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同女人
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

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
(原创版)
目录
1.引言:介绍大同方言以及本文的主题
2.大同方言的特点
3.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表达
4.结语:总结文章并强调大同方言的魅力
正文
在我国各地方言中,大同方言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达方式。
作为一种地方性语言,大同方言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是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表达,这将带领我们进一步了解大同方言的魅力。
大同方言属于晋语,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大同方言的声调较为复杂,有 5 个声调,这使得它在表达上有很强的表现力。
其次,大同方言的词汇丰富,有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再次,大同方言的语法结构与普通话相似,但有时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如主谓宾的顺序可能会发生改变。
这些特点使得大同方言具有很高的表达效率,同时也为研究汉语方言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表达是“女人走路像麻雀儿飞”。
这个表达充分体现了大同方言的形象生动和富有地方特色。
将女人走路的姿态比喻成麻雀儿飞,既表现了女人走路时的轻盈和优美,又展现了大同方言独特的表达手法。
这种表达方式让人一听就能想象出女人走路的美丽画面,是大同方言中的一种经典表达。
总之,大同方言作为我国众多方言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表达方式。
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表达“女人走路像麻雀儿飞”既展现了大同方言的形象生动,又彰显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
大同方言

大同人看见了一定会觉得很亲切的家乡话:口语类:稳啦----搞定你抓尼----干啥去瓜答-------聊天个出的------皱啦斩布----摸布十笑--------搞笑没拾收----没出息吸人的----漂亮的乃心----可爱亲各蛋----乃心火不尿它----不理它不白眼----不喜欢个闹----垃圾个惨--------撒娇不吧切------不管乃逼兜----扇耳光夜你----昨天后也--------下午瘦字-------委屈克量--------束缚个塔----唠叨球篮花----屁不定捉恰------不自在拿心----不好意思读蛋----屁股乃刀--------讨厌穷像----没出息样滴流------用手提耐见----喜欢铜顶心------愣子一个儿------自己胡嚼--------瞎说能带----鼻涕玩鞋----------痰这伙儿---目前现在花花儿的----快点那心----恶心各刀--------打扰呢粑粑------拉屎个揪--------蹲下周尬----收拾强会儿------终于扎火--------生火各拔儿------坑儿哭儿----窟窿胡住--------粘住个几个生---末末儿水瓮------- 水缸转去----逛街个甚--------害怕不代腰-----懒的去后生----未婚男子不炸----没事防主货----没出息花花儿的-----快的发灰------干坏事答造----照看不直伦----不值得难活-------不舒服节北淋浴----邻居个都----拳头称呼类:老日【爸爸】,老爹【大伯】,二收【二叔】,大兄岗【老婆的哥】,小舅日【老婆的弟】,喂母娘【老婆的妈】,喂夫【老婆的爸】,小姨儿【老婆的妹】。
喂生【女方家人对孩子的称呼】,吱儿【男方家人对孩子的称呼】,老板【老婆】。
大同人喜欢在话前,中,后加语气词,比如说----------------卡好,卡新鲜,卡不赖,卡能片----上七啦,下七啦,灰七哇,灰侯,吃哇,喝哇,走哇,去哇,起开挖,走好尼,走快尼,走不好看尼。
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

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
摘要:
1.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的背景和意义
2.大同方言中夸女人走路的表达方式
3.大同方言中夸女人走路的文化内涵
4.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演变
正文:
大同方言是山西省大同市的地方方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在当地的民俗文化中,夸女人走路是一种对女性美貌和优雅姿态的赞美,体现了大同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大同方言中,夸女人走路的表达方式丰富多样。
比如:“你家女子走道儿真带劲!”、“瞧那姑娘,走起路来跟花儿似的。
”等。
这些表达方式充满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充分展现了当地人对女性美的欣赏和赞美。
大同方言中夸女人走路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大同人对女性角色的尊重。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地位较低,而夸女人走路正是对女性美的肯定,使她们在社会中得到认可。
其次,这种表达方式也体现了大同人对生活的热爱,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乐于与人分享。
随着时代的发展,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在现代社会中也发生了一定的传承与演变。
一方面,这种表达方式仍然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也逐渐被其他地区的人们所熟知,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地方
文化符号。
总之,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作为一种地域性的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大同人对女性美的欣赏,又彰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大同人的特点是什么?

