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讲解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自然”概念解析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自然”概念解析《博士论文》是马克思在1841年撰写的一篇学术论文,该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对于希尔维斯特的《论杨氏粒子物理学》一书的批判和对粒子物理学的自然科学观点的反思。
在这篇论文中,马克思对于“自然”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马克思提到了自然科学家对于自然的研究方法和目标。
他指出,自然科学家所追求的是认识和解释自然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以此来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
他认为自然科学家从物质的形式和运动中发现物质的规律,并通过数学的方法来推导和验证这些规律。
自然科学具有理论性、实验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是一种对自然进行客观认识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对于自然的本质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人类社会是在自然的物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自然是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根源,人类社会是自然的发展和延伸。
他指出,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具有本质和属性。
物质的本质是它具有自身的特定属性和规律,而属性是物质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出的特点。
自然是物质的统一体,是由物质的本质和属性所构成的。
马克思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思考。
他认为人与自然是辩证关系的统一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类通过自己对自然的劳动和实践来改变和利用自然,同时也受到自然的制约和影响。
他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实践和劳动来建立和发展的,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的探索和利用。
马克思提出了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他指出,自然科学虽然能够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机理,但它还不能解释和理解一切自然现象。
他认为自然科学在研究自然规律时,过于片面强调形式和定量的分析,而忽略了物质的内在本质和属性。
自然科学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与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和解释自然界。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对于“自然”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和思考。
他对于自然科学的目标、本质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剖析,同时也提出了对于自然科学发展的一些问题和展望。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文化哲学思想探析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文化哲学思想探析马克思博士的论文是他学术生涯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哲学思想。
以下是对他的文化哲学思想进行的探析。
马克思在他的论文中明确指出,文化是社会经济结构的产物。
他认为,文化是由人类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创造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现象,也是社会实践和经济基础的反映。
文化与经济结构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文化通过反映和塑造经济结构来维持和发展自身,同时也受到经济结构的制约和影响。
马克思强调了文化的阶级性。
他认为,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在社会阶级分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不同阶级的人对文化的需求与创造是不同的,文化也被用作维持和巩固特定社会阶级统治的工具。
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产物,更是一种阶级斗争的表现和工具。
马克思强调了文化的历史性。
他认为,文化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
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观,它们受到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只有了解和研究文化的历史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当下社会问题。
第四,马克思关注文化的自由与解放。
他认为,文化应当是人民的创造和享受,而不是被特定阶级所掌控和操控。
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商品化和文化工业的现象,主张通过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实现人民对文化的自由选择和参与。
他认为,只有在解决社会经济结构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文化的真正解放。
马克思博士的论文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哲学思想。
他重视文化与社会经济结构的相互关系,强调文化的阶级性和历史性,关注文化的自由与解放。
这些思想不仅对于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也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当下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马克思《博士论文》研究综述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是一篇极具深度的哲学论文,对于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学者对这篇论文的研究非常广泛和深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外学者对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体现的基本立场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德国学者弗兰茨·梅林在《马克思传》中支持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的思想倾向和立场,认为此论文虽然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哲学作品,但是已经体现出了他对于法学和哲学的独到的理解,极具特色。
