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圈数的确定
弹簧有效螺旋圈数

弹簧有效螺旋圈数
弹簧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机械部件,在各种机械设备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而弹簧有效螺旋圈数是衡量弹簧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弹簧有效螺旋圈数是指弹簧在受力状态下变形的螺旋圈数。
当弹簧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变形,变形所涉及到的螺旋圈数就是弹簧的有效螺旋圈数。
弹簧有效螺旋圈数的大小与弹簧的设计和制造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来说,如果弹簧有效螺旋圈数大,就意味着弹簧的变形能力强,可以承受更大的外力。
相反,如果弹簧有效螺旋圈数小,就意味着弹簧的变形能力弱,只能承受较小的外力。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设备和场合对弹簧的性能要求也不同,因此对于弹簧的有效螺旋圈数也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需要承受较大外力的设备和场合需要使用有效螺旋圈数较大的弹簧,而承受较小外力的设备和场合则可以使用有效螺旋圈数较小的弹簧。
此外,在设计和制造弹簧时,还需要考虑到弹簧的耐久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如果弹簧的有效螺旋圈数过大或过小,可能会影响到弹簧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在实际选择和设计时进行综合考虑。
总之,弹簧有效螺旋圈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弹簧性能参数,它关系到弹簧的变形能力和承受外力的能力,也与弹簧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有关。
在实际选择和设计弹簧时,需要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弹簧能够在各种应用场合下发挥最佳的性能表现。
弹簧尺寸标注

弹簧尺寸标注弹簧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弹簧是一种能够储存和释放能量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它由一根具有弹性的金属丝或带状材料制成,呈螺旋状。
弹簧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受力产生的弹性变形来储存和释放能量。
它可以用于各种机械装置中,如悬挂系统、减震系统、压缩系统等。
弹簧尺寸的重要性弹簧的尺寸对于其性能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应用领域和需求对弹簧的尺寸有不同的要求。
正确的弹簧尺寸可以保证其正常工作,提高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因此,弹簧的尺寸标注是非常重要的。
弹簧尺寸的标注方式弹簧尺寸的标注通常使用一系列的符号和数字来表示。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弹簧尺寸标注方式:1.直径(D):弹簧的直径通常是指其外径或内径的大小。
直径的标注通常使用大写字母”D”加上一个数字来表示,例如”D10”表示直径为10mm的弹簧。
2.高度(H):弹簧的高度是指其螺旋的长度。
高度的标注通常使用大写字母”H”加上一个数字来表示,例如”H50”表示高度为50mm的弹簧。
3.线径(d):弹簧的线径是指其金属丝或带状材料的直径。
线径的标注通常使用小写字母”d”加上一个数字来表示,例如”d1.5”表示线径为1.5mm的弹簧。
4.圈数(N):弹簧的圈数是指其螺旋的圈数。
圈数的标注通常使用大写字母”N”加上一个数字来表示,例如”N10”表示圈数为10的弹簧。
5.材料(M):弹簧的材料是指其制造材料的种类。
材料的标注通常使用大写字母”M”加上一个字母或数字来表示,例如”M2”表示材料为2号材料的弹簧。
弹簧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弹簧尺寸标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清晰可见:弹簧尺寸标注应该清晰可见,以便用户能够准确地读取和理解。
