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文奥古的斯丁自由观的生存分析西方哲学专业论文

合集下载

浅析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论文

浅析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论文

浅析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论文奥古斯丁“信仰寻求理解”的哲学诠释学解读“信仰寻求理解”(fidesquaerensintellec-tum)源自奥古斯丁在《论三位一体》第七卷中谈到如何理解三位一体时提出的“你们要是不信,定然不得理解”,后来安瑟伦将其表述为“信仰寻求理解”。

关于三位一体的表达,奥古斯丁指出,“倘若这不能用理解力来领会,就要用信仰来把握,直到那藉先知说‘你们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理解’的主,照耀在我们的心田。

”[1]在奥古斯丁看来,信仰就是“赞同地思考”,是“人类通往上帝之路的起点,也是“人类理解的向导。

”[2]而信仰是为了理解,“理解是信仰的回报”[3]。

奥古斯丁提出“信仰寻求理解”的用意,不仅在于批判古代希腊晚期以斯多葛派为代表的独断论、以皮浪为代表的怀疑论、以德尔图良为代表的极端信仰主义,更在于在认识上实现方法论的突破,为寻求宗教真理指出一条由信仰走向体悟,通过内心反思来追寻上帝,达到理解,最后达到荣福直观的大道。

在“如何达到理解”这个向度上,奥古斯丁的“信仰寻求理解”是如此地和现代哲学诠释学的思想进路相契合,以至于Grondin指出,“奥古斯丁是20世纪诠释学的一个主要的对话伙伴。

”[4]一、“记忆-信仰”与“前见-预期”奥古斯丁的“信仰寻求理解”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实有所指。

关于信仰的对象,奥古斯丁作了如下的划分,“有三种信仰(念)的对象:首先是总是被相信而从不被理解的,如在时间与人类事件过程中的历史个例;其次是那些一被相信即被理解的对象,如数的领域或任何学术研究中理性的运用;最后是先被相信后才被理解的对象,如那些除清心者外不能被理解的神圣事项,只有服从诫命,适当地生活才能达到这条件。

”[5]这段话从历史、逻辑、宗教三个层面指出了信仰在理解中的作用。

与此相对应,信仰本身也可分为信任、相信、信赖三种[6]。

在历史层面上,奥古斯丁指出,对于历史事件,由于发生在过去,我们无法亲历,从而只能相信而无从理解的,这里需要一种信任。

浅析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论文

浅析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论文

浅析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论文奥古斯丁“信仰寻求理解”的哲学诠释学解读“信仰寻求理解”(fidesquaerensintellec-tum)源自奥古斯丁在《论三位一体》第七卷中谈到如何理解三位一体时提出的“你们要是不信,定然不得理解”,后来安瑟伦将其表述为“信仰寻求理解”。

关于三位一体的表达,奥古斯丁指出,“倘若这不能用理解力来领会,就要用信仰来把握,直到那藉先知说‘你们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理解’的主,照耀在我们的心田。

”[1]在奥古斯丁看来,信仰就是“赞同地思考”,是“人类通往上帝之路的起点,也是“人类理解的向导。

”[2]而信仰是为了理解,“理解是信仰的回报”[3]。

奥古斯丁提出“信仰寻求理解”的用意,不仅在于批判古代希腊晚期以斯多葛派为代表的独断论、以皮浪为代表的怀疑论、以德尔图良为代表的极端信仰主义,更在于在认识上实现方法论的突破,为寻求宗教真理指出一条由信仰走向体悟,通过内心反思来追寻上帝,达到理解,最后达到荣福直观的大道。

在“如何达到理解”这个向度上,奥古斯丁的“信仰寻求理解”是如此地和现代哲学诠释学的思想进路相契合,以至于Grondin指出,“奥古斯丁是20世纪诠释学的一个主要的对话伙伴。

”[4]一、“记忆-信仰”与“前见-预期”奥古斯丁的“信仰寻求理解”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实有所指。

关于信仰的对象,奥古斯丁作了如下的划分,“有三种信仰(念)的对象:首先是总是被相信而从不被理解的,如在时间与人类事件过程中的历史个例;其次是那些一被相信即被理解的对象,如数的领域或任何学术研究中理性的运用;最后是先被相信后才被理解的对象,如那些除清心者外不能被理解的神圣事项,只有服从诫命,适当地生活才能达到这条件。

