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一)基本要求1.了解距离测量的光电测距法,全站仪及其使用。
2.理解钢尺的一般量距、精密量距方法。
3.掌握直线定线;直线定向、方位角的概念,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钢尺量距、直线定向、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重点概念:直线定线、尺长方程式、直线定向、子午线收敛角和磁偏角、坐标方位角、正反坐标方位角、象限角。
2.难点:钢尺精密量距外业成果的改正,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三)教学内容1.讲述内容(2学时)量距的工具及方法和精度;直线定向的概念;标准方向线的种类;方位角;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2.自学内容(2学时)距离测量的误差分析;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施测,钢尺量距的精密法;钢尺尺长方程式;光电测距。
3.实验学时(4学时)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罗盘仪的使用、光电测距。
(四)复习思考题1.进行直线定线的目的是什么?目估定线通常是怎样进行的?2.钢尺精密量距需要进行哪三项改正?3.简述光电测距的原理。
4.什么是直线定向?确定直线的方向采用的标准方向有那几种?5.直线的方向可用什么来表示?解释方位角和象限角的概念。
(五)例题选解1.表示直线方向的有(CD) A、水平角B、竖直角C、方位角D、象限角E、倾斜角2.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该直线的夹角。
3.方位角就是从标准方向的北端逆时针方向量到该直线的夹角。
(×)4.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角度。
5.磁偏角的角值是个固定值。
(×)6.直线定向的基本方向有(ABD)A.真北B.轴北C.子午线D.磁北E.Y轴7.地面直线的真方角与磁方位不相等时,说明有子午线收敛角。
(×)8.罗盘仪用于测定直线的(B)A.真方位角B.磁方位角C.坐标方位角D.象限角9.根据量距精度要求不同,一般分为(CE)A、直接量距B、间接量距C、一般方法量距D、视距E、精密量距10.精密量距时,只要每尺段进行尺长改正,温度改正,高差改正,便可得到该尺段的实际长度。
第四章距离测量和直线定线介绍

为了简化计算,在观测中可使中丝读数 v 等于仪器高 i或为比仪器高大或小的整米数, 如 i=1.430m, 可 使 中 丝 读 数 v=1.430m, 这 样 式 (4-11)中-v=0,则高差h=h´。
(二)视距测量的计算
视距测量计算可直接用普通函数计算器 按公式(4-10)和(4-11)计算出测站点至待 定点的水平距离、高差。也可用编程计算器 预先编制成程序进行计算。 D = D´cosα = k l cos2α (4-11) h = h´+ i – v = D tgα + i – v (4-12)
二、视距测量的观测与计算
(一)视距测量
1. 在测站点上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i,记入手 簿。在另一个点上竖立标尺。 2. 盘左位置瞄准目标尺,读取下丝读数 a、上丝 读数b和中丝读数v。 3. 转动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指标水准管 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并记入手簿。 4. 倒转望远镜,用盘右位置瞄准标尺,重复2、3 步骤的观测和记录。称为一个测回。若精度要 求较高,可以增加测回数;若精度要求较低, 一般只用盘左观测半个测回。
D = (D´2-h2)1/2
(4-1)
D ' α
D = D´cosα B h
(4-2)
A
D
图4-3 斜量法
§4-2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属于光学测距中的定角测距,它是 利用望远镜内十字丝平面上的上丝和下丝配合视 距尺,根据几何光学和三角学原理,可以同时测 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此法具有操作方便、速度快、不受地形起伏 限制。但普通视距精度较低,测距时的相对精度 约为1/200~1/300。因此,常用于低精度的测量工 作。
