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 蛋白质分子的测定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实验报告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蛋白质分子量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蛋白质分子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SDS-PAGE电泳技术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3.了解蛋白质的基本性质和分子结构。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是蛋白质研究中的基本操作之一。
通过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可以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分类等信息。
常用的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方法有SDS-PAGE电泳、渗透压法、凝胶色谱法等。
本实验采用SDS-PAGE电泳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SDS-PAGE电泳法是一种基于电泳分离和分子筛作用的蛋白质分离技术。
在SDS-PAGE电泳中,样品蛋白质与SDS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蛋白质-SDS复合物,然后在电场作用下迁移。
由于SDS的分子量已知,因此根据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关系,可以通过计算得出蛋白质的分子量。
三、实验步骤1.准备试剂和仪器(1)试剂:蛋白质样品、SDS、甲叉双丙烯酰胺、Tris-HCl缓冲液(pH 6.8)、甘氨酸碱溶液、冰醋酸、超纯水。
(2)仪器:电泳仪、垂直板电泳槽、摇床、离心管、移液器、计时器、分光光度计。
2.样品制备(1)将蛋白质样品用Tris-HCl缓冲液(pH 6.8)稀释至一定浓度。
(2)加入等体积的2×SDS-PAGE样品缓冲液,搅拌均匀。
(3)煮沸5-10分钟,使蛋白质变性并充分与SDS结合。
(4)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3.电泳分离(1)按照电泳仪使用说明书,装配垂直板电泳槽,加入预冷的Tris-HCl缓冲液(pH 6.8)。
(2)将制备好的样品加入电泳槽中,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3)接通电泳电源,调节电压为100V,开始电泳分离。
(4)电泳过程中保持温度恒定,并及时补充水以保持电泳槽中的水平。
(5)当样品迁移至距底部约1cm时,停止电泳。
4.染色与脱色(1)将凝胶取出,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2)加入适量考马斯亮蓝染色液,室温下染色30分钟。
(3)加入脱色液,室温下脱色至背景清晰。
SDSPAGE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报告

SDS_PAGE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SDS-PAGE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一、实验目的通过SDS-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流程。
二、实验原理SDS-PAGE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它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蛋白质的结合性质,将蛋白质变性并带负电荷,使得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迁移率仅取决于相对分子质量,而与蛋白质的等电点、电荷性质无关。
通过比较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可确定待测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三、实验步骤1.准备试剂和器材:SDS-PAGE所需试剂包括丙烯酰胺、N-丙基甲基丙烯酰胺、过硫酸铵、甘氨酸、十二烷基硫酸钠、tris缓冲液、G250染料、乙醇等;器材包括电泳槽、制胶板、移液器、电泳仪、电源等。
2.制备标准蛋白样品:选择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标准蛋白样品,将其与G250染料混合,煮沸变性,冷却后作为标准蛋白样品。
3.制备样品:将待测蛋白质样品与G250染料混合,加入适量SDS-PAGE缓冲液,煮沸变性,冷却后作为待测样品。
4.制胶:将丙烯酰胺、N-丙基甲基丙烯酰胺、过硫酸铵、甘氨酸、tris缓冲液等混合,倒入制胶板中,插入样品梳子,静置凝固。
5.电泳:将凝胶放入电泳槽中,加入适量电泳液,将标准蛋白样品和待测样品分别加入对应的孔中。
打开电源,调整电流和电压,开始电泳。
6.染色和脱色:电泳结束后,将凝胶取出,用G250染料进行染色,然后进行脱色处理,以呈现清晰蛋白质条带。
