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测定实验报告
蛋白质结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蛋白质结构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和三维结构的测定方法。
3. 了解蛋白质结构测定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分子,其结构决定了其功能。
蛋白质结构测定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
蛋白质结构测定主要包括一级结构测定和三维结构测定。
1.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测定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方法有化学裂解法、蛋白酶水解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2. 蛋白质三维结构测定:蛋白质三维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在空间中的形态。
测定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方法有X射线晶体衍射法、核磁共振法、冷冻电镜法等。
三、实验材料1. 蛋白质样品:人血清白蛋白(HSA)、牛血清白蛋白(BSA)等。
2. 试剂:硫酸铵、氯化钠、丙酮、乙腈等。
3.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核磁共振仪、X射线晶体衍射仪、冷冻电镜等。
四、实验步骤1.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1)将蛋白质样品进行化学裂解,得到多肽片段。
(2)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多肽片段进行分离,得到单个多肽。
(3)对单个多肽进行质谱分析,得到氨基酸序列。
2. 蛋白质三维结构测定(1)将蛋白质样品进行X射线晶体衍射实验,得到蛋白质晶体。
(2)对蛋白质晶体进行X射线衍射,得到衍射图谱。
(3)根据衍射图谱,计算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结构。
3. 蛋白质结构分析(1)使用核磁共振仪对蛋白质样品进行NMR实验,得到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结构。
(2)将NMR实验结果与X射线晶体衍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蛋白质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质谱分析,成功测定了人血清白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2. 蛋白质三维结构测定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实验,成功得到了人血清白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的三维结构。
3. 蛋白质结构分析通过NMR实验,成功得到了人血清白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的三维结构。
与X射线晶体衍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蛋白质结构。
蛋白物质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蛋白质的鉴定方法。
2. 学会使用双缩脲试剂进行蛋白质鉴定实验。
3. 了解蛋白质鉴定实验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种生物学功能。
蛋白质的鉴定主要基于其特有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
本实验采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原理如下: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与Cu2+离子发生反应,形成紫红色的络合物。
络合物的颜色深浅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定量分析。
三、实验材料1. 蛋白质样品:鸡蛋清、牛奶、豆奶等。
2. 双缩脲试剂:A液(含0.1g/mL NaOH溶液)、B液(含0.01g/mL CuSO4溶液)。
3. pH试纸、试管、移液器、滴管、白瓷板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分别取鸡蛋清、牛奶、豆奶等蛋白质样品,用蒸馏水稀释至适当浓度。
2. 检测蛋白质含量: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0.5mL鸡蛋清、牛奶、豆奶样品,再加入1mL蒸馏水。
3. 添加双缩脲试剂:向每支试管中加入1mL A液,摇匀。
4. 观察颜色变化:静置5分钟,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5. 比色: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1mL A液、B液,摇匀。
将上述样品试管与比色管进行比对,观察颜色深浅。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鸡蛋清、牛奶、豆奶样品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溶液颜色均呈紫红色,说明蛋白质含量较高。
2. 比色结果显示,鸡蛋清样品颜色最深,牛奶次之,豆奶最浅。
这可能是因为鸡蛋清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牛奶次之,豆奶最低。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中,双缩脲试剂对蛋白质的鉴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有效区分不同蛋白质样品。
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pH值对蛋白质鉴定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碱性条件,有利于蛋白质与Cu2+离子发生反应。
3. 实验结果受蛋白质样品浓度、试剂比例等因素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这些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蛋白质的鉴定方法,学会了使用双缩脲试剂进行蛋白质鉴定实验。
蛋白质检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蛋白质的定性检验方法。
2. 学习使用双缩脲试剂进行蛋白质的定量分析。
3. 了解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功能及其检测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和多样的生物活性。
蛋白质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定性检验和定量分析。
1. 定性检验:通过观察蛋白质与特定试剂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判断蛋白质的存在与否。
