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歌剧院铸钢节点试验研究
钢结构工程国家大剧院

第二作业区域E20轴一W20轴梁架节间吊装;第三作业区域W21轴——W61轴梁架节间吊装;第四作业区域E21轴—E61轴梁架节间吊装;第五作业区域W62轴——E62轴梁架节间吊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对其进行完善,提出了几项改进方案。
其一,在详图设计、制作和安装过程中实施空间三维反变形。这是指根据计算机建模后的结构分析结果,要求壳体钢结构的每一节点针对结构在恒载条件下的变形值进行三维反向预变形,以求壳体结构在支撑拆除后,完美地符合设计要求的空间尺寸。根据这一思路,由于每榀梁架所有节点的变形各异,详图设计量成倍增加;制作难度增大,φ 1070×30钢管顶环梁须做成三向弯曲,预拼装难以实施;特别是安装阶段除顶环梁三向弯曲外,每榀桁架平面外均是不同程度挠曲的,测量和定位无法把握。显然法方的技术措施是无法操作的。经过结构分析和计算,发现壳体钢结构的变形虽然是复杂的,由于结构的非对称性,其质量中心与几何中心不重合,而导致壳体既有平移,又有下挠,还有扭转,但是其各点的空间矢量位移的绝对值并不大,最大部分发生在顶环梁范围,其极大值亦仅140mm(主要是垂直位移),以椭球短轴143m计,下挠值仅为跨度的1/1000,远小于设计规范要求。为了方便施工,提出抓住变形的主要矛盾,仅在上段梁架以上范围内作竖直方向的单向反变形(起拱),在制作和安装阶段保持环梁和梁架的平面状态不变的设想。基于上述设想方案可能导致的结构初始偏差对壳体整体稳定性的影响作了反复的验算和分析,证明其整体稳定性与法国的方案相当。有结构验算结果作依据,为顺利制作、安装创造了条件,实施结果良好,结构变形的实测值和计算值十分接近。
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人工湖面积达35500平方米,人工湖水深为40厘米,3.5万平方米整个水池分为22格,分格设计既便于检修,又能够节约用水,还有利于安全。每一格相对独立,但外观上保持了整体一致性。为了保证水池里的水“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采用了一套称作“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控制”的水循环系统。此系统用地源热泵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既能供热又能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
建筑结构铸钢节点设计

铸钢件中铸造组织疏松、晶粒粗大,内部易产生缩孔、缩松、气 孔等缺陷,因此,铸件的力学性能,低于同种材心铸钢节点 实心铸钢节点虽然承载力比较大,但由
于其在铸造时需要大量钢水,不仅浪费 材料,而且使其造价大大提高;此外, 实心的铸钢节点由于其本身的自重很大, 对结构整体承载力非常不利,故在实际 工程中很少采用。
铸钢空心球管节点实体模型
铸钢相贯节点
铸钢相贯节点是根据节点外形将多根杆件的汇 交处在厂内浇铸而成,内腔可以是空心,也可 以是半空心半实心。空心铸钢相贯节点与钢管 相贯节点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者有根本区别。 钢管相贯节点是主管直通,支管加工成相贯面 后,直接与主管焊接。而铸钢相贯节点可根据 各汇交杆件的空间位置铸造成各种形式,不受 主管直通的限制。与铸钢球管节点一样,在主 管与次管的相交处圆滑过度,即设置倒角,见 下图
铸钢节点按节点形式分类
铸钢节点根据节点的形式可以分为铸钢 空心球管节点、铸钢相贯节点、铸钢支 座节点三类。
铸钢空心球管节点
铸钢空心球管节点与以前普遍采用的焊 接空心球节点有很多相似之处。铸钢空 心球管节点是将球与钢管根部整体浇注 在一起,在管与球相交处圆滑过度,即 设置倒角,焊缝位置位于铸钢管上,下 图为重庆奥林匹克体育场铸钢球管节点 图。
铸钢节点在工厂整体浇筑,与相贯节点相比,可以避免相贯线切 割和隐蔽焊缝及焊缝交叉重叠引起的应力集中,大大减少焊接量。