7.相对分子质量测定:通过比较标准蛋白样品的迁移率和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样品,可确定待测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四、结果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得到了SDS-PAGE凝胶电泳图谱,并测定了待测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通过与标准蛋白样品的迁移率进行比较,发现待测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kDa。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浓度的待测蛋白质样品在凝胶电泳图谱上的条带位置也存在差异,表明它们具有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生物蛋白质的检测实验报告

生物蛋白质的检测实验报告生物蛋白质的检测实验报告引言: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基本的分子之一,其在细胞结构、代谢调控、信号传导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准确地检测生物蛋白质的存在和量级对于研究生物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方法,对蛋白质进行检测并分析。
材料与方法:1. 样本制备:选取不同类型的生物组织,如肌肉、肝脏和心脏,分别进行细胞裂解并制备蛋白质提取液。
2. 蛋白质定量:利用BCA法对蛋白质提取液进行定量,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本中的蛋白质浓度。
3. SDS-PAGE电泳:将蛋白质样品与Laemmli缓冲液混合后,经过电泳分离,然后进行染色和成像。
4. 免疫印迹:将电泳分离的蛋白质转移到聚丙烯酰胺膜上,然后进行抗体探针的孵育和检测。
5. 质谱分析:将蛋白质样品经过酶解后,利用质谱仪进行分析,得到蛋白质的质量和序列信息。
结果与讨论:1. 蛋白质定量结果显示,不同组织中蛋白质的浓度存在差异。
肌肉组织中蛋白质浓度最高,而心脏组织中蛋白质浓度最低。
这可能与组织功能和代谢需求有关。
2. 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不同组织中蛋白质的分子量也存在差异。
肌肉组织中蛋白质的分子量较大,而心脏组织中蛋白质的分子量较小。
这与组织的功能和结构有关。
3. 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不同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模式也存在差异。
肌肉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量较高,而心脏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量较低。
这可能与组织的功能和代谢调控有关。
4. 质谱分析结果显示,蛋白质样品中存在多个肽段,通过对质谱峰的分析,可以推测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质量。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一系列方法,我们成功地检测了生物蛋白质的存在和量级,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不同组织中蛋白质的浓度、分子量和表达模式存在差异,这与组织的功能和代谢调控密切相关。
质谱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质量信息。
这些结果对于深入理解生物学过程以及研究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虽然本实验对生物蛋白质的检测和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层析法二、实验目的:1. 了解凝胶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习利用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实验原理:凝胶层析法是一种利用凝胶作为固定相,通过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在凝胶孔径中的移动速度差异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在凝胶层析中,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凝胶内部的孔径,而小分子物质可以进入孔径,从而在洗脱过程中,大分子物质先流出,小分子物质后流出。
通过测量不同分子量蛋白质的洗脱体积,可以计算出其分子量。
四、实验材料与试剂:1. 凝胶层析柱(直径1.5cm,长30cm)2. 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3. 蛋白质样品(已知分子量)4. 标准样品(已知分子量)5. 洗脱液(Tris-HCl缓冲液)6. 显色剂(考马斯亮蓝G-250)7. 移液器8. 旋转混匀器9. 分光光度计五、实验步骤:1. 准备凝胶层析柱:将凝胶倒入层析柱中,用洗脱液充分浸泡凝胶,直至凝胶膨胀并固定在层析柱中。