2. 定量分析:利用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中的肽键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根据颜色深浅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鸡蛋清、牛奶、豆浆、大豆粉、玉米粉、牛肉、鸡肉、猪肉、鱼、虾、蛋壳、鱼鳞、羽毛等。
2. 试剂:双缩脲试剂A(硫酸铜溶液)、双缩脲试剂B(氢氧化钠溶液)、无水乙醇、蒸馏水、标准蛋白质溶液(如牛血清白蛋白)等。
四、实验步骤1. 蛋白质定性检验- 取少量待测样品,加入双缩脲试剂A,振荡均匀。
- 加入双缩脲试剂B,振荡均匀。
-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与标准蛋白质溶液颜色对比,判断蛋白质的存在与否。
2. 蛋白质定量分析- 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蛋白质溶液。
- 分别吸取一定量的标准蛋白质溶液和待测样品,加入双缩脲试剂A和B。
-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 以标准蛋白质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 根据待测样品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中查得蛋白质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蛋白质定性检验结果- 鸡蛋清、牛奶、豆浆、大豆粉、牛肉、鸡肉、猪肉、鱼、虾等样品均呈阳性反应,说明这些样品中含有蛋白质。
- 蛋壳、鱼鳞、羽毛等样品呈阴性反应,说明这些样品中蛋白质含量较低或不含蛋白质。
2. 蛋白质定量分析结果- 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待测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双缩脲试剂进行蛋白质的检验,操作简便,结果可靠。
2. 蛋白质在生物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构成细胞结构、运输营养物质、调节生理活动等。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实验报告

1. 熟悉蛋白质定量测定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蛋白质浓度与络合物颜色深浅成正比。
通过比色法测定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度,即可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蛋白质标准溶液- 未知蛋白质溶液- 碱性铜溶液- 稀释液- 10%氢氧化钠溶液- 1%硫酸铜溶液- 比色管- 移液器- 分光光度计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磁力搅拌器- 移液管- 试管1. 标准曲线的制作:- 准备6个比色管,分别加入0、0.5、1.0、2.0、3.0、4.0 mL蛋白质标准溶液。
- 向每个比色管中加入5 mL碱性铜溶液,混匀。
- 在室温下放置10分钟,使溶液颜色稳定。
- 用移液器取适量溶液于比色管中,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至刻度线。
- 在540 nm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以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未知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取适量未知蛋白质溶液于比色管中,重复上述操作。
- 在54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未知蛋白质溶液的蛋白质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²=0.998。
2. 未知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标准曲线在0-4 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
- 未知蛋白质溶液的蛋白质含量为3.2 mg/mL。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较高。
2.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标准曲线的制作要严格控制溶液浓度和反应时间。
- 未知蛋白质溶液的测定要确保溶液的准确量取。
- 实验过程中要避免杂质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结论本实验通过双缩脲法成功测定了未知蛋白质溶液的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适用于蛋白质定量测定。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比色法和BCA法两种方法,对蛋白质的定量测定进行实验,以便了解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比色法,比色法是通过测定蛋白质与试剂发生的化学反应后产生的色素溶液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常用的试剂有布拉德福试剂和Lowry试剂。
2. BCA法,BCA法是通过测定蛋白质与BCA试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紫色螯合物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
1. 实验材料,蛋白质标准品、蛋白质样品、比色法试剂(布拉德福试剂或Lowry试剂)、BCA试剂、离心管、比色皿等。
2.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移液器、比色皿架等。
四、实验步骤。
1. 比色法实验步骤:a. 取适量蛋白质标准品和待测样品,分别加入布拉德福试剂或Lowry试剂。
b. 在室温下反应一定时间后,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吸光度。
c.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2. BCA法实验步骤:a. 取适量蛋白质标准品和待测样品,分别加入BCA试剂。
b. 在室温下反应一定时间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c.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比色法和BCA法两种方法测定了蛋白质的含量,得到了相应的实验数据。
经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蛋白质含量的定量结果。
六、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比色法和BCA法都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蛋白质定量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比色法和BCA法两种方法,对蛋白质的定量测定进行了实验,深化了对蛋白质含量测定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八、参考文献。
