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复习诗歌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语文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18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18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专题18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热点题型一修辞手法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提分秘籍】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

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掌握古诗歌中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提高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热点题型二 表达方式例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

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写出天然律吕①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

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提分秘籍】基本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重点考查描写、抒情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最新-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精品

最新-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精品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 例句
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 “静”。
11.正侧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

象周围的一事树物春风,千使万对枝象,更嫩鲜于明金、色突软出于丝的。是永侧丰面西描角写荒。园里,
7.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 例句
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 赏析 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 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8.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
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 赏析 被埋没的感慨。
15.起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例句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 赏析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16.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 达同一样的情感。
赏析 江景物的特点。
6.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
相 近特点的青概山念似、欲思留想人和住感,百情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
例句 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
赏析 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 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12.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 思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例句
(王之涣《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 赏析 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 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典型例题】江城子[南宋]李好古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③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

②馘(ɡguó):割耳朵。

③治安:贾谊曾给文帝上《治安策》。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借景抒情。

作者运用单调的景物形成辽远、凄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对国事担忧、惆怅的心情。

②用典。

作者运用“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击楫中流”等典故书写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

③直接抒情。

作者运用“徒感慨,漫悲凉”“空怅望”抒发悲伤、惆怅之情。

④对比。

作者把年轻时的远大理想与现在的愿望成空进行对比,写出作者的失落之情。

(答出两点即可)【典型例题】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

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答案:(1)反衬。

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2)对比(对照)。

“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了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3)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

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

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2018高考诗歌表达技巧

2018高考诗歌表达技巧

以乐景写乐情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
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以哀景写哀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 夜泊》) 【析】此写景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描 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 的羁旅之愁相融。
2: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 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 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五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 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 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 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 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 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018高考诗歌表达技巧大全
高考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作家、艺术家
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它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 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 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 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 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高考诗歌表达技巧
以乐景衬哀情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 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 谢浑《谢亭送别》)
【析】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 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以哀景写乐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诗经•采薇》) 【析】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 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 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 其哀乐的效果。

2018年高考语文之高频考点解密:20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之高频考点解密:20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调研1】(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答案】BD【调研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

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

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

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

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药酒名。

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不同点:“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比如“和煦的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语文: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一)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语文: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一)

考点: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解析:表现手法属于表达技巧中重要的内容,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语句组成方式,只要是诗歌为更好地表现主旨而采用的艺术手法,都可以为这一范畴。

表达技巧歌诀
表达技巧记心中,评价顺水又乘风。

双关互文兼对仗,铺陈排比并比兴。

烘托反衬手法老,乐景哀情反相成。

一抑一扬显衷情,虚实结合更鲜明。

抒情方式要记清,直抒胸臆显爱憎。

更兼触景生情意,融情入景风雨惊。

托物用典诗魂寄,借古讽今用意深。

(答题时间:20分钟)。

2018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2018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 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 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 心未死。
[注] 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译诗: 下过雪的清晨,有清幽笳声响起,梦 中所游之地,不知道是什么地方。 铁 骑无声,望过去如水流淌一般绵延不绝。 我猜想这样的关河,应该在雁门关西边, 青海的边际。 在寒灯照射下睡醒时, 更漏声已经滴断了,月光斜斜透过窗纸。 我自许可在万里之外的战场封侯,但有 谁能知道呢?我鬓发虽残败灰白,可我 (在战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心却并 未死去!
答案:AB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 两种简要分析。 答:①比喻。如“山远翠眉长”,远望寒山 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将青翠的山气比作 “翠眉”,展现了重阳登高的美景。②拟人。 “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句,写菊花清瘦,赋予菊 花人的特征,“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 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 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 形象化、外在化。③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 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美景,词人没有觉得 愉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 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④触景生情(以景结 情)。“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 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 愁的根源,所谓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
(1)这首诗(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试分析“×××××”句运用的表现手法。 设问 (3)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 方式 “×××××”句进行赏析。 (4)试分析本诗(词)使用的表现手法。 (5)这首诗(词)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步骤一:指出什么地方用了什么技巧或什么手 法。 答题 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怎样用的这种手 步骤 法。 步骤三:阐明用这个手法有什么好处、作用, 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018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用)

2018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用)

二、托物言志、借物咏怀、借景抒情的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 “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 ,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 、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 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3、借物抒怀的“物”是一个或一处景物或意象,此物 并不能象征诗人自己,“怀”是一种情感,而非一种志向 。 三、注意情与景之间的正衬和反衬的关系。正衬就是情 景交融,反衬就是乐景写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全国卷I 全国卷II
全国卷I
题目·作者
朝代·体裁 题材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金陵望汉江》 李白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节选)杜甫
《内宴奉诏作》 曹翰
宋·律诗 宋·律诗 唐·律诗 唐·古诗 唐·古诗 宋·律诗
即事抒怀诗 怀人送别诗 即事抒情诗 写景抒怀诗 状物赠友诗 言志抒怀诗
鉴赏表达技巧; 评价情感; 鉴赏语言形象
鉴赏表达技巧; 评价情感
鉴赏表达技巧; 评价情感
鉴赏表达技巧; 评价情感
2017全国卷I诗歌鉴赏 【试题再现】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 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该诗通过描写蝉来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怀。
2、间接抒情(1)托物言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幻想:神仙 → 鬼怪世界和梦 境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 2、想象:设想 月。/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的未来之境 沉沉楚天阔 3、回忆:已逝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 雄姿英发。 之景(之境)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4、联想:由此 → 一人 及彼(对方角 度)
6
• [宋]欧阳修
•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 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 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 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 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 ”常常连用。 • 比兴手法的运用,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 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1
表现手法补充例析
• •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朝 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 似。 •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琅琊溪①
•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 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 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 析。(4分)
琅琊溪①
• [宋]欧阳修
• •
参考答案;
• (1)重章叠句 • (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 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 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 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 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 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随堂练习】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 •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 本诗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 •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4分) • • • • •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 ,但见流出山中花。
• 9. 三四两句中“流出山中花”写花随溪水流 出是实写, “不知溪源来远近”想象溪源之 远、溪流的曲折以及山中的春意是虚写。虚实 结合,以实写虚,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 画面的内涵。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 的喜爱之情。
比兴:
比兴:
• • • • •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 •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4分)
3
虚 实 结 • 合
• •பைடு நூலகம்
•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思家”的。 诗的前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抱膝坐在灯前, 只有影子与他相伴是实写; 而三四两句 “家中夜深 坐”“说着远行人”等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 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是虚写。 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突出表现了诗人孤寂之感,思 家之情。
• 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 诗人想象的情景,作者通过想象与友人流连其 间,乘船而归,呈现出一种清幽闲逸的意境。 • ②以景结情。尾联描绘了一幅“夜深同徙倚, 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以景结情,寄托了 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 ③情景交融(寓情于景)。闲适之情与“夜深同 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 达含蓄深长。
4
阐释概念:虚、实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是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而虚拟出来的。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物与想象的景、事、
物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丰富的情感。虚实结
合可以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
5
思考:虚景 有哪些类型?
•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