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努利方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伯努利方程的教学设计

伯努利方程的教学设计

伯努利方程的教学设计伯努利方程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方程之一,在学习概率论时也是最基本的概念。

尽管有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对伯努利方程了解甚少,但它对科学方面的应用非常重要。

第一部分,介绍伯努利方程的数学原理。

伯努利方程是一种概率方程,用来表示某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它是一个简单的分析工具,用来估计一个事件的可能性。

伯努利方程的基本公式为: P(A)= P (A/B)*P(B),其中,P(A)表示A发生的概率,P(B)表示B发生的概率,P(A/B)表示B发生时A发生的概率。

第二部分,介绍伯努利方程的实际应用。

伯努利方程可以用于许多实际应用,如金融风险分析、诊断预测、健康决策分析等。

例如,在金融风险分析中,我们可以利用伯努利方程计算一定程度的投资风险,以便在投资前了解投资的可能性。

在健康决策分析中,伯努利方程可以用来估计某一疾病的发生几率以及影响因素。

第三部分,介绍如何教授伯努利方程。

伯努利方程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学生往往比较抵触。

因此,教师在教授这一知识点时应该重点介绍它的概念、公式以及实际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

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讲解、讨论、演示等多种方式,以使学生能够清楚的理解这一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一些实际的算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

最后,在学习伯努利方程时,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习效果。

所以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更多的利用实际案例,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更好的掌握伯努利方程的内涵。

总之,伯努利方程是一种重要的概率方程,虽然学习起来并不容易,但它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所以,教师在教授这一知识点时要注重学生掌握它的概念和实际应用,并多利用实际案例和计算机软件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大学物理伯努利方程教案

大学物理伯努利方程教案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其推导过程。

2. 掌握伯努利方程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

2. 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伯努利方程在复杂流体流动情况下的应用。

2. 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流体力学实验装置。

3. 相关物理公式和图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举例说明流体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入伯努利原理,提出伯努利方程。

二、伯努利方程的推导1. 利用理想流体在重力场中做稳定流动的假设,推导伯努利方程。

2. 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方程中各项物理量的含义,如压强、流速、密度、高度等。

3. 结合实例,讲解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

三、伯努利方程的应用1. 通过实例讲解伯努利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喷水壶、飞机升力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伯努利方程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伯努利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伯努利方程在复杂流体流动情况下的应用。

二、伯努利方程在复杂流体流动情况下的应用1. 讲解伯努利方程在非稳定流动、非均匀流动等情况下的应用。

2. 通过实例分析,讲解伯努利方程在复杂流体流动情况下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伯努利方程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伯努利方程在复杂流体流动情况下的应用。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和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伯努利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2. 在讲解复杂流体流动情况下的应用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word版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word版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一)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术;2、验证流体定常流的能量方程;3、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究,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自循环伯努利方程实验装置图本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图中: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溢流板;5.稳水孔板;5 / 456.恒压水箱;7.测压计;8.滑动测量尺;9.测压管; 10.实验管道; 11.测压点; 12.毕托管 13.实验流量调节阀。

三、实验原理:在实验管路中沿水流方向取n个过水截面。

可以列出进口截面(1)至截面(i)的能量方程式(i=2,3,.....,,n)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截面的测压管中读出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各测压管与各测压点,毕托管测点的对应关系。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后,检查泄水阀关闭时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进行排气调平(开关几次)。

3、打开阀13,观察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及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压管水头的变化情况。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与毕托管相连通的是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

5、再调节阀13开度1~2次,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液面降到标尺最低点为限,按第4步重复测量。

五、实验结果及要求:1、把有关常数记入表2.1。

2、量测()并记入表2.2。

3、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4、绘制上述结果中最大流量下的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轴向尺寸参见图2.2,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可以绘在图2.2上)。

六、结果分析及讨论: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3、测点2、3和测点10 、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4、试问避免喉管(测点7)处形成真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抬高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强的影响情况。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教学设计说明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策略知识回顾1.理想流体的定义2.稳定流动的定义3.理想流体的连续性方程约5分钟1.提问点评。

2.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理想流体的稳定流动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以及会推导连续性方程。

导入一、理想流体的一细流管1.例举作稳定流动的理想流体,如:其中的一细流管。

2.分析流体流动时,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约10分钟1.通过理想流体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抽象逻辑苏伟能力。

2.PPT课件展示图片。

二、伯努利方程的推导1.伯努利方程的提出丹尼尔·伯努利在1726年提出了“伯努利原理”。

这是在流体力学的连续介质理论方程建立之前,水力学所采用的基本原理,其实质是流体的机械能守恒。

即:动能+重力势能+压力势能=常数。

其最为著名的推论为:等高流动时,流速大,压力就小。

2.伯努利方程的推导已知:①流体由左向右流动1.通过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及其科学贡献,发扬热爱科学、弘扬真理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之时引出伯努利方程。

2.对流体运动的特殊形式进行机械能和外总结小结1、伯努利方程的推导2、伯努利方程的两个重要推论约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梳理知识线索,并通过例题和联系进行强化。