端点尺
刻线尺钢尺皮尺花杆 Nhomakorabea测钎
工程测量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

任务一 钢卷尺量距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传动系
学习目标: 1.了解光电测距的原理。 2.理解直线定线的方法,方位角和象限角的关系。 3.掌握钢卷尺量距一般方法和精密方法,视距测距的方法,坐标 方位角的推算等。
任务一 钢卷尺量距
1.1量距工具
距离丈量是使用钢卷尺、皮尺等丈量工具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地面上两点 间水平距离的测量工作。 距离丈量的常用工具有钢卷尺、皮尺及辅助工具,如标杆、测钎、锤球等。 此外在精密的距离丈量中,还有弹簧秤和温度计以控制拉力和测定温度。
K=������Δ������ = 平均
1
������ 平均
=���1���
(4-2)
������
N越大,说明丈量结果的精度越高。不同的测量工作,对量距有不同的精 度要求。在平坦地区要达到1/3000,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应达到1/2000, 在困难地区丈量精度不得低于1/1000。如果丈量的结果达到要求,取往 返丈量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如果超过允许限度,应返工重测,直到符合 要求为止。
任务一 钢卷尺量距
D=n·l+q(4-1)
图4-6 平坦地面距离丈量
任务一 钢卷尺量距
两人各持钢卷尺的一端沿着直线丈量的方向,前者称前尺手,后者称后尺 手。前尺手拿测钎与标杆,后尺手将钢卷尺零点对准起点,前尺手沿丈量 方向拉直尺子,并由后尺手定方向。后尺手同时将钢卷尺拉紧、拉平,准 确地对准起点,同时前尺手将测钎垂直插到尺子终点处,这样就完成了第 一尺段的丈量工作。两人同时举尺前进,后尺手走到插测钎处停下,量取 第二尺段,依此法量至终点。最后不足一整尺段的长度称为余尺长。直 线全长D可按下式计算
3.标杆(花杆、测杆) 标杆用木材、玻璃钢或铝合金制成,长2m或3m,直径3~4cm,用红、白油漆 交替漆成20cm的小段,杆底装有锥形铁脚以便插入土中,或对准点的中心, 作观测点觇标用,如图4-3a所示。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距离测量(工程测量)

端点尺使用比较方便,但量距精度较刻线尺低一些。
一、量距工具3 .标杆标杆又称花杆,多用木料或铝合金制成,直经约3cm、全长有2m、2.5m及3m等几种规格。间隔20cm涂以红、白相间的油漆。用于目测定线和在倾斜尺段上进行水平丈量时标定尺段点位之用。标杆一定要直,否则标定不准。4 .测钎 测钎用钢筋制成,一端卷成小圆环, 便干串在一起携带;一端磨成尖锥状便于插入土中准确定位。直径3~6mm,长度30~40cm,用油漆涂成红、白相间的色段。 测钎既可作为定线的标志,又是指示尺段端点位置和查记测段数的工具。
三、距离丈量(一)平坦地面上的丈量方法丈量步骤如下: ⑶然后,后尺手持测钎与前尺手一起抬尺前进,依次丈量第二、第三、……第n个整尺段,到最后不足一整尺段时,后尺手以尺的零点对准测钎,前尺手用钢尺对准B点并读数q,则AB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D=n·l+q n——整尺段数(即后尺手手中的测钎数);
项目四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
距离测量是测量的基本工作之一。确定直线长度的工作称为距离测量。 距离是指地面上两点之间的直线长度,水平面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水平距离(简称平距),不同高度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斜距。斜距加上倾斜改正后,才能转化为平距。
任务一 距离测量
一、量距工具直接进行距离丈量的工具有钢尺、皮尺、绳尺等,但经常使用的是钢尺及皮尺,极个别情况下用竹尺和绳尺。丈量时还须有其它的辅助工具,如标杆、测钎、垂球等。钢尺量距具有设备简单,作业直观方便、精度相对较高等特点。
二、直线定线(一)目估定线(1)在两点间定线
二、直线定线(二)经纬仪定线如图所示,在直线的A端整置经纬仪(对中、整平),照准B点标杆底部或标志中心,固定照准部,松开望远镜制动螺旋,俯仰望远镜,在AB方向的照准面内按略小于尺段长的各节点打下木桩,并按经纬仪十字丝中心指挥另一人在木桩顶面划十字,表示中心点位置。如果目标远看不清定线,或中心点低洼看不见定线可将经纬仪搬到已定线的节点上设站,并注意对中,然后按前述方法继续走线。
