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巴布剂透皮含量测定
近年国内巴布剂体外透皮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

近年国内巴布剂体外透皮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
刘明海
【期刊名称】《中成药》
【年(卷),期】2011(033)006
【摘要】巴布剂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药物剂型.但由于其制剂工艺等方面尚有不足,制约了其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其中巴布剂的透皮性能是制约其疗效的瓶颈.本文查阅了近三年来国内在巴布剂体外透皮性能方面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巴布剂的主要成分,基质配比,透皮吸收促进剂及物理方法促透技术等方面对目前国内在巴布剂体外透皮性能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做一总结归纳,以期对巴布剂体外透皮性能研究工作者有所裨益.
【总页数】4页(P1033-1036)
【作者】刘明海
【作者单位】浙江省舟山市普陀人民医院中医院药剂科浙江舟山31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4
【相关文献】
1.社会公正研究的现状及趋向——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社会公正研究述评 [J], 吴忠民
2.HPLC法测定联苯乙酸巴布剂中药物含量及其体外透皮性能的研究 [J], 亚历山大;杜洪光;孙莺;谢昀;王丽;王树明
3.国内巴布剂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J], 崔秀华;崔淑芹;张艳;崔元勇;张翠芳
4.国内巴布剂研究进展 [J], 李刚;于永洲
5.近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临床及机理研究进展——针灸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J], 金宏柱;李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氟比洛芬空白巴布剂总结

氟比洛芬巴布剂空白处方的试制1.空白处方的筛选各处方中各成分的加入量见下表:处方:NP-700 CMC-Na TiO2滑石粉甘油酒石酸Al(OH)3吐温-80 薄荷油水1 0.05 0.4 1 1 5 0.1 0.05 0.08 0.1 302 0.1 0.4 1 1 5 0.025 0.05 0.08 0.1 303 0.1 0.4 1 1 8.6 0.025 0.05 0.08 0.1 204 0.1 0.4 1 1 8.6 0.02 0.05 0.08 0.1 205 0.2 0.4 1 1 8.6 0 0.05 0.08 0.1 206 0.15 0.6 1 1 8.6 0.03 0.075 0.08 0.1 207 0.3 0.6 1 1 8.6 0.03 0.075 0.08 0.1 208 0.1 0.4 1 1 8.6 0.01 0.05 0.08 0.1 209 0.15 0.6 1 1 8.6 0.015 0.05 0.08 0.1 2010 0.2 0.4 1 1 8.6 0.01 0.05 0.08 0.1 2011 0.3 0.6 1 1 8.6 0.015 0.05 0.08 0.1 20单位:g2.制备方法:将CMC-Na分散于处方量的水中,40℃充分溶胀,溶胀完全后加入NP-700,40℃继续溶胀至完全。
甘油加入研钵后,依次将TiO2、滑石粉、Al(OH)3加入,研匀后将溶胀完全的CMC-Na 和NP-700混合物加入,继续研磨至均匀,再加入酒石酸、吐温-80、薄荷油,研匀即得白色膏状物。
将白色膏状物涂抹于无纺布上,40℃烘干。
3.评价方法初粘力的评价:按《中国药典》一部附录XII E的方法进行钢球测试,记录球号。
同时,将制备的空白巴布剂敷贴于手背,轻轻拍打后,剥离,考察其与皮肤的粘附是否舒适,剥离后是否有残留。
3.小结经处方的初步筛选发现,处方4、6、7制得的空白巴布剂较好,钢球试验能够粘附5、6、7号钢球,敷贴于皮肤舒适,且剥离后无残留。
氟比洛芬干混悬剂中氟比洛芬的含量测定

摘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 色谱 ( P c 法测定氟比洛芬干混悬剂 中氟比洛芬的含量。 HL ) 方法 色谱枉 为 H pr l .枉(5 mx . m, yes C i 2 0m 4 6m 5 m) , 流动相为 乙腈 一00 o/ . 2m l 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4:6 三 乙胺调 p 5 4, H值至 60 , . )检测 波长为 2 4n 结果 氟比洛芬质 量浓度 线性 范围是 5 m。
2 0—6 . g m ( = . 9 ) T e pe i o f i r d y a d it —dy S a ≤0 7 % a d ≤ 1 0 % ,ep ci l T e aea e . 4 0 ̄ / L r 0 9 99 . h rc i o n a— a n ne sn t r a R D w s .9 n . 4 rse t e . h vrg vy
维普资讯
20 年第 l 08 7卷第 7期
氟比洛芬干混悬剂 中氟比洛芬的含量测定 药 鉴 物定
阳 明 , 黄建耿 雷小光 钟 小斌 , ,
( .广西壮 族 自治 区钦 州 市第 二人 民 医院 药剂科 , 1 广西 钦 州 5 5 0 ; 3 0 0 2 .华 中科技 大 学 同济 医学院 药学 院 , 北 武汉 4 0 3 ; 3 西 医科 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 西 南 宁 5 0 2 ) 湖 3 0 0 .广 广 3 0 7
氟比洛芬巴布剂的质量评价

・5 + &・
明巴布剂中 6 0 7的释放符合 ; A 7 9 > A方程。 .
