炉于1952年和1953年在奥地利的林茨(Linz)城和多纳维茨(Donawitz)城先后建成并投入生产,故又称为LD法。

由于它具有原材料适应性强、生产率高、成本低、可炼品种多、钢质量好、投资省、建厂速度快等一系列优点,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一跃成为现代主要炼钢方法之一。

10.1.1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车间的特点现代钢铁生产,从铁矿石冶炼到加工成钢材,一般是组成钢铁联合企业集中进行的。

炼钢在钢铁联合企业内是一个中间环节,它联系着前面的炼铁等原料供应系统和后面的轧钢等成品生产。

炼钢车间的生产对整个联合企业有重大影响。

由于氧气顶吹转炉吹氧时间短和炉子容量的大型化,使顶吹转炉车间具有以下特点:l)吹炼周期短、生产率高,因此,每昼夜出钢炉数多,兑铁、加料、倒渣、出钢、浇注等操作频繁,原材料、钢水、炉渣等的吞吐量大。

2)运输复杂,数量大。

其数量相当于钢产量的3~5倍,而且批量小、批次多、运输品种多。

因此,各种货流不得不尽量避免交叉而设置专业化线路,并采用多层平面运输。

3)温度高、烟尘大,需配置高效能的通风除尘设备。

4)因吹炼速度快,要求有准确、可靠的计量通讯设备。

为了保证转炉正常地进行连续生产,各种原材料的供应以及钢水、炉渣的处理必须有足够的设备,而且工作可靠。

这些设备的布置和车间内各物料的运输流程必须合理。

同时,车间内转炉座数也不宜过多,以免各种设备在操作时互相干扰。

世界上大多数转炉车间,目前均采用以下两种布置方案:两座转炉经常保持一座吹炼(简称二吹一);三座转炉经常保持两座吹炼(简称三吹二)。

炼钢生产有冶炼和浇注两个基本环节。

为保证冶炼和浇注的正常进行,氧气顶吹转炉车间主要包括原料系统,加料、冶炼和浇注系统,以及采用模铸时的钢模准备系统。

因此,顶吹转炉车间主厂房多改为三跨间:1)原料跨:主要组织铁水和废钢的供应,炉渣及垃圾的运出。

2)转炉跨:主要布置转炉及其倾动机构。

第4章 氧气顶吹转炉

第4章 氧气顶吹转炉

控制:取决于铁水P含量:脱磷任务
通常:0.40 ~ 0.80% (目前有降低的趋势) 非正常:2%Si
P:来源于矿石
影响:氧化放热:被动因素
增加石灰消耗:需要大渣量 延长冶炼周期:多次拉碳 导致严重后吹:多次拉碳
范围:生产中不作规定
省内: 0.050 ~ 0.120 %
控制:减少矿石含P量:炼铁厂
终点C:终点C低,氧化量大
三.炉渣成分变化
(CaO):石灰熔化,逐渐升高,最终50%左右 (SiO2):与石灰熔化相关
前期:Si氧化导致SiO2上升 中期及后期:石灰不断熔化,导致持续下降
终渣含量:10~20%
(MnO):与石灰熔化相关
前期:Mn氧化MnO含量高 中期及后期:石灰熔化,导致MnO含量持续下降
结束供氧
氧枪升起 自动关闭供氧
吹炼结束
拉碳:根据操作因素和钢种要求,确定吹炼终点,提起
氧枪停止吹O2,倒炉、测温、取样化验钢水成分 倒炉:炉体向加料跨倾动,方便测温、取样 测温:测温枪 + 热电偶,由炉口插入钢水 钢水取样
目的:化验钢水成分
方法:♣ 样勺:钢水倒入样模,钢水凝固放出钢花
减少喷煤S含量 减少烧结用煤S含量
提高高炉炉温
铁水预处理:普遍应用 用于高附加值钢种
(二)废钢
用量:< 30%
前提条件:必须满足终点温度要求 影响因素:实际生产中影响因素很多
钢种:高碳钢用量少 铁水温度:温度低用量少 浇注条件:开浇炉次用量少 铁水包容量:限制铁水用量 废钢供应:废钢短缺 原料条件:生烧石灰用量少 铁水成分:Si低时用量少 ★废钢熔化吸热
二.熔池内成分变化
[Si]
开始氧化时间:供氧后,最先氧化