园林工程测量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14
2)钢尺精密量距的成果计算 钢尺精密量距时,由于钢尺长度有误差并受量距时的环境 影响,对量距结果应进行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及倾斜改正,得出 每尺段的水平距离,再将每尺段的水平距离汇总得所求直线的全 长,以保证距离测量精度。 (1)尺长改正计算 设钢尺名义长度(尺面上刻划的长度)为l0,其值一般和 实际长度(钢尺在标准温度、标准拉力下的长度)l′不相等, 因而距离丈量时每量一段都需加入尺长改正。对任一长度为l 的尺段,其尺长改正数ΔLl 为:
6
4.1.2 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 距离丈量因其精度要求不同以及不同的地形条件,可采用 一般量距方法或精密量距方法进行,现先介绍距离丈量的一般方 法。 1)准备工作 距离丈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地面点位的标定与直线定线工作 。 (1)地面点位的标定 测量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确定地面点的位臵。在测量工 作中点等控 制点,一般需要保留一段时间,必须在地面上确定其位臵,设立 标志,作为细部测量或其他测量时使用。
7
8
2)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 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是指当丈量精度要求不高时所采用的 量距方法。这种方法量距的精度能达到1/ 1 000~1/ 3 000。 根据地面的起伏状态,可分为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和倾斜地面的 距离丈量两种形式。 (1)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 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可选用整尺法 和串尺法量距。 ①整尺法量距:在平坦地面,当量距精度要求不高时,可 采用整尺法量距,也就是直接将钢尺沿地面丈量水平距离。可先 进行直线定线工作,也可边定线边丈量。
16
17
4.2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是利用望远镜内的视距装臵及视距尺(或水 准尺),根据几何光学和三角测量的原理,同时测定水平 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测量方法。在一般的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水 准仪的望远镜内均有视距装臵,如图4.15 所示。在十字丝分划 板上刻制上、下两根对称的两条短线,称视距丝。视距测量时根 据视距丝和中横丝在视距尺或水准尺的读数来进行距离和高差的 计算。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2)注意事项
垂直折光 竖直尺子 测定乘常数
选择有利观测时间
4.3 光电测距
概述 脉冲式光电测距仪 相位式测距仪
4.3.1光电测距简介
光电测距仪(EDM)分类
载波 微波
光电 激光 红外
脉冲 相位
测
程 长中 短
载波数
单双三
发射目标 漫反射 合作目标 有源反射器
精度指标 Ⅰ级 Ⅱ级
4.3.2光电测距的基本原理
ct
电磁波测距基本原理
发射波
测距仪
接收波
反射器
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测定电磁波在被测距离上 往返传播的时间,同时求定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 的速度,即可按 D 12v求t得2D 距离。
脉冲法测距
D 1 ct 2
2) 相位式光电测距仪
一、相位式测距仪原理:
通过测定调制光在测线两端点间往返传 播所产生的相位移,测定调制波长的相 对值来求出距离
4.1.4.精密方法
解释: 名义长度、实际长度
尺长方程式
l t = l l+ tΔ=l +l0α+×Δ( lt -+t0α)(t-t0)l0
式中:lt—钢尺在温度t时的实际长度; l—钢尺上所刻的长度,即名义长度; Δl—尺长改正数,即钢尺在温度t0时的改正数; α—钢尺的膨胀系数,值约为11.6×10-6~12.5×10-6 t0—钢尺检定时的温度。 t—钢尺使用时的温度。