大同人的特点是什么?大同作为能源重工业基地,地方经济发达,民间财富雄厚,这就形成了大同人爱面子,摆阔气,好显露的个性特点。
在大同,和要好的朋友AA制吃饭那是很被看不起的,倘若大同人真的重视和你的相处,不管他是如何地穷,无论如何也要带你到酒店去大吃二喝一番。
若是去人家里吃饭,就算最普通的家庭也会在饭桌上摆上高档烟酒来招待你。
大同方言,都是后鼻音,发声部分接近喉咙,咬字清晰,声音浑厚,听起来有点硬邦邦的。
这有点像大同女人的性格:干脆,利索。
大同地处塞北,自古以来就是汉胡混居地带,历史上在大同生活过的民族高达数十种之多。
从遗传学角度上看,民族与种族的融合,有利于产生聪明美貌的后代。
这也就是说,大同人多是混血儿,漂亮大约与此有关。
此外,大同是1500年前北魏王朝的国都,优秀的男人和漂亮的女人大多汇聚平城;并且在将近一百年时间里,先后有五个皇帝把中国北方各地的大量美女征调到大同,共出过20多个皇后。
大同曾被称为凤凰城、美女城。
谈起大同人的性格,可以用两种饮品来理解:一种是高度数的白酒,它就像大同的地方剧种北路梆子、耍孩儿,热血沸腾;一种是苦荞茶,它就像大同诸多风景名胜,醉人于心。
大同人爱讲究。
比如衣食住行,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明朝曾在大同做官的外地人说:“九边如大同,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而妇女之美丽,什物之美丽,皆边塞之所无者。
谚称蓟镇城墙、宣府教场、大同婆娘为三绝。
”大同人爱吃也会吃,对吃的讲究,可谓是登峰造极。
羊杂、涮羊肉、莜面、黄糕、刀削面、凉粉、苦荞……凡是美味,就被大同人拿来琢磨。
于是五步一家,十步一户的饭店层出不穷也就不足为奇了。
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凤临阁”曾是南北闻名的烧麦馆,如今不仅得以重建,其中的奥妙故事还被许多导演搬上荧屏。
大同人粗犷野性。
这似乎是和赵武灵王与生俱来的,又从《天龙八部》中的萧峰身上得到印证。
大同古城至今已经历了两千四百多年的春秋。
早在战国初年,这里已成为赵国的重要军事要塞。
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

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摘要:1.介绍大同方言中关于夸女人走路的表达方式2.分析大同方言中夸女人走路的特点3.解释大同方言中夸女人走路的表达意义4.对比其他地区方言中类似表达的异同5.总结大同方言中夸女人走路的表达对人际关系的积极作用正文:在大同地区,方言的独特魅力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其中,用方言夸女人走路的方式更是别具一格。
大同方言中,形容女人走路优雅的词语丰富多样,如“步履轻盈”、“步步生风”等。
这些词语充分展现了大同方言在表达上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大同方言中夸女人走路的特点在于,表达者往往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女人走路的姿态描绘得栩栩如生。
例如,用“步步生风”来形容女人走路时,风姿绰约、摇曳生姿的样子。
这种表达方式既凸显了女人走路时的优雅气质,也展现了大同方言在描绘生活场景方面的独特韵味。
在大同方言中,夸女人走路的表达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赞美女人走路的姿态,更蕴含了对女性美的欣赏和对她们在社会中的地位的尊重。
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大同地区民间对女性美的崇尚,也揭示了当地民间文化中对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与其他地区方言中类似表达相比,大同方言中夸女人走路的表达方式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
