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碱

合集下载

生物碱

生物碱

(二)离子交换树脂法
1、酸水液通过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2、碱水润湿树脂 3、有机溶剂洗脱 4、回收溶剂 5、得总生物碱
1、有喹啉类生物碱与丫啶酮类生物碱 。 2、代表物质: 代表物质:
O
OH
N
OH
冉特可林酮
来源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生物碱 来源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生物碱 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R=H 苯丙氨酸 R=OH 酪氨酸
NH 2
ph-CH2 CH2 COCOOH
COOH
NR
NR'
R-CH=O
NH2
ph-CH=O
NR
Me
N
NH2
conssine
2、环孕甾烷(C24)生物碱 、环孕甾烷(
NHMe O OH
H2 N HO
环氧黄杨木己素
3、胆甾烷(C27)生物碱 、胆甾烷(
NH
H OH
N
HO
HO
维藜芦胺
茄次碱
H
H
N
HO
HO
藜芦胺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一、性状 1、组成元素:C、H、O、N等 、组成元素: 、 、 、 等 2、状态:多为固体 、状态: 3、熔点:固定 、熔点: 4、色泽:多数无色 、色泽: 5、挥发性:少数有升华现象 、挥发性:
4.4 生物碱的鉴定
• 4.4.1 生物碱沉淀试剂
(2)反应机理
4.5 碱性
4.5.3 碱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第五节
(一)溶剂法
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一、总生物碱的提取 1、酸水提取法
①原理:生物碱的盐类易溶于水,游离的生 原理:生物碱的盐类易溶于水, 物碱溶于有机溶剂。 物碱溶于有机溶剂。 方法:水或1%酸水溶液( 1%酸水溶液 15倍量 ② 方法:水或1%酸水溶液(7—15倍量) 15倍量)

中药化学10生物碱

中药化学10生物碱
一、物理性质
(一)性状
多数为结晶形固体,少数为非晶形粉末;少 数为液体——烟碱、毒芹碱、槟榔碱等。
多数无色或白色,少数有颜色生物碱有挥发性——麻 黄碱、烟碱。
(二)旋光性
大多数生物碱有旋光性,多呈左旋。
(三)溶解性
1、游离生物碱
亲脂性生物碱(叔胺碱、仲胺碱)——易溶 于亲脂性有机溶剂、酸水,难溶于水。
(一)总碱的提取
1、水或酸水提取法 可直接用水(提取盐、季铵碱)或
用0.5%~1%的酸水提取。 • 常用酸:盐酸、硫酸、醋酸、酒石酸 • 方法:渗漉、浸渍 • 缺点:提取液体积大、杂质多,需净化
净化方法:
(1)阳离子交换树脂法
用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多为磺 酸型。交联度4%~8%。
先用中性水洗脱杂质,再用酸水或 盐水洗脱生物碱;也可先将树脂用氨水 碱化(PH10左右),再用有机溶剂回流 提取生物碱。
NH2 10.64
环己胺
NH2 4.58
苯胺
(3)立体效应
氮原子的周围取代基的构型、构象等立体
因素,如果阻碍氮原子与质子的结合,则使其
碱性降低。
CH CH CH3
CH CH CH3
OH NHCH3
OH N CH3
pKa
9.58
9.30 CH3
麻黄碱
甲基麻黄碱
(4)氢键效应
生物碱成盐后,氮原子附近如有羟基、羰 基并可与氮上的氢形成分子内氢键,使质子不 易离去,从而碱性增强。
H
CH3O
OCH3
罂粟碱
O OCH3
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
7、 吲哚类
N
H 吲哚
N
H 靛青苷
O Glc
N
O