2.统一标准:弹簧尺寸标注应该遵循统一的标准,以便不同厂家和用户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对比。
3.便于识别:弹簧尺寸标注应该采用易于识别和理解的符号和数字,以便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
4.包含必要信息:弹簧尺寸标注应该包含弹簧的关键尺寸信息,如直径、高度、线径、圈数等,以便用户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弹簧。
扭簧的有效圈数

扭簧的有效圈数扭簧是一种常见的机械弹簧,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和工业设备中。
扭簧的有效圈数是指扭簧在加载和卸载过程中,能够提供恢复力的圈数范围。
在设计和计算扭簧时,了解和确定扭簧的有效圈数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扭簧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扭簧的有效圈数与其材料、几何尺寸、工作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当扭簧受到外力扭曲时,只有在一定的圈数范围内,才能产生恢复力并保持弹性。
在有效圈数范围之外,扭簧将失去弹性并无法恢复形状,这将导致扭簧的功能失效。
要确定扭簧的有效圈数,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弹性极限:扭簧的材料有其特定的弹性极限,即材料可以承受的最大应变。
超过弹性极限后,材料将发生塑性变形,失去弹性,从而使扭簧失去恢复力。
因此,有效圈数应小于材料的弹性极限对应的应变圈数。
2. 工作负荷:扭簧的有效圈数与其工作负荷相关。
当扭簧受到额定负荷时,每个圈数所产生的恢复力都必须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
过高或过低的负荷都会导致扭簧失去弹性或超过其弹性极限,从而影响扭簧的有效圈数。
3. 动作次数:扭簧的有效圈数也与其所需的动作次数有关。
当扭簧频繁地进行往复运动时,每个圈数的应变和应力都会累积,可能超出扭簧的弹性极限。
因此,对于需要频繁使用的扭簧,有效圈数需要更加保守地确定。
4. 材料硬度:扭簧的材料硬度也会影响其有效圈数。
较硬的材料通常具有更高的弹性极限和更大的恢复力,因此可以使用较少的圈数。
相反,较软的材料可能需要更多的圈数才能提供相同的恢复力。
为了确定扭簧的有效圈数,通常需要进行弹簧设计和计算。
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上述因素并进行分析,以确保扭簧能够在预期的工作条件下提供所需的恢复力和弹性。
常用的设计工具包括弹簧计算软件和手册,可以帮助工程师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扭簧的有效圈数。
总结起来,扭簧的有效圈数是指扭簧在加载和卸载过程中能够提供恢复力的圈数范围。
确定扭簧的有效圈数需要考虑材料的弹性极限、工作负荷、动作次数和材料硬度等因素。
模具弹簧规格及参数

模具弹簧规格及参数模具弹簧是一种在模具制造中常用的零部件,它具有弹性变形的特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承受外力并恢复原状。
模具弹簧一般由弹簧钢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够在长时间的使用中保持弹性恢复能力。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模具弹簧的规格和参数。
模具弹簧的规格主要包括直径、线径、外径、内径、圈数、材料等。
1. 直径:模具弹簧的直径通常表示为d,是指弹簧的线圈部分的直径。
直径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弹簧的刚度和载荷能力。
一般常用的直径分为以下几种:0.3mm、0.4mm、0.5mm、0.6mm、0.7mm、0.8mm、1.0mm等。
具体的直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来确定。
2. 线径:模具弹簧线径通常表示为d1,是指弹簧的钢线直径。
线径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弹簧的刚度和强度。
一般常用的线径分为以下几种:0.2mm、0.3mm、0.4mm、0.5mm、0.6mm、0.8mm、1.0mm等。
