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简史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最简洁的西方哲学史1.前希腊时期:泰勒斯说,世界是原子构成的,世界具有同一的物质基础。

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数,世界是由数演化而来的,事物有内在的一致性。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世界是流变的和矛盾的,所以世界的本质是不一致的。

2.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干掉了赫拉克利特而选择了毕达哥拉斯,这避免了西方文明走向"阴阳流变"的观念。

他说,世界不是流变的,流变是感官经验的假象,世界的真相是永恒的和一致的。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继承了他老师的思想,他说,在现象世界之上存在一个永恒的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也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说:世界的本质是完整和一致性,任何事物一旦达到了完整和一致就会呈现出完美和和谐,就展现了世界的本质。

"完整和一致"不只是哲学和科学的标准,也是艺术和审美的标准!亚里士多德达到了古典哲学的顶峰,在他的领域至今没有人超越他,任何人如果持古典主义的哲学和美学观,都不得不遵循他提示的原则。

其后的哲学家,都不再重新思考亚里士多德已经思考过的问题,而是另辟蹊径。

3,中世纪时期:中世纪被文艺复兴之后进入现代的西方人评价为“黑暗的中世纪”,但这个黑暗的评价是西方人以现代的政治文明以参照物的,并不适合中国人引用,因为如果以中国文化做参照物,中世纪绝对是一个光明和理性的时代。

西方中世纪学者达到的水平,现在北大清华的教授可能还摸不到边,至少那个穿超短裙的于丹博导是达不到的。

中世纪有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及神学家,叫阿奎那托马斯,他提问:为什么世界的本质是"完整和一致"?他的答案是:这是上帝创造的!他的理论叫三位一体,即上帝提供了理性世界的终极前提。

数学的研究也证明了"完整和一致"并不能被理性自身产生,需要由"外在的存在"提供。

4,经验派的兴起。

虔诚的基督徒笛卡儿揭开了现代科学发展的大幕,他开始怀疑一切,甚至对自己是否存在都开始怀疑,最后靠"我思故我在"才确认了自己的存在。

笛卡儿怀疑的目的是寻找不可被怀疑的判断,从而位哲学和科学打下坚实的根基。

西方哲学简史PPT

西方哲学简史PPT

第一编 古代哲学
古代哲学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6
世纪,前后延续了1000多年。把它划分 为早期自然哲学、雅典时期哲学和晚期 哲学三个阶段。这部分包括教材前六章 的内容。
第一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古希腊哲学的特质:
1. 非宗教的精神 2. 思辨精神
非宗教的精神
古希腊哲学的非宗教精神突出地表现在神话中, 古希腊神话所表现的世界观有以下特征:
第一、自然力和社会活动的人格化。 第二、神人同形同性。 第三、迷狂的宗教精神。 第四、生成演化的世界图式。
思辨精神
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的特点有: 静观、辩证、演绎、理智、实践。
第二章 早期的自然哲学
从本原的数目是一还是多,是变化还是不变化的角 度看,早期自然哲学可以分为:
1、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利亚派 2、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 3、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 4、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 论者
一、伊奥利亚派 (一)泰利斯
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
认为水是世界的本源。
(二)阿那克西曼德
1. 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定”。 2. 认为万物的生成是“无定”的分化,万物的
消亡则是万物归复于“无定”。 3. 认为一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消
亡。
(三)阿拉克西美尼
1. 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
物的基本单位。
三、爱利亚派
(一)克赛诺芬尼
1. 主张“一神论”,反对多神论。 2. “神”是唯一的、绝对的、普遍的和不
变的 3. “神”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领会和把握。
(二)巴门尼德
1.提出“是者”(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2.对“是者”的认识,重要的是:
“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定不 是”。

一文读懂西方哲学简史(附逻辑全景图)

一文读懂西方哲学简史(附逻辑全景图)