2. 准备样品:将蛋白质样品和标准样品分别稀释至适当浓度。
3. 加样:将蛋白质样品和标准样品分别加入凝胶层析柱中,用洗脱液洗脱,收集不同洗脱体积的洗脱液。
4. 显色:将收集到的洗脱液加入考马斯亮蓝G-250显色剂,室温下显色10分钟。
5. 测量: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显色液在595nm处的吸光度值。
6. 数据处理:以标准样品的分子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蛋白质样品的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蛋白质的分子量。
六、实验结果:(此处插入实验数据表格,包括标准样品和蛋白质样品的分子量、洗脱体积、吸光度值等)七、实验分析:通过凝胶层析法,成功分离了蛋白质样品,并测定了其分子量。
实验结果表明,蛋白质样品的分子量与标准样品的分子量相符,说明实验操作正确。
八、讨论与心得:1. 凝胶层析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蛋白质分离方法,可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凝胶层析柱的制备、样品的加入和洗脱液的收集等操作步骤,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蛋白分子量测定实验报告

蛋白分子量测定实验报告蛋白分子量测定实验报告引言:蛋白质是生命体内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它们在细胞功能、结构和代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与其分子量密切相关,因此准确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对于研究其功能和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几种常用的方法来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材料与方法:1. 蛋白质样品:本实验选取了几种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标准品作为样品。
2. SDS-PAGE凝胶:使用12%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准备好电泳缓冲液。
3. 蛋白质电泳样品制备:将蛋白质样品与SDS-PAGE样品缓冲液混合,加热至95°C,然后冷却至室温。
4. 蛋白质电泳:将电泳样品注入凝胶槽中,施加电压使蛋白质样品迁移。
5. Coomassie蓝染色:将凝胶浸泡在Coomassie蓝染色液中,使蛋白质样品显现出带状条纹。
6. 分子量标记物:将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质标记物与样品一起电泳,用于分子量校正。
结果与讨论:通过SDS-PAGE电泳和Coomassie蓝染色,我们观察到了蛋白质样品在凝胶上的迁移和染色结果。
根据迁移距离和分子量标记物的位置,我们可以初步估计样品的分子量。
然而,由于蛋白质的结构和电荷特性的差异,蛋白质在凝胶上的迁移速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为了更准确地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标准曲线,将迁移距离与已知分子量标记物的分子量进行关联。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几种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质标准品作为参照物,测定它们在凝胶上的迁移距离,并绘制标准曲线。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我们可以根据样品的迁移距离在标准曲线上找到对应的分子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标准曲线的制备和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
例如,蛋白质的折叠状态、修饰和聚集状态都可能影响其迁移速度。
此外,凝胶的制备和电泳条件的选择也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准确性,我们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验证。
例如,质谱法可以直接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SDS-PAGE实验报告

生化实验总结报告实验名称:SDS - PAGE法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作者:田景辉(201306230114)专业:生物工程指导教师:许培雅日期:2015.12.30组员:杨瑞徐巧妹尹彪程健刘嘉南目录一、实验介绍 (3)二、实验原理 (3)三、实验材料、试剂、器皿 (4)四、操作步骤 (5)五、注意事项 (7)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7)七、总结与建议 (8)八、术语表 (9)九、参考文献 (9)十、附录 (9)一、实验介绍1.实验目的掌握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技术。
