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课程1:灾难

合集下载

防灾减灾安全主题班会教案(6篇)

防灾减灾安全主题班会教案(6篇)

防灾减灾安全主题班会教案(6篇)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防灾减灾安全主题班会教案篇”或许能够为您带来新的启示,感谢您的浏览。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

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好越充分,老师教学水平也不会很差。

防灾减灾安全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灾害的种类和常见的应急处理方法;2、了解自己身边的安全隐患和如何预防;3、掌握突发情况下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二、教学内容1、灾害的种类和应急处理方法;2、身边的安全隐患和如何预防;3、突发情况下的安全措施。

三、教学方法1、情境模拟教学法;2、讨论交流法;3、游戏教学法。

四、教学流程1、引入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问一下学生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突发事件或灾害,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起学生对灾害的关注,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2、学习(1)灾害的种类和应急处理方法通过图文并茂的素材或PPT,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灾害类型以及如何应对。

比如,地震、水灾、火灾、台风等灾害类型的应急处理方法。

同时,老师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介绍当地的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并让学生积极思考该如何预防和应对。

(2)身边的安全隐患和如何预防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身边的安全隐患,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电器用品安全等,并共同发现和总结出隐患后的预防措施,整理出来分享。

这个过程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安全隐患,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预防和应对。

(3)突发情况下的安全措施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突发事件如集会、地震、火灾等,给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并让学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模拟出实际情况下遇到突发事件时应该采取的措施。

3、练习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自选一个能提醒身边的人们如何做好防灾减灾的媒介方式,例如,写一篇针对某一类灾害的宣传文案、制作一段短视频、设计海报等。

要求作品设计科学、易懂,语言朴实、生动,能够有效提醒和引导身边的人们注意防灾减灾。

地下灾害防护课程知识要点 (1)

地下灾害防护课程知识要点 (1)

地下灾害课程知识要点1、灾害、减灾系统: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人与自然的原因,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的各种现象。

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减灾系统:由于各种自然灾害相互联系而构成自然灾害系统,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减灾需要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各学科、各阶层协调行动,减灾的各项措施必须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并形成一套系统。

减灾系统是有一个多种减灾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由监测、预报、防灾、抗灾和重建等多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又包括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

2、地震、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源距、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地震是指因地下某处岩层突然破裂,或因局部岩层坍塌、火山喷发等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传到地表引起地面的颠覆和摇动,这种地面运动称为地震。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震源。

震源在地球表面的投影称为震中。

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即震源到震中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地面上任何一个地方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距。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km以内;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300km;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km。

3、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地震震级是表征地震大小或强弱的指标,是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它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

其数值是根据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图来确定的。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4、地震波、体波、纵波、横波、面波:地震波是指地震引起的震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

体波是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包含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其振幅小,周期短。

横波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互相垂直的波,其振幅较大,周期较长。

面波(L波)是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波,它是体波经地层界面多次反射形成的次生波,包含瑞雷波(R波)和洛夫(Q波)。

5、地震的类型: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水库地震、爆炸地震、油田注水地震。

6、地震灾害定义及特点:定义是指由于地震产生强烈的地面运动、地震断层运动等造成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摧毁建筑物及各种设施和产生的各种震害,是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的物质财富的损失。

2021-2022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5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5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Word版含答案
(6)据民政部网站2022年消息,截至7月7日10时,黑龙江、浙江、安徽等11省(自治区)591.4万人受灾,15人死亡,8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34亿元。
(7)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急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峻的放射病。
二、自然灾难的特点
1.广泛性和区域性
(1)⑥分布范围很广。
(2)⑦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打算了自然灾难的区域性。
2.频繁性和⑧不确定性。
3.肯定的⑨周期性和不重复性。⑩灾难过程及⑪损害结果具有不行重复性。
4.联系性:表现为⑫区域之间、灾难之间。
5.危害严峻性。
6.不行避开性和⑬可减轻性。
思维活动
3.为什么日本多地质灾难?
(3)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4)2021年7月22日凌晨4时,京珠高速信阳明港四周一辆大客车发生燃烧,41人死亡。
(5)202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疆,震源深度20公里。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山东旱情是由于降水少造成了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等生产受损,符合自然灾难的内涵。②中的火山喷发发生在无人荒岛,并未导致生命财产受损,属于自然异变。③山洪这种自然异变使桥梁这一财产受损,符合自然灾难的内涵。④虽导致受灾体的损害,但其致灾因子为人类特别活动,属于人为灾难。
答案案例1:自然灾难具有广泛性,频繁性和不确定性,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峻性;