而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书中探索了马克思在博士论文期间的基本立场,认为他仍然深陷于黑格尔哲学中,深受唯心主义的影响。
这种观点同格奥尔基·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对于这一时期马克思思想的立场相一致。
其次,国外学者对博士论文中的主题内容进行了研究。
其中,对于论文中的原子运动学说的研究比较突出,一些学者深入探讨了原子偏斜学说所体现的马克思的自我意识哲学。
此外,国外学者也对博士论文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研究,包括马克思对于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关系的研究比较突出等。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涵盖了基本立场、主题内容和细节等方面。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自然”概念解析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自然”概念解析
马克思把自然看作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回归点。
他认为,所有的社会形态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础之上的,而生产力基础则是由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所决定的。
马克思在论文中指出,人类通过劳动改变自然,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从而建立起特定的生产关系。
他也指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侵占和破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短缺等问题。
马克思主张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的规律和循环,避免过度开发和消耗自然资源。
马克思对于自然的分析也涉及到了人的本性和人的自由。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其感性存在和自主发展的基础,而人的自由则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在论文中,马克思通过对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分析,指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他认为,自然界是人的外部条件和限制,而人类社会则是人的内在形态和历史规定。
马克思主张人类应当在自由的基础上,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和社会,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只有解放人类劳动者,建立人类共同拥有和管理自然资源的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自由和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对自然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强调了自然对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类应当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的自由和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的这些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处理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引。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文化哲学思想探析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文化哲学思想探析马克思博士(Karl Marx)是十九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的著作对于现代社会和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博士论文《论哲学与政治》(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mocritean and Epicurean Philosophy of Nature)中,马克思探讨了文化哲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和思想。
马克思在论文中明确了哲学和政治之间的紧密关系。
他认为哲学是政治斗争的理论表达,政治则是哲学的实践。
他提出了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即物质决定意识。
在他看来,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思想和文化的变迁。
马克思的这个观点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在论文中探讨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和思考方式。
他对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两位古希腊哲学家的自然哲学进行了比较分析。
马克思认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是唯物主义的,注重对自然界物质的研究。
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则是唯心主义的,强调对人类感觉和感受的研究。
马克思批评了伊壁鸠鲁的唯心主义观点,并坚持认为唯物主义才是科学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在论文中对宗教和宗教信仰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
他认为宗教是一种幻觉,是对人类真实状况的虚假反映。
马克思指出,宗教正是人们“对于无望社会现实的幻想”(the illusory happiness of the people about their hopelessly oppressed condition)的产物。
他认为,宗教信仰是被社会制度和经济基础所塑造的,只有通过彻底的社会变革,人们才能真正解放自己。
马克思论文中的一项重要思想是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他认为,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制度不断取代和演进。
马克思的历史观点为他后来的著作《资本论》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博士的论文《论哲学与政治》揭示了他独特的文化哲学思想。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文本解读之“研究的对象”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文本解读之“研究的对象”马克思主义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思想之一,其核心理论以及马克思对社会、经济、政治等众多领域的深刻分析对当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马克思最早的学术工作之一便是博士论文《哲学博士论文》(也称《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份论文探讨了人类的意识如何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
