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第0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习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习题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习题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练习题1、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B )。

A.斜线距离B.水平距离C.折线距离D.坐标差值2、在测量学中,距离测量的常用方法有钢尺量距、电磁波测距和( A )测距。

A.普通视距法B.经纬仪法C.水准仪法D.罗盘仪法3、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B )。

A.往返较差B.相对误差C.闭合差D.中误差4、一钢尺名义长度为30m,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度为30.015m,则用其量得两点间的距离为64.780m,该距离的实际长度是( B )。

A.64.748mB.64.812mC.64.821mD.64.784m5、用经纬仪进行视距测量,已知K=100,视距间隔为0.25,竖直角为+2°45′,则水平距离的值为( B )。

A.25.09mB.24.94mC.25.00mD.25.06m6、确定直线与什么之间夹角关系的工作称为直线定向?( A )。

A.标准方向线B.东西方向线C.水平线D.基准线7、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C )。

A.0°~270°B.-90°~90°C.0°~360°D.-180°~180°8、坐标方位角是以(C )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A.真子午线方向B.磁子午线方向C.坐标纵轴方向D.以上都不是9、已知直线AB 的坐标方位角为186°,则直线BA 的坐标方位角为( C )。

A.96°B.276°C.6°D.174°10、地面上有A,B,C 三点,已知AB 边的坐标方位角AB=35°23′,测得左夹角∠ABC=89°34 ′,则CB 边的坐标方位角=(A )。

CBA.124°57′B.304°57′C.-54°11′D.305°49′计算题1、已知图中AB 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B →1,1→2,2→3,3→4 的坐标方位角。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_第四章_距离丈量与直线定向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_第四章_距离丈量与直线定向

第四章距离丈量与直线定向一、名词解释直线定线直线定向方位角二、填空题1.距离测量的常用方法有、、;2.在测量工作中,常用的丈量工具有、、、等。

3.在测量工作中,测尺的种类有、等。

4.在丈量距离时,测杆的作用是。

5.根据丈量精度的要求,直线定线一般采用法和法两种。

6.在倾斜地面丈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时,其方法有法和法两种。

7.三北方向指包括、和三种。

9.罗盘仪是测角的仪器。

10.当两点之间的距离大于一个整尺段时,为了保证测量成果的准确性,我们必须进行。

三、选择题()1.下列哪个角度不能直接用仪器测出,而必须通过计算得到?A 真方位角B 磁方位角C 坐标方位角D 水平角()2.测磁方位角的仪器为A 罗盘仪B 经纬仪C 水准仪D 全站仪()3.A到B的坐标方位角为268°18′26″,则B到A的坐标方位角为A 268°18′26″B 178°18′26″C 88°18′26″D 1°41′34″()3.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A -90°~+90°B 0°~+90°C 0°~+180°D 0°~+360°三、计算题1.已知A(2361.752,2103.452)、B(1000.751,2125.45),计算坐标方位角及?2.如下图所示,在进行视距测量时,已知经纬仪的上丝读数为1.769m,下丝读数为1.124m,中丝读数为1.449m,此时仪器的竖盘读数为86°45′35″,仪器高为1.65m;求:⑴A、B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⑵A、B两点之间的高差。

第四章一,1直线定线;为了使丈量结果更准确,必须是所量各尺段在同一条直线上,即需要将每一吃段首位在在测定的直线上,这种以直线上标定软干点一标定值线的方法叫直线定线2直线定向;确定地面上直线玉基本方向线之间角度的工作。

3方位角;由基本方向的北方起,顺时针测量之某直线的水平夹角。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4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一、填空1、距离测量常用方法有()、()、()。