2.实验背景在实验一中,用100g新鲜酵母用甲苯自溶法、研磨法、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法进行了蔗糖酶的提取以及粗提取,得到初提取液A、热提取液B、乙醇提取液C。
最终得到9.0ml蔗糖酶初提取液。
实验二采用QAE-葡聚糖凝胶离子交换柱层析法进行蔗糖酶的纯化,得到经线性阶梯洗脱的分离液D1和经阶梯梯度洗脱的分离液D2。
实验三采用苯基琼脂糖凝胶柱层析法进行进一步纯化,得到经2mol/L(NH4)2SO4的0.05mol/L Tris-HCl ph7.3 缓冲液洗脱的分离液E1和经2mol/L NaCl的0.05mol/L Tris-HCl ph7.3 缓冲液洗脱的分离液E2。
二、实验原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会与变性的多肽,并使蛋白带负电荷,由于多肽结合SDS的量几乎总是与多肽的分子量成正比而与其序列无关,因此SDS多肽复合物在丙稀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只与多肽的大小有关,在达到饱和的状态下,每克多肽可与1.4g去污剂结合。
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logMW=K-bX,式中:MW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
高等生化实验报告: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

实验一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凝胶层析法一、原理凝胶层析法也称分子筛层析法,是利用具有一定孔径大小的多孔凝胶作固定相的层析技术。
当混合物随流动相经过凝胶层析柱时,其中各组分按其分子大小不同而被分离的技术。
该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重复性好、样品回收率高。
凝胶是一种不带电的具有三维空间的多孔网状结构、呈珠状颗粒的物质,每个颗粒的细微结构及筛孔的直径均匀一致,像筛子,小的分子可以进入凝胶网孔,而大的分子则排阻于颗粒之外。
当含有分子大小不一的蛋白质混合物样品加到用此类凝胶颗粒装填而成的层析柱上时,这些物质即随洗脱液的流动而发生移动。
大分子物质沿凝胶颗粒间隙随洗脱液移动,流程短,移动速率快,先被洗出层析柱;而小分子物质可通过凝胶网孔进入颗粒内部,然后再扩散出来,故流程长,移动速度慢,最后被洗出层析柱,从而使样品中不同大小的分子彼此获得分离。
若分子大小介于上述完全排阻或完全渗入凝胶的物质,则居二者之间从柱中流出。
总之,各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分子,最终由于它们被排阻和扩散的程度不同,在凝胶柱中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也不同,从而彼此可以分离开来。
将凝胶装在柱后,柱床体积称为“总体积”,以Vt表示。
实质上Vt是由Vo,Vi与Vg三部分组成,Vo称为“孔隙体积”或“外水体积”,即存在于柱床内凝胶颗粒外面空隙之间的水相体积,相应于一般层析法中柱内流动相的体积;Vi为内体积,即凝胶颗粒内部所含水相的体积。
Vg为凝胶本身的体积。
洗脱体积(Ve)与Vo与Vi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Ve=Vo+KdVi。
式中Ve为洗脱体积,自加入样品时算起,到组分最大浓度(峰)出现时所流出的体积;Kd为样品组分在二相间的分配系数,也可以说Kd是分子量不同的溶质在凝胶内部与外部的分配系数。
它只与被分离的物质分子的大小和凝胶颗粒孔隙的大小分布有关,而与柱的长度粗细无关,也就是说它对每一物质为常数,与柱的物理条件无关。
Kd可通过实验求得,上式可以改写为:Kd=(Ve-Vo)/Vi。
蛋白分子量测定实验报告

蛋白分子量测定实验报告蛋白分子量测定实验报告引言: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功能分子之一,其分子量的准确测定对于生物学研究以及医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几种常用的方法,如SDS-PAGE、Western blot以及质谱分析,来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实验方法:1. SDS-PAGE:SDS-PAGE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通过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蛋白质进行变性,使其呈线性结构,并在电场作用下按照分子量大小进行迁移。
本实验选取了不同分子量的蛋白标准品,与待测蛋白样品一同加载至凝胶中,经电泳分离后,用Coomassie蓝染色显色。
根据标准品的迁移距离和蛋白样品的迁移距离,可以大致估计待测蛋白的分子量。
2. Western blot:Western blot是一种高灵敏度的蛋白质检测方法,结合了SDS-PAGE和免疫印迹技术。
首先,将蛋白样品经SDS-PAGE分离,然后将其转移到聚丙烯酰胺膜上。
接下来,使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并用酶标记的二抗进行检测。
最后,通过显色或发光的方式观察目标蛋白的存在与否。
通过与标准品的比对,可以推测待测蛋白的分子量。