1)视线水平时的视距测量公式
2) 视线倾斜时视距测量公式
l ′ = l cos α
D = D′ cosα h+v=h’+ i h’=D.TANα ① 平距公式 D=k l cos2α ② 高差公式 h=1/2 kl sin(2α)+i-v
第四章 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

倾斜 改正
例题:用尺长方程计算
测 量 学
钢尺实测A—B尺段(如图),测得长度l=29.896m,A、
B两点间高差h=0.272m,测量时的温度t=25.8°C,试求 A—B尺段的水平距离d。膨胀系数1.2510-5℃-1,全长 改正Δl=0.0025m,名义全长l0=30m
lt 30m 0.0025 m 1.25105 C 1 (t 200C) 30m
t
2 f
n 2 2 (n n)
1 1 D ct c 2 2 2f
1 D (n n) 2
n: 整周期数;
n :
不足一个周期的小数
光电测距的注意事项
(1) 防止日晒雨淋,在仪器使用和运输中应注意防震。 (2) 严防阳光及强光直射物镜,以免损坏光电器件。 (3) 仪器长期不用时,应将电池取出。 (4) 测线应离开地面障碍物一定高度,避免通过发热体 和较宽水面上空,避开强电磁场干扰的地方。 (5) 镜站的后面不应有反光镜和强光源等背景干扰。 (6) 应在大气条件比较稳定和通视良好的条件下观测。
难点
尺长方程 视距测量公式的推导
§4-1 钢尺量距
测 量 学
一、量距工具 钢尺是钢尺量距的主要工具, 尺的宽度约10—15mm,厚度 约 0.4mm 。长度有 20m 、 30m 、 50m等多种,常使用的有30m 尺和 50m 尺等。平时卷在盒 内或带手柄的金属尺架上, 故又称钢卷尺。分划以mm为 最小单位。
2)水平距离
D Kl cos 100 0.316 cos 32700m 31.490m
2 2
3)高差
h D tan i v 31.490m tan 327 1.400m 1.400m 1.900m
工程测量第四章--__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4.1 直线定向
§4.2 钢尺量距
§4.3 视距测量
§4.4 光电测距仪
§4.5 全站仪简介
§4-1直线定向
一、直线定向的概念: 测定直线与标准方向间的水平角度的工作称为。 二、标准方向的种类
2
标准方向有三种 真子午线方向(真北 ) 磁子午线方向(磁北 ) 坐标纵轴方向(坐标北)
4
247°20´
3
解:
1 = 46°+180°-125°10´ = 100°50´ = 100°50´+180°+136°30´
α23 =α12+180°-β2 α34 =α23+180°+β3
(417°20´-360°) = 417°20´ >360° = 57°20´ = 57°20´+180°-247°20´ α45=α34+180°-β4 = -10° <0° (- 10°+360°) = 350°
d f l p
f d l p
f D d f l f p
*
*
f D l f p f 令 K , c f 则有
p
D Kl c
式中 K——视距乘常数,通常K=100;
c ——视距加常数,常数c值接近零 。 故水平距离为
D Kl 100l
乙 甲
(2)经纬仪法定线 在A安臵经纬仪,对中、整平,十字丝竖丝瞄准另一 点B,固定照准部,然后望远镜往下打,指挥另一人在 视线上用测钎定点。 此法可用于一般量距和精密钢尺量距。
二、距离丈量 一般量距方法
一般量距方法 适用条件:当量距精度要求为1/2000~1/3000时采用。 定线方法:目测法或经纬仪法。 w当地面平坦时,可将钢尺拉平,直接量测水平距离; w对于倾斜地面,一般采用 “平量法” ; w当地面两点之间坡度均匀时也可采用“斜量法”. 1、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 丈量:在地面平坦量距,可将钢尺拉平、拉直、用力 均匀,并整尺段地丈量,要进行往返丈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 学习目标:学习光电测距、尺子量距和光学测距三种距离测量原理与方法,在掌握现代光电测距技术原理与方法基础上,掌握钢尺量距、光学视距基本方法。
第一节 光学测距原理与方法• 一、概述• 1.基本原理: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应用三角定理进行测距的技术。
• 余切定理可知A 、B 二点的距离D 为• 2.光学测距方式:光学测距的方式依角度和尺长的测量方法不同而异。
• 二、视距法测量距离• 视距法测距是利用测量仪器望远镜十字丝的上、下丝获得尺子刻划读数M 、N ,从而实现距离测量技术。