[事故应急管理的个阶段]灾难事故应急管理学问讲座-V1

[事故应急管理的个阶段]灾难事故应急管理学问讲座-V1

[事故应急管理的个阶段]灾难事故应急管理学问讲座-V1灾难事故的突发常常给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对于个人和社会都会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

此时,一个良好的事故应急管理计划可以使得我们迅速应对、缓解灾难。

本文将介绍灾难事故应急管理的个阶段,帮您更好地了解应急管理知识。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事故应急管理的关键性一环。

这一阶段的目标就是在危机来临之前,通过对危机的预测和风险评估,就事先展开有效的安全防护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工作小组、演练应急预案等等。

通过对危机的预测和事前的准备,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帮助我们制定出更好更有效的应对方案,降低灾难的风险。

第二阶段:灾害发生时的应急响应这一阶段是在危机突发时的反应环节,主要工作是快速判断危机状况、实施现场救援、调集力量和资源等紧急应对措施,扩大辖区和社区内,对可能受灾的人群实施紧急疏散和救助。

在处理紧急情况时,反应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应该在预先设定的应急预案指导下,高效快速地进行应急响应。

第三阶段:事故发生后的恢复阶段这一阶段是灾后恢复的阶段,主要包括灾后评估、受灾区域的重建、受灾人员的持续关注和社会帮扶。

在这一阶段,能够快速掌握事故后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有利于重建受灾区域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有利于安置受灾人员,为恢复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第四阶段:事故应急演练与复盘事故应急演练是灾难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帮助应急工作人员提高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增强应急响应的协作能力。

演练后进行事故应急复盘,能够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这一阶段中的演练和复盘,是长周期内最为实用性强而且经济效果最佳的事故应急技术。

总之,事故应急管理的个阶段,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响应、灾后恢复和事故应急演练与复盘,无论哪个阶段都是应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对于个人和社区来说,事故应急管理知识的掌握、实践是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和民众在面对灾害时提供有力的保障。

灾难事故与逃生选修论文

灾难事故与逃生选修论文

灾难事故之逃生与急救通过这个课程一个学期的学习,了解到很多关于灾难事故逃生与急救的相关知识。

由老师展示的那么多案例中,深刻体会到——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逃生及急救技能,是尤其重要!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案例是:“上海商学院某女生宿舍发生火灾时,在惊恐慌乱,求生心切之下,4名女生从6楼跳下当场身亡。

”警方调查表明,火灾系学生使用“热得快”引发电器故障并将周围可燃物引燃所致。

但是,真是造成这样的悲剧的缘由远不止这么简单。

第一、事故发生后,学校工作人员发现,宿舍楼6楼事发区域灭火器一个都未使用。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不言而喻,不仅是该宿舍的同学,直接反映出大多数学生自身十分缺乏应急处理、逃生技能;连一些简易的灭火工具都无法驾驭。

在面对灾难事故时,真的是“手足无措”。

第二、在面对灾难事故时,自身缺乏判断力。

4名女生退出阳台时,由于一个女生说要跳下去了,求生心切导致思维倾向于那样的一个极端,完全失去判断力——难道她们不知道跳下去成功率接近0%吗?那里可是六楼啊。

第三、校方有不可推却的责任。

在消防队到来营救前,似乎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自行救助行为。

例如:在隔壁宿舍阳台实施援救,或者将一些湿毛毯递给她们,暂时起到躲避伤害,或者安抚她们的情绪等等一些紧急救援工作。

一定程度上,也导致被困学生心境走向绝望边缘,才会做出“跳楼逃生”那样不理智的举动。

发生这样的悲剧,个人、学校及社会,都应该再次重视逃生与急救技能的掌握和普及,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教育之上,毕竟理论与实践是很大的差距。

面对灾难险情,若没有实践过,理论掌握的知识很大程度上就会成为空谈。

所以,我们应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实践,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逃生急救技能。