3.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准确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方法。
通过将蛋白样品经过电喷雾或激光解离,得到蛋白质的质谱图。
质谱图中的峰值对应着不同的蛋白离子,根据其质荷比可以推测出蛋白质的分子量。
实验结果: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几种常见的蛋白质作为标准品,包括乳清蛋白、细胞色素C和胰岛素。
通过SDS-PAGE的分离,我们观察到这些标准品在凝胶上呈现出不同的迁移距离。
与标准品相比,待测蛋白样品的迁移距离可以推测出其大致的分子量范围。
通过Western blot的检测,我们成功地检测到了待测蛋白的存在,并与标准品进行了比对。
根据标准品的分子量和待测蛋白的迁移距离,我们可以初步确定了待测蛋白的分子量。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质谱分析,得到了待测蛋白的质谱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蛋白质分子的测定─凝胶层析法一、实验原理
凝胶层析法(即凝胶过滤法,gel filtration)是利用凝胶把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将凝胶颗粒在适宜溶剂中浸泡,使充分吸液膨胀,然后装入层析柱中,加入欲分离的混合物,再以同一溶剂洗脱,在洗脱过程中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内部而沿凝胶颗粒间的空隙最先流出柱外,小分子可以进入凝胶内部,流苏缓慢,一直最后流出柱外,从而使样品中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得以分离。
凝胶是由胶体溶液凝结而成的固体物质,不论是天然凝胶还是人工合成凝胶,其内部都具有很微细的多空网状结构。
凝胶层析法常用的天然凝胶是琼脂糖凝胶(Sepharose),人工合成的凝胶是聚丙烯酰胺凝胶(Bio-gel-P)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
其中葡聚糖凝胶是具有不同孔隙度的立体网状结构的凝胶,不溶于水。
将凝胶装柱后,柱床体积称为“总体积”,以Vt表示。
Vt由V o,Vi与Vg三部分组成,即Vt=Vi+Vg+V o。
V o为“孔隙体积”、“外水体积”,即存在于柱床内凝胶颗粒外面空隙之间的水相体积;Vi为内体积,即凝胶颗粒内部所含水相的体积;Vg为凝胶本身体积;Ve为洗脱体积,即自加入样品时算起到组分最大浓度(峰)出现时所流出的体积,Ve与V o及Vi之间的关系为:Ve=V o+K d Vi,;K d为样品组分在二相间的分配系数,Kd=(Ve-V o)/Vi,有效分配系数为Kav,Kav=(Ve-V o)/(Vt-V o)。
在一般情况下,凝胶对组分没有吸附作用时,当流动相流过Vt体积后,所有的组分都应该被洗出来,这一点为凝胶层析的特点,与一般层析方法不同。
Ve与分子量的关系:对同一类型的化合物,洗脱特性与组分的分子量有关,流过凝胶柱时,按分子量大小顺序流出,分子量大的走在前面。
Ve与分子量的关系为:Ve=K1-K2logM,K1与K2为常数,M为分子量,通常用Kav代替V e,建立标准蛋白质分子式量LgM与Kav的标准曲线,称为“选择曲线”。
在允许的工作范围内,曲线越陡,则分级越好,而工作坊为越窄。
凝佼层析主要决定于溶质分子的大小,每一类型的化合物,如球蛋白类,右旋糖酐类等都有它自己的特殊的选择曲线,可用以测定未知物的M r,测定时以使用曲线的直线部分为宜。
二、试剂材料
[试剂]
1、标准蛋白质:蓝色葡聚糖(分子式量200000),牛血清蛋白(分子式量67000),胃蛋白酶(分子式量36000),CytC(分子式量13700)。
2、洗脱液:0.2mol/L Tris-HCl-KCl,pH7.5
3、Sephadex G-75。
[器材]
1、层析柱:柱管1.0×40cm。
2、紫外分光光度计。
3、部分收集器。
4、刻度试管。
三、实验步骤
[1] 凝胶装柱:先将洗脱液缓慢导入柱管内,然后将处理好的凝胶溶液加入层析管中。
等到凝胶层胶面快接触到管顶端时,将洗脱管接好,洗脱30分钟,直到凝胶柱稳定。
[2] 调试液滴速度:将洗脱液速度调节至每分钟17滴,将时间定在3.0分钟自动调换试管,为加样收集洗脱液做准备。
[3] 加样:当液滴速度稳定在17滴每分钟之后,将层析管打开,用胶头滴管吸走多余的洗脱液。
此时将蓝色葡聚糖沿管壁加入凝胶层,同时用夹子夹住洗脱液出口,当葡聚糖加完之后,松开夹子,记录蓝色葡聚糖达到层析管低端的时间,此时收集的洗脱液体积即为V o,V o=V eI。
此时用夹子夹住洗脱液出口,重复上述步骤,添加牛血清蛋白质。
按照上述方法将4种标准蛋白质样本依次加入层析管中层析。
需要注意的是,需记录每次加样的试管号,以便计算各种物质的洗脱液体积,以后每加一种蛋白质的时间都要比上一种蛋白质添加时间间隔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试管洗脱液吸光度值,标出各个峰值,第二次加样到第二个峰值出现的各试管洗脱液的体积即为V eII,第三次加样到第三个峰值出现的各试管洗脱液的体积即为V eIII,第四次加样到第三个峰值出现的各试管洗脱液的体积即为V eIV。
[4]记录上述试验各部实验数据,建立有效分配系数Kav和洗脱液Ve标准曲线。
四、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试管编号和每个试管的洗脱液体积,以及相对应的吸光度值如下表所示:
表1 凝胶层析实验原始数据
试管编号单管洗脱液体积/ml 洗脱液总体积/ml A280nm
1 4.5 4.5 0.052
2 3 7.5 0.089
3 3 10.5 0.081
4 3 13.
