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知识梳理
必修五知识点归纳

必修五知识点归纳高中数学必修五包含了众多重要的知识点,对于我们的数学学习和解题能力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
以下是对必修五主要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一、解三角形(一)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指出:在任意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且等于外接圆的直径。
即\(\frac{a}{\sin A} =\frac{b}{\sin B} =\frac{c}{\sin C} = 2R\)(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正弦定理可以用于以下两类问题:1、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描述了三角形中三边长度与一个角的余弦值之间的关系。
对于三角形的三边\(a\)、\(b\)、\(c\),对应的角为\(A\)、\(B\)、\(C\),有:\(a^2 = b^2 + c^2 2bc\cos A\)\(b^2 = a^2 + c^2 2ac\cos B\)\(c^2 = a^2 + b^2 2ab\cos C\)余弦定理常用于: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
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三)三角形面积公式常见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有:1、\(S =\frac{1}{2}ab\sin C =\frac{1}{2}bc\sin A =\frac{1}{2}ac\sin B\)2、\(S =\sqrt{p(p a)(p b)(p c)}\),其中\(p =\frac{a + b + c}{2}\),称为半周长。
二、数列(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二)等差数列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2、通项公式:\(a_n = a_1 +(n 1)d\)3、前\(n\)项和公式:\(S_n =\frac{n(a_1 + a_n)}{2} =na_1 +\frac{n(n 1)}{2}d\)(三)等比数列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语文必修五》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本重要教材,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该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内容。
一、《词的定义和分类》《语文必修五》中第一部分介绍了词的定义和分类。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人们交际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基本手段。
根据词的构词部分和词的意义,可以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又可分为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虚词则包括了连词、介词、助词和语气词等。
在学习词的分类时,需要重点理解各类词语的特点和用法,以便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名词的定义和分类》名词是指人、事物和抽象概念的名称。
在《语文必修五》中,对名词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详细介绍。
名词可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普通名词又可分为个体名词和集体名词。
在学习名词时,需要重点掌握名词的概念和分类方式,同时也需要掌握名词的用法和词义的辨析,以便更好地运用名词进行语言表达。
三、《动词的定义和分类》动词是表示做、动、变的词语,用来表示事物的活动或状态。
在《语文必修五》中,对动词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详细介绍。
动词可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实义动词又可分为行为动词和状态动词。
在学习动词时,需要重点理解各类动词的词义和用法,同时也需要注意动词的时态、语态和语气等方面的知识。
四、《形容词的定义和分类》形容词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或状态的词语。
在《语文必修五》中,详细介绍了形容词的定义和分类。
形容词可分为限定形容词和描绘形容词,根据词义和用法的不同,形容词又可分为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颜色形容词等。
在学习形容词时,需要注意掌握不同形容词的用法和搭配,以便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
五、《句子的分类》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在《语文必修五》中,对句子的分类进行了详细介绍。
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在学习句子时,需要注意句子中的成分和结构,以及不同类型句子的特点和用法,通过学习句子,可以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知识点总结 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步骤1.证明:在锐角△ABC 中,设BC=a,AC=b,AB=c 。
作CH ⊥AB 垂足为点H CH=a ·sinB CH=b ·sinA ∴a ·sinB=b ·sinA得到b ba a sin sin =同理,在△ABC 中, bbc c sin sin =步骤2.证明: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如图,任意三角形ABC,作ABC 的外接圆O. 作直径BD 交⊙O 于D. 连接DA.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DAB=90°因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D 等于∠C.所以C RcD sin 2sin ==故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2.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sin sin sin i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22a bii A B C R R==2c R =;()2sin ,2sin ,2sin iii a R A b R B b R C ===;(4)R CB A cb a 2sin sin sin =++++ 3.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 4.在ABC ∆中,已知a,b 及A 时,解得情况: 解法一:利用正弦定理计算解法二:分析三角形解的情况,可用余弦定理做,已知a,b 和角A ,则由余弦定理得 即可得出关于c 的方程:0cos 2222=-+-a b Ac b c 分析该方程的解的情况即三角形解的情况 ①△=0,则三角形有一解 ②△>0则三角形有两解 ③△<0则三角形无解 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 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b a ba C ⎧=+-⎪=+-⎨⎪=+-⎩2.推论: 222222222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b a c C ab ⎧+-=⎪⎪+-⎪=⎨⎪⎪+-=⎪⎩.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 ①若222a b c +=,则90C =; ②若222a b c +>,则90C <; ③若222a b c +<,则90C >.3.