(线性范围 ・ $ , + + + * $ , $ ! ( , "" / 0 . ) " , 样品的测定, 透皮结果见图 !!# " $ " "’( $ # , ( 线 性 范 围$ ・ )( " ( " " $ !$ " + + + # , -!$ $" . ) ( , 平均回收率+ 日内 2 日间 / 3 4, 5 ( 1。
图( 6 0 7体外释放色谱图
面向供给室。将巴布剂贴于皮肤上, 开启恒温 ( ) & # ? ( ) ( ( ・ ) , 在不同时间点 8水浴循环和磁力搅拌器 & $ $ B / A D 取样, 测定 6 结果见图% 。 0 7含量,
图- 6 0 7体外透皮色谱图
增粘剂加水溶 ! , ! 巴布剂的制备 分别将胶粘剂、 胀后, 混匀。填充剂过 号筛, 与保湿剂混合后, 加至 + 上述膏料中, 置5 搅拌均匀。加入含药 $ 8 水浴上, 乳液, 搅匀, 趁热涂于无纺布上, 室温过夜, 用防粘纸
量, 色谱条件如下: 色谱柱: M @ @ 0 8 1 4 @ ^IT * & , K % J柱,
^ % 流动相: 甲醇 ・ % "! A; G ‘ & * +A A 6 1 1 A A_ + ! "A A, ^ %; 磷酸液 ( , / ; 流速: ・ 检测波 J " a + " b b) % & "A 1 A 2 5
HPLC法测定联苯乙酸巴布剂中药物含量及其体外透皮性能的研究

HPLC法测定联苯乙酸巴布剂中药物含量及其体外透皮性能的研究亚历山大;杜洪光;孙莺;谢昀;王丽;王树明【摘要】目的:建立联苯乙酸巴布剂中联苯乙酸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研究联苯乙酸巴布剂(LDH-Cataplasm)的体外透皮释放性能,并与国外商品样品(J-Cataplasm)进行了比较.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Waters SunFire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乙酸铵水溶液(60:40)(乙酸调节pH-3.6);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10μL.用离体豚鼠皮肤作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测定联苯乙酸巴布剂的体外透皮性能.结果:在1.26~20.16μg/mL浓度范围内,联苯乙酸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定量限为0.05μg/mL;回收率为98.7%~100.0%.LDH-Cataplasm与J-Cataplasm的体外透皮方程均符合Higuchi方程(Q=kt1/2),且两者的体外透皮过程相似,各时间点的透皮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联苯乙酸巴布剂的含量测定及其体外透皮释放量的测定.【期刊名称】《分析仪器》【年(卷),期】2010(000)005【总页数】4页(P32-35)【关键词】HPLC法;联苯乙酸;巴布剂;体外透皮【作者】亚历山大;杜洪光;孙莺;谢昀;王丽;王树明【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北京,100029;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北京,100029;北京康倍得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89;北京康倍得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89;北京康倍得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89;北京康倍得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8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 引言联苯乙酸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物[1],可以缓解和消除疼痛、肿胀和炎症,尤其对前列腺素所引起的肩周炎、腱鞘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疼痛和其它外伤疼痛[2],具有良好的疗效。
消定膏巴布剂的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研究

生理盐水是为了提供与人体 内 相似的环境。
2 2 3 空 白基质 巴布剂 吸光度 的测 定 .. 用纸 吸干 鼠皮表 面水分, 角质层 向上夹于扩散池中 , 鼠皮 上贴敷不含药液 在 的空 白贴剂 , 接受室 加满生理盐水 , 夹层 以 3 ℃水浴保温 , 7
2 时 后 , 出 接 受 液 即 空 白液 , 4小 取 备用 。
5 5
由于 巴布剂 的作用机理是将储存在水溶性 高分子材料 的网状 骨架结构 中的药物 , 所 以对 巴布制剂进行体外透皮吸 收实验 是巴布 剂处方研究 的主要 问题之一 。 因此, 笔者 以离体 的大 鼠 鼠皮
2 2 4 消定膏 巴布 剂吸光度 的测定 ..