3.外径:模具弹簧的外径通常表示为D,是指弹簧的外圈直径。
外径的大小一般与直径和线径相关,对于同一直径和线径的弹簧,外径越大,弹簧的负载能力越大。
4.内径:模具弹簧的内径通常表示为d2,是指弹簧的内圈直径。
内径的大小一般与直径和线径相关,对于同一直径和线径的弹簧,内径与外径之间的差异越大,弹簧的刚度越大。
5.圈数:模具弹簧的圈数通常表示为n,是指弹簧上的线圈数目。
圈数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弹簧的长度和柔度。
一般常用的圈数分为以下几种:4圈、6圈、8圈、10圈、12圈、14圈、16圈等。
6.材料:模具弹簧的材料通常选择高碳钢或不锈钢。
高碳钢弹簧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适用于承受较大载荷的情况;不锈钢弹簧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适用于在潮湿或腐蚀性环境中使用。
除了上述规格和参数,模具弹簧还有一些其他的参数需要考虑,如工作长度、自由长度、刚度系数等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和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来确定,可以根据模具的工作环境、载荷、变形要求等进行合理选择。
卷簧预紧圈数

卷簧预紧圈数
卷簧预紧圈数是指在制造弹簧过程中,为了保证弹簧在工作时受力均匀,确保弹簧轴线垂直端面,将弹簧两端并紧的圈数。
这个预紧圈数仅起支撑作用,也称为支撑圈。
预紧圈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常用的预紧圈数有1.5T、2T、2.5T等。
总而言之,在计算弹簧的有效圈数时,预紧圈数也需要考虑进去。
例如,对于压缩弹簧,有效圈数n等于总圈数n1减去支撑圈数n2,即n = n1 - n2。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弹簧的类型、用途和工作环境来确定合适的预紧圈数。
弹簧圈数的确定

有效圈数是指弹簧能保持相同节距的圈数。
弹簧有效圈数的计算:总圈数—支撑圈,具体根据结构进行计算。
对于拉伸弹簧,有效圈数n=总圈数n1,当n>20时圆整为整数圈,当n<20时圆整为半圈。
对于压缩弹簧,有效圈数n为总圈数n1减去支撑圈数n2,n2可查表获得。
尾数应为1/4、1/2、3/4、或整圈,推荐1/2圈。
建议你查看GB 1973.1-89 《小型圆柱螺旋弹簧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1989-03-02批准1990-01-01实施小型圆柱螺旋弹簧技术条件GB 1973.1-89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1989-03-02批准1990-01-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木标准规定丁小型圆柱螺旋弹簧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圆截面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和扭转弹簧(以下简称弹簧)。
弹簧材料的截面直径小于0.5 mm。
本标准不适用于特殊性能的弹簧。
2 引用标准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239.5 圆柱螺旋弹簧抽样检查GB 1805 弹簧术语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3123 硅青铜线GB 3124 锡青铜线GB 3134 铍青铜线GB 4357 碳素弹簧钢丝GB 4358 琴钢丝GB 4459.4 机械制图弹簧画法GB 4879 防锈包装GB 6543 瓦楞纸箱YB(T) 11 弹簧用不锈钢丝3 技术要求3.1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2 极限偏差的等级弹簧特性与尺寸的极限偏差分为1、2、3三个等级。
各项目的等级应根据使用需要分别独立选定,并在图样上注明,未注明的则由制造厂从标准中选定。
3.3 压缩和拉伸弹簧的弹簧特性及其极限偏差3.3.1 弹簧特性压缩(或拉伸)弹簧的弹簧特性为指定高度(或长度)的负荷或刚度。
3.3.1.1 在指定高度(或长度)的负荷下,弹簧的变形量应在试验负荷时变形量的20%~80%之间。
关于弹簧的有效圈数

关于弹簧的有效圈数关于弹簧的有效圈数关于弹簧的有效圈数计算,请教各位。
有效圈数是指弹簧能保持相同节距的圈数。
弹簧有效圈数的计算:总圈数—支撑圈,具体根据结构进行计算。