2、地面上两点间的距离是指这两点沿()在()上投影点间的弧长。

3、()的两点间连线的长度称为两点间的倾斜距离。

4、钢尺分为()和()。

5、钢尺量距的基本要求是()、()、()。

6、AB往测边长为217.98m,返测边长为217.79m,则其相对误差为()。

7、以一般方法进行钢尺量距,量距精度一般达到()。

8、视距测量的量距精度一般为(),精密视距测量的量距精度可达到()。

9、电磁波测距仪分为()和(),后者又常分为()和()。

10、在相位式测距仪测距中,为了解决扩大测程与提高精度的矛盾,采用一组测尺共同测距,以()保证精度,以()保证测程。

11、直线定向中常用的标准方向有()、()、()。

12、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16°44′47″,则BA的坐标方位角为()。

13、罗盘仪主要由()、()、()组成。

14、罗盘仪的磁针()端装有铜箍以克服(),使磁针转动时保持()。

15、全站仪由()、()、()组成。

16、方位角间计算二、名词解释1、直线定线2、视距测量3、相位式测距的基本原理4、直线定向5、子午线收敛角6、磁偏角三、简答1、简述罗盘仪测定磁方位角的过程。

四、计算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定A、B两点间的高差和平距。

经纬仪安置在A点上,B点立尺,量取仪器高为1.55m,望远镜中丝瞄准尺上读数为1.35m,仅用一个盘左位置,测得视距间隔n =1.674,竖盘读数为88°50′。

已知A点高程是600.01m,计算AB两点间平距及B 点高程。

(望远镜视线向上倾斜时,读数增加)。

建筑测量第4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测量第4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一、填空题:1.距离测量的目的是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_______________。

2.钢尺按零点的位置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直线定线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定线两种方法。

4.距离丈量中,通常用_______________来衡量丈量精度。

5.对于倾斜地面的距离丈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方法。

6.钢尺量距的误差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产生的误差。

7.视距测量是利用望远镜中的视距丝(上、下丝)装置,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方法。

8.在直线定向中,通常可采用的标准方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测量工作中,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直线方向。

10.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____________________。

11.坐标方位角的角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2.推算方位角时应注意:首先应注意左角、右角不能搞错,再有如果算出的方位角大于360°,则应减去_______;如果α后+180°<β右,则应先加上________再减去β右。

13.坐标象限角的角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

14.对线段AB进行往返丈量,两次结果分别是149.975m和150.025m。

则AB的水平距离为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在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中,后尺手所持的工具是()。

A.钢尺末端B.钢尺的零端C.测钎D.标杆2.用精密方法丈量距离时,定线应用()。

测量试题4(及答案)

测量试题4(及答案)

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一、选择题1.丈量一段距离,往、返测为126.78米、126.68米,则相对误差为()A、1/1267B、1/1200C、1/1300D、1/11672.地面上一条直线的正反方位角之间相差()度。

A、180°B、360°C、270°D、90°3、精密量距时,进行桩顶间高差测量是为()而进行的测量工作A、尺长改正B、温度改正C、倾斜改正D、垂直改正4、当待测设点至控制点的距离不超过一尺段的长度且便于量距,测设精度要求不高时,宜采用()A、直角坐标法B、极坐标法C、角度交会法D、距离交会法5.象限角的角值范围是( ).A.0°--90°.B.0°--180°.C.0°--360°6.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必定相等。

A.地面高程。

B。

水平距离。

C。

水平角度。

7.距离测量的基本单位是( ).A.米.B.分米.C.厘米.8.视线倾斜时计算高差的公式是( ).A. h=1/2Kl·sin2α+i-v.B.h=1/2Kl·sin2α.C.h=KL·sinα.9.用钢尺丈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的公式是( ).A.D=nl+q.B.D=kl.C.D=nl.10.下列丈量工具中哪一种精度最高( ).A.钢尺.B.皮尺.C.百米绳.11、视距测量一般仅用于()测量中A.测图的碎部B.测图的水平控制C.高程控制D.求两点的水平距离二、判断题1.距离丈量的精度是用绝对误差来衡量的().2.视线倾斜时计算距离的公式是:D=Kl ( )3.测量工作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平面直角坐标系完全一致 ( ) 4.在平坦地区,钢尺量距时,要求相对误差K不应大于1/3000 ()5.钢尺中,零点位置在端点的为刻度尺()三、填空题1.水平角观测的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2.距离丈量的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一、填空题1.直线定向的标准方向有 真子午线方向 、 磁子午线方向 、 坐标纵向 。

2.由 坐标纵轴 方向顺时针转到直线的水平夹角为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3.距离丈量的相对误差的公式为 K=1/(D 平均/│D 往-D 返│) 。

4. 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 0°到360° 。

5.确定直线方向的工作称为 直线定向 ,用目估法或经纬仪法把许多点标定在某一已知直线上的工作为 直线定线 。

6.距离丈量是用 相对 误差来衡量其精度的,该误差是用分子为 1 的 分数 形式来表示。

7.直线的象限角是指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所夹的 锐 角,并要标注所在象限。

8.某点磁偏角为该点的 真北 方向与该点的 磁北 方向的夹角。

9.某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 180 。

10.丈量地面两点间的距离,指的是两点间的 水平 距离。

11.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123°20′,则它的反方位角为 303°20′ 。