”[5]这段话从历史、逻辑、宗教三个层面指出了信仰在理解中的作用。

与此相对应,信仰本身也可分为信任、相信、信赖三种[6]。

在历史层面上,奥古斯丁指出,对于历史事件,由于发生在过去,我们无法亲历,从而只能相信而无从理解的,这里需要一种信任。

奥古斯丁人学思想研究

奥古斯丁人学思想研究

奥古斯丁人学思想研究奥古斯丁(Augustine)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天主教哲学家之一,他的人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通过探索自由意愿以及原罪等概念来解释人的本性和存在,他对人类的自由意愿和内心动机的理解,为后来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提供了启示。

奥古斯丁的人学思想深受柏拉图哲学的影响,尤其是柏拉图的“理念论”和“灵魂论”。

他认为,人的灵魂来自上帝,与身体不同,存在于理念的世界中。

他强调灵魂的纯洁和完美,并认为只有通过对上帝的信仰和顺服,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完美。

然而,奥古斯丁也意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有限性。

他将灵魂划分为“理性灵魂”和“感性灵魂”,并认为人的灵魂由于原罪的存在而被“骚乱”的感性灵魂所阻碍。

他将人类的罪恶归因于自由意愿的滥用,特别是追求世俗的享乐和个人私欲的满足。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上帝的谦卑和虚心,才能使感性灵魂得到洗净和治愈。

在奥古斯丁的人学思想中,他还强调了内心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反思和内省,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欲望、恐惧和希望,并在对上帝的寻求中找到真正的满足和安慰。

他提倡带着谦卑和顺从的心态接近上帝,相信自己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慰和引导。

奥古斯丁的人学思想对后来的神秘主义哲学和基督教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强调灵魂的内在美和完美,以及通过对上帝的顺服来实现灵魂的救赎,被后来的神秘思想家和修士们广泛采纳。

他的人学思想也为基督教的教义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对自由意愿和原罪的理解上。

总的来说,奥古斯丁的人学思想探索了人类的自由意愿和内心的复杂性。

他认为通过对上帝的信仰和顺服,人才能够找到真正的满足和内心的平静。

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的神秘主义和基督教教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方哲学史期末论文模板

西方哲学史期末论文模板

西方哲学史期末论文模板摘要:本文旨在提供一个西方哲学史期末论文的通用模板,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撰写关于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论文。

通过对西方哲学发展历程的梳理和重要哲学家思想的分析,探讨哲学思想的演变及其对社会、文化和人类思维的影响。

关键词:西方哲学史;哲学思想;哲学家一、引言西方哲学作为人类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源远流长,涵盖了众多的思想流派和哲学家。

研究西方哲学史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过去的思想成就,还能为我们思考当下和未来提供深刻的启示。

二、古希腊哲学(一)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通过对话和质疑的方式,探寻真理和道德的本质。

他强调“认识你自己”,认为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二)柏拉图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的哲学思想以理念论为核心。

他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而理念世界才是真实和永恒的。

(三)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对哲学、科学、逻辑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强调通过观察和经验来获取知识,其思想对后来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中世纪哲学(一)基督教哲学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占据主导地位。

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等哲学家试图将基督教教义与哲学思考相结合,探讨上帝、信仰和理性之间的关系。

(二)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注重对宗教教义的逻辑论证和思辨,其方法对哲学思维的训练和逻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近代哲学(一)笛卡尔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命题,强调通过怀疑和思考来确立知识的基础,开启了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传统。

(二)洛克洛克主张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和感觉。

他的思想对后来的政治哲学和教育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康德康德试图调和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的概念,其哲学体系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现代哲学(一)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选择,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观点反映了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