1.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手册》。
2. Smith, P. K., et al. (1985). "Measurement of protein using bicinchoninic acid."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150(1): 76-85.以上就是本次蛋白质的定量测定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
蛋白质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蛋白质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实验原理: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重要的营养成分,其含量的测定对于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双氧水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双氧水法原理是将双氧水与被测物中的蛋白质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到氨基酸的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再与钼酸铵生成深蓝色化合物。
根据形成的深蓝色化合物的吸光度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关系,可以通过比色法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实验步骤:
1. 将待测样品和标准蛋白质溶液分别取1ml到不同的试管中。
2. 加入4ml双氧水试剂,混匀。
3. 在室温下放置20分钟。
4. 加入适量的硫酸试剂,混匀。
5. 在60℃水浴锅中恒温加热10分钟。
6. 冷却至室温。
7. 分别将标准蛋白质溶液和待测样品溶液吸取1ml到比色皿中。
8. 用比色皿中的溶液分别测定吸光度,以比色皿中双氧水试剂为参比。
9.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实验结果:
根据吸光度测定值和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为X mg/ml。
实验讨论:
蛋白质的含量测定是一项常见的实验,通过双氧水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条件的控制,避免测定误差的产生。
此外,标准曲线的制备和测定结果的分析也是关键步骤,应进行仔细的处理和验证。
实验结论:
经过测定,得到待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为X mg/ml。
蛋白质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习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分析。
3. 通过实验,掌握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实际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考马斯亮蓝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该法基于蛋白质与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的结合,蛋白质含量与染料结合程度呈线性关系。
通过测定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能与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发生结合,形成有色的复合物。
该复合物在特定波长下有特征性吸收峰,其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呈线性关系。
三、实验材料1. 蛋白质标准品(如牛血清白蛋白)。
2. 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
3. 6.0mol/L NaOH溶液。
4. 双蒸水。
5. 分光光度计。
6. 试管、移液器、吸管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制作:将不同浓度的蛋白质标准品配制成溶液,分别加入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处理:取待测样品,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加入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3. 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制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得出线性方程。
2. 样品处理:取待测样品,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加入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3. 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待测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为XX g/L。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污染和误差。
2. 在制作标准曲线时,应选择合适的浓度范围,保证线性关系良好。
3. 待测样品的稀释倍数应根据实际浓度选择,以保证在检测范围内。
4. 在测定吸光度时,应注意仪器校准和操作,避免误差。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考马斯亮蓝法测定了待测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蛋白质测定实验报告

蛋白质测定方法——化学报告蛋白质的检测酚试剂法灵敏度较高20~250mg 费时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其肽键与Cu2+螯合,形成蛋白质一铜复合物,此复合物使酚试剂的磷钼酸还原,产生蓝色化合物酚类、柠檬酸、硫酸铵、tris缓冲液、甘氨酸、糖类、甘油等均有干扰作用由上表可大致了解五种检测蛋白质的方法,下面以实验的形式进行详细阐述: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材料(1)仪器:凯氏定氮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工作离心机、布氏漏斗、抽滤泵。
(2)试剂及原材料:牛奶、酸奶、豆浆、0.12mol/LpH=4. 7醋酸- 醋酸钠缓冲液、乙醇-乙醚等体积混合液、浓H2SO4 、40%氢氧化钠、30%过氧化氢、2%硼酸溶液、0. 050molPL标准盐酸溶液、硫酸钾- 硫酸铜接触剂、混合指示剂、标准蛋白溶液、双缩脲试剂、考马斯亮蓝G- 250试剂。
1.2 实验方法(1)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将待测样品与浓硫酸共热,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 ,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
