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问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测试选择题(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测试选择题(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易错题1.毛泽东曾经说过:“为了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中国人民海军诞生的标志是BA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的筹建B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C人民解放海军领导机关成立D东海南海北海舰队的建立2.下列选项中的事件,哪项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 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C 1972年田中角荣访问中国D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除了以下哪只军队,其他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作战过A中国人民志愿军 B朝鲜人民军队C“联合国军” D苏联人民解放军4.李明自习课上与其他同学讲话,老师让他读一读邱少云的事迹,其用意是让他学习A集体主义精神 B艰苦奋斗精神C爱国主义精神 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5.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A 中共八大的召开B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C 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改革D 进行三大改造6.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构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进城赶考”意味着什么A意味着中国革命的胜利结束 B意味着新中国的建立C意味着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新任务D意味着社会制度在中国的确立7.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建设在A华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华南地区8.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 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A民主集中制B解放思想C实事求是D改革开放10.这是一次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下举行的一次重大外事活动,因此,它的主题也体现在这一时代特色,这一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促进共同繁荣。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胡锦涛会见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 台湾旅客乘坐深航班机开心回家 材料三 1998年,全国已先后成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 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材料二
(1)材料一体现了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 “一国两制”。 (2)材料二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 基本方针是什么? 两岸交流的加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 民族区域自治 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
• A. 他们分离至少有38年了
• B.儿子肯定不是现役军人或 公职人员 • C.儿子是乘飞机直接从台湾 抵达大陆的 • D.他们都盼望海峡两岸的统一
• 5.“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 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当年“分 田”指的是 • A.土地改革 • B.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我国农村 60年发展见证了共和国风雨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一五”期间,我国先后完成了土地改革和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一五”时期,农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78年开始实行了家庭联 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0%左右。1978年后,农民人均收入更是 产承包责任制。 大幅度提高,年均增长率达12.7%。 材料二 下面两幅图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出现的失误与挫折。
• 17.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原则 解决港、澳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B.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 • C.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D.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 半个世纪过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倡导发起这五项原则的国家中没有 ( ) • A.美国 B.中国 C.印度 D.缅甸

八年级历史下册综合复习资料

八年级历史下册综合复习资料

12、参考右图:你知道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的名称是? C A.长征1号 B.长征2号 C.东方红1号 D.“神州5号” 13、新时期的农民说,生活改善靠“两平”。送来好政策 的是邓小平,送来水稻好种子的是 B A.蒋道平 B.袁隆平 C. 吴阶平 D.郎平
14、改革开放后,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 我国日益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参 考下图你知道北京将在2008年举办的国际 体育盛会是 D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以历史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后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 分。 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 元朝时期,西藏正式纳入中 央政府的行政管辖;明朝时期西藏各地王位的继承必须经 皇帝批准;清朝皇帝于1653年、1713年分别册封达赖喇 嘛和班禅额尔德尼;1719年,清政府派军队进入西藏。 (2)新中国是怎样解决和处理西藏问题的? 1951,西藏获得和平解放。“一五”期间,修筑三条进 藏公路,即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加强西藏与 外部的交通。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和土地改革,推翻 了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西藏各族人民成 为国家的主人和西藏的主人。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 。
二、读图题 21、给下列图片配上文字说明(要求简明、 准确)
周恩来在万隆会 中国第一颗人造 议上发表演说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卫星“东方红一号”
22、我们党历来重视探索和解决农民和农业问题,并取得了巨大成 就。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请帮助小明同学完成表格中的空白部分。 土地改革
9、参考右图:你认为1972年2月,被西方新闻称作“改变世界的 一周”的历史事件是 C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10、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什么地方开始 A A.农村 B.城市 C.沿海 D.西部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问答题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问答题

八年级下册问答题(一)1、决定采用公元纪年的会议:2、《共同纲领》起到什么作用: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的代国歌是:4、新中国的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是: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①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②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④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6、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7、中国出兵朝鲜援助的目的:8、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9、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10、抗美援朝胜利意义:11、土地改革的原因:12、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的结果:13、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的意义:14、新中国成立初,原国统区经济濒于崩溃的原因:15、一五计划(1953——1957)的基本任务:16、一五计划的成就:一桥、二铁、三公、四厂17、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义:18、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途径:19、三大改造的性质: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改造。

20、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途径:21、三大改造的任务与实质:22、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23、第六课:探索时期(1956——1966)的正确探索:24、探索时期的失误有哪些:25、中共八大内容:26、1958年总路线的内容:八年级下册问答题(二)27、探索时期失误(即“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28、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的油田:29、两弹元勋是谁:30、文革期间最大的冤案:31、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的事件:32、文革时期,哪两位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经济形势好转:33、标志着文革结束的事件:34、“二月逆流”的性质:35、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针对什么提出的:36、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结论:37、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容:38、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39、文革的重要经验教训:40、法制建设成就:①1982年第四部《宪法》②1986年《民法通则》③《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