12.尺长方程的表达式为 l t =l o +∆l+α(t-t 0)l o 。

13.视距测量的距离和高差的计算公式为 D=Klcos 2α h=Dtan α+i-v 。

14.上下丝读数之差称为 视距间隔 ,也叫 尺间隔 。

15.已知一条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67°13′45″,则它的象限角为 SW87°13′45″ 。

16.已知一直线的象限角NE36°51′32″,则它的坐标方位角为 36°51′32″ 。

17.地面上有A 、B 、C 三点,已知AB 边的坐标方位角为35º23′,在B 点又测得左夹角为89º34′,则BC 边的坐标方位角为___304º57′_。

二、单项选择题1. 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m ,其往返较差为+20mm ,则相对误差为( C )。

A.100/02.0; B.002.0; C.5000/12.已知直线AB 的坐标方位角为186°,则直线BA 的坐标方位角为( C )。

测量第04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习题

测量第04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习题

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单选题1、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 B )。

A. 斜线距离B.水平距离C.折线距离D.坐标差值2、用钢尺进行一般方法量距,其测量精度一般能达到( C )。

A. 1/10—1/50 B . 1/200 —1/300 C 1/1000 —1/5000D.1/10000—1/400003、在测量学中,距离测量的常用方法有钢尺量距、电磁波测距和( A )测距。

A. 普通视距法B.经纬仪法C•水准仪法D•罗盘仪法4、为方便钢尺量距工作,有时要将直线分成几段进行丈量,这种把多根标杆标定在直线上的工作,称为( B )。

A. 定向B.定线C.定段D.定标5、用钢尺采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距离时,通常( D )。

A. 用检定过的钢尺丈量B.需要加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高差改正C.需要先定出一点,然后进行归化D.不需要加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高差改正6、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 B )。

A.往返较差B.相对误差C.闭合差D.中误差7、往返丈量一段距离,D均=184.480m,往返距离之差为+0.04m,问其精度为(D )。

A.0.00022B.4/18448C.2.2 X10-4D.1/46128、某段距离丈量的平均值为100m,其往返较差为+4mm ,其相对误差为(A )。

A.1/25000B.1/25C.1/2500D.1/2509、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 m,其往返较差为+20mm。

则相对误差为(C )。

A.0.02/100B.0.002C.1/5000D.2/20010、往返丈量直线AB的长度为:D AB=126.72m, D BA=126.76E,其相对误差为( A )。

A.K=1/3100B.K=1/3500C.K=0.000315D.K=0.0031511、对一距离进行往、返丈量,其值分别为72.365m和72.353m,则其相对误差为(A )。

A.1/6030B.1/6029C.1/6028D.1/602712、测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23.456m,返测为123.485m,则相对误差为(A )。

(整理)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整理)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直线定向1、 用钢尺在平坦地面上丈量AB 、CD 两段距离,AB 往测为476.4m ,返测为476.3m ;CD往测为126.33m ,返测为126.3m ,则AB 比CD 丈量精度要高。

2、 某直线的方位角为123°20′,其反方位角为 303°20′1、 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5°,也可以用( C )的象限角表示。

A N45°EB N45°WC S45°WD S45°E2、 测量了两段距离及其中误差分别为:1d =136.46m ±0.015m ,2d =960.76m ±0.025m ,比较它们测距精度的结果为( C )。

A 1d 精度高 B 精度相同C 2d 精度高D 无法比较5.用钢尺在平坦地面上丈量一段距离,往测为198.576米,返测为198.534米,则该段距离的相对误差为( ) A .1/4600 B.1/4700 C.1/4800D.1/50005.丈量两条直线,AB 的相对误差为1/3100,CD 的相对误差为1/2400,则AB 的丈量精度比CD 的丈量精度________。

6.正、反坐标方位角的关系为________。

9.望远镜视线水平时,读得视距间隔为0.564米,则仪器至目标的水平距离是________米。

2.坐标方位角1.在用钢尺量距时,通常用标杆来标定直线的位置,该项工作称为 ___________ 。

3.用钢尺在平坦地面上丈量一段距离,往测为162.73 米,返测为162.78米,则其相对误差为___________。

1.简述视距测量的观测步骤。

14.用钢尺在平坦地面上丈量AB 、CD 两段距离,AB 往测为476.390米,返测为476.300米;CD 往测为126.390米,返测为126.300米,则AB 比CD 丈量精度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单选题1、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 B )。