铸钢管厚度可根据实际受力需要设计出不同的壁厚,承载力高, 抵抗变形能力大。
在建筑领域中铸钢节点中化学成分要求比其他领域内铸钢件中的 化学成分要求高,对C、P、S的含量严格限制,因此材质有具有 较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
广州歌剧院钢结构设计-广州 钢结构设计

第2 8卷 第 3 期
21 0 2年 5月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 a o u mi g Meal ry C l g o r l f n n tl g ol e n K u e
la a ai h ciga dgo e cl o l er nls .A dipo e ert n i f te csjit od cp cyc ekn n em t a nni a a i n rvs h i a t o el ato s t i r n a ys t t aol y s — n i mehnc ei ymen f E eut o pc it. n c aia d s nb a s M rsl fy ia j ns l g oF s t l o
摘
要 :广州歌剧 院钢结构是近年来 大型异形钢 结构 的代 表。歌剧 院 由 2个外表极 为不规 则 的单体组成 ,其 外
表 由大小不一的三 角面拼成 ,依 靠外 围护钢结构 包出其轮廓 ,内部为混凝 土结构。钢结构 采用折板 式单层 网壳,
网壳下设 支点 支于内部混凝土上 。为保证单层 网壳的节 点刚度 ,棱线相 交处设计 为铸钢 节点 ,其他 为相 贯节 点。
i l si tr c e r te — s ,a d oh r r a u a .T i a e to u e w t e s l r t r s r ie n e e t d a e se l a t n t e sa e tb l r h sp p r n r d c s o h t e t c u e i b n s c i h e su d sg e n t e O ea Ho s ,i cu i gt e s h med sg e i n d i h p r u e n l d n c e e in,se l o t p i z t n, i e rsai n y i , h te s o t c mi i a o l a tt a a ss n c l
广州大剧院建筑分析

建筑采用几何形态及钢材结构,阳刚之美呼之 欲出,建筑及其广场由外缘向中心下倾的连续 变化,加之地面微妙的起伏,柔化了都市界面, 实现了与自然界面轻柔的接触。而两块石头一 样的建筑与周围造型相对规矩的高楼大厦形成 鲜明对比,从繁华的摩天大楼过渡到宁静的歌 剧院,再到缓缓的珠江,布局和谐。
构建分析
• 其外形犹如大小两块历经江水冲刷的石头,被 放置在珠江北岸一个平缓的山丘上。“双砾” 都采用了屋盖、幕墙一体化的结构,整体性外 壳最大长度约120米,高43米
• 广州大剧院的设计突破了以往建筑的结构特点, 外形似砾石,一大一小,一黑一白,形成鲜明 对比。
• 外围护结构强烈的凹进凸出的不规则几何形体 和内部大跨度、大悬挑、倾斜的剪力墙柱形成 复杂的不规则建筑空间。也正因为此,室内的 光影效果也极好。
位于两块“石头”之间的首层部分为架空 层,与相邻的水面和草坡共同构成一个可供公 众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开放空间。弱化了室内 与室外的隔阂,周围的草坡,架空层中得咖啡 厅及周围文化广场成为大、小石头与城市公共 空间之间有机联系的过渡元素。
总平面分析
1.建筑四面环路,交通便利, 地下车库入口设在北面和东 面。主入口层在地下,从四 面都有入口进入建筑。
点击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 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 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已完成项目概述(文字可以编辑)