对于拉伸弹簧,有效圈数n=总圈数n1,当n>20时圆整为整数圈,当n<20时圆整为半圈。
对于压缩弹簧,有效圈数n为总圈数n1减去支撑圈数n2,n2可查表获得。
尾数应为1/4、1/2、3/4、或整圈,推荐1/2圈。
我们的通俗算法是压簧总圈数减掉上下接受接触不会产生变形的圈数,一般减2圈;扭簧和拉簧的有效圈数就是总圈数.看立体图有效圈数应该是6.5圈的湿法分析湿法分析是将试样制成溶液的分析。
常用的溶剂有水、酸、碱、有机溶剂等。
在环境大气监测中,湿法监测是与干法分析同时发展且并存的,它具有仪器价格低廉,一次投资少等优点。
日本多采用湿法监测大气污染,如溶液导电率式SO2浓度计。
此法的缺点在于需定期更换吸收溶剂,自动化程度较低等。
在实验室分析中,湿法分析目前仍占主导地位,大多数环境监项目采用湿法进行分析,如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大多数是测定溶液试样。
弹簧目录[隐藏]弹簧其主要功能弹簧的类弹簧各部分名称:弹簧的规定画法弹簧的应用利用弹簧的功能[编辑本段]弹簧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
一般用弹簧钢制成。
用以控制机件的运动、缓和冲击或震动、贮蓄能量、测量力的大小等,广泛用于机器、仪表中。
按形状分,主要有螺旋弹簧、涡卷弹簧、板弹簧等。
[编辑本段]其主要功能①控制机械的运动,如内燃机中的阀门弹簧、离合器中的控制弹簧等。
②吸收振动和冲击能量,如汽车、火车车厢下的缓冲弹簧、联轴器中的吸振弹簧等。
③储存及输出能量作为动力,如钟表弹簧、枪械中的弹簧等。
④用作测力元件,如测力器、弹簧秤中的弹簧等。
弹簧的载荷与变形之比称为弹簧刚度,刚度越大,则弹簧越硬。
按受力性质,弹簧可分为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扭转弹簧和弯曲弹簧,按形状可分为碟形弹簧、环形弹簧、板弹簧、螺旋弹簧、截锥涡卷弹簧以及扭杆弹簧等。
弹簧参数

μ——泊松比;长度系数
ν——弹簧的自振频率(Hz)
Vr——弹簧所受变载荷的激励频率(Hz)
τb——材料的抗剪强度(Mpa)
τj——弹簧的工作极限切应力(Mpa)
τo——材料的脉动扭转疲劳极限(Mpa)
τs——材料的抗扭屈服点(Mpa)
τ-1——材料的对称循环扭转疲劳极限(Mpa)
φ——扭转变形角(&ordm;);(rad)
R——弹簧圈的中半径(mm)
R1——弹簧圈的内半径(mm)
R2——弹簧圈的外半径(mm)
r——阻尼系数
S——安全系数
T——扭矩;转矩(N·mm)
Tˊ——扭转刚度(N·mm/(&ordm;))
t——弹簧的节矩
tc——钢索节距(mm)
U——变形能(N·mm);(N·mm·rad)
V——弹簧的体积(mm&sup3;)
规定画法
⑴在平行螺旋弹簧线的视图上,各圈的轮廓线画成直线。⑵有效圈数在4圈以上的弹簧,可只画出其两端1~2圈(不含支撑圈)。中间用通过弹簧钢丝中心的点画线连起来。⑶在图样上,当弹簧的旋向不作规定时,螺旋弹簧一律画成右旋,左旋弹簧也画成右旋,但要注明“左”字。
⑼自由高H0:弹簧在未受外力作用下的高度。由下式计算:H0=nt+(n2-0.5)d=nt+1.5d(n2=2时)
⑽弹簧展开长度L:绕制弹簧时所需钢丝的长度。L≈n1(ЛD2)2+n2(压簧)L=ЛD2n+钩部展开长度(拉簧)
⑾螺旋方向:有左右旋之分,常用右旋,图纸没注明的一般用右旋。
⑿弹簧旋绕比:中径D与钢丝直径d之比。
k——系数
L——弹簧材料的展开长度(mm)
l——弹簧材料有效工作圈展开长度(mm);板弹簧的自由弦长(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圈数是指弹簧能保持相同节距的圈数。
弹簧有效圈数的计算:总圈数—支撑圈,具体根据结构进行计算。
对于拉伸弹簧,有效圈数n=总圈数n1,当n>20时圆整为整数圈,当n<20时圆整为半圈。
对于压缩弹簧,有效圈数n为总圈数n1减去支撑圈数n2,n2可查表获得。
尾数应为1/4、1/2、3/4、或整圈,推荐1/2圈。
建议你查看GB 1973.1-89 《小型圆柱螺旋弹簧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1989-03-02批准1990-01-01实施小型圆柱螺旋弹簧技术条件GB 1973.1-89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1989-03-02批准1990-01-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木标准规定丁小型圆柱螺旋弹簧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圆截面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和扭转弹簧(以下简称弹簧)。
