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伯努利方程的教学设计物理教案
大学物理伯努利方程教案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其推导过程。
2. 掌握伯努利方程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
2. 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伯努利方程在复杂流体流动情况下的应用。
2. 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流体力学实验装置。
3. 相关物理公式和图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举例说明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入伯努利原理,提出伯努利方程。
二、伯努利方程的推导1. 利用理想流体在重力场中做稳定流动的假设,推导伯努利方程。
2. 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方程中各项物理量的含义,如压强、流速、密度、高度等。
3. 结合实例,讲解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
三、伯努利方程的应用1. 通过实例讲解伯努利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喷水壶、飞机升力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伯努利方程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伯努利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伯努利方程在复杂流体流动情况下的应用。
二、伯努利方程在复杂流体流动情况下的应用1. 讲解伯努利方程在非稳定流动、非均匀流动等情况下的应用。
2. 通过实例分析,讲解伯努利方程在复杂流体流动情况下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伯努利方程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伯努利方程在复杂流体流动情况下的应用。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和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伯努利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2. 在讲解复杂流体流动情况下的应用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伯努利方程教案

重点
多媒体演示
难点
多媒体演示解题过程
1、位能:流体因质量中心高于某一基准水平面而具有的能量
(1)质量为m(kg)的流体在距离基准面Z(m)处时,流体具有的位能
位能=mgZ,单位为J
(2)1Kg流体所具有的位能=gZ,单位为J/kg
(3)1N流体所具有的位能= Z,单位为m(位压头)
压头:1N流体所具有的能量
2、动能:流体因有一定的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稳定流动系统的能量衡算—伯努利方程,重点是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难点是具体应用。
Z1g+ u12/ 2+ p1/ρ+We= Z2g+ u22/ 2+ p2/ρ+Σhf
Z1+ u12/ 2g+ p1/ρg+He= Z2+ u22/ 2g+ p2/ρg+Hf
作业:
P43 1-33、1-34
位能、动能及静压能三种能量均为流体在截面处所具有的机械能,三者之和称为某截面上流体的总机械能。
二、外加能量
1、外加功:1Kg流体从外加输送机械所获得的能量,用We表示,单位为J/kg。
2、外加压头:1N流体从外加输送机械所获得的能量,用He表示,单位为m。
He=We/g
三、损失能量
1、损失能量:1Kg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所损失的能量,用符号Σhf表示。
《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科教案任课教师姓名梁海清
2011年3月2日3节
课题:伯努利方程
教具准备
重点:伯努利方程
多媒体
难点: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目的要求:理解伯努利方程,熟练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
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教案

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教案标题: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和物理意义。
2.掌握伯努利方程的三种形式:能量形式、压头形式和水头形式。
3.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应用,包括静压管、总压管测速度,毕托管测流速,小孔定常出流等。
二、教学内容1.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2.伯努利方程的三种形式:能量形式、压头形式和水头形式。
3.伯努利方程的应用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难点: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几何意义,掌握压强沿流线法向的变化。
2.重点:掌握伯努利方程的三种形式,并理解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流体的基本性质和流体静压力的概念。
2.教学策略:通过实例和计算来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3.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和计算练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例导入伯努利方程的概念和应用。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和三种形式,然后通过实例解释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3.巩固练习:提供一些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释。
4.归纳小结:总结伯努利方程的重要性和应用广泛性。
六、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和口头反馈进行评估。
2.为学生提供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七、作业布置1.完成相关的计算练习题。
2.寻找实际应用案例,并进行分析。
3.准备小组报告,介绍自己对于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八、教师自我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伯努利方程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但在应用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练习。
下次教学应更加注重实例的计算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伯努利方程教学设计

伯努利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假设条件;2.掌握伯努利方程的公式表达;3.能够应用伯努利方程解决实际的流体力学问题;4.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引入伯努利方程的概念:介绍伯努利方程的由来、基本假设条件和物理意义,引发学生对流体力学问题的兴趣;2.推导伯努利方程的公式:通过对流体质点受力分析和能量守恒原理的运用,推导出伯努利方程的公式表达;3.应用伯努利方程解决问题: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应用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伯努利方程,如飞机飞行、水泵工作等;4.综合应用:给出一个综合应用的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介绍火箭发射的基本原理,引出对流体力学的研究和伯努利方程的重要性;2.推导:对一个流体质点受力分析,利用能量守恒原理,推导出伯努利方程的公式表达;3.解析实例:选择一些简单且容易理解的实际应用例子,如蒸发器、喷泉等,通过应用伯努利方程解决问题,阐明伯努利方程的实际意义;4.继续推导:通过对飞机飞行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伯努利方程在更复杂情况下的应用,如高速流动、气动力等;5.独立应用:给出一个综合应用的案例,要求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6.总结与拓展:总结伯努利方程的基本内容,扩展到其他应用领域,如水流、液压等。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对伯努利方程的介绍和推导,讲解其基本概念和公式表达;2.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实际应用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伯努利方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问题解决法:给予学生一些实际问题和案例,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资源1.课件:准备伯努利方程相关的课件,包括理论介绍、公式推导、应用案例等;2.实验装置:准备一些与伯努利方程相关的实验装置,如风洞、液压实验装置等,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伯努利方程教案定