一文读懂西方哲学简史(附逻辑全景图)从古希腊神话——西方哲学西方思想起源于古希腊。

古老的希腊孕育了西方思想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古希腊哲学。

01.西方哲学起源对原始宗教、古希腊神话幻想的取代古希腊诸神图▽△希腊神话天真美丽的幻想和质朴纯洁清新的风采至今仍吸引着人们,对整个希腊乃至后来欧洲的文学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神话是人们对美好事物最初的信仰古希腊神话与宗教信仰是密切相连的。

古希腊宗教是一种多神信仰的宗教,在各城邦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所有希腊公民都是笃信宗教的。

但是,与其他民族,特别是与东方民族不同的是,希腊世界没有享有特权的祭司阶层,神庙中的男女祭司地位相当于城邦的公务人员,神庙的管理权掌握在城邦委派的公民团体手中。

因此,源于古老的民间信仰形成的希腊宗教观念,在特有的希腊城邦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点,也使希腊神话具有了自己鲜明的特征,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神人同形同性论”。

希腊人是相信命运观念的,这在神话中也有体现,但神话同时也表明他们不是匍匐在命运脚下的奴隶,而是一个珍惜个人荣誉、强调人的抗争、热爱世俗生活、积极进取、崇尚英雄气节的民族。

希腊神话是把人放在中心地位的神话,凸显的是人的精神,回荡着昂扬、乐观、健康的显示气息,对其后的希腊文学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希腊神谱▽公元前20世纪以前,在遥远的地中海东部,美丽的爱琴海边有一片富饶的土地,叫克里特,那里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海上岛屿星罗棋布,相传在远古时期,这里由一个叫米诺斯的国王统治。

他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王宫,里面的通道纵横曲折,任何陌生人进去都走不出来。

爱琴海西面,是美丽的希腊半岛,希腊半岛三面环海,岛上山脉丘陵纵横隔绝,使得古希腊人民往来较少,没有形成统一的王国。

自由文化释放人民的天性和想象力在那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幻想、沉思。

由于希腊半岛人口过剩,人民不得不向外寻拓生活空间,这时候涌现了许多英雄豪杰,从而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的民族英雄故事。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笔记(笛卡尔的唯理论)【圣才出品】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笔记(笛卡尔的唯理论)【圣才出品】

第13章笛卡尔的唯理论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年),哲学家,著名的数学家和科学家,他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笛卡尔建立了近代哲学的第一个体系,他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

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指导心智的规则》(1628年)、《方法谈》(1637年)、《第一哲学沉思集》(1641年)、《哲学原理》(1644年)。

一、方法论的反思笛卡尔从方法论的角度,摧毁旧的经院哲学体系的基础,同时证明新兴的自然科学的合法合理性。

他的《方法谈》为理性时代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

1.普遍数学(1)笛卡尔坚持统一的科学观,所有科学门类都统一于哲学。

(2)科学的统一性不在研究对象,而在于方法,哲学首先要研究科学方法。

他认为数学方法是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

(3)普遍数学把数学最一般的特征运用到其他学科。

数学的一般特征有二:“度量”和“顺序”。

①数学的“度量”只是量与量之间的比较。

在数学以外的领域,我们可以把度量转化为不可量化的对象之间同与异的比较。

②科学研究的顺序有两种:一是从简单到复杂的综合,一是从复杂到简单的分析。

在数学中,研究对象是同质的,这两种方法是可逆的。

但形而上学的方法首先是分析,寻找确定的第一原则,然后再运用综合,从第一原则推导出确定的结论。

2.方法论规则按照先分析后综合的顺序,笛卡尔建立起四条方法论的规则:(1)决不接受我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

说明分析的必要性,指出分析的目的是找到无可怀疑的、确定的“阿基米德点”。

(2)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直到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

说明分析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分析的结果要尽可能地细致,细致到可以加以满意地解决的程度为止。

(3)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

指综合的过程,从分析的结果出发,由简单的、确定的真理一步一步推导到复杂的道理。

(4)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内容简介作为赵敦华主编的《西方哲学简史》的配套辅导书,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识精华。

