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组合阅读(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含答案)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1.阅读下列语段,给加点的字注音。

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diào),东南阳坡才好看。

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luǒ)露出大山黧.(lí)黑的骨骼,有如刀削.(xiāo)一般,棱.(lénɡ)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D )A.聚然敦实穿流不息虔诚B.衰竭凄凉风云变换骨骼C.演译懈怠漫不经心砾石D.裸露蠕动接踵而至帐篷3.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A.沧海桑田....、湖草蓝天,万物各得其所,绘就天地大美的生态画卷。

B.每逢佳节,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是坚守岗位的人们的一种奢望。

C.她随着人流漫不经心....地走着,目光涣散。

D.一切时光倒转,往事历历在目....,那一瞬间闪过了无数画面。

4.在下面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水库,惊异于她①;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②;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③。

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立刻便如痴如狂,为之震撼。

在这里,黄河先因山逼而势急,后依滩泻而狂放,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喧声盈天。

正当得意扬扬之时,她突以数里之阔跌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

于是飞沫起虹,溅珠落盘,成瀑成湫,巍巍地颤。

放眼两岸,真是鬼斧神工,脚下磐石,经黄河涛头这么轻轻一钻一旋,就路从地下出,水从天上来。

A.①如虹如带的飘逸②如狮如虎的豪壮③如泊如镜的沉静B.①如泊如镜的沉静②如虹如带的飘逸③如狮如虎的豪壮C.①如狮如虎的豪壮②如泊如镜的沉静③如虹如带的飘逸D.①如泊如镜的沉静②如狮如虎的豪壮③如虹如带的飘逸阅读选文,完成5~8题。

①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阅读专项训练《周周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阅读专项训练《周周练》(含答案)

第六周阅读训练月日用时:得分:卷面书写:【诗歌鉴赏】(6分)得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便不同1. 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3分)2. 诗中□□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3分)A.雪花B.梅花C.菊花【文言文阅读】(13分)得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陶侃少孤贫。

建兴三年,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①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太宁三年,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②荆、湘、雍、果四州请军事。

判州刺史、荆州士女③相庆。

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遺,未尝少闲。

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④也!”侃在军四十一年,明毅善断,识察纤密,人不能欺;自南陵迄⑤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注】①甓(pì):砖。

②都督:统领。

③士女:泛指百姓。

④弃:放弃。

⑤迄:到,至。

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故自劳.耳(使…劳累)B. 常语.人日(告诉)C. 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放弃,含弃)D. 明毅善.断(善于)4. 下列选项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朝运百甓于.斋外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 告之于.帝5. 下列対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陶侃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贪图安逸清闲,常常早上把砖从书房运出去,晚上又运回来B. 从“荆州刺史、荆州士女相庆”,可以看出陶侃为官深得人心。

C. 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但他治军严谨,反对不正之风。

D. 陶侃办事严肃认真,为人精明果敢,观察事物细致周密,别人欺骗不了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组合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组合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初二语文组合阅读【诗词鉴赏】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释】⑴星河:银河。

⑵谩有,空有。

⑶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文言文阅读】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文,完成3-7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 下而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 不敢稍.逾约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黔之驴》)C. 或.遇其叱咄D. 不敢出一言以复.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普明日复.奏其人(《赵普》)4. 甲文中作者宋濂向马生介绍了自己哪些方面艰苦求学的经历? 他为什么要向马生介绍自己求学的情况?【乙】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

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5.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翕然师.之(2)吾道南.矣(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4)颐既.觉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题(逐题解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题(逐题解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题(逐题解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题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鸟tún(______)目(2)chánchú(______)(______)(3)xié(______)带(4)潮xī(______)(5)领yù(______)(6)yǎn(______)射(7)二氧化guī(______)(8)排chì(______)【答案】(1).(1)臀(2).(2)蟾(3).蜍(4).(3)携(5).(4)汐(6).(5)域(7).(6)衍(8).(7)硅(9).(8)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臀,蟾。

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1)(______)A.尘埃B.至密C.繁盛D.熔化(2)(______)A.膨胀B.陨石C.流逝D.砥达【答案】(1).(1)B(2).(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词语意思选择正确字形,正确书写汉字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致密:形容某一事或物精致紧密。

3.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1)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1)褶皱____________________(3)追溯____________________(4)劫难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fèng;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

(2).(2)zhězhòu;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2023-2024学年初中人教部编版8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第3课 安塞腰鼓》(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初中人教部编版8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第3课 安塞腰鼓》(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3.安塞腰鼓》课时练一、积累运用(24分)1.阅读选段,完成(1)~(2)题。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 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jiàn 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换。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亢.( )奋 战栗.( ) zào ( )热 飞jiàn ( )(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2分)2.下列句中横线上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3分) (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 了、 了、 了的那么一股劲!A .撞开 冲破 挣脱B .冲破 挣脱 撞开C .挣脱 冲破 撞开D .冲破 撞开 挣脱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B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老师说:“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C .“安塞腰鼓豪放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老师充满激情地总结。