关键词 消定膏; 巴布剂 ; 透皮吸收 实验
中图分类号:255 R 8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4 6 5 (0 8 1 - 0 50 1 0 — 8 22 0) 0 0 5- 2
消定膏是我院的 自制制剂 , 主要用于 消肿止痛 , 临床疗 效确切 。 但作 为传统剂 型的软膏剂 , 存在着易污染衣物及贴 敷后不易清洗等缺点, 巴布剂具有给药剂量准确 、 而 吸收面 积固定、 无肝脏首过效应 、 生物利用度高及易粘贴且无致敏
用纸吸干 鼠皮表 面
水分 , 并贴敷 消定膏 巴布剂 ( m 3c 3c  ̄ m规格) 鼠皮角质 层 , 向上夹 于扩散 池中 , 接受 室加满 生理盐 水 , 夹层 以 3 ℃水 7 浴 保 温 , 别 于 2小 时 、 分 4小 时 、 6小 时、 8小 时 、0小 时 、 1 1 2小时 、4小 时, 出接受液 1 L 同时给接受 室补充等 2 取 0m , 量 的生理盐水 。取 出的接受液即样品液 , 备用 。
巴布剂调研报告

巴布剂调研报告目录一、优缺点 (2)二、与其他剂型比较 (2)三、制备工艺 (2)四、临床应用 (3)五、申报获批情况 (3)六、在骨骼与肌肉用药治疗类别中的市场情况 (5)七、存在的问题 (6)八、前景 (6)附件:申报情况 (6)巴布剂指中药提取物或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和适量比例的辅料混匀后涂于布上制成的外用制剂,是新型外用透皮贴剂,已在国外大量应用。
一、优缺点1、优点:(1)巴布基质与水溶性、脂溶性药物相容性好,基质载物量大,非常适合重要多组分,大剂量的用药特点。
(2)巴布剂通常含有超过50%的水分,易使皮肤角质层软化,有利于药物的经皮吸收。
(3)巴布剂透气性、对皮肤粘着性、保温性均优于传统贴膏剂,对皮肤刺激性小,因而具有使用舒适,可以反复揭扯和贴敷、不污染衣物、无残留、使用后揭扯无痛感等。
2、缺点:(1)巴布剂易脱水,失去黏性。
(2)巴布剂为水性基质,可能影响有效成分的释放,造成药物浓度梯度不足,影响药物的透皮速率。
二、与其他剂型比较巴布剂与口服剂型相比,无肝脏首过效应,不受胃肠道降解的影响,生物利用度高;与注射剂相比,使用方便无疼痛;与软膏剂相比,给药剂量准确,吸收面积固定,故血药浓度稳定;与橡胶膏剂相比,无松香等增粘剂可能引起的致敏作用,对皮肤刺激性小。
三、制备工艺在巴布膏剂工艺条件的研究中,主要分为基质成型工艺的研究、制剂成型工艺的研究、涂布工艺的选择和工艺流程的选择。
1、基质成型工艺的研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1)不同的基质原料;(2)不同的原料规格;(3)不同的基质配比以及调制顺序;(4)炼合温度的选择。
根据研究结果最终选择最佳的成型工艺。
2、涂布工艺的研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延压涂布;(2)热熔涂布;(3)溶液涂布法。
3、巴布剂一般制备工艺如下图:四、临床应用巴布剂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局部止痛、抗炎方面,其对软组织挫伤、跌打损伤、肌肉痛、变形性关节炎、肩周炎、腿鞘炎等外伤和骨疾病方面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也可应用巴布剂治疗内科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痛经、急性前列腺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
氟比洛芬巴布剂实验内容

1. 氟比洛芬巴布膏性状:白色片状,薄荷芳香,药膏均匀分布,背覆石膏衬垫。
规格:每帖含氟比洛芬40mg(面积13.6cm×10cm,含膏量12g)。
2.原料药化学名:(±)-2-(2-氟-4-联苯基)-丙酸CAS号:5104-49-4结构式:及其对映异构体分子式:C15H13FO2分子量:244.26性状:白色结晶粉末,微有刺激性气味,熔点114~117℃。
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氯仿,几乎不溶于水。
95%乙醇(1→50)旋光性消失。
3.原研处方辅料甘油(浓),滑石粉,部分中和的聚丙烯酸,pH调节剂,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L-薄荷醇,克罗米通,吐温80,二氧化钛,薄荷油,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氢氧化铝干凝胶,ノニル酸ワニリルアミド。