氧气顶底复吹转炉炼钢

氧气顶底复吹转炉炼钢

4铁水的含锰量
铁水中的锰是一种有益元素;主要体现在锰氧化 后生成的氧化锰能促使石灰溶解,有利于提高炉 龄和减轻氧枪粘钢;
我国铁水含锰量都不高,多为0 2%~04%。可 向高炉的原料中配加锰矿石,但这将会焦比升高 和高炉的生产率下降。
(5)铁水的含碳量
碳也是转炉炼钢的主要发热元素,≥35%的含 碳量即可满足冶炼要求,而通常铁水含碳4%左右
≤0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02~003
>003~005
>005~007
表12 我国一些钢厂用铁水成分
厂家
首钢
鞍钢三 炼 武钢二 炼 包钢
Si 020~
040 052
067
072
化 学 成 分 ω/%
Mn
P
S
040~ 050
≤010
<0050
045 (≤010)① 0013
≤030 ≤0015 0024
173 0580 0047
由于散装料及铁合金消耗量减少,少渣精炼时
钢水和炉渣的氢含量明显减少,可以稳定地得到 终点ωH%<20×106的钢水。 (3) 铁损明显减少
由于渣量减少,渣带走的铁损少。但渣层薄,
烟气带走的烟尘量增多。
9 44 铁水预处理技术 定义:铁水在兑入转炉之 前进行的脱硫 脱磷或脱硅 操作叫做铁水预处理; 目的:减轻高炉、转炉的 负担;提高生产率。
5 钢水中的磷
从炉底吹入氧气; 可与金属液反应生成 FeO,FeO与P反应, 氧也有可能直接氧化 [P]生成P2O5; 从反应 的动力学看,强有力的 搅拌有利脱磷,在吹炼 初期脱磷率可达40 %~60%,以后保持平 稳,吹炼后期脱磷加快。 复吹磷的分配系数相当 于底吹,而比顶吹高。

80t氧气转炉炼钢设备(第一篇)

80t氧气转炉炼钢设备(第一篇)

1 概述1.1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特点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又称 LD 炼钢法,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完全取代了平炉炼钢,其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与其它炼钢方法相比,它具有一系列的优越性,较为更突出的几点如下:1.生产效率高一座容量为80 吨的氧气顶吹转炉连续生产24 小时,钢产量可达到日产3000 — 4000 吨,而一座 100 吨的平炉一昼夜只能炼钢 300 — 400 吨钢,平均小时产量相差甚远,而且从冶炼周期上看,转炉比平炉、电炉的冶炼周期要短得多。

2.投资少,成本低建氧气顶吹转炉所需的基本建设的单位投资,比同规模的平炉节约30% 左右,另外投产后的经营管理费用,转炉比平炉要节省,而且随着转炉煤气回收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利用转炉余热锅炉产生蒸气及转炉煤气发电,使转炉逐步走向“负能”炼钢。

3.原料适应性强氧气顶吹转炉对原料情况的要求,与空气转炉相比并不那么严格,可以和平炉、电弧炉一样熔炼各种成分的铁水。

4.冶炼的钢质量好,品种多氧气顶吹转炉所冶炼的钢种不但包括全部平炉钢,而且还包括相当大的一部分电弧炉钢,其质量与平炉钢基本相同甚至更优,氧气顶吹转炉钢的深冲性能和延展性好,适宜轧制板、管、丝、带等钢材。

5.适于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由于冶炼时间短,生产效率高,再加转炉容量不断扩大,为准确控制冶炼过程,保证获得合格钢水成分和出钢温度,必须进行自动控制和检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另外,在这种要求下,也只有实现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才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1.2 转炉炼钢机械设备系统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是将高压纯氧[压力为0.5~1.5MPa ,纯度99.5% 以上,(我厂为99.99% )],借助氧枪从转炉顶部插入炉内向熔池吹氧,将铁水吹炼成钢。

氧气顶吹转炉的主要设备有:1.转炉本体系统:包括转炉炉体及其支承系统——托圈、耳轴、耳轴轴承和支承座,以及倾动装置,其中倾动装置由电动机、一次减速机,二次减速机、扭矩缓冲平衡装置等组成。