生物碱

生物碱
9
2.极性溶剂 极性较大的生物碱可用中性甲醇、乙醇、酸性甲 醇、乙醇、酸水(常用0.1%-1%盐酸、硫酸、乙酸 、酒石酸等)以及缓冲液等进行提取,这方法较 简便,但提出的杂质较多,需进一步净化。 3.混合溶剂
10
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常用的有冷浸、渗漉、 超声波振荡、索氏提取、热回流提取。 在含量测定中常用的提取方法为超声波振荡提 取,大部分待测的有效成分能够被提出。
24
3)比色法测定总碱含量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是 根据生物碱的颜色、官能团与特定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的 颜色,或生物碱与酸性染料在一定条件所成的复合物颜 色等,按比色法完成总碱的测定的。 4)大多数生物碱分子结构中含有双键,在紫外区有吸 收,因此,可按紫外分光光度法于特定波长处测定吸收 系数相近的总碱含量。同理,有荧光的生物碱也可用荧 光分光光度法测定。 以上均属测定总碱的好方法,但测定指定成分的含量, 就有一定的困难。
7
5.沉淀反应
生物碱在酸性水溶液或酸性稀醇(<50%)中能与生物 碱沉淀试剂生成难溶性沉淀。 沉淀反应的阳性结果,往往并不可靠,但阴性反应却 可以证实其不含生物碱。检查时常需用3种以上灵敏的沉 淀试剂对照观察。 生物碱沉淀一般都是试剂分子的阴离子,与生物碱阳 离子形成难溶络盐而产生沉淀(沉淀剂多为重金属盐类 或分子量较大的复盐)。 常用的生物碱试剂有:碘-碘化钾(Wagner试剂)、碘 化铋钾(Dragendorff试剂)、碘化汞钾(Mayer试剂)、 硅钨酸(Bertrand试剂)等。
3
生物碱类型



序号 类型 1 吡咯啶衍生物类 2 吡啶衍生物类 3 喹啉衍生物类 4 异喹啉衍生物类 5 吲哚衍生物类 6 咪唑衍生物类 7 喹唑酮衍生物类 8 嘌呤衍生物类 9 甾体生物碱类 10 莨菪烷衍生物类 11 无环生物碱类 12 其它

生物碱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

生物碱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

生物碱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生物碱是指一类含有碱性氮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许多生物体内,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生物碱具有多样的结构和功能,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1. 生物碱的特点与分类生物碱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至少一个带正电荷的氮原子,这使得它们具有碱性。

另外,生物碱通常由芳香环和一个或多个氮原子组成,这种结构赋予了它们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

生物碱按照来源可以分为植物碱、动物碱和微生物碱三类。

植物碱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等部位,其中著名的植物碱有吗啡、可卡因等。

动物碱则存在于动物体内,如蟾蜍皮肤中的海洛因和人类脑内的多巴胺等。

微生物碱是由微生物合成的,常见的有链霉素和酰胺醇等。

2. 生物碱的生物活性与应用生物碱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它们能够与生物体内的分子相互作用,发挥药理学上的效应。

许多生物碱被发现具有抗肿瘤、抗感染和镇痛等药理活性,因此在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价值。

碱性的生物碱能够与离子通道相互作用,影响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

例如,某些植物碱可以作为止痛药或镇静剂用于治疗疼痛和焦虑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此外,一些生物碱还具有抗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

3. 生物碱在药物研究中的重要性生物碱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许多重要的药物原料以及世界上第一种合成药物都是从生物碱中发现的。

例如,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出的喷他佐辛是一种有效的抗癫痫药物。

此外,生物碱还为发现新药物提供了重要的药物模板和药效团。

生物碱在药物研究过程中通常需要通过生物大数据和计算模拟来进行筛选和优化。

这一过程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可以提高药物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4. 生物碱的环境保护应用生物碱在环境保护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某些生物碱具有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可以被用于处理废水和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此外,一些生物碱还可以作为生物杀虫剂,用于有机农业中的害虫防治。