D .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

”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 .只有大彻大悟....,具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当得起这个称号。

B .警方逮捕要犯的整个过程,真可谓惊心动魄....,紧张万分。

C .垃圾的恶臭不时飘进房里,这里脏乱的环境令人叹为观止....!D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阅读专项训练《周周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阅读专项训练《周周练》(含答案)

第十一周阅读训练月日用时:得分:卷面书写:【诗歌鉴赏】(6分)得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唐)刘长卿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上人即高僧;棹为划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为五岳之一。

B. 首联写道标上人飘然远游之中怀想林中高卧。

暗示他即将归去。

C. 颔联点出道标上人归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离愁伴他远行。

D. 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四句感时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2.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3分)【文言文阅读】(12分)得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①,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②,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③。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④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⑤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⑥官为长,不与吏让位⑦;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⑧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⑨,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注解】①行县:出行属县。

②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

③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④惠:恩惠.⑤听:偏听,偏信。

⑤居官:担当的官职。

⑦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

⑧傅:推诿。

④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纵:越过)B. 不私.其父,非孝子也(私:偏袒)C. 过.听杀人,自拘当死(过:经过)D. 辞.不受令(辞:言辞)4.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纵其父而.还自系焉A. 相委而.去B. 人不知而.不愠C. 面山而.居D.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著阅读专项练习试卷(含答案)2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著阅读专项练习试卷(含答案)2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著阅读专项练习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名著阅读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________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共经历了_________次死里逃生。

2.(题文)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______,在铁路工厂任团委书记时认识的_________,以及他的妻子达雅。

3.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

他把枪放在膝盖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

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懦弱最容易的一种办法。

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

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

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意义而充实。

”选段中的“他”是指_____,他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艰难处境下,内心经历了严峻的考验。

选段中表现了他由绝望、动摇到________的心理历程。

4.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题目的含义吗?5.(题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名著《__________》对保尔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保尔十分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保尔自己最后的著作是《______________》。

6.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选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A.《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真诚善良B.《五猖会》——父亲——封建家长C.《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忱D.《琐记》——衍太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2)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傅雷先生就在《傅雷家书》中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壶口瀑布》——赏析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壶口瀑布》——赏析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解析版)

17、壶口瀑布——群文阅读怎样赏析句子?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本文在描绘景物时,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如“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黄河水的声音之美,水的颜色、态势之美,表达出作者的喜悦、赞美之情。

【考点解读】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是阅读写景散文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如下: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技法点拨】解答此类问题,采取以下步骤可保证万无一失。

1、判断修辞手法。

结合上表中的判断依据加以判断。

另外,要注意概括全面。

如“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 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一句,除了运用排比,还有拟人。

2、分析描写对象。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描写对象的特征。

如“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洪流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的画面。

3、体会人物情感。

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如“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的声音之美,以及颜色、态势之美,表达了作者的喜悦、赞美之情。

另外,如果是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还要注意句式表达上的特点。

答题模式:本句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XX (生动形象等) 地写出了XX(描写对象)XX的特点,表达了XX的思想感情。

【真题演练】(一)片片蝶衣生镯耳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

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

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

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

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组合阅读【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加点字的妙处。

2.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颈联和尾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情。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4~7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左右有窗共八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舟长曾不盈寸,人、窗、炉、文,钩画了了,众妙皆备。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学洢《核舟记》)[乙]恽寿平,号南田,明末常州武进人。

少敏慧,八岁咏莲,惊其师长。

随叔父恽向攻诗画,艺日进。

其父恽日初为国子监生,曾上《守御十策》以谋救国。

明末丧乱,十余岁而随父兄抗清。

多与奇人侠士游,常奔走千里,恍惚①死生,他人色沮神丧,而南田意气如常。

二兄继死,明亡,与父归故里。

天下渐定,誓不应科举,卖画以赡父。

其山水深得冷淡幽隽②之致,松柳夹岸,游鱼喋③水,风烟俱净,寄情悠远。

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天机④物趣,毕集毫端。

其“没骨法”花卉,空灵妍妙⑤,着纸欲飞,笔简意丰,获誉“神品”。

名动天下,创“常州画派”。

崇尚气节,临富贵而不失其本心,叶售画度日,然非其人不与也。

遇知己,累日点染⑥;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

康煕时,尚思复明,与复社遗士唱和,有《瓯香馆集》传世。

(选自《瓯香馆集·序言》,有删改)[注]①恍惚:捉摸不定。

②幽隽:幽静美丽。

③喋:吸。

④天机:自然界的秘密。

⑤妍妙:精妙。

⑥点染:点缀景物和着色。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清风徐.来⑵舟长曾不盈寸....⑶卖画以赡父....⑷毕集毫端⑸临富贵而失其本心....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⑵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