A.斜线距离B.水平距离C.折线距离D.坐标差值2、用钢尺进行一般方法量距,其测量精度一般能达到( C )。

A.1/10—1/50B.1/200—1/300 C 1/1000—1/5000 D.1/10000—1/400003、在测量学中,距离测量的常用方法有钢尺量距、电磁波测距和( A )测距。

A.普通视距法B.经纬仪法C.水准仪法D.罗盘仪法4、为方便钢尺量距工作,有时要将直线分成几段进行丈量,这种把多根标杆标定在直线上的工作,称为( B )。

A.定向B.定线C.定段D.定标5、用钢尺采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距离时,通常( D )。

A.用检定过的钢尺丈量B.需要加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高差改正C.需要先定出一点,然后进行归化D.不需要加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高差改正6、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 B )。

A.往返较差B.相对误差C.闭合差D.中误差7、往返丈量一段距离,均D =184.480m ,往返距离之差为+0.04m ,问其精度为( D )。

A.0.00022B.4/18448C.2.2×10-4D.1/46128、某段距离丈量的平均值为100m ,其往返较差为+4mm ,其相对误差为( A )。

A.1/25000B.1/25C.1/2500D.1/2509、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 m ,其往返较差为+20mm 。

则相对误差为( C )。

A.0.02/100B.0.002C.1/5000D.2/20010、往返丈量直线AB 的长度为:AB D =126.72m ,BA D =126.76m ,其相对误差为( A )。

A.K=1/3100B.K=1/3500C.K=0.000315D.K=0.0031511、对一距离进行往、返丈量,其值分别为72.365m 和72.353m ,则其相对误差为( A )。

A.1/6030B.1/6029C.1/6028D.1/602712、测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23.456m ,返测为123.485m ,则相对误差为( A )。

A.1/4300B.1/4200C.0.000235D.0.02913、钢尺精密量距时,丈量温度低于标准温度,如不加温度改正,则所量距离符合以下哪条?(D)。

A.小于实际距离B.等于实际距离C.大于实际距离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实际距离14、精密钢尺量距,一般要进行的三项改正是尺长改正、(D)改正和倾斜改正。

A.比例B.高差C.气压D.温度15、精密钢尺量距中,所进行的倾斜改正量(A)。

A.不会出现正值B.不会出现负值C.不会出现零值D.会出现正值、负值和零值。

16、钢尺精密量距的各改正值中,(C)恒为负。

A.尺长改正B.温度改正C.高差改正D.以上都不是17、一钢尺名义长度为30m,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度为30.015m,则用其量得两点间的距离为64.780m,该距离的实际长度是(B)。

A.64.748mB.64.812mC.64.821mD.64.784m18、用尺长方程式为lt=30-0.0024+0.0000125×30×(t-20℃)m的钢尺丈量某段距离,量得结果为121.4090m,则尺长改正为(A)m。

A.-0.0097B.-0.0024C.0.0097D.0.002419、用尺长方程式为lt=30-0.0024+0.0000125×30×(t-20℃)m的钢尺丈量某段距离,量得结果为121.4090m,丈量时温度为28℃,则温度改正为(D)m。

A.0B.0.0424C.-0.121D.0.012120、钢尺量距时,量得倾斜距离为123.456m,直线两端高差为1.987m,则倾斜(高差)改正数为(A)m。

A.-0.016B.0.016C.-0.032D.1.98721、视距测量时用望远镜内视距丝装置,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两点间的(B)的方法。

A.距离和高差B.水平距离和高差C.距离和高程D.倾斜距离和高差22、视距测量的精度通常是(A)。

A.低于钢尺B.高于钢尺C.1/2000D.1/400023、望远镜视线水平时,读得视距间隔为0.675m,则仪器至目标的水平距离为(C)。

A.0.675mB.6.75mC.67.5mD.675m24、望远镜视线水平时,读得视距间隔为0.465m ,则仪器至目标的水平距离是( C )。

A.0.465mB.4.65mC.46.5mD.465m25、用经纬仪进行视距测量,已知K=100,视距间隔为0.25,竖直角为+2°45′,则水平距离的值为( B )。

A.24.77mB.24.94mC.25.00mD.25.06m26、当视线倾斜进行视距测量时,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是( C )。