例如,四川方言中用“走得漂亮”来形容女人走路优雅,而广东方言中则用“走得潇洒”来夸奖女性的走路姿态。
这些表达虽然在意义上相近,但在表达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特色。
总之,大同方言中夸女人走路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现象,它展现了方言在表达生活场景方面的独特魅力。
通过这种表达方式,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同地区的民间文化,也能感受到方言在传递情感和赞美方面的作用。
大同婆姨

近日看到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撰写文章把“扬州瘦马”解为“扬州美女”,把“大同婆姨”解为“大同美女”,《中国青年报》还报道女大学生如何做“西湖船娘”的事迹。
心里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实际上,“扬州瘦马”、“大同婆姨”与“泰山尼姑”、“西湖船娘”是明清时期具有地方特点的四个妓女群体。
“马”是明清时期妓女的称呼,又称“马子”“马班子”,其义为“任男人骑玩的女子”。
相传袁大总统与新婚的大太太开玩笑:“我看你像个马班子”。
袁大总统大太太反唇相讥:“俺不是马班子,俺有姥姥家。
”因为袁大总统是姨太太所生,生母出身妓院,太太揭了大总统的短,从此夫妻反目。
封建时代达官贵人出于生儿育女、延续后代的需要,给儿孙娶妻一定挑选丰乳肥臀的女子,认为“利于子嗣”。
而姬妾、妓女一般是达官富商厌倦了丰乳肥臀女子以后的玩物,要求妓女娇小瘦弱、平乳窄臀,具有骨感。
故称“瘦马”。
为金钱利益所驱动,一些人就做起了“瘦马”生意。
他们从饥寒交迫的贫苦人家买来身体瘦弱、天生丽质的女孩,教授她们琴棋书画、声乐弹唱,给她们束胸裹脚,训练她们符合大家规范的举止投足、一颦一笑,让她们学会吊膀放电勾人,以情媚人;还让她们观摩学习妓女挑逗云雨等床上功夫。
通过几年,把她们从良家女孩训练成雏妓——瘦马。
瘦马培养成功,接着就找路子卖高价。
把雏妓卖与达官富商做妾是养瘦马者的最佳选择。
明代张岱《陶庵梦忆》中《扬州瘦马》一文记载了达官富商买瘦马的交易程序:……至瘦马家,坐定,进茶,牙婆扶瘦马出。
曰:“姑娘拜客。
”下拜。
(其中“姑娘”就是妓女的意思)曰:“姑娘往上走。
”走。
曰:“姑娘转身。
”转身向明立,面出。
曰:“姑娘借手瞧瞧。
”尽递其袂,臂出,肤亦出。
曰:“姑娘瞧瞧相公。
”转眼偷觑,眼出。
曰:“姑娘几岁了?”曰几岁,声出。
……一旦交易成功,养瘦马者就可赚到大把银子。
如果多次交易不成功,“瘦马”只能从青倌到红倌。
走上接客生涯。
如果“扬州瘦马”以体形瘦弱、反显男人雄风为主要特点,那么明情时代的“大同婆姨”则丰乳肥臀,以床第媚功高人一等而闻名全国。
大同方言

大同人看见了一定会觉得很亲切的家乡话:口语类:稳啦----搞定你抓尼----干啥去瓜答-------聊天个出的------皱啦斩布----摸布十笑--------搞笑没拾收----没出息吸人的----漂亮的乃心----可爱亲各蛋----乃心火不尿它----不理它不白眼----不喜欢个闹----垃圾个惨--------撒娇不吧切------不管乃逼兜----扇耳光夜你----昨天后也--------下午瘦字-------委屈克量--------束缚个塔----唠叨球篮花----屁不定捉恰------不自在拿心----不好意思读蛋----屁股乃刀--------讨厌穷像----没出息样滴流------用手提耐见----喜欢铜顶心------愣子一个儿------自己胡嚼--------瞎说能带----鼻涕玩鞋----------痰这伙儿---目前现在花花儿的----快点那心----恶心各刀--------打扰呢粑粑------拉屎个揪--------蹲下周尬----收拾强会儿------终于扎火--------生火各拔儿------坑儿哭儿----窟窿胡住--------粘住个几个生---末末儿水瓮------- 