主题一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主题二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解构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运用现代主义的语汇,却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 基本设计原则(美学、力学、功能),由此产生新的意义。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而创造 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 而广州大剧院它的设计者,正是世界顶级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这位有着建筑界女魔头之称的英国建筑大师,其设计一向以大胆的造型出名, 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
2011年度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系列报道人才篇之八:戴立先

以 广 州 新 白云 国 际 机 场 飞
及行业规范 , 是一名工程 实践经 验丰富 、技术创新能力突出、 组 织 管理水平 优 秀的钢结构 技术 管 理与 研发人 才 。 1 ) 甘坐板凳 , 唯实求新肯钻
研。
臂钢结构 的连接工程正式完成 , 双塔主体钢结构全部合龙 。 钢结
1 0 0 n l 。 戴立 先带领 技术 人员 经过 仔 细 分 析 ,确 定 采 用 “ 地 面 拼 装、 整体 提 升 ” 的施 工方 案 , 成 功解 决 了 面积 达 2 1 7 5 0 I n 。 、 总质 量 4 5 0 0t 的 屋 盖 主 体 结 构 施 工
构 安 装 方 案 的 最 终 确 定 倾 注 了
总 工 戴 立先 的大 量 心血 , 通过 充
机 维修 库 、深 圳会 议 展 览 中心 、
分 利 用 结 构 自身 特 点 巧 妙 设 计 出“ 两塔 悬臂分离安 装 、 逐 步 阶
建 筑 业 最 能 考 验 个 人 的 耐
广州歌剧 院、 央视新 台址等大量 造型新颖 、结构独 特建筑 为载 体, 戴立先 积极探索新 工艺 、 新 方 法 ,在 实 践 中 形 成 了 针 对 大 跨 度及复 杂钢结 构 的系列专项 技 术 。广 州 新 白云 国 际 机 场 飞 机维修库分为 3 个区 , 其主桁架 跨 度为 ( 1 0 0 + 1 5 0 + 1 0 0 ) 1 1 1 , 进 深
先。
对结构支撑的要求 、 与现场各专 业 的协调 配合等并 没有成 熟经
验 ,戴 立 先 通 过 对 工 程 整 体 结 构、 塔 吊爬 升 规 划 、 钢 结 构 与 土
自1 9 9 5年走 出学 校 大 门 , 戴 立 先 就 将 脚 步 踏 进 了 中建 三 局 钢 结 构公 司 , 自此 开 始 了他 与
沈阳文化艺术中心

2014年6月,沈阳文化艺术中心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Thank you ~
主构件采1430mm×40mm1370mm×65~75mm 大直径厚壁钢管;最长杆件长度为73.8m,最重杆 件质71.3t;
次构件采用775mm×30mm和760mm×25mm两 种钢管;
构件连接处理—— 主构件连接处设计采用大型铸钢节点; 主次构件间采用钢管相贯连接; 钢结构底部支座与混凝; 土大平台连接处采用半球铸钢连接节点连接; 整体钢结构长宽高为 179m×112m×60m,质量约 为 ,11000t。
设 计 理 念
为什么设计成“钻石”? 设计师设计时考虑的元素很多, 但最核心的是将其建成未来沈阳最具亮点的建筑, “钻石”64个切面,无观赏死角。 将浑河比作皇袍上的玉带, 沈阳文化艺术中心宛若玉带上镶嵌的宝石。 其蕴含的时代精神和文化意义可以表述如下: 一朝发祥地, 两代帝王城。 玉带绕古都, 宝石耀新景。
这么复杂的结构,是怎么完成吊装的呢?