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面积公式: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为a,b,c,1.111sin ()222a S ah ab C r a b c ===++(其中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2.设)(21c b a p ++=,))()((c p b p a p p S ---=(海伦公式)例: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为,、、c b a 设)(21c b a p ++=,求证:(1)三角形的面积))()((c p b p a p p S ---=; (2)r 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则pc p b p a p r ))()((---=(3)把边BC 、CA 、AB 上的高分别记为,、、c b h h a h 则))()((2c p b p a p p ah a ---=))()((2c p b p a p p b h b ---=))()((2c p b p a p p ch c ---=证明:(1)根据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a b c C ab+-=由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sin C ==代入1sin 2S ab C =,得12S ====记1()2p a b c =++,则可得到1()2b c a p a +-=-,1()2c a b p b +-=-,1()2a b c p c +-=-代入可证得公式(2)三角形的面积S 与三角形内切圆半径r 之间有关系式122S p r pr =⨯⨯=其中1()2p a b c =++,所以S r p == 注:连接圆心和三角形三个顶点,构成三个小三角形,则大三角形的面积就是三个小三角形面积的和 故得:pr cr br ar S =++=212121(3)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12a S a h =⨯⨯所以,2a S h a =a h =同理b h c h 【三角形中的常见结论】(1)π=++C B A (2) 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2cos 2sinC B A =+,2sin 2cos CB A =+;A A A cos sin 22sin ⋅=, (3)若⇒>>C B A 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若C B A sin sin sin >>⇒c b a >>⇒C B A >> (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4)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5)三角形中最大角大于等于 60,最小角小于等于 60(6) 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任两角和都是钝角⇔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钝角三角形⇔最大角是钝角⇔最大角的余弦值为负值 (7)ABC ∆中,A,B,C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60=B .(8) ABC ∆为正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A,B,C 成等差数列,且a,b,c 成等比数列. 二、题型汇总:题型1:判定三角形形状判断三角形的类型(1)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2)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知:222222222是直角ABC 是直角三角形是钝角ABC 是钝角三角形是锐角a b c A a b c A a b c A =+⇔⇔∆>+⇔⇔∆<+⇔⇔ABC 是锐角三角形∆(注意:是锐角A ⇔ABC 是锐角三角形∆) (3) 若B A 2sin 2sin =,则A=B 或2π=+B A .例1.在ABC ∆中,A b c cos 2=,且ab c b a c b a 3))((=-+++,试判断ABC ∆形状.题型2:解三角形及求面积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 和它们的对边a,b,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例2.在ABC ∆中,1=a ,3=b ,030=∠A ,求的值例3.在ABC ∆中,内角C B A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c b a ,,,已知2=c ,3π=C .(Ⅰ)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Ⅱ)若A A B C 2sin 2)(sin sin =-+,求ABC ∆的面积.题型3:证明等式成立证明等式成立的方法:(1)左⇒右,(2)右⇒左,(3)左右互相推.例4.已知ABC ∆中,角C B A ,,的对边分别为c b a ,,,求证:B c C b a cos cos +=.题型4: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考察:(仰角、俯角、方向角、方位角、视角)例5.如图所示,货轮在海上以40km/h 的速度沿着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转角)为140°的方向航行,为了确定船位,船在B 点观测灯塔A 的方位角为110°,航行半小时到达C 点观测灯塔A 的方位角是65°,则货轮到达C 点时,与灯塔A 的距离是多少?三、解三角形的应用 1.坡角和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锐二面角叫做坡角,坡面的垂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用i 表示,根据定义可知:坡度是坡角的正切,即tan i α=.lhα2.俯角和仰角:如图所示,在同一铅垂面内,在目标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夹角中,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的上方时叫做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的下方时叫做俯角.3. 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 .注:仰角、俯角、方位角的区别是:三者的参照不同。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五的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以及一些文
学理论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概要:
1.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形式,高中语文必修五中
会涉及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包括古文的句式结构、词汇用法和文化
背景。
2. 古诗词鉴赏:学习古代诗词的韵律、意境、风格等,以及如何通过
诗词表达情感和思想。
3.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包括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等,学习现代文学
的特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作品的深层含义。
4. 文学理论基础:介绍文学的基本理论,如文学的分类、文学的功能、文学的创作过程等。
5. 文学批评方法:学习如何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和分析,包括文本分析、作者背景分析、社会文化背景分析等。
6. 写作技巧:教授如何进行文学创作,包括构思、选材、组织结构、
语言表达等。
7. 文化常识: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礼仪、节日、传统习俗等,以及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8. 思想道德教育: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
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等。