水缸转去----逛街个甚--------害怕不代腰-----懒的去后生----未婚男子不炸----没事防主货----没出息花花儿的-----快的发灰------干坏事答造----照看不直伦----不值得难活-------不舒服节北淋浴----邻居个都----拳头称呼类:老日【爸爸】,老爹【大伯】,二收【二叔】,大兄岗【老婆的哥】,小舅日【老婆的弟】,喂母娘【老婆的妈】,喂夫【老婆的爸】,小姨儿【老婆的妹】。
喂生【女方家人对孩子的称呼】,吱儿【男方家人对孩子的称呼】,老板【老婆】。
大同人喜欢在话前,中,后加语气词,比如说----------------卡好,卡新鲜,卡不赖,卡能片----上七啦,下七啦,灰七哇,灰侯,吃哇,喝哇,走哇,去哇,起开挖,走好尼,走快尼,走不好看尼。
山西大同话方言经典对话

山西大同话方言经典对话
“山西大同话方言经典对话”是指以山西大同方言为形式的口头文学,其特点是用本地的口音表达本地的文化。
它是一种独特的口头文学形式,能够直接传达民间故事,也可以讲述诗歌、童谣、灯谜等。
山西大同话方言经典对话中有各种有趣的故事,有时它们会夸张,有时它们会说谎,但总的来说,它们都是丰富的文化内容,能够表达出一种本地文化的魅力。
例如:
一位老妈妈在把她的小孩子送到上学,小孩子却不愿意去,于是老妈妈就开始慢慢地说:“我的小孩子,你要好好学习,不要浪费时间,不要看花眼,要努力学习,就能够变得更聪明,更有用。
”
又如:
一位老爷爷在把他的孙子送到上学,孙子却不愿意去,于是老爷爷就开始慢慢地说:“我的孙子,你要好好学习,不要把家里的钱都花光,要努力工作,就能够挣到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
山西大同话方言经典对话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五花肉买回家”、“三只小猪”、“大象抓蚂蚱”等等。
这些故事代表了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和文化,有时也会
加上一点风趣的笑话,使得这种口头文学形式更加活泼生动。
山西大同话方言经典对话一方面可以反映当地的民间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传递一种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比如要努力学习、重视勤俭、遵守礼仪等。
总之,山西大同话方言经典对话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和价值观念,可以帮助更多的人理解当地文化,更好地融入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同女人大同女人在大同,闲聊的时候,不免要谈到大同女人。
大同男人也多以“大同女人漂亮”而颇感几分自豪。
说到大同女人漂亮的原因,大体无外乎“大同水土好”这类说法。
这种说法浑源人说起来更加理直气壮,在大同一带流淌千载的浑河就发源于浑源县的恒山。
不过,作为桑干水支流浑河似乎很多年前就没有多少水了,从悬空寺上下临滔滔的胜景,早已成为对历史的想象。
美女现在可以成为城市的名片,大同又何妨不时递一递这张老名片呢。
大同女人漂亮应该说是有历史底蕴的,这一点与那些靠“硬广”“软广”之类手段包装起来的现代“美女”城市不同。
大同这个地方,历史上一直处在一个文化缓冲带上,具有相对的开放性。
作为一个城市的兴起,少数民族所作的功绩某些方面,或者说侧重在政治方面,要远大于汉族人。
汉人一般视这一地区为边关,他们来这里无非是戍边、屯田,即便定居下来,也很难时当地为故土。
而其他民族则不同,这里是他们的故土、发祥地,他们会投入更大的精力来经营它。
鲜卑人兴起于东汉末,随着西晋的灭亡,大同地区直接落入北方诸族的控制之中,直至398年北魏迁都平城(即今大同),这座城市进入了一个最灿烂辉煌的时期。