学科前沿动态1、伯努利方程仪的应用研究2、文丘里流量计、皮托管流速计、机翼的动升力的应用课程资源共享及课外资源推荐教学内容资源1、《大学物理简明教程》附录矢量的加法和减法2、《大学物理简明教程》附录矢量合成的解析法3、《大学物理简明教程》附录矢量的模和单位矢量课外推荐阅读1、燕山大学《大学物理》精品课程/jpk/jiaoan.asp?cid=1292、西北工业大学《大学物理》精品课程/info/1181/6374.htm3、物理/CN/volumn/home.shtml教学整体设计思路板书§4.3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设计复习:①理想流体:不可压缩的、没有黏滞性的、流动时,各层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的切向力。

伯努利原理教案

伯努利原理教案

伯努利原理教案伯努利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1)让学生了解伯努利原理的概念;(2)认识伯努利原理的应用;2. 情感目标:(1)让学生培养对统计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学方法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伯努利实验的概念。

伯努利实验,又称为二元实验,是一种简单的统计实验,只有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

它只能用来检验两种假设,即事件A(及其反事件)和事件B(及其反事件)是否具有相同概率。

2. 伯努利原理的定义。

伯努利原理是一种概率假设,假设在进行多次伯努利实验中,多次独立实验的概率是相同的,这种概率可以用概率系数自变量p来表示。

3. 伯努利原理的应用伯努利原理的应用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用它来应用于臭氧层检测,用于统计检验,用于博弈论的模拟等。

三、教学安排1. 导入:(1)介绍概率和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2)让学生了解伯努利实验的概念;2. 主体:(1)介绍伯努利原理的定义;(2)让学生了解伯努利原理的应用;(3)设计案例举例说明伯努利原理;(4)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探讨;3. 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2)引导学生总结分析,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结论;四、教学方法1. 以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伯努利原理的概念;2. 借助实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伯努利原理的应用;3. 发挥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结论;4.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不断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五、教学材料1. 伯努利原理相关的文献;2. 伯努利原理的实例;3. 伯努利原理的案例;4. 相关的理论和思路。

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教案

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教案

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教案标题: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和物理意义。

2.掌握伯努利方程的三种形式:能量形式、压头形式和水头形式。

3.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应用,包括静压管、总压管测速度,毕托管测流速,小孔定常出流等。

二、教学内容1.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2.伯努利方程的三种形式:能量形式、压头形式和水头形式。

3.伯努利方程的应用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难点: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几何意义,掌握压强沿流线法向的变化。

2.重点:掌握伯努利方程的三种形式,并理解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流体的基本性质和流体静压力的概念。

2.教学策略:通过实例和计算来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3.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和计算练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例导入伯努利方程的概念和应用。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和三种形式,然后通过实例解释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3.巩固练习:提供一些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释。

4.归纳小结:总结伯努利方程的重要性和应用广泛性。

六、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和口头反馈进行评估。

2.为学生提供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七、作业布置1.完成相关的计算练习题。

2.寻找实际应用案例,并进行分析。

3.准备小组报告,介绍自己对于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八、教师自我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伯努利方程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但在应用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练习。

下次教学应更加注重实例的计算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伯努利方程教学设计

伯努利方程教学设计

伯努利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假设条件;2.掌握伯努利方程的公式表达;3.能够应用伯努利方程解决实际的流体力学问题;4.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引入伯努利方程的概念:介绍伯努利方程的由来、基本假设条件和物理意义,引发学生对流体力学问题的兴趣;2.推导伯努利方程的公式:通过对流体质点受力分析和能量守恒原理的运用,推导出伯努利方程的公式表达;3.应用伯努利方程解决问题: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应用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伯努利方程,如飞机飞行、水泵工作等;4.综合应用:给出一个综合应用的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介绍火箭发射的基本原理,引出对流体力学的研究和伯努利方程的重要性;2.推导:对一个流体质点受力分析,利用能量守恒原理,推导出伯努利方程的公式表达;3.解析实例:选择一些简单且容易理解的实际应用例子,如蒸发器、喷泉等,通过应用伯努利方程解决问题,阐明伯努利方程的实际意义;4.继续推导:通过对飞机飞行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伯努利方程在更复杂情况下的应用,如高速流动、气动力等;5.独立应用:给出一个综合应用的案例,要求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6.总结与拓展:总结伯努利方程的基本内容,扩展到其他应用领域,如水流、液压等。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对伯努利方程的介绍和推导,讲解其基本概念和公式表达;2.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实际应用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伯努利方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问题解决法:给予学生一些实际问题和案例,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资源1.课件:准备伯努利方程相关的课件,包括理论介绍、公式推导、应用案例等;2.实验装置:准备一些与伯努利方程相关的实验装置,如风洞、液压实验装置等,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教学设计说明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教学容时间分配教学策略知识回顾1.理想流体的定义2.稳定流动的定义3.理想流体的连续性方程约5分钟1.提问点评。

2.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理想流体的稳定流动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以及会推导连续性方程。