最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附答案)

最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试题(附答案)
【答案】(1)农村;国有企业的改革,增强企业的活力;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制度。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国有企业的改革。
(4)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请回答:(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1954年 实行赎买政策
(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也较早地达到小康水平。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座崛起之城”。
材料二、深圳于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230千米。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27。5平方千米。十几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2)依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3)依据题干图表关键词“长春一汽建成投产、川藏、青藏、新藏铁路建成”可知,图中建设成就所属的领域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后面的括号内)1.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首都北京举开国大典时,乐队奏乐,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支乐队演奏的乐曲应该是()A.《国际歌》B.《义勇军进行曲》C.《黄河大合唱》D.《运动员进行曲》2.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B.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英勇斗争的结果C.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D.实现了我国经济的腾飞3.下列哪个地区的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完成了和平统一()A.新疆B.西藏C.西康D.云南4.“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

对于这场战争的结局,你写篇社论,你会写()①粉碎了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②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④显示了美国的实力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5.某学校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活动,请问下列英雄人物中哪些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来的()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狼牙山五壮士④邓世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这一决策出自()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7.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土地改革完成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颁布的第一部宪法是()A.《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C.1982年宪法D.1978年宪法9.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有()①鞍山大型轧钢厂建成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③南京长江大桥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0.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主人的标志是()A 抗日战争的胜利B 解放战争的胜利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 中国大陆的解放11.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纪念日是( )A .1950年10月1日B.1950年10约5日C .1951年10月1日 D.1951年10月25日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A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 封建剥削土地制度C 土地私有制D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1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并投产的项目有()上海宝山钢铁总厂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4.国家对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措施使()A公私合营B劳资两制C加工订货D没收资本15.八大提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A 完成三大改造B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 开展整风运动D 发展社会生产力16.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A.民主集中制B.解放思想C.实事求是D.改革开放、1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为刘少奇平反C、邓小平理论领导地位的确立D、十二大的召开18.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开发区是()A 厦门B 深圳C 海南D 上海浦东19.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A 实事求是B 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C 改革开放D 发展才是硬道理20.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困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大问题是()A 外国势力的干涉B 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C 姓资姓社的问题D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21.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对台湾的政策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A、设立特别行政区B、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C、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22.这是一次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下举行的一次重大外事活动。

2024年历史中考总复习第三部分中考真题汇编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2024年历史中考总复习第三部分中考真题汇编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1.(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这表明土地改革()A.巩固了人民政权B.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C.建立土地公有制D.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2.(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土地的是()A.土地改革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下列事件中,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道路的是()A.开国大典B.土地改革C.中共八大D.中共十二大4.(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

图1、图2体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A.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确立了土地公有制1.(2022·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农具……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这说明土地改革()A.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B.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C.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D.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条件2.(2022·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

”这体现的是土地改革的()A.背景B.过程C.结果D.评价3.(2022·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被彻底废除。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选择题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选择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题(单项选择题)1、歌曲《走进新时代》里有一句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你认为“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最重要标志是()A.五四运动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D.新中国成立2、某校初二一班拟举办一个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讲座,准备请一个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家长做主讲人,下面几位家长的年龄适合做主讲人的是:()A.王家长——75岁 B.张家长——55岁 C.李家长——45岁 D.陈家长——37岁3、国家慰问“一五”计划期间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老工业区职工,你认为应该到祖国的哪个地区?()A.东南沿海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4、大庆油田牢固树立“科技人才强企”观念,提出“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的战略目标,目前有专业技术人才18832人,占员工总数的20.8%。

对此变化,最感欣慰的当属(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雷锋 D.焦裕禄5、家乡的一个木匠回忆当时社会主义改造时说了以下的话,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⑴当时手工业的合作化推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⑵当时自己县的木匠都踊跃参加了农业合作社⑶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⑷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A.⑴⑵ B.⑴⑶ C.⑵⑶ D.⑶⑷6、“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这些材料主要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盛行的一种什么风气?()A.共产风 B.浮夸风 C.瞎指挥 D.高指标7、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茅于轼先生在北大讲学时说:“不能借口少数服从多数而剥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因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若得不到保障,最终可能连国家主席的基本权利也得不到保障。