而且,现在觉得我们这门选修课程,对于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是一门必修课,而不仅仅是一门为完成学分任务而上的选修课而已。

假如灾难发生时,我们应当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才理智地对他人实行救助,不要盲目地救人,从不鼓励那样的行为。

1--1hao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1--1hao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2)2006年8月17号,厄瓜多尔中部的 通古拉瓦火山再度猛烈喷发,截至18日, 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了5人,另有13人受 伤,60多人失踪。据估计,当地有2万公 顷的农作物受灾。 答:是自然灾害,以自然界异变(火山喷 发)为诱因,造成人员死伤、农作物受灾 等灾情。
13
【合作探究】
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 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
28
病虫害、鼠害、蝗虫害
生物入侵 农林(生物)灾害
29
(4)生物灾害(农业灾害和林业灾害) 概念:生物灾害指因有害的草﹑虫﹑ 鼠等生物引 发的灾害。 种类:病虫害﹑ 鼠害﹑ 农业气象灾害﹑ 农业环 境灾害﹑ 森林火灾等
注意:上列灾害成因仅指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而言, 实际上,太阳与其他天体的影响﹑地球的整体运 动与变化及由各个圈层的活动所造成的彼此间的 相互影响等,对每一个圈层自然灾害的产生都会 发生一定的作用。
人员伤亡不同
表 现
妇女、儿童、老人、残障人易受自然灾害的损伤; 青壮年男性则是相对不易受灾害损伤的群体;
36
2. 财产损失
37
2.财产损失
直接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 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 财产造成损毁; 间接财产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 致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 保险理赔等方面的损失;
30
记:p11--1
地震、地 质灾害
自 然 灾 害 的 分 类 气象与洪 涝灾害 海洋(水 文)灾害 生物(农 林)灾害
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地面沉降 地面塌陷 热带气旋(台风/飓风)、 干旱、寒潮、低温冻害、暴 风雪、洪涝 风暴潮、海啸、赤潮、 海水倒侵
定义 特点 成因 危害 分布 防治 措施

急诊灾难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灾难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灾难医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灾难医学【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对象】研究生教育培养计划三年制急救医学专业【学时学分】10学时,1学分一、课程简介灾难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边缘学科。

它的研究内容涉及社会、经济、管理、理工科学等多个学科,可谓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理工农医均有涉及。

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灾难医学的基本理论、灾难救援指挥管理、各种灾难损伤的急救以及灾难心里障碍救援技术。

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既懂灾难医学救治,又懂灾难施救指挥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我国地广辽阔,人口众多。

地震、泥石流、洪灾、旱灾、风灾、雪灾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

除上述自然灾害之外,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火灾交通事故、矿难、踩踏、恐怖袭击等人为灾难也常有发生。

中国已成为继日本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灾难损失最严重的国家。

灾难一旦发生,医护人员总是救援的主力军。

现代灾难医学救援“三七分”理论强调“三分研究,七分教育”的原则。

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开设灾难医学的课程,教授灾难医学救援的知识和技能,有部分院校还成立了灾难医学学系。

经过近5年的探索和教学实践,灾难医学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生产实习基地建设诸方面取得成效,得到医学学术界和社会的认可。

本课程旨在对我国灾难医学及其研究生教育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教学时数分配安排学时:理论课10学时学分:1学分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灾难医学》刘中民主编。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篇灾难医学总论(一)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灾难医学范畴和特点,全面了解灾难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史,了解我国人道医学、灾难医学与急诊医学的关系。

熟悉灾难医学救援的伦理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1.灾难医学概论2.灾难医学的形成和发展3.人道医学、灾难医学与急诊医学4.灾难医学救援的伦理问题5.灾难医学救援的合作与交流掌握:灾难的概念和分类,灾难医学的范畴和特点。

地震说课稿

地震说课稿

知春里小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知春杯”评优课初赛说课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地震带给我们的灾难,我们北京处在一个地震区;
认识地震的产生过程;
能够初步了解地震前的征兆和地震来临是的自救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真实情境的认知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体验和模拟情境活动中体验让学生对地震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珍惜生命,关注科普知识,提高灾害来临时的安全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地震前的征兆和地震来临是的自救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避震方法。

备注:时间为15分钟,因为有课件演示、板书展示、因此文字大约3600字为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