3.平视距测量方法:• 1)经纬仪望远镜视准轴处于水平状态瞄准直立的尺子(如木制标尺); • 2)利用望远镜读取上、下丝所截的尺面上刻划值M 、N(l 上、l 下); • 3)按计算距离D 。
• l=N-M= l 下-l 上 • D=100⨯l22γctg l D =4.斜视距测量平距计算公式•A点安置经纬仪,B立尺;•测竖直角为 ,•读数为M、N(l上、l下),•计算:•D AB=100(l上-l下)×cos2α第二节距离丈量•一、概述•传统上所谓的尺子量距方法。
•钢尺量距基本工作:定线、丈量、计算。
•钢尺量距方法:•一般量距方法、精密量距方法。
二、钢尺一般丈量法• 1.准备工作:•1)主要工具:钢尺、垂球、测钎、标杆等。
钢尺完好,刻划清楚。
•2)工作人员组成:主要工作人员是拉尺、读数、记录共2--3人。
•3)场地:比较平坦,已定线,并插有测钎。
• 2.丈量工作:•1)往测:从A丈量至B,逐段丈量整尺段n,尺段长为l o;最后丈量零尺段长q。
长度为D往;•2)返测:从B丈量至A,返测全长长度为D返。
• 3.计算与检核:•1)计算 D往=n l o往+q往• D返=n l o返+q返• 2)检核 ΔD=D 往-D 返 • 三、精密量距方法 • 1.准备工作:• 1)工具:钢尺、弹簧秤、温度计等。
检验钢尺,且有尺长方程式。
• l=l o +Δl o +α(t-t o )l o • 2)人员:主要5人。
• 3)场地:(1)经整理便于丈量;(2)定线后的分段点设有精确的标志2.精密量距。
一尺段丈量方法:• 1)拉尺。
拉尺员拉挂有弹簧秤的钢尺,拉力指示为100N (30米) ,钢尺面刻划与分段点标志对齐。
• 2)读数。
二位读数员依次读取分段点标志横线所对的钢尺刻划值。
前端读数员读至cm ,后端读数员读至0.5mm ,如前端读数l 前=29.9800m ,后端读数l 后=75.5mm 。
• 3)记录。
记录l 前、 l 后,计算尺段丈量值 l’= l 前- l 后。
• 4)重复丈量。
按步骤1)、2)、3)重复丈量和记录,计算获得l”、l”’。
• 5)检核。
Δl 容=±2~3mm 。
• 6)记录温度t ,抄录尺段高差h 。
3.计算:• 1)二项改化计算:• (1)各尺段尺长改正数Δl i 计算: • (2)各尺段温度改正数计算: • 二项改正后的尺段长为 • 2)平距化算: • 2)计算与检核:第三节 红外测距• 光电测距,即是以光和电子技术测量距离。
或者说,以光和电子测量距离的技术。
• 光束速度c 经过了二倍的距离,即2D ;同时,测距仪测出光束从发射到接收期间的时间t 2D 。
根据速度乘以时间得路程的原理,便可知,2D=c ×t 2D ,• 实现式(3-1)的基本条件:t 2D 的测定,相位法、脉冲法Dct D 221=二、相位法测距原理• 实质:利用测定光波的相位移代替测定t 2D 实现距离的测量。
• 1.光的调制:• 使发射的光束成为一种光强度有规律明暗变化的调制光波。
A-B-A • 2.距离D 与相位移的关系:3.测尺和尺段:• ϕ=2π(N+ΔN) • D=u ×(N+ΔN)• u 称为测尺,N 称为整尺段,ΔN 称为尾尺段。
• 4.组合测距过程:D=u ×ΔN•1)设测尺。
相位法按上式采用多测尺组合测距过程。
如采用u 1、u 2,• 一般地设f 1≈15MHZ ,精测尺u 1=10m ,• f 2≈150kHZ ,粗测尺u 2=1000m 。
2 )组合测距过程• D=u ×ΔN• (1)以u 1测量距离得ΔN 1。
例如ΔN 1=0.8654,把ΔN 1及u 1代入式(3-9)得D 1=8.654m 。
• (2)以u 2测量距离得ΔN 2。
例如ΔN 2=0.9875,把ΔN 2及u 2代入式(3-9)得D 2=987.5m 。
• (3)组合完整的距离值。
将u 1、u 2测量距离值组合为完整的距离值,如图,其中的7.5不显示,则组合的距离值是988.654m 。
ft Dπϕ22=fc D πϕ221⨯⨯=112f c u =222f c u =三、相位法测距仪的基本结构• 1.调制信号发生器:发出调制信号对光源进行调制;同时发出参考信号e r给测相装置。
• 2.光源:一般采用砷化镓发光二极管(GaAs,红外光) ,直接受调制信号控制发射调制光波(频率为f) 。
• 3.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测距仪的调制光波,把接收的光转换为电信号e m,该信号提供给测相装置。
• 4.测相装置:在测相装置通过对电信号e m、参考信号e r进行相位比较测定 N和ΔN,在处理方法上利用自动数字测相电子电路技术把相位移 转换成距离D直接显示出来。
• 5.反射器:精密测距的合作目标。
• 6.电源红外测距仪及其使用•一、红外测距仪的类型•红外测距仪,是以发射红外光的光源装备的光电测距仪。