2.遴选考研真题,详析解答思路。

3.精编典型例题,巩固重点难点。

第一部分复习笔记第1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一、希腊哲学的非宗教精神1希腊神话世界观的特征(1)自然力和社会活动的人格化希腊神话表达的是自然神的多神崇拜观念,把自然的运行和人的命运全部归之于神的主宰。

(2)神人同形同性①奥林匹斯诸神与凡人有着相同的体态相貌、七情六欲。

②神以及神与人共同生下的英雄具有人的一切恶行,行为受灼热而不可遏制的感情与意志的支配。

③神随心所欲地支配着自然,诸神争斗的结局决定了社会进程和人的命运;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都没有自身的秩序和规则,在世界中起决定作用的只是神的情欲和意志。

(3)迷狂的宗教精神希腊神话对神和英雄的激情和意志的无度的推崇,激发出迷狂亢进的宗教追求。

代表:崇拜酒神的奥尔弗斯教派。

(4)生成演化的世界图式希腊神话的世界生成图式对后来的希腊哲学的宇宙生成论发生直接的影响;但是,这种图式以神人同形同性观念为基础,用人类的生殖力比拟自然的生成,它只是安排了自然物的时间次序,并没有表达自然界的内在联系、活动秩序和变化原因。

2希腊哲学的背景和环境(1)外来文化和自身积累的经验技术相结合,孕育出新思想的萌芽。

(2)在从事海外殖民和贸易的航海活动中,人们开始发现自然现象的规律性。

人们开始有了变化的观念,有了秩序和原因的观念,并且认识到,秩序和原因就在运动变化的事物之中。

3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1)“自然”意义接近于现代西文中的“本性”(nature),特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明确把自然定义为“运动和变化的本原”。

(2)“本原”本义是“太初”。

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即“基质”或“原则”。

(3)“宇宙”①含义一是指天地之间一切事物的总和,更重要的是指这些事物的秩序。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一、古希腊哲学。

1. 米利都学派。

- 泰勒斯。

- 泰勒斯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

他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一观点。

在当时的认知水平下,这一论断具有开创性意义。

他试图从自然本身去寻找世界的起源,摆脱了神话对世界解释的束缚。

例如,他观察到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也是从湿气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的,这可能是他认为水是本原的一个依据。

- 阿那克西曼德。

- 阿那克西曼德是泰勒斯的学生。

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阿派朗”(无限者)。

他意识到如果以水这样一种具体的物质作为本原,会面临很多解释上的困难,比如水本身也需要被解释是从何而来的。

“阿派朗”是一种没有固定形态和性质的东西,它能够产生出各种对立的性质,如冷与热、干与湿等,从而生成万物。

- 阿那克西美尼。

- 阿那克西美尼提出“气是万物的本原”。

他认为气通过稀薄和凝聚的方式转化为其他事物。

当气稀薄时就变成火,当气凝聚时就变成风、云、水、土和石头等。

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既保留了以一种自然物质作为本原的思路,又对本原如何生成万物有了更具体的解释。

2. 毕达哥拉斯学派。

-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核心观点是“数是万物的本原”。

他们发现数与音乐之间存在着和谐的比例关系,如琴弦长短比例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由此他们推断数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够构成万物。

例如,他们认为1是点,2是线,3是面,4是体,而体就构成了万物。

这个学派还强调灵魂的轮回和净化,他们的学说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但也对数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赫拉克利特。

- 赫拉克利特提出“火是万物的本原”。

他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他的哲学思想中最著名的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表达了他的辩证法思想,即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他还强调对立统一,认为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因为战争(斗争)促使对立双方相互转化,从而推动万物的发展。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一、名词解释:1、本源:Arche,本意为(1)开始,发端,起源;(2)政治上的权力,统治和政府官员。

其含义为:(一)事物开始的部分,比如一条线,无论在相反的那一端,都有一个起点;(二)事物最好的出发点,例如学习时我们有时并不从头开始,而是从最容易的地方开始;(三)事物从它的某个内在的部分首先产生,比船从龙骨开始;(四)事物从某个不是它内在的部分产生,运动变化都从它开始;(五)运动变化的事物是由于某个东西的意志而产生运动和变化。