奥古斯丁自由意志诠释论文

奥古斯丁自由意志诠释论文

本文试图从奥古斯丁基督教思想入手,将其灵魂观与自由意志连接起来,对
●.
奥古斯丫的自由意志进行完整的梳理。同时,也希望能发掘出奥古斯丁自由意志 学说在整个西方哲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三部分,从奥古斯丁 自由意志学说产生的源头开篇,剖析奥古斯丁自由意志学说的深邃,并通过其对 以后的神、哲学家的影响,分析其重要性,唤起被人们忽略的、却被奥古斯丁坚 信的上帝对人的创造及上帝赐予人恩典的目的,即完成对人的改造。使其灵魂与 肉体真正统一起来,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观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论自由意志》一书中。该书从 恶的概念谈起。但世间万物皆出于上帝之手,而上帝又是全善、全能的,这使得 奥古斯丁不得不去思考到底谁应该为恶负责。由此,奥古斯丁引出了人的原罪, 来说明自己对自由意志的观点。从该书的表层含义看,奥古斯丁是为恶寻找源头, 而实质上,奥古斯丁则是在试图找到人类意志的真正自由——即只有得到上帝的 恩典的拯救时,人类意志才能开始真正的自由,人的灵魂才能自由。
development of freedom. Augustine’s freedom view is mainly embodied in his work On Free Will.This book
starts from the concept of sin.Due to God is the creator of everything for its kind and almighty,Augustine has to think about who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in of human beings. He pointed out original sin to illustrate free will theory.Superficially,Augustine is try to find out the origin of sin,but actually,he wants to fred real freedom of will that is only the mercy of God’S salvation could made human being’S free will.

奥古斯丁自由意志理论内在张力的新相容论解决

奥古斯丁自由意志理论内在张力的新相容论解决

奥古斯丁自由意志理论内在张力的新相容论解决奥古斯丁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基督教神学家之一,他的自由意志理论深刻影响了后来的神学家和哲学家。

奥古斯丁在他的著作《上帝的国度》中阐述了自由意志理论,他认为人类的自由意志是受到上帝的支配和控制的,人类的选择和行动都是由上帝预定的。

这个观点深受当时的基督教徒所喜爱和接受,但它也引起了许多的争议。

主要的问题出现在奥古斯丁在他的著作中对自由意志和上帝主权之间的张力的讨论上。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探讨一些新的相容论观点,以解决奥古斯丁自由意志理论内在的张力。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奥古斯丁自由意志理论的内在矛盾。

奥古斯丁认为人类有自由意志,但这种自由是受到上帝的支配和控制的。

这个理论的问题在于,如果人类的自由是由上帝所决定的,那人类的决策和行为的任何形式都是受到上帝严格的预定的,这似乎与真正的自由不符。

这个问题可能会导致关于上帝主权和人类自由意志之间关系的深刻的困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寻找一些新的相容论观点。

一个相容论观点是,虽然人类的选择和行为是受上帝掌控的,但人类的自由仍然存在。

这种观点认为,上帝在它的计划中考虑了人类选择和行为的自由,所以人类可以自主地选择他们的行为。

这个观点可以被比作一个电脑程序,人类就像是在程序的限制下做出决策,但这种限制并不是完全的,人类仍然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选择来决定他们的行为。

另一个相容论观点是,上帝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预知人类的选择来干预人类的行为。

这种观点主张上帝虽然知道人类的选择和行为,但上帝不一定会使人类按照它的计划去行动。

上帝可以选择在某些情况下干预人类的行为,来确保人类的选择和行为符合它的计划。

这种方法可以被类比为一个监督员,他知道员工的行为,但只在必要时才会干预。

这些相容论观点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证明。

第一个例子是,上帝可以知道一个人将会选择什么,并且在必要时改变人的心思。

例如,上帝对某个人做出了一个特殊的任务,他知道这个人会选择不去完成这个任务,但上帝也知道如果他强迫这个人去完成这个任务,那个人会明显更加生命绚烂。

奥古斯丁论人的自由意志

奥古斯丁论人的自由意志

奥古斯丁论人的自由意志作者:彭玉萍来源:《大观周刊》2011年第47期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奥古斯丁对人堕落前的自由意志状态的描述。

奥氏通过基督教的启示追溯到人类的起源之处,对人堕落前的自由意志的状态进行了分析。

一个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赐予人的自由意志一定是善的。

奥氏认为恶并非来自上帝而来源于人的自由意志。

关键词:自由意志恶一、堕落前自由意志的状态圣经《创世纪》第一章描述了上帝起初创造天地。

上帝创造了万事万物,并且看万事万物是好的。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

”(创:1:27)可见,人性的本质也是善的,因为人本是照着上帝的形象而被造的。

人有原罪是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但是人有“原罪”的观点并不同于我国的“性恶论”。