屋盖结构——砖石壳 内部结构——钻石心 基座结构——钻石托
将非常规的无序的空间薄 壳钢结构拆解成若干个常 规的有序的钢结构吊装单 元,并能保证结构功能, 满足安全、可靠吊装施工 的吊装单元划分方法。
单元拆分方法
vs
沈阳文化术中心
这样大的铸钢节点高空安装定位是最大的难题,钢结构之间作 用力相当复杂,这比“鸟巢”钢结构还要难。 沈阳五里河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工程部长原国平介绍:“这需要 建设前先做出来电脑三维模型,经过仿真计算后,用测量仪器 将铸钢节点实施三维高空定位,这样解决了高空定位误差较大、 定位时间长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安装就位精度。”
启示: 结构与设计从来是不分家的,两个是互利共生的。
国家大剧院钢结构

供构件吊装单元件。
第二拼装区:设在壳体南面203区东西两端,分为3号、4号、5号拼装场地。在3号、4号场地各配置50t级履带式起重机一台,承担拼装起重作业,分别向位于东西二侧的M440D塔吊构件吊装单元件。5号拼装场地,向SK560塔吊提供吊装单元。
M440D行走式塔式起重机(二台):分别安装在壳体东西两侧,沿壳体底环梁外侧开行,跨外综合吊装完成第二、三、四作业区域施工。SK56。附着塔式起重机(一台):安装在壳体南面歌剧院混凝土结构外侧,定点综合吊装完成第五作业区域施工。
1.4.6起重机组装、拆除场地
(l)履带式起重机
CC2800履带式起重机装拆场地布置在壳体北部201区,具体位置见图1-13-6。场地的承载能力为16t/时,起重臂组装采用东北面M440D行走轨道处空间。装拆工艺另行设计(CC2800)
主要机械选用及性能见表1-13-1。
序号
设备名称
数
量
主要工作性能
工作内容
备注
起重臂长
半径
起重量
1
CC2800 600t
履带式起重机
l
主臂:60m
付臂:84m
SFSL工
况超起
102m
35t
第一作业区吊装。第二、三、四作业区上段梁架吊装
超起时配3001压铁
主臂:60m
付臂:84m
SW工况
62m
18t
M44oD塔吊安装、拆除
构件拼装区中,胎架的具体布置详见图1.12-4施工平面布置图。胎架布置规则是在适应场地形状的要求下,保证相互之间的间距大于5m即满足50t级履带吊开行,梁架的胎架应布置在吊机工作半径内,以减少构件的两次搬运。场地地面荷载要求为12t/㎡。拼装平台拟采用路基箱上设置胎架的方法,在拼装平台使用时,定期测量平台的沉降和变位情况,实时调整,保证拼装胎架的精确度。
铸钢节点有限元分析和实例探讨

铸钢节点有限元分析和实例探讨一、前言铸钢节点作为一种新兴的节点形式,具有结构多样化、外形美观、良好的加工性能以及良好的适应性,已广泛应用于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大型钢结构建筑、桥梁等工程中。
在国外,特别是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铸钢件节点已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国内近年来在一些大型钢结构建筑、桥梁等工程中逐渐得到推广应用。
如国家体育馆钢屋盖工程、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广州歌剧院钢结构工程、安徽体育中心主体育场、无锡科技交流中心等工程中关键部位均采用铸钢节点。
由于铸钢节点受力和造型相当复杂,因此,分析模型的正确建立以及对分析模型边界条件的真实模拟是节点受力分析的难点和关键点。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节点的实体三维模型,并根据一定理论依据对模型的边界条件做相应的简化假定,以求在简便计算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模拟实际中复杂的边界条件,从而完成对铸钢节点的受力分析。
本文结合某主题馆钢结构工程中的铸钢节点设计实例,对大型铸钢节点的设计基本原则及受力进行了初步研究与分析。
通过ANSYS研究铸钢节点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应力的发展、变化过程及节点变形,对其承载安全性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二、铸钢节点选取1、节点选取本文所研究的节点位于张弦桁架下弦杆、腹杆及拉索的交汇点,下弦杆与五根支管相连。