5 0.061
5 3 16.5 0.252
6 3 19.5 0.137
7 3 22.5 0.040
8 3 25.5 0.023
9 3 28.5 0.023
10 3 31.5 0.016
11 3 34.5 0.188
12 3 37.5 0.135
13 3 40.5 0.071
14 3 43.5 0.041
15 3 46.5 0.032
16 3 49.5 0.022
17 3 52.5 0.020
18 3 55.5 0.027
19 3 58.5 0.040
20 3 61.5 0.103
21 3 64.5 0.036
22 3 67.5 0.012
23 3 70.5 0.014
24 3 73.5 0.013
25 3 76.5 0.017
26 3 79.5 0.017
27 3 82.5 0.023
28 1.8 84.3 0.036
29 3 87.3 0.035
30 3 90.3 0.023
31 3 93.3 0.007
32 3 96.3 0.007
33 3 99.3 0.006
34 3 102.3 0.010
35 3 105.3 0.018
36 3 108.3 0.090
37 3 111.3 0.237
38 3 114.3 0.251
39 3 117.3 0.172
40 3 120.3 0.087
41 3 123.3 0.034
42 3 126.3 0.024
利用Excel2003绘制洗脱液总体积—吸光值散点图,见图1。
和实验操作一样,有4个峰值,分别为蓝色葡聚糖、牛血清蛋白、胃蛋白和CytC。
从中可知,V0=V eI=16.5ml,V eII=34.5ml,V eIII=61.5ml,V eIV=114.3ml。
图1 凝胶层析洗脱液体积与对应吸光度值散点图
建立标准蛋白Ve与与LogM标准曲线,见表2、图1。
相关系数R2 = 0.9267,相关性较好,可作为为测定未知蛋白的标准曲线。
因此最终的标准曲线为:Ve= -84.062·LogM+452.21。
表2 各标准蛋白V e与logM值
蛋白质种类葡聚糖牛血清胃蛋白CytC
V e16.5 34.5 61.5 114.3
logM 5.301 4.826 4.556 4.137
图2 蛋白质V e与LogM的线性图
五、分析与讨论
[1] 在允许的工作范围内,曲线越抖,则分级越好,本实验选择曲线
斜率为-84.062,曲线很陡,说明此蛋白质的分级很好。
[2] 从洗脱液总体积—吸光值散点图(图1)看,除了4个标准品的
峰外,在葡聚糖之前、胃蛋白和CytC之间均出现了很小的波峰,干扰实验结果分析。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加样不均匀或者仪器本身不稳定等。
[3] 实验的误差原因及注意事项有:凝胶干粉要充分溶胀;层析柱粗
细要均匀;连续用的小乳胶管不能有破损;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层析柱液面水平;加样的浓度和粘度要适中;洗脱用的液体应与凝胶溶胀所用液体相同;收集的溶液体积测量要准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