伯努利方程教案定教案概述本节教学内容为伯努利方程,重点介绍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1.了解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能够理解和应用伯努利方程求解与流体运动相关的问题;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伯努利方程的概念和应用;2.流体运动中的问题求解。
教学难点1.伯努利方程的理论推导;2.应用伯努利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理论讲解,介绍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推导过程;2.演示法:通过实际演示流体运动过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现象;3.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伯努利方程的有效性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流体力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性;2.复习流体静力学的知识,回顾流体的压强、静力平衡等基本概念。
二、讲授伯努利方程(30分钟)1.引入伯努利方程的概念,介绍伯努利方程的基本原理;2.通过理论推导,给出伯努利方程的详细形式;3.讲解伯努利方程的应用范围和意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实例演示(30分钟)1.选择一具体的流体运动问题,通过演示和解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伯努利方程的求解方法;2.给出多个实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独立解决流体运动问题,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验证(30分钟)1.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伯努利方程的有效性;2.通过实验观测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探究流体运动的实际规律,并与理论结合。
五、讲解拓展(20分钟)1.讲解伯努利方程的改进形式及应用场景,如对流动粘性流体的改进伯努利方程;2.介绍其他与流体运动有关的重要方程和概念,如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等。
六、总结与延伸(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要点;2.引导学生思考伯努利方程的应用前景和可能存在的问题;3.提出课后拓展题目,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伯努力效应教案

伯努力效应教案教案标题:伯努利效应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伯努利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伯努利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伯努利效应的概念,解释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风筝能在空中飞翔?探究:3.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提出他们对于风筝飞翔的解释。
4. 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以验证他们的解释。
例如,使用吹风机和纸片,观察纸片在不同气流条件下的飞翔情况。
5.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设计的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讲解:6.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解释。
7. 讲解伯努利效应: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他们理解伯努利效应的基本原理。
解释空气速度增大时,气压减小的原因。
应用:8. 应用练习:提供一些与伯努利效应相关的实际应用场景,例如飞机的起飞、汽车行驶时的气流等,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现象与伯努利效应的关系。
9. 小组讨论:学生再次分组,讨论并提出其他与伯努利效应相关的现象或实际应用。
总结:10.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伯努利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1. 拓展思考:提出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伯努利效应在其他领域的可能应用。
教学评估:12. 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观察记录和解释的准确性。
13. 应用练习评估:评估学生对于伯努利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4. 拓展实验:引导学生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探究伯努利效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15.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文献或参观科学展览,进一步了解伯努利效应的研究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学生将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观察和体验伯努利效应,并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化对其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验报告和应用练习的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说课设计