4.处方分析主药:氟比洛芬填充剂:滑石粉、二氧化钛亲水粘性基质:部分中和的聚丙烯酸(NP-700)[骨架]、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增粘]乳化剂:吐温80、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斯盘-83)交联剂:氢氧化铝干凝胶保湿剂:甘油(浓)促渗剂:L-薄荷醇芳香剂:薄荷油疑问:1.处方中含有乳化剂吐温80、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斯盘-83),但没有油相。
2.原研处方中的成分“ノニル酸ワニリルアミド”,为壬酸waniriruamido,找不到对应的中文译文,而且在日本的一些贴剂中也有该种成分,其作用是使患部有温暖感觉,加入量很少,小于处方量的0.1%。
3.原研处方中加入的克罗米通,其主要作用为作用于疥螨神经系统,使疥螨麻痹而死亡,还因局部麻醉而有一定止痒作用。
目前已有上市的克罗米通软膏剂,那么在我国申报新药时,如果加入克罗米通这种原料药是不是就变成复方制剂了?针对以上的疑问,我觉得应该在原研处方的基础上做一些调整。
自拟处方如下:主药:氟比洛芬填充剂:滑石粉、二氧化钛亲水粘性基质:部分中和的聚丙烯酸(NP-700)、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pH调节剂:酒石酸交联剂:氢氧化铝干凝胶保湿剂:甘油(浓)促渗剂:L-薄荷醇芳香剂:薄荷油空白处方比例:滑石粉6g二氧化钛6g部分中和的聚丙烯酸(NP-700)4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2g甘油20g氢氧化铝干凝胶0.1g酒石酸0. 2gL-薄荷醇1g薄荷油1g加水至100g制备工艺:I相:将羧甲基纤维素钠、部分中和的聚丙烯酸(NP-700)充分混合加水溶解,充分溶胀;II相:将处方量75%的甘油、滑石粉、二氧化钛混合,搅拌均匀;III相:将处方量25%的甘油、氢氧化铝干凝胶、混合,搅拌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比洛芬巴布剂透皮吸收实验
1. 仪器与试药
1.1 试药
材料名称批号来源
NP-700 20131227 广州拜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羧甲基纤维素钠G1219039 阿拉丁试剂公司
滑石粉20130411 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二氧化钛20130428 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氢氧化铝20120901 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酒石酸20100628 成都市金山化学试剂有限公司PVP K90 P1305040021-1 博爱新开源制药
吐温-80 20130723 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薄荷醇20130502 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薄荷油Z34021098 黄山市天目药业有限公司
氮酮20090124 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硫化钠HG-905-1976 成都金山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氯化钠20131029 广东光华科技有限公司
1.2 仪器
仪器名称型号来源
万分之一天平BS1245 北京赛多利斯仪器有限公司
恒温水浴锅HH-2 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烘箱101 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
纯水机PCJ-10 成都品成科技有限公司
透皮扩散试验仪TK-12D 上海锴凯科技贸易有限公司
高效液相色谱仪
2.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四川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实验过程
1.溶液的配置
1.1 缓冲溶液的配制
PBS(pH=7.4):取KH2PO4 6.80g,加0.1mol/L NaOH 395mL,加超纯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于4℃保存,备用。
1.2 药物溶液的配制
氟比洛芬贮备液:精密称取10.00mg的氟比洛芬溶于PBS(pH=7.4)配制成100.0μg/mL 的贮备液。
硫化钠溶液:精密称取30g硫化钠溶于水配制成6%的Na2S溶液。
生理盐水:精密称取9g氯化钠溶于水配制成0.9%的NaCl溶液。