9. 跨文化交际: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
10. 文学与生活:探讨文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如何将文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创作能力。
必修5知识点梳理

必修五知识点归纳梳理一、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ABC中,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R为△ABC外接圆半径,则2.S△ABC=12ab sin C=12bc sin A=12ac sin B=abc4R=12(a+b+c)·r(r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r.3.在△ABC中,已知a、b和A时,解的情况如下:a=b sin A b sin A<a<b a≥b a>b 二、数列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2.数列的分类3.数列的表示法数列有三种表示法,它们分别是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 4.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5.数列通项求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最基本的方法,其实质就是通过观察数列的特征,找出各项共同的构成规律,横向看各项之间的关系结构,纵向看各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出数列的通项二、公式法求通项直接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定义求通项的方法叫定义法,这种方法适应于已知数列类型的题目.d n a a n )(11-+= (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 11-*=n n b b q(已知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三、由数列的前n 项和求数列通项(应用与的关系求通项)有些数列给出{}的前n 项和与的关系式=,利用该式写出,两式做差,再利用导出与的递推式,从而求出。
利用公式求解时,要注意对n 分类讨论,但若能合写时一定要合并.四、由数列的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对于递推公式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以通过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有时也用到一些特殊的转化方法与特殊数列. 类型1:递推公式为nS na n a n S n a n S ()n f a 11()n n S f a ++=11n n n a S S ++=-1n a +n a n a ⎩⎨⎧≥⋅⋅⋅⋅⋅⋅⋅-=⋅⋅⋅⋅⋅⋅⋅⋅⋅⋅⋅⋅⋅⋅⋅⋅=-211n S S n S a n nn n )(1n f a a n n +=+解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利用累加法(逐差相加法)求解。
必修五必考知识点总结

必修五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数列和数学归纳法
数列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成的数的序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项。
数列
中的项的个数可以为有限个,也可以为无限个。
在数列的研究中,我们常常用到数学归纳
法来证明一些数学问题。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一个关于所有自然数的命题的一种方法。
二、不等式
不等式是指一种关于两个表达式之间大小关系的数学式子。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用不等式
来表示某些问题的解集合。
不等式的解集合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区间。
在不等式的求解中,我们通常需要考虑到不等式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三、概率
概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概率的研究中,我们通常会遇到条件概率、独立事件、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等相关概念。
概率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人们对一些随机事件进行预测和分析。
四、数学函数
函数是指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数学函数在数学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被广泛的应用在数学中的各个领域。
数学函数包括常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五、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在平面向量的研究中,我们会遇到向量的加法、数乘、
数量积、向量积等相关概念。
平面向量在数学和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来描述
空间中的各种物理量的变化和关系。
以上就是必修五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梳理

中学语文(必修五)学问点梳理科学之光字音部分:栖(qī)息冒昧(mèi)槲(hú)寄生瓤(ráng)肉醴酪(lǐ lào)龟(jūn)裂浸渍(zì)渣滓(zhā zǐ)赵佶(jí)萌蘖(méng niè)逶迤(wēi yí)青睐(lài)嗜(shì)好酋(qiú)长偏袒(tǎn)强悍(hàn)螫(shì)针蛊(gǔ)惑疱疹(pào zhěn)妊娠(rèn shēn)罪孽(niè)根茬(chá)老趼(jiǎn)湮(yān )没船坞(wù)琥珀(hǔ pò)袒(tǎn)露悄(qiǎo)无声息词语部分:绪论:学术著作开头说明全书主旨和内容等的部分。
冒昧:(言行)不顾地位、实力、场合是否相宜(多用作谦词)。
龟裂:呈现出很多裂纹。
迁怒:把对甲的怒气发到乙的身上,或自己不如意时跟别人生气。
萌蘖:植物长出新芽。
逶迤:曲曲折折的样子。
青睐:(书)比方宠爱或重视。
船坞:在水边建筑的停岸或修造船只的地方。
无米之炊:比方缺少必要条件无法办成的事。
炊,做饭。
骇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振动。
耸,惊动。
防患未然: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
钻牛角尖:比方费劲探讨不值得探讨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也指思想方法狭窄。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稍纵即逝:略微一放松就消逝了。
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简单过去。
纵,放;逝,消逝。
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怪。
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厚,深重;非,非议,否定。
万家灯火:家家点上了灯。
指天黑上灯的时候。
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熟视无睹:看惯了就像没望见一样。
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切,只当没有望见。
高中必修5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5知识点总结高中必修5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科目,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了语法、阅读、写作、文学等多个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很多知识点,下面对高中必修5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语法知识点总结1. 名词(1)名词的定义、分类和识别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的名称的词。