为了加速消化,可以加入CuSO4 作催化剂和加入K2SO4 以提高溶液的沸点,而加入30%过氧化氢有利于消化溶液的澄清。
消化好的样品在凯氏定氮仪内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定量硼酸溶液中,然后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记录,计算出样品含氮量。
每个样品做三次重复测定,取平均值。
(2)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使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吸收峰在280nm处,其吸光度(即光密度值)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此外,蛋白质溶液在238nm的光吸收值与肽键含量成正比。
利用一定波长下,蛋白质溶液的光吸收值与蛋白质浓度的正比关系,可以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紫外吸收法简便、灵敏、快速,不消耗样品,测定后仍能回收使用。
低浓度的盐,例如,生化制备中常用的(NH4)2SO4 等和大多数缓冲液不干扰测定,特别适用于柱层析洗脱液的快速连续检测,因为此时只需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变化,而不需知道其绝对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XX
专业年级: 2015级护理(助产)组别:第六实验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日期2016-10-18 实验地点第六实验室
合作者指导老师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及其实验操作技术。
2、掌握制作标准曲线的要领和通过标准曲线求样品溶液中待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3、熟悉分光光度计的用法。
二、实验原理
1、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与碱性铜试剂中的Cu2+作用生成紫红色的蛋白质- Cu2+复合物。
2、蛋白质- Cu2+复合物中所含的酪氨酸或色氨酸残基还原酚试剂中的磷钼酸和磷钨酸,生成蓝色的化合物。
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蓝色的深浅度与蛋白质浓度呈线性关系,故与同样处理的蛋白质标准液比色即可求出蛋白质的含量。
三、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样品
健康人血清(300倍稀释);正常人血清蛋白质含量:60~80 g/L
(2)试剂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液(200μg/ml);碱性硫酸铜溶液(当日有效);Folin-酚试剂(3)仪器与器材
V-1100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箱;试管6支、试管架;加样枪、加样枪架;坐标纸
2.实验步骤
流程图:
(1)取6支试管做好标记,再按下表加样:(1作空白对照,2-5作标准试管,6为待测样品)
试剂(ml) 1 2 3 4 5 6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液- 0.20 0.40 0.60 0.80 - 样品液(稀释300倍)- - - - - 0.50 蒸馏水 1.0 0.80 0.60 0.40 0.20 0.50 碱性硫酸铜 2.0 2.0 2.0 2.0 2.0 2.0 Folin-酚试剂0.20 0.20 0.20 0.20 0.20 0.20 蛋白质浓度(μg/ml)0 40 80 120 160 未知(2)往各试管中按表格要求加入蛋白标准液、样品液、蒸馏水及碱性硫酸铜试剂后,混匀室温静置10min。
(3)向各管内加入Folin-酚试剂0.20ml,并于2s内迅速摇匀。
(4)加样完毕后,将各试管进行40℃水浴10min。
(5)冷却至室温后,以500nm波长比色,以1号管作空白对照,按2-6顺序测定试管内溶液吸光度并重复测三次,记录数据并计算结果。
四、结果与讨论:
1.结果:
(1)数据记录:
各管A值
测定次数
2 3 4 5 6
1 0.099 0.174 0.279 0.327 0.269
2 0.100 0.174 0.280 0.328 0.270
3 0.100 0.175 0.280 0.329 0.270
0.100 0.174 0.280 0.328 0.270 各管平均值A
500
(对照组实验数据均为0)
(2)实验现象:
①向各试管中加入2ml碱性硫酸铜溶液并摇匀后,溶液无明显变化;
②在向试管中加入0.20mL Folin-酚试剂并立即摇匀后观察到:溶液先变黄后变浅蓝,且蓝色随时间延长而有所加深。
(3)绘制标准曲线:
值为纵坐标,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液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以A
500
试管 1 2 3 4 5 6
C(μg/ml)0 40 80 120 160 --
A(吸光度)0.000 0.100 0.174 0.280 0.328 0.270
(4)结果计算:
将测得样品管吸光度0.270代入标准曲线公式y=0.0022x中,得出样品浓度为122.73µg/ml。
即:C
(未稀释蛋白含量)= C
(稀释后蛋白质含量)
×2×300
= 122.73µg/ml×600
= 73638µg/ml
= 73.64g/L
正常人血清蛋白浓度参考范围为:60~80g/L
以上根据所得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的待测蛋白浓度在正常范围内,可认为本次实验成功。
(Folin-酚试剂法实验结果图)
2.讨论:
(1)本次实验操作较为简单,操作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所测样品结果73.64g/L 落在正常范围内,与同实验室其他小组所测结果相比差距较小,故可认为本次实验成功。
(2)实验误差分析:
①在加样过程中因试液未完全放入试管而有少量残留于移液枪头导致的操作误差。
②加入Folin-酚试剂后未能及时摇匀或水浴时间过长造成Folin-酚试剂被破坏。
③所使用分光光度计的数值不稳,或在读数时未等读数稳定就读数均可导致测量误差。
④比色皿外壁没有擦拭干净,外壁残留的水珠及指纹等均可导致实验误差。
3.思考题:
(1)Folin-酚试剂法的优点?
①测定蛋白质灵敏度高,较为准确,比双缩脲法灵敏约100倍;
②操作简单,原理清晰易懂,不需特殊仪器设备;
③适用性广,除测定蛋白质的含量,还可特定的适用于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定量测定。
(2)应用本方法有哪些干扰作用?为什么?应如何注意?
①干扰作用:能干扰双缩脲反应的基团(如-CO-NH
2、-CH
2
-NH
2
、-CS-NH
2
)以及在
性质上是氨基酸或肽的缓冲剂(如Tris缓冲剂、蔗糖、硫酸铵、巯基化合物),还有反应的时间差异,均可干扰Folin-酚反应。
②原因:此法是在Folin-酚法的基础上引入双缩脲试剂而成,故凡干扰双缩脲反应的因素亦可干扰本方法。
同时因此反应的显色随反应时间不断加深,故反应时间的差异亦为应用本方法的一个干扰作用。
③注意事项: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因操作不规范引起的实验误差,避免加入
干扰物质,并严格控制实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