奥氏认为,人的本性起初受造,无辜也无罪。

人就其本身来说是善的,如果他意愿就能正当地生活。

[1]“如果人是善的,且他只有如此意愿才能行正当,那么他应当有一自由意志,否则他不能行正当。

”[2]自由意志是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赐予人的,那么自由意志一定是善的并且它之赐予是为善用。

自由意志是神为了人能正当地生活而赐予人的。

此时,人能利用自由意志过正当地生活亦能利用自由意志犯罪,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断言,上帝给人自由意志是为了让人能犯罪。

奥氏认为,自由意志是来自上帝的善,绝不是恶,也不是某种不善不恶的中立之物。

创世之初人的自由意志也处于“自由”的状态。

此时的自由意志可以遵守上帝的命令也可以违背上帝的旨意。

奥氏断定创世之初的自由意志是“自由”的,实质上是说人具有过正当生活的能力,而不是强调中立于其对象的双向能力。

[3]遵循永恒的法律之人才拥有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对真理的依附。

人堕落前的自由意志是自由的,自由意志的“自由”不应该被理解成除了一种行为方式以外它还能够选择其他的行为方式。

自由意志本质上可以被理解为朝向更大之善的力量,堕落之前的人拥有这一力量,当然此时的自由意志亦有朝向较低之善的能力。

关于西方哲学的论文(2)

关于西方哲学的论文(2)

关于西方哲学的论文(2)推荐文章科技哲学的论文范文热度:高中政治必修四关于哲学的小论文热度:哲学与科学的论文热度:关于哲学的论文格式热度:关于哲学的定义论文热度:西方哲学的论文篇二西方哲学是如何遗忘自然的试论科学与西方哲学中的主客二分思维[摘要]随着主客二分思维从萌芽、酝酿、确立及解构的演变,科学也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壮大及陷入困境的过程。

在主客:分思维指导下高度发展的科学却带来人类意想不到的生态困境,于是各大哲学流派纷纷提出解决主客二分危机的各种方案,如胡塞尔、海德格尔排斥主客二分而主张主客交融的现象学;逻辑经验主义主张将思维的界限局限于语言的范围内,巧妙拒斥主客二分;后现代主义者福柯、德里达等主张完全解构主客二分,提倡无中心和非在场的观点;后SSK代表人物拉脱尔、皮克林等提出科学实践分析方式。

正确解决主客二分思维危机的一条可行性途径是承认主客二分前提下的主客辨证法的科学实践观。

[关键词]主客二分思维;主客二分危机;主客辨证法[中图分类号]B0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4—0068—02一、主客二分思维的演变历史主客二分思维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近代科学诞生于西方并得到快速发展的深层次的根本因素。

主客二分思维的形成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在原始社会人类和自然还没有分化,人类自身作为自然存在的一部分被淹没在自然之中。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自然是人类非有机体的身体。

人类对于自然如同幼儿对待母亲一样,视之为自身不可缺少的肉体的一部分,对自然充满爱和恐惧。

这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原点。

那时虽然也产生把人类自身的现象映射于自然的神话和巫术,但这时主客两者之间没有差别,主客二分的思想无从产生,所谓的自然科学也不存在。

古希腊时期,自然科学是建立在自然界渗透或者充满着心灵这个原理之上。

“希腊思想家们把自然中心论的存在当作自然界规则或秩序的源泉,正是后者的存在才使自然科学成为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古斯丁自由观的生存分析
自由的困境
——奥古斯丁自由观的生存分析
FreedomasaParadox:AnExistentialAnalysisofAugustine’sUnderstandingofFreedom
内容提要:
奥古斯丁的自由观内涵两条基本原则,即柏拉图原则和基督拯救概念。

这两
条原则在概念上是不相容的,却共存于奥古斯丁的生活和思想中。

由于这种内在
的紧张关系,奥古斯丁的自由概念表现为动态的挣扎的。

本文从分析这两条原则
的历史渊源开始,对它们之间的概念紧张关系在奥古斯丁的自由观中的分布及作
用进行了跟踪。

奥古斯丁前后提出两种颇不相同的自由观,一种认为,自由是人对善恶的主
动选择,即,选择还是拒绝神的恩典;这里,自由作为一种选择能力要求人在没
有领受神的恩典之前就拥有分辨善恶的能力。