9.生物碱

9.生物碱

莨菪碱与东莨菪碱/CHCl3 pH 6.5缓冲液萃取
水层(莨菪碱) CHCl3(东莨菪碱)
(二)特定生物碱的分离 1.利用ALK碱性差异进行分离:pH梯度萃取法 未知ALK碱性,缓冲纸色谱选择条件
缓冲液 pH2 pH3 pH4 pH5 pH6 pH7 pH8
C B A
水饱和氯仿展开 改良KBiI4 显色
五、ALK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⑷各种强度生物碱的pKa范围 pKa值 pKa<2 pKa 2~7 碱度 结构 特征 极弱碱 酰胺类、部分杂环 弱 碱 芳香胺、芳杂胺
pKa 7~12 中强碱 脂肪胺、脂杂胺、季铵 pKa 12 强 碱 季铵、胍类
五、ALK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2.碱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⑴杂化度 ⑵诱导效应 ⑶诱导-场效应 ⑷共轭效应 ⑸空间效应 ⑹氢键效应
H2O
五、ALK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二)成盐
3.氮杂缩醛类生物碱成盐——亚胺盐
R1 R2 N H C OR + HX OH (OR ) R2 - R1 H N C X
+
H2O ( HOR )
如:小檗碱成盐
五、ALK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二)成盐
3.氮杂缩醛类生物碱成盐——亚胺盐 如:小檗碱成盐
O O N OH O
(一)简单吲哚类生物碱:利血平等
MeO
N H H H MeOOC
N H
20 19
OMe O O C OMe OMe
OMe
六、来源于萜类生物碱
(一)单萜类生物碱:猕猴桃碱、秦艽碱甲
CH3
N
O O
N
猕猴桃碱
秦艽碱甲
六、来源于萜类生物碱
(二)倍半萜类生物碱:石斛碱、萍逢定

生物碱

生物碱

能与生物碱形成沉淀的试剂有丹宁、苦味酸、磷 钨酸、磷钼酸,碘化汞钾(HgI2+KI)等。他们可以使 生物碱从水溶液中沉淀出来。 能与生物碱产生颜色反应的有硫酸、硝酸、甲醛 及氨水能。
生物碱常根据其基本骨架或杂环来分类, 而根据它所来源的植物命名。
烟碱 颠茄碱 麻黄碱 金鸡纳碱 喜树碱 吗啡碱 小柴碱 咖啡碱
麻黄碱的性质及应用:
麻黄碱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和氯仿、乙醇、 乙醚等有机溶剂。麻黄碱的生物作用也与肾上腺 素相似,有兴奋交感神经、增高血压、扩张器官 的作用,可用于支气管哮喘症。
4、金鸡纳碱
金鸡纳碱俗称奎宁,是存在于金鸡纳树皮中的一种 主要生物碱,分子中含有喹啉环,属于喹啉族生物碱。
CH
HO
CH3O
3、麻黄碱
麻黄碱是含于草药麻黄中的一种生物碱,又叫麻黄素。 它是一个仲胺,不具含氮杂环,结构与肾上腺素相似。
CH3 H NHCH3 H OH
(—)—麻黄碱
CH3 H NHCH3 HO 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假麻黄碱
麻黄碱分子中含两个不相同手性碳原子,应有两对对映异 构体,其中一对叫麻黄碱,一对叫假麻黄碱,天然存在的是 (—)—麻黄碱和(+)—假麻黄碱。前者的生理作用最强。 我国出产的麻黄含(—)—麻黄碱最多,质量最好。
CH
CH2
N CH
N HO CH3O N CH N
CH2
金鸡纳碱的性质及应用:
奎宁是无色结晶,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 醚等有机溶剂。奎宁能抑制分辨疟原虫的繁殖并有 退热作用,早在300多年前人们就知道金鸡纳树皮医 治治疟疾。奎宁对恶性疟原虫无效,并有引起耳聋 的副作用。
5、喜树碱
喜树碱是由我国的喜树中提出的喹啉族生物碱,自 然界存在的是右旋体。喜树碱为黄色结晶,在紫外线 光照射下显蓝色荧光,有抗白血病及抗癌的作用。