译文:6.同为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和王叔远相比,恽寿平有哪些独特的地方?(依据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答: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简桃核修狭者”“笔简意丰”的“简”意思不相同,“众妙毕备”的“毕”和“风烟俱净”的“俱”意思相同。

B.咏莲、学艺、与侠士游的叙述,为下文彰显主人公的崇高气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C.“冷淡幽隽”的绘画风格是由画家的个性和家学渊源决定的,寄托了恽寿平对悠远深厚的中华绘画文化的深刻理解。

D.“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是恽寿平取得艺术成功的重要原因。

【现代文阅读】荷叶的自洁效应①你凝望过雨中的荷叶吗?无论多么猛烈的暴雨,打落在荷叶身上,只会“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旦“玉盘”稍稍倾斜,便不见了雨水的影子。

用手摸一下荷叶,除低凹的中心,叶子竟然是干燥的,仿佛倾盆大雨根本就没有降落在它的身上。

即使没有下雨,荷叶表面也永远纤尘不染。

有人做过实验:在荷叶上滴几滴黏度很强的胶水,胶水也不能粘在叶面上,而是滚落下去且不留痕迹。

能够拥有如此“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只因为荷叶能够“自洁”!②按说,荷叶是很容易吸附水分或沾染上污渍的,为什么荷叶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叶表面太光滑了,光滑得让灰尘“站不住脚跟吗”?恰恰相反,荷叶能够自洁,是因为它的表面是粗糙的。

这可能会颠覆我们对于洁净的日常认识。

③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荷叶的表面上布满了许多微小的蜡质“乳突”,每个乳突的直径是8-10微米,高低略有不同,乳突间距约10-12微米。

而每个乳突是由许许多多直径约为200纳米的细小突起组成的。

④前面对于蜡质乳突的说法似乎有点枯燥,换个形象的说法就是:荷叶的表面上犹如一个挨一个隆起的“小山包”,在每个“小山包”上,又布满了绒毛状的小小“碉堡”。

虽说是“山包”和“碉堡”,但这种结构,我们用肉眼甚至借助普通显微镜,是根本看不到的。

⑤由于“小山包”之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空气,这样就在紧贴叶面的地方形成一层极薄的、只有纳米级厚的空气层。

当外形尺寸相对较大的雨滴(直径通常为几毫米,1毫米=1000微米)降落在叶面上后,不仅与叶面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而且只能同叶面上“碉堡”处的凸顶形成点接触,——此情此景,是不是有点儿类似于水珠站在了密密麻麻的针尖上?⑥空气和为数众多的“碉堡”共同组建了茶叶表面的疏水层。

在“碉堡”顶上“悬空而立”的雨点,由于自身表面的张力作用,形成了球状水珠,水球在滚动的过程中顺道儿吸附灰尘。

因此,只要稍稍倾斜,水珠就会附带尘埃滚落。

这,就是著名的“荷叶效应”——因为粗糙,所以干净——是不是颇具颠覆性?⑦自洁,不仅令荷叶美观,而且有利于防止大气中的有害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侵害。

对荷花而言,这种结构还提高了叶面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

⑧荷叶的自洁效应,给了人类无限的启发。

基于此,科学家把透明、疏油、疏水的纳米材料运用到汽车烤漆、建筑物外墙或玻璃上,不断随时可以保持物体表面的清洁,也减少了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安全又省力;把这种材料运用于织物,能让织物不沾液体(包括水、油、菜汁、果汁、墨水、酱油等),从而减轻洗衣负担,而且不会改变织物的纤维强度、透气性、皮肤亲和性等原有性能。

8.第①段写雨打荷叶只会“大珠小珠落玉盘”、荷叶“出淤泥而不染”有什么作用?9.第③④两段均在说明“蜡质乳突”,但用了不同的说明方法,请任选一段加以分析。

10.为了说明“荷叶的自洁效应”,作者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迎着风,一顶草帽①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父亲刚从集市上买来的,还带着干燥的草香。

②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尤其是在夜晚露天的打麦场上,我们一家人吃过了饭,聚集到这里,一边看守麦子,一边聊天,望着满天眨眼的星光,一盏茶工夫,我就进入了梦乡。