• 1.类型:按测程:短程测距仪,中程测距仪,远程测距仪,超远程测距仪。
按基本功能的类型有:•1)专用型:只用于测量距离。
•2)半站型:测距仪与光学经纬仪组合在一起,称为半站型仪器。
•3)全站型:测距仪与光电经纬仪组合的仪器,或者测距仪与光电经纬仪结合为一体化仪器,称为全站型仪器,简称全站器。
二、红外测距仪的技术指标• 1.测距精度: m=±(a+bD) m=±(5mm+5ppm.Dkm )• 2.测程:在满足测距精度的条件下测距仪可能测得的最大距离。
• 1.2km~3.2km。
与大气状况及反射器棱镜数有关。
•三、红外测距仪主要设备• 1.测距仪主机:外貌:前面板,操作面板。
2.反射器•单棱镜、三棱镜反射器直角棱镜反射器有三个特点:•1)反射器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方向相反,且线径互相平行。
•利于瞄准目标•2)可以根据测程的长短增减棱镜的个数。
•3)反射器有本身的规格参数。
反射器与测距仪配合使用,不要随意更换。
•测程短 1km 测程长3km3.蓄电池、充电器• 4.气象仪器四、红外测距仪的一般使用• 1.基本操作(半站型)•1)经纬仪和反射器的安置。
•2)测距仪的安置。
•(1)安装电池。
(2)把测距仪装载在经纬仪的支柱上。
•3)瞄准反射器。
•(1)经纬仪瞄准反射器。
觇牌中心。
•(2)测距仪瞄准反射器。
•4)开机检查。
•5)测距。
正常测距、跟踪测距、连续测距、平均测距。
•6)测量气象元素。
•7)关机收测。
• 2.红外测距仪使用中的注意问题:•测线环境要求:大气透明度比较好,测线没有障碍物;测线上只架设一个反射器,不得存在多个反射器;测线上没有强烈光源,太阳光不得对射测距仪。
光电测距成果处理•一、仪器改正。
主要内容:加常数改正。
•测距仪在一条已知边的测距结果总与已知边相差的一个固定值,就是测距仪的加常数,用k 表示。
k值可通过检定测距仪(包括反射器)得到。
•二、气象改正。
• 1.气象改正原理公式• 2.气象改正实用公式:测距仪光源不同,参考气象元素不同,按原理公式推证的实用公式也不同。
•1)红外测距仪的气象改正的实用公式•气压单位kpa,温度单位摄氏℃,ΔD tp单位毫米,D okm以单位公里。
第四节直线定向•一、方位角及其类型• 1.方位角的概念:指的是两个地面点构成的直线段与指北方向线之间的夹角。
方位角是以指北方向线为基准方向线,并按顺时针旋转方向转至直线段所得的水平角。
• 2.方位角的类型:•1)真方位角:以真北方向线为基准方向线的方位角,用A表示。
•2)磁方位角:以磁北方向线为基准方向线的方位角,用M表示。
•3)坐标方位角:以轴北方向线为基准方向线的方位角,用α表示。
二、坐标方位角的确定• 1.已知点之间的坐标方位角的计算:•1)计算公式:•Δx=x2-x1,Δy=y2-y1•2)注意事项:•①当Δy<0时•②坐标方位角与的关系2.利用已知方位角和水平角计算观测边的坐标方位角:• 1)实例:地面点有A、B、1、2、3,已知坐标方位角αAB,水平角β1、β2、β3,应计算D1、D2、D3各边相应的坐标方位角是αB1、α12、α23。
•αB1=αBA +β1=αAB +180°+β1•α12 =α1B-β2=αB1+180°-β2=αAB +2×180°+β1-β2•α23 =αAB +3×180°+β1-β2+ β3⎪⎭⎫⎝⎛∆=-sxAB1cosα22yxs∆+∆=()245cos3601-⎪⎭⎫⎝⎛∆-︒=-sxABα2)注意: ①每条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依次进行,其结果应是少于360°的正数;②计算中应顾及正反方位角的关系。
• 3.坐标方位角是计算点位坐标的重要参数:•x1=x B+∆x B1=x B+D1cosαB1•y1=y B+∆y B1=y B+D1sinαB1坐标方位角是计算点位坐标的重要参数三、罗盘仪测定磁方位角•基本组成部分:罗盘盒,望远镜,基座。
•罗盘盒:装有度盘、磁针。
•望远镜视准轴与度盘0°至180°的连线平行,连线跟随望远镜转动。
•测定磁方位角的方法:•1)安置罗盘仪和目标。
罗盘仪在一地面点A对中整平。
•2)瞄准目标。
利用罗盘盒下方的制动微动机构,转罗盘仪的望远镜瞄准目标。
•3)读数。
磁针自由摆动正常,磁针静止所指的度数为磁方位角M AB。
•4)返测磁方位角。
数的凑整规则•“四舍”•56.15346,保留二位小数,取56.15。
•“五入”•π=3.141592653,保留四位小数取3.1416。
•“奇进偶不进”。
•56.765,保留二位小数,凑整为56.76;如数56.735,保留二位小数,凑整为56.74。
•测量数字结果的取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