本源即为万物的起点和归宿。

2、智者:Sophistes,源于智慧(sophia),在古希腊早期,原意为“掌握着某种技艺的大师”、“有智慧的人”,公元前五世纪时,“智者"专指一批收费授徒,重点教授修辞学和论辩术,并以此为职业的职业哲学家。

3、通种论:Theory the communion of genera, 通种(gene/genus)即最普遍的型相,柏拉图在《智者篇》中提出了三对六种:(1)“是者”与“非是者”,(2)“运动”与“静止”,(3)“相同”与“相异”,这六个最普遍的理念作为代表来讨论,而这些理念所体现的正是希腊哲学所讨论的中心问题,这些理念的外延最大,哲学史上把对这些理念关系的研究称为“通种论”。

4、四根说:又叫“四元素说”,四根即“水、火、气、土”,恩培多克勒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水火气土四种元素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的,四根永恒存在,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它们彼此独立,不能相互产生或消灭,也不能相互转化,而只能在爱和恨两种力量的作用下相互混合或分离,事物的产生和消灭,就是这四种元素聚合或分离的结果,是恩培多克勒的自然哲学的基本范畴和原则。

5、洞穴比喻:柏拉图关于认识问题的比喻之一,它在《国家篇》中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人从惑于不真实的个别事物上升到认识真实的理念过程。

他把可感世界比作洞穴,把只认识个别事物的人比作锁在洞穴里的犯人,以此来区分假象的世界和真实世界,前者为“可感世界”,后者为“理念世界”,假象背后才是真实的存在,体现了以思想把握真理的理念。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北大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完全笔记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一)从外部条件来讲: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

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

(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1、静观:2、辩证:3、演绎:4、理智:5、实践: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1、自然:2、本原:3、基质(始基):4、存在(是者):5、理性(逻各斯):6、灵魂(心灵):7、原子:8、宇宙:9、神:对希腊哲学中的范畴的含义的理解,尤其要根据其在文中的关系来进行理解。

思考题1、解释古希腊自然哲学的范畴:自然、本原、基质(始基)。

2、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是什么?3、分析希腊哲学的产生原因。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一、米利都派(一)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585/584年)哲学观点:1、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化学院《西方哲学简史》学科论文论文题目:浅析《理想国》社会问题制度设计及与当今我国政策对比姓名:李林班级: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3班学号: 10084030032012年12月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一直是古今中外众多学者研究的巨著,他基于对当时希腊雅典社会政治的观察,看到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痼疾,以及自己在政治上的失利,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见解,想要通过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追求最高的善,实现完美的生活。

他所要建立的国家在现在看来虽然不是他所认为的那种高度的理想,可是却为我们今天提供了借鉴和思考,因为人类社会是有其相通之处的。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制度设计思考AbstractPlaton's " ideal country " has been studied by many scholars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countries work, he was Greek Athens based on social and political observations, see in the social reality of weakness, as well as his political defeat, and has 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political opinion, want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deal state, the pursuit of the highest good, to achieve perfect life. He wanted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seems at present although notwhat he regarded as the height of the ideal, but for us today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thinking, because human society has its similaritiesKey wordPlaton " ideal country " system design thinking浅析《理想国》社会问题制度设计及与当今我国政策对比柏拉图是古希腊时期一位卓越的哲学大家,他对西方哲学界乃至整个思想史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其后的许多学派和哲学家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他与其老师苏格拉底和其学生亚里士多德一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正如孔孟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柏拉图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动摇的,他的光辉将永远闪耀着整个人类历史。

他的《理想国》是想要建立一个完美的国家(城邦),给人们阐释完美的政治共同体应该是什么样,如何建立起来,人民怎样在其中生活。

本书涉及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政治、教育、伦理、宗教、诗歌艺术以及法律等等,构建了一个与我国古代陶渊明截然不同的“理想国”。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是一个无政府、无压迫、无剥削的大同世界,而柏拉图所建立的理想国在某种程度上却是一个极权的国家。