生物碱(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生物碱(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二)碳-氮键裂解反应
1.霍夫曼降解
胺与CH3I生成季铵盐,与碱加 热发生β-H消除,生成水、烯 和胺
O
N O
H
O O O
Me N
O
O
O
11
第一节
概述
Ssummary
2.冯布劳恩三级胺降解
三级胺与溴化氢,生成溴代烷 和二取代氨基氰化物
O Me
N O
O O
O
NMe
O MeO
O O
天然药物化学
生物碱 分类及生源途径
glc O
N
H
靛青苷
32
分类和 第二节 生源关系
Classification and resource
(二)色胺吲哚类
分子中残存色胺部分
NH2 N H
色胺
N
O
N H
N H3C
吴茱萸碱
33
分类和 第二节 生源关系
Classification and resource
(三)半萜吲哚类
色胺吲哚基础上连接异戊二烯
OH
1
2 CH3
HN CH3
,H2SO4
NH2
麻黄碱 (1R,2S)
伪麻黄碱 (1S,2S)
CH3
HN CH3
40
分类和 第二节 生源关系
Classification and resource
(二)萜类生物碱
1.单萜生物碱
环烯醚萜生物合成而来
O O
N
龙胆碱
41
分类和 第二节 生源关系
Classification and resource
N
苦参碱
22
分类和 第二节 生源关系

生物碱知识点总结

生物碱知识点总结

生物碱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碱的分类生物碱是一类具有碱性的有机化合物,通常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来源进行分类。

1. 植物生物碱植物生物碱是植物体内含有的一类具有碱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通常由植物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合成。

植物生物碱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各类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等部位。

植物生物碱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吗啡类生物碱、喜树碱类生物碱、喜马拉雅星状体碱类生物碱、喍得卡碱类生物碱等。

2. 真菌生物碱真菌生物碱是真菌体内含有的一类具有碱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通常由真菌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合成。

真菌生物碱的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霉菌、放线菌、酵母菌等。

真菌生物碱具有非常多样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包括但不限于环毛霉素、紫杉醇、青霉素、链霉素等。

3. 动物生物碱动物生物碱是动物体内含有的一类具有碱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通常由动物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合成。

动物生物碱的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两栖动物、昆虫、海洋生物等。

动物生物碱具有非常多样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包括但不限于腺苷、肾上腺素、组胺、乙酰胆碱等。

二、生物碱的合成生物碱的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的方法获得生物碱化合物。

生物碱的合成途径主要包括天然合成、半合成和全合成。

1. 天然合成天然合成是指生物体内通过生物代谢途径合成生物碱化合物。

天然合成通常由生物体内的酶或酶系催化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生物碱化合物。

天然合成的生物碱通常具有高度的立体选择性、反应特异性和效率性。

2. 半合成半合成是指通过对天然生物碱进行结构改造和功能调整而获得新的生物碱化合物。

半合成通常通过化学合成和生物技术手段对天然生物碱进行修饰和改造,以获得更具有药物活性和生物效应的化合物。

3. 全合成全合成是指通过合成化学方法获得生物碱化合物。

全合成通常通过有机合成化学的手段构建生物碱的骨架结构,再通过适当的官能团化学修饰和官能团保护,最终获得目标生物碱化合物。

三、生物碱的生物活性生物碱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通常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和生物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生物碱
一、填空
1.小檗碱呈黄色,而四氢小檗碱则无色,其原因在于(结构中有较长的共轭体系)。

2.弱碱性生物碱在植物体内主要是以(游离)状态存在。

3.在生物碱的色谱检识中常用的显色剂是(碘化铋钾),它与生物碱斑点作用常先
(橘红)色。

4.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大致有(溶剂法)、(离子交换树脂)和(沉淀法)三类。

5.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分离可利用它们的(草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
(草酸麻黄碱)在水中溶解度比较小,能先行结晶检出,(草酸伪麻黄碱)则留在母液中。