该节点是由多根钢管以不同的空间角度汇聚于一点,构造形式比较复杂,因此节点受力复杂,加工制作难度极大。
鉴于该节点受力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有必要对其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工作状态进行分析。
根据设计方案该节点为铸钢节点,材料为ZG310-570铸钢,质量执行《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GB11352)标准中的有關规定,详见下表1:2、基本假定由于铸钢节点所用钢材具有良好的线弹性性能,结合《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的规定,本文采用以下分析假定[1]:(1)只考虑节点在弹性状态下的单独受力状态;(2)不考虑几何非线性;(3)在节点与拉索连接处,采用传力杆,以传力杆传递拉索拉力.拉索的拉力以面力形式施加于传力杆端面,受力模型见下图1中7号杆.三、铸钢节点有限元分析1、计算模型对于比较复杂的模型在ANSYS中建模非常困难,可以采用Pro/E、SolidWorks、UG、AUTOCAD等CAD制图软件进行实体建模,利用它们和ANSYS 之间的数据接口导入ANSYS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程概况广州歌剧院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J4地块,由大剧场(大石头)和多功能厅(小石头)两部分组成。
大剧场投影面积15875m2,高度43m;多功能厅投影面积7595m2,高度22.3m。
总建筑面积70781m2,钢结构总重1万多吨。
大剧场和多功能厅外围护为空间组合折板式三向斜交网壳结构。
平面转折处的主梁,被面内次梁分隔形成小三角形网格;主梁最大截面1500×400mm,最大跨度70m;主梁与主梁相交处采用铸钢节点。
本工程共有铸钢节点69个,均为多根矩形管空间斜交,节点支腿最多10个,最重达40吨,具有小夹角、薄壁、易变形等铸造特点。
由于铸钢节点铸造与施工在目前国家规范上没有具体验收标准,因此,选择大剧场6号铸钢节点DZG-6,按设计受力值的1.2倍进行足尺试验,试验结束后节点继续使用。
二、铸钢节点的设计、铸造1.铸钢节点的设计分析(1)有限元计算模型有限元分析使用美国有限元通用软件ANSYS Workbench。
弹性模量E取2×105MPa,泊松比取0.3。
单个有限元模型由23940个单元,45202个节点组成。
屈服强度取340MPa,屈服准则选用Von Mises强度理论。
(2)有限元计算结果有限元模型的约束条件按照试验情况确定,铸钢节点按理想弹塑性材料计算;荷载取试验加载的最终一级荷载,施加在与千斤顶接触的柱管底面上,取值为10000kN。
①有限元计算结果图:广州歌剧院铸钢节点试验研究戴立先郐国雄陈龙章孟祥冲摘要:广州歌剧院铸钢节点造型复杂,体态各异,其受力状况是整个工程的重点。
本文主要介绍研究铸钢节点足尺试验研究的理论分析、现场试验情况。
关键词:足尺试验;有限元;荷载;位移;应变片[中图分类号]TU3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3362(2009)12-0039-05②Mises 应力云图:③铸钢节点应变图:(3)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节点的最大应力出现在D 支管与柱管相贯的部位管内的加劲肋上,应力值达到262MPa ,未超出铸钢节点材料的屈服强度340MPa 。
②柱管底面由于直接承受千斤顶压力,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最大应力达到142MPa ,未超出铸钢节点材料的屈服强度340MPa 。
③节点应力分布具有区域性特点,在支管端口,支管与柱管相贯部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应力值较大,D 支管端口最大应力值为128MPa ,D支管与柱管相贯部位最大应力值为83MPa ,在A 管和G 管间的倒角以及D 管和与管间的倒角应力值也相对较大,最大应力值为84MPa ,均未超出铸钢节点材料的屈服强度340MPa 。