但是,他的理想国一直以来受到众多来自各方的非议,理想国到底有多理想?的确,不得不承认的是,它在制度的设计上有许多在今天看来是十分不合理之处,在当初也没有被认同,没有被采纳,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空想,正如他自己也曾坦言:“或许天上建有它的一个原型,让凡是希望看见它的人能看到自己在那里定居下来。

”(592B) 可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他的制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当今人类社会带来诸多启示,他的思想不是单纯的博物馆里的过往的人们的智慧的陈列,和当今基本问题的思考有相同之处。

一、《理想国》诞生的社会环境与背景1、动荡的社会环境其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城邦之间相互混战,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之间展开长时期的战争,社会一片生灵涂炭,城邦体制的生命力在不断的外部纷争中逐渐显现出枯竭迹象;在雅典城邦内部,支持寡头政治的保守的奴隶主贵族与主张实行民主政治的新兴的奴隶主和平民之间明争暗斗,导致政权频繁交替,发生种种骚乱,政府的公信力下降,人民越来越不信任政府,阶级矛盾逐渐凸显,日益不可调和。

柏拉图期待重整恢复和谐的城邦秩序,探索理想国家的基本原理,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理想城邦。

2、柏拉图的个人政治经历与思考柏拉图出生高贵,父母都是贵族后裔,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多才多艺。

他从年轻时就对政治有着极大的热情,他想要参与公共事务,着手政治,也曾经受到“三十僭主”成员的邀请,他们认为他是块好的政治料子,希望他加入其中。

虽然柏拉图一直有从政的愿望,也观察到了社会的不公,他希望统治者能公正地管理,但是,他看到的却是“三十僭主”的胡作非为,他们滥杀无辜,巧取豪夺,欺骗民众甚至是朋友,如他在《第七封信》中所言:“我以为当时的城邦生活不公,但他们会将它转变为公正的并更公正的管理它,因此我曾热切地观察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我一路看来,所见这些人在短期内的作为,似乎使旧民主看起来像是进入了全盛时代。

”这里的“全盛时代”不是只过看起来的而已,事实上却是极致的黑暗时代,最后他拒绝了参与这种寡头政治。

柏拉图想要改变希腊雅典政治制度及文化的欲望来自他的政治挫折及失望。

民主复辟以后,所谓的民主制度,一种被多数说了算的民主制度将其老师和朋友苏格拉底以传播异端邪说愚昧青年的莫须有罪名处死,这对柏拉图打击极大,对现存的政体都失去信心。

但是他从未放弃对政治的兴趣,仍然研究如何才能更好地管理好国家,最后,决心用哲学来帮助实现政治统治,他认为城邦应该是一个具有伦理目的的政治共同体,它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达到“至善”——正义,只有符合正义原则的城邦生活才是幸福和谐的,将哲学与政治权力结合才能管理好国家。

二、《理想国》所披露的社会问题《理想国》不仅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国家的原貌,而且一定程度上它也是当时古希腊社会的一面镜子,从中折射出了当时古希腊所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1、政治腐败当时社会政治腐败,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允许有其他任何人触及现行国家制度,防止其危及自己的政治统治地位,苏格拉底曾对阿德曼托斯说:“你没有看到有些国家的行为也是这样的吗?那里政治不良,但禁止公民触动整个国家制度,任何企图改变国家制度的要处以死刑。

”(426C)他们只是一心想要从人民身上获取利益,而不是为了人民利益,“只要把羊喂饱,就算是牧羊人,并不要为羊群着想,他就像个好吃鬼一样,一心只想到羊肉的美味,或者像贩子一样,想的只是在羊身上赚钱。

”(345D),统治者就像这里的牧羊人一样,只是想要从人民身上夺取自己想要的好处,从来没有为人民想过,哪里会顾及人民的死活。

2、道德沦丧《理想国》中向我们陈述了一系列的社会中道德滑坡的现象:“如果谁有了权而不为非作歹,不夺取人钱财,那他就要被人当成天下第一号的傻瓜,虽然当着他的面人家还是称赞他——人们因为怕吃亏,老是这么互相欺骗着。