隋唐的统一,并没有改变这一带“胡化”的性质。
唐亡,转入突厥的一支沙陀人的掌控下,不久又被契丹人取而代之。
其后,女真、蒙古相继成为这里的主人。
统治民族的更替还可以比较清晰的厘清,而被统治人民的民族成分更加复杂,比如,仅根据《魏书》记载,从太祖道武帝拓跋开始,大的迁徙就有这样几次:天兴元年(公元398年)正月,拓跋攻陷邺城(在今河北临漳县北)以后,将太行山以东六州的官吏、百姓以及徒何(鲜卑段氏)、高丽等和能工巧匠十万余人迁于平城。
泰常三年(公元418年)将冀州、定州、幽州三州的徒何迁于平城。
太延四年(公元439年)冬十月,将凉州三万余家迁于平城。
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将长安城内的能工巧匠二千余家迁于平城。
正平元年(公元451年)将在战争中投降的五万余家分别安置在平城附近。
太和五年(公元481年)四月,将徐州、兖州一带的“反民”三万余人迁于平城。
从这些资料看,历史上在大同生活过的居民族属可能高达数十种之多,其中大的民族就有汉、鲜卑、匈奴、羯、氐、高车、羌、柔然、高丽、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十几个民族。
这些民族即便在政权的瓦解后,可能再次回迁或离散,但是,那些无力迁徙或不愿迁徙的普通百姓还是会有不少的数量留在当地。
从遗传学角度看,民族与种族的融合有利于大同人产生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人种特征。
这种融合,在文化学上,还可以看到另一种现象,就是大同地区的修建祠堂、修订家谱的风气不像其他地区那么普遍,这也反映出一种移民地区的特点。
大同女人遗传特征只是产生美女的必要条件,但是要让一个城市以盛产美女而著称,恐怕离不开社会的风尚。
明代的民谣就有:“大同婆娘,蔚州城墙,宣府教场,朔州营房”这“四最”之说。
为何明代才有此说法?这似乎透露出,审美的评判标准出自于汉人,也就是这种好尚来源于汉族人的口味。
明代,大同地区再次成为边关,属于军事缓冲带。
朱元璋的儿子朱桂被封为代王,到了大同后不仅兴建王府,还建起不少豪华府第,专供招待全国各地皇族王兄游访聚首。
日日欢宴,夜夜笙歌,当然也少不了大量姬妾的陪侍。
明朝正德年间,大同富豪王龙拥有娇妻美妾多人,常常排列楼上,以为炫耀,民间称为十二锦屏。
京剧《游龙戏凤》中大同美女李凤姐和正德帝的故事,或许实有其事
,或许乃是后人根据大同的社会风尚加以附会而成。
大同女人说起大同女人,就不能不提一提小脚。
明代的大同女人更以脚小著称。
“北大同,南益阳”、“大同尖,益阳平”这类论足谚语,一度传遍大江南北。
每年阴历六月六成为当地的“小脚节”,书中称为“晾脚会”。
从一些记录看,“晾脚会”实际上有选美的意思,因为游客看的不仅仅是小脚,而且也要看相貌。
只有小脚与相貌完美的配合,才能引得人们的喝彩。
“晾脚会”在我看来,似乎是一种当地开放的民风与汉族传统的陋习糅合在一起的怪胎。
缠足陋习据说源于五代南唐,但是何时传到大同不太清楚。
即便在蒙元统一中国后传入,但统治者的好尚影响是肯定没有的。
本来蒙古人对征服地区的民俗、旧制大体采取放任态度,干涉不多。
因此,缠足陋习传入大同的时间在明代的可能性较大。
来自南方的王公贵戚、官宦商贾将自己的好尚带到了这里,财富的吸引、嫁入豪门的强烈渴望让当地女人顿时对这种酷虐的陋习(当时或许是时尚)趋之若鹜。
汉族文化中有一种生殖崇拜的因子,这种因子让汉族男人不断探索着女人身上的性感带,并且乐之不疲研究强化这种性感带的方法。
缠足这一陋习,可能正是这种文化导致的一个误区。
但本质上,缠足是男人与女人的一种共谋,而不能简单视为一种男权的压迫。
民国初年人姚灵犀编撰的《采菲录》中,有一则与大同缠足美女私通欢好的记述,显示出缠足带来的性欢愉并不仅仅是给男性的。
社会风尚背后的因素是复杂的,趋利这类经济学解释固然能够说明一部分问题,但绝不是问题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