弹簧材料的截面直径小于0.5 mm。
本标准不适用于特殊性能的弹簧。
2 引用标准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239.5 圆柱螺旋弹簧抽样检查GB 1805 弹簧术语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3123 硅青铜线GB 3124 锡青铜线GB 3134 铍青铜线GB 4357 碳素弹簧钢丝GB 4358 琴钢丝GB 4459.4 机械制图弹簧画法GB 4879 防锈包装GB 6543 瓦楞纸箱YB(T) 11 弹簧用不锈钢丝3 技术要求3.1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2 极限偏差的等级弹簧特性与尺寸的极限偏差分为1、2、3三个等级。
各项目的等级应根据使用需要分别独立选定,并在图样上注明,未注明的则由制造厂从标准中选定。
3.3 压缩和拉伸弹簧的弹簧特性及其极限偏差3.3.1 弹簧特性压缩(或拉伸)弹簧的弹簧特性为指定高度(或长度)的负荷或刚度。
3.3.1.1 在指定高度(或长度)的负荷下,弹簧的变形量应在试验负荷时变形量的20%~80%之间。
试验负荷Ps:测定弹簧特性时在弹簧上允许承载的最大负荷。
试验应力τs:测定弹簧特性时在弹簧上允许承载的最大应力。
3.3.1.2 弹簧刚度在特殊需要时采用,其变形量应在试验负荷下变形量的30%~70%之间。
3.3.1.3 指定高度(或长度)时的负荷和刚度不得同时考核。
3.3.2 弹簧特性的极限偏差3.3.2.1 指定高度(或长度)时负荷的极限偏差见表1。
3.3.2.2 刚度的极限偏差见表2。
3.4 尺寸及其极限偏差3.4.1 弹簧外径(或内径)弹簧的外径和内径不得同时考核,其极限偏差均按表3规定(弹簧的外径为D2,中径为D,内径为D1)。
3.4.2 压缩(或拉伸)弹簧自由高度(或长度)、扭转弹簧扭臂长度的极限偏差按表4规定。
当图样规定测量压缩(或拉伸)弹簧指定高度(或长度)下两点或两点以上负荷时,则压缩(或拉伸)弹簧自由高度(或长度)不予考核。
3.4.3 扭转弹簧的自由角度有特性要求的扭转弹簧,其自由角度不予考核。
无特性要求时,自由角度的极限偏差按表5规定。
3.4.4 拉伸弹簧钩环开口尺寸的极限偏差按表6规定。
3.4.5 压缩弹簧总圈数和拉伸弹簧有效圈数3.4.5.1 压缩弹簧的总圈数与有效圈数之差应大于或等于2。
当指定弹簧特性时,总圈数为参考值。
不指定弹簧特性时,总圈数的极限偏差按表7规定。
3.4.5.2 拉伸弹簧在保证两钩环开口位置情况下,有效圈数为参考值。
有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商定。
3.4.6 压缩弹簧的垂直度对高径比不大于5的两端面经过磨削的压缩弹簧,在自由状态下,两端面对外廓素线的垂直度的公差值按表8规定。
3.4.7 压缩弹簧的节距等节距压缩弹簧当压缩到全变形量的80%时,其正常节距圈不得接触;不等节距压缩弹簧的工作圈,在压缩变形时应逐次增加接触圈数。
3.4.8 压并高度压缩弹簧的压并高度原则上不指定。
但是对两端面经磨削约0.75圈的弹簧,当需要压并高度时用下式求得的值指定为最大值:式中:H b——压并高度,mm;n1——总圈数;d max——材料最大直径=材料直径+材料直径的上偏差。
3.4.9 永久变形3.4.9.1 压缩(或拉伸)弹簧被压缩<或拉伸)至试验负荷位置时,其永久变形量不得大于0.05 mm。
3.4.9.2 扭转弹簧被扭至许用弯曲应力所对应的角度时,其永久变形量不得大于1°。
3.4.10 端面磨削当材料直径大于0.3mm时,两端面如需磨削,磨削平面部分不得小于0.75圈,表面粗糙度最大值为Ra 25μm。
3.4.11 根据使用单位需要,允许对弹簧特性、外径(或内径)、压缩弹簧的自由高度、拉伸弹簧的自由长度和扭转弹簧的扭臂长度等的极限偏差不对称使用,其公差值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3.5 表面质量弹簧表面应光滑,不允许有裂纹、锈蚀等缺陷,不允许有深度超出材料直径公差之半的个别压痕、凹坑和刮伤。
3.6 材料3.6.1 弹簧材料一般应按GB 4357、GB 4358、GB 3134、YB(T)11、GB 3123和GB 3124选取,也可选用供需双方在合同中规定的其他材料。
3.6.2 弹簧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材料标准及合同中附加的有关规定。
3.6.3 弹簧材料必须有材料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并经弹簧制造厂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7 热处理弹簧在成形后必须进行去应力退火的处理,其硬度不予考核。