6.生物碱沉淀反应可应用于:(预试中是否存在生物碱)、(在分离过程中可作为追踪生物碱的指标)、(分离提纯生物碱)等。

7.用硅胶柱层析进行生物碱的薄层色谱时,为克服硅胶的酸性,得到集中的斑点,有两种方法:(用高碱或缓冲液代替水来制硅胶板)、(用碱性溶剂作为展开剂)。

8.用pH 梯度萃取法分离生物碱,是将总生物碱溶于有机溶剂中,用不同pH 缓冲液进行萃
取,缓冲液pH 值(高)到(低),所得到的生物碱的碱度则由(强)
到(弱)。

二、判断题
1.所有生物碱都有不同程度的碱性。


2.含氮原子的杂环化合物都是生物碱。

×
3.一般生物碱的旋光性都是左旋的。

×
4.在所有生物碱中,季铵碱的碱性最强。

×
5.生物碱与碘化铋钾多生成红棕色沉淀。


6.生物碱盐都易溶于水中。

×
三、选择题(单选)
1.下列关于生物碱的论述,正确的是(A)
A.含有氮原子
B. 显碱性
C.自然界的所有含氮成分
D.在植物体内以盐的状态存在
2.生物碱不具有的特点是(D)
A.分子中含氮原子
B.氮原子多在环内
C. 具有碱性
D. 分子中多有苯环
3.小檗碱的结构类型是(B)
A. 喹啉类
B.异喹啉类
C. 哌啶类
D.吲哚类
4. 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D)
A. 伯胺生物碱
B. 仲胺生物碱
C. 叔胺生物碱
D. 季胺生物碱
5. 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弱的是(D)
A. 伯胺生物碱
B. 仲胺生物碱
C. 叔胺生物碱
D. 酰胺生物碱
6.决定生物碱碱性最主要的因素是(A)
A.氮原子的杂化方式
B. 诱导效应
C. 共轭效应
D. 分子内氢键
三、多选题题
1. 使生物碱碱性减弱的因素是(AE)
A.吸电子诱导效应
B.供电子诱导效应
C.供电子共轭效应
D.立体效应
2. 使生物碱碱性减弱的吸电子基团是(BCD)
A. 烷基
B.羰基
C.醚基
D.苯基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
一、填空
1.醌类化合物主要有苯醌、(萘醌)、(菲醌)、(蒽醌)四种类型。

2.根据羟基在蒽醌母核中位置的不同,可将羟基蒽醌衍生物分为两类,即(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前者分子中羟基分布在(两侧)苯环上,后者分子中羟基分布在(一侧)苯环上。

3.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排列为(含-COOH )>(含两个以上β-OH )>(含一个β-OH )>(含两个α-OH )>(含一个α-OH )。

二、判断题
1.醌类化合物在碱性水溶液中成盐溶解,加酸酸化后被游离,又可重新沉淀析出。

(√)。

2.醌类化合物由于存在较短的共轭体系,在紫外区域均出现较强的紫外吸收。

(×)
三、选择题(单选)
1.大黄素类型的蒽醌类化合物,多显黄色,其羟基分布情况是(A)
A.分布在两侧的苯环上
B. 分布在一侧的苯环上
C.分布在1,4位上
D. 分布在1,2位上
2.若羟基蒽醌对醋酸镁试剂呈蓝紫色,则其羟基位置可能是(C)
A.1,8-二羟基
B. 1,5-二羟基
C. 1,2,3-三羟基
D. 1,4,8-三羟基
3.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蒽醌类成分时,常不选用的吸附剂是(A)
A.氧化铝
B.硅胶
C. 聚酰胺
D. 葡聚糖凝胶
4.大黄酸具有弱碱性的原因是(B)
A.有苯环
B.有氧原子
C.有羟基
D.有羧基
1. A B C
无色亚甲蓝显色反应:(一) (+) (+)
三氯化铁试剂:(一) (+)
2. A B C
醋酸镁反应:橙色蓝~蓝紫色橙红~红色
第六章萜类和挥发油
一、填空
1.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异戊二烯)衍变而来的。