”(360D)“他们庆贺有钱有势的坏人有福气,不论当众或私下里,心甘情愿尊敬这些人。

”(364B)“当前风气是父亲尽量使自己像孩子,甚至怕自己的儿子,而儿子也跟父亲平起平坐,既不敬也不怕自己的双亲。

”(563)许多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已经无法独善其身了,不禁会这样问自己:“是用堂堂正义,还是靠阴谋诡计来步步高升,安身立命,度过一生?”(365B)3、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社会上出现许多颠倒黑白,是非混乱的现象,严重地误导了年轻人的价值观。

如:“正义的人与不正义的人相比,总是处处吃亏。

”(343D)“不正义之人日子过得比正义的人要好得多。

”(358C)“似乎美德最好的报酬,就是醉酒作乐而已。

”(363D)“名利多作恶,举步可登程;恶路且平坦,为善苦登攀。

”(364D)“不论什么人,只要他能极为热忱地为生活在这种不良政治秩序下的公民服务,为了讨好他们不惜奉承巴结,能窥探他们的心意,巧妙地满足他们的愿望,他们就把这种人视为优秀的有大智大慧的人并给予尊敬。

”(426C)正义者徒有正义之名却得不到公正的待遇,他们往往比不正义的人过得要悲惨得多,不正义的人通过种种低下的手段获得不正当的利益,名利双收,却活得逍遥自在,他们拥有财富、地位,正义的人因为不愿趟浑水往往过得十分清贫。

三、柏拉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与当今我国政策的对比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一样,要寻求一种善,寻求一种完满的生活,寻求一种经过审查而站得住脚的生活。

他运用政治哲学追求一种至善,建立一个正义的国家,用正义原则规定国家的运作,人民的行为规范,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政治,完美国家。

《理想国》中披露的各种社会弊端并不仅为当时社会所独有,这些问题在当今社会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通过研究柏拉图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将其与今天我们国家的政策对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获得新的启示与借鉴。

(一)选择统治者——哲学王的统治柏拉图在选择统治者的问题上十分慎重,必须要满足很多的条件:必须是护卫者中最好的,最善于护卫国家的;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

“我们必须从所有护卫者里选择那些在我们的观察中显得最愿毕生鞠躬尽瘁,为国家利益效劳,而绝不愿做任何不利于国家的事情的人。

”(412E)同时,要随时考察他们,是他们能否终身保持这种保卫国家的信念,即不“被强力压迫”又不“被欺骗诱惑者”;“我们必须寻找坚持原则孜孜不倦为他们所认为的国家利益服务的那些护卫者”;“我们必须选择那些不忘原则的,不宜受骗的人做护卫者,而舍弃其余的人。

”(413D)还要“劳其骨、苦心志,见贤思齐”。

最后即使会被“淹没溺死在讥笑和藐视的浪涛中”,苏格拉底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

”(476E)他认为“在哲学家统治城邦之前城邦不能摆脱邪恶”。

柏拉图认为,哲学即是智慧的象征,超越现实世界,追求道德和美好。

只有哲学家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因为哲学家拥有智慧,是最正义的,他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怎样才能实现正义。

只要哲学家获得政治权力,将权力与智慧结合,就能更好地治理国家,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但是,如何确保哲学家成为王,或者王成为哲学家?出现这样的机会只能是诿之于天命,诿之于偶然。

“最美好的生活、最美好的政治共同体,它只是要诿之于偶然才能出现”。

权力使人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又如何防范哲学家出现这样的情形?罗尔斯曾说“对于任何政治共同体的规划来说,必须强调程序和制度的重要性”。

在我们国家身上或多或少也能看到“哲学家执政”的影像,我国的中央领导人都毕业于高等学府,如国家主席胡锦涛毕业于清华大学,他们都是接受了高等素质教育,然后经过层层选拔,重重考验,最终将权力与智慧相结合治理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