2.氟比洛芬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1高效液相色谱法
2.1.1色谱条件
色谱柱:Dikma C18(250mm×4.6mm,5µm);流动相:甲醇: 水: 磷酸= 80: 20: 0.017;进样量:20μl;流速:1.00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47nm。
2.1.2系统适用性和专属性实验
比较流动相和氟比洛芬供试液的色谱行为,判断氟比洛芬在相应的峰位是否有杂质干扰。
2.1.3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量取一定量氟比洛芬贮备液,以流动相配制一系列浓度为0.1、0.2、0.5、1.0、2.0、5.0、10.0 μg/mL的氟比洛芬标准溶液,经0.2μm微孔滤膜滤过后,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分析,记录峰面积,以样品浓度对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计算标准曲线方程,观察线性。
2.1.4 精密度试验
精密量取一定量的氟比洛芬贮备液,以流动相稀释定容后配制低、中、高(0.1、1.0、10.0 μg/mL)3个浓度的氟比洛芬供试液,各浓度分别配制3份溶液(n=3),经0.2μm微孔滤膜滤过后,按照 2.1.1中所述色谱条件,测定各溶液中的氟比洛芬含量,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
(RSD%),考察日内精密度。
同样操作连续进行3天,考察日间精密度。
2.1.5 方法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取一定量的氟比洛芬,相当于处方量中氟比洛芬的80%、100%、120%,制备氟比洛芬巴布剂各三份。
将制得的巴布剂以流动相溶解、37±0.5℃恒温震荡24h后定容至100mL,将各供试液以流动相稀释100倍后按2.1.1条件进样,测定含量,计算氟比洛芬的回收率。
3.氟比洛芬巴布剂的制备:
按照如下处方制备4种氟比洛芬巴布剂(含氟比洛芬40mg):
No. 氟比
洛芬
/mg
NP-700 CMC-Na
PVP
K90
甘油Al(OH)3
TiO2+滑
石粉
薄荷
醇
吐温
-80
氮酮
薄荷
油
水
1 40 0.7 0.044 0.298 7 0.0525 1.75 0.1785 0.298 0.14918
2 40 0.7 0.044 0.298 7 0.0525 1.75 0.1785 0.595 0.14918
3 40 0.7 0.088 0.595 7 0.0525 1.75 0.1785 0.5950.149 10.9
4 40 0.7 0.088 0.59
5 7 0.0525 1.75 0.1785 0.89250.149 10.9 其他单位:(g)
制备方法:
1.分别配制5%CMC-Na、5%PVP K90的溶液,于40℃充分溶胀过夜。
2.称处方量的甘油于研钵中,加入处方量的氟比洛芬,研匀后按序加入NP-700、薄荷醇、吐温-80或氮酮、薄荷油、TiO2、滑石粉、Al(OH)3,5%的CMC-Na和5%的PVP K90每组分加入后须充分搅拌研匀,最后加入处方量的水搅拌均匀,即得巴布剂膏体。
将得到的膏体涂布于10×14cm无纺布,在40℃烘箱中放置4h烘干,即得氟比洛芬巴布剂。
4.氟比洛芬巴布剂的透皮吸收试验
4.1鼠皮的制备
小鼠断颈处死,立刻用6%硫化钠处理20分钟后脱毛,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后,剪取完整腹部皮肤,去除皮下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露出真皮层,生理盐水洗净,置于磷酸盐缓冲液(PBS 溶液)中浸泡30min后,取出用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漂洗至洗液澄明,用滤纸吸干,备用。
4.2透皮吸收实验
巴布剂的体外经皮渗透试验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扩散面积3.14cm2(d=2cm),含药量
0.2941mg/cm2,将小鼠皮肤固定在扩散池上,真皮面向接受室,角质层面向供给室。
将巴布剂贴于皮肤上,开启恒温(37±0.5℃)水浴循环和磁力搅拌器(300r/min),在不同时间点(1h、2h、4h、8h、12h、24h)取样,每次0.5mL,并立即补充等体积的37℃的PBS溶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比洛芬浓度。
以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Q对时间t得线性回归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