”这里的“国家主席”指是的“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 )A、彭德怀B、刘少奇C、贺龙D、朱德8、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始于何时?()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9、“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对什么政策拥护的写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问题
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是和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是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地点、性质
4.该会议通过什么文件、该文件起什么作用、大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和首都、代国
歌、国旗分别是
5.第一届中央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意义
6.开国大典时间、该会议接受的施政方针是、周恩来与朱德的职务是、成立政府(唯一合
法政府)
7.开国大典意义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现代史开端)的影响是
9.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站起来的含义)
10.西藏解放的时间、解放的方式和标志是、除什么地区全部解放
11.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经过了多少年的奋斗
12.中国抗美援朝原因
13.朝鲜战争爆发时间
14.中国出军时间、目的、司令员
15.军队名称
16.志愿军体现的精神、最典型的战役
17.用胸膛堵住枪口的人是、忍受烈火烧灼的人是、被冻死的是、
18.朝鲜战争胜利(结束)时间、签订地点、结束标志
19.朝鲜战争胜利的意义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废除什么制度的是什么文件、地区
21.土地改革运动的时间、地区、进行土地改革方式、土地改革总政策
22.土改的基本目的、根本目的
23.土改基本完成时间、基本内容、地区
24.巩固新中国政权的措施
25.土改意义(作用)
26.土地改革的核心是
27.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是
28.我国有计划发展国民经济是参考哪个国家、主要计划是、时间(开——止)、主要发展、
29.该计划的基本任务、、、
30.以什么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大为改观
31.我国第一部正式宪法名称、会议、地点、宪法性质
32.宪法颁布的意义或影响
33.一届人大地点、选举谁为国家主席和谁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是
34.最高权利机关
35.三大改造开始时间、改造内容
36.农业、手工业改造方式
37.三大改造完成时间、三大改造完成意义、实质
38.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国家时间
39.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时间
40.两大错误分别是、同一时间
41.大跃进运动的含义,时间和口号、危害
42.人民公社的性质、特点、危害
43.出现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
44.这两大错误造成()年——()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45.多少年,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什么调查
46.多少年,党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
47.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英雄人物及他们体现的精神是
48.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出现的错误
49.文革的性质是、直接原因(爆发原因)、目的
50.谁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
51.文革导火线、导火线的时间
52.文革开始时间
53.文革全面发动的标志
54.文革权力机构、机构中正组长和副组长是
55.什么会议期间,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
56.红卫兵出现时期
57.一月革命时间、在谁的策划下,以谁为头目夺取了哪个城市的党政大权
58.二月抗争时间、人物斗争
59.谁疯狂迫害谁等老一辈革命家
60.刘少奇冤被撤职时间、冤死时间
61.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最大冤案
62.民主法制严重破坏表现在、中国共产党集体领导原则表现在
63.经济形势恶化表现在
64.文革以什么为中心
65.九一三事件时间、意义
66.九一三事件后,谁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67.周恩来病重时间、改年后,毛泽东决定谁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68.四人帮人物分别是、邓小平整顿实质是
69.什么运动使国民经济又遭到破坏
70.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的损失和取得成就的原因
71.周恩来逝世时间、四五运动的内容、意义
72.朱德逝世时间、毛泽东逝世时间,10月,什么代表人民的意志
73.四人帮粉碎的意义、文革结束时间
74.文革进入全面夺权的标志是
75.文革给我们的教训是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76.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是
77.真理标准讨论根本目的、直接原因
78.真理标准讨论内容:1.提出要完整地对待什么思想2.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强调
什么是检验的真理的唯一标准3.否定什么的错误观点
79.真理标准问题的意义
80.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的会议是
81.以上会议名称、主题报告、时间
82.该会议内容是、内容其中以文革为中心的是、以经济为中心的是
83.该会议的意义
84.社会主义过度时期()年——()年探索建设的社会主义时期()年——()年
85.如何评价邓小平
86.我国经济改革主要两方面是,哪一方面先进行
87.商品经济改革总设计师是、计划经济的是
8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什么制度,发展什么经济
89.我国经济体制在农民改革的内容的是、这一制度先在哪里试行?有何意义?属于公有制
还是私有制,该内容之前是、改意义也是什么的意义
90.什么县等地农民率先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尝试实行什么
91.异军突起的原因,当时乡镇企业最快是哪个省,异军突起的是什么
92.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时间和通过的文件是(城市改革依据的文件)
93.异军突起的作用(意义)
94.国有企业改革内容、意义、目标
95.个体民营作用
96.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在那一年全面展开、内容
97.国有企业改革首先从什么开始
98.我国从哪一年开始在哪些省哪些地方设立经济特区、最典型的是哪个、最北呢?
99.对外开放新格局是,在多少年,国家开放了多少个城市,在多少年,又将哪里辟为沿海
经济开发区
100.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指
101.对外开放的特点、其中重点、点、线、面指的是
102.进入90年代,以哪里为龙头,进一步开放什么,开放逐渐向哪里推进
103.进入20世纪我国的成就,在哪一年,哪个会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