2.生源异戊二烯法则认为,在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首先合成活性异戊二烯前体物,即由(乙酰辅酶A )与(乙酰乙酰辅酶A )生成甲戊二羟酸单酰酶A,后者还原生成(甲戊二羟酸),再衍生为各种萜类化合物。

3.环烯醚萜为(臭蚁二醛)的缩醛衍生物,分子都带有(双键)健,属于(环戊烷单萜)的衍生物。

4.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类(芳香族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其中以(萜类化合物)为多见。

5.Sabety 反应和Ehrlich 试剂可用于检出(奥类)成分,若含有此类化合物,则Sabety
反应显(蓝紫或绿)色,Ehrlich 反应呈(紫或红)色。

6.青蒿素来源植物(黄花蒿),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抗疟疾)。

为提高其水溶性,临床上将其制成(青蒿琥酯酸单酯),以充分发挥其疗效。

7.穿心莲叶中含有多种(二)萜内酯,其中主要的有(穿心莲内酯)和(去氧穿心莲内酯),为改善内酯的水溶性,通常将其中的(穿心莲内酯)制备成(丁二酸半酯的钾盐)或者(穿心莲内酯磺酸钠),以供制备注射液使用。

二、判断题
1.萜类成分的沸点随着分子量增大,双键数目增多二升高。

(√)。

2.环烯醚萜类成分是中草药苦味成分之一。

(√)
三、选择题(单选)
1.地黄、玄参等中药在加工过程中易变黑,是因为其中含有(B)
A.鞣质酯苷
B. 环烯醚萜苷
C.羟基香豆素苷
D. 黄酮醇苷
2.具有芳香化的性质,且有酚的通性和酸性,其羰基的性质类似羧酸中的羰基,但又不能与一般的羰基试剂反应的化合物是(C)
A.环烯醚萜类
B.愈疮木薁类
C. 卓酚酮类
D. 穿心莲内酯
3.萜类化合物的脱氢反应在其结构研究中主要用来确定(C)
A.不饱和度
B.双键的数目
C. 碳架结构
D. 双键位置
4.临床应用的穿心莲内酯水溶性衍生物有(B)
A. 穿心莲内酯丁二酸双酯衍生物
B. 穿心莲内酯磺酸钠衍生物
C. 穿心莲内酯乙酰化衍生物
D. 穿心莲内酯甲醚衍生物
5.在青蒿素的结构中,具有抗疟疾作用的基团是(D)
A.羰基
B.醚健
C.内酯环
D.过氧基
6.下列化合物可制成油溶性注射液的是(B)
A.青蒿素
B. 蒿甲醚
C. 青蒿琥珀酸单酯
D. 穿心莲内酯丁二酸单甲酯
7.挥发油薄层色谱展开后,首选显色试剂是(B)
A.三氯化铁试剂
B.香草醛浓硫酸
C.异羟肟酸铁试剂
D.溴甲酚绿试剂
8.下列关于萜类化合物挥发性,叙述错误的是(C)
A.所有非苷类单萜及倍半萜具有挥发性
B. 所有单萜苷及倍半萜苷不具有挥发性
C. 所有非苷类二萜不具有挥发性
D. 所有二萜苷不具有挥发性
四、多选题题
1. 属于萜类性质的是(ACDE)
A.多具有手性碳
B.易溶于水
C.溶于醇
D.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E.具有挥发性
2. 从某中药中提取一化合物,其Molish 反应、Trim-Hill 试剂及Shear 试剂反应均呈阳性,遇酸碱易沉淀剂颜色变化,该化合物可能是(BDE)
A.黄酮苷
B.环烯醚萜苷
C.香豆素苷
D.蒽醌类化合物
E.4-去甲基环烯醚萜苷
3.从玫瑰花、丁香花及紫苏中提取挥发油,适宜的提取分离方法有(BCE)
A.水蒸气蒸馏法
B.70%乙醇回流提取法
C.吸收法
D.压榨法
E.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