用淬火冷硬铍青铜线卷制的弹簧应进行时效处理。
3.8 表面处理应根据需要在产品图样中注明对弹簧表面处理的要求。
凡镀层为锌、铜、铬、锡时,电镀后应进行去氢处理。
3.9 其他要求根据需要,使用单位可对弹簧规定下列要求:a.立定强压处理;b.疲劳试验、模拟试验。
3.10 如有其他特殊技术要求,由供需双方在合同中规定。
4 试验方法4.1 永久变形在弹簧试验机或专门试验装置上进行。
4.1.1 将压缩(或拉伸)弹簧压缩(或拉伸)至试验负荷位置连续三次,测量其中第二次和第三次压缩(或拉伸)后的自由高度(或长度)的变化值。
以此变化值作为压缩(或拉伸)弹簧的永久变形量。
4.1.2 将扭转弹簧扭转至许用弯曲应力所对应的扭转角度连续五次,测量其中第四次和第五次扭转后自由角度的变化值。
以此变化值作为扭转弹簧的永久变形量。
4.2 弹簧特性4.2.1 在精度不低于1%的弹簧试验机上测试。
压缩(或拉伸)弹簧特性的测试是将弹簧一次性压缩(或拉伸)到试验负荷后进行。
4.2.2 指定高度(或长度)时的负荷测试高度(或长度)按产品图样规定。
经负荷分组的弹簧根据所分的组别进行测试。
4.2.3 刚度刚度的数值按试验负荷时变形量的30%~70%之间的两点的负荷差与变形量差之比来确定。
4.3 外径(或内径)用读数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
图样标注外径或中径尺寸的测量外径,标注内径尺寸的测量内径。
4.4 压缩弹簧自由高度和拉伸弹簧自由长度用读数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弹簧的最高点(或最长点)。
当弹簧自重影响自由高度(或长度)时,可将弹簧横置进行测量。
4.5 扭转弹簧的自由角度用样板或通用量具测量。
4.6 拉伸弹簧钩环开口尺寸用读数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弹簧钩环开口尺寸。
4.7 压缩弹簧总圈数采用目测。
4.8 垂直度用二级精度平板、三级精度宽座角尺和100μm塞尺测量。
在无负荷状态下,将被测弹簧竖直放在平板上,贴靠宽座角尺,自转一周,同时用塞尺测量取大值;再按此法测量弹簧的另一端面,将两端面垂直度误差中的较大值作为弹簧的垂直度误差,如下图。
4.9 压缩弹簧的节距在相应的弹簧试验机上将弹簧压至全变形量的80%,弹簧在正常节距圈(n—1)范围内不应接触,必要时可用透光法检查。
4.10 端面粗糙度采用目测。
4.11 表面质量采用目测或用5倍放大镜检查。
4.12 疲劳试验、模拟试验在弹簧疲劳试验机上或模拟试验机上进行,试验参数应符合图样中的有关规定。
4.13 如对试验方法有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在合同中规定。
5 检验规则5.1 压缩、拉伸和扭转弹簧的检验项目见表9。
5.2 各检验项目的检验方法按第4章的有关规定进行。
5.3 弹簧抽样检验的其余方法和程序均按GB 1239.5的规定进行。
5.4 供需双方也可按GB 2828的规定确定合格质量水平和抽样方案。
6 标志与包装、运输与贮存6.1 弹簧在包装前应清洗干净,并进行防锈处理,然后按GB 4879的规定进行防锈包装。
6.2 防锈包装后的弹簧应装入外包装箱内,并用塑料捆扎带或包装用钢带将包装箱捆紧。
外包装箱可采用符合GB 6543或有关普通木箱标准规定的双瓦楞纸箱或普通木箱。
6.3 包装箱内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合格证包括下列内容:a.制造厂名称;b.产品名称、机型及零件号;c.制造日期或生产批号;d.技术检查部门签章。
6.4 在外包装箱表面适当位置上,根据GB 191的要求喷刷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同时还应标明以下内容;a.制造厂名称、商标及厂址;b.产品名称、机型及零件号;c.件数;d.毛重;e.收货单位及地址;f.出厂日期。
6.5 产品应贮存在通风和干燥的仓库内。
在正常保管情况下,自出厂之日起12个月内不应锈蚀。
6.6 对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有特殊要求的,应由使用单位和制造厂商定。
附录 A试验负荷、试验应力(补充件)A1 试验负荷试验负荷的计算公式:压缩弹簧经计算得试验负荷大于压并负荷时,则以压并负荷作为试验负荷。
A2 试验应力A2.1 压缩弹簧的试验应力按表A1选取。
A2.2 拉伸弹簧的试验应力按表A2选取。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和武汉市弹簧研究所负责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