转炉炼钢设备(优质严选)

转炉炼钢设备(优质严选)

优质资料1 概述1.1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特点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又称 LD 炼钢法,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完全取代了平炉炼钢,其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与其它炼钢方法相比,它具有一系列的优越性,较为更突出的几点如下:1.生产效率高一座容量为80 吨的氧气顶吹转炉连续生产24 小时,钢产量可达到日产3000 — 4000 吨,而一座 100 吨的平炉一昼夜只能炼钢 300 — 400 吨钢,平均小时产量相差甚远,而且从冶炼周期上看,转炉比平炉、电炉的冶炼周期要短得多。

2.投资少,成本低建氧气顶吹转炉所需的基本建设的单位投资,比同规模的平炉节约30% 左右,另外投产后的经营管理费用,转炉比平炉要节省,而且随着转炉煤气回收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利用转炉余热锅炉产生蒸气及转炉煤气发电,使转炉逐步走向“负能”炼钢。

3.原料适应性强氧气顶吹转炉对原料情况的要求,与空气转炉相比并不那么严格,可以和平炉、电弧炉一样熔炼各种成分的铁水。

4.冶炼的钢质量好,品种多氧气顶吹转炉所冶炼的钢种不但包括全部平炉钢,而且还包括相当大的一部分电弧炉钢,其质量与平炉钢基本相同甚至更优,氧气顶吹转炉钢的深冲性能和延展性好,适宜轧制板、管、丝、带等钢材。

5.适于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由于冶炼时间短,生产效率高,再加转炉容量不断扩大,为准确控制冶炼过程,保证获得合格钢水成分和出钢温度,必须进行自动控制和检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另外,在这种要求下,也只有实现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才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1.2 转炉炼钢机械设备系统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是将高压纯氧[压力为0.5~1.5MPa ,纯度99.5% 以上,(我厂为99.99% )],借助氧枪从转炉顶部插入炉内向熔池吹氧,将铁水吹炼成钢。

氧气顶吹转炉的主要设备有:1.转炉本体系统:包括转炉炉体及其支承系统——托圈、耳轴、耳轴轴承和支承座,以及倾动装置,其中倾动装置由电动机、一次减速机,二次减速机、扭矩缓冲平衡装置等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工艺及设备
2.1炼钢用原材料
2.1.1.1铁水
1.对铁水化学成
分的要求:
w[C]%=4.00%,
w[Si]%=0.3%~0.6%;Mn/Si=0.80~1.00;w[P]%≤0.20%;w[S]% ≤0.05%。

2.对铁水温度的要求:1250~1300℃。

3.铁水预处理:“三脱”—脱S、脱P、脱Si。

2.1.1.2废钢:
1).外形尺寸、块度适当;2).不得混有铁合金且无中空封闭器皿及易燃易爆物;3).清洁干燥;4).不同性质的废钢分类堆放,避免冶炼困难及贵金属浪费。

2.1.1.3铁合金
杭钢转炉:Si-Ca;Si-Ca-Ba;Al-Ca;Mn-Fe。

2.1.2非金属材料
2.1.2.1造渣剂
1.石灰(CaO):主要造渣材料。

石灰的作用:1).造高碱度炉渣,对碱性炉衬起保护作用;2).促进S、P的去除。

活性石灰:在900~1200℃范围内加回转窑或其他先进炉窑中焙烧成的石灰。

其特点:气孔率高,呈海绵状,体积密度小,比表面积大,石灰晶粒小,化学成分好。

2.萤石(CaF2):熔点:930℃。

助熔
3.生白云石(CaCO3·MgCO3):减少萤石和石灰的用量,增加渣中MgO的成分。

2.1.2.3冷却剂
2.1.2.4其他材料
1.增碳剂:固定碳高,灰分、挥发分和S、P、N等杂质含量低且干燥、干净、粒度适中。

2.氧化剂
2.2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工艺
2.2.1一炉钢的吹炼过程
1.工艺:1).装料;2).吹炼(前、中、后);3.)出钢;4).溅渣护炉;5).倒渣。