( 历史故事导入新课 ( 一) 2分钟)
段流体被推进 剑 ; 的过程 【 ,外 力时系统作 了多 { l 】 少功呢? 体所 受到 的外 力订 周流体对它 的f t力, … J 想 流 i l q 流 体没彳 粘滞性 ,因而这 力部币商 r流体 的1 ,也 下流 『 6 乏 体流 动打 向。 流体流动过 c 返螳力小做功 :流体 的 端 压强 作 f } j卜,对 系统 作 L功 , A ,流体 端受到 强 的 】 t 作, ,时系统作负功 1 j : ,所 以外 力埘 ; 段流 体所作的功
/1 、 /t 、
船事件进入学习 , 欣赏过 形象的动 画演 示、 利用 身边 的喷雾器 、 漏斗 、 乓 乒
球、 白纸亲 自动手做 试验 后 , 能体会 到生活 中处处蕴含 着物理规律 , 由 就 不 自主地激发求知欲和探 索自然规律 的热情 。 本节课的特色是 : 学生从 问题 开始进 入探究学 习, 整个教学活动 中, 在
机 械能的增 : 2 + 。 fⅢ 为 I 嘲 l2 ~ ‘
一/
l
由功能原理 , 力和非保守 内力对系统所做 的功等于系统机械 能的增 外 量。因为理想流体没有黏性 , 以在我们 的问题 中, 所 不存在非保 守内力 , 只 需考虑外力作功就可 以。
学生始终观察 、 思考 、 手、 动 实验 , 然后学 生又带 着 问题 离开课 堂。教学 中 以理论为基础 , 以实验和多媒体 为手段 , 充分发挥教 师的启发引导作 用 , 调
如 1所求,…理想流 体做稳 定流动 ,征 一 ‘ 细流许r 取 段 l I
3 情感 目标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 中处处蕴含 物理知识 , 而进一步培 流管 . 从 ,设截 面 平l 处 的流体流述分别 为 神t, 烈分 l , v 养学生学习物理 的兴趣 。 别为 和 只 , 1l 中心 全参考 的 度分刖址 h. h = , f I 卜 .l f ; I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教学设计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理解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原理;3.能够运用伯努利方程解决一些涉及流体运动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白板笔、实验设备(封闭水流实验装置、压力计等);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a.复习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等;b.提问:“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涉及到流体的运动问题,请问你们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吗?”请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出伯努利方程。
2.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10分钟)a.介绍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伯努利方程描述了流体在变化流速、高度和压力下的守恒性质;b.引用伯努利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水管流动、空气动力学、水压力等。
3.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30分钟)a.引入假设:定常流动、无粘流动、流体不可压缩等;b.利用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和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伯努利方程的表达式;c.分析方程中的各项含义,解释每一项的物理意义;d.强调方程中的各项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伯努利方程的意义。
4.伯努利方程的实验验证(20分钟)a.利用实验装置演示流体动力学,并解释演示实验的设计和原理;b.通过实验测量流速、压力、高度等参数,验证伯努利方程的正确性;c.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加深学生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
5.伯努利方程的应用(20分钟)a.引导学生分析一些涉及流体运动的问题,如水压力,喷水器的工作原理等;b.通过解答应用题,让学生应用伯努利方程解决实际问题;c.强调选择合适的简化条件和适当的伯努利方程形式,并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题目的思路和方法。
6.小结(5分钟)a.对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推导过程进行总结;b.强调伯努利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c.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继续应用伯努利方程解决流体运动问题。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等;2.学生提交课后作业,包括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理想流体,知道什么是流体的定常流动。
2、知道伯努利方程,知道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会用它解释一些现象。
3、通过在流体力学中应用功和能的关系推导伯努利方程,培养学生使用能量守恒思想的意识和思路。
4、通过对实例的定性分析,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建立模型和分析推力能力,学以致用。
并在使用中体会物理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二、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从建立流体的理想模型——理想流体开始,简单介绍了流体的特点及流体的定常流动方式。
重点依据功能关系推导了理想流体作定常流动时,流体中压强和流速的规律——伯努利方程。
并使用伯努利方程对大量生活实例进行了定性分析。
2、教法建议:本节主要是初步介绍了流体动力学的点滴知识,且作为选学内容,主要是开阔视野,培养知识、方法迁移能力,为学有余力的同学自我加深准备的。
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基本概念建立、基本思路迁移、基本分析方法使用为重点,不要在知识深度上过于下功夫。
建议在学生有引导的自学的基础之上,讨论归纳,以便突出上述重点,遗留问题,供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
三、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功能关系推导伯努利方程;如何利用该方程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功能关系推导伯努利方程;如何利用该方程解释实际问题。
示例:
(一)课前预习提纲
1、流体主要有哪些特点?什么是理想流体?
2、什么是定常流动?什么是流线?如何用流线形象的表示流体的流动?
3、仔细阅读书p152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并思考下列问题:(1)伯努利方程表述的是什么规律? (2)对于推导过程中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是谁对它作了功,为什么?研究对象的机械能如何变化了,为什么?能否口述之。
(3)你认为推导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难点是什么?
4、自己做书p151的小实验,认真阅读书p154的应用举例,归纳思路,并试做书p155的练习七。
(二)课上
带领学生通过讨论预习提纲建立概念、思路,解决疑难。
要让学生充分发言。
预习题简答:(仅供参考)
1、答:实际流体具有可压缩性和粘滞性。
但因一般液体的可压缩量很小,可以不予考虑;而气体的压缩性虽然较强,但若流动的气体中各处的密度不随时间发生明显的变化时,也可以不考虑其压缩性。
另外,在某些问题中,若流体的流动形式主要的,而粘滞性是次要的,则可认为该流体没有粘滞性。
不可压缩的、没有粘滞性的流体就是理想流体。
理想流体实际上是一个理想的物理模型。
2、答:流体质点经过空间各点的流速虽然可以不同,但如果空间每一点的流速不随时间而改变,这样的流动方式称为定常流动,也可称为稳定流动。
这也是一种理想化的流动方式。
在定常流动的流体中,假象沿着各液体质点的运动轨迹画出许多曲线,这些线就叫做流线。
流线在某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流速方向,流线的疏密表示流速的大小,即流线越密,表示流速越大。
3、答:(1)伯努利方程表述的是理想流体作定常流动时,流体中压强和流速的规律。
其规律为:常量。
(2)因为理想流体没有粘滞性,不能被压缩,所以b1a2位置流体的机械能没有变化,整个流体的机械能变化可等效为a1b1位置流体迁移到a2b2位置的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
依据功能关系,这样的机械能变化等于研究对象在a1和a2两个截面上所受外力做功之和。
(3)略。
4、略。
参考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