名词可以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等。
(2)名词的所有格名词的所有格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名词后加“’s”构成所有格,另一种是在名词后加上“of”构成所有格。
(3)名词复数形式名词的复数形式根据单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复数和特殊复数形式。
名词复数的构成规则有很多,需要根据每个单词的规则进行学习和掌握。
2. 代词(1)人称代词人称代词分为主格和宾格两种形式,主要用来代替名词或者名词短语。
(2)反身代词反身代词主要用来表示动作的反身性。
(3)物主代词物主代词用来表示所属关系,有形容词性和代词性两种形式。
3. 动词(1)动词的时态和语态英语中的动词时态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等形式,需要根据语境和句子结构来使用不同的时态。
(2)动词的语态英语中的动词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形式,需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和需要来选择使用不同的语态。
4. 形容词和副词(1)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容词和副词有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三种形式,需要根据词尾的不同和规则来构成不同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
(2)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有很多种,比如修饰名词、修饰动词和修饰其他形容词和副词等。
5. 冠词(1)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用法定冠词用来特指某个人或者物,而不定冠词用来泛指或者表示数量。
6. 介词和连词介词和连词主要用来连接句子和短语,使句子结构更加完整和准确。
7. 句子成分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等句子成分,需要根据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来进行判断和确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五知识梳理第一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1、字音:赍.发()仓廒.()酒馔.()尴尬()()髭.须()央浼.()搠.倒()迤逦()()2、请辨别下列多音字的读音:反省.()省.事()提.防()提.高()模.样()模.型()干.事()干.涸()3、请细心辨别下列字形,并组词:陪()赔()眷()券()瑕()暇()漱()嗽()沽()诂()撼()憾()玷()拈()掇()辍()《装在套子里的人》1.字音。
憎.恶()怂.恿()讥诮.()晕.车()癖.好()辖.制()2.填空契诃夫,十九世纪末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巨匠,著名剧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苦恼》《万卡》等。
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俄)契诃夫与(美) 、(法) 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边城》1.字音蘸.酒()茶峒.()戍.军()泅.水()桨.手()擂.鼓()牛犊.()拮.据()埋.怨()气喘吁吁.()怏.怏不乐()2.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苗族,创作中影响较大的是乡土小说,主要表现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数民族的生活,富有人情美和风俗美。
代表作有小说《》、《长河》,散文《湘行散记》。
第三、四单元一、字音。
岑.寂()圆晕.()蕴藉.()下乘.()付梓.()寒砧.()万应锭.()得鱼忘筌.()概.论()倒嚼.()精髓.()一蹴.而就()譬.如()梵.文()轻鸢.剪掠()篇幅.()颦蹙..()()一傅众咻.()哈.巴狗()叫嚣.()檩.()榫.头()门槛.()框.架()切削.()脊.梁()海滨.()巢穴.()真菌.()蚁冢.()着.魔()霎.时间()毗.邻()阈.值()梗.节()尽.管()模棱.两可()臭名昭.著()狭隘.()谥.号()坍.缩()混.沌()逾.越()膨胀.()诘.问()倚.重()暴涨.()窸窣..细雨()拱券.()..()()蒙蒙入场券.()贮.()存瞭.()望二、字形。
luō()嗦 hán()义尺dú()纯cuì()biàn()证法 kǎi()叹 qióng()顶 qì()今蜂kē()恍hū()感恩()德 fú()射直言不()huì高潮dié()起 xuān()宾夺主繁文rù()节 hé()颜悦色三、成语。
锱铢必较:。
付梓:。
杀青:。
得鱼忘筌:。
一蹴而就:。
一傅众咻:。
喜闻乐见:。
琴瑟失调:。
别开生面:。
铤而走险:。
风靡一时:。
登堂入室:。
四、文学常识。
1、《咬文嚼字》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他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是《》。
2、《谈中国诗》的作者是,著作有散文集《》,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文论及诗文评论《》,《》则是其数十年学术积累的力作,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3、《中国建筑的特征》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建筑学家。
4、《宇宙的未来》的作者是被誉为当代的爱因斯坦的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其科普著作《》在全世界畅销,极大地增进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必修五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归去来兮辞一、通假字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或棹孤舟(划)策扶老以流憩(拄着)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2.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每天)时矫首而遐观(有时)3.动词作名词审容膝之易安(空膝的小屋)感吾生之行休(一生)4.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幼儿,儿童)倚南窗以寄傲(傲世的情怀)5.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将要)5.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以……为愉快)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善万物之得时(以……为欢喜)6.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三、古今异义1.悦亲戚之情话:内亲外戚∕略6.悦亲戚之情话:知心话∕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2.既窈窕以寻壑:深远曲折的样子∕指女子文静3.将有事于西畴:农事∕指有事情4.于时风波未静:指战乱∕常用来比喻乱子5.景翳翳以将入:日光∕景色,光景7.或命巾车:有时∕或者,或许8.何不委心任去留:指生死∕离开与留下9.或植杖而耕耔:立∕种植四、一词多义1.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行人)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起舒缓语气作用)2.归田园将芜胡不归?(动词,归隐)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到死)五、虚词积累1.以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2.