2.前、中、后三个时期的任务:
1).吹炼前期任务:早化渣,多去磷,保护炉衬。

(高枪位)
2).吹炼中期任务:保证炉渣不“返干”,不喷溅,快速脱C、S,均匀升温。

(适当降低枪位)
3).吹炼后期任务:成分、温度均匀,加强搅拌,稳定火焰,便于判断终点,同时降低渣中Fe含量,减少铁损达到溅渣要求。

(降枪)
2.2.2温度的变化规律:
2.2.3装入操作
1).定量装入;2).定深装入;3).分阶段定量装入。

2.2.4供氧操作
2.2.4.1吹嘴、氧气流股运动规律及熔池的作用
2.2.4.2氧气流股由喷嘴喷出来后的运动规律
2.2.5氧气流股与金属熔池的相互作用
1).在氧气流股作用下熔池金属液的运动
2).硬吹与软吹
对氧化铁的分配影响:
2.2.6烧嘴的类型和特点
2.2.7枪位对吹炼过程的影响
1.枪位与熔池搅拌的关系
氧气顶吹转炉中,熔池搅拌的推动力来源:1).喷枪吹入的氧气流股;2).炉内碳氧反应所产生的CO气泡。

“其具体枪位与搅拌的关系可参照硬吹与软吹”
2.氧枪与氧化铁的关系
参照硬吹与软吹对氧化铁的分配,同时,枪位不仅影响着FeO的生成速度还关系着它的消耗速度。

低枪位,FeO消耗>FeO生成→(FeO)↘;高枪位,FeO消耗<FeO生成,→(FeO)↗。

3.枪位与熔池温度的关系
2.2.8供氧操作中的主要参数及供氧操作
1.供氧操作中的主要参数:
1).氧气流量与供氧强度:
2).氧气压力与喷枪高度
2.供氧操作:1).恒压变枪;2).恒枪变压;3).变压变枪。

2.2.9造渣操作
2.2.9.1造渣目的及方法
1.造渣目的:快速成渣,使炉渣具有一定的碱度,以便尽快将金属中磷、硫等杂志去除到所炼钢种规定的要求以下。

并尽可能减少喷溅。

最少侵蚀炉衬,控制终点渣的氧化性以保证终点钢水氧化性适当。

2.造渣方法:由目的决定造渣方法,主要去除S、P杂质,其次防侵蚀、喷溅、少渣。

1).单渣操作;2).双渣操作;3).双渣留渣操作。

2.2.9.2渣料加入量和加入时间
2.2.10温度制度:温度高拉碳易偏低;温度低拉碳易偏高。

2.2.11热量来源及终点温度和过程温度的控制
1.热量的来源:物化热
2.出钢温度的确定:T出=T液+△T+△t1+△t2+△t3
其中:T出:出钢温度;T液:凝固温度;△T:过热度;△t1:出钢过程至开浇前温降;△t2:精炼过程温降;△t3:钢包及连铸前温降。

2.2.12吹炼过程的温度控制
2.2.13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2.2.14终点控制:主要是指终点温度和成分的控制。

实质是脱碳和温度控制。

2.2.14.1吹炼终点的条件:1).碳含量达到所炼钢种的控制范围;2).钢水中的硫、磷杂质及氧含量低于钢种的规格;3).钢水具有必要的温度。

2.2.15脱氧合金化
2.2.15.1脱氧方法和操作
1.脱氧方法:沉淀脱氧、扩散脱氧、综合脱氧。

2.脱氧操作
2.2.15.2脱氧剂加入的原则:先加脱氧能力强的,后加脱氧能力弱的。

1).脱氧元素先加,合金元素后加;
2).易氧化的贵重合金元素在脱氧良好的情况下加;
3).难熔的、不易熔化的合金应加在炉内。

2.2.16吹损与喷溅
2.2.17操作事故与处理
2.2.17.1.常见事故产生原因
2.2.17.2.处理办法
2.3氧气转炉炼钢设备
2.3.1氧气转炉炼钢车间
2.3.1.1车间的组成和任务
2.3.1.2原料供应系统和转炉跨的布置
2.4氧气顶吹转炉设备
2.4.1炉型及炉体金属结构
1.炉型:筒球型、锥球型、截锥形。

2.主要参数:①炉子的公称吨位“T”;②炉容比:V/T;③高宽比:H总/D壳2.4.2倾动机构
2.5供氧供气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