在这篇论文中,马克思通过深入分析,提出了很多令人深思的观点,在其中“研究的对象”便是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将从此角度出发,探讨论文中“研究的对象”的意义和马克思的观点。
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的对象”指的是什么。
在马克思的论文中,他所指的“研究的对象”可以理解为人类的观念、信仰、道德、宗教等精神领域的内容。
这些内容在马克思看来,都受到了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是由人们的实际生产活动、社会关系等因素所决定的。
马克思试图通过分析这些精神领域的内容,来揭示它们的实质和本质,以及其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指出,“研究的对象”即人们的观念、信仰等精神领域的内容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利益性。
资本家通过垄断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工人则受到剥削和压迫。
这种社会经济结构导致了不同阶级之间对于哲学、宗教、道德等内容的不同理解和立场。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通过宣扬个人主义、竞争等观念来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而工人阶级则通过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来反抗资本主义的压迫。
通过分析“研究的对象”,可以深刻理解社会经济基础对人们观念、信仰等精神领域的影响,以及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和矛盾。
“研究的对象”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指出,人们的观念、信仰等精神领域的内容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受到生产、劳动、交换等社会活动的影响的。
不同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观念和信仰。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信仰封建主义、奉行封建礼教;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则信仰资本主义精神和价值观。
马克思通过“研究的对象”,试图揭示这些精神领域内容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根源,从而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文化哲学思想探析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文化哲学思想探析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论人类劣化》以文化哲学为基础,透视了社会对人类自由发展的制约。
下面将从“物化”、“异化”和“人的解放”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进行探析。
马克思在论文中强调了社会的物化过程。
他认为人类的社会关系和存在是受到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得社会的物质生产与人类的存在和需求脱节。
这种物质生产方式使得人们的关系变为“物化关系”,人们成为无差别、独立和孤立的个体,失去了互相联系和依赖的社会性。
这种物化的社会状态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指出,人类必须要超越物化的社会状态,通过批判性思维来揭示物化的实质,并在实践中创造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强调了劳动的异化。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是一种异化的劳动,劳动者被迫卖出体力和智力的劳动力来换取生活所需。
而劳动本身却成为工人无法实现自我的体验和创造的过程。
劳动者的劳动产品成为了资本家的财产,而劳动者则陷入了对劳动产品的异化和对劳动过程的无能为力的状态。
这种劳动的异化剥夺了人的劳动创造力和劳动创造的成果,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
马克思提出了通过消灭异化的劳动关系,实现人的自由劳动和全面发展的任务。
马克思主张人的解放是通过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和压迫而实现的。
在他的文化哲学思想中,解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题和目标。
他认为消除社会矛盾和压迫是人类解放的前提条件。
通过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人类可以摆脱剥削、压迫和不平等,实现人类自由发展和自由劳动的理想状态。
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强调了人类的解放是全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精神层面的解放。
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围绕着物化、异化和人的解放这三个核心概念展开。
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类自由发展的制约,指出了劳动的异化是人类自由发展的障碍,主张通过消除不平等和压迫实现人类的解放。
马克思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社会问题和追求人类自由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讲解

据新版注1,这个部分曾作为附录的片段收入旧版,但不属 于博士论文,可能是马克思为另外一部著作写的,故新版未 收【另参鲁路:《马克思博士论文研究》,102-103页】。
2011年11月修补
2019/5/30
1
博士论文
参考材料 论文的构成情况 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七本笔记
2019/5/30
2
参考材料
1.鲁路:《马克思博士论文研究》,中央编 译出版社2007年。
罗燕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18331844)》,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2.邓晓芒:《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世 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
20
序言续1
2.普鲁塔克把哲学带上宗教法庭是错误的。 引用休谟《人性论》里的一段:要求哲学这 个最高权威在每一场合为自己的结论辩护, 并在被它触犯的艺术和科学面前为自己申辩, 对于哲学是一种侮辱,这令人想起一个被控 犯了叛国罪的国王。【国王之为国王不可能 背叛自己的臣民】
2019/5/30
21
2019/5/30
24
第一部分:一般差别
第一章逐步立定论文的对象