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3.之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感吾生之行休(助词,取独)舟遥遥以轻飏(表修饰,而)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往)眄庭柯以怡颜(表目的,来)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六、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复驾言兮焉求?/ 乐夫天命复奚疑?2.介宾结构后置:将有事于西畴/农人告余以春及3.省略句: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4.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5.固定句式: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滕王阁序一、通假宇1.所赖君子见机(通“几”,预兆)2.俨骖騑于上路(通“严”,整治)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消”)二、词类活用1.一言均赋(名词用作动词,铺陈)2.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像星)4.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5.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意动,以……为衣襟;以……为束带);三、古今异义1.穷且益坚:困厄,处境艰难。
∕穷困;2.等终军之弱冠:以二十岁为弱年∕无此意3.盛筵难再:第二次。
∕又4.孟学士之词宗:掌管文学撰述的官∕用来指学位5.识盈虚之有数:定数∕数量6.彩彻区明:日光∕彩色7.序属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三个秋季8.路出明区:过∕向外走四、一词多义1.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潦人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2.胜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3.穷穷且益坚名词,因厄、处境艰难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到头的4.临临别赠言副词,将要临帝子之长洲动词,面对5.怀怀帝阍而不见动词,想念有怀投笔名词,心思6.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滕王阁序名词,序言、序文五、特殊句式1.定语后置: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2.宾语前置:童子何知逍遥游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而征一国者(通“耐”,能力)5.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6.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二、词性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异的事物)2.名词作动词: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行)∕不过数仞而下(降落)3.使动用法:彼于致福者(使……到来)∕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三、古今异义1.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这样∕表转折的连词。
2.腹犹果然:食饱之状∕表示事实与所说等相符。
3.蟪蛄不知春秋:四季。
∕春季和秋季,岁月。
4.穷发之北有冥海者:毛,指草林。
∕头发。
5、众人匹之:一般人∕多数人。
6.我决起而飞:快速的样子∕决定7.枪榆枋而止:触,碰∕枪械8.适莽苍者:往∕刚好9.抟扶摇羊角而上九万里:旋风∕羊的角10.行比一乡:合∕比较四、虚词积累1.之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穷发之北(助词,的)2.其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鹏)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表选择)3.以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齐谐》者,志怪者也。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此小大之辩也。
2.省略句:翱翔(于)蓬蒿之间。
3.宾语前置句:奚以知其然也?/ 莫之夭阏者/ 彼且奚适也/ 之二虫又何知/ 彼且恶乎待哉4.介词结构后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翱翔(于)蓬蒿之间陈情表一、通假字1.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整数后有零数)4.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躬亲抚养(亲自)则病日笃(一天天地)2.形容词作名词夙遭闵凶(忧患凶丧)猥以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的地方)3.动词作名词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是否出来做官)4.使动用法无以终余年(使……结束)保卒余年(使……终了)谨拜表以闻(使……知道)三、古今异义1.至于成立:成人自立∕创立2.九岁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3.后刺史荣举臣秀才:优秀人才∕科举考试最低一级者4.则告诉不许:申诉∕让别人知道5.臣之辛苦:辛酸苦楚∕身心劳苦6.除臣洗马:授予官职∕不包括在内7.寻蒙国恩:不久∕寻找8.晚有儿息:子∕气息;停止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私情∕少;不重要10.人命危浅:不长∕和“深”相对11.日薄西山:迫近∕轻微,少1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停止∕没有用的四、一词多义1.行行年四岁(动词,经历)九岁不行(动词,走路)2.矜犹蒙矜育(动词,怜惜)不矜名节(动词,自夸)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3.至至微至陋(副词,极其)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5.亲躬亲抚养(代词,亲自)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6.日日薄西山(名词,太阳)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7.当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死当结草(副词,应当)8.薄日薄西山(动词,迫近)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9.拜拜臣郎中(动词,授官)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10.夙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夙夜忧叹(名词,早晨)五、虚词积累1.以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猥以微贱(介词,凭借)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2.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六、特殊句式1.介宾短语后置: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2.判断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3.省略句:谨拜表以闻(陛下)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则告诉(陛下)不许∕少仕(于)伪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