另一种则认为,自由是人接受神的
恩典的结果,因为只有接受了神的恩典人才知道善恶从而可以选择善。

在第二种
自由观里,奥古斯丁对在人在恩典中的接受意识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认为接受恩
典乃是使人走向自由的出发点。

关键词:自由,善,拯救(恩典),接受意识
正文:自由的困境——奥古斯丁自由观的生存分析
奥古斯丁的自由观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
留下了大量的关于自由的论述;更重要的是他从恩典概念出发来回答古希腊哲学
在自由问题上陷入的困惑,规定了西方思想史的自由概念的发展方向。

如果不了
解奥古斯丁的自由观,可以说,我们就无法在深层上去把握西方精神的支柱,即
自由精神。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追溯奥古斯丁的生存体验,分析他的追求,困惑和问题
解决,以此展示他的自由观。

我们将发现,奥古斯丁并不十分重视理论或概念的
完整性。

他关心的是解决他生存中的根本困惑,即真和善从何而来?人如何能得
到真和善?他的自由观乃是围绕这些问题而展开的。

奥古斯丁的自由观可以分解为两条基本原则,即柏拉图原则和基督拯救概念。

这两条原则共存于他的生活和思想。

由于它们之间的内在紧张关系,奥古斯丁发
现不得不不断修改他的自由概念。

本文的主要想法是揭示奥古斯丁在自由问题上
的挣扎。

我们发现,奥古斯丁的挣扎是感染性的。

这一感染性确立了奥古斯丁自
由观的历史地位。

一、善概念:追求善还是接受善?
在奥古斯丁看来,自由问题的根本点是善的问题。

人的生活是向往善的。


人对善的向往得以满足之际,即人在生活中获得了善,那么人就在此时此刻拥有
了自由。

自由乃是人能够满足自己所向往之事。

对于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人不会
向往它,因而关于它就没有自由问题。

因此,奥古斯丁首先提出这个命题:人的
自由意志在本性上乃是善的起点。

他说:“因着我们的意志,我们追求过一种好的向上的生活,并达到完善的智慧”。

[1]
把自由当作善的起点,严格来说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柏拉图在他的一系列对
话中,借苏格拉底的口反复论述这样一原则,即人的本性是向善的。

我称此为求
善原则。

[2]求善原则是柏拉图思想的根本原则。

当他运用它来分析雅典人的自由观念时,便形成了柏拉图的自由概念,在思想史上开始了自由概念之争。

柏拉图关于自由的讨论是针对雅典民主制下的自由观念而发的。

雅典人在其
民主制下享受很多特权。

他们无须工作维持生计,甚至家务事也有奴隶代办。


们每天生活的例行活动是闲聊,听人演说,看戏剧娱乐,参与陪审团判案,参加
政治集会决定城邦大事,等等。

这些特权在雅典人的生活中允许他们随意而行,
高兴怎样做就怎样做。

这样一种生存状态被称为自由。

这种随意而行的自由似乎是人人向往的。

然而,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因而有不同的意见。

当时同一事件有不同意见时,民主制执行大多数人原则。

因此,如果某人要“随意而行”,关键是争取大多数人同意自己的想法。

于是,当一种煽动性的说法博得广泛赞同时,它就会被社会所接受,不管它是否真得会给
社会带来好处。

在这样的自由和民主中,雅典法庭把雅典海军的十大将军判处死刑,把无辜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判处死刑,并做许许多多最终证明是破坏雅典城邦
利益的事情。

难道这就是我们向往的自由?
当柏拉图接触到这个问题时,他发现了如下的人类生存悖论:人在本性上是
向往善的,但,人们在雅典式的自由里却走向善的反面,即破坏自己的利益。


柏拉图看来,这一悖论的双方面都是生存事实。

人不可能不向善,而人在自由中
随意而行时却破坏善。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柏拉图指出,这里关键是随意而行中的“意”字。

如果人的“意”不知什么
是善,并且把“恶”的东西当作善,那么,当他求善时,他求的实际上是恶。


典人对善缺乏深入的反思,自傲地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善,因此,当他们随意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