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

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XXXXX的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关爱他人》,选自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关爱他人》是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的内容。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学过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等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则,树立了责任意识,从而为本课“关爱他人”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下一框题“服务社会”做铺垫。所以此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分析,结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

理解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关爱他人的能力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关爱的力量,增强关爱他人的的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制订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懂得如何关爱他人。

突破方法:通过课堂探究活动的设计,如利用材料《小明的一天》进行探究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在关爱他人的艺术、技巧的基础

上,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关爱身边的父母、老师、同学等做起,将关爱他人、帮助他人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去。

(2)难点:认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并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

突破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初步明确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最后设置活动《关爱宣言》,让学生思考生活中他人可能会遇到的困境,并通过关爱宣言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此宣言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关爱素养。

4、说学情

通过第六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确了责任的重要性,懂得了在不同的社会角色转换中要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乐于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这是本课教学重要的学情基础。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等问题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数学生基本认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正向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但是,有的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把得到他人的关爱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自已陷入困境时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但是,当看到他人身处困境时却以“这又不关我的事”为借口一走了之。有的学生虽然表示要积极主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但是在实践中表现出畏难情绪,缺乏行动力;有的学生以自我保护为由拒绝向身边困难的人提供帮助。

基于以上情况,教材第七课设计了“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通过引导学生感悟关爱对他人、对社会和对自已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关爱情怀;使学生掌握关爱他人的艺术,并将关爱他人落实到行动中。

二、说教法、学法

八年级学生对于关爱的话题并不陌生,由于舆论环境、家庭环境、个人阅历、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对关爱情怀和奉献精神在情感认同和行为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关爱情怀,并将这一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情境体验式教学。

在情境体验式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已的观点,老师不进行批判,让学生在自我批判和反思中纠正自已的价值观和行为偏向,避免了教师灌输式教学的弊端。

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列举了关爱他人的典型案例,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的经历或身边的案例,发挥了案例在学习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去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3、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针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学法

1、合作学习法:发扬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师的点点滴滴多多的指导下,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重点问题,让每个人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集体的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

2、自主学习法:倡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习的动力,尽量培养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基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案列、名人名言对学生进行关爱意识教育,让他们明白关爱的重要性和关爱他人的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学生阅读教材75页“运用你的经验”思考问题: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如果有,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问题引领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重点体会被关爱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关爱的内涵,体会生活中关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而引出本课的话题,为后续的学习做好情感上得铺垫。

(二)、讲授新课(32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有效利用了教材中探究与分享,并搜集了一些事

例,借助多媒体手段,开展互动活动,让教学内容更为丰富,直观,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下面我按照我的教学思路说一说我的教学设计。

1.活动一探究与分享,学生观察PPT上的图片,思考:

(1)、图片分别表现了哪些人之间的关爱?

(2)、什么是关爱?生活中的关爱有哪些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的我们身边的关爱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得到关爱的事例,从长辈、老师、同学、陌生人、社会的关爱中深刻体会关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学生阅读 PPT上陌生青年关爱地铁上坐着轮椅的乘客的材料。

思考:在社会生活中,关爱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关爱对于人际关系的意义。关爱就在我们的身边,感受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为维系际关系搭建桥梁的作用。

3.活动二探究与分享,学生阅读教材76页探究与分享中的材料,思考:

(1)、你如何评价售票员、司机和乘客的行为?

(2)、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对售票员、司机和乘客的行为做出理性评价,引导学生探讨关爱的社会作用。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4. 学生阅读 PPT上《盲人打灯笼》的故事。

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关爱他人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收获。明确关爱对于自己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意义是双向的,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善待自己。

5.能力提升

学生阅读 PPT上《小明的一天》的故事。

思考(1)、你如何评价小明的行为?

(2)、别人在帮助你的时候有让你受不了的言行吗?请你说一说你的经历,并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如何?

(3)、为什么有时候善意的关怀反而成为一种伤害?

(4)、你认为怎样关爱他人?:

设计意图:在活动三探究与分享中,结合教材提供的探究与分享材料,我把教材资源进行了整合,我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小明的一天》,

A、通过小明扶车的遭遇使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时有可能出现被人误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关爱他人的行为,使学生认识到,受人的素质、客观情况、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误会是难以避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关爱他人的行为,而是应该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这一基本素质,始终心怀善意。引导学生明白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B、通过小明对同学捐钱的看法的事例的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认同关爱他人要考虑个人能力,做与个人能力相符的事情。

C、通过讨论分析小明请同学到家里吃饭的事例,使学生明白关爱他人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他人的自尊心。

D、通过小明为同学打抱不平的事例,使学生明白关爱他人时还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增强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6.拓展空间

学生合作完成教材第79页的拓展空间,每人拟定一份关爱宣言,并选代表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主要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他人可能遇到的困境和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关爱他人,体味他人的意义和价值,并努力将宣言内容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四、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能够分层体现教材中得知识点,以便于学生清晰地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是:

第二框:关爱他人

一、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1、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

3、收获幸福,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二、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1、关爱他人,心怀善意。

2、关爱他人,尽己所能。

3、关爱他人,讲究策略

五、说教学反思

本课的课堂教学任务虽然已经完成,但关爱他人的教育不能中断。在日常生活中,要适时提醒为人要真诚善良,学会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不断升华自己。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做用心生活的人。时间紧,准备不充分,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好多地方不完善,希望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