其余支管间的倒角和节点的鼓型面上没有显著的应力集中现象,应力值均较小,均小于50MPa 。
④各支管从端口到鼓型体的应力分布大致呈现出“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
管身应力由高到低是由于管壁逐渐增厚所致,相贯位置由于受其它汇交管件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应力集中,在向鼓型体传递过程中应力逐渐减小。
铸钢节点壁厚的增加及管与鼓型体相贯处加劲肋的存在,降低了应力峰值,改善了应力分布,提高了节点的承载能力。
2.铸钢节点的铸造铸钢节点铸造工艺流程:模样-造型-熔炼-浇注-脱模-清理-热处理-毛坯检验-机加工-出厂检验-出厂。
铸钢节点的材质及性能指标如表1、表2所示。
三、铸钢件受力试验1.试验目的(1)研究铸钢节点在静力荷载作用下力学性能,传力机理,应力、应变分布状况以及变形情况。
(2)根据结构承载性能,综合判断结构的薄图1图2图3表1铸钢节点选材参照德国标准DIN17182材质化学成分%碳当量GS-20Mn5NC Si Mn P S Cr Mo Ni≦0.42%0.17~0.20≦0.60 1.00~1.50≦0.015≦0.015≦0.30≦0.15≦0.40表2材料性能指标构件名称构件材料构件编号屈服强度(MPa )抗拉强度(MPa )伸长率(%)冲击功(J )铸钢件GS -20Mn5DZG63405102450,54,51弱部位,检验设计计算结果等,对铸钢节点承载的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2.受力试验的理论分析(1)测试内容及方法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测定试件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②测定试件各组成构件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应变。
试验采用BX120的电阻应变片测试构件的应变,采用位移百分表测试位移,用DH3815N 和DH3816N 静态数据采集系统自动采集各级荷载下位移计和电阻应变片的数据。
(2)测点布置考虑到节点受力的复杂性,在每根支管端口向内280cm 上下左右各布置一个应变花,靠近柱管处上下左右各布置一个应变花,支管与鼓型相贯处各布置一个应变花,三个应变片分为沿管轴向,垂直于轴向以及45°方向。
鼓型表面中心部位布置一个应变花,两根支管相交的倒角部分上中下各布置一个应变花,三个应变片分为平行于倒角切线,垂直于倒角切线以及45°方向。
支管对应的柱管各布置一个轴向应变片,每根支管接长段的四块拼接板上各布置一个轴向应变片,实时监测支管的轴向力大小,共35个单轴应变片,85个三轴应变花。
每个支管端口及柱管各布置一个百分表,共8个,如图4所示。
3.试件的制作将厂制铸钢件运至工地现场后,吊装至临时柱上,对每根铸管用方形钢管接长,以保护连接端口;支管接长部分一端腹板穿过混凝土柱子,锚固其上,另一端带翼缘的伸到柱边,与支管对接。
4.现场测试试验采用在铸钢节点立柱下施加荷载的加荷方式。
采用1台12000kN 液压千斤顶,由千斤顶—高压油管—油泵—压力传感器—静态电阻应变仪组成加载系统,千斤顶采用压力控制荷载大小。
千斤顶的反力由混凝土自反力架承受。
试验中采用两次加卸载的加载方式,第一次加载按每级500kN ,一直加到5500kN ,然后按每级卸载1000kN ,直到卸载为0,第二次加载按每级500kN ,加载到10000kN ,然后按每级卸载1000kN ,直到卸载为0。
读数在荷载稳定后进行。
加载过程如下:(1)预加荷,使试件的各个组成部分紧密接触,检查加荷设备是否能够正确出力,加荷装置是否安全可靠。
检查各个仪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包括数据采集仪、静态应变仪、位移百分表等的读数。
(2)卸载调零,进行初读数。
(3)分级加载。
在持荷一段时间后,待各仪表稳定,进行读数。
现场测试情况如下表所示:图4测点及位移计布置图加载示意图1加载示意图25.试验数据与设计值对比分析(1)加载过程及特点试件加载到柱管荷载为10000kN ,然后卸载到9000kN 时,G 支管与柱管相贯部位应变测点的应变值较大,对应的测点的主应变达到-1094με,主应力为-211MPa ,未超出铸钢节点材料的屈服强度340MPa 。
而节点的其它测点的应变值均较小,说明节点能够较好地传递荷载。