导入一、理想流体的一细流管1.例举作稳定流动的理想流体,如:其中的一细流管。

2.分析流体流动时,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约10分钟1.通过理想流体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抽象逻辑伟能力。

2.PPT课件展示图片。

二、伯努利方程的推导1.伯努利方程的提出丹尼尔·伯努利在1726年提出了“伯努利原理”。

这是在流体力学的连续介质理论方程建立之前,水力学所采用的基本原理,其实质是流体的机械能守恒。

即:动能+重力势能+压力势能=常数。

其最为著名的推论为:等高流动时,流速大,压力就小。

2.伯努利方程的推导已知:①流体由左向右流动②t时刻,一段流体在A1A2位置③截面面积分别是S1S2④截面处质量元的速率分别为V1V2⑤经过△t,流体流到B1B2位置设问:⑤流体经过△t时间后,机械能的增量讨论结果:画图探讨1.通过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及其科学贡献,发扬热爱科学、弘扬真理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之时引出伯努利方程。

2.对流体运动的特殊形式进行机械能和外力对系统所做总功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分析的综合能力。

学科前沿动态1、伯努利方程仪的应用研究2、文丘里流量计、皮托管流速计、机翼的动升力的应用课程资源共享及课外资源推荐教学容资源1、《大学物理简明教程》附录矢量的加法和减法2、《大学物理简明教程》附录矢量合成的解析法3、《大学物理简明教程》附录矢量的模和单位矢量课外推荐阅读1、燕山大学《大学物理》精品课程/jpk/jiaoan.asp?cid=1292、西北工业大学《大学物理》精品课程/info/1181/6374.htm3、物理/CN/volumn/home.shtml教学整体设计思路板书§4.3 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设计复习:①理想流体:不可压缩的、没有黏滞性的、流动时,各层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的切向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认知特点。
运用简化规律解析实验现象,由表及里。
任务
驱动
小组
合作
【任务驱动】
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结合“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从流体规律角度解析容易发生动脉梗塞的原因。
【引导】
学生围绕“流速增大,压强减小”这一规律讨论问题
【点评】
学生的分析
【分组讨论】
小组讨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能运用方程从流体动力学角度去解析人体容易发生动脉梗塞的原因;
理解喷雾器原理,能制作简易喷雾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寻求答案,尊重实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
5min
从实践应用中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广度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
反思
动手
实验
感知表象
【图片展示】
1.模拟船吸现象实验
2.吸管吹乒乓球实验
【提问】
我们在实验中可以改变哪些物理量,改变后,会出现哪些变化?
【引导】
归纳实验结果,由结果引出伯努利方程。
实验1:模拟船吸现象实验
实验2:用吸管吹乒乓球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选小组派代表反馈实验观察结果:物体之间的流速增大后,物体相互靠近,甚至碰撞。增大量越大,碰撞发生越快
【播放】
1.船吸现象事例:“奥林匹克”号与“豪克”号相撞动画视频;
2.足球运动员踢出香蕉球视频。
船在水中行驶,球在空气中飞行,水和空气都有非常强的流动性,属于流体,上面的两个事例中出现了有别于常理的现象,下面让我们进一步近距离地感知这种现象。
选小组派代表反馈了解的资料
观看视频、思考
5min
由现实事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教材分析与处理
我校学生用的教材《物理应用基础》属于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4月第2版)。该教材思路清晰,行文流畅,注意了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卫生职业教育特色。
本次课属第四章液体的流动及应用的内容,伯努利方程是流体动力学的基本规律之一,与实际生活,与医药专业联系紧密。为了把流体规律与人体血液流动特点紧密联系,把本章第三节部分内容与本课内容结合在一起讲授。
【应用规律】
讨论结束后,选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利用黑板进行分析。
15min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
运用物理规律分析医学现象,将学生的兴奋度提到最高点;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表达能力
拓展思维
【展示】
简易喷雾器图片
【播放】
自制简易喷雾器视频,展示喷雾效果
【布置作业】
各小组课后自制简易喷雾器,并运用所学规律解析喷雾器原理,每个小组交一份喷雾器原理报告。
《伯努利方程》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物理应用基础
课题
伯努利方程(流动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授课对象
课 型
理论课
授课人数
62人
课 时
1
授课教师
时 间
2014年12月1日第1节
教学资源
《物理应用基础》主编宋大卫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4月第二版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网站视频、托盘 乒乓球 小木条 小绳 大小吸管
10min
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亲身感知,体现主体性。
层层推导
讲授新知
【讲授】
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
【引导】
学生推导出当流体高度一致时,“速度增大,压强减小”这一规律。
1.用“流速增大,压强减小”这一规律分析船吸现象;
2. 用“流速增大,压强减小”这一规律分析“香蕉球”在空中为什么会沿弧线飞行
教学重点
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教学难点
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
方法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全班分为8个学习小组,选好小组长;
2.用具准备;
3.上网了解关于船吸现象和足球运动中“香蕉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发思考
【提问】
什么是船吸现象?足球运动中的“香蕉球”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