从对伊、斯、怀三派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流 俗不实之见(怎样和为何这样)谈起,质疑 引出研究课题:它们同更古老的希腊哲学的 联系;大的计划即关于三派哲学的概况以及 它们同早期、晚期希腊哲学(思辨)的总体 (整个)关系;研究一个具体例子即比较德 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 的差别,以说明伊壁鸠鲁哲学的独特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腊/5/30罗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3
参考材料2
5.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三 卷(主要是第一期第一阶段从泰勒士到阿那 克萨戈拉和第二期独断主义和怀疑主义), 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
6.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罗 达仁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1993年,下 卷)。
旧版《全集》第40卷中,有附录第二部分(244-6页),基 本是《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三)的85-87页(全集 第40卷)。【二、个人的不死】【1、论宗教的封建主义。 庸众的地狱】紧接着正文
据新版注1,这个部分曾作为附录的片段收入旧版,但不属 于博士论文,可能是马克思为另外一部著作写的,故新版未 收【另参鲁路:《马克思博士论文研究》,102-103页】。
父亲(1777-1838)于1838年去世,燕妮父 亲(1770-1842)在1842年3月2日去世。
2019/5/30
12
情况续3
1840年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普鲁士国王)登基, 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因为国
《亚历山大里亚的克雷门斯全集》,160-2页。
西塞罗《论神性》,163-170页。《论最高的善和 恶》(石敏敏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71-5页。
2019/5/30
9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情况
1.准备:在布鲁诺·鲍威尔的影响下,1839年 初到1840年初,马克思研究伊壁鸠鲁哲学, 写下了七本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笔记 摘录了伊壁鸠鲁哲学的主要内容,总结了 1830年代哲学界的争论,提出了应该解决的 问题,其中涉及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及其同 黑格尔的自然哲学的关系,以及它同德谟克 利特的自然哲学的联系(专门研究二者的差 别当在1840年下半年)。
2019/5/30
5
博士论文的构成
献词(给燕妮的父亲),第9页。 序言,第10-12页。【新序言(片段),103-4页】
写于1841年3月,柏林 【完整版】论文的目录(13-14页):序言;论文
标题《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 哲学的差别》(获博士学位后写在封面上的题目是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 差别》);第一部分(一般差别,分五章);第二 部分(具体差别,分五章);附录(评普鲁塔克对 伊壁鸠鲁神学的论战,前言和两章)
2019/5/30
6
构成(续)
1.【流传版】流传下来的论文不完整,缺佚第一部分的四、 五章,附录第二部分。在附注部分,有第一部分第四章的附 注,其中附注2较长(74-78页)。
2、附录第一部分“人同神的关系”三章正文缺佚,有注, 以及“总之……”(评谢林:早期进步,晚期反动,可以 1841年为界)
罗燕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18331844)》,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2.邓晓芒:《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世 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
3.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1年。主要参阅第二章(早期自然哲 学)、第六章(晚期希腊哲学)。
4.赵敦华:《西方哲学通史》(第一卷 古希
2019/5/30
8
《笔记》续
(2)《科罗特》,92-104页。
4.卢克莱修:《物性论》(长诗,共六卷;有中译 本,方书春,商务印书馆1982);其中讨论了苏格 拉底和基督(138-145页)105-148页。
塞涅卡全集(一至三卷),149-156页。
斯托贝:《箴言与牧歌》,156-160页。
2019/5/30
7
注意阅读《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
共七个笔记本。 1.第欧根尼·拉尔修:《圣哲言行录》第10卷:伊壁鸠鲁【有
中译本,马永翔,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徐开来,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7-56页。 【诺尔曼·李莱佳德:《伊壁鸠鲁》,王利译,中华书局 2005】 2.塞克斯都·恩皮里柯,56-62页。【《悬搁判断与心灵宁 静》,包利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普鲁塔克(1)《论信从伊壁鸠鲁不可能有幸福的生活》, 62-91页。【《古典共和精神的捍卫——普罗塔克文选》, 包利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019/5/30
10
情况续1
2.马克思动笔撰写论文大概在1840年下半年,1841 年3月底完稿,4月6日寄给耶拿大学哲学系,4月15 日在未到场的情况下以这篇论文获得耶拿大学哲学 博士学位。
3.获得博士学位后,马克思再次试图发表他的博士
论文,有“新序言(片断)”为证,大概写于1841
年7月至1842年3月(序言前头给燕妮父亲的献词未
7.奥古斯特·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第 一卷(1818-1844),刘丕坤等译,持平校, 三联书店1965年。
2019/5/30
4
值得注意的有关伊壁鸠鲁的译著
伊壁鸠鲁:《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 学》,包利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詹姆斯·尼古拉斯:《伊壁鸠鲁主义的政治哲 学》,浦林010.12.
文本:《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 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马克思恩 格斯全集》(第1卷),1995年第2版。
2011年11月修补
2019/5/30
1
博士论文
参考材料 论文的构成情况 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七本笔记
2019/5/30
2
参考材料
1.鲁路:《马克思博士论文研究》,中央编 译出版社2007年。
做改动,燕妮父亲于1842年3月2日去世,故新序言
当在这个日期前写成)。【流传下来的是誊清稿,
马克思委托别人抄写,自己在上面做了修补。手稿
未流传下来】
2019/5/30
11
情况续2
4.背景:1836年秋,马克思与燕妮私定终身, 到1843年6月12日正式订立婚约。1836年10 月22日转入柏林大学,仅存的一封“给父亲 的信”(写于1837.11.10-11)有重要参考价 值,探寻真理、阅读与思考的痛苦尽显其中。 最大的背景是当时青年黑格尔派的反宗教斗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