(2)节点的荷载-位移分析经荷载-位移曲线图分析可见,柱管底面加载点的荷载-位移曲线基本上是处于线性变化的,最大位移为4.55mm ,在一些荷载级出现转折点是由于千斤顶压力传感器与柱管加载面之间垫有钢板,存在虚位移,在压实的过程中会发生一些震荡造成的。
加载到10000kN 时,支管A -G 的位移见表3。
由表可见,各支管的竖向位移较小。
(3)沿支管轴向方向节点的荷载-应变分析由荷载-应变图可见,荷载加到10000kN 时,测点应变小于700με,都未进入屈服状态,测点处于弹性状态。
对于支管翼缘:除支管F ,其余支管翼缘应变沿支管轴向由“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这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这是由于靠近支管端口处的测点是选在端口向内280cm 左右,管壁由端口向内逐渐增厚,引起应变较端口处降低,出现应变增高现象是由于相贯位置受其它汇交管件的影响,产生了应力集中,在向鼓型体传递过程中由于管壁厚度的增加以及加劲肋的设置,使应力逐渐减小。
支管F 没有这种变化趋势是由于测点没有精确地布置在支管和鼓型相贯的部位。
从支管端口到相贯部位,翼缘都是处于受拉状态。
对于支管腹板:除支管B 和C 处于受拉状态外,其它支管都有由受拉转变为受压或者受压转变为受拉状态的特点。
(4)节点鼓型面荷载-应变分析为了分析节点鼓型面的应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支管A 、C 、E 、F 对应的鼓型面以及鼓型表面中部的应变花测点进行研究,绘制荷载-应变曲线图。
由荷载-应变图分析,节点鼓型面应变值均较小。
通过对比可见在支管的测点,应变花中最大的应变是沿管轴向的,而在鼓型体表面的测点,应变花中最大的应变已经不是沿管轴方向,而是出现在45°方向的应变片上,鼓型体表面应变花测柱管底面加载点的荷载-位移曲线表310000kN 时支管端口位移表支管编号ABCDEFG位移值(mm)向上(-)-1.040.17-0.41-0.37-0.210.96-0.66C 支管上翼缘三个应变花沿管轴向的三个应变值点的最大应变出现在45°方向或者垂直于管轴线方向上表明力在从支管传递到鼓型体的过程中,沿一定方向扩散,有利于减少应力集中。
(5)节点立柱荷载-应变分析由荷载-应变图分析,对于直接承受千斤顶荷载的节点立柱,在第一个加载循环是处于弹性状态的,在第二个加载循环的8500kN ,出现轻微的转折点是由于拼接板焊缝破坏造成的。
6.试验结论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1)在本次加载条件下,铸钢节点所有构件都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节点是安全的。
(2)节点应力分布具有区域性特点,最大应力出现在相贯部位设置的加劲肋上。
由试验测得的G 支管下翼缘与柱管相贯部位的测点应变值最大,对应的测点的主应变达到-1094με,最大应力为-211MPa ,未超出铸钢节点材料的屈服强度340MPa ,满足强度的要求,节点设计是安全可靠的。
(3)加载到10000kN 时,各支管端口部位的位移很小,最大为支管A 的-1.04mm ,其余支管的位移绝对值均小于1mm 。
(4)试验数据表明,节点鼓型体表面各点应变较小,说明管壁厚度的增加及加劲肋的设置能有效避免应力集中,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是吻合的。
(5)节点应力分布具有区域性特点,各支管从端口到鼓型体的应力分布大致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这方面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6)鼓型体表面应变花测点的最大应变出现在45°方向或者垂直于管轴线方向上表明力在从支管传递到鼓型体的过程中,沿一定方向扩散,减少了应力集中现象,表明节点的设计是合理的。
(7)节点支管端口部位应力较大,设计及施工要注意保证支管端口与钢梁之间焊缝的质量。
四、结束语铸钢节点分支多,受力复杂,受设计、材质、制造工艺等影响,有必要进行实体试验研究。
广州歌剧院钢结构工程共使用铸钢节点69个,总重量1100多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