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口光溢湿了父亲的草帽,抖一抖,像荷叶上的水珠。

③白天的草帽多半属于父亲,父亲要么用它来遮挡毒辣的阳光,要么用它来遮挡被风吹散的麦糠。

所以,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草帽里总有淡淡的麦香,那是收获的气息。

④一场活忙下来,那草帽,就属于我了,我把它连同叔叔的那一顶扣在一起,“砰——哐哐,砰——哐哐……”两顶草帽,像乐器中的铙儿一样碰在一起,草帽相撞哪里会有声音?那声音,是农场上闲下来的父亲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师。

⑤清楚地记得,父亲帮我“配乐”时,还会禁不住手舞足蹈,那舞蹈,像极了蒙古的摔跤。

当然了,蒙古摔跤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那是在电视上,早已忘记了那是一档什么综艺节目,只记得我拉着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妈妈快看,那两个人在学爸爸……”妈妈扑哧一声笑了,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那是‘蒙古摔跤’!我哪里信妈妈的话,因为,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只有爸爸才会把舞蹈跳成那样夸张。

⑥“砰——哐哐”,爸爸黝黑的脸膛上盛放着璀璨的笑容,那笑起来的皱纹,分明就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伴随着两顶碰在一起的草帽,爸爸的脸上浪花浮动。

爸爸一跳起这种舞蹈,仿佛从来就没有疲惫过,直到我拿草帽的手累酸了,爸爸才停下来擦汗。

⑦记得有一两次,我也抢过毛巾给爸爸擦过汗,当时的爸爸突然变得好安静,高兴地让我擦,不知为什么,每次还都闭上眼睛,可能是也想起了他的童年吧,要不然,为什么每当爸爸睁开眼睛,总会眼眶湿润呢?⑧爸爸的草帽,不止能在夏天发挥作用。

到了来年春天也一样。

到了春天,爸爸用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让草帽飞上天。

他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上系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上一条长线,一顶草帽做成的风筝就这样飞上天了!⑨巴在依稀记得,那系在帽檐上的布条总是红色的,像一面细长的旗帜在空中飘扬,又多像一只金黄色的鸟,摆动着火红的尾天空遨游。

春天的旷野里,我和父亲奔跑着,翻越一个又一个田垄,直跑到村口的妈妈唤起我的名字,那是要吃饭了。

⑩那时候,我总会边吃边说,说爸爸是个发明家。

每当我这样夸奖爸爸,一旁的妈妈总会撅起嘴唇。

我一看妈妈吃醋了,忙用爸爸交给我的“招数”————妈妈,你是个美食家啊!接着,我们一家人都哄堂大笑。

⑪光阴荏苒,记不得这样的场景过了多少个年头。

现在,我定居城市,父母依然留在乡下。

前几天,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结束时,母亲突然说:“你们要个孩子吧,你爸爸整天念叨着重操旧业呢!”⑫我明白爸爸“重操旧业”的意思,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脑海里重现多年前的场景:一样热闹的打麦场,一样的旷野,一顶草帽,迎着风!1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我”的印象里,爸爸练习蒙古摔跤,为“我”嬉戏,伴“我”童年。

B.文中第②段,“我”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的叙述,为下文情节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C.文中第③段,爸爸笑起来的皱纹分明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在脸上浮动,说明爸爸为“我”跳起舞来,仿佛从来没有疲惫过。

D.文章善于捕捉细节,语言清新隽永,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13.草帽相撞怎会发出“哐哐”的声音?请结合第④段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诗词鉴赏】1.“蒸”是“蒸腾”的意思,“撼”是“撼动”的意思,从视觉、听觉上写出了蒸腾的雾气笼罩着整个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的博大气势,雄浑壮阔,极富感染力。

2.设喻、用典。

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求仕,希望张九龄能引荐自己的愿望。

3.C【文言文阅读】4.⑴缓缓地⑵竟然不满一寸⑶赡养父亲⑷笔下,笔底,笔端⑸丢失他的天性5.⑴曾经赠送我一个核舟,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⑵不是他看得起的人,把太多钱财当作草芥一类没有价值的来看,不会买一朵花一片叶。

6.坦然面对生死,崇尚气节,不重钱财,具有开创性。

7.C【译文】恽寿平,别号南田,是明朝末年常州武进人。

他年少的时候就很机敏聪慧,八岁时候写了一首吟咏莲的诗,惊动了他的老师和长辈们。

(他)跟随他的叔父恽向学习诗文和绘画,技艺一天天长进。

他的父亲恽日初是国子监的监生,曾经向皇帝上书《守御十策》,来谋求救国的道路。

明朝末年,国家丧乱,十岁多的他跟随着父亲和兄长参加了抗清的活动。

他经常结交当世奇人侠士,经常奔走到很远的地方,出生入死,行踪捉摸不定,其他的人大都神情沮丧,可是南田的神态气质却和平常一样。

他的两个哥哥相继死去,明朝灭亡后,他和父亲一起回到了故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