A.D=C Kl +;B.D=αcos KlC.D=a Kl 2cosD.D=αsin Kl27、确定直线与什么之间夹角关系的工作称为直线定向?( A )。

A.标准方向线B.东西方向线C.水平线D.基准线28、罗盘仪用于测定直线的( B )。

A.真方位角B.磁方位角C.坐标方位角D.象限角29、关于磁偏角,描述正确的是( D )。

A.大小是固定不变的B.不随时间变动C.只有周年变化没有周日变化D.因地而异30、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 C )。

A.0°~270°B.-90°~90°C.0°~360°D.-180°~180°31、坐标方位角是以( C )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A.真子午线方向B.磁子午线方向C.坐标纵轴方向D.以上都不是3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方位角是按以下哪种方式量取的?( C )。

A.纵坐标北端起逆时针B.横坐标东端起逆时针C.纵坐标北端起顺时针D.横坐标东端起顺时针33、过地面上某点的真子午线方向与磁子午线方向常不重合,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 C )。

A.真磁角B.真偏角C.磁偏角D.收敛角34、过地面上某点的真子午线方向与中央子午线方向常不重合,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 B )。

A.中央线收敛角B.子午线收敛角C.磁偏角D.子午线偏角35、坐标纵轴方向,是指( C )方向。

A.真子午线方向B.磁子午线方向C.中央子午线方向D.铅垂方向36、直线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 A )。

A.180°B.360°C.90°D.270°37、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121°23′36″,则反坐标方位角为( B )。

A.238°36′24″B.301°23′36″C.58°36′24″D.-58°36′24″38、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163°50′36″,则其反坐标方位角为( D )。

A.253°50′36″B.196°09′24″C.-16°09′24″D.343°50′36″39、已知直线AB 的坐标方位角为186°,则直线BA 的坐标方位角为( C )。

A.96°B.276°C.6°D.174°40、在导线ABC 中,BA.BC 的坐标方位角分别为205°30′和119°30′,则左夹角∠ABC 为( C )。

A.86°B.94°C.274°D.-266°42、地面上有A,B,C 三点,已知AB 边的坐标方位角AB α=35°23′,测得左夹角∠ABC=89°34′,则CB 边的坐标方位角CB α=( A )。

A.124°57′B.304°57′C.-54°11′D.305°49′43、地面上有A.B.C 三点,已知AB 边的坐标方位角αAB =130°30′,安置经纬仪于B 点,测得其左夹角为150°30′,则BC 边的坐标方位角是( D )。

A.461°B.281°C.20°D.101°44、直线AB 的坐标方位角为190°18′52″,左角∠ABC 的值为80°52′16″,则BC 的坐标方位角值为( B )。

A.191°11′08″B.91°11′08″C.271°11′08″D.1°11′08″45、已知某起始边坐标方位角为115°21′18″,左转折角为120°30′24″,则待求边坐标方位角为( B )。

A.5°09′06″B.55°51′42″C.174°50′54″D.235°51′42″46、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5°,也可以用( C )的象限角表示。

A.N45°EB.N45°WC.S45°WD.S45°E47、用陀螺经纬仪测得PQ 的真北方位角为=PQ A 62°11′08″,计算得P 点的子午线收敛角=P γ-0°48′14″,则PQ 的坐标方位角=PQ α( B )。

A .62°59′22″ B.61°22′54″C.61°06′16″D.61°59′22″ 48、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公式D ct D 221=,式中D t 2为( D )。

A.温度 B.光从仪器到目标所用的时间 C.光速 D.光从仪器到目标往返所用的时间49、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原理是:( B )(说明:c 为光速,t 为时间差,D 为空间距离)。

A.t c D ⋅=B.t c D ⋅=21C.t c D ⋅=41 D.t c D ⋅=2 50、在测距仪及全站仪的仪器说明上的标称精度,常写成±(A+B*D ),其中,B 称为( D )。

A.固定误差B.固定误差系数C.比例误差D.比例误差系数51、若某全站仪的标称精度,为±(3mm+2×10-6 D ),则用此全站仪测量2km 长的距离,其误差的大小为( B )。

A.±7mmB.±5mmC.±3mmD.±2mm多选题1、用钢尺进行直线丈量,应( ACDE )。

A.尺身放平B.确定好直线的坐标方位角C.丈量水平距离D.目估或用经纬仪定线E.进行往返丈量2、距离测量的方法有( ABCD )。

A.钢尺量距B.普通视距C.光电测距D.全站仪测距E.三角测距